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六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六集) 2012/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零七一页第六行:

『特留此经』者,「《净影疏》曰:佛以慈悲怜悯众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经》显示佛性,圣人先隐,为是先灭。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为是后灭」。这段话是净影,隋朝慧远法师说的,他有《无量寿经》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

诸佛菩萨,明心见性之人。明心见性代表什么意思?简单的说,代表智慧圆满,烦恼断尽了,业障也消尽了,没有烦恼、没有业障。其实我们对于本性为什么见不到?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业障障碍了。这些业障在《华严经》上称它作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妄想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更严重了。起心动念的含义很深,我们学经教学了几十年,对这个都有疑惑,一直到最近三、四年当中,看到科学家的报告,特别是量子力学家,我们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对于起心动念这四个字,只是看到字面上、表面上的意思,确实没有法子真正理解。

到近代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了微中子,这就是最小的物质现象,最小的。微中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集聚在一起,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电子就很小,肉眼看不到。原子分裂之后有原子核、中子、电子。原子的那个样子很像太阳系,原子核在当中,电子就好比是行星,围绕着它转。原子很多种,从哪里分?就是它的电子多少不一样,有的只有一个电子,二个、三个,很多个的,不相同。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佛经上称为「极微色」,微是细微,色就是物质现象。佛经上讲心、色就是今天我们讲精神与物质,心是精神,色就是物质。这么小的物质就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可是科学家依旧把这个东西把它分裂,分裂之后真的就没有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物质现象没有了,发现什么东西?发现物质原来是意念变现出来的,就是念头,这才晓得,底牌揭穿了。所以德国普朗克博士,他一生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物质到底是什么,最后被他揭穿,物质是意念变现出来的幻相,假的不是真的。念头是波动现象。

佛在经里头告诉我们,这是三千年前的事情,有一天佛跟弥勒菩萨谈话。弥勒菩萨要用佛教来说的话,他是研究心理学的,是心理学专家,在佛法里面叫法相唯识学,现在一般称心理学,这是专家。佛问他一个问题,「心有所念」,我们凡夫起个念头,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原来的经文,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佛问弥勒菩萨,凡夫动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有多少细念?有多少物质现象?有多少精神现象?就问了这么一句话,一句话问了三个问题。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现在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相信,年轻人体力好的大概可以弹五次,要乘五那就是一千六百兆。诸位要晓得,一秒钟频率这么高,波动现象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这样微细。弥勒菩萨接着说,这是问多少念,答覆一秒钟,我们现在说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说「念念成形」,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形是形状,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里头都有精神现象。这发现就是精神跟物质不能分开,没有精神就没有物质,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发生的先后是先有精神现象,然后才有物质现象;最初的,最初是波动。

这三个东西科学家都说出来了,名词不一样,波动现象科学家叫它做能量,意念(念头)科学家称它为信息,佛家讲的境界相,现在科学家讲的物质,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能量是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佛经上说得很详细,这么多年我们始终不能理解,就是没有想到这么高的频率;我们知道是个波动现象,但是不知道这么高的频率,科学把佛经这个东西证明了。三细相,物质是彻底了解了,精神现象知道,不彻底。精神是念头,念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说没有原因,突然蹦出来的,立刻就消灭了。这个话佛也说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它真有来由,它不是没有来由,这个来由科学家没说出来,恐怕永远找不到。为什么?不能用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找不到它。要用什么方法?要用禅定,在甚深禅定里面可以见到。禅定里面空间跟时间都没有了,所以禅定里面可以看到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就是我从哪里来的源起,都能找得清清楚楚,这是宇宙的奥秘。

佛说过,像科学、哲学可以找到,就是三种现象的根源,可是最初的根源它找不到。最初的根源,哲学上讲的本体。能生万法的是什么?宗教里面称之为神,佛教里不是称神,佛教称自性、本性。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性,性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能生万法。所以,在大乘佛法的宇宙观,它认为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发生的。这是佛法的伦理学,伦理讲关系,我们跟诸佛菩萨什么关系,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跟山河大地什么关系,跟树木花草什么关系,这讲关系,关系讲伦理,一体。这真是讲到家了,比我们中国讲五伦还要密切、还要深远。

