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2012/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一千零二十页第一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诸佛如来离于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我们看这一句。学佛,学大乘、学净土,目标都是希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怎么见性?这又提醒我们,要离见、要离相。诸佛如来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要想成就,一定要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才能成就。这句话就是圆满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前半部教人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相;后半部是教菩萨离见,离我见、离人见、离众生见、离寿者见。相是外面境界,见是内里面的观念,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我们常常提醒自己的,怎样能做到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离见。

所以《金刚经》前半部修成了,也就是落实了,最低小乘须陀洹果,大乘以《华严》为标准,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那圣人了,转凡成圣了。后半部离四见,就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了,大乘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离见的。离见还有这么多的位次,那我们晓得,见是离了,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习气犹存,习气不好断。四十一个位次,完全是习气多少不同而建立的,虽建立,不能着相,不但不能着相,见都不能着。但是佛的教学,方便起见,为我们建立这个法身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这是教学方便,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有无二边都不执着,这就对了,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在初学,我这两天晚上利用这一点时间,看刘余莉教授的《群书治要》的光碟。我看了非常欢喜,也深受感动,她说得很详细,举的例子非常恰当。佛法是大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这个每个同学都知道的;虽然知道,在行动上都疏忽了。我们想到世尊灭度之后,他的弟子分散到四面八方,去传播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没有了。像我们访问过的爪哇,在印尼,大概是有七百年,以后没有了,这些遗迹都还在。我们听说在阿富汗大概也是七百年。唯独在中国,两千年了,还没有断灭。这什么原因?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这桩事情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教之本也,人之本也,也是佛之本也。怎么知道是佛之本?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你看。奉事师长是建立在孝养父母的基础上,人不孝父母,怎么会敬师长,怎么可能尊师重道?

中国这个环境太好了,佛没有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讲孝道。不仅仅口讲,圆满落实,社会上人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孝的人,他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处,没有人会理他,也没有人用他,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所以,不能不学孝,不能不尽孝,愈是尽孝的人社会大众对他愈尊敬。净业三福头一条是世间法,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要把佛法搞起来,一定先把基础搞起来,基础就是世间法。中国对这个是最健全的,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所以我就想到汉学院,正在兴建的汉学院,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预备的基础上,首先要把世间法搞好。前面两年,或者是三年,决定要把这个世法的基础坚固的奠定。

我们选经,儒释道的三个根要认真去扎,要求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儒,四书必读,就学这一部,扎根;道,我们选定《老子》、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佛教的,我们选这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如果有能力,这三样东西,四书、《老子》、《无量寿经》能够背诵,最好的;不能背诵,这三种书至少也要念三十遍、五十遍以上,念得很熟。最好是把它能念背,三种里头背一种都可以,甚至于三种都背那就更好。关于修行,修行就是笃行,真干。陈弘谋先生的《五种遗规》很好,这是我们早年,李炳南老师为我们同学选的修身课本。老师没有讲,把这个书发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让我们自己去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这里面去选,就像《群书治要360》一样,选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把它节录出来,成一本小书。我们也不必多,《360》就很好。这个东西要把它当作扎根基础课程来学习。

另外还有,我选读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这也是个小册子,里面有十个宗教,我们偏重在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要多看,看得很熟,知道宗教可以和睦相处,宗教可以共同学习。宗教里面的教学,百分之七、八十是相通的,没有抵触、没有矛盾。只有少数那些不一样的,是因为各个族群历史、文化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而有差别。这是小事,这个我们要知道,彼此互相尊重。我们只求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后面那都可以开放自在,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守住原则就好,不一定要我们相同,各随所好。这样相聚在一起,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安稳和平。

这句话这是基础、这是根本,就是要离于见相,不要着相。从佛法上说,着相出不了六道轮回。对于一个想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的人,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放下之后,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时,真心起用。我们现在是妄心起用,真心不见了,真心在,你看不到。在哪里?就在眼前,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在,此地讲无所不遍,周遍法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为什么?心真实故,它是真的。这个真的即是诸法之性,就是真如自性,见性成佛。

