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五篇 做创意的思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五篇 做创意的思考

 

  [篇头语]

  在无常、变迁和无尽的挑战中,我们唯智慧是赖。

  我们生活的情境是无常变化的,无论是生产的技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结构、文化与教育等等,无时不在变迁。因此,既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新的需求和挑战。为了有更好的创意,去解决诸多问题,我们开始重视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应著重于如何开展智慧,让自己更有能力面对变迁,去过成功和喜悦的生活。

  创造的心理历程,是个人内在的心理特质与其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所引发全新解决问题的创作。创造的内在条件包括:第一,心灵的开放;这时开放自己和心灵,不再被防卫性或焦虑感所束缚,而能让每一个经验,自由神驰于内在世界,这能孕育创意。其二是保持自主的评价态度;容易被外界批评所左右的人,不容易有真知的创意。其三是能够把点子和观念组合成有用的创造。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创造活动,首先要从建立心理安全感入手,包括:

  ·无条件接纳个人的价值,对个人的意见、情感和表现予以尊重。

  ·排除介入批评气氛,让个人得以自由思考。

  ·要从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去了解神往,从而接纳欣赏,而鼓励个人的创造活动。

  除了上述培养个人心理安全感之外,还要重视心灵的自由。透过自由的遐思和想像,创意的点子才会自然流露出来。很明显地,慧是一种超越性的心智活动,不是知识性的组合和思考,它是对事象的检验、分析和认知,透过自由思考,所产生的创作。因此《成唯识论》上说:

  “云何为慧?

  于所观境,

  简择为性,

  断疑为业。”

  简择就是观察、分析和判断,断疑就是使事理明朗,获得解决问题的行动。经上又说:

  “由慧推求,

  得决定故。”

  只有透过智慧的运作,想像推求,才能看到决定性的真理。

  我们在前一篇中已经说明。慧与定息息相关,创意的环境就是心理安全,而创意的点子则是自由心灵的表现。因此,创意思考包含甚广,它是心灵活动中最令人惊奇的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仅就几个普遍使用的课题,加以陈述。

  首先,要善用自己的创造力。它是一种水平思考,也是一种非限定性的思考方式。我们该注意的要点是:

  ·碰到问题时,你可以选用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

  ·要懂得跳出成规的枷锁,创意才有萌芽的可能。

  ·要有努力,也要有悠闲,创意总是在悠闲中浮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不同领域的激荡可以产生创意。

  ·不要妄自菲薄,其实你的潜能无限。

  ·不要怕错,不要担心别人见笑。

  其次是在生活的现实中,潜藏著许多发挥创意的机会,特别是做抉择的时候,要善用创意。要避免二选一的刻板思考,要超越是与非,跳出接受或拒绝的窠臼。把现实摆在全新的思考台面上,重新看出它的价值、目标和处理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蕴涵著创造的乐趣和契机,要善于把握它,发展成新的决定。在这一章里,特别指出要当一位实现者,才会显露创造的天赋;至于如何实践它,则提出了五个要素供运用参考。

  其三是发挥生命的活力。人注定要参透生命的意义,唯有参透为何而活的人,才能迎接任何挑战。参透就是一种智慧,禅者的开悟就是智慧的展现。在这一章里,引用宗教谘商对于面临生离死别沉痛打击的人,所做的启发和指引,令人看出创意智慧所发生的钜大影响力。“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时,所绽放出来的生命力,不只是一种潜能的开放,而是本真智慧和创意的流泄。它超越一般的意识观念和思考,形成一种单纯而伟大的光明性。”

  其四是实现希望的智慧。希望和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实现希望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从谘商经验中我们发现,不少人实现生活的创意被压抑下来,不敢正面去实现它,反而逃避或扭曲自己的希望或愿景,而造成精神的痛苦和症状。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希望澄清,设法去争取和实现,就是创造生命,同时也是生命智慧与创造力的流露。”

  其五是活下去的智慧。造化赋予我们生命,是要我们活下去,并透过生命的活动而学习、成长和进化,完成心灵的圆热。它就是智慧和慈悲,是创造力和生命的爱。生命发展的最终意涵,就是慈悲与智慧的圆融。它是最高层次的欲,是超越生命现象的光明和希望。

  于是,无论人的遭遇如何,生命总是学习和成长的凭藉。人的受苦的挫败,正是牵引他去克服,促进自己发展智慧和慈悲的关键。人所面对的,正是他来人间,必须设法回答的问题。这一来,就不能抱怨自己的不幸,而要心甘情愿去承担它,从中寻找心智成长的光明路。

  因此,在这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你是什么,拥有什么,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灵是否从不安、焦虑、卑怯和无知中解脱出来,步向智慧的光明之路。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都得到生活的实现和幸福。

  创意像生活的阳光,在一般生活与工作中,它照亮事理,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命的历程中,它带给我们新的领悟,参透它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知道为何而活,而不再逃避困难,心甘情愿地活出意义,使人性更接近佛性。

