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A 二、梵动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A 二、梵动经

 

  (卷十四)

二、梵动经

  说法地点:摩揭陀国竹林王堂

  参加人员:诸比丘

  主要内容:本经叙述佛陀在于摩竭陀国,至于一竹林时,有一位名叫善念的梵志,多次诽谤三宝,然而其弟子梵摩达却对三宝赞叹有加,此事乃在诸比丘中引起热议。佛陀知后,而对诸比丘们说:对于诽谤三宝的人,我们不可以怀忿结之心;对于赞叹三宝的人,我们也不可以生欢喜之心。原因是师徒二人各有异心,“以其异见、异习、异亲近故”。进而说说凡夫为寡闻之故,对于小缘的威仪戒行,而生赞叹,而贤圣的弟子则赞叹甚深微妙的光明大法。因此教诫十善戒,并举出外道异学所怀的异见邪说的六十二见。

  核心内容:六十二见,列表如下:

  1、常住论的四见

  2、半常半无常论的四见

  3、有边无边论的四见

  4、异问异答论的四见

  5、无因而出论的二见    ───以上属本劫本见的十八见(过去论)

  6、有想论的十六见

  7、无想论的八见

  8、非想非非想论的八见

  9、、断灭论的七见

  10、现在生泥洹论的五见  ───末去末见的四十四见(未来论)

(一)本经缘起——什么才是对佛陀真正的赞叹

  这部《梵动经》有好几个名字,分别是:义动经(南传为义网经)、法动经(法网经)、见动经(见网经)、魔动经(魔网经,降魔网经)、梵勤经(梵网经,至上之网)。

  从这部经上看,佛陀此时在摩揭陀国游历,而这个国家是佛陀经常居住之所,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的存在,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里我就不一一对之进行分析了。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佛陀此时是暂住于竹林,他准备要到北部的那烂陀城去说法。这个那烂陀,就是我在第十二卷的《自欢喜经》中的那难陀城是一个地方,那里据说是舍利弗的故乡,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有一天,佛陀大约在午饭后,就外出散步。在他的身后,跟着师徒二人,他们都是属于梵志(概称为外道)。师父叫“须卑”,徒弟叫“梵达摩纳”。这对师徒很是有趣,两个人一路争吵不休。他们在吵些什么呢?原来当师父的见到佛陀在前面散步,他就开始数落佛陀以及佛教的不是,说那些比丘们是如何如何地糟糕;可是他的徒弟呢,却并不买帐,师父说一句,他就顶两句,一直跟着老师唱反唱:老师一个劲地诽谤佛陀及比丘,而徒弟却一个劲地赞叹佛陀与比丘。二人就这么个一路争争吵吵,没完没了。

  其实对于他们师徒二人的争吵,世尊都听得真真切切,而陪同世尊散步的那些比丘也都听得真真切切。当时世尊径自散步,好似根本就没听见一样。那些随行的比丘虽然满腹疑惑,但见世尊没有表态,所以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于是大家一边缓缓地散步,一边耐心地倾听着外道师徒二人的喋喋不休的争吵。

  到了晚上,大家都集中到竹林的讲堂之上,各自洗潄完毕,然后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聊起白天散步时所遇见的事情。大家讨论的结果,最后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认为这个当师父的对佛陀以及佛教不太了解,故而所言毁谤;而这个当徒弟的则是深明事理,应该值得赞赏的。

  众人的议论声,被远在静室的佛陀听得清清楚楚。于是他就从静室缓步走到讲堂之上,轻轻咳嗽了一声。大家一见到是佛陀来了,都站立起来围在佛陀的四周。

  佛陀于是就对诸比丘说:“我刚才在静室中听到你们在议论,都在议论些什么呢?不妨说来听听。”

  比丘们就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如实告诉了佛陀。

  佛陀听后,就对在座的比丘大众们说

  “诸位比丘,如果你们听到别人诽谤佛法僧三宝,那么请大家不要忧愁与伤心,也不要因此而愤愤不平,更不能因此而心生报复。因为这样只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反之,如果听到别人赞叹佛法僧三宝,也不要感到欣悦和愉快,因为,这也同样会给大家带来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接下来,佛陀继续着对比丘们的教导:

  “比丘们!一般的凡夫,都只从一些细琐、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俭朴严谨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积财物等来赞叹如来而已,不能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这一方面来赞叹佛陀。只有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如实的赞叹如来。

  “什么是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个时代的沙门、婆罗门们,有着种种的邪知、邪见。总结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见,部分的常见,无因、无缘论,有边、无边论,不定诡辩论,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不正确的现法涅槃论等,共十类六十二种,这些被称为‘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的归纳,就像洒在小池塘中的大渔网,网住了世间所有的邪知、邪见。而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远离了这六十二见,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境的认识过程中,如实知认识与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发烦恼的根除方法:认识与感受,是如何地让人们因贪爱而陷入昧著,昧著又如何在无常变化下转为祸患,圣者又如何从中超越与出离。由于能超越与出离,所以圣者切断了推动流转到下一生的根本,就像斩断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树根,这棵树就随之枯萎,永远不再生一样,这就是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

  佛陀最后总结说:能够从这些方面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二)什么叫小缘威仪戒行

  什么叫做小缘威仪戒行呢?即:五戒、十善、正命生活、不蓄财物等。主要有:

