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说念佛(九) |
 
唯说念佛(九) 以《无量寿经》为根本 在这三部经当中,以《无量寿经》为根本,因为《无量寿经》当中说了法藏比丘四十八愿。如果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极乐净土,也没有众生往生,也不可能有《观经》、《阿弥陀经》这两部经,是不是这样?比如《阿弥陀经》这样说啦:“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那“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当然是《无量寿经》发愿修行成佛,才有《阿弥陀经》的。又如《观经》中品下生,“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那都是《无量寿经》在前,《无量寿经》为根本,所以三经的宗旨也一定依据《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宗旨就在四十八愿当中。 二点疑问 这里提二点疑问让大家在心中先思考,下面会解释。 第一点:四十八愿,这里善导和尚说“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唯”是仅仅,唯一,“明”是说明,唯一要说明这一件事。那么,四十八愿大家都知道,第一条愿是“国无三恶道愿”:若我成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则我不取正觉;第二条愿呢,“不更三恶道愿”;第三条愿,“身皆金色愿”;第四条愿,“无有好丑愿”;然后第五、第六什么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等,然后,第十二愿是“光明无量愿”;第十三愿是“寿命无量愿”;第十四愿“声闻无量愿”;第十七愿是“诸佛称名愿”;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第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第二十愿是“不果遂者愿”;第二十一愿……一直到第四十八愿。那么,四十八愿内容就一定有四十八条啦,为什么善导大师在这里说四十八愿唯明念佛一件事呢?不是讲了四十八条愿吗?“念佛往生”只是占其中的一条愿,就是第十八愿,这个大家心中怎么思考呢?(有人讲:“这里恐怕字写错了吧。‘四十八愿有一愿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有人这样说的:有一条愿说的这个。)为什么说“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好,大家放在心中,这是弥陀示现善导和尚作的解释。我们当然不敢怀疑,但是,从心里面还没过。 第二个疑问,就是最后一句说:“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这又怎么理解呢? 定善就是十三定观。十三定观,其中经常说到“此观成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散善,就是所谓三福九品,其中说到“若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亦得往生”,或上上品,或上中品,或上下品等等。可是善导和尚说:定善十三观,散善三福九品,都只标指一件事情:专念名号得生。如果乍读其文,似乎和《观经》有些矛盾。那又怎么理解呢?我们下午会详细说明。 第六条 “弥陀本愿”之文 这六、七、八就是说明前面“《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是要来解释这一句的。这第五是总的,后面就分著来解释了,第六、七、八是《无量寿经》的意义。我们来看: 第六文: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 阿弥陀佛唯独以他的六字名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之本愿。下面是引文。 《往生礼赞》云: 《往生礼赞》是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引用《无量寿经》加以解释说: 《无量寿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这一段文非常重要,是整个净土法门的脊梁骨、核心,源头就在这个地方。这一段是十二句、四十八个字,可以说字字放金光,每句每句贵重无比。大家应当会背诵,会理解,更要按照上面去落实。 首先我们来解释标题。“弥陀如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唯以名号”,“唯”是唯独,唯独选取他的名号作为往生之本愿,不是以别的诵经、持咒等种种其它的修行作为往生之本愿,所以加一个“唯”,“唯”是唯一,因为阿弥陀佛唯以名号作为往生本愿,所以善导和尚依释迦牟尼佛的解释,才说专修念佛。“唯”是一,“专”也是一,道理是一样的。 本愿释 下面说“往生本愿”,关于“本愿”二字要作解释。“本愿”有二种解释,一个叫做“因本之愿”,一个叫做“根本之愿”。 什么叫“因本之愿”呢?任何菩萨从初发心要成佛,一定要发大誓愿,等他成佛之后相对于他成佛之前,在因地菩萨的时候,那个时候本来所发的誓愿,就叫做本愿。如果不发这个愿,他不可能修行成佛,所以,果上的正觉相对于因地的誓愿,因地的所有誓愿,就叫做本愿。 如果以阿弥陀佛来说,站在因本的角度,那么,四十八愿都叫做本愿──没有四十八愿他不能成佛啊!四十八愿是来源,从那里来的,本来就从那里发愿来的,叫本愿。