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

  【正行篇--观法】

  好,我们今天看十九页“观法”。前面三个阶段,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是四个阶段,从观你的鼻息状态到数法,这是整个的基础。现在我们这个基础应该已经完成了。快的应该进入到“随法”到“止法”。

  那我们目前来看,不管你进到哪里,我们不再等了。你尽量把妄想给抛弃,好好地安心办道。你该尽的责任去做,那你才有可能安心办道,该做的事你不作,百般计较,那你只有在鬼窟里讨活计,此堕地狱,这是地狱业因。并不是你造什么多大的恶事,而是你的那个心太复杂、调不平,所以你就没有办法上路,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静静的一个木头人坐在那里,其实是败絮其中,内心里头那种纷乱、妄想、虚伪、隐瞒,它通通是使你没有办法上菩提道。所以这一些都是我们人格、人品修养的部分,你要是一直处理不好,那根本就没有办法讲说什么叫修行,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你这些一定要除干净。好多人讲说,就不要谈这些,直接讲修行,根本你不可能。

  就好像沉香,你要雕刻或者做念珠都没有问题,但是沉香木里头也有很多杂质,你一定要把那些烂泥巴、那些腐烂的地方通通清掉,剩下来结实的木质部你才有可能车成念珠,不然不可能。我们现在也是一样,你是一颗待雕琢的璞玉,可是你这当中所潜藏的杂质要是不除掉,你根本没办法修行。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修行,难得有成就的,你可以看到,会有成就的都是内心清净、没有杂染、没有障碍,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自己好好地去反省!你不要在这边还在那么计较:“我要怎么做比较好…我要怎么样子…我跟随比较…我怎么样…”你去搞这些都没有用,你自己要怎么做先弄清楚,把内心里头那一些残留物清得干干净净,那才有可能,这是基础上来说的。

  那么从止法到观法这个阶段,从技术面上来讲,所以我们要跟各位来讲这一个关键它是在哪里,这一点你要记得,在止法中是守住风门,我们也跟各位讲过,当你真的守住风门的时候,跟假的守住风门是完全不一样,你开口人家就知道了。

  你跟外行人讲无所谓,内行人你一开口就知道了。因为你只要能够到达真正止法守住风门的时候,你是从这个地方到这里。眉间到风门之间我们叫小通天,这个地方你一定会打通,不跟你讲什么效果,要跟你讲效果,那还真不可思议。这里一打通,你见光、闻香、听音乐,那我告诉你,经常地出现。因为在这个时候你是在忉利天以上的程度了,这个地方打通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在这个地上了,一只黑头虫而已啊,不一样。这里一打通人已经升天了,忉利天以上的情况,你会有种种殊胜的境界产生。

  好多人来跟我讲:“师父,我就从这里开始修。”你怎么从这里开始修嘛?“我能够守住风门观鼻息没有问题。”我告诉你,大有问题!这里能通的人他不会计较世间事,你懂吗?他干嘛要计较世间事?世间有什么好计较的嘛?

  你们大概没看过以前的人,以前,才几十年前呐,三十几年前,有很多人会在地上捡那个香烟蒂,香烟人家抽完了,那一截不就丢掉嘛,为了捡那一截香烟蒂会大打出手。有个笑话它这样讲,以前的人那火柴常常用完了,那要抽香烟怎么办?香烟拿起来摸不到火柴,你有香烟,那借一下,就借那个香烟来引我的香烟,然后再把香烟还给你,这个习惯你们现在看不到了。那就有人因为我借你的香烟来吸,吸完了他忘了,他以为是火柴,又把它丢掉了,结果人家的香烟还在吸,你把我丢掉,好,那我怎么报复呢?骂你非君子啊,那我也拿香烟出来:“哎,我没有火柴,你的借我。”把你点了以后,我的吸,再把你的丢掉。丢到地上去,然后两根香烟在那里,那我也不跟你对不起,因为你没有跟我对不起,那时代的人会在这个地方计较。

