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一集) 201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五十五页,第三行末后一句看起: 这一段是说明入道,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净土法门也不例外,所以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这前面我们都学过了。「行入则有四者」,单单讲行。例如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像六祖惠能,那是理入,一闻千悟。普通一般人要从行,行是修行,慢慢来,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这属于行。行里面四种,第一种是「报冤行」。报冤行也就是我们往年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赠送给我们所有同学,上联就是这个意思。「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这个很重要。我们怎么处逆境?怎么跟一些障碍我们的人相处?佛教导我们,用清净平等觉。知道这些缘分都是过去造的一些业障,或者是现前所造的,叫报应。报应现前,虽然有苦难,要忍受,不能有怨恨心,受什么样的迫害,都没有怨恨。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没成佛之前,修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他能忍,完全接受。而且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没有妄语,不但不怨恨歌利王,反而感谢他。为什么?他提出这个考题,忍辱仙人通过了,忍辱波罗蜜圆满,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间提前了。世尊本来排列的,贤劫千佛他是第五尊,弥勒是第四,因为忍辱波罗蜜圆满,把他提在第四,弥勒排在第五。所以释迦感恩,没有怨恨,还感恩。今天我们遇到毁谤的、侮辱的、障碍的、陷害的,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知道感恩。不是坏事,是来考验我们功夫够不够,在这个境界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还会不会想报复?如果都没有,提升了。没有他的考试,怎么知道你的成就?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这一生才能有成就。 第二个,「随缘行」,是随顺境、善缘。顺境、善缘往往更容易让人堕落,不知不觉的堕落掉了,很可怕。为什么?他欢喜,欢喜容易自满,容易生起傲慢心,这就堕落了。一切顺利,别人看到你都恭维你、赞叹你,来供养你,你在这里面很容易起贪心,贪瞋痴慢非常容易勾引起来,你就堕落掉了。顺境里面,没有贪恋、没有愚痴,你也就顺利通过了。 第三,「无所求行」。我们知道万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千真万确的事实。今天科学家为我们做报告,他们看到了真相,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假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是意念波动现象所产生的幻觉,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真心不动,妄心动。阿赖耶是妄心,所以阿赖耶是波动现象里面产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做主宰,随着它的变化。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起心动念,意识跟末那识执行,意识分别,末那执着,前五识就落实在事相上,前五识就造业。清净心造净业,净业比染业好,净业现净土,四圣法界是净土,染业现秽土,秽土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又有善恶,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不论是恶道、是善道,是净土、是秽土,统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菩萨在这个境界里面,他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智慧,叫观照。心怎么样?如如不动。住在这个世间,是为帮助众生觉悟,自己觉悟了之后帮助众生。帮助众生,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千万要记住。帮助众生,自己有起心动念,自己在造业。你一个善念,造的善业,一个不善的念头,造的是不善业。既然天天都在造业,这是凡夫,这不是圣人。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真修行。能够这样修行的,一生当中没有不成无上道的。 惠能大师做到了,即身成佛。在他会下,很难得,有四十三个人做到了。这四十三个人都跟他一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点我们要明了。达摩祖师传承禅宗,从二祖慧可到六祖都是单传,只传一个人。惠能大师他传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六祖之前没有,六祖之后也没有。有传二、三个的,四十三个人,有人根本就没有传人,传一个的,二、三个的,没有像能大师那么样的胜,殊胜!这是缘不一样。宗门如是,教下亦如是,教下是渐修,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这种人占绝大多数。所以释迦牟尼佛的示现,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就是为这些人。祖师大德常说,黄念老的注解也是会集本,会集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总共一百九十三种,搜集的材料非常丰富。把材料里头的精华,都写在这个注解里头,所以这个注解是集经论、各个祖师之大成。