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一 道场神众—是否心心念念在道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一 道场神众—是否心心念念在道上?

  复次,凈庄严幢道场神,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解脱门;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雨华妙眼道场神,得能雨一切难舍众宝庄严具解脱门;清净焰形道场神,得能现妙庄严道场广化众生令成熟解脱门;华璎垂髻道场神,得随根说法令生正念解脱门;雨宝庄严道场神,得能以辩才普雨无边欢喜法解脱门;勇猛香眼道场神,得广称赞诸佛功德解脱门;金刚彩云道场神,得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解脱门;莲华光明道场神,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解脱门;妙光照耀道场神,得显示如来种种力解脱门。

  我们在读经文,尤其是《华严经》时,要有一个观念,把佛经里的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思惟上的转换,这十一个道场神及其解脱门,都可以套用〈凈行品〉的格局来转换。

  所谓人生宇宙的现象,就是把一切外在的境界回归到我们自性中,从观察宇宙的现象来探讨我们的本性。以十一个道场神来说,其本身就是他的一致性,他上面的德号就是所谓的多元化,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个修行法门,由于每人修学下手处不同,所以他用心的方式不同,内心成就的境界也不同,是故为何修行时要能销归自性,藉由这个境界然后转入到我们内心,把它转换为我们内心平等的境界。因此,由这里看道场神,是一个因缘组合,其德号也是他的因缘组合,其解脱门也是他的因缘组合,这就是所谓多样化和一致性。

  这十一个道场神,可以看到他的一致性,即圆融的部分。以多样性来看,他的德号就是行布,即修学的下手处。所谓根本法门,即「化对立分裂为圆融统一」,所以它除了有一致性之外还有多样性。在一致性当中要有多样化,多样化也不会妨碍一致性。

  我们知道道场是个论道、说法、修行的地方,也是让大家种福田、修智慧的地方,假如一个道场没有道风和教法,只能说是一种设施罢了。其实道场是个外在的形象,倘若回归到我们自性中,我们的内心也是个道场,我们是否时常心心念念在道上?各位在听了这一段时日的《华严经》,有没有抓到一个重点,是否曾经探讨过自己在读诵经文时是做什么样的思惟修?所以在读诵时一定要销归自性,至于如何回归到自性中,则对经教要有一些了解,否则仍旧是依文解义的情况。

  「凈庄严幢道场神,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解脱门。」「道场神」是他的统一名号,「凈庄严幢」是他的德号成就,意思就是要以清净心来庄严我们的自性道场。他的解脱门是「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这一句可改为「出现广大庄严具供养佛誓愿力」较为通顺。

  「誓愿力」即发愿,「出现广大庄严具供养佛」就是广修供养,广修供养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的法门。我们要像道场神一样发愿广修供养。所谓「供养佛」,即指我们要不断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所谓「广大庄严具」是当我进入道场时,看到佛像马上发愿:「若见佛像,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在上香时也要发愿:「若上香时,当愿众生,去贪瞋痴,修戒定慧。」「香」代表「戒定慧」。供花时:「当愿众生,广修正因,修菩萨道。」花表「正因」。供水时:「当愿众生,身心清净,解脱自在。」藉由这些事相来发愿、修行。

  「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须弥又叫妙高,妙高是座山,须弥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宝」有两个意义,一是可贵的,二是可用的,通常谈到我们的佛性、觉悟的能力,那是我们自性之宝。所以「须弥宝光」就是以显扬我们自性为中心,然后藉这个中心为出发点,告诉别人我们的体验和心得,使他们感受到此光芒,所以自性是个宝,故名「宝光」。经典里提到「光」,不要想成一道光芒,你要做思惟的转换,把它转变成智慧。为何智慧要用光明来代表呢?因为当我们有智慧时,思想行为不会有偏差,它会导引我们走上正确的路,所以它像引路的光一样,带我们趋向于觉悟。

  须弥宝光道场神自性成就的解脱门是「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既然以显扬自性为中心去利益众生,当然他的成就是广大无边。「菩提」是觉悟,我们能够显扬自性,表示我们已有觉悟的能力及觉悟的德能。