可是,四十八愿本愿有四十八个,比如第一愿叫做“无三恶道愿”,那么,到极乐世界有没有三恶道?没有三恶道,那是因为他因中就发了没有三恶道的本愿的缘故,是以称作无三恶道之本愿,此愿成就而成就极乐净土,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第二愿说“不更三恶道”:若往生我国之人,还再去三恶道,我则不取正觉。那么我们到极乐世界以后,还会不会再去三恶道轮转?不会。为什么不会?是因为法藏比丘发了“不更三恶趣”的本愿,现在已经成就,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决定不会再去三恶道轮转。然后说“无有好丑愿”,我们到极乐世界,会不会有好丑?决定没有,这是因为法藏比丘发了“无有好丑”之本愿,此愿成就,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之人无有好丑。 依次数下来,第十八愿就叫做“念佛往生本愿”,因为十八愿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十八愿当中,说到“若众生不往生,则我不成佛”的,只有第十八愿,所以,只有这一条愿才称为“往生本愿”。如同第一愿叫做“无有三恶道”之本愿,第二愿叫“不更三恶道”之本愿,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之本愿。那么,第一愿成就了,第二愿成就了,第十八愿有没有成就?如果第十八愿没有成就,他是不能成佛的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则不取正觉。”现在已经成佛了,可知第十八愿已经成就了。那第十八成就了──比如说第一愿,我们相信:往生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恶道,因为这个愿成就了。那么,第十八愿成就了,我们念佛会不往生吗?第十八愿成就了,那你念佛怎么会不往生呢?如果你念佛不往生,那第十八愿没有成就。就好像第一愿一样,到极乐世界一看,还有三恶道,那说明第一愿没有成就。第一愿既然成就了,极乐世界决定不可能有三恶道。那么,第十八既然成就了,众生念佛决定不可能不往生,决定要往生,不然此愿不能成就,此佛不能成佛。所以,各位,如果你说念佛不能往生,就等于说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他既然成佛了,念佛怎么能不往生?他会讲假话骗我们吗?──这是不可能的,佛的誓愿殷重真实,不要说成佛了,当初发愿的时候就怎么样?天雨妙花,大地六种震动,空中有声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还是在菩萨呢!一发这个大悲誓愿,马上大地震动,天雨妙花,连无情的虚空都发出声音来给他证明,说:决定成佛,此愿决定不虚!所以,称为“超世之本愿”,超越一切诸佛的誓愿,一切诸佛虽多,然,还没有一尊佛为我等罪恶烦恼之众生发愿说:“仅仅念我的名号,可以往生我不可思议的净土。”只有这一尊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誓愿,所以,我们专念这尊佛。而这尊佛他度我们众生的方法是非常的简单:以他不可思议的六字名号来度脱我们,说:“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我则度脱你,我则摄取你,我则迎接你往生我的净土。”所以,专念此佛的名号,决定往生。善导和尚判称名为正定之业,说“顺彼佛愿故”,就顺这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本愿。所以,说到往生,就是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家回去把第十八愿愿文再反覆多读几遍,有哪一条愿讲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只有这一条愿,所以称为“往生本愿”。 我们在这个世间,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往生、是怎样往生,所以,关于这一条愿,也就被引用的特别多,也就被说的特别广泛,然后,也就把他说成是“本愿”。并不是说其它的愿不是本愿,其它的愿也是本愿,但是内容不一样,刚才说过了,第一愿是“无三恶道”之本愿,这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本愿,那你要往生,你当然抓住这一条愿就对了。 第二,本愿的“本”是根本的意思。四十八愿都叫做本愿,但是,四十八愿有一个核心,有一个根本,有一个主干,这就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本愿”。为什么这条愿作为整个四十八愿的核心呢?那我们想一想,第一条愿“无有三恶道愿”,这是讲去了极乐世界之后,没有三恶道──如果你不能往生,这第一条愿有意义吗?没有意义。第二条愿“不更三恶道愿”,如果你没有去往生,第二条愿有意义吗?也没有意义。乃至所有四十七条愿,如果我们不能去往生,通通没有意义。那如果我们能往生呢?第一条愿,你不知道,你不会背,你不清楚,你就只会念佛,只知道第十八愿念佛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一看,有三恶道吗?不可能有三恶道。所以,你得到第十八愿,整个四十八愿就全部得到!你失去第十八愿,整个四十八愿全部失去!你能往生,自然没有三恶道、不更三恶道、无有好丑、身皆金色、六种神通、证悟不退、无量智慧光明等等,你通通得到,阿弥陀佛一一兑现。他没有说:“某某,你在娑婆世界没读《无量寿经》,不知道我的四十八愿,你现在到极乐世界来了,我暂时不给你兑现。”