  1善用创造力

  创意来自一种弹性的思考,弹性就是非刻板,非限定性的想法。创意好的人,适应力好,他们能弥补许多生活中的缺失。

  大部分的人以为,只有在解决专门性问题时,才会用到创造力。其实,创造力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的。由于世事变得太快,单靠一套刻板的办法,不足以应付需要。所以现代人必须善于应用创意,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想出崭新的主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造力并非神秘莫测的,而是生命潜能的发挥。它给我们新的点子,新的观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说,现代家庭由于妇女就业,夫妻财产由原来的共同财产,衍生为分别财产制,于是有些夫妻陷入两种不同财产制的争辩。我的一位朋友,却创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理财之道:夫妻有各自的财产,又有共同经营家庭的基金,其实这就是创意。

  就拿教育子女而言,一般的方法是督促孩子用功。这没有错,但是每天都在督促孩子,耳提面命,庭训孩子的人,往往不能把孩子教好。原因是刻板使用督促,没有发展出活泼的谈话,幽默的互动。父母亲所以失掉风趣,使气氛变得僵化严肃,是因为失掉创意,看不出读书用功之外,还有许多价值欣赏、赞美和学习的东西。

  创意来自一种弹性的思考,弹性就是非刻板,非限定性的想法。你如果只有一个想法:“读完大学才找工作或做事。”那么役男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是把身体养得痴肥来逃避兵役,用健康来换取重考的机会?抑或换个新主意:“反正要服兵役的,服完兵役再考大学,或者那时还可以采取半工半读的策略。”创意好的人,适应力好,他们能弥补许多生活中的缺失。

  人最怕只有一个点子,抱著它从一而终。那对生命是一种压抑,而不是成长。心理谘商大师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指出,创意是实现自己的倾向,是一种潜能的开展。

  创意是思前所未思的现象。它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或行动,源自于个人独有的内在特质,和生活所面对的人、事、地、物的激发。就内在的心理世界而言,必须有实现的动机,开放的心境,悠然安全感的心情。一个成见很深,刻板观念很重,防卫性和焦虑感强的人,是不容易开展出创意的。

  一个防卫性强,焦虑不安,墨守成规的人,一遇到失业,可能陷入无助。因为他想不出别的出路。如果有,那唯有“另谋一份差事”一样,并相信这是最正确的点子。这种事情,换了心境开放的人,就有不同的主意。他除了找工作的想法之外,还有“去学一技之长,另谋新的发展”,或者“努力自己创业”等路子可以选择。

  要发挥创意,必须注意两个层面: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前者是对于个人尊严的无条件尊重,不受他人批判的干扰,和对事物做自由神往的想像;后者则是表达的完全自由。因此,为了激发创意的潜能,必须特别注意:

  ·面对问题,答案不会只有一个。

  ·跳出成规的枷锁,不被刻板的印象绑住。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激荡可产生创意,好点子往往从另一事物引发。

  ·要有努力也要有悠闲。创意往往是在悠闲神驰中出现。

  ·别怕错。没有错误的尝试就不会有正确的发现;有时别人说是错的,但事实上是对的。

  ·别妄自菲薄。如果认为自己不行,创意的火花才真正消灭。

  首先谈答案不只一个。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经常强调标准答案。这使一般人以为,这个正确的答案,是无可取代的新方法。事实上,新答案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过去企业界认为,只要增加工作时间,就可以增加生产;后来发现人性化的管理,比传统的方法更为有效;现在我们正流行圣吉所谓学习组织的策略,以增加企业经营的效能。

  就心理健康而言,早期佛洛伊德发现,从压抑潜抑是心理症的主要原因。后来,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发现不能自我实现,缺乏生活的意义,乃至伦理能力的败坏、空虚及自我认同不完整等等,都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所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只有一个。

  别忘了,晾衣服不见得非用竹杆不可;可用绳索代替,可以用衣架挂在窗檐下,也可以披在椅背上,这是你知道的。那么,子女在面对生涯时,你为什么会说,“你不用功读书,将会走投无路呢?”读书无非要学习做人做事,发展其生涯,我们怎么可以把读书变成生涯的唯一之路呢?

  其次是跳出成规和成见。在成规之外,试著去看看:习惯于吃米的人,何不试试吃面麦、杂粮?穿衣服时,你惯于先穿右手臂,何不试试从左手臂先穿会怎样?进一步言,一般人思考都是用实证逻辑来思考。我们常听人说,“嗯,这不合逻辑!”因而排斥一个看似乎矛盾的主意。不过,意义治疗的创始人佛兰克(Viktor E·Frankl)却因为使用反向逻辑(paradox logics),而发现了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就一般人而言,羞于见人而发抖,要尽量抑制发抖的行为,以免现场难堪。但是,越想抑制它,症状就越严重。他利用反向逻辑的方式,要病人在众人面前,说出他惧怕而发抖,而且要抖给别人看。结果,想要抖给别人看的想法,却治愈了发抖的症状。

  我在国内外参观过许多学校,从国小到中学,甚至大学,校舍建筑都很制式化。但宜兰县的中小学就是不一样,在游锡堃担任县长期间,利用教育部国教改进计画的经费,把校舍盖得人性化,很温馨,像个美丽的家庭,而且各个学校不一样。 其他县市的学校,则用了相同的经费,盖出制式的校舍。很明显地,宜兰县的校舍盖得颇有创意。

