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唯说念佛(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唯说念佛(二)

  【正 讲】

  第一条 “圣净分判”之文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条文:

  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

  每一条文都有标题和引文。标题就是把所引用的文的提纲、眼目点示出来。

  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来分判释迦牟尼佛所说一代佛法,目的在于搁舍圣道门修行,完全归依净土法门。下面就是所引之文:

  《安乐集》云: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

  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

  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

  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

  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

  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未曾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

  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这段文分成两部分。先,从开始直到“不取正觉”,用问答的形式,说明圣道不可证,净土唯可通。为什么圣道不可证?所谓“二由一证”──二点理由,一个经证。为什么净土可通?举出 《大经》第十八愿。底下,从“又复”直到最后,承接上面问答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圣道修行已经不能适合当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只有净土法门“可通入路”,而举诸佛之劝,劝我们应该选归净土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道绰禅师

  道绰禅师是什么人物呢?刚才问大家,最早把净土门独立出来的是哪一位祖师,就是这一位道绰禅师。道绰禅师是善导大师的师父(善导大师人人都知道,是弥陀示现,口称一声弥陀名号,即出一道光明,他二十几岁来到道绰禅师门下,道绰禅师入灭之后就离开了),我们现在念佛用的念珠,就是道绰禅师发明的。是这样一位祖师,他当时在山西太原玄中寺弘扬净土,教化众生,当地七岁以上的儿童个个都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师的德望可以说声震天下,连当时的皇帝、皇太后都亲自前往参拜。道绰禅师原来修学《涅槃经》,后来专门修学净土法门,一生讲解《观无量寿经》两百遍,每天念佛七万声,他的经典著作就是《安乐集》。他的功行、道德、学识──《安乐集》当中引用了五六十部经律论释,来证明净土法门是末法时代凡夫唯一可行之道,这也是我们净土宗的一部重要的教典──是这样一位祖师。

  何因仍自轮回生死

  下面依文解释。

  “问曰”,大师为了利益众生,先自己设问,然后又自己回答。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大乘佛法所盛说的,像蛇虫蚂蚁、飞禽走兽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自然就推出下面的结果。

  “远劫以来”,无始劫以来。“远”是久远,“劫”是时间名词,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时间。我们众生既然有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亘古亘今,并不是今生突然才有的,那么,必然的,我们乘此而生存,又迷此而轮回,不是一次两次,是无量亿万次了,甚至无量亿万也不足以说明的,是“无始劫来”就在轮回了,所以说“远劫以来”。

  “应值多佛”,“应”是应该,这是推断,“值”是遇到、值遇,“多佛”,不止一尊佛。既然我们有佛性,而迷背佛性又无量千万亿次的轮转,也有无量千万亿次的成为人;既然成为人,诸佛番番出世,教化众生,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难道是今生今世才遇到佛法的吗?肯定不止了,对不对?一定前生前世也遇到过佛法;我们今生今世没有遇见佛,但是,这么久远的时间,一定是多次遇见过佛。大家都在佛的教化下修学,别人已经修行成佛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这是为什么呢?所以底下讲:

  “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既然有佛性,又遇到诸佛的教法,应当可以成佛了,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到现在“仍自轮回生死”呢?“自”是每一个人自己,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还在轮回生死?“火宅”就是火烧的房子,《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用火宅譬喻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

  各位,我们要好好地问问自己:我们也有佛性,我们也一定遇到过很多佛,别人遇到佛已经修行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做凡夫呢?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过去的修行,难道没有一生超过今生的修行吗?或许在座的各位过去世都是出家人,可是,一轮转过来,成了在家居士,那你作为出家师父的时候尚且没有出离生死,怎么保证今生作为在家居士能出离呢?这样的问题问起来,不免让我们心中有所不安。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让我们思惟自己的出离之道。

  圣净分判

  大师自问自答:依据大乘佛教,是因为没有得到二种殊胜的法门,用来排除我们的生死轮回,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离三界火宅。

