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胡孚琛:道学及其八大支柱(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学(Daoism)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道学八大支柱的框架如下:

一、乾——天地人哲学

道学的哲学是一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它包括道论、道的宇宙生成图式、时空观、气论、气的人体观以及辩证法、认识论等内容。简言之,可以用“人行道”三字概括起来,人是人学;行是实践哲学;道是形而上的道家哲学。

道家学说源于母系氏族公社先民以女性生殖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巫史文化传统,三代之后经过先秦的老庄学(庄子在道家的地位有如儒家的孟子)、秦汉的黄老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明清的内丹心性学(内丹生命哲学)五个发展阶段,至清末接引西方的自由主义人中国,形成萌芽状态的启蒙哲学。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道家哲学受到正统的儒家伦理学的压抑而畸型发展,至魏晋而后又被儒家学者曲解,使道家哲学的真实意义晦而不彰。特别是魏晋玄学的研究,尚存有诸多站在儒学立场上曲解玄学的观点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懦要重新澄清。例如郭象讲名教为“自然之迹”,乃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另一说法,当今学者却异口同声地将其哲学含义定为“名教即自然”的儒家观点,久之习非成是而不觉。

魏晋以来性喜老庄的学者甚多,《道德经》和《庄子》的注本也比比皆是,但多为望文生义之作,没几个人真能读得懂,《道藏》等道书中的哲学思想精华也远远没有发掘出来。难怪朱熹说:“庄、老二书,注解甚多,竟无一人说得它本意出,只据它臆说。”(《朱子语类•卷七》)现在道学的国际意义与现代价值正在被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所认同,需要跨世纪的新一代学者重新审视道家的思想,将道家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发掘出来。

二、兑——政治管理学

有的学者断言,经济学主要关注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生产;政治学关注如何分配那些业已由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利益,其支点是价值的支配;伦理学则关心所分配的利益是否公正,其支点是价值的评估。这种区分显然是以西方的社会观念为立足点的,但我们可以作为分析道学的参照系。

在社会观点上,道学的核心思想是建构一个模拟自然界或人体生命的自组织、自调节的最优的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依乎天、地、人之道,无亲无疏,大公大慈,导人向善,是一种“万物将自化”(《道德经•37章》)的自然之治的社会。在经济上,道学主张一种以自然生态立国的经济模式,反对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将保护生态环境置于经济生产的首位。在政治上,道学强调一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32章》)的分配制度,将普施利益于天下众生作为价值分配的支点。道学从来不反对每个人首先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获得个人的幸福,但也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参赞天地之化育”。《道德产的原始公社文化升华而来的,因而具有“天下为公”的超越时代的特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多采用一元化的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积久则造成一人独裁人人为奴的局面。这种政权靠家族的传宗接代模式来延续,政权的交替和势力的转移充满着血腥的残杀,使政治领域变为仅是少数人争权夺势的凶险场所。

道学的政体倡导一种“三元一太极”的阴帕互补结构,以自然立法形成相互制约、上下反馈的自调节的和谐机制,百姓逍遥于大自然中自由发展而感受不到政权的存在。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道学的自然之治更是否定人治又超越现代法治的。《庄子》描述了道学不以私心治天下的自然之治:“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大有者也。”(《应帝王》)

道家认为自然生态社会是世界上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人与禽兽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人人自食其力,同德而不党,无宗法等级,无剥削压迫,具有纯真朴实的人际关系。“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累朴;素朴而民性得矣”。(《马蹄》)道家关注民性的自然,人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认为能恢复人类真实、自然、纯朴、善良的本性的社会才是道家的“至德之世”。

老子的《道德经》本来就含有君王南面的政术,魏源著《老子本义》,在《论老子》一文中称《老子》是“救世书”,说古今“气化递嬗,如寒暑然。太古之不能不唐虞三代,唐虞三代之不能不后世,一家高曾祖父子姓,有不能同。故忠、质、文皆递以救弊,而弊极则将反其初。”道学是一种返本复初的学说,又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学说,以之为政要因时制宜,能变能守,静可以无事无为因循自然,动可以力挽狂澜革故鼎新。老子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57章》),道学的治国用兵之术曾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汉唐盛世”的辉煌时期。

道学政术与民主政体天然相合,而与封建家长制的独裁政权多有冲突。严复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老子道德经评点》)社会主义事业本来应该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发挥创造精神的事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因之新道学的精华完全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章),认为人事的活动要取法自然界的规律,道作为自然法则是客观的,无所偏爱的,因而也是无私的,公正的。

《庄子•天道》指出,“嘉孺子而哀妇人”,为儒家的仁义之治;“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为道家的自然之治。老子“以道莅天下”,认为“天之道,损有炼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除”。(《道德经•77章》)人若能达到“有馀以奉天下”的至德,才能接近道的境界。道家之仁为大仁、大慈、大善,大仁则无亲,故对天下一视同仁。老子的思想是从母系氏族无剥削、无压迫、无私可以为我国世纪之交的政治体制革新提供思想资源。

 
 
 
前五篇文章

《论语》的历史真相(一)

中俄互办“语言年”深度推动两国文化交流

出离心与逃避心

心安是福

垃圾“闹”世界

 

后五篇文章

胡孚琛:明师指路

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下)

四篇动物趣闻

鲸鱼一觉 睡掉3万美元

鹿鸣声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