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6/2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玄门无碍十因」:

第四条,「法性融通。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给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这个法相就是我们讲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但是若把它分成三大类就全包了,都包含了。这三大类,第一个精神现象,这法相,第二个是物质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这三大类都包括尽了。也包括不同维次空间,那是属於自然现象。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体,法相就是现象,现象从哪里生的?是依体而生的。体既然是圆融通达无碍,这事相上还会有障碍吗?在理论上讲应该是没有障碍。可是就我们眼前这些事相上来观察,它真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是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没有障碍。一切众生所感觉的障碍不是真的,是从他的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实际上所有的事物真没有障碍,你要说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隔壁房间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不就障碍了吗?为什么有一道墙挡住,我们就过不去?这不就是障碍吗?没错,我们人有执着它造成障碍。我们看看幽冥界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他对这个没障碍,这个墙隔着他进出自如,我们人间这个障碍,障碍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是出於分别执着。

人要到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有没有障碍?给诸位说,没有障碍了,即使是暂时的,刹那之间你心里没有动念头,你就发现有奇迹出现,我们一般人讲奇迹出现,实际上很平常。我们读圆瑛法师《圆觉经讲义》的序文,圆瑛法师一生有两样东西很有价值,这两样东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后的作品,不是年轻时候作品,七十岁以后。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最后的一部《圆觉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圆觉经讲义》序文里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造谣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桩事情想起来,立刻要去办,他从座位起来之后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我房间门关的,我好像没有开门,怎么就出来了?回头一看,门真的是关的,再推就进不去。这没有障碍,门没有障碍,在那一刹那之间他没有想到门是关的,他没想到门,他就走出来。第二个念头,分别执着的念头起来就不行,就进不去了。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当中,这是个房子,这是个门,这是个窗,你这样的分别、这样的执着,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对我们这个,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来去自如。他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这个概念,鬼住的房子我们走进走出,就跟他走我们人间一样没障碍,因为你没有想到它有障碍。真的是人鬼杂居,房子重叠在一起,他的障碍他过不去,我们的障碍我们过不去;我们的障碍他能过去,他们的障碍我们无碍。这不就是说明障碍从哪里来的吗?分别执着而来的。没有分别执着障碍就没有,这种在佛法里面叫神足通。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证得?三果罗汉。我们知道罗汉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罗汉没障碍,所以这个能力叫神足通。由此可知,三果圣人对於执着放下不少,还有一些,那个再放下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他还差一点点,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没有障碍。菩萨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证的超过阿罗汉。天人没有障碍我们能理解,所以确确实实无障碍。我们如果把分别执着淡化,当然叫你不执着这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看得淡,不要过分,先淡化,慢慢就能把它断掉。烦恼减一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加一分,就这么个道理;烦恼减两分,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加两分,有大利益。如果你真的把执着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是在方便土的上辈往生。如果能不分别,於一切法都不分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不在方便有余土,所以你就想到,放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为什么?做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错误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错误的念头,与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这种分别执着,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执着。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早饭、晚饭,没有了。饿不饿?不饿,没这个念头。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也看到,这是最近看到的新闻,好像是一个印度人,听说有六、七十年没吃东西、没喝水,他也没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碍。他为什么能做到?他没这个念头。这个在我们现在讲,他清净心现前。佛也对我们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东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给我们示现的一餐,佛当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够不够?够。我们现在够不够?不够,你们决定不够。什么原因?你们消耗能量太多,必须要补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劳心也不是劳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时候二十几岁,学了佛,我就练习晚餐这一顿断掉。我的方法是减食,一天减一点、一天减一点,大概两个多月晚上东西断掉了,是慢慢减就变成习惯。省很多事,省很多时间。我是三十一岁跟李老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师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我就跟他学习,我把早餐这一顿也断掉,不难。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已经一天吃一餐。」他说:多久了?「八个月了。」怎么样?「很正常。」桌子一拍,「永远保持下去。」简单的生活可以不求人,中国古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生活简单,需要量很少。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他吃得比我少,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告诉我印光大师也是如此。你看《文钞》里面讲,面食的营养比米饭营养高,持午、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面食,这印光大师讲的有道理!所以李老师日常生活都是面食,非常简单。都是在意念,你有这念头,问题就出现。