  是哪二种殊胜法门呢?这个地方,就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代佛教大分为二,“二种胜法”,一种叫圣道法门,另一种叫净土法门。这二种都是殊胜的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若能依教奉行,个个都能解脱生死,故而称为“殊胜的法门”。殊胜的法门,细说有八万四千,再细说有无量无边;道绰禅师在这里分为二种,除了净土法门之外的,都叫做圣道法门。

  圣道法门这个名词是什么含义呢?“圣道”,圣人所行之道路,圣人所修之道,非凡夫根器所堪,称为“圣道”;圣和凡相对,六道轮回是凡道,出离生死是圣道,圣道也就是从凡入圣之道,要超凡入圣。比较而言,圣道法门不求往生,要在此土得证圣果。

  就好像外面的马路,这一条是人行道,那就是人走的;那一条是机动道,那就是车走的。圣道,就是圣人堪行之道,可是我们都不是圣人根器,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有什么法门呢?不堪修行圣道,有第二条道路,叫“往生净土”,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不堪修持圣道法门的 (你能够修持圣道法门,今生已经得道证果了,已经脱离三界、出离火宅,不必求生净土了),我们自觉在此土不能得证圣果,所以要靠佛的愿力到净土去,在那里,有诸佛菩萨神力加持,有种种依正庄严的环境,自然成就佛道。可知,所谓“净土法门”的全称应该是“往生净土法门”。

  得到

  这二种法门,随便得到一种,你都可以解脱生死。什么叫“得到”呢?并不是说拿到一本经书就叫“得到”了。法要入心。你看到圣道的经书,能够依法修行,证得圣果,这叫“得到圣道的胜法”,如果不能依教修行,就没有得到。

  比如《心经》,我们经常读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读了多少遍,你也没有“照见五蕴皆空”,也没有“度一切苦厄”,所以我们等于没得到,不懂得什么是“深般若波罗蜜多”,也不知道怎么“照见五蕴皆空”。 《金刚经》六祖大师一听就开悟了,那就得到了;我们读了一千遍,也没有开悟,所以,得等于没有得。

  那净土门呢?听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啊,我也愿意去”,但是找不到方法,在那里东抓西抓,那等于没有得到。所以,能够依教修行才为“得到”。

  应机之法

  圣道和净土,这二种法门是不是劝大家都来修学呢?道绰禅师的意思不是的,他是净土门的祖师,他所分析的结果是:圣道法门我们修行不了,只有净土法门适合这个时代,适合我们的根机。修学佛法,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机的法门,“法不应机,枉费心机”,不应你的根机,你不是枉费心机吗?找人做衣服还要“量体裁衣”对不对?那衣服是漂亮,高价的名牌,但是你穿不上,或者太窄,或者太宽,那就不适应你了;老师教书还要“因材施教”;佛讲法叫“应机施法”。释迦牟尼佛讲了那么多的法门,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法门都修,比如说讲 《金刚经》,乃是对解空第一须菩提所说,他就能修;讲《华严经》,乃是对善才童子五十三参所说诸大菩萨的教法。种种教法,对不同的根机,如果是对菩萨的教法,你一定要拿来修学,你不是那个根机,就不行了。

  比如说父母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年轻力壮,小儿子才两岁,幼小无力;父母吩咐到井里挑水,一担水一百五十斤,小儿子听到了,他敢去挑吗?这是对大儿子讲的,大儿子马上去挑水了。

  佛对众生也一样,对凡夫众生所讲的教法,则是净土门,所以,各位,这个地方要分别清楚,不然的话,“哎!都是佛所讲的,都很好啊!”当然都很好,都很好,你来学不一定好。

  圣道难证

  下面先讲圣道,“圣道一种,今时难证”,道绰禅师离现在有一千三四百年,在一千多年以前,大师就说“今时难证”了,何况现在!人的根机更加浅陋。那个时候都难证,现在就难上加难。“今时难证”,这就给出结论。相反,往生就很容易, 《无量寿经》说:“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若论往生,很容易;若论证果,就很难。