  不杀生:沙门瞿昙乃灭去杀生、除去杀生,舍弃刀杖,怀着惭愧之心,慈愍于一切众生。

  不偷盗:沙门瞿受乃舍弃不与取,灭除不与取,没有偷盗之心。

  不YIN:沙门瞿昙乃舍弃YIN欲,净修梵行,一向都护戒,不习近于YIN逸,所行的都是清洁之行。

  不妄语:沙门瞿昙乃舍灭妄语,所言都是至诚之语,所说的都是真实的,都不欺诳世人。

  不两舌:沙门瞿昙乃舍灭两舌,不会以此言去坏乱于对方,不会将对方所说之语来坏乱于这里的人。假如有详讼的话,就会使其和合,对于已经和合的人,就会增长其欢喜,有所言说的话,都劝人不离而和合,以诚实而入于人心,所说的都是知道时宜。

  不恶口:沙门瞿昙乃舍灭恶口,如果有人发麓言而欲伤损于人,而增加他人的结恨,增长人家的怨憎的话,如此的窟言,都一概不会去作,都常以善言去悦可人心,为众人所爱乐,令人百听不厌足,唯说此种话而已。

  不绮语:沙门瞿昙乃舍灭绮语,都说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唯说这些话而已。

  不饮酒:沙门瞿昙乃舍离饮酒。

  不着香华、不观听歌舞、不坐卧在高床、非时则不食、手不执金银、不畜养妻息僮仆婢使、不畜饲象马猪羊鸡犬鸟兽、不畜备四兵、不畜置田宅去种植五谷、不打斗、不用斗秤去欺诳他人、不贩卖有价证券、不受取抵债、不横生无端之事、不阴谋而面背……

  与沙门瞿昙形成鲜明对照的一些错误行径,主要有以下十六点,而沙门瞿昙则没有这些:

  1、受着他人的信施,而更求储积,对于那些衣服饮食,并没有厌足;

  2、食用着他人的信施,而自营生业,种植树木,为鬼神所依(树神崇拜的思想);

  3、食他人的信施,而更作方便,去求诸利养;

  4、食他人的信施,更作方便,追求为自己的庄严,如以酥油摩身,以香水洗浴,以香末自涂,以香泽梳头,着好的华鬘,染目为绀色,拭面、庄饰,带镮纽、澡洁,用镜自照,着宝革屣,上服纯白的衣,戴盖(头顶上有伞盖),有执拂(拂尘),有幢摩庄饰等物;

  5、专为嬉戏,而有赌博,有八道(有八目盘的赌具),有十道乃至有百千道(种种赌博所用的赌具),以种种的戏法,作为自己的娱乐;

  6、食他人的信施,然而但说遮道无益之言,如王者、战斗、军马之事,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戏园观等事,以及谈论卧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之事,又说入海采宝之事;

  7、食他人的信施,然而乃以无数的方便,但作邪命:谄谀的美辞,现前相互毁呰,以利而求利等事

  8、食他人的信施,但共诤讼,或者在于园观,或者在于浴池,或者在于堂上,都互相谈论是非;

  9、食他人的信施,而更作方便,为他人传递讯息,或者为国王、王的大臣、婆罗门、居士等人的通信使,从这里到那边,从那边到这里,持此信去授于彼,持彼信来授与此,或者自己去作,或者教他人去作;

  10、食着他人的信施,然而唯修习战阵斗诤之事,或者学习刀杖、弓矢之事,或者斗鸡犬、猪羊、象马、牛驼等诸兽,或者斗男女,或者作众声,所谓吹声、鼓声、歌声、舞声,或者缘幢(攀上幢上)倒下来的绝技,或者弄种种的伎戏,没有不翫习的;

  11、食他人的信施,而行卑劣下贱之法,或以邪命而为自己的生活,如为善男信女看相,替人卜吉凶,谈命运好坏等,以及替人看畜生之命相,用这些方法去索求利养;

  12、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而为自己的生活,如召唤鬼神,或又再驱遣鬼神,也以种种的厌祷,无数的方法,使人既恐怕又热恼,又作种种虚假的苦行,以求利养;

  13、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而作为他的生活,或以咒术治病,或者诵恶咒驱邪,或者诵善咒等;

  14、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作为他的生活,或者咒水火,或者作鬼咒(呼鬼唤神的咒术),或者诵剎利咒(有关于王家的咒术),或者诵象咒(有关于象术之咒),或者支节咒(相人的四肢的预言咒术),或者安宅的符咒,或者火烧、鼠囓,能为解咒(或化解火烧、鼠囓等毒苦的咒术),或者诵知死生之书,或者诵梦书(解恶梦等咒术),或者相手面,或者诵天文书,或者诵一切音书

  15、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法,以邪命而自过其生活,或者瞻相天时,或者说降雨不降雨,或者谈谷贵谷贱,或者论多病少病,或者谈恐怖安隐,或者说地动,说彗星、说月蚀、说日蚀,或者说星蚀,或者说不蚀,均能记说;

  16、食他人的信施,而行遮道之法,以邪命为资其活命,或者说此国会当胜,彼国乃会失败,或者瞻相吉凶,说其盛衰等事。

  那些凡夫外道们都是通过对比丘正面的赞叹(持五戒十善等)和对反面的呵斥(如上面所讲的十六种事例)两方面事例,来赞叹佛陀的。而这些赞叹对于佛陀来说,都是一些有关戒律的枝末细节而已,为此人只是从表面上去赞叹佛陀,却不能把握住佛陀最核心最殊胜的方面去赞叹佛陀,因此这些赞叹都是不值得生起欢喜之心的。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B 关于“六十二见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四)~D 六十二种颠倒见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五)~A 一、种德经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五)~B 种德师徒间的对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三)~C 师徒二人被度化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三)~B 佛陀所阐述的一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三)~A 一、阿摩昼经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二)~G 三、大会经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二)~F 戒清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