  「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雷」指雷公,使人有震撼的感觉。「音」是音声,不代表一定是用耳朵听的,有时也用眼睛看到。雷音表示与外界沟通的媒介会让你产生震撼。为什么会产生震撼?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能够销归自性,因而有所体验之时,它对我们产生的震撼非常大。「幢」表非常大的意思,所以这个道场神的因缘组合是「雷音幢相」。

  此道场神心性的成就是「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见佛」指见到觉悟的体性,我们已能把自性中觉悟的能力开显出来,故名「见佛」。那么为何「佛于梦中为说法」呢?「梦」譬如为意识形态,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如梦幻,所以这个梦应解为世间法。故「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指雷音幢相道场神会善用世间法中很多的道理来导引众生,使他们觉悟生命的本然现象。

  「雨华妙眼道场神,得能雨一切难舍众宝庄严具解脱门。「妙」字在佛经中很特殊,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就是要你去体会它的核心,「眼」亦代表智慧;「妙眼」意指当我们眼见色、耳闻声时能够转换,这个转换要回归我们自性中。「雨」解为雨法雨,即讲经说法。「华」代表修因行,「雨华妙眼」乃道场神以其妙智慧眼来告诉众生如何修正因,然后「得能雨一切难舍众宝庄严具解脱门」。

  「清净焰形道场神,得能现妙庄严道场广化众生令成熟解脱门。」心清净能够产生智慧,「火焰」表示「智慧」。道场神以清净心来体会本来的面目为何,这是他德行成就的部分,其解脱门是「能现妙庄严道场广化众生令成熟」。《华严经》是建立在空性的基础上,它的作用是依体起用,故当我们能够觉悟生命的本质(根本)之后,就能以种种善巧方便广化众生令成熟,令他们觉悟到去除意识形态之重要。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度化一个很吝啬的人,从地上抓了一把沙放在那人的右手上说:「你把手上的沙布施给我,放在我的右手上。」吝啬的人说:「那怎么可以,如果把手上的沙给你,我就没有了。」即使是把微不足道的沙,况且还是佛陀给他的,他都不愿意布施,其悭吝可想而知。佛说:「那么把右手的沙布施给你的左手。」那人说:「不行,我右手就没有沙了。」佛说:「你左手还是有啊!」他依然固执己见。

  从这个例子来看,这个人非常执着,这也是他的意识形态。世尊一再劝他,他终于很勉强地把右手的沙放在左手上,世尊问他有没有失掉这把沙,他回答:「没有!」于是世尊说:「你现在再把左手的沙布施给右手。」虽然他做得很困难,但是经过佛陀反复地教他左手给右手,右手给左手几次之后,他终于对世尊说,「世尊啊!我经过右边手要给左边手,左边手要给右边手的煎熬,终于体会到自己是个非常执着、悭吝的人。」这个人因而开悟了。佛真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度化这么吝啬的人,只是一把沙就使他觉悟到其错误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佛以这么平易近人的方法令他觉悟,我们可否亦推而广之,用别的方法观察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来跟众生结缘或引度他们,即是运用我们的善巧方便来使他觉悟呢?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地方。举此例子,在提醒各位是否随时用心,自我提醒或提醒他人,回归到我们生命本质里来。

  「华璎垂髻道场神,得随根说法令生正念解脱门。」「华」表正果。「璎」是菩萨有璎珞庄严之义。「髻」是发髻,表高。「华璎垂髻」指道场神修了很多正因。换句话说,他在因地修行做了很多心性上的工作。「得随根说法令生正念解脱门」,是指一个修行人能依众生根器而因材施教。

  「雨宝庄严道场神,得能以辩才普雨无边欢喜法解脱门。」修行人要自我庄严有两种修法,一是庄严自性,二是庄严国土。庄严自性,乃是我们随时心心念念在道法上,提醒我现在所做所为是否有智慧,是否与了生死有关;〈凈行品〉中有一百四十一个大愿,每一大愿都不离我们生活中行住坐卧、食衣住行,藉由〈凈行品〉提醒自己二十四小时中是否都如此用心。所以要经过发愿这个事修,去体会佛法的核心所在。故以我们自性中的宝来做自我庄严,它是非常可贵的。那么庄严自性是以摄心为主。

