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戒场亲历记——受戒体会报告(释亲空 比丘)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戒场亲历记——受戒体会报告(释亲空 比丘)

   戒场亲历记 ——受戒体会报告

  ◎释亲空比丘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上妙下祥恩师!

  顶礼上妙下江得戒大和尚!

  顶礼上正下生羯磨阿阇黎!

  顶礼上净下西教授阿阇黎!

  顶礼尊证阿阇黎诸大律师!

  顶礼上隆下悟开堂大和尚!

  顶礼引礼、引赞诸位律师!

  前言

  亲空在俗时,曾经披阅明末清初宝华山见月老人自述的《一梦漫言》一书,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师劝诫云:出家必先受沙弥十戒,次受比丘戒,具诸威仪,乃名为僧。若不受比丘戒,威仪不具,不名为僧,有玷法门。”见月老人闻后当即跪下向师乞受具足戒。师言:“具戒当从三昧和尚乞受,其远在江南,万里迢迢,勿轻言求戒。”见月老人说:“师言不受比丘戒不名为僧,某舍道归释,原为作僧,若非僧者,剃发胡为!”师默然。

  可能当时看了这一段话后,亲空心里就有了要做比丘僧的想法。后来,在剃度前的摸底考察中,亲藏师父问:“为什么要来大悲寺出家?”回答说是:“要做一位律仪清净的比丘。”

  今年五月、六月期间,因缘聚合,亲空和亲通师、亲无师等师兄弟六人赴五台山碧山寺广济茅蓬求受三坛大戒。感谢佛菩萨加持,诸师成就,亲空得以顺利受戒归来,为此把在戒场的一些经历记录下来,作受戒体会报告,以报答师恩、报答常住深恩、报答檀越厚德于万一。

  序篇

  恩师在临行前开示,要求在戒场要以戒为主,要早上两点起床、不摸钱、日中一食、袈裟坚持坏色、不串寮、不闲聊、不攀缘,只为受戒,要遵守道场规矩等等。

  结果闰五月初九,到碧山寺的第一天,下午约三点,上晚殿就迟到了,我们谁都没留意到上殿前敲了板。照客师父来请我们去上殿,有意或无意说到:“你们是名牌啊,是样板寺院。”下了殿,我们师兄弟六人到客堂忏悔。

  平日在寺院里,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到点起床、坐禅、诵咒、过斋、出坡、上殿、努力听话干活,依教奉行。谁能想到咱们已经是“名牌”,是样板呢?按理说,僧人的样板应该是佛陀,“佛灭度后,以戒为师”,这“戒”才是现在僧人的样板。

  第一章不捉金钱戒

  正如大家知道的,大悲寺常住八大要求首条即是“持不捉金钱戒”。现在要远赴千里之外的五台山受戒,要离开大悲寺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衣食住行,哪样又能和金钱脱钩?这条不捉金钱戒能不能守住?怎么守?

  在中国大地,持不捉金钱这条戒的僧人可能并不多,整个僧团持守这条戒的更是少,所幸护持这条戒律的僧人和寺院还是有的,护持不捉金钱这条戒律的居士则更多。

  我们师兄弟六人求戒的戒费,戒常住给免了。在受戒手续的交费栏处盖了个戳“已交费”,后面注明“大悲寺免”。据了解,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碧山寺下院——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据竹林寺的戒兄弟说,竹林寺不做应酬佛事,不接待游客,轻易不得出山门,是清净的修行道场。

  戒期内,过斋、住宿都在戒场,不用我们操心。出家后的衣物,就大褂、小褂、内衣一身,求戒必需的三衣、钵、具,常住也给准备好了。

  比较头疼的就是行的问题了。从大悲寺到五台山这来回的路上,如果乘坐客运汽车或火车的话,车票费用由护持居士操办,还可以解决。但是如何保证僧人与外界保持距离,尤其是要远离女众,这就有些困难了。恩师他老人家让张居士开车送我们师兄弟六人到五台山碧山寺,同行护持的还有马居士。戒期一个多月,两位居士在戒场里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护持我们,这行的问题也解决了。

  衣食住行问题,由常住、戒常住提供条件,再加上居士的护持,都已经不成问题了。

  还有一个问题,万一生病了怎么办?随行护持的张居士、马居士说:“有什么病苦、病痛尽管跟我们说,我们想办法解决。”