不会的,到那里去,自然都有了,因为这四十八愿都浓缩在第十八愿当中,又浓缩在六字名号当中,等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完全兑现。 六字名号,就好像阿弥陀佛开了一个大银行,一个法界大银行,银行当中的所有财产功德,统统浓缩在六字名号里边,交给你娑婆世界罪恶凡夫众生。你拿著这个支票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净土,阿弥陀佛银行马上兑现,所有神通都出来了,所有功德都在这六字名号里面,毫无欠缺──这叫功德行,不叫银行。经中讲:往生极乐净土,须臾之顷,如诸菩萨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具足成就,无有差别,无有好丑,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所以,以总愿来讲,四十八愿都称作“本愿”。如果以别愿来讲,则单指第十八愿为“本愿”,也叫“本愿王”、“王本愿”。在《无量寿经》里边有这么四句话,叫做《本愿成就之偈》,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命名第十八愿为本愿。是这样说的: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说得很清楚了:“其佛本愿力”明确提出了本愿,这是说哪一条愿?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当然是称念名号往生了,当然是第十八愿了。所以,善导大师又解释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也是把“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第十八愿称为本愿,说“望佛本愿”,这个叫做“佛本愿”。 我再说一个比喻,来帮助大家了解。现在我们国家有个工程叫三峡工程,三峡工程要移民。移民之前,要给他们找一块地方,建一个新村。那么,规划局就开始规划了,要建到哪里哪里。第一条,要有道路,对不对?没有道路人家怎么来啊?好!第一条──就等于第一愿:“我建立的新村,要道路纵横,交通发达。”第二愿,要有自来水吧,没有自来水,人家喝什么?“我建立的新村,自来水清甜甘美。”第三愿,要有幼儿园啦,医院啦,没有这些,人家来了怎么办?第三愿:“我建立学校、幼儿园,教育质量全国第一。公园里边,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医院的卫生设施、医疗水平都是第一流的。”然后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一直讲很多。但是,讲这么多,根本目的在哪里?是为了吸引人家,“你移民到这里来,你放心,这里很好,比你原来住的地方还要好。你安心吧!”如果不是为了移民,你会建这样一个新村吗?你会在那里修路吗?你会建楼房、盖商店吗?如果不是为了移民,你不可能修路,也不可能盖房子。 同样的道理,如果阿弥陀佛不是为了让我们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他不可能发第一无三恶道愿,第二不更三恶道愿,所有这些愿他不会发。他是为让我们往生极乐净土,要往生这么好的极乐世界,要把众生接引到极乐净土去成佛,所以才发第一、第二,乃至第四十八愿。这就是目的,这就是核心。如果没有了这一条愿,四十八愿就枯萎了,萎缩了。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没有移民,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你做好之后是一个死城,没人来,有什么用啊?极乐世界如果建好了,第十八愿独独漏掉了,没有人去往生,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就寂寞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懂得:这第十八愿叫核心,叫根本。 我们在世间办事也是一样的,像你们各位都是五、六十岁了,有的嫁过闺女,有的娶过媳妇,你看你们办这个事的时候,都有个宗旨,比如说娶媳妇吧,你首先要发愿,我首先要给儿子盖栋新房,这是第一愿。第二愿,我要置办嫁妆。第三愿,我要选择日期。第四愿……你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你做了这么多,就是忘了把媳妇接回来,说明你这个脑筋有点不正常了:通通作好了,结果接人这件事忘了,仪仗队也准备好了,家人都来了,干啥? 阿弥陀佛第十九愿就是仪仗队,他说:“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他来干什么?接你到极乐世界。所以第十九愿还是要归到第十八愿,如果不让你往生极乐世界,来看你一下就走了,那也不行啊。所以,你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你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接回来。阿弥陀佛发了这么多的誓愿,这么艰苦地修行准备,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罪障凡夫容易往生极乐净土。所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称为本愿。 而现在有人误解善导大师的本愿思想,说本愿叫人不行善,本愿叫人不念佛,就叫念一句,说信了就行了……这个人就错误地理解了。 