  庄严国土就是我们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对镜照修,那就是我们的国土了。我们刚才提到在车上或行走中发一个愿与这些人结缘,将来你有成就,这些人就是你的菩萨海会了,此乃「主伴圆明具德门」,主和伴都成熟了。

  因此,我们要常思索师父所说的道理何在,并非他讲过而我们接受就算了,须体会师父的思惟理念怎么形成,他为何从经文中提炼出如此智慧的法理;我们除了接受之外,到底落实了几分,这是最重要的,不然就会流于知道而已,并无感受到,只修了福报,没有修到智能,我们的生命质量依然没有改善,这是我们要来学习的地方。

  此道场神「得能以辩才普雨无边欢喜法解脱门」,「辩才」指看众生的根器来说法。所谓「欢喜法」是你听了这个道理或对这个体验没有产生逼迫感,因为我们会去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想做,不是别人逼迫我们去做的,这个叫「欢喜法」。不过,早期修行时会有种逼迫感,这种逼迫感要转化成自我的期许,而不要认为是师父或家人对你施加的逼迫。雨宝庄严道场神用他的辩才说法,使众生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义,使他们觉得没有逼迫,愿意来修行。

  「勇猛香眼道场神,得广称赞诸佛功德解脱门。」「勇猛」乃精进,精进和忙碌不一样,所谓忙碌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做功课,或到处跑道场,可是烦恼依旧在。真精进是我们心心念念在道上,时时把外面的境界回归到我们的内在,来做一种自我反省和检讨,此乃「勇猛」。香眼的「香」,即清净无染之义,不一定说成一种香味,清净无染,能够随时摄心就是香。你具备了清净心自然就会有法眼,故名「勇猛香眼」。其解脱门是「得广称赞诸佛功德」,即是〈十大愿王〉的「称赞如来」。诸佛是一切觉悟,指广称赞种种觉悟的功德。

  「金刚彩云道场神,得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解脱门。」「金刚」代表不坏坚固,亦即我们的菩提心。「云」的特色是不执着,而且来去无踪,会随着外面因缘做变化,故「金刚彩云」是指我们种下了菩提种子,这个种子不知何时发芽,像云飘来飘去,可是它的色彩会发出光芒,随着外面因缘做转变,表示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本来面目之后,乃随缘做变化,即对缘照修。换言之,当我们觉悟到自性,所谓金刚菩提心之时,还能如彩云般随缘示现,不去执着它。

  此道场神「得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解脱门」,一棵树要长大并不容易,它必须有很多的水分,以及各种因缘条件才能成熟。表示他修法已有所成就,而且可以显现出很多外在因缘,包括一些道场神和一些众生来跟他学习,然后来庄严这个道场。既是道场神,他所觉悟的境界也不离道场。

  「莲华光明道场神,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解脱门。」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表心清净,「光明」乃智慧,清净心能产生智慧。「莲华光明」指他以清净心而觉悟到生命的本然现象是什么。其解脱门是「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菩提树下」不是有一棵树叫菩提,菩提乃「觉悟」之义,指在觉悟的状态下如如不动。「寂然不动」意指当我们证得觉悟的本体时心很安定,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转而充遍十方,他会随缘示现于十方来度化众生而得到解脱,此乃佛境界。

  「妙光照耀道场神 ,得显示如来种种力解脱门。」「光」用来照明表智慧,「妙光照耀」很显然是他得到智慧以后又去利益别人,因此,这个道场神的修行法门是以智慧为下手处,他的解脱门是「显示如来种种力」。如来是「自性」,当有智慧亦能利益他人之时,我们就能显示自性中的种种因缘力了。

  尔时,凈庄严幢道场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神众,而说颂言:

  我念如来往昔时  于无量劫所修行

  诸佛出兴咸供养  故获如空大功德

  凈庄严幢道场神在因地修行,花了很多时间显扬开发他的自性。「诸佛」是一切觉悟,「供养」是修行,他修行一切觉悟,所以获得如虚空那般大的功德。虚空譬喻我们的心量,你的心量有多大,虚空就有多大。