  前两天发生一个故事,我觉得也蛮好玩的,那是差不多二十年前常发生的,台湾。你跟我借车,跟我说是几点要还,结果你给我超过时间,好,我就跟你借车,说几点要还,我明天再还。所以台湾弄到最后就是再也不把汽车借人家了,所以你们能够跟人借到汽车是真不可思议,这个都是小心眼中计较的情况,这一种情形我们可以告诉你是很不值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计较。今天假如是你是我,我们对于那烟蒂你也不会计较,反正我不吸烟嘛,你的生命品质比那种状况已经高出很多,所以你当然不会计较那个小东西。

  同样的,你要修行到达这样的境界以后,你根本不会去计较世间的这些是非毁誉。所以你的功夫在哪里,看这一点!你连世间的这么一点点东西,像那烟蒂的事情你都在计较,你还说你的境界、你的层次、你的富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可以看得到,所以到止法已经到达这样的程度了,守住风门,这种情况它就会出现,但是这个还不算,因为这个只有小的。我们禅堂有两支棍子,你看清楚,那支小的就是指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我们要训练的就是从气海、海底一直到顶门,这个叫大通天。修行的时候要把这个地方再打通,那要怎么打通呢?那就要超过这个部分,所以要修观法。

  观法怎么修?从守住风门的时候它看的是止法,看的是息入息出,其实在这个时候你有很多幻境,虚幻的境界会出现。好多同修常在讲: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其实你那个是暗示,那个还没有到幻境,暗示或向来自己成长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事。

  那天报纸报道,希拉里说克林顿会拈花惹草,就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亲不和造成的心理压力,一种变态。不管对不对,我们不管它对不对,这就告诉你说,你现在的行为,小时候的环境有影响。现在你坐在那里,你不要讲你有什么境界啦,我告诉你,小时候不正常的影响,你小时候生命成长过程当中一些不正常的状态,但是你不知道啊,你说:“我...我就有这个境界啊。”明眼人一看:“啊,小时候家里环境不正常!”会跟你讲吗?不会啦!希拉里一讲,克林顿马上反弹:“没有这回事!”他为什么要承认?他不能承认呐。为什么不能承认?因为他的我执,需要隐瞒、需要掩饰。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真的在修行的时候不要在意那些境界,那些都是你内心深处的一种投射。假如有人曾经为了争夺对象,跟情敌有过一番争执的话,我告诉你,你的生命影子当中永远挥之不去。那给你静坐下来的时候,它就浮现出来:“嗯,当年那一个可恶的东西!要不然我今天也不会来学佛。”没有他给你做助缘,你才不会有这个福报现前。但是你的心性扭曲了,你会把他当做可恶的人,你还不知道那是大恩人。修行在这里转化!所以你不知道,你会把那些内在心理因素潜藏的,它所投射、反射出来的那一种境界当做某一种幻境,那是错误的。

  在观法里面我们要把这个内心潜藏的那一种暗示作用,所投射出来的这一种情形,把它删除掉,你必须删除掉,否则你看不到,因为从观法开始,它要讲的是真正的幻境,这个虚幻的变化境界,不是内心自己生命成长过程当中压抑、扭曲所存在的那一些长久以来的暗示,(都)不是。

  尤其是活在象牙塔里头的人,看起来他蛮幸福的。我们有几个人是一直活在象牙塔里,他现在进入佛门还没开始修行,他想他就是观世音菩萨,那埔里有好多观世音菩萨。人家讲长得,女孩子长得也很漂亮,男孩子长得也蛮庄严的,然后他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有一次我到妙通寺去,看一个女孩子全身通白,鞋子也白,袜子也白,衣服也白,牙齿更白,除了头发以外其它都白,头发又留长头发,长到屁股上去。她还很虔诚的问传闻法师:“你看我怎么修?”传闻法师叫她先把白衣服换掉,头发剪短。她问:“为什么?”“你这样晚上站在那里会吓死人。”她自己还美得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个都是活在象牙塔里头的人,尤其学了佛以后自己就用某一种状况投射,把观世音菩萨投射到自己身上来,以为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尤其看到那个像,越看越像:“对,我就是那个观世音菩萨,前辈子就是她,现在我示现到这人间来要做什么。”那你做下去自己的影子就反射出来了,你就以为一直看到观世音菩萨。不对啊!