他错误理解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他错误地宣传,我们应该正确地弘扬。不能因为他错误的理解,你就不来了解,那你就太吃亏了。 像李洪志,他破坏佛教,他也讲佛,你就不讲佛啦?他把佛的道理讲错了,我们更要把佛法的正确教义弘扬开来。要以正克邪。你不讲,人家都以为他讲的正确,都跟他学法轮功去了,那怎么样?众生就受苦了。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净土法门的核心、根本和来源,每一个佛弟子都应该正确地了解、正确地落实、正确地弘扬。如果遇见有邪说、邪解之人,我们应该自己了解,来纠正他。你也不了解,而让他去说,那损失就大了。所以,大家应该有个正确认识。 还有必要再说明一点,就是说:阿弥陀佛为什么单独选择名号来作为往生本愿呢?这一点也是需要探究的。有人会说:“我最喜欢打坐,你把打坐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我就不用改了,多好啊!”“我最喜欢读经,你把读经作为本愿不是刚好吗?”这是站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立场。 下面依据祖师的解释,从两点来说明,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作为往生本愿。第一点,叫做胜;第二点,叫做易。“胜”就是殊胜,“易”就是容易。 胜 什么叫“胜”呢?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经过历劫修行而成就正觉南无阿弥陀佛,把他所修行的一切内证功德、外用功德,所谓一切智慧、慈悲、神通、光明等等,所有功德,都收摄在六字当中,所谓六字名号,就是总功德,含摄一切,无有不足,最为殊胜。 打一个比喻说,六字名号的功德就像一座房子。你说房子,就包括屋顶、墙壁、门窗、家具,通通包含在内。而其它修行善法之功德,如同此房子当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墙,就漏掉屋顶,说窗,又漏掉门,等等。比如说布施,有布施功德,但是持戒就不含在内,其它也不含在内,这些所有功德,都是菩萨因地所修的功德。而六字名号的功德,乃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后的功德,所以,一切一切的功德,都含在六字名号当中。那么,你修行其它的法门,是其中的一个部份;而六字名号,是法藏比丘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是他的功德结晶,是总体的功德,所以殊胜。而我们知道,这六字名号里面如果没有布施的功德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佛。法藏比丘兆载永劫布施头目脑髓,所谓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轮体空,直至圆满成就佛果,所有布施功德,含在六字当中。那我们现在行小小的布施,能比得上法藏比丘当年的布施吗?比不上啊! 同样的,这六字名号当中,也包含持戒、忍辱、精进等等的六度万行的功德。如果这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持戒功德,法藏比丘怎么成佛啊?一切小乘戒、大乘戒、菩萨戒通通包括在内,无不清净,没有一点染污。而庄严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所以,三学,六度,一切经典,一切神咒,莫不包含在内。 在《佛说阿弥陀根本秘密神咒经》当中,有这么四句偈说: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说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都包含在内了,“弥”这个字,一切菩萨功德都包含在内了。“陀”这个字,一切圣教,一切经典:《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所有经典功德,以及所有密咒,一切陀罗尼总持法门,通通包含在内。所以说“三字之中是具足”,这三个字当中,一切佛法僧功德,完全包括,一切出世、世间功德完全包括。无有不足,最为殊胜。所以《大经》中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一念具足无上功德,此是六字名号不可思议。 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愿当中,说到与名号有关的,大概有三分之一,“闻我名者”如何如何,“闻我名者”如何如何,可见得名号所占的份量,尤其是法藏比丘专门发了一条愿叫做“诸佛称名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条愿的内容,“我若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一切诸佛世尊,都要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若不如此,我则不取正觉。”连十方诸佛都要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可见得这句名号的功德是如何的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没有单独发愿说:“你还要称我光明,十方诸佛赞叹我的光明,赞叹我的寿命,赞叹我的慈悲智慧……”都没有说。为什么?因为这一切都包含在六字名号当中。赞叹名号,光明也赞叹了,智慧、慈悲都有了。