  佛昔修行无尽施  无量剎土微尘等

  须弥光照菩提神  忆念善逝心欣庆

  一个觉悟者在过去因地修行无尽施。布施最大的含意乃放下我们的意识形态,没有意识形态就已经觉悟成佛了。

  「无量剎土微尘等」,「剎土」是国土,微尘是最小的单位。倘若回归到我们自性中,去观察非常微细的地方,这个微细的地方也有令你觉悟的可能,这是须弥宝光道场神的修行法。「忆念善逝心欣庆」,「善逝」即如来,如来是无所从来,善逝是无所从去,故无来无去。无来去,指一个觉悟者的心能随缘示现,而心如如不动,他知道外面的境界,在清清楚楚的状态下,不起分别心。

  如来色相无有穷   变化周流一切剎

  乃至梦中常示现  雷幢见此生欢喜

  如来是自性,亦称为佛。佛为了度化众生会示现很多身相。「变化周流一切剎」,他会随缘示现在一切国土中。「乃至梦中常示现」,意指他会在世间法中导引众生,使之觉悟到何谓真理,此是雷音幢相道场神指解脱门。

  昔行舍行无量劫  能舍难舍眼如海

  如是舍行为众生  此妙眼神能悟悦

  雨华妙眼道场神,往昔修行是在修布施,就是不断调整他的意识形态。「能舍难舍眼如海」的「眼」表「智慧」,他在能舍难舍的情况下,其智慧展现开来,如大海般深广。「如是舍行为众生」,他的舍行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修行其实不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是为了利益群众。

  无边色相宝焰云  现菩提场遍世间

  焰形清净道场神  见佛自在生欢喜

  清净焰形道场神在没有逼迫的情况下,感受到觉悟为何。

  众生行海无有边   佛普弥纶雨法雨

  随其根解除疑惑   华璎悟此心欢喜

  这是华璎垂髻道场神的解脱门。

  无量法门差别义   辩才大海皆能入

  雨宝严具道场神   于心念念恒如是

  雨宝庄严道场神,以无边的辩才来对众生说种种法门的差别义,使他们得到解脱。

  于不可说一切土  尽世言辞称赞佛

  故获名誉大功德  此勇眼神能忆念

  勇猛香眼道场神,乃修「称赞如来」这个法门而成就的。

  种种色相无边树  普现菩提树王下

  金刚彩云悟此门  恒观道树生欢喜

  此是金刚彩云道场神之解脱门。

  十方边际不可得  佛坐道场智亦然

  莲华步光凈信心  入此解脱深生喜

  莲华光明道场神的解脱门。

  道场一切出妙音  赞佛难思清净力

  及以成就诸因行  此妙光神能听受

  妙光照耀道场神之解脱门。

  偈颂的部分在长行文已说得很清楚,这里不多做解释。

  修学佛法是很活泼的,法门的下手处非常多,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每个人对道场的体会不一样。道场只是个相,可是你所成就的部分会随着我们心念以及对外界的观察得到不同的觉悟。觉悟者的境界是一样的,可是他觉悟的过程绝对不会一致,因为我们众生的心念、教育背景、知识程度皆有差异,能够让你体会到的也不尽相同。

  各位在接引众生时要善观察,就他目前的境界去教化。在《四十二章经》有个公案,一个很爱弹琴的人问佛陀:「我想要学佛,但是可不可以弹琴?」佛说:「可以。」佛藉由弹琴这个现象告诉那人:「修学佛法也跟弹琴一样,琴弦调得太紧,你可能会有逼迫感,可以调得太松又有懈怠感,必须调得恰到好处,犹如修学佛法亦要行中道。」佛真是个非常有智慧的觉悟者,他会利用我们生活周遭的事物以及眼前的现象来开示众生,使他觉悟。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二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三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十四

海云继梦法师: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经文

海云继梦法师: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壹 地藏菩

 

后五篇文章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一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九集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