「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显是明显,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照见一切诸法,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佛家讲真妄,它的标准很简单,真的就是永恒不变,这就是真的,凡是有变异的都是假的。所以一切诸法,纵然是心生、心现,还是虚妄的。只有心生心现,没有识变,这就是诸佛实报庄严土,在这个地方现的身叫报身。佛有三身,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净土里面讲的四土,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没有形相,常寂光,三种现象它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叫寂光,寂是寂静,光明,我们常讲清净光明。这是本体,哲学里头讲的本体,它能生能现,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所生所现的不是真的,你可别执着,你执着就错了,它所生所现的是个幻相。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有凭有据。你有没有害过眼病?我在这一生中,眼睛生病的时候有过至少也有个三、四次。眼病的时候,看到灯光,灯上有个圆圈,这是真的,我有这个经验,是这样的。看外面东西,空中确实没有东西,会看成一条条它在游动,眼睛生病的时候就看到。那就晓得,我们的自性,自性有了毛病就出现相。自性怎么会有毛病?一念不觉就出毛病了、就现相了。所以一念不觉把自性变成阿赖耶。你要问阿赖耶有多大?阿赖耶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阿赖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所变。但是要晓得,妄不离真,如果没有自性能生所生,阿赖耶就没有办法能变所变,它自己就不存在。所以心有两个,一个真心、一个妄心,真妄都不可得。自性是真心,诸法之性,阿赖耶是妄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变现的。所以转识成智,这修行,修行就转,转八识成四智,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是虚妄的。

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心生心现的,没有识。这里头的大众,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大众,统统都是转识成智的大菩萨,八识没有转过来,他不能到这个地方。一定转八识成四智,他自自然然他就生到这个地方,实报土。实报土虽然是真,不是纯真,不是究竟圆满。为什么?他还有习气没断干净,这个习气只障碍他回归自性,其他的障碍都没有。所以,实报土的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妙觉如来差不多,真的得大自在。天台大师六即佛,称他们为分证即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的,只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从等觉提升到妙觉,那就圆满了,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这个时候真正证得了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是你亲证的。一切法统统是你自己心生心现,在十法界里头自识所变,这是大乘经教里头给我们说的宇宙万有事实真相。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体显照的这是能照,一切妄法是所照,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妄法。那我们佛法?佛法是妄法,没有说佛法例外,佛法也是因缘生法。你自己回归自性,哪来的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相对产生的,世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一有一切有,一灭一切灭,你的心才干净。阿弥陀佛有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等到你念到等觉菩萨,你还不能证得妙觉,你知道为什么吗?念阿弥陀佛习气没断。阿弥陀佛是不执着,明知道是假的,可是不知不觉又冒了一句阿弥陀佛起来,就这个原因回不了自性。真的把这一句放下了,不会再冒出来,这就回归自性,这才叫无上菩提,才叫妙觉如来。妙觉、无上菩提,假名,可别当真,你当真又错了。所以佛教导大家,常常要记住、想着,「离四句,绝百非」。

一切法,我们这些人给它建了个名字,便于区别、便于指示。如果我们学禅宗,大德一句话,宗门大德说,「离一切名相,道一句来」,这是禅宗的机锋。离一切名相,你说一句给我听听,你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名相是假的,你所说的全都是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全在你能不能领会。所以宗门大德常说,你会么!这个会就是假的里头见到真的,你会么!真的是什么?真的说不出来。假的可以说,有名有相,真的没有名相。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有大智用」,全体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头学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外面学来的全是障碍,叫所知障。障什么?障碍你明心见性。

学不行,不学也不行,这怎么办?为什么学不行、不学也不行?因为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学也行,不学也行,都行,都能明心见性。这个见跟相不能不离,不离就是学不行,不学也不行;要是离,学也行,不学也行。释迦牟尼给我们示现的学,很认真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不学,不学也行。甚至于能大师说,这桩事情跟学不学没有关系,这是他跟无尽藏比丘尼说的话。全在放下,放下便是。这是早年,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那个时候我听了欢喜,似懂非懂,经过六十年的学习,逐渐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法味,尝到一点味道了。怎样才尝到?要放下,真不执着了,只要有一丝毫执着,这味道你尝不到。因为这个味道要离一切法,即一切性,见相代表一切法。

所以,因为智慧现前,「无量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法不是一定的,没有定法,活活泼泼,大用无方。会用得非常恰当,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好帮助人觉悟了,这叫方便。不是去迷惑人,不是去难为人,是教人当下觉悟。不能觉悟,还有善根福德的人,善根福德是什么?他能信,他痴这个烦恼重;也就是说贪瞋的烦恼轻,痴烦恼重,所以他有善根、有福德,他没有智慧。这种人也好度,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调教,就可以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在此地,破迷开悟他做不到,到极乐世界就做到了。