  一般人会认为,学校怎么可以没有围墙。“这一来,闲杂人不是很容易进去破坏公物吗?”宜兰县的大部分中小学,却把围墙壁拆除,更有趣的是把民众用的集会所和社教机构,盖在学校旁边,好共同使用。结果,住在附近社区的居民,反而更珍惜爱护学校,学校也就成为社区文教的中心。这也是打破成规,走向创意的尝试。

  其三是不同领域的激荡,是引发创意的契机。不过你不能等到要解决问题时,才开始忙著接触不同领域的经验。我年轻时做水果生意,每天从产地购进,次日载运到市场批发。当时我念高中,必须清晨四点半出发,卖完后,要赶在上午八时回学校上课。来回二十六公里,用脚踏车运送,速度慢,容易迟到。不过,我每一次送货时,总会跟水果摊建立交情。进一步观察出戏院附近的水果店,卖的是上品货;一般菜市场卖的是普通货;学校附近的商店,卖的是颗粒小的下品货。后来,我说服他们同意,直接运销所需品级水果,只收运送费,结果生意从市场的议价买卖,发展成运销方式,节省许多时间,每天可以顺利回学校上课。

  医学和工程的人在一起,就发展出医工科技,研发出令人赞叹的医学新技术。有一次,我和台大心脏科名医廖朝崧教授一起登山,边走边聊,他很有耐心为我解释,冠状动脉阻塞的治疗技术。他说,我们可以从血管进去,把阻塞的那一段撑开,或者装上一个金属环管,以保持血液流畅。我对这种医疗科技极为欣赏,也请教了许多问题。最后我问,“这点子不知怎么想出来的?”他告诉我说,“当研究人员想到工人怎么修水管时,他们于焉有了点子。”

  他山之名可以攻错;不同领域的知识,因为偶然的经验和观察,都会在心理世界形成另一个启发的灵感。我们知道塑胶袋的封口,是从植物的荚壳中得到的灵感;攻木蛉蛀蚀木头的行为,却启发隧道开挖的技术。

  其四是努力后的悠闲。人在经过专注努力,设法解决问题之后,要留给自己悠闲的时间。依我的写作经验,总是在努力阅读、研究和思索之后,去登山或散步,这时灵感源源不绝而来,许多疑问也豁然贯通。其实,我写作的点子,都是在散步或旅途,在飞机或舟车上浮现而记录下来的。

  悠闲使人超越现实,能让自己神往天事理之中,这时一种自然的启发,像天启一般进入心灵世界。你得到全新的态度、想法或灵感,它通常是很好的点子。

  创意往往要突破现实的规范,它会令人暂时感到不敢苟同。于是批评、非难、排斥随之而来,如果你在性格上有了惧怕的倾向,有了焦虑的心结,就会从创意中弃守。于是,怕成了创意的克星。尤其是怕错,怕别人嘲笑,怕下不了台,这些习气会令创意夭折。因此,敢于尝试,勇于发表,是敞开创意的必要途径。

  最后,要指出自尊的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怕自己外行,而自以为没有创意。我相信认真的工作、努力思考和研究,在悠闲的时候,创意自然流露。创意免不了受人嘲笑,免不了出人意表,你不要被这些外来的批评打垮,那么美丽的点子自然会出现。

  2藏在现实中的创意

  要用自己的特质、价值观和机缘来订目标。行事有较多的弹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则败的僵化思考,因此比较有创意。

  人每一天都在现实中创造和抉择。它化作目标,化作行动,形成新的趋势,更创造新的未来。生活的本质是承担,要面对生活现实,并为它负起责任;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价值在哪里。你越能把这些问题结合起来想,越能有创意的行动和抉择。

  抉择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没有创意。对于当下的现实,必须弄清楚,对于自己的决定必须有创意,并切忌意气用事。如果你容易受情面干扰,那要避免急做决定;容易听信别人意见,就要培养追根究柢和把事情弄清楚的习惯。要注意的是,所做的决定都必须由你来行动和承担,而不是别人,绝对不能人云己云,而要在现实中寻找创意。一位企业家朋友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外国制鞋企业家的第二代年轻人,来我们公司和工厂参观学习。他要求跟著师傅实习做鞋样。年轻人很认真,很投入,几乎废寝忘食,把师傅交给你的功课做完。要搭机离境之前,我的朋友问他:

  “你对工作的投入和专注令我敬佩,相信你在决定制鞋行业之前,一定有过深度的思考和抉择。”年轻人说:

  “是的。起先我打算自行创业,不理会父亲的建议,不继承他的衣钵,不经营他的产业。我在大学主修企业经营,准备走自己的路;我压根儿就对父亲的制鞋事业没什么兴趣。可是,有一天父亲建议我,即使要创业也应该多参观,多学习。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对世界各地参观访问。

  “当然,制鞋业是参观访问的对象之一。我访问了几家制鞋企业之后,对制鞋的技术,各国发展的特色,有了浓厚的兴致。同时,对于鞋子与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看出鞋子不只是一项工业产品,不只是民生的必需品,而且是给人带来生活品质、舒适和愉快的东西,它同时是一种艺术。