  恩师临行前开示说:“两位居士护持,你们自己要生惭愧心,这是自己的福报,但是同时也不能得到锻炼。出家人本应该自己去自己回,不应该要人护持的,所以不要对居士提太多要求……”只有在戒场内修苦行,好好修行来回报护持居士了。

  常住、戒常住、护持居士为我们师兄弟六人持守不捉金钱戒,创造了极好的外部环境。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求我们自己在遇境逢缘时不起贪心,不伸手,让自己远离金钱了。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里寺院林立,僧人众多,檀越到五台山供僧、斋僧求福的也多。戒期内,几乎隔天就有延生普佛或往生普佛,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都有普佛,隔三差五的就听说有打千僧斋的消息。戒场封坛前,普化寺打斋,客堂告知:“大众师父慈悲,今天中午普化寺打千僧斋,请大众师父七点排班,中午在普化寺过堂。”考虑到打斋斋后有发斋款的事,而且在戒场宜应一心求净戒,去打斋恐怕守不住眼根、耳根,徒乱心神。于是跟客堂请假说:“我们不去打斋了。”客堂慈悲同意了。戒场封坛后,戒子不得出山门,外面寺院打斋的礼物或斋款则是按单数送到客堂,由客堂通知各班班长分派等等。我们师兄弟六人同在四班,班长是戒常住典座师父,人很忙,交待我,发东西时让我代领,我说:“发钱或发食品时我不能代领。”他也表示理解。

  普佛结束后,有时会在殿堂前发钱,通常我们都摆手表示不要就走过去了。先前准备的“持不捉金钱戒”的小卡片基本上用不着。因为拿卡片晃一下,别人也看不清上面的字。有一次普佛结束,走出殿堂,我前面的戒兄弟正领钱时,我从他身后拐到台阶中央,正要走,那位做供养的虔诚居士着急了,喊着:“师父。”伸手递过来,大殿门前站着的僧值师父赶忙制止她:“不要给他们,他们大悲寺不要。”那语气显得比我还紧张,这也是戒常住上下护持戒律的一片心。

  在常住、戒常住的精心安排和居士的尽心护持下,这条“不捉金钱戒”,我们师兄弟六人在戒期里不费什么劲就持守住了。

  第二章日中一食

  “一切众生皆依饮食而住”,金钱是身外之物还能远离,过斋却是维持色身所必须的,几乎每天都少不了的。恩师在临行前开示说:“吃没问题,严格持戒,吃半饱或不吃都要挺过去。”“过斋要注意日中时间,统一吃或是不吃,通宵拜忏喝豆浆不参与。”

  闰五月初九早上,在客堂挂单时,知客师父大略地看了一下我们的受戒手续,然后交待,把我们师兄弟六人安排在一个房间,说照顾照顾我们。在确认我们都是日中一食后,安排我们二堂过斋,说头堂时间紧,也就十多分钟,担心我们吃不饱。知客师父说:“二堂大概是十一点十几分开始。”我正想着:恩师交待的截止过斋时间是十一点四十五分,担心过斋时间太紧。知客师父问:“不知道半个小时够不够?”我说:“足够了。”知客师父接着说:“五台山这边日中时间是十二点二十六分。”还说我们可以用钵过斋。恩师交待,过斋在当地日中时间前截止即可。这样,原先担心过斋时间不够,恐怕吃不饱饭的问题也解决了。

  当天中午,照客师父领我们师兄弟六人到斋堂过斋。我们刚落座,还没等摆好钵、钵刷、匙、钵巾,典座师父就招呼赶紧先给我们行堂。五六个人行堂,一个紧接着一个过来给行,有米饭、馒头、稀粥、豆腐、大菜等,行完一轮都将近满钵了。到过完斋,也就用了二十多分钟吧。

  从头一天过斋的情况来看,戒常住为了护持不非时食的戒条,让我们师兄弟吃好这日中一食,破例让我们过二堂,这都是事前作了精心准备的。

  第二天,过完斋后,一位行堂人员还特意来请教请教给我们行堂应该要注意什么,简单地跟他说“伸钵就给,撤钵才走”等等。戒常住对我们已经是关照有加,我们能够日中一食,吃上一顿饱饭,这就可以了,哪好再提什么要求?

