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学名相杂集:入暖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学名相杂集:入暖法

   修菩萨道行者,有四法能集善根,此四法令能广集一切善根。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载:

  (1)乐住林间,谓行者当远离尘嚣,而住于山林空闲之处,寂静宴默,思惟正道。

  (2)四事摄物,四事,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谓行者本身之修行具足,则必须外引众生,使彼等同于己所行之道,故应常行布施,周济众生之贫乏,复以爱语安慰开导,以使彼等同起诸利行。

  (3)舍身求法,谓行者乐求大乘之法,其心勇猛精进,虽舍弃身命亦无所顾惜。

  (4)勤行精进,谓行者誓欲求证佛果,故勤加精进,无少懈怠。以此四法得广集一切善根。

  暖、顶、忍、世第一法是四善根位,其初位为暖位(usma-gata),又作暖法,如人吹火热来向面,火不着面但热气耳!其火之热不可吹作,当作是知温和如斯。有此暖法始能启动修行之动力,亦即色身能有成就,才能谈修心入上境。

  所以一切修行还是从呼吸开始,身息心三合一修,故经云:「何谓佛弟子数出入息而得寂然?其修行者坐于寂静无人之处,敛心不散,闭口专精观出入息,息从鼻还转至咽喉,遂到脐中,从脐还鼻。当省察之,出息有异、入息不同,令意随息,顺而出入,使心不乱,因是数息志定获寂。于是中间永无他想,唯念佛、法、圣众之德,苦、习、尽、道四谛之义,便获欣悦,是谓温和。如人吹火热来向面,火不着面但热气耳!其火之热不可吹作,当作是知温和如斯。」

  这是初步丹田之反应,善根还未建立,有待更温暖身与心,对于身体让身气机更旺,对于心地让心更具善根,如此发起认真打坐修行的心,远离一切世间杂务。经云:「何谓温暖法?未具足善本。凡有九事:有(1)微柔和、(2)下柔和、(3)胜柔和,(4)有中、(5)有中中、(6)有胜中,(7)有上柔和、(8)有中上、(9)有上上柔和。知彼微柔和、下柔和,是谓温和之善本也!其中下、中中、中上是谓法顶之善本也!其下上、中上、上上柔和是谓为谛柔和法忍。上中之上是谓俗间之尊法也!是九事善本之义,故是俗事诸漏未尽。修行若得温和之行,执数息想因此专念,息若还者意随其息,无他之念;若息出者知息往反,心入佛、法及在圣众,苦、习、尽、道如在温和。」

  数息得而入定意后,意能随息就不用数息,当是之时,则能让暖法转盛,入顶法善根,能生有漏之观慧。修至此位,即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顶者是处高境,即能得入道,唯不进则将退转。经云:「其心转胜是谓顶法。若如有人住高山上观察四方,或上山者或有下者,或入圣道或入凡夫地。其修行者已得顶法,入凡夫地甚可忧之。譬如山水流行瀑疾起曲横波,有人欲渡,入水而泅欲至彼岸,回波制还令在中流,既疲且极遂沈波水没在其底;其人心念定死不疑,岸边住人代之忧戚。修行如是,已得明师,夙夜觉悟结跏趺坐,麁衣恶食坐于草褥,困苦其身;作行如是反为生死流波所制,投于恩情不能专一,没于终始众想流池,安得道明?是故行者当代忧愁。譬如导师多赍财宝,历度旷野崄厄之路,临欲到家卒遇恶贼亡失财物,众人悒悒也!当为修行怀忧如是。譬如田家耕种五谷,子实茂盛临当刈顷,卒有雹霜伤杀谷实,唯有遗草,其人忧愁;修行如是,已得顶法,入凡夫地当为悒悒。」

  顶法者于动摇不安定之善根(动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绝顶位,乃不进则退之境界;于此修四谛、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堕地狱,亦不至于断善根。经云:「得顶法已而复堕落,或遇恶友念于爱欲,不净为净、净为不净,喜远游行不得专精,或遇长疾或遇谷贵,饥匮困厄不继糊口,或念家事、父母、兄弟、妻息、亲属,或坐不处愦闹之中。已得顶法未成道果,衰老将至心遂迷惑,怱得困病命垂向尽,曾所笃信佛法、圣众、苦、习、尽、道永不复信;当习于定而反舍之,当观不观精进更懈,本所思法永不复起,以是之故从其顶法而退堕落。」

  「何谓顶法而不退还?如曾所信日信增益,如本定心遂令不动,所观弗失,常察精进转增于前,所思念法专精不舍,以是之故不退顶法。修行如是,因其专精而心想一,各各思惟究竟之法,初未曾动不念新故,如是即知出息有异、入息不同;出入息异令其心生,见知如此无所畏想,是谓为中中之上而得法忍。心无所想而作是观:「前意、后意未曾错乱,分别察心云何往反?」是谓上中之下柔顺法忍。设使其心,爱于专思志不移乱,是谓上中柔顺之法。其忍何所趣顺?趣顺四谛如审谛住,心以如是遂至清净,是谓为信;虽尔获此未成信根。以得是信,身口心强,是谓精进;尚未能成精进之根。志向诸法,是谓有心;未成念根。以心一志,是谓定意;未成定根。其观诸法分别厥义,是谓智慧;未成慧根。计是五法,向于诸根,未成道根;有念有想尚有所在,而见有遶未成定意。是谓上中之上世俗尊法。」

  「其修行者当知了之,色起灭处,痛、痒、法、意。观起灭本,察其因缘过去、当来;行无愿定,随入脱门察生死苦;计斯五阴即是忧患,无有狐疑。尔时则获解苦法忍。已见苦本,便见慧眼,除于十结。何谓为十:一曰贪身,二曰见神,三曰邪见,四曰犹豫,五曰失戒,六曰狐疑,七曰爱欲,八曰瞋恚,九曰贡高,十曰愚痴。弃是十结已获此心,则向无漏入于正见,度凡夫地住于圣道,不犯地狱、畜生、饿鬼之罪,终不横死,会成道迹,无愿三昧而行正受,已向脱门。未起恶法则不复生,诸恶自尽;未起法念当使兴发,所兴善法令具足成;心已如足随其所欲,是谓自恣;令志专一,是谓自在定意。从是次第信、念、精进、观察、护命,是谓为信;思惟其行,是谓自恣三昧;专精于道而获神足,假使修行身、口、心强,是谓精进定意之法。志专心识,是谓意定。欲入道义,是谓察诫定意。以是之缘致四神足。已获神足,是谓信根;身心坚固,谓精进根;所可思法,是为意根;其心专一,是谓定根;能分别法而知所趣,是谓智慧根。以是之故具足五根。」

  故知暖法者是入道之要门,系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此位可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四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观慧。修至此位,即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最后生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

 
 
 
前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四应证法

佛学名相杂集:不觉始觉义

佛学名相杂集:本觉下转与始觉上转

佛学名相杂集:尸罗波罗蜜

佛学名相杂集:七妙非妙法

 

后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卅七道品

佛学名相杂集:菩提

佛学名相杂集:通达位

佛学名相杂集:见道

佛学名相杂集:三细六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