我出家之后受戒,受戒好像是一个月零三天在戒坛。很多同学要发心持午,受戒很累,课程很多,要操心劳力。我在受戒的时候完全开缘吃三餐,为什么?需要体力来应付这个佛事,这三十三天的佛事,所以我不干。我看他们初发心根本没有基础,吃了不到两天就饿得不能动,要再吃东西,我说那又何必?我说我持了这么久,我遇到这个事情我不干,这是我的开缘。所以一切事情要看状况,状况许可,生活正常,我们过正常生活;生活不正常,那我们有变通的办法,不要固执,固执就错了。所以这世出世法都告诉我们,通权达变,在有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怎样来处理。你身体、精神不好,你在这一个月当中密集的课程,你怎么样学习?学佛,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学佛是学智慧,不是学迷惑。佛法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大乘法,法无定法。我们读这个真的是了解,你看第二段讲的「法无定性」,心现识变,从缘而生,哪有定法?修行的目标这个不能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我们这个经题上说得清清楚楚,「清净平等觉」,这是目标。

戒律持得很好,好像每一条都做到,都没有犯,心不清净,有没有用?没用。戒律清净,我见过几个持戒很严,可是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认为什么?他戒律很清净,你看别人都没有持戒,都不如他,起贡高我慢的心,错了,形式上的戒律。在事相上讲,因戒得定,持戒的目的是什么?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你贡高我慢你得不到定,你心不清净。修定是为什么?修定是开智慧,定生慧。智慧没有开,那个定就白修;戒持了得不到定,这个戒没有效果。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修这门东西目的何在?持戒是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清净心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是为了得平等心,平等比清净更难,平等心得到就能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看这个经上,三个修行的标准,清净心是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萨,觉是诸佛如来。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放下,不放下不行。修行无论修哪个法门,修得再好,稍稍有一点傲慢就完了,为什么?他修行所得的是烦恼,不是三昧,三昧是清净心,他不是三昧,他不是智慧,他生烦恼。自以为很高,高人一等,别人都不如我,傲慢心生起来,这个错了。这种修行方法,那就是今天所讲的,他搞的是佛学,他不是学佛。学得不错,也能讲得天花乱坠,甚至於著作等身,烦恼习气一点都没改,这是佛学。学佛的人跟这个不一样,学佛的人是要转烦恼为菩提,你怎么转不过来?放下就转过来。

法性融通这一段,在今天量子力学里面有讲到,但是它不是讲法性融通,意思完全一样。量子力学他们观察得到科学的证据,那就是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就是量子,量子是小光子,叫量子群,就不是一个小光子,许许多多的小光子累积在一起,连续产生的一个幻相,这物质。所以这些科学家说,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可以把它回归到光子,光子就是波动的现象。所以它不是真的,物质现象是个假的。波动现象他认为那是真的,波动现象是什么?波动现象是无明,无明就是波动。他能发现到这个现象,真的不简单,这种极其微细的波动,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无明现象。这刚刚发现,没有佛经上讲得这么透彻、讲得这么圆满。

这里举个例子,「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我们在前面学过很多,一微尘。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是他写的,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篇论文。这个论文不很长,里面只有六大段,前面三段是给我们讲宇宙的源起。他举例子也是举一尘,这个一尘很像现在量子力学科学家,我们讲量子学家所说的一个小光子,这是现在所讲物质里面最小的,这个小光子,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佛经里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一微尘它存在的时间多久?现在我们计算时间的单位是用秒,一秒钟这个小光子振动多少次?振动就是生灭,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生灭。要依照经上所讲的是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一千六百,单位是兆,我们无法想像。你就想那要多少个小光子累积起来,我们才能够看到它,那多少?总得是看一个小东西,肉眼能看见,至少是上亿兆累积在一点上,我们才发现,肉眼看到,看到是物质现象。频率慢的就变成物质,频率快的就变成精神现象,更快的是自然界的现象,像日月星辰它们所放的光芒,这是频率很快的。所以这无量无边的现象,都是波动频率不相同所产生的。

「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是讲圆融无碍。法界是大宇宙,微尘是小宇宙,是宇宙里头最小的,我们讲一个单位,这一粒微尘里面有整个宇宙的现象在里头,不单是讲信息,现象在里头。这个东西现在科学进步,在我们学习佛法帮了很多忙。这个大的能缩小在那一点吗?现在我们看到了,你看现在用的数码晶片,这个晶片大概像小指甲这么大,可能还没有,只有小指甲的四分之一的样子,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晶片,你看这里面储存了多少信息。我们用数码的照相机,在外面照了多少,那个晶片就一点点大,没有这指甲这么大。如果我们把储存的照片,把它放大打在银幕上,不就跟外面境界一样吗?所以一微尘里头有世界,咱们科学要跟佛法比,差远了。佛法一微尘那么一点点,里面有整个宇宙,这我们科技还没做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库全书》光碟,一部《四库全书》可不得了,这么厚像《大藏经》那个本子,一千五百本。浓缩成多少光碟?十几片光碟,十几片光碟一手就拿走了。这一部《四库全书》,要放在我们摄影棚里面放不下,居然十几张光碟就全部容纳,包在里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佛法告诉我们,一微尘里头有虚空法界,比我们今天科学技术高明太多,科学技术发明比不上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些现象。所以印度不搞科学技术,为什么?他们认为禅定超过科学技术,禅定的受用超过现在科学不晓得多少倍!而且科学还有副作用,还有错误发生,禅定决定没有这种现象,没有副作用。从禅定里面开悟,开悟之后不仅仅是无所不知,后头还有一句话,无所不能,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距离没有了。同学当中有许多是从远道而来的,你们需要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需要这些交通工具,还得沿途奔波相当辛苦,才能到此地。如果你有神足通,空间没有了,你念头才一想,你已经在这里现身了,那个速度多快!这个身相在那个地方灭了,这里现前,几乎同时就到。那个地方身体不见,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没有距离就在当下,没有先后就在此时。你问什么道理?法性融通就这个道理,它是圆融,它是通达无碍的。