  二堂过斋人数不多,基于行堂对我们“伸钵就给,撤钵才走”,我决定尝试“一钵食”,就是在头一轮行堂时要够将近一钵的饭菜再开始用斋,之后不再接受饭菜,除了最后行来的水果、饮料。从第五天开始,我学习实践“一钵食”,一直到戒期结束。实践证明,“一钵食”真是殊胜无比,在没开始吃之前能让人克制住忍不住要吃的冲动,开始吃之后又能让你克服多吃一点的贪念,对后来的食物不再起贪心,或者就算起贪心也克制住了它。当然,偶尔也有一两天,行堂人员先过来一两个,随后的忙着给别人行堂,没有及时跟上,又不好长时间端着钵等待后续的行堂人员,因而就用大约半钵饭菜,只吃了个半饱。半饱就半饱,恩师说:“吃半饱或不吃都要挺过去。”再说,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按说五台山日中时间要到约十二点半,我们日中一食应该不会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可是佛菩萨加持,六月初一初登比丘坛那天,终于让我们少吃了一顿。

  早上,先迎请三师七证。三师七证开示后,请圣光临戒坛,还要先受几坛开一个头。今天头天登比丘坛,沙弥头、沙弥尾供上堂大斋,戒和尚上堂开示。而且那天还是初一,要给佛菩萨上供。一系列活动忙下来,都已经过十二点了。当众戒子高唱本师圣号奔斋堂去时,我们师兄弟六人默默地回寮房了。

  舍了一顿饭,大家反而挺高兴,因为按顺序,我们下午就要登坛受比丘戒,能够有因缘在受戒前不用过斋,身心清净,这也是佛菩萨慈悲加持。亲古师父他们是前年在碧山寺受戒的,印象中受戒报告里也提到登比丘坛前没过上斋,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六人之中谁在听报告时打了妄想:“让我们登坛前也清净一顿。”今天妄想成真了。

  六月初九受菩萨戒那天,早上受完菩萨大戒,再给菩萨上供后,也已快十二点了。正想着:在日中前过二堂,时间肯定是不够了,今天又该舍一顿了。结果张居士把情况跟客堂反映了,戒常住慈悲,让我们和老戒师父他们一起过头堂。那是我们师兄弟六人在戒期里唯一的一次过头堂。

  无论是先前的过二堂,还是那天的过头堂,都是戒常住为了保证我们日中一食开的方便。恩师有过开示,说:“五台山很赞叹真正修行的人,你要是真修行,比如说不摸钱、日中一食,他不会因为他目前做不到而视你为另类,他同样会赞叹招待你。”

  第三章坏色袈裟

  闰五月十八,七衣、主衣、具发下来了。七衣、具和先前发的五衣都是坏色,主衣则是传闻中的大红主衣。恩师要求我们要坚持坏色袈裟,可是戒场讲究排场,也有形象统一的要求,这怎么办?

  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拿上大红主衣奔客堂去了。

  敲门后进客堂,顶礼佛菩萨三拜,顶礼知客师父三拜,起身说:“弟子们自己带了坏色的主衣,这些红主衣想交常住,请常住慈悲。”知客师父询问说:“你们先用这个,把你们自带的主衣交常住,到临走时再换回去不可以吗?”亲空皱着眉头,吱唔说:“这些红主衣弟子们不能受的。”沉默了一阵子,知客师父松口说:“就你们大悲寺要搞特殊,好吧,先收下吧,省得一会儿又起烦恼了。”把红主衣接过去了。亲空赶紧给知客师父顶礼:“谢常住慈悲。”知客师父说:“起来吧,不用拜了。”“依教奉行。”边上一位出家师父一听,乐了,“依教奉行,这会儿答应得挺快,让你穿衣服时怎么不依教奉行呢?”亲空笑着退出客堂。

  后来登比丘坛时,我们第十坛,坛头是碧山寺典座师父,坛中是亲空,坛尾是亲通师。刚进坛时,听到得戒大和尚问边上:“是哪个寺院的?”不知道得戒大和尚是看到我和亲通师披坏色袈裟,故有此问呢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边上有人回答说:“大悲寺的。”大和尚没再说什么。

  据说前年亲古师父他们在碧山寺坚持要用坏色袈裟,最后是大和尚开许了才解决的。今年我们这么顺当就穿上了坏色主衣,也是亲古师父他们为我们铺平了路。

  第四章律师讲戒

  律师讲《沙弥律仪要略》前,讲了三个学律持戒要注意的原则。一是不能拿戒条衡量别人,学戒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二是看到不如法的人或事,不能起嗔恨心,当生慈悲心,生度脱心,发愿度脱教化的心;三是看到不如法的人或事,当生惭愧心,惭愧自己没有佛陀的功德和德行,不能够感化、教化众生,当努力精勤修习佛法,增长自己的功德。