对于这桩事情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提醒我们,修行不是读经、磕头,这些都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我们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真修、真行。千经万论总不离这个原则,与这个原则不相应就不是佛法,与这个相应就是佛法。 所以修行在哪里修?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修什么?经题上讲得清清楚楚,清净平等觉,修这个,这是因。果,果是经题的上半部,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果,那就是极乐世界。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福德,庄严是一切圆满成就,那果报。大乘无量寿庄严,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往生论》上讲的二十九种清净庄严,怎么修成的?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那个觉是大彻大悟。单独的讲,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陀,全在经题上。这部经就是经题的详细说明而已,注解是解释经文的。 所以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所求。佛法要不要求?现在要求,觉悟之后就要把这个求的念头放下。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求的念头,你有这个求的念头,你的自性被染污了。所以到最高的境界,禅宗所谓向上一着,求的念头没有了。求不求?还求,求是相,不求是性,性相圆融,理事不二,这就入进去了。空有二边不着,空是真空,有是假有,二边都不着。 最后一条,「称法行」。法就是佛法,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么?诸法实相,真如自性。「谓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性净之理,这个理就是真如自性,与真如自性相应,这叫法;与真如之理相违背,那叫非法。非法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叫世间法,与自性相违背。具体而言,不能说得太玄,太玄了,我们连边都摸不着。怎样才称性?怎样才如理?离妄想分别执着就称性、就如理。换句话说,还有妄想分别执着,就不称性,就不如理。佛这种教诲,我们如果真的听懂、听明白了,就会用。在哪里用?穿衣吃饭我还执不执着,我还分不分别,我还有没有起心动念?所以道在哪里?道就是佛,佛就是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题是你认不认识,你觉不觉悟,你要觉悟没有一样不是。你确确实实能在生活当中,把妄想分别执着淡化,那就相应了。相应,不圆满,你只是淡化,根没断。但是这一点淡化,那个福德就不得了,智慧、福德就现前。淡化一分,透一分福智;淡化十分,就透十分福德智慧。所以要舍,要放下! 初学的人要在事上去放,理摸不到边际,就从日常生活事相当中去淡化,不再讲求,不再执着。功夫用得纯熟,理就明白了,就入理了,入理是真的觉悟。在事上这样的修法,相应的修法,路是走正确了,你是走觉悟的路子,你是走成佛的路子,没错,但是现在还没到。上上利根的人,他初学就到家;中等根性的人,时间长短不一定,各人的缘不相同,各人用功也不相同。我们必须知道,非常想用功,非常想相应,非常想快一点成就,为什么不能?不能的原因,你没有真看破,你没有真放下。真看破的人,彻底放下了。眼前所拥有的这些?不碍事。为什么不碍事?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一点都不关心,一点都不操心,这叫真放下。你还关心、还操心,你没放下。有,没有放下;没有,也没有放下。有也好,没有也好,都不关心、不操心,这叫真放下,这才是真正成就。 佛这个字的意思,彻底明了宇宙万法的真相,这样的人称他为佛。佛陀这句话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者,就是觉悟的人,真正觉悟了,圆满的觉悟。我们要把这个字认清楚。佛法是觉悟的方法,学佛没有别的,学觉悟,学做一个明白人。明白人再不造业,不造业才能够成佛,才能够往生。我们这一生非常幸运,有这种殊胜的缘分,得人身,遇佛法,而且遇到大乘,遇到大乘当中的净土宗,这不可思议。净土宗里面能够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前一代人没有见到过。这个会集本的完成在抗战时期,那个时候流通的分量非常稀少,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大概只有一、二千册。所以,许许多多出家在家的,都没有见过、没有听说过。 我到台湾,律航老法师,这位法师是将军,国民党的一个中将,到台湾之后,他出家了。出家之前跟夏莲居老居士学佛,也是夏莲老的弟子。所以将这个经,好像带了五、六本,带到台湾,送了三本给李老师。李老师看到非常欢喜,尤其看到经本前面一篇长序,是他老师写的。所以在台湾讲过一遍,自己用毛笔写了眉注,就在经书的四周空间上写的注解,以后再没讲了,也没流通。那个时候我们年轻,刚学佛,不了解佛门状况,可能有一些法师提出意见,不赞成这个本子。我跟老师见面的时候,老师七十岁,他把这个本子,眉注的本子给我,我看了无量欢喜。他的注解我看得懂,我依照他的眉注我也能够讲得出来。 那一年韩馆长五十岁生日,我就提议,讲《无量寿经》来祝寿。她很欢喜,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把这个事情向老师报告,老师说不行,你不能讲。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的资历太浅,万一这些老和尚提出意见来,你挡不住。我们听老师的话,把这桩事情停下来,改讲《楞严经》。这部经,一直到李老师往生,在台中知道的人已经不多,时间过了十几年,都淡忘了。这个本子在我手上,台中同学们没见过。老师往生,我把老师注解这个本子印了一万册,分送给海内外,大家才看到。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缘成熟了。当时我在美国、在加拿大,那边同修请我讲这部经,我记得第一次讲在温哥华,第二次讲在旧金山,先后讲过十遍。