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说念佛(十二) |
 
唯说念佛(十二) 若一日……若七日,心无间断 善导大师底下说:“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这是解释“若一日、若七日”的意思。经文当中说“若”,“若”就是或者,不定之词,或者一日一夜,或者二日二夜,或者三日三夜……这里说“七日七夜心无间”,就是七天心不间断。不间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信心相续,无疑心间杂、隔断。 是心无间断,若说念佛无间断,则很难做到,晚上睡觉嘴巴就不能念;嘴上虽不能念,心里边并没有怀疑,心里边并没有说:我睡觉睡著了,我就怀疑阿弥陀佛了。然后第二天早晨一醒来,昨天信得好好的,就因为晚上睡了一觉,结果早上起来,你看,就怀疑了。不是的。昨天信念佛必生,今天还是一样,没有改变,叫心无间。 我们虽然这一晚上没有记得,没有回忆,但是第二天起来仍然是这样认识的。所以我们晚上睡觉睡著了,虽然没有把名号挂在嘴上,但是,第二天一醒来,仍然一样,不怀疑,仍然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叫做心无间。 这里的七天也不限制七天,经文当中是有省略号的,“若六日,若七日”后面“若八日,若九日……”没有说,总而言之,时间长短不定,是一直到他临命终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念佛的人是一心不乱的,不改变题目的,是以这个为原则。所以,下面接著的经文是“其人临命终时”,就是说这样的心态,一直延续,一直到他临命终时,永不改变。所以讲:若七日,若八日,若九日,若一个月,若两个月,若七个月,若一年,若二年,若七年……一直到你临命终时。所以善导和尚底下解释说:“长时起行倍皆然。”如果不止七天,往后面延续,也一样的,加倍的也一样,比如说两个七天,十个七天,七个月,七年,“长时起行”,这叫做“上尽一形”、“一向专称”,一辈子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改变题目。这样一直念到什么时候?我们专修念佛的人,当然是一辈子念“南无阿弥陀佛”,从现在开始,直到此一生已尽,决定往生! 声声念念具足往生 “今生念佛决定往生!”这样信定以后,一辈子念佛,直到命终。并不是现在觉得:我这样念佛往生不定,然后加倍用功努力,到临终的时候念出来一句,然后才往生决定。不是的!是现在念佛,往生已定,声声念念往生已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无上功德,决定往生;念第二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无上功德,决定往生;第三、四、五、六,乃至千万亿,都是声声念念当下是决定往生之业。像《观经》下品罪人,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是因为这句名号本身当下具足了我们往生的功德,所以,每一声、每一念都具足往生功德。并不是千万声、千万念以后才具足往生功德。 正因为声声念念当下具足往生功德,所以,每一声念起来,内心都欢喜踊跃,“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无有不足;“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也无有不足!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都是信心的念佛。 疑心的念佛 如果说这一念往生不定,那下一念也不定,每一声、每一念的念佛,都是疑心的念佛,你就一直疑到临终那一念,还是疑心的念佛,是不是这样?如果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足以让你了生脱死,那第二句能让你了生脱死吗?还不够,那么一万句也不够,你每一句、每一句都不够,哪一句够呢? 六字决定往生 要知道:每一句当下就够。所以善导大师讲:“南无即归命,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决定往生。所以阿弥陀佛本愿是说:“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下至一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一声名号当中,就含有了一个人这辈子往生的一切功德。那我们声声念念地称念,当然决定往生。 身心踊跃 “临终圣众持花现”,现在我们不改变题目了,到我们临终了,我们平时活著的时候,或许没有这样感通的能力,看不到,佛菩萨虽然在眼前,我们也见不到。但是,到临终就不一样了,临终属于阴阳交接,是娑婆到极乐转换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家看不见,命终之念佛人就看见了,诸佛菩萨就显现在面前,“圣众持花现”,“现”是显现出来,“圣众”就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莲池海会诸大菩萨,拿著七宝莲花,驾著五彩祥云,天空鸣著鼓乐,诸天普散妙花,来到这个临终人的面前。