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五集) 2012/9/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十七页,从倒数第二行当中看起:

「不可称智者,谓佛之智慧,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故名不可称智」。这一段我们接着《会疏》里头说的,给我们解释佛果地上五种智慧。这五种智慧,凡夫普遍的都怀疑,没有法子能解释,就造成疑虑,不能相信,这个对于往生产生障碍。如果虽是疑,但是相信西方真有,阿弥陀佛真有,只是对他的智慧有怀疑,其他的没有怀疑,这个人能往生,生边地,生边地疑城。那必须在一般讲是五百年,五百年是人间五百年,他这个疑虑放下了,不再怀疑,才能入品,花开见佛。如果有怀疑,花不开,不能够见佛,不能够闻法,障碍在这个地方。在极乐世界,不见佛、不闻法那就很苦,到极乐世界天天盼望着,这个愿望不能圆满,不能成就。他除这个,其他的没有苦处,只有这个感到很痛苦。这个地方讲到不可称,不可称说,就是佛的智慧说不尽,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众多无量而称说不能尽,这叫不可称智。

「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这智慧都起作用。不可思议,不思议智是念佛往生为佛智所立,这个智是不可思议智之所立,建立极乐世界,为不思议智所立,建立。第三句说「不可称智」,为不可称智所成,你看所建、所立、所成。所以对如来的智慧,我们凡夫业障深重,唯有仰信,这就对了。到我们烦恼轻了,业障消得差不多了,这个真相自然逐渐逐渐的明朗,我们就不怀疑了。实际上五种智都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这个学大乘的人要知道,凡是说佛,都是说自己的本性。本性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功德、无量相好,都是说不尽的,佛证得了。怎么证得?烦恼断尽了,业障也消尽了。他用什么方法消的?就用一句名号。我们这一句名号为什么消不了?名号,信心里头夹着疑惑在里头。如果全信,没有丝毫疑惑,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真的能帮助我们断烦恼、消业障。因为这一句名号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头没有烦恼,没有业障。

如果我们真正相信世尊常常说的这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是修行人最高的皈依处,我们所依靠的。你看,佛教我们把念头,负面的念头统统放下,提起最殊胜的念头。一切法里头,无比殊胜的念头,就是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提起来,其他所有念头问题全解决。所以,它真的能消业障,真的能断烦恼。不用这个方法,消业障、断烦恼都断不干净,古人所谓藕断丝连;唯独念佛,真断干净了。这么好的法门,这么容易、这么简单,这样大的效果,问题就是什么?就是人不相信,信了他还有怀疑。怎么知道他有怀疑?就是章嘉大师的标准,你还没有真念。你真念,你真的相信了,你真的不怀疑了;没有真念,那就有怀疑,信心不足。章嘉大师这个标准好,我们以前没有听到,总以为自己很信,我很信佛了,哪里知道还有怀疑在里头。百分之九十九的信,还有一分怀疑,那都不行,那都起障碍。

完全没有怀疑的人太少了,那个人决定成就,现前的样子跟普通人就不一样,也就是一般烦恼习气他非常轻。习气现前时候,他很快就觉察到,古来祖师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他觉得很快。普通人发作了他不觉,一直发,一直往下发;他觉得快,第一念发作,第二念他就归到佛号去,归到佛号是圆满觉。这跟八万四千法门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觉了没有归到佛号,那个觉不圆满,唯有归到佛号就圆满了。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是阿弥陀佛,这多殊胜!所以疑,疑就叫做「不了不可称智」,你对佛不可称智不了解,对佛智不了解,佛不思议智不了解,不可称智不了解。