  这个幻境,这个不是极端虚妄而已,这个你会经常出现,这个就是魔,你必须把它除掉。那你内心这种潜藏的因素、这种久远以来的暗示作用相当的多,你必须要很清楚的把它除掉。我们跟各位讲:这个你每一个行者你不精进就算了,你只是随便拜一拜、做一做、念一念的那一些,那我们就不管了,那你真的想要精进成就的人,这一个因素一定要除掉,因为这是魔,很早很早就潜伏在你内心里头的,你假如不除掉,修行不得成就。

  然后你真正的守住风门以后,化境,变化境界它就会出现。这个时候变化境界会有很多,我们以后会告诉你怎么选择,目前只是这样跟你讲,因为反正你也没到这种境界,跟你讲也没用,等一下下一支香你坐下去你就以为那是变化境界,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你心魔所显现的境界,你不要以为是真正的变化境界。

  因为这个变化境界你一设定以后那个世界就一定出现,你心魔的境界没有,你知道吗?你不要一直在那边想你的境界怎么样,因为你现在看不到,我跟你讲,你真的看不到。有一次,有个同修这样问我说:“师父,那一天你为什么这样跟我讲。”我说:“我怎么知道我跟你讲什么呢?哪一天?”“你讲什么什么...”我说:“我不知道。那一天只是那个时候需要这样讲我就这样讲,只是这样而已啊。”他说:“那怎么讲的那么准?”我说:“我怎么知道准不准,你当时也没跟我讲。”你假如有心魔在的时候,你外在的境界你反射不出来,因为你所反射的都是你内心的东西,而内心那一种压抑跟扭曲本身是不正常的,你要搞清楚啊。

  所以我们修行人在反映、在相应于外面境界的时候必须把这些东西清清除,不清干净你反射不出来,就像那镜子,你要照东西,镜子必须要清清静静。可是你现在不是,我跟你讲不是就不是,你就不相信,因为你的镜子上面已经画上你所要的东西,其它没有了,那你当然说也很清静,因为你看不到,镜子上那个画是你把人家画上去的,然后你说很清静,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一关不通过,你不要讲其它的,这是第一个,变化境界跟你那一种心魔是不同的,先把这个弄清楚,因为讲下去的话我们这个要每天都将把它讲完,那以后就靠你修行,自己来了,这三个月三个月的精进你必须赶快进入常态。

  好了,我把这一点跟你说清楚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观法是怎么修的。在观法中,与止法的差别是把观照的对象由息入息出转变为境界相,弄清楚,第一个先转变成境界相。境界,不是心魔,你把它弄清楚。

  换言之,止法是指守住风门观察息入息出,观察息入出;而观法中是指守住风门观照化境,或境界中所现的某一特定相,这个时候只是观照化境,它会一直的出现。观法的时间其实不会很长,因为我们会仔细的去看有很多化境,从这个时候观照化境,或者你要选定某一特定相,这个定某一个特定相,那功夫就大了,《净土三经》、《十六观经》,就是指那十六相当中你去选一相来修。

  《十六观经》为什么没人敢讲?因为他没有止法的基础没办法修观法。那么今天大家要念佛、要观佛这一相是从这里观的。我告诉你,真的念佛还不是每一个人能念的。真正的念佛,假的念佛就不管,那广告型的、愚民政策的念佛那就不一样,因为他是鼓励大家都念,事实上不是。你从行法中来看,第一个条件,充分条件,你必须到达止法;第二条件就是,你的观法开始起修的时候,它的化境出现,化境中有没有佛境界?有佛境界的时候你才能够观照佛境界,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叫观法、观佛、念佛。你没有观佛,我请问你:你怎么观想?