  “父亲鞋厂所制造的产品已颇富盛名,相信我可以继续精益求精。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习世界各地制鞋师傅的技巧,针对穿鞋的习惯和需要,设计出更令人满意的鞋子。同时,对于生产、销售和经营,体验新的观念。”

  我的朋友谈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停顿一下。然后接著说:

  “像这样的年轻人,明白自己的决定和意义,努力投入其中,我不认为他是继承你亲的衣钵,而是正在做一个人生和事业的创造。我很佩服他,赞赏他。我相信正确的抉择,能产生热情、意愿和行动。依我看,在企业界里,能崛起、发展、永续经营下去的是属于这种人。”他转身过来问我:

  “你认为抉择是一种创造吗?”我说:

  “正确的抉择应该有其基本特质。就人的性格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实现型的人,他们对人与事抱著热心与挚爱,他们关心、负责、真实和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构成一种成长和学习的态势,他们有朝气,也有创意。另一种是操纵型的人,他们把人与事当手段,为了暂时的利益去炒作,缺乏人道的目标和价值观,而显得冷漠、短视和激情,容易陷入失衡和冲突之中。

  “错误的抉择,不只思考和判断出了差错,最根本的问题是基本态度出了差错。所以,要学习正确的决定,必须从自己最根本的性格和态度去努力。也就是说,要拒绝当一位操纵者,只想赢取一时的快意。要当一位实现者,他们的待人处事特质是:

  ·要用自己的特质、价值观和机缘来订目标。

  ·要有必要的资讯做判断的参考,不是赌一时的意气和冲动。

  ·透过不断学习,延伸自己的经验和意志,来达成目标。他们不做一步登天的梦,但却用毅力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行事有较多的弱性,不容易陷入不成则败的僵化思考。他们知道这条路行不通,还有替代方案,因此比较有创意。

  ·较少感情用事,不受制于情面;但却能认真地聆听别人的建议。

  “你不觉得吗?那位年轻的老外,具备许多上述的优点,所以能发展出特有的工作和生活情操。当一个人做了抉择,能对它产生情绪与情感,产生融合效应,就能达到你所谓的认真、投入和创意。这本身又开启了学习的动力,促使他成长和实现。”

  “我能鼓励子女学习它吗?”

  “当然可以。不过,要特别注意避免越俎代庖、替子女做决定。生活的抉择是勉强不来的,有些企业家的第二代,并没有承继他们的衣钵,而在新的领域崭露头角。”我的朋友听了这些话,点头表示赞同。

  谈到这里。我想起一对经营花卉的夫妻。他们的事业经营得称心顺利。请注意,称心顺利的事业规模未必大,而是从工作中衬托了生活的价值,从事业中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在一次展示会上,我看他们表情愉悦,信心满满,我问:

  “你们怎么能经营出那么好的花园和产品?”

  “因为我们喜欢花,所以莳花接木,松土施肥,毫不以为苦。事业虽不大,但对我们而言已够充实。”

  “你们怎么会有丰富和知识的技术,经营好你们的事业?”

  “喜欢它,就会认真学习和尝试;经验累积越多,就更懂得研究和创新。成长与创造是乐于工作者很自然的结果。

  “你们怎么做生意的?”

  “啊!心情很重要。心情好就有劲儿去开拓市场,结下更多的人缘;有许多朋友帮助提携我们,给我们成长的机会和启发。”

  我总觉得,无论做什么事,决定正确就能带来成长的机缘和条件。当然,必须配合并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逐行正确的抉择。有人以为决定只是做个抉择,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在你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有创意,并培养做抉择的气势,然后所做的决定才能付诸行动和实现。

  3发掘生命的活力

  透过悲智双运的佛教信仰,透过博爱与知识的基督诫律,透过儒家仁智双修的道统,都不难发现道德不只是为了约束和规范,而是承袭了心灵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给我们生的力量和承担的勇气。

  在生活与工作的遭遇中,领悟个中的价值和意义,是生命世界中极为美妙的智慧。

  人活著必然要遭遇许多艰辛,承受许多挫折、打击和委屈。但有些人在面对痛苦时,却能孕育良好的精神力;有些人则在挫败之后,一蹶不振,再也站不起来。

  意义治疗法的大师佛兰克说:“人能为他的理想和价值而生。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生命之中一股主要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特殊的,是他独个儿要去完成的。只有等到成就时,他才得到满足。”他引用存在哲学家的话说:

  “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当一个人能从生活挫折和痛苦中,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时,就有力量去承担,去负起责任,而不再寻找藉口来逃避。

  其实,人性含藏无限的潜能。你看到空难时,一位母亲竟能抱著婴儿,在严重的冲击火烧中,自己粉身碎骨,而婴儿得以幸存。她透过爱和意志,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上的力量。我深信人类透过爱和责任完成生命意义时,会使天地感动。我也深信精神世界的力量,就是来自这种崇高的生命力和纯粹的智慧。它们都是本真的我(subjective self)的实现。

  透过悲智双运的佛教信仰,透过博爱与知识的基督诫律,透过儒家仁智双修的道统,都不难发现道德不只是为了约束和规范,而是承袭了心灵世界的光明智慧。它给我们生的力量和承担的勇气。