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就是我们各位啊!欢喜不欢喜?欢喜啊!一看,高兴坏了,所以,“身心踊跃”。这个“身心踊跃”已经不是他的色身了,他的神识一念之间就已经上了金莲花,坐上莲花宝座了,刹那之间随佛之后往生净土,莲花化生。 在这个世界,她只是轻微地叹了一口气。我们这个世界,医生说她死了,旁边不学佛的儿女说“我妈落气了”,不知道这个世界寿命一绝,获得极乐无量寿。此处的凡夫浊眼一闭,已经到净土开佛眼了。所以叫做“身心踊跃坐金莲”。 心不颠倒 我们来看经文:“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关于“心不颠倒”,人们也担心说:“我怎么能保证临终的时候一定心不颠倒呢?即使专修念佛,或许有车祸啦,特别是现在,心血管病啦,脑溢血啦……怎么能保证呢?”这个大家不要误解。 这个“心不颠倒”,不是你自己有能力心不颠倒佛才来接你,是你快命终没有命终的时候,佛就先来接引你了,然后心不颠倒。 经文的次第是这样的:“其人临命终时”,临命终还没有命终,还在喘气,好好的,眼睛睁著,已经快命终了,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来了。阿弥陀佛一来,“其人终时”,他就命终了,“心不颠倒”,因为阿弥陀佛一来,就放大光明,慈悲加佑。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是这部《阿弥陀经》的异译本)这样说:“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是佛的慈悲加持你、保佑你,使得念佛的人心不散乱、不动乱、不惊慌,是佛的慈力。经中讲“此人以见我故,心得欢喜”,一见到阿弥陀佛了,当然就欢喜了,那就正念现前,转所有妄念成为觉心,自然心不颠倒。这是佛的加持的力量,不是我们自己先有能力心不颠倒佛才来。“哎,你没有心不颠倒,我不来。”不是。佛当然知道你这个时候痛苦逼迫,非常困难,所以更加要来搭救。平时都有无量的光明照耀摄取我们,而这时候更加是放大光明,更加放出八万四千光明,而加倍地加持我们、护念我们。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平时虽然照顾小宝宝,很爱护他,如果这个小宝宝发烧了,妈妈就格外的细心,十倍地爱护,是不是?当然了。我们平时身体健康,佛都保佑我们。我们临终的时候佛会说:“哎,你没有心不颠倒,没有正念,我不理你了。”“患难之际见真情”,越是苦难的时候,越体会到友谊的珍贵,越体会到父母的慈爱,越体会到阿弥陀佛不舍的慈悲。所以,众生临终之时有种种苦难,佛特别给我们保证,在四十八愿里面专门给我们发了一条愿说:“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目的就是来安慰我们,加持我们,让我们心得清凉,心住正念,消除一切恐怖,一切冤亲债主在佛光照耀之下自然化解,一切魔业、魔障自然不能侵犯。你想,佛都来了,观音、势至都来了,诸大菩萨都来了,那还有什么人能够侵犯呢?所以受到保护。 底下就说了:“即得往生”,当下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三经一致 这一段经文,如果依据善导大师这样的解释,我们读起来心中就非常的亮堂,非常的安慰。这样的话,《阿弥陀经》的宗旨和《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完全一致了。弥陀本愿是专修念佛往生,《阿弥陀经》讲的也是专修念佛往生。跟《观经》下辈三品也毫无矛盾,完全一致,《观经》下辈三品是一个毫无善根的人,是十恶、破戒、五逆罪人,专念弥陀名号往生。这里也一样了。 善男子 那有人说:“未必这样。前面还有一句经文,‘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我们哪一个人敢讲“我一定是善男子”呢?恶男子、恶女人念佛就不能往生了?不是这样的道理。祖师解释说: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念佛(而行善),是世间的善;你念佛,是佛法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这有经证,在《观经》的下辈上品文中,回去大家可以查阅。下辈上品是一个造作十恶重罪的众生,他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告诉他,称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了一句,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化身来到他的面前,赞叹他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按照他本身造的业,是十恶罪人,可是念了一句佛,阿弥陀佛赞叹他为“善男子”。 那我们各位念的不只一句了,我们造恶也没有达到十恶,当然是“善男子”。 佛法是这样子的,若能念佛,就转恶为善。 第十条 “诸佛护念”之文 第十文:十方诸佛等护念念佛行者之文。 这是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意义,但引用的是善导大师的《观念法门》、《往生礼赞》。“护”是保护,“念”是忆念。十方诸佛保护、忆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人。 