  (因此)这个时候才观,这个时候念佛、观佛是从这个时候观的,观法开始观的,你没有念佛、没有观佛,你怎么观佛?你现在观想都自己想,你怎么想呢?绀目澄清四大海,你四大海有多大知道吗?你飞到天空上去,在三万九千英尺高的地方往太平洋看,那不过一大海,你眼睛还没有看清楚,佛像长成什么样子你怎么知道?佛眼你都还看不清楚,佛像长成什么样子你怎么看?所以你的观根本不成就,那叫观想,那种观想所以我们说那是妄想的一种,不是真的观佛境界,你要观佛,你必须到达,从这个地方开始。

  观菩萨也一样,现在我们在讲观佛功德、三十二相、十八不共法、五分法身,那个都是想象的,都是你一种对着资料,我坐在这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就一直想,一直背那些东西,那个能叫做观吗?你的行法根本都没有,行法在这里,从这里来。

  所以真的行法在这个地方,你要看清楚啊!这个人有没有法,那么你看看他怎么走到这个地方。那么你这个一静坐,这个安住在风门中,那么不再观息入息出那是止法的功夫了,现在这技术一转,让它化境出现,然后去看看,化境就随缘,这个时候你才有办法讲随缘,它境界来随境界来,境界去随境界去,是指这个地方。

  那么它会像你看那个相片不一样,一张一张的翻开,一张一张的过去,那么你要修什么法在这个时候看,看到:“哦,对,这一个!”可能你守不住。然后再来一次:“哦,对!又没有抓住!”然后你会发现:“对,我就是要抓住那一个!”那么你会把其它的尽量给放弃,那么让那一个部分逐渐逐渐地一直形成,它出现的机会大,出现的时间长,然后逐渐地你就安住在那个相、那个化境当中。那一个相你一安住下来,那我告诉你,那个相就可以在外面兑现,你的世界怎么成就的,就从这个地方修法来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修行人,说外在的世界是内在的世界的一种投射,是从这地方讲的,讲话是有依据的。行者在讲这种心境的时候你凡夫你根本不知道,你只会讲这句话很好,很好,从来没听过,你内在的世界是什么,你自己根本不知道,行者是这样走过来。所以他能够投射出去,他投射是有这种定功啊!有这样的功夫啊!佛门中讲的这些都不是乱讲的,都是从行法中来的,不从行法中来的都不算。你会发现那些人讲话颠三倒四,其实你也发现不到,因为你发现得到表示你很有成就了,凡夫讲话颠三倒四,因为大家都是凡夫,所以大家倒来倒去,谁也看不出谁对。但是你一个明眼人走过了,你要看就很清楚。

  这个部分你可以了解到,不要看短短的一段文,里面的内容那是太丰富了,虽然只有两句话而已,它把前面的部分交代的很清楚。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你前面的基础一定要弄好,要不然再下来那你越会是迷迷糊糊,你完全会搞不懂这些到底是在讲什么。

  我们看第二段,当行者守住风门,欲心得定时,虽然观照息入息出的功夫不变,但是变化境界会相续产生,因此必须由止法进入观法,所以观法其实在观照某一特定的境界相。还是产生,这个部分很快的,就会到这里来,那一个境界相一被你锁住,那个世界就成就了。修行的殊胜在这里啊!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各位,你可以看到那些商人、做生意的人,他们通常会告诉你一句话:我没有时间修行。那这一句话就告诉你说:我很愿意也很喜欢安住在我的境界相里头。他的境界相就是他的事业,那个事业我们常常跟你讲说,那就是他的世界,那就是他的国土,因为他现那一相啊,他就守住那一相。世间人对于他的境界相他是这么着迷。告诉你,你要是到达这样的一个境界相,你所选定的我保证你一定进入,你不会再跑掉。你会很喜欢,再做,再进去,那么不管你往下修行怎么样,你这个定功的成就,这一境界相它将来经过象限转移,你再来到人间,那你的事业一定成就。

  所以就境界相,譬如说有些人他喜欢那种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你自己不知道,它是从色身香味触发中来的,它是外在的境界,你安住在其中可能是天音乐,可能是天香,可能是天光,到底是那一部分呢?那你初期功夫你并不知道。当你进入净法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到还法、到净法你就转变了,你已经进入深层的功夫,那你当然很清楚,可是在这个观法的时候你不清楚,你知道某一种特定相,那特定的境界相,那就是跟你本愿会有相关的,跟你的个性、你的生命品质会有相关的,假如这个时候再跟你自己在这之前所发的愿来相结合的话,那你殊胜的大乘行法就可以展开了。那假如没有的话,那你这个部分继续再做、继续再修,注意这一点。

