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弘一大师与伏龙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弘一大师与伏龙寺

  弘一大师毕竟是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客观的环境和当时佛教在中国的状况,使得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针对客观情形有过具体的见地。这种见地主要表现在所谓的"随分量力受持"上面。对随分受持的理解可以是:虽身处佛门风气陵夷的末世,但佛教仍需要出家人严持戒律才得以复兴。就当下的出家人或在家居士而言,只要有持戒之心,可随分量力受持;出家人或居士受戒,不必贪多,须明了每一戒条的精神实质,能持几戒便受几戒;当下社会,虽难觅真正的比丘,但还是要努力持戒,尽最大的可能维护佛门道统,以自己的庄严行持担负一个佛门之人的责任。至于弘一大师自己,他不但深入研究律学,而且实践躬行。诚如马一浮所言:"高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弘一大师与伏龙寺

  弘一大师在伏龙寺亦留下了诸多的佳话。弘一大师第一次到伏龙寺是在1931年底。当时他刚在五磊寺与栖莲和尚签订了那份没有实际意义的契约。由于五磊寺的遭遇,弘一大师的身心都十分疲惫。伏龙寺的诚一法师这时请弘一大师到伏龙寺静养。身体稍有复元,即又于次年春赴金仙寺讲律。1932年初夏,弘一大师第二次来到伏龙寺。他这次在伏龙寺,与学生刘质平共处的时间较长,并写下了他平生最重要的一些书法作品。刘质平曾著文曰:"壬申(1932年),在镇海龙山伏龙寺,先师曾对余言:'每次写对都是被动,应酬作品,似少兴

  慈溪伏龙山(旧属镇海)趣。此次写佛说阿弥陀经功德圆满以后,还有余兴,愿自动计划写一批字对送给你与弥陀经一起保存。'命余预作草稿,以便照样书写,共一百副。写毕又言:'为写对而写对,对字常难写好;有兴时而写对,那作者的精神、艺术、品格,自会流露在字里行间。此次写对,不知为何,愈写愈有兴趣,想是与这批对联有缘,故有如此情境。从来艺术家有名的作品,每于兴趣横溢时,在无意中作成。凡文词、诗歌、字画、乐曲、剧本,都是如此。'"据刘质平自己说,他在伏龙寺住了二月有余,可知当时弘一大师所写的书法作品实在是很多的。在这些作品中,有一件如刘质平所记述的"佛说阿弥陀经"是弘一大师为亡父百二十龄诞辰而作,共十六大幅。如今这幅作品由刘质平的长子刘雪阳先生捐给了浙江省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弘一大师在伏龙寺作书后,曾赴上虞。到了秋天,他第三次来到了该寺。

  慈溪行踪考述

  有关弘一大师到慈溪诸寺的次数和时间,研究者有许多不同的表述。亦幻法师《弘一大师在白湖》应该是一篇记述较详的文章,可惜在时间的表述上也有令人疑惑之处。由于长期以来,研究者对此课题的研究不够,以致到目前为止也难有定论。仅以弘一大师到金仙寺的时间为例,秦启明在《弘一大师与胡宅梵》一文说:"弘一大师在三下南闽前的二年间,曾先后四次移居慈溪鸣鹤场金仙寺,总计历时约一年左右。第一次是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此行目的是:大师在金仙寺聆听天台静权法师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弥陀要解》。第二次是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此行目的是:大师经金仙寺住持亦幻介绍,转赴慈溪五磊山灵山寺参与筹建'五磊寺南山律学院'。第三次是1932年3月至1932年4月。此行目的是:弘一大师为金仙寺僧众讲授律学。第四次是1932年9月至1932年11月。此行目的是:大师在金仙寺整理书物,托运行李,准备三下南闽。"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第一版《弘一大师全集十·附录卷》中"慈溪金仙寺"与秦文所说弘一大师四次到金仙寺的时间则又不同:"1930年10月,在寺听天台静权法师讲《地藏经》……1931年3月再度莅寺……9月再次莅寺……1932年春莅寺……。"《弘一大师全集十·附录卷》虽采用农历记年,但记载显然有误。因为弘一大师在《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中说:"后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余居峙山……后二月,云游南闽,住万寿岩……"。慈溪鸣鹤镇背靠峙山,此当指金仙寺。这说明弘一大师于1932年农历九月在金仙寺,二个月后离开到福建。那么这又算是第几次到该寺呢?秦启明《弘一大师与胡宅梵》一文中的记载亦令人费解。比如他说弘一大师第二次到金仙寺是在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而实际的情况是,1931年的秋天,弘一大师正经历着五磊寺里"风波"。如此混乱的记载给人们了解弘一大师行踪造成了不便。其实,因史料不详的原因,欲十分清楚地了解弘一大师在慈溪的行踪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为此,我在上文中尽可能以事件为线索,以当事人如亦幻法师、刘质平等人的记述文章来辨析弘一大师在慈溪的行踪,并提出以往史料中记载混淆的实例供今后的研究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前五篇文章

观世音与普陀山

佛教文史类典籍-教史

茶祖天香

柏孜克里克“奏乐婆罗门”壁画新考

阿艾石窟信仰探察

 

后五篇文章

克孜尔《优陀羡王缘》壁画与敦煌《欢喜国王缘》变文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佛教史人物

克孜尔石窟艺术模式及其对外影响

平顶山香山寺——中国最早佛教寺庙之一

论六朝时期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形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