  日本已逝的导演黑泽明,在其创作《生之欲》中,揭露了生命意义和精神力量的本质,就在于实践爱和责任。当剧中的主角渡边发现自己罹患癌症时,他开始恐慌起来,因为他自知没有好好实现生命的责任。当他对此有所觉醒时,他努力去完成一件艰钜的任务:做一位尽责的公务员,完成搁置多时的计画——建造一座儿童公园。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许多困难克服了,公园终于落成。然而,渡边却在落成典礼上与世长辞。后来,在追悼会上,一位警官说出渡边人生旅途最后的感人故事:

  儿童公园落成的前一天晚上,夜深人静,月明星稀。渡边独自一个人在公园里,他在荡秋千,愉快地唱著这首歌:“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谈情说爱吧,趁著你嘴唇仍鲜红,趁著你身体没冰冷,因为明天不会有。人生如此的短,姑娘!你去谈情说爱吧,趁著你头发还黑,趁著你心脏未停,因为今天不再来。”

  渡边所说的去谈情说爱,是指生命之情与爱,是人生责任的实现。人从生之爱与责任中,得到意义,得到幸福,并创造了生活的光与热。无论在家庭、婚姻、工作与事业,它的道理至为明显。

  人终其一生,不可能带走自己的事功、财物和地位。无论你是亮极一时的明星,是权高位重的政治人物,是显赫不可一世的财主或企业负责人,生命之戏一旦落幕,一切都成过去。不过,人的高贵德行却是存在的,人的智慧与爱之性灵是长存的,人将用自己的光明,继续走下去,那是光明之路。也是天堂之路。所以,人须能弘道,实践高贵的德行,而非名利是图,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人的道德责任是生活幸福及心理健康的基础。因为透过爱与责任,让我们坚毅地去面对真实,清醒地活下去,并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责任促进了性灵的成长与开启,让自己参契存在的意义。

  有一位中年妇人,来向我叙述一生的不幸;她从小就失去母亲,后母并不疼爱她。由于家境不好,所以在国小毕业后就辍学打工。她自立自强,学习营生本领,后来成家,有了子女,但好景不常,先生过世,还是要自己独撑生计大梁。在最近的经济不景气中,她的事业受到严重打击。

  “我的命运多舛;对人生万灰俱灰。”

  “可是你克服了许多困难,学会了一身本领,又乐于助人,我觉得你的人生是丰收的。”

  “不,我很绝望,因为我一直都在受挫折。”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演一个角色,你演的是苦旦的角色。在戏台上你演受苦的剧情,一把眼泪,一段辛酸;但下了戏台,大家都说你的演技第一,是大明星。”

  “谁会说我是大明星?我为什么时候会从苦难的戏台上下来,不再有痛苦?”

  “人生结束时。阿弥陀和极乐圣众将现在跟前,赞美你这苦旦演出者是位大明星,成就非凡,而迎接你往极乐世界,得人生正果。所以,你要坚持下去,不要气馁。”

  “啊!我现在有些明白受苦的意义了。我不该起退心,要打起精神活下去。”我看著她从倾诉、净化,到全新的信念。

  全新的人生观,带给她新的力量,带来活下去的坚毅和勇气,更能衍生人生的意义和希望。因此,每一个注定要在他的生活中,不断发现正确的胜解,建立生活的信念。这使一个人健康快乐地迎接新的挑战。

  一位丧子的年轻妈妈,陷入精神崩溃的状况。她哭,她痛苦,无法抑制心中不断涌现的悲伤和心疼。她坐在我的面前,只顾流泪和埋怨,她说:

  “那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上苍要夺走他的宝贵生命。”

  “不过,他已走了!”

  “我信佛,每天修持,难道都保不住他的生命?你知道吗?这孩子聪明、活泼、善良,一岁多就会念佛,为什么佛不能保住他的生命呢?”她痛哭失声。

  透过倾诉和净化的过程,心情平静下来时,我开始协助她,透过她的信仰和基本信念,去建构一个全新的胜解,寻找遭遇的意义。我说:

  “你学佛应该听过四果中的斯陀含果吧?它叫什么?”

  “它是一来果。”

  “这是已经修得差不多,还有点馀习,再来一趟就完成圆满的性德者。这样的再来人,都表现得很善良,与佛有缘,但其寿命有长有短。有些只到童年或少年就超生,因为他已完成了全部性德。他的来临只是跟你叙个缘,并告诉你人生很短,一刹那就过去,人生难得,要好好珍惜成长,用悲智双运完成生命的圆融。”

  “他回去了,我伤心。”

  “是的,但你要认清,他已完成了性德的圆熟,超升到极乐世界;你是为他伤心呢?还是很庄严地认识这件事情,节哀顺变,从中看出它的启示呢?”她沉默了一下,拭去眼泪,然后抬起头来看著我,点头表示她的领会。我继续说:

  “你的孩子留给你无限的温暖和怀念,要从积极面去想,把它当做一种天赐,一项值得珍惜的福。不要用悲伤去看待它,要感恩你们的一段深情,更要明白往后你必须独自去完成生命的责任。你坚强起来时,在天国的孩子也会感应而欢喜,得到会心的安慰。