下面讲到「大乘广智」,这个广智对法门说的,也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通达了。是不是学?不是学,如果学,永远不能通达。不需要学的,教你开悟,教你见性,见性全通达了。这通达了,无量无边法门「知之穷尽」,穷是彻底,尽是尽知、遍知,没有一样漏掉的。为什么?一切法从自性生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心现、心生,这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你见了性,你明了心,心所现的、心所生的,哪有不知道的!这个例子非常鲜明,但是很多学佛人疏忽了,包括学经教的人也疏忽了,你问他他知道,你不问他他忘掉了,最重要的东西,健忘。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个例子,你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把荣华富贵的生活抛弃掉,王位不要了,妃子不要了,小孩也不要了,他真能放下,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谁能做得到?这个世间,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没人能做到。别人争、求、去抢,唯恐得不到,他得到手,都不要了。这什么意思?他觉悟、他明白了,这些东西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不舍弃这个东西就造业,造业来生就是三恶道,佛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他丢掉这个东西,是把三恶道丢掉了,这是三恶道的因。因灭掉,果就没有了,这是真实智慧。离开家庭到外面求学,当时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去参学过,还有学派,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这些大哲学家,他都亲近过,到处参访十二年。十二年,大概是印度所有学术都参访过,再没有地方了。这个参访如果不放下,这叫所知障;王位、富贵这个东西是烦恼障,十九岁烦恼障放下了。三十岁这年不再参学,把所知障放下,在毕钵罗树下入定。毕钵罗树现在我们称它作菩提树,因为佛在这个树下入定,大彻大悟。什么叫大彻大悟?把三大类的烦恼统统舍掉了。我们说得明白一点,十九岁离开家庭,执着放下了,见思烦恼放下了;三十岁菩提树下入定,把参学,就是广学多闻放下,那就是分别放下,尘沙烦恼放下了;入定,起心动念放下了,这就开悟,障碍没有了。

障碍没有,自性就现前,自性现前,自性的德用当然现前。德用是什么?我们这里讲的五种智就是德用,第一种是体,另外四种是作用,这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讲这一句。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五句话当中有一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说这一句,在我们这个经上就是五种智。自己本有的,障碍去掉了,全现前。全现前是个什么样子?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这个样子。所以这个说法不是自己的思想,他没有思想,他没有学术,完全是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别人有问,自然就回答,不通过思惟,这是真智慧。通过思惟的,落到第六意识,那是从哪里流出来?从意识里头流出来的。意识流出来是凡夫智慧,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是佛菩萨的智慧,不一样。自性流露出来智慧,决定没有错误,第六意识流出来的可能有错误。我们今天可以用这句话来拣别,第六意识流出来的是知识,自性流出来的是智慧,知识跟智慧不一样,不是一个源头。所以,佛能说一切经,佛能为一切众生解决一切疑难杂症,他有这个本事。

在中国,很难得,这当然是如来在中国示现的,唐朝六祖惠能大师,那是如来在中国示现的,凡人做不到。这个示现,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能大师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是个淳厚老实的孝子,生活、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用诚意。没有接触佛法之前,用中国学术的话来说,你在他身上看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四门他做圆满了。虽然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悟性很高,甚深经典,别人天天念不懂,他一听就懂,这是领悟的能力强。所以能够在五祖方丈室里头,五祖跟他讲《金刚经》,我们要晓得,没有经本的,惠能不认识字,要经本没用。讲《金刚经》的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全经差不多四分之一,讲到这个地方他就开悟了。这个悟是彻悟,不是小悟、大悟,不是的,彻底开悟。说出这五句话来,那就是说明他开悟的境界,他悟的什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这五句话形容自性。

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没有染污。换句话说,在我们经题上,就是「清净平等觉」,是你自性,是你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学来的。只要把障碍除掉就行了,这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一定要知道。修行用功夫,用的什么功?就是把这三种障碍除掉,这叫功夫,这个东西除掉就成佛了。六道里头,人没除掉,三种具足;诸天也没除掉,高层的天他修定,定能控制,能伏住它,暂时不起作用,但是没断根,这不究竟,不算成就。成就一定要学佛,不学佛也行,你只要懂得佛所讲的方法,你能够依照做,你没有老师也能成就。佛法妙,佛法广大,佛法本身没执着。我不跟释迦牟尼佛,我能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也成佛了,释迦牟尼佛承认,不是不承认。不是说你非得到我这儿来才能成就,不到我这儿不能成就,不是的。统统能成就,这多高明!

我们修的什么?记住,修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觉悟不要去理会它,理会它永远不会觉悟,只要清净、平等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开悟了。功夫就是在清净平等,果德就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是觉。所以经题上这五个字,清净是小乘,声闻、缘觉;平等是大乘,是菩萨;觉是成佛,在经题上。修因,修这三种因,果报会现前,果报是什么?这个经题上面「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果报。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充满了智慧,「大乘」是智慧,「无量寿」就是德能,「庄严」是相好。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智慧、福德、庄严,福德是无量寿,全是自性显现出来的,不是阿赖耶,阿赖耶所现的是十法界。极乐世界有,它有凡圣同居土,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凡圣同居土里面你所看到的,跟实报庄严土没有两样。你看到这里头人,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地方是法性土,跟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