  观照息入息出的功夫不变,守住风门的这个功夫不变,但是化境会相续产生,那这个时候你就要开始去抓住那个化境,观照某一个特定的境界相。化境就变化境界,那个境界相,在种种的变化的境界相当中去找一个,你自己慢慢的、慢慢的去留意。我们不要自己在这边用你自己的想法,停留在你自己的心魔里面,不要,你一定要突破!我们这一两个礼拜来跟你所做的这种心理建设都要破除你内心的执着,那个部分你自己要去感受,要不然你那个心魔扫不掉,境界你无法提升。

  再往下看第三段。此时行者的风门会由鼻中隔底部的起点向上通达眉间,有如一条畅通无阻的光明大道,亦即风门至眉间无有障碍,因此佛放眉间光或眉间出相的意义对行者而言已然清楚。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就从这里来的。它不会从鼻端放光的,都是眉间放光,这是从行的立场来让你了解到,真正修行我们跟各位讲它是全方位的成长,它不是单一的,绝对不是小事。那么,这一种情形我们自己要看怎么样去掌握好,怎么样子去进入状况,逐渐地一步一步就一直起来了。

  就技术面而言,守住风门或眉间是完全一样的,这个时候你要把心安在眉间或风门都可以,但一定要固定于一点才能成就。你不要说这两个都一样,那我就在这当中跑来跑去,那不行!你只能抓住一个地方,同时于各种不同的化境亦只能选择其一,各种化境选一个,不宜繁杂,以免障道。这是用于取代止法中的观照息入出,开始有变化啦。

  所以,我们通常来讲紧守风门、守住正念,关键就在这里!它不太过于跟你强调注意息入息出,讲息入息出的情况是指早期。我们现在初期的阶段训练那是注意息入息出,真正的那是后面的,守住风门,观照化境,乃至于守住风门也不讲,观照化境也不讲,只说紧守正念。

  但是各位你现在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要相信你自己有什么功夫,你还是好好的、乖乖的息入息出弄清楚,然后把心魔的部分把它除掉。你自己要看清楚,我们自己心魔在哪里你不容易看到,就好像我们不容易看到我执一样,那你要怎么样把我执给除掉,这个是大功夫。

  要除掉我执,那你必须先把心魔给降服,心魔不降服,我执不能破,所以从行法中你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不管你把心安在风门、安在眉间都不要紧,于种种化境中只能安住在一个化境,除了这个化境有成就,你不要再找第二个化境。这个时候你不要想说你的功夫很高,你要进入第二个阶段或第三个阶段,你还有下一个阶段的成就,不要去想那些,你就尽管把最基础的作好。

  告诉各位,就算后面这些都没有,你只是仅仅守住风门在那边数一二三四,照样也可以有大成就,这个是告诉你正常成长的一个轨迹。你假如说我个人是这种妄想多,那我可能会把自己设定还没到那里说到那里去,那你就倒回来,一直守住第一个阶段,照样也会出离三界,但是这个功夫是讲真功夫,不是你想象的功夫,这个部分先把它弄清楚。

  所以我们在技术面来讲大家要懂得它的要领。这里给各位一个提示,行者当知,在止法未成就之前的一切观想都属于妄想的一部分,唯有止法成就之后,在止法的基础上才会有观法的观照化境之成立,唯此时不论从鼻端或眉间显相,不论何等相皆是幻相。(这里)交代很清楚,这些相都是凝思构成,都是自己从根性上去产生凝结作用,那么尘境上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那我们这里里看,大乘各种行法是从这个地方建立起来的。我跟你举了几个:《观经》十六相、《楞严》二十五圆通、《维摩》三十二不二门、念佛观法、密宗的本尊修法等等通通都在这里面了。你要知道什么修法。