  “孩子受你的爱,跟你结了善缘。但他该回去了,却也教你如何看清生命的有限性和性灵的存在与成长之理。别用优伤和失去爱子来看待它,要用更宽阔的爱和智慧去看待它。由于你看出它的意义,你的心灵就是更具爱与光明。”

  人要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中寻找价值和意义,这能使一个人提升受苦的能力,从而克服它,并从中得到心智成长的机会。从自己生活中看出价值和意义,看出光明和希望,便是智慧的表现。它的线索如次:

  ·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在自己当下生活中就能发现;它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省的。即使在痛苦中一样可以找到意义。

  ·透过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能从教养中领受到活下去的智慧,从而得到安全、喜悦和幸福之感。

  ·对挫折、不幸和痛苦的承担,会使人因而坚强,从中孕育生命的活力和价值感。具备道德勇气和信念的人,普遍生活得健康;道德本身源源不绝提供了光明的智慧,使人有能力克服种种冲突、引诱、不安和犹豫。

  在谘商工作中,我发现人若有一个光明的意志,他的心理就健康。反之,若采取防卫和执著,就会陷入困境,看不出价值和意义。其实,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时,所绽放出来的生命力,不只是一种潜能,而是本真智慧和创意的流泄。这超越一般的意识观念和思考,形成一种单纯而伟大的光明性。

  4实现希望的智慧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希望是什么,把握它的合理性,朝著它做积极的回应和行动,才会获得成功。对自己的希望保持真诚的态度,并应用创意去实现它。

  能肯定自己的意愿和希望,努力实现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

  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它是生命现象的起点,也是心理生活的动力。人要懂得看清它,理清它,实现它,它是智慧的表现。

  我们能维持健康、喜乐和丰足感,是由于我们有希望、目标和活力。有了它,我们才有未来感,才不致迷失,才能改善生活,让自己不寂寞。佛经上把欲列为达成如意足的因素之一,足见希望的重要性。

  希望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现象,它是不容否定的。人在必要时可以修正它。做适当的调整,但不可以压抑它,或摒弃它,否则会落空、苍茫和完全的沮丧。我们对希望所做的压抑,最通常的形式就是不真实。

  当一个人不愿意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肯维护自己的意见,或者不肯坚持他认为该坚持的立场时,这个人便失去了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当然也没有勇气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道德责任,他的生活智慧变得苍白,人生变得黯淡,缺乏生机。

  在会心团体谘商中,有一位成员说:“我去理容院理发,理完发要付钱时,照照镜子,才发现头发剪得一边高一边低。我很不满意,希望能剪得好一些,但是我没有争取,只是一肚子火付了钱,边走边咕哝回家,整个晚上对太太抱怨这件事情,结果还跟太太吵了一架。”

  另一位成员听了,感同身受。他发现自己也有不能肯定自己希望的经验;“天啊!这种经验我常有,所以常常陷于纷扰。你的经验还不够糟呢!”他情绪有些激动地说了更生动的经验,他说:

  “几年前我搬新家,请了一个室内装潢的包商来为我们设计、装潢和施工。花了半个月,工程完成后,我认为橱柜的颜色和墙的颜色不协调,我希望包商能重新粉刷过;但是我没有坚持我的希望,就在不满意中验收付款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常常抱怨包商是笨蛋,埋怨他们不尽责,没有良心。朋友来家里作客,也会抱怨一番。太太觉得我啰嗦,说我不该在朋友面前抱怨,她说‘朋友来作客,不是来听抱怨的’。于是,我们为那扇墙的颜色,常常闹得不愉快。最后我索性不说,却跟太太闹冷战。

  “你知道吗?我们为这斯小事,不愉快了一年多。太太觉得烦了,就找来原来那家公司,把它重新粉刷了一遍。只花了一点钱就解决。啊!不正视希望的后果就是愚蠢。

  “你知道吗?我好像有这种对希望不真诚的恶习。也许个中还带有一种不能坚持去实现希望的勇气。我容易退却、弃守和自我放弃,然后我抱怨、愤怒、心中不爽。这种事发生在买东西、教育子女、夫妻的相处等等事务上,从而产生困扰和冲突。“

  人能肯定自己的希望,才能让合理的希望得到实现。你得先表示自己的期待,再与别人沟通协调,形成一个可行的目标,以之做为希望,那么其可行性方可获致保证。当希望实现时,会有著满足和成功的感觉。那时的心境就得到平衡,不会变成抱怨或自觉委屈。

  我做了上述简单的解释,帮助团体成员有效分享彼此的处世经验。于是又把问题丢回他们,“还有谁有类似的经验,说出来大家分享?”另一位成员说,“我也常玩事与愿违的把戏。比如说,我对念国中的儿子怒斥‘我对你绝望,给我滚出去’。他离家出走,我又急切地想念他,希望他早早回家。类似的状况重复上演,他在外头不回家的日子也就拉长。我想念他,为他好,可是一看到他就骂他。”话说到这里,他哭了,表情现出无奈和自责。在场的伙伴回应:

  “你何不告诉他,你多么想念他和爱他,好好劝他改进?”

