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前敦煌文学研究的若干特点
2014-9-7|310
⊙ 敦煌变文与唐代俗文学的关系
2014-9-7|431
⊙ 敦煌诗词补正与考源
2014-9-7|275
⊙ 敦煌文学中“敦煌文”的研究和分类评价
2014-9-7|440
⊙ 试论敦煌文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对象
2014-9-7|450
⊙ 回应的中介——论玄学、佛学思维方式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2014-9-7|252
⊙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
2014-9-7|445
⊙ 大乘涅槃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2014-9-7|400
⊙ 谢灵运山水诗的般若理趣
2014-9-7|786
⊙ 宋元明“疯僧戏秦”故事流变研究
2014-9-7|352
⊙ 《二郎搜山图歌》与《西游记》
2014-9-7|733
⊙ 深《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
2014-9-7|293
⊙ 《还源篇》是唐僧八十一难原型
2014-9-7|1028
⊙ 《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2014-9-7|367
⊙ 唐代的白话诗派
2014-9-7|406
⊙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文学
2014-9-7|451
⊙ 诗韵钟声寒山寺
2014-9-7|254
⊙ 佛禅与袁宏道的文学思想
2014-9-7|371
⊙ 从东方到西方的禅文学
2014-9-7|235
⊙ 《古囊名刹》之序
2014-9-7|381
⊙ 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
2014-9-7|652
⊙ 宋代诗僧宗杲
2014-9-7|281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
2014-9-7|468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2)
2014-9-7|714
⊙ 佛教文学对中国小说的影响(3)
2014-9-7|487
⊙ 读《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札记
2014-9-7|335
⊙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2014-9-7|486
⊙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2014-9-7|1482
⊙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
2014-9-7|333
⊙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定林寺
2014-9-7|224
⊙ 五台山赋
2014-9-7|342
⊙ 变文与中国文学
2014-9-7|216
⊙ 《少林功夫文集》序
2014-9-7|294
⊙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考释
2014-9-7|915
⊙ 耶律楚材:万松老人序
2014-9-7|274
⊙ 《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2014-9-7|247
⊙ 《佛海拾趣》序
2014-9-7|203
⊙ 李商隐诗歌佛学意趣
2014-9-7|305
⊙ 禅宗与川端文学
2014-9-7|263
⊙ 玄奘怎样变成唐僧
2014-9-7|288
⊙ 青烟寺诗趣
2014-9-7|583
⊙ 西藏佛教文学
2014-9-7|217
⊙ 赵朴初 曲韵诗情展风云
2014-9-7|303
⊙ 苏州佛寺谈之二·慧庆寺故事
2014-9-7|526
⊙ 续高僧传序直解
2014-9-7|312
⊙ 贯休的生平及其诗
2014-9-7|353
⊙ 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
2014-9-7|340
⊙ 唐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并序)
2014-9-7|251
⊙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9-7|385
⊙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兼论《桃花源记并诗》
2014-9-7|660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