如果不是念佛的人呢,就得不到保护了。不是念佛,那你要达到菩萨的级别,才受十方诸佛的护念。经典都有明说的:在凡夫地,得不到护念。 《观念法门》云: 又如《弥陀经》说: 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前面这一句是善导大师解释上面《阿弥陀经》那一段经文。把“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略掉,“若有男子、女人”,就通指一切人,怕人家误解说“善男子、善女人才有份,那我可能没有份……”所以略掉,经文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念佛众生,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不矛盾。“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即是解释前面“若一日……若七日”,“若”是不定词,和《无量寿经》里的“乃至十念”是一样的意思。“乃至十念”是从多到少,“若一日……若七日”是从少到多。底下说“及尽一生”,你不止七日七夜的寿命,还有八日、九日……就是一生的寿命;如果不到七日,一日就命终了,就是“若一日一心不乱”;二日命终,就是“若二日一心不乱”,依此类推。若半日命终,那就“半日一心不乱”;若一小时、若十声、若三声都一样。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把“一心不乱”解释为“一心专念”,和《无量寿经》“一向专念”的意思是一样。这个谁都做得到,这个并不难。 一心之义 关于“一心”,有二种解释,一个是安心方面的,一个是功夫上的。净土宗都从安心上来解释,圣道门因为不了解净土门的安心,总是从功夫上来理解。 “安心”就是说,“我一心一意靠倒这尊佛,不改变,没有二心”,这叫一心,谁都做得到。比如父母对儿子说:“你要一心读书。”他就不会问父母“我怎么一心读书?除了读书,我心里面还要想别的事,放学回家路上,看见一只蚂蚱,我还在那儿玩了一下,这算不算一心?”这孩子不会这样问的。领导对部下说:“你要一心工作。”这都是我们做得来的,是要安心,然后好好来做这件事情。佛告诉我们说:“你要一心念佛,你不要想七想八,你不要怀疑念佛不能往生。”你好好念佛就好了,这叫一心。 “功夫”的一心是什么呢?就是我念佛、我行持的功夫达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证得阿罗汉果位了,理一心不乱就是达到登地菩萨果位了,破无明、证无生法忍了。那没有一个做得到的。所以,那样的解释,不是我们凡夫做得来的,也不是净土宗的解释。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众生都善根薄少,哪能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乱呢?佛说法被机,决定不会要求凡夫做你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叫你要一心念佛。所以,善导和尚解释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这样就对了,我们都做得到。 所以,同样的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释引导不同的修行。解行不同,专杂有异。我们依弥陀示现的善导和尚的解释,是最稳当、最正确的。 诸佛护念 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这样的众生就日夜获得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共来护念。有多少佛呢?经中经常比喻说“恒河沙”,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跟我们中国的长江一样,几千里长,四十里宽的河床,都是细细的沙子,非常的细,金色的沙子。一把沙子有多少粒,数得过来吗?一把沙子可能不知多少万粒了;那么,房子那么大一块地方,沙子有多少呢?数不清了;那么四十里宽、几千里长这么一条河流两边的沙子是多少粒?那就数不清了,所以,经中经常用“恒河沙”来比喻。恒河沙等佛都来护念,东方有恒河沙的佛也来护念,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都来护念。我们一个小小的凡夫,就称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得到这么多佛的护念,你还不满足,这就叫不知好歹了,你就不知道念佛法门的尊贵了,再学别的杂行杂修,不得诸佛护念,你多可惜啊! 故名护念经。 所以这部经又叫做护念经。经中这样说的,“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叫护念经呢?善导和尚解释说:“念佛之人,六方恒河沙诸佛常来护念,所以叫护念经。护念之意者(护念的含义什么呢?),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诸佛菩萨来护念,恶鬼、恶神就远离了,不能得到报复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