  “没有办法,”他凄然噙泪接著说,“我说不出来,因为他的行径令我伤心,态度恶劣得令我发火。明明知道处理方式悖离我的希望,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另一位伙伴则说:

  “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希望。不,或许应该说,当希望受到挫折时,有一种情绪性反应,让我们脱离真实;这时的反应,即非真正的希望,也非爱子女成器的情感。在那一刹那之间,我把希望给压抑下去了。”

  这样的讨论,让他们有机会真诚地分享处世的经验。他们反省觉察某些行为的盲点,开始看到问题的真相,而陷入短暂的沉默。接著,一位女士说:

  “我很希望老公能早点回家,不要在外头逗留得太晚。我曾表明心意,但他还是晚归。我以不收拾家力来抗议,大声责备孩子来发泄,他回家来时便跟他赌气不说话。我们互相交恶,陷入冷战,婚姻也陷入危机。

  “后业,我们找专家进行婚姻谘商。谘商者反覆地问我,你的真正希望是什么?你要的是什么?你做了些什么?你做的那些事能达到你的目的吗?我不断检讨,发现我做的事不是在实现我的希望,而是不忠于我的希望。

  “我很快就明白,必须改弦易辙,真实地抓住自己的希望和目标。我们一起在那儿进行谘商协谈,彼此做了一些积极性的回应,共同去实现幸福家庭的愿望。我们最大的心得是把握目标,常常告诉自己,不许用负面行为去面对挫折,而是积极地思考如何沟通、了解、互助,才能实现健全婚姻的希望。”

  不错,人要对自己的希望真实。你想要在生涯上有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实现预期的目标,就不能找藉口逃避。人要忠实于自己的希望和目标,培养肯定自己的态度。这能使自己坚强起来,发挥创意和潜能。它的要诀是:

  ·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和希望;表达的方式要坚定,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能够婉拒违背意愿、行事原则和道德信念的要求。

  ·语言和态度必须坚定清楚,但要避免冲动、指责和批评。

  ·要避免犹豫不决,让最好表示意见的时机流逝;也要注意不在不当的时机表示意见。

  ·对自己的决定,要有坚定信心去实践;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走出希望之路。

  逃避现实的人,往往会采取一些心理症状当藉口,那么希望就泡汤了。你希望子女进步向学,就不能以发脾气来回应,而是思考如何协助他们成长和发展,你的希望才会实现。在婚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也一样,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希望是什么,把握它的合理性,朝著它做积极的回应和行动,才会获得成功。所以人必须对自己的希望保持真诚的态度,并应用创意去实现它。

  成功的人生是先将自己的希望澄清,怀抱它、肯定它,再设法去实现它,这能引发生命智慧与创意的开展。别把希望看成一种负担,而要把它看成一种生命的自然表现与享受。

  5活下去的真谛

  生命世界是一个无限的舞台,如果你执迷于生命中的情与欲,疯狂地演下去,就像痴迷的玩客,流浪而不知返。如果你能体认这个生命的有限性,那么就得好好地演它,曲终要安宁欢喜知返。

  生命的本身,伴著与生俱来的动力,那就是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正因为如此,生命的活动与表现,总离不开目标。我一直认为,人想要活得好,就得了解自己的目标;透过它来表现价值,得到满足和喜悦。这就是生命智慧的崇高表现。

  我们要活下去,维持生命是基本的目标;你需要食物、温暖、御寒、安全、爱情、自尊和社会支持,也需要金钱、地位、尊荣和信仰,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条件。你无需隐瞒和道学,任何人和这些生理、心理、社会及信仰,都脱离不了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安静下来,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基本需要和欲求。

  我们因为要活下去,要活得多采多姿,有丰富感,所以要努力去实现生命,从中得到喜悦和创造的满足感。不过,我们必须认清,生命一旦结束,所扮演的这出戏也就结束。这么一来,我们不得不说:

  “人生有如一出戏,

  我会心甘情愿地扮好自己的角色,

  这是生命的任务。

  我也知道:

  在生命圆熟时,我将回到祂的国度。”

  所以,你无可逃避,必须努力工作,正当的做人;除了求个温饱之外,要创造彼此的爱、自尊和干喜悦。当然,也必须清楚,曲终人散之际,你应该回到极乐世界或天国,安详地与天众们闲聊你演了不错的戏码。也许你很辛苦,但苦旦的角色总是需要大牌的明星来演。也许你演的是一文不名的小角色,你应该乐得轻松,因为你已然回到自己的老家,丝毫没有损失。也许你演的是领导人,地位高、威望大,但下了戏台子,众生彼此还是平等。所以《中观论》上说: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是中道义。”

  谈到这里,又不得不体认:生命世界是一个无限的舞台,如果你执迷于生命中的情与欲,疯狂地演下去,就像痴迷的玩客,流浪而不知返。如果你能体认这个生命的有限性,那么就得好好地演它,曲终要安宁欢喜知返。

  造化赋予我们生命,是要我们透过生命的活动而学习、成长和进化,完成心灵的圆融;它是智慧和慈悲,是创造和慈爱。生命发展的最终意涵就是这个。它是最高层次的欲,是超越生命现象的光明或希望。

  于是,无论你的遭遇如何,它总是心灵成长的凭藉;人的受苦和挫败,正是牵引自己克服障碍,发展智慧和慈悲的关键。人所面对的正是他来人间,必须去回答的问题。所以,无需抱怨自己的不幸,要心甘情愿去努力、去克服,从中走出光明的路。一位丧偶的妇人,贫病交迫,子女年幼,生活顿陷困境。她悲伤沮丧地说:

  “为什么会这么悲惨,我实在活不下去了。”她痛哭失声。我了解她的处境,对她说:

  “你不是说,已经有民间团体正在协助你吗?”