十法界里面所居住的地方,除了空居天之外,地居天都跟我们这里环境相似。居住的这个星球随着居住众生意念在起变化,它是无常的,它不定的。居住的众生念头善,这个地方好,念头不善,这个星球慢慢的它就产生变化。这个变化,大地松散,地壳起大变化,最严重的,这星球爆炸了,这个星球没有了。这个事情几乎每天都有,在天文望远镜里头每天能看到,太空当中很多星球没有了,消失掉;也有很多地方新的星球生出来,出现了。这叫成住坏空。所以成住坏空,在天文里面,天文望远镜里面能看到。这个天空这一块从来没有星星的,突然发现一颗星星,那就是一个新的世界成立了。成、住,坏的时候产生变化,到最后爆炸没有了,就灭了,空了。佛说成住坏空,在今天天文望远镜上证实了,看到了。人有生老病死,跟成住坏空很相应,这个人出生就是成,在这个世间住几十年那是住,到最后生病的时候就坏了,死亡就空了。一个道理,换个名称,对于星球叫成住坏空,对我们人叫生老病死,对于植物叫生住异灭。统统叫无常,无常就不是真的,是假的。

只有诸佛菩萨他能够知道当体即空,不要等它成住坏空才知道它是空的,现在面对着目前也知道它是空的。知道空的有什么好处?不起心不动念了,起心动念不空。所以为什么把假东西当作真的,道理就在此地,我起心动念了,就把假的当真的,把假的当真就叫做造业。业有三类,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无记业是说不到善恶,他造了,不能说善,也不能说恶。造作不外乎这三种,我们天天都在干。现在人所做的,不善的业多,不善的业重,善业很少。诸佛刹土,特别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有善、有恶,全都是念头善、不善所变现的。所以,起心动念太重要了。所有一切果报全都是自作自受,这个地方公平到极处。你看,你如果能够知道事实真相,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就成佛,你在世间过的是佛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过的是诸佛的生活,我们看不出来。

六祖惠能大师过的也是诸佛的生活,中国历代祖师当中,真正开悟了的,见性了的,没有一个不是过佛的生活。所以他自在,他没有烦恼,他没有业障,他住在世间,充满了智慧。德行、相好,有时候我们粗心大意看不出来,细心观察慢慢就发现了。这个细心,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就是禅定。禅定,大家一定要记住,不是盘腿面壁闭着眼睛那叫禅定。那也是禅定,那初级禅定,刚刚学是要从这地方开始。真正禅定功夫成就了,行住坐卧都是禅定,他坐在这个地方是禅定,走着路也是禅定,跟你说了话还是在禅定。就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在禅定当中。怎么叫禅定?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而做得非常圆满,做得一点缺陷都没有。这是我们讲自性流露,性德现前,没有一点造作,所以他不造业;起心动念就造业了,分别执着就造重业。

于是我们就明白,什么叫修行?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先学不执着,是真修行;不执着学成功了,再进一步学不分别。不执着是阿罗汉的定,阿罗汉、辟支佛;不分别是菩萨的定,比阿罗汉高。阿罗汉不执着,有分别,菩萨不分别,当然没有执着,再提升,如来的定,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我们修行地方叫道场,我曾经问过大家,电视是不是道场?里面所演的五花八门,你面对着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电视就是道场。你修什么?你修如来行,修一乘法。天天看电视,看个一年半载你成佛了。这就是说明,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没有说不包括电视。你要不会修的,那个庄严的大庙,大寺庙,大雄宝殿里面塑造的佛菩萨形像,那地方也不是道场。为什么?你在里头分别执着。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句话说得好,我没有听别人给我讲过。

可是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纳丹总统跟我说过,我跟他很熟,我们很多次见面。这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面他没当总统,那个时候他是新加坡驻美国大使,刚刚从美国调回来。回来的时候竞选总统,还没当总统,跟我在一起吃饭,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他告诉我,他是印度教,他说我最佩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他说出这句话,跟章嘉大师讲的一样,这个人是内行人,不是简单人物。他做总统时间做得很长,前两年才退下来。做总统期间,我们曾经有很多活动,他都参与。像这些重要的开示,我们要掌握住,重实质不重形式。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形式都变质了,学不到东西。所以我非常感激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法在经典里面,不在寺庙。为什么?寺庙的人不学了,只搞形式,没有实质。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放下、是看破。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实质。你能这样做,你没有离开佛的大道场,这是究竟了义一乘道场。有小乘道场,有三乘道场,这是究竟了义一乘道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一乘了义大道场,这我们要知道。