心性的核心就是爱,所以每一个宗教里面,它的中心思想都是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佛家讲大慈大悲,中国古人讲仁爱,都把这个中心找到了。这是人性,人性的核心就是爱。那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变成自私自利?他迷了,迷失了自性,愈迷愈深,才迷到这个样子。我们思想错误了,想法、看法错了,说法、做法错了,这个错就感应苦报,六道轮回这么来的。这解释清楚了,恶的念头、行为感的是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善的念头、善的行为感应的三善道,天、人、修罗。大乘佛法告诉我们,善恶都是麻烦,制造六道轮回。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有这些念头就有,没有这些念头六道就没有了。永嘉禅师《证道歌》上说得很好,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作梦的时候,把六道轮回比喻作梦,梦里有,醒过来没有了。真的,我们现在在作梦,在梦中。谁知道?佛知道,佛觉悟了,佛离开六道了。不但离开六道,离开十法界,甚至于离开实报庄严土,彻底觉悟、回头了,回归自性,这叫成佛。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叫成佛。在回归的路上,还没有到家叫菩萨;回归了,才回归还不久,这叫阿罗汉。阿罗汉是才回归,菩萨是到中途,佛是达到目的地。

这些很深很深的道理,今天科学对佛法帮助很大。那科学家是不是成菩萨了?能见到这三细相,这三种现象的源头,物质、精神、自然现象,这是大菩萨,不是小菩萨,差不多快要成佛。那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他是不是菩萨?他不是。为什么?佛菩萨跟他们用的方法不一样,佛菩萨是从禅定里头逐渐逐渐看到的,禅定的功夫愈深,也就看得愈远,这个得受用。为什么?自己智慧开了,德行成就了。科学家他是用数学来推演,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数学里的推演,有这么一桩事情,有可能,然后再用技术,科学的仪器去观察、去搜索,最后被他发现。也就是说,他不是用禅定,他是用我们思考,我们今天讲的脑,思考,思考是有限的。最大的,这思考最大的,你能看到宇宙,今天讲的宏观宇宙,这是向无限大方面发展;另外一个反方向,量子力学,那是极其微细,向微观世界,两个方向发展都相当有成就。佛法也是这两个方向,你看,微观宇宙它讲到极微之微,今天讲到微中子。科学发现微中子以后它就没有了,佛法还有,微中子里面有世界,这个科学没法子见到,那个世界跟外面的大世界一样大。这是说明,禅定境界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完全是,这个事实真相就在当下。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真有受用!科学发现了,得不到这个受用,得到的受用是很偏、狭窄。

这个发现是科学一个重大的革命,因为在世界上,四百多年的科学用的是二分法,宇宙这些万法把它分作物理、心理,物理学、心理学,分成这两分。现在科学家发现这个两分是错误的,误导了科学研究的方向,造成今天的困难,不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它不能分。所以现在科学家提倡「以心控物」,这是最新的发现,就是心可以改变物质现象,用我们的意念。现在这批科学家全力在搜索证据,证据里头最明显的、最有效果的就是疾病,这个理论上,念头可以治病。

病从哪里来的?病从不善念头产生的。佛经上讲贪瞋痴慢疑,这五种念头对应我们的五脏,有很大的影响,念头不善,我们内脏就出事情、就长病。我们有病的时候,如果懂得这个道理,我贪心放下,我不贪、不瞋、不愚痴、不傲慢、不怀疑,全身这些病自然就好了,为什么?念头改变了。我们内脏是细胞组成,是物质现象,带着病毒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无需要任何药物医疗。大一点的,我们今天地球这么多灾难,我们念头改了,灾难就没有了。佛经上,海水上升、江河泛滥,它不是自然现象,跟地球上居住的人念头有关系,贪心重,水灾就来了,贪感应的是水灾;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与这个有关系;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感应的是山崩地裂。怀疑问题很严重,如果人有疑心,对什么都不相信,他很容易感染疾病。这就是什么?他没有抵抗力,他免疫能力全部破坏了。如果反过来,你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这地球上所有灾难都化解了。