  “靠别人接济也是一种痛苦,我真歹命。”

  “你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我知道你一定能站得起来。你可体认到现在的遭遇,正是你来人间走一趟,必须学习的课题吗?我看你那般虔诚,念佛不辍,像是来人间修果位的行者,现在要透过新的遭遇,修习圆融的智慧和慈悲。你要看清它的本质。”我一谈到宗教与修行,谈到心灵的成长,她开始镇定起来。我接著说:

  “你那么赞叹先生,因为他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在你的陈述中,你们像是再来人,是来修‘一来果’的。现在,他修毕课程,必须先行往生。你是为他痛苦呢?还是为他居丧,坚强地把孩子带大呢?”

  “这我是愿意的;只是我很茫然、无助、孤单又生病。”她优苦地说。

  “你会继续修行,实践佛的教导吗?”

  “当然,我愿意!”她坐直并试干眼泪。

  “你现在的功课,就是学习经上所说的承担。我们都会支持你,设法帮忙找个工作,就能维持生计。你要从自己的遭遇中,开展更多智慧慈悲,成就圆融的般若智慧;你先生在极乐世界,必定会欣然赞叹!佛菩萨也会赞叹、护法。

  “你现在的痛苦和遭遇,要把它看做累世馀习,是你现在正要克服的功课。能看清它的意义和本质,就不会退却和不安。然后你会发现,它正是你成就人生的必然磨练,也是你今生完成佛道的主要课程。”她专心地听著,点头表示接受和了解。

  经过一番交谈,我看到她渐渐挺起身子,不再弯腰驼背,颜面泛著坚定信心的表情。我知道,人的最高精神防线,是正确崇高的宗教信仰。人若能建立与本体世界相关联的信念,就能从中流泻出光与滋润的清泉,走在荒漠则不再孤单,面对干旱也不怕没有泉水。

  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独特的因缘;有其殊异的考验,不同的磨练,当然也就有不同的喜乐和圆融之路。它的重点是真实、不造作,去面对它的现实,并用智慧与慈悲开拓与建构,令其发皇绚烂。

  你如果是一位工人,请不要以地位卑微来看待自己。因为它是你实现生命意义的方式;你奉献得多,能忍受的磨练就比别人强。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你要保持信心,维持在现实中承担、成长和喜悦,这本身就是心灵的进化,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是一位小职员,每天忙碌,受别人颐指气使,请不要难过气馁。要保持认真的态度,这才能令内心安宁,有智慧毅力去实现你的人生。人越是不喜欢自己,就显得严重的颓废;越是懂得在现实中成长,就越能摆脱坏心情,而有馀力做生活的创造。

  别拿自己跟别比,那会扭曲人的生活本质;要依照自己的因缘和本质,努力去创造,去开展智慧和慈悲的花朵。你要注意,有创意的塑造艺师,不因为他手中拥有的是泥土或金子,他们总会用创意,塑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人要活得好,就得对自己的生涯和生活,赋予价值;而不是添加自己的享受,享受多了,就形成依赖,就需要更多的享受。更不能逃避痛苦,逃避一旦成习,就会变得空虚。你需要以全新的智慧去面对这有苦有乐的人生。它的线索是:

  ·把心灵的圆熟当目的,那么苦与乐,顺境和逆境,都会成为精神成长的资粮,都变得有意义。

  ·每个人的生涯都有绚烂的价值。它是特殊的、个别的,不能拿来跟别人比较;比较会令人失去承担的勇气和欢喜。

  ·在不同的价值领域里,存在著自己际遇的崭新价值;生之于此,得之于彼,仔细去领会,必有一番新发现,禅家所谓“从垃圾堆中找到了明珠”是真实的。

  ·人生不因为财富、地位、学历的差别而影响生命的欢喜。不欢喜的心情源自比较,放下比较的心态,去为生命欢呼,穷困之人一样有欢笑。

  人生是一个学习爱与智慧的历程,它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你的心灵变成了什么。在这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你是什么,拥有什么,这些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是否从不安、敌意、卑怯和无知中解脱出来,步向悲智双运的生活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他们必然得到生命的实现、喜乐和幸福。

-----------------------------------------------------------------------------------------------------------------

更多郑石岩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自序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第一篇 当心第一个念头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第二篇 怎么著眼就怎么发生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第三篇 感受在牵引你的心情

郑石岩:换个想法更好 第四篇 想法决定心情与作为

 

后五篇文章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四篇 稳得住就做得好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三篇 新观念与活知识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二篇 保持正确的信念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第一篇 拥抱希望的勇气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自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