「随诸众生所应得解」,这是教学的人不能不知道,众生根性不一样,一定要应机说法。他是什么样的程度,给他讲适合他程度的东西,他能接受,讲太高了他不懂,讲太浅了他听了没味道,所以法一定要契机。「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也就是此地所说的五种智里头「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殊胜的智慧。这是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圆满自性智慧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此地自性显照一切妄法,跟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是不是一个意思?照见之后他得什么?他那个心地跟经题上所讲完全相应,清净平等觉,真心。清净是没有染着,平等是没有动摇,无所不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清凉称它作无障碍的法界,说了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因为它统统是假的、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为什么会有障碍?你起心动念,障碍了;再有分别,这障碍就大了;再执着,那是严重障碍,全迷了。所以我们自己学佛,老师常说,学佛要有自知之明,对别人知不知不重要,对自己知不知非常重要。知道自己现在在什么地位上,是在哪一个等级,我们就不会傲慢,不会自以为是,不会得少为足,依旧不断的勇猛精进,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就对了。提升到究竟圆满,就是这几句话上所说的,这究竟圆满。学习最怕是自以为证得了、自以为究竟,他再不能向上提升,这个自以为就是严重障碍。

这一段所说的就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说「无所见故,无所不见,如是对治第四疑」。第四种疑惑跟第一种疑惑是相同的,第一种说佛智,后面开出了四种。这四种里头八识,先说前五识,第一种;第二种,第六识;第三种,第七识;这第四种,第八识。转八识成四智。说得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叫真修。修行修什么?就是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转迷为悟,这些话意思都相通。学了转不过来等于没学,转过来了叫学佛,转不过来叫佛学;转过来了是智慧,转不过来是知识。智慧能解决问题,帮助你超凡入圣;知识做不到,知识再高还得搞六道轮回。

末后这里还有一段,「元晓师《宗要》复云」,《宗要》里头还说,「若人不决如是四疑,虽生彼国,而在边地」。元晓师说得好,这些人大概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他说,若人,当然是学净土的人,净土的人对于这四种智要是有疑惑,一定要把疑惑破除。为什么?如果有疑,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生在边地;也就是说,五百岁花不开,不能见佛闻法,以此为苦。他为什么能往生?我们看下面,「虽未明解如前所说四智之境」,对这个不知道,真的他不晓得。但是他没有疑惑,他没把它放在心上,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疑惑。「而能自谦」,自己真诚、谦虚、恭敬。「心眼未开」,就是智慧没开,没有能够破迷开悟。但是他有个好处,「仰推如来,一向伏信」,凭这个就能往生。他对于如来能做到仰信,仰信在这个地方用八个字来说就更清楚了,什么叫仰信?仰推如来,一向伏信。对佛尊敬,对佛有信心,自己理事不明白,佛说的是真的,佛说的他完全接受,一点怀疑都没有,这种人很厉害。

我们常常提到锅漏匠就是这样的人,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对谛闲老法师相信,把谛闲老法师看作佛陀,只要是他说的,决定依教奉行,你问他什么道理,不知道。所以,他能够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谛闲老法师称赞他,当今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也没有一个人能跟你比。不是别人讲的,谛闲老和尚讲的,谛老说这话包括他自己在内。锅漏匠为什么会成功?就是能自谦,心眼未开,仰推如来,一向伏信,伏是顺服。

「如是等人,随其行品,往生彼国,不在边地」。就看你自谦的程度,你谦到什么样子,自谦到什么样子,你对如来的佩服、敬仰达到什么程度。如来给你讲的话,你是不是百分之百的服从,一丝毫折扣都不打?你能这样去做,你的成就不但往生,我们相信往生的品位是在实报土上三辈往生,不得了!这种人往生,品位八地以上。为什么他能爬得这么高的品位?他自己很谦虚,不是他自己要的,自然。这里讲随其行品,随着他修行的这种品德,自然达到这个品位。这就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这种人心眼未开,愚痴,什么都不懂,但是他对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乃至于对一切众生,他都是百分诚敬、千分诚敬、万分诚敬。那就是印老的话了,万分诚敬他就得万分利益。所以,他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就是这个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人要谦虚、人要恭敬,人要把世间看破,把自我看破。我在哪里?真有我,不是假的,遍法界虚空界就是我。我现在迷了真我,我学佛求生净土,主要的目的是把真我找到,就是为这么一桩事情。真我、假我是一个我。但是必须自己要能回归自性,要回归常寂光,然后起用,起作用,那是无往而不自在。我们发了愿,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真正能做得到。没有回去,能力有限。我们也是无始劫到今天,迷惑颠倒,造业受报,这些东西困扰我们,让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