⊙ 崇圣寺三塔形形色色的梵文经咒塔砖
2014-9-7|445
⊙ 大理的梵文碑
2014-9-7|326
⊙ 从东方到西方的禅文学
2014-9-7|208
⊙ 《古囊名刹》之序
2014-9-7|351
⊙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
2014-9-7|634
⊙ 宋代诗僧宗杲
2014-9-7|260
⊙ 禅宗公案的精神分析式解读——语言和行为
2014-9-7|272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
2014-9-7|446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2)
2014-9-7|683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3)
2014-9-7|454
⊙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2014-9-7|317
⊙ 佛教文化与汉语传承
2014-9-7|202
⊙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2014-9-7|471
⊙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2014-9-7|1455
⊙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
2014-9-7|319
⊙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定林寺
2014-9-7|199
⊙ 五台山赋
2014-9-7|314
⊙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初探
2014-9-7|400
⊙ 变文与中国文学
2014-9-7|201
⊙ 《少林功夫文集》序
2014-9-7|255
⊙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考释
2014-9-7|868
⊙ 耶律楚材:万松老人序
2014-9-7|234
⊙ 《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2014-9-7|232
⊙ 《佛海拾趣》序
2014-9-7|186
⊙ 李商隐诗歌佛学意趣
2014-9-7|281
⊙ 禅宗与川端文学
⊙ 玄奘怎样变成唐僧
⊙ 青烟寺诗趣
2014-9-7|557
⊙ 西藏佛教文学
2014-9-7|196
⊙ 赵朴初 曲韵诗情展风云
⊙ 苏州佛寺谈之二·慧庆寺故事
2014-9-7|498
⊙ 续高僧传序直解
2014-9-7|280
⊙ 贯休的生平及其诗
⊙ 切莫对佛法用“儿戏”般语言
2014-9-7|219
⊙ 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
2014-9-7|312
⊙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并序)
2014-9-7|227
⊙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9-7|360
⊙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兼论《桃花源记并诗》
2014-9-7|624
⊙ 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 对“佛教文学”研究范围的一点看法
2014-9-7|252
⊙ 敦煌通俗文学之女性形象研究
2014-9-7|495
⊙ 《神曲》与敦煌变文故事中的地狱观念
2014-9-7|872
⊙ 从经堂到田间——试论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的发展
2014-9-7|521
⊙ 诗心与佛性
⊙ 佛家语言礼仪略说
2014-9-7|288
⊙ 钟鼓梵呗重鸣 礼佛唱念再现——记赵朴老与北京佛教
⊙ 刘铭传借宿泗州释迦寺
2014-9-7|273
⊙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2014-9-7|791
⊙ 从常用词看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语言的差异
2014-9-7|392
⊙ 佛家语言礼仪
2014-9-7|345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