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
  新书评介
  邓维善
  三、僧诗充满谈佛说偈玄机,诗译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奇妙
  佛教禅学偈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僧人一样回到深山幽谷中过着苦行生活,但从僧诗中感悟人生的漂浮不定和命运多舛,感受人生道路的曲折艰辛与酸甜苦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译者掌握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学知识,在把僧诗翻译成现代诗时,表现出一种底气和穿透力。清代释南野在《归猿洞次韵》中写道:“浮生谁自觉,/尔独悟前身。”编著者把它译成“漂浮不定人生谁能先觉,/只有你能参透自己前身。”原诗饱含玄机,译诗充满哲理。在同一首诗中,诗人又写道:“拭目洞天外,/岩花依旧春。”编著者把它翻译成“擦亮眼睛举目洞天山外,/山岩野花依旧四季如春”如果不是译者把“洞天”、“岩花”这些字外有字的含蓄玄妙直接译出,我们还以为是“察看天外的世界”,尽管原意如此,但真正要译成现代诗句,确实颇费周章。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诗意,编著者通过注释,分别解析了“空”、“色”、“相”、“缘”、“禅定”、“摩顶”、“圆寂”、“筑发”、“夙业”等佛学名词;详细描述了“苍雪岩”、“九级飞瀑”、“十九福地”、“云台峰”、“归猿洞”、“凝碧湾”、“金锁潭”等自然景观和“东坡亭”、“帝子祠”、“静来轩”、“望江亭”等名胜古迹;恰如其分地叙述了“延祚飞来”、“仙猿归洞”、“犀潭金锁”、“葛洪炼丹”等典故。可见,编著者是煞费苦心在做普及社科知识和推介历史文化珍品的善事。
  四、译诗展示僧人坚定的佛学情怀,让峡山飞来寺的幽深芳香尽情释放
  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充满着矛盾、人性浮躁的现实社会当中,宗教有一定稀释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掌握个中原理,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在古代僧诗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僧人信仰的是宗教经典描绘的理想境界,得道高僧的终生佛学理念是非常坚定的。明代高僧慧显的《临寂诗》:“有爱则生,/爱尽则灭。/若离爱恋,/如来无别/”如果不读注释和译诗,我们就会产生误解。编著者从佛教理论出发,把它译成十分贴切的现代诗:“有了贪欲烦恼终身相随,/根除业因才能摆脱轮回。/若能断除爱之烦恼纠缠,/就能达到如来理想境界。”有了注释和诗译,我们才体会到这是诗人表达的是对佛教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理想境界的终生追求,至死不变的坚定信念。
  清远峡山秀色号称人间仙境。有位行脚僧云游到飞来寺,突然,被这里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峡江景色、虚无缥缈的殿宇香火和悠扬远播的钟鼓之声构成的奇妙和谐境界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悠然思去住”的向往之情。编著者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脉络,直译为“想在这里悠然自得常住下去”。佛堂钟鼓声声催促着诗人,但他仍禁不住“长掬飞泉饮”,留不住也要让水留住,也要让水在心里留住,这是能养育蛟龙的水啊!从过往僧人释兴彻的《入山》、《出山》这两首诗中,表现出峡山飞来古寺深厚文化底蕴的恒久魅力。
  五、译诗准确地把握诗僧的思想感情,将原诗孤寂空灵上升为活泼灵动
  僧人过着远离红尘的隐居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一般人很难把握其思想脉络,但僧人也是社会芸芸众生的一员,也有七情六欲。僧人写诗就体现了情感所在。僧人诗作充满着很多参禅悟佛的悬念,编著者从其信仰情感入手,破译了僧人在孤苦寂寞表象之下隐藏着的内心快乐。清代释成果《飞泉亭观瀑五首》中第二首“一角孤亭快此遭”一句,整句诗除了“快”字外,其余都是孤独伶仃的字眼,编著者读懂了这位苦行僧的孤僻语言,进入诗僧内心世界,发现了积极的亮点,把它译成“孤亭一座热情迎接我来畅游”。诗人内心的快乐一下子就被译者的活泼撩动起来,读来让人畅快淋漓。明代释怀远的《江行》前后用了两个“东”字,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后一个“东”字有刻意为押韵之嫌。聪明的译者将第一个“东”直译,后一个“东”字破译,请看原诗句“夕阳犹在板桥东”,译诗“火红夕阳仍旧留在板桥上空”,原诗中的孤寂空灵,翻译后上升到悠然灵动。译者破译“东”字,妙趣横生,尽管已走出江岸,但记忆中的奇妙景象,仍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读者联想的时空更加辽阔、深远、隽永。
  《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治学严谨,思路清晰,情理交融,译诗准确生动,清新明快,灵动有至,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诗选中附有附录,详尽地介绍了清远峡山飞来古寺的来龙去脉,详细记录和分析各种宗教在清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全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是编著者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为我们从社会科学角度解读清远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蓝本。该书的出版发行,在我市社会科学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下)

 
 
 
前五篇文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定林寺

五台山赋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初探

变文与中国文学

《少林功夫文集》序

 

后五篇文章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佛教文化与汉语传承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3)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