  所以我们说这个安那般那是一切行法的根本大法。所以只要想修行,那么安那般那就是宪法,你不能离开这个法,离开这个法你修不了什么。大乘讲得再殊胜,没有这个基础,告诉你那些都没有用。建在沙滩上的大楼很容易倒塌,它就是需要这个基础。所以我们一再地讲一再地讲,也是希望各位把这个基础建立起来,你没有这种基础,你很难去推动,你要一再地压抑,然后去完成它,很难。

  那么,这么明明一条路讲得这么清楚,是希望大家真的一步一步走上来。它的关键、它的困难点在哪里?我们都跟你讲过了,前面都讲了,那你必须从那个地方把它给除掉,不要在这个地方那个心魔再起干扰作用。止法成就以后才有观法,在止法未成就之前通通是妄想,你那个观想通通是妄想。

  所以我们一再地跟各位强调,是因为从行法中来你才能够看得清楚。再下面,大乘的各种行法皆从此观法中演变而来,故大乘各种行法皆称“观”,即此观法的“观”,就很清楚了。你要观,观什么观?你不要是关门的关,关掉法身慧命,那是指关公的关,不是这个观,这个字应该念“观(去声)”,观呐,要念去声啦,我们习惯上现在都念观(平声),所以这种观法是观照,是由止法的基础才来的。

  你假如说我直接就修这个可以不可以?语言上当然讲可以,(可是)你修不来,你怎么修?你没有前面的基础怎么修这个?就象公案里面讲的一样,原来我吃这一碗就会饱了,事实上他会吃五碗。他说那我吃第五碗就好,前面四碗不要吃,可不可以?你讲的好像可以,当然可以啊,可是你那个第五碗吃下去,你肚子还是会饿,你必须把前面的四碗基础填满了,第五碗下去才会饱。懂啊?

  所以各位不要以为说你的境界在很后面,不要讲很后面,今天要是真的修行到观法的人,那我可以告诉你,他根本不必到这个红尘中来了,不必了,凭他这一点成就啊在这世间已经非常殊胜了。所以不要一直以为自己有那种能耐,因为你自己本身对于安那般那的几个步骤根本就是无知。

  我们再往下看,当此凝构的化境成熟的时候,就表示息入息出已经到达非常微细轻柔的地步,身体也非常的轻安、宁静,心念则更加的宁静、安逸,这种身、心、息三者逐渐步入统一和谐的定止状态,这就是修行的秘诀!

  你知道吗?刚才跟各位讲了,心魔除掉了,那你的心就会很宁静、很安逸,你的身体会非常的轻安,你的息会很微细、很轻柔。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人你坐在那个地方,你的那个观照的变化境界产生,你坐在那里观什么你就像什么。譬如说这个画家他到达这样的境界,他的画就会很有名了。那么这个画家坐在那里,他只要一入:啊,我要画棵树,那棵树是什么样子什么样子。那么他这个人坐在这里给人家看到他就像一棵树,很清楚。

  同样的你是个雕刻家,你到达这样的程度,那你在那边凝思这块木头怎么刻,它马上就出来了。当年米开朗基罗讲了一句话很有名,他说大理石有生命。为什么?因为他是雕刻人。他说大理石的生命要由我把它兑现出来,他把大理石雕刻成人,栩栩如生,他就到达这样的境界。你看得到吗?我们看到大理石就一块捶捶,因为你是一块捶捶,所以你看一块也捶捶,你没有看到生命,你没有办法展现。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因此)这个时候身、心、息三者都很统一、柔和、轻盈、安逸,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想想,我们看看,我们像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很奇怪,这个是修行人的修行秘诀!所以这三身:息身我们叫法身;色身我们叫化身;心——意生身,心就是意,我们叫报身。圆满报身也就是你的意没有贪嗔痴,圆满成就了。你的息尽虚空遍法界了,那叫法身,所以叫清净法身!这三者合一了,他是可以进入这种统一和谐的状态。大家在修行中,真正的走修行的大道,绝对不要夹杂你的意识形态,不要用你的大脑想法。