这是讲到法门,「知之穷尽,故名大乘广智。念佛往生为大乘广智所感」,感是感应。大乘广智能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能应,感应道交。「疑是故」,因为你怀疑它,这就叫「不了大乘广智」,你对于大乘广智不了解,你迷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位分高出」,这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的意思,这到究竟圆满,所以最上胜智。「今此念佛往生,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所发」,发是什么?发明,显现出来。「疑是故」,你对它怀疑,这就叫「不了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到这个地方,这都是《会疏》里头所说的。

「上之三说互相发挥」,上面讲的三种说法,「《净影疏》简述其要」,它讲得简单扼要;「《宗要》广演其义」,把这五种智的意思都说出来;《会疏》里面不但把意思说出来,最后会归净土。所以,念老把这三个说法统统抄在此地,给我们做参考,这三个说法我们统统看了之后,解释就清楚了。我们自己要到这些书里头去查,难!得费多少时间你才能找到。他不容易,他花了六年时间,每本书对照来查,再把它抄起来放在一起,成为集注。提供这么多参考资料给我们,对于我们理解《无量寿经》做出最大的贡献。

「经云:以疑惑心者,以不能信了佛智,故生疑惑。疑有四意,以下广摄昙鸾、元晓、峻谛,并兼取憬兴等诸师精意,简化其文字而综述之」。这一段尤其是难,难能可贵,难,他能做到,就变成非常的可贵。我们能不读它吗?能不要它吗?不要它的时候,如何能把我们的疑断除?我们能把这些人东西废弃掉,这是学习的好态度吗?佛门里有,哪一派?禅宗。禅宗主张,初学主张不立文字,不准你看经,不准你听讲,让你参究;等到你大彻大悟之后再看经,再去研究教理。我们有没有能力大彻大悟?没有能力,不能走禅这条路,得走教下。教我的三个老师,他们没见过面,可是三个老师都用同样一句话、同样一桩事情警告我,不能学禅,肯定我不是禅宗的根性。禅是上上根人,我们的根性大约是中下,上都够不到,上上那更遥远了,不是上上根人不适宜学禅。这是早年,我喜欢读《六祖坛经》,看禅宗的语录,三个老师提出同样警告,叫我不要看这个东西。李老师教我学教,方老师教我学法相,就是唯识。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学净土,教我学印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出家,学释迦牟尼佛。所以大乘里头,禅难,密也难,密是三密相应,真正清净平等觉,那不是假的。

我们看下面念老所做的综合开示,或者今天一般学术上,他做的报告,佛法有恭敬心,称为开示。他有四段,第一,「一者不信不思议智,故疑但念阿弥陀佛,未必得生极乐」。这个疑惑的人很多,所以念佛人还要加上经、加上咒、加上密,要加上一大堆。为什么?怕单念阿弥陀佛靠不住,这就是怀疑。你看,一句话就点破了。「不知不思议智有大威力,非思量所能及」,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切万法无非自力他力,自摄他摄,千变万化,无量无边」。这是事实真相,《华严经》上一句话,念老说了这么多,《华严经》上说,一切万法无量因缘成就。这个地方也是说无量因缘,说得更清楚,无非自力、他力。自力是因,他力是缘,没有自力,他力帮不上忙,你自力强,他力也强,自力弱,他力也弱。坚强信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那个心坚强,佛加的力量也坚强。不但阿弥陀佛加持你,一切诸佛都加持你,为什么?「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发心成佛,一切诸佛都欢喜,一切诸佛都来帮助我们,一点都不假。

自摄,自己摄取,摄取的是法门。我们今天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我们摄取净土宗的持名念佛。一切经教,我们摄取净宗的《无量寿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的心是定的,完全符合世尊在大小乘经里头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要把心放在一处,这个力量就大了。心要分散了,又想学这个、又想学那个,这心力分散,分散就差很远。老成决定有大成就,从近代的这些大德我们能看到,印光大师的成就。老一代的,我们上一代,无论是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的这些大德,出家、在家,提起印光法师没有不尊敬的。而都会称赞,近百年来,最近这一百年当中,在佛法里头成就的,他是第一人。可是我们知道,印光法师七十岁之前没人知道他。他住在普陀山藏经楼,常住分给他的工作,他管理藏经楼,也就是寺院里面的图书馆,他管这个。所以他有时间念佛,他有时间看经,在藏经楼三十年,不出门,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专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没有人知道。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