回到台湾,讲这部经,没有人反对了。这是缘,缘成熟了,障碍就没有了;缘不成熟,障碍重重。 这部经先后讲过十多遍,最近这两次,我来发心讲注解,完全用黄念老的。这个注解不容易,他身体不好,有病,而且很重,带着病,不眠不休,六年时间把这部注解写成,太难得了。做这个注解是奉老师之命,夏莲老嘱咐他为这个经本写个注解。他抱病完成,报老师之恩,报佛恩,没有人知道他的辛苦。我到北京去看他,亲眼看见的。他在世的时候,每年我到北京都会去二、三次。我知道他的辛苦,知道他的慈悲,我来负责流通,所以就发心讲注解。我讲注解,这个注解就有人看,就有人去研究了。晚年专学这一部经。过去自己没道场,居无定所,一生过着流浪生活。到去年,香港同修供养一个小道场,很小,可以不要流浪了。流浪要听别人的,人家请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自己有个小地方住,就不求人,自己能做主,自己做主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八十五岁之后,专讲这部《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我就专讲这个。一年讲一部,一部标准的时间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要讲满三百天。我带头,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这一生没有别的,把大乘佛法介绍给大家,晚年特别把《无量寿经》会集本这个集注介绍给大家,这是我学佛的使命,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无所求。 国内、国外不少同学到这个地方来跟我见面,求我常住世间,这是我做不到的,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我的寿命早就没有了,这有些同学知道。寿命早就交给阿弥陀佛,佛让我多住一天,我就多住一天;佛让我立刻走,我就很欢喜跟他走。所以这个事情我不做主,阿弥陀佛做主,我得自在,住与不住都一样。住在这个世间,就是讲经,就是把同学们唤醒。虽然大家都皈依了、都受戒了,甚至于有出家了,还没有醒过来。一切经里头,这部经跟注最契现代人的根机。现代人真正认识了、明白了,依照这个经的道理方法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一定要知道,往生成佛才是真正圆满、真正究竟。你要不往生,不跟阿弥陀佛,你就错了,大错了,真错了!所以经不能不读,这个注解不能不认真下功夫去研究。彻底搞明白、搞清楚,信心坚定,愿心坚固,绝不动摇,决定往生,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什么都是假的,谁要就给他,我们所要的,就是要念佛,就是要学《无量寿经》,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的跟一切有缘同学们分享,我们责任就尽到了。其他的,不是我们分内事情,一概放下。 「此理众相皆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这几句话就是自性。自性、真如是个什么样子?理跟相都是空寂的。自性的理体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用个空来做代表。从体现相,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是梦幻泡影,你要把它认清楚,在这个里面可以随缘,不要攀缘。在这个里面要样样放下,为什么?没有一样是真的,放不下就造业。造什么业?造轮回业。轮回从哪里来的?是因为你造轮回业就现轮回,你造地狱业就现地狱,你造天堂业就现天堂,十法界依正庄严自作自受,与别人毫不相关。 有人来欺骗我,有,常常有,这一点我跟道安法师学的。道安法师在世,很多人骗他,而来骗的人都得手,老和尚都给他,我们以为老和尚不知道。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告诉我,刚才那个居士,我也认识他,见过几次面,你有没有看到?看到,在门口,我进来,他出去。老和尚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给他没有?给他了。老和尚非常可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给他不是帮助他造业了吗?老和尚说,不要紧,他虽然去造业,业贯满盈的时候他会回头。他如果真知道,每次去骗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他会受感动,他能回头。现在还不是回头的时候,别说。老和尚摄受众生真有智慧,一定到他感动的时候,他来求教了,这才会告诉他。这就是佛法里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我们在道安老和尚身上学到这一招。这句话佛说的,怎么做法,怎么落实?道安法师做给我们看了。 真正修行人少!道安法师,我们这一生遇到的人最佩服的一个,没有嫉妒心。他在台北办大专佛学讲座,那个时候有学生将近八百多人,请我去做总主讲。我讲经的时候,学生几乎都来坐,讲堂坐得满满的;他讲经的时候,寥寥无几,只有三、五十个人,差距太大了。我上午讲,他下午讲,我跟老和尚商量,我们对调一下,上午你讲,我下午讲,他说好。对调之后,这些学生上午不来,下午来,搞得我们没法子。可是老和尚一点都不在心,真难得!你说一般人这种情形他受不了。他那时候六十出头,我们才四十岁,老和尚大我二十岁的样子。我只看到这么一个人,心胸广大,对于后学全心全力的提拔、照顾,再没有看到第二个这样的法师。真的是爱护人才,给我们机会,来领导这么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以后起很大的作用。 这些大专学生毕业之后到海外留学,很多在海外有成就了,在海外自己创业、成家了,我们都认识。我在全世界有这么好的法缘,就是这批学生,要没有这些学生,谁知道你?谁会请你?所以在全世界到处都是。那个时候我认识的学生,我们这个大专讲座,加上李老师的慈光大专讲座,办了十多年,学生差不多将近一万多人,法缘从这儿来的。他们邀请我去弘法,我也知道他们生活不容易,尽可能的节省开销。我只要求他们给我买飞机票、买车票,我不要钱,你们都替我准备好,到那个地方,管吃住,不要供养。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所以大家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