「经云」,《华严经》上佛说的,「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每一粒微尘里面,你都见到圆满的法界,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粒粒微尘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在《华严经》上我们读到,谁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访佛菩萨的道场听经闻法?经上说普贤菩萨。我们听到这句话很兴奋、很欢喜,为什么?修净土法门的人,一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门,不是修其他的,是修普贤行,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再看《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行,修净土的是修普贤行。这个消息是明确的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能入微尘法界。所以我们今天拜佛,最后一拜是拜十方刹土微尘法界,这个礼拜恭敬才真正叫圆满。十方刹土,今天科学里面讲宏观世界,大世界;微尘法界这是微观世界,今天科学讲量子力学就是微观法界。每个微尘里头有圆满的世界,法性融通。

我们看下面第五段,「如幻梦。幻者,犹如幻师,能以一物为种种物,幻种种物而为一物」。这个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魔术,幻师就是魔术师,魔术师所变的这些把戏,我想很多同学都见过。尤其媒体发达之后,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这种镜头,他能够以不一样的东西变的,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他的手法很快,我们看不出他的破绽。也有少数魔术师,变幻之后,他就把怎么变的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才晓得全是假的。「梦者,如一梦中所见广大事业,自谓历时久远」。这是讲作梦,梦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其实作梦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在梦中感觉得时间很长。中国古人有一篇文章「黄粱梦」,这篇文章,过去曾经在初中国文课本里面有,我们以前读书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内容大致是写一个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个小庙里面休息,这是个道教有个道士,道士在打坐,旁边他煮东西,吃的东西就是高粱米,黄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边打瞌睡。作梦当中很得意,他去赶考考取了举人,过了几年又考取进士中了状元,以后做了官,地方官,节节高升,几十年之后做了宰相,很得意,与他有恩的人都报了恩,与他有过的人他也报了仇,到一辈子告老还乡的时候几十年!这一觉醒来的时候,那个老道眼睛睁开问他,你还得意吗?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还没煮熟,他在梦中已经过了五、六十年,这是黄粱一梦。确实人生亦如是,人生几十年实在讲非常短暂,一瞬之间就过去了。确确实实这个现实环境的真相,不能不认识。

「经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人在睡梦当中,梦中的造作,梦中的状况,造再大的事业,像黄粱梦所举出来的做到了宰相,最后大致是一生一帆风顺,告老还乡,时间是极其短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金刚经》读的人多,《金刚经》末后有一首偈子,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这样的看法,就是佛菩萨的看法,叫什么?正知正见。我们在人世间,上了年岁的人感触不一样,年轻的时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长,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到晚年之后,想想十年太快了,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所以时间的长短是不是一定的?不一定。随着每个人的感触不相同,小孩感觉时间最长,过个年要等好久好久。现在的社会,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一般人都富裕,这个感触不像从前。从前农业的社会,好像速度非常之慢,那跟现在不能比,感触当中什么都慢。出外旅行是走路,一天能走多少里?早晨清早起来,四、五点钟上路,大概到晚上十点钟到达,一百二十里是华里,一百二十里现在六十公里,走得很辛苦。抗战期间这我们都走过的,抗战八年,我记得我走了十个省,大江南北走了十个省,每天最少走六十里,那比较轻松。有时候要走一百二十里,那就相当辛苦,完全靠徒步,我们知道这种辛苦。你看现在,一百二十里这是六十公里,汽车半个小时就到达,步调太快,人情味没有了。以前人情味好浓,陌生人根本不认识,我们在抗战期间是流亡学生,走了几天,无论遇到人家,想在人家那里住一晚上,热烈的招待你,我们感恩、感谢。那个时候没有旅馆、没有饭店,你自己得找住的地方、找吃的地方。只有城市里面才有客栈、旅馆、饭店,农村里头没有,小镇里头都没有。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九十四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七十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