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佛也赞叹说:“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没有列这条赞叹光明愿,这是因为名号本身包含了这样的功能,所以名号功德最为殊胜。 易 第二点叫做易,“易”就是容易,名号最容易受持,所以选为本愿,不论男女老少、出家在家、有智无智,乃至鹦鹉畜生之类,都可以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容易。 别的法门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比如说诵经,在公共汽车上你就诵不了;在汽车上面,你照样可以念佛。诵经来说,你不识字就诵不了;你不识字,照样可以念佛。你看大街上有些人,你教他念经,他不大可能会念,但是教他念佛,他就会念,三岁小孩也会念佛,所以最容易。 在《观经》中,释迦佛咐嘱念佛,而不咐嘱观佛。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说:“极乐世界境细心粗,凡夫识神飞扬,观难成就。”极乐世界很微细、很微妙,我们的心很粗,粗的心就不能看细的境,就好像我们的肉眼很粗,就看不到细菌,必须拿放大镜才看得到。极乐世界那么微妙,用我们的心观不了。我们的心东跑西跑,像猿猴一样,像野马一样,“心猿意马”,怎么能观得成就呢?观不成极乐世界。而念佛,只要相续称名,决定往生,你只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随忙随闲,有空就念佛,不怀疑,仰仗这尊佛的誓愿,无不往生净土。 “正由称名易故”,正因为称名容易的缘故,所以选择作为本愿。大家现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或许还会杂行杂修,诵这个经那个经啊,有的人是这样的。但即使是这样的人,问他:“某某老居士,你要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念什么送你啊?”他肯定会说:“你念阿弥陀佛。”他不会说“我就喜欢念《金刚经》,那个时候,你们给我念《金刚经》吧”。一部《金刚经》没念完,没有气儿了。你念的时候,他也听不懂。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就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了。人往往是这样的,时间长了,不知道哪个最重要,在最短的时间,你一定选择最重要的事情来办,俗话说“急中生智”,马上要死了,平时念再多的经,这个时候一句也不记得了,慌乱,恐怖,一句也用不上,你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那何必平时不专念名号呢?所以,称名容易。 让我们做一个推论:法藏比丘当时在世自在王佛的座下考察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舍粗取精,舍恶取善,选择一切诸佛净土当中的精华,而成就极乐净土。那么,往生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这二百一十亿诸佛净土里边,每一净土都有往生的方法,而法藏比丘誓愿唯选择名号,作为十方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可是如果以布施作为往生的本愿,那么贫穷的人没有布施,吝啬的人不愿布施,像这些人,他们就不能往生净土了。能布施的少,不能布施的多,乞丐就更不能往生了;如果以读经作为往生本愿,那只有识字的人才有资格往生,不识字的人就不能往生了,那大学教授有份了,我们就完了;如果以打坐作为往生本愿,你不会盘腿,不会打坐,不会入静,那就不能往生了;如果以持戒作为往生本愿,那能持戒的人很少,不能持戒的人很多啊!那不能持戒、破戒和没有受戒的人就不能往生了。这样能度几个人呢?往生者非常少,不往生者非常多。可是,如果以称念名号作为往生本愿,则谁不能念佛?持戒者念佛很好,无戒、破戒之人更要念佛,连死囚犯在牢房里面也能念佛,没有说“唉,你犯了死罪,谁允许你念佛?”不可能存在这种事。所以,这句佛号,任何人都可以念,是阿弥陀佛平等布施给一切众生的。不管有智、无智,有修、无修,男人、女人,老人、年少,都可以念佛,非常容易。 法藏菩萨经过五劫思惟,说:“众生你们所有的修行不能成就,即使少部分人能成就,大部分人做不到,如果将其作为选择众生往生之本愿,那么绝大数众生会被遗漏。现在,以我所修行不可思议的功德名号,布施给一切众生,任何人都可以称念,任何时候都可以称念,临命终时,我决定不违本愿,现前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往生我国!”这才成就了不可思议功德名号。以此誓愿,称为“超世之本愿”。 四十八愿叫超世愿,哪一条愿最有资格称为超世愿?就是这第十八“念佛往生愿”,超越诸佛之誓愿。因为,比如第一条“国无三恶道愿”,这条愿其他诸佛净土也都有,不算稀奇,很多佛的净土都是没有三恶道的。但是,特别有资格称为超越诸佛誓愿的,就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别的佛净土,虽然都很清净庄严,可是往生很难,我们去不了。有那么多净土,为什么我们不念别的佛到别的净土去?我们打心眼里就没有想过说“我到那个净土去……”好像一讲到净土法门,大家都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不是我们自己的智慧,这是因为这尊佛发了誓愿,使我们念佛往生到他的净土。所以,无形当中,我们念佛,就是佛在极乐净土对我们众生的呼唤,我们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