美国有个量子力学家布莱登,前年他们在澳洲悉尼开了次会,这世界上几个著名科学家。两天,第一天的会议是报告科学最近的发现,这报告我看到非常欢喜,跟佛法愈来愈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高等科学。第二天专门讨论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这在两年前,布莱登提出,希望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觉悟,都能回头。他提出三句话,第一个「弃恶扬善」,就是佛家讲的断恶修善,弃恶扬善;第二个「改邪归正」,第三个「端正心念」,他说地球上这些灾难统统能化解,量子力学家说的。这就是意念可以改变物质,意念可以化解灾难,好的意念身心健康,你快乐无比!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是快乐,没有忧虑、没有压力。这个人生不是做大官、发大财,不是,一天到晚笑呵呵、笑咪咪的,快乐无比,这才叫人生最高享受。天上人间、此界他方统统都知道、都明了,一点都不迷惑,这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这是大乘佛法。可是这些东西,古时候人知道,所以中国传统的学术跟佛法相比,相通的地方很多。大乘佛法建立的基础,孝道。孝是迷了以后第一德;爱,亲爱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迷了之后,这个德并没有丧失掉,这个德还是延续下来,我们老祖宗知道,这是什么?亲爱,父子有亲。亲爱不是学来的,没人教你。我们很冷静去观察,你看那个婴儿,三、四个月,三、四个月的婴儿他不会说话,你看他眼睛、看他表情,他对父母那个爱,没人教他,那他天生的,所以叫本性。我们老祖宗看出来了,了解这桩事情,这是天性、本性。如何让这个本性永远保存,一生都不会变,这就想出教育,教育就从这来的。

所以教育的目的没有别的,如何把这个天性、性德保持。中国人讲得很清楚,非常具体,实际上说只有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绝对不是学来的,也不是哪个人教你的,就是那个自性里头的亲爱,亲爱表现到外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这十二个字圆满了,全部包括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要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小孩将来升官发财、赚钱养家,不是的,如何保持性德。第二个目的是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你爱父母这种纯真的至爱、纯净的爱,扩大到爱你的家族,爱你的伯伯叔叔,爱你的祖父母,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亲戚,扩大。再扩大,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最后凡是人皆须爱。所以,中国古老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人怎么会害人?哪有这种道理!

佛教的教育讲得更彻底,中国儒家的教育只讲到「凡是人,皆须爱」,佛法不是的,更广,佛法讲到爱一切植物,树木花草都爱,山河大地都爱,然后讲到遍法界虚空界充满了这个爱心,比我们中国讲得更大,但是原点是一个。放光,佛的光放得更大,我们只放到「凡是人,皆须爱」,对动物就不爱,要吃它、要杀它,佛法不是的,佛法对动物爱、对植物爱,对什么都爱。所以教育,《三字经》上讲得好,「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习惯。本性是一样的,都是佛性、都是圣贤,可是习性,中国人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跟好人学你变成好人,你跟坏人在一起就自然变成坏人。这就不能不注意,这就要办教育,因为你不教,不教愈学愈坏,距离本性他愈来愈远,这就成问题了,所以要重视教育。

在全世界,最懂得教育的,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效果,在全世界中国人第一。很可惜的,我们中国人大概在两百年前,西洋文化侵入中国,这一般年轻人向往外国,坚甲利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政府疏忽了,那个时候是满清政府,慈禧太后执政,没有重视教育。清朝历代帝王非常重视教育,只有慈禧,应该是慈禧念书不多,她不懂得。所以她一不支持的话,人民对于传统文化感情就淡薄了,这就开始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个时候清朝末年,还有人讲,没人真干,到民国的时候讲的人都没有了,完全学西方的,我们的亏吃大了,今天搞成这个样子。外国也糟了,现在外国走入死胡同,要到东方来找东西,到印度去找。东方是真有,英国汤恩比博士提醒大家,「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四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