  有时候我常常这样讲,大家听到我这样讲应该感觉到很庆幸呐,因为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不要用大脑,要用生命!你也会跟人家讲:你这个就用大脑,你那个就用大脑。我问你什么是叫生命?“嗯...嗯...”就变成嗯了,什么叫嗯叫做用生命叫做嗯?你要懂得,要慢慢的去看,自己要很仔细的,那个疑情要提着,这已经跟各位分析的很清楚了。现在问题是在语言上你可能很清楚,实质上你可能不知道,那这一点一定要用疑情去破,你才能参得成就,才有可能成长起来,否则你不可能,很不可能!这个行法就是那么殊胜,你用生命它很简单,很快会成就;你不用生命用大脑,那我告诉你,你绕很久很久都不能成就,这种观念大家一定要建立起来。

  最后一段,此观法的训练,是在训练凝构化境的完成。你根性上面的那个部分,不要从心理上的那个部分,心理上大部分都是心魔,要突破心魔,从根性——眼、耳、鼻、舌、身、意去凝构这个化境,你真正的这个凝构化境能够完成,就差不多活在当下了。因为这种根性对尘境的相对,能够很清楚的对应,那你才有办法构成这个化境,不然构造不起来。

  你想想看,活在象牙塔里,你是坐在这里,你就会一直在想,想那边,那个化境怎么会出来?那叫心魔。所以不妄想、不暇思、不做白日梦。我们现在白日梦太多的人你都别想,现在打坐坐在那里然后又开始了,一幕一幕出现了。你当然有化境了,那叫魔境怎么叫化境,不是一直想东想西的,就是咚、咚、咚,一直在那边打瞌睡,不成就,绝不成就。所以这一个部分你要先克服掉。

  所以从最开始的地方你就要一步一步走上来,观察自己的呼吸状态,那个数息,一到十、一到十怎么算,然后一二、一二怎么算,然后紧守风门,息入息出看得清清楚楚,这些功夫一点都不能免。我告诉你,这种状况你有中断的现象就错了,有跳过去的情况就错了,因为生命本身像长江黄河的水流一样,不可能中断的,不可能有断流的现象,不可能!你自己看看。

  我们有这种情况是我们功夫根本没有用到,它是由止法中转化来的进一步训练,但是此境是化境,是虚构的幻想。讲得很清楚,你不要当真,因为这个境界是化境。所以你成就以后就叫做禅,叫做禅天嘛,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都是在色界,为什么叫做色界?我们这里是欲望太多,这个修成了就在色界里面、把欲望除掉,把妄想除掉,色界才会出现。

  你现在欲望不除掉,妄想不除掉,你永远进不到色界。也就是说,化境永远不会产生。化境产生是妄相,所以它是三界六道轮回,还是虚妄的。他就进入色界了,你必须要有这一种定力,在这以前成就的到止法就可以算定力成就了。

  定力成就并不表示你进入“禅”的领域。化境完成了,再下一个叫“还法”的时候才叫调服化境。化境你自己能够调服,可以构造,可以剪贴,就像那个花园里头你自己怎么整理一样,那个叫调服。调服完成,你的世界就成立了,你就到达色界的境界了,到达色界境界你才能够说你的国土是什么样。当然我们不是建立在色界里头,我们还可以再超越,但是这个起码的条件你要有。

  就像我们要有一个道场。道场盖在哪里?你当然就要有块地,那个地就相当于是色界,那上面的国土、宫殿、楼阁怎么兴建,那是我们的部分,那是下一步的工作,可是你色界必须先完成。所以我们说化境跟魔境不一样,化境产生,虽然成就了,我们还是跟你肯定,它是虚构的幻相。前面叫做凝构化境,凝思构想的化境,所以它是虚幻的,但是这个虚幻可以导引你超越欲界进入色界,所以它才叫禅定。

  所以当此凝构化境的功夫完成之后,凝构,凝思构想完成以后,那就要去调服了,调服是还法,我们明天再讲还法的部分。

  (2011-6-6,本集由我心飞扬007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一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二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三

 

后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九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八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七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六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