  或许有人不同意,“只要有根机,我也可以修行,也可以开悟,也可以证果”。道绰禅师举了“二由一证”:两点理由、一个经证。两点理由是从道理上推断,圣道门难以修证;一个经证是以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的经典为依据(既然是佛弟子,应当信顺佛教 ),来证明说:末法时代,圣道难修难证。

  哪两个理由呢?“一由去大圣遥远”,离开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很遥远。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两千五百多年了,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随顺释迦佛的教导来学佛法,那当然,有佛的加持──佛在经典里讲,一堂法座下来,多少人得阿那含,多少人得阿罗汉,多少人证无生法忍,等等,好像证悟圣果易如反掌;现在哪有一堂法座下来证果的?一个没有,讲经的法师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离开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太遥远了,一方面众生能够直接蒙受的佛力加持渐渐微弱了,一方面众生的烦恼越来越厚重了。

  就好像太阳落山,太阳刚落山,西边的天空还是有亮光,还是一片晚霞;再过一个小时,就渐渐暗淡了,再过一会儿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同样,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称为正法时代;其后是像法时代,再过后就是末法时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的时代离道绰禅师一千三四百年了,离释迦牟尼佛就更遥远了,真是值得悲叹啊!

  “二由理深解微”,圣道法门,若有释迦牟尼佛加持,当然容易修证;若根机猛利,也容易修证。现在离开释迦牟尼佛遥远了,根机浅陋了,就不容易修证。同时,圣道法门所讲的教理,比如说“真如实相”等等万法之理体,深玄微妙,非常幽深,我们凡夫的心探知不到,不能开悟,这叫“理深”;“解”是领解,“解微”,几乎不能理解。比如 《金刚经》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又有一句话,“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听起来“释迦牟尼佛在讲什么?好像绕口令,翻来覆去地讲?”“是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众生不是众生?又是众生?”你听起来都不能理解;又说“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听到后能理解到哪个程度?“无人相”,不是有人吗?“无我相”,不是有我吗?“无众生相”,不是有众生吗?所以叫“理深解微”,你很难理解。就是讲经的法师,他依据经教,可以讲出来,他也只是名词的理解,他内心里边并没有相应,如果相应了,就能破我法二执,那就证阿罗汉、证菩萨无生法忍了,所以,“理深解微”。

  圣道修行法门是什么样的原则呢?叫做“解、行、证”,首先对佛法讲的大乘甚深教理能够理解,能够开悟,然后依据自己所理解的来修行,如果连理解都不理解,你怎么修行啊?所以说“悟后起修”,如果没有开悟,你在那里是盲修瞎练,你悟都没有悟,后面就谈不上了。“依解起行,依行证果”,好,你如法修行,一切烦恼渐次消融,然后,真心佛性完全显露,这才叫做得证圣果。你第一步──理解都达不到,修行就谈不上了,那证果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才说“理深解微”、“今时难证”,“难证”,难到什么程度?难到没有。

  各位也都读过《心经》,《心经》里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说“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你们都会背了,请你们来讲解讲解,来修行修行……“色不异空”,这面墙就是色,“色不异空”当然有很深的道理,简单讲,如果有人能穿墙无碍,或许能讲一点点,因为“色不异空”,这面墙虽然是“色”,色法是物质的、障碍性质的,“空”就是没有障碍的,你能够穿过去,或许能讲一点点,“你看,我就是色不异空,跟空没有区别。”你能做到吗?能做到,那还是一般的神通,还有甚深的道理。所以,圣道门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非常不容易。“不增不减”、“不生不灭”都会讲,什么叫“不生不灭”呢?我看个个都在生灭,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就灭了,烦恼来了,就生起来了;烦恼一去了,又灭了。“不增不减”,工资增加了,高兴坏了;工资减少了,下岗了,可怜了。我们都落在“增减”、“生灭”、“净秽”当中。

 
 
 
前五篇文章

唯说念佛(一)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第七天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第六天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一期 -第四天

 

后五篇文章

唯说念佛(三)

唯说念佛(四)

唯说念佛(五)

唯说念佛(六)

唯说念佛(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