  这三条原则,亲空是记在本上,可是直到现在也记不到心里去,应用不到日常行为中。受了戒回到寺院后,发现自己观察别人过失的能力增加了,“他怎么能这样做呢?”以致于经常跟自己生闷气,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或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后自己暗自增长了慢心。这可能还是次要的,更要命的是,受了戒后,这颗心更乐意或是更热衷于观察别人的过失了,而且乐此不疲,对自己日益增长的毛病习气却视而不见。

  恩师在《勿见他人过》的开示中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不见他人过的,如果见他人过,他人过就是自己过。”“是在用烦恼发现别人的东西,你发现别人的东西,本身就带了有色眼镜,你是用有色的眼镜才发现别人的东西。”道理和前面的三条原则一样,都已经讲得很明白,可是亲空业障深,要把这些道理、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不断地忏悔。

  律师讲《沙弥律仪》,讲到第十条“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时,律师讲了他一个同参的故事。

  律师有一个云南景洪那边的同参,是傣族人,去泰国参学两年后回国,持不捉金钱戒,托钵乞食。一次,那位同参跟律师通电话时,说已经有三四天乞不到食物了,说在汉地很难乞食,人们要么不给,要么习惯给俩小钱打发了事。在得知不要钱后,往往又买些饼干之类供养,他有时只乞到饼干,那也吃不饱,到后来,那位同参再跟律师通电话时,说准备再去泰国,说这法在汉地太难行持了。

  律师在讲他同参的故事时,好几次哽咽,说不出声来,大概是有感于戒律的废弛吧。律师最后说,如果这十戒能持守清净,你们应该感到庆幸。律师的声音有些沉重,我听到身边的某师有抽鼻子的动静,是因为感动呢还是感冒?不知道。我的泪水当时也不争气地溢了出来,偷偷擦了一下,没擦干净,顺着脸颊淌到下颌了。我把律师的话当成是对自己的勉励了。能在这去圣时遥的时代,持守清净沙弥十戒,亲空觉得很庆幸。大悲寺的沙弥师父们也应该庆幸,应该珍惜这个殊胜的因缘,应当知道这要归功于如来戒法的稀有殊胜,和恩师他老人家“宁死不犯”地誓死持守,由此感召众居士的虔诚护持。

  律师最后再次强调:“要以我们所学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来要求别人。我们要把戒律看作是安全网,是用来保护僧人、僧团乃至佛法的,要以这种心态来学律,不要把戒律看作是束缚自己的东西。”

  登完比丘坛后,羯磨阿阇黎讲《四分僧戒本》,说戒本的每条、每句、每字都有深意,戒名波罗提木叉,名保解脱、别解脱、别别解脱,持一条戒自有持一条戒的功德,乃至解脱。所以,纵然看到破戒比丘,他不可能每条戒都破,他所未破的戒,自有他解脱的因缘。

  第五章 戒子们的礼物

  闰五月十四,明天就要封堂了,从明天起封山门,戒子“出山门听招呼。”

  中午过完斋,刷牙、洗钵后,正准备刮头。某师拿了两袋洗衣粉进寮房说:“这是一个戒子说供养咱们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收下,他说如果不行的话可以转送别人或放卫生间里。”

  我说:“咱们不能要的,一切供养归常住,最好让他交客堂,由客堂安排处理。”

  我又问:“还能不能找到那位戒子,最好还给他。”

  说:“找不到了。”

  我说:“这些东西(别人供养的东西),除非是随行护持居士给的,其它的最好别接,一旦接到手上就不好处理了。别人要做供养,让他直接交客堂,由客堂安排。”那两包洗衣粉后来送到卫生间了。

  刮完头回寮,我刚进门,沙弥头和一位竹林寺的戒子同声说:“回来了。”不像是问候,一听就知道有事情。待坐下,亲无师说:“那位师兄请了六套衣服,是大褂,要与我们结缘,我说等你回来再说。”我对他们说:“那就交给客堂吧,由客堂安排,咱们是一切供养归常住。”沙弥头和那戒子说:“不是供养,是结缘。”我说:“那也得交常住。”他们说:“这更厉害。”后来他们出去了,可能是去退衣服了吧。

  亲无师又说:“有一戒子也请了一袋子牙膏、手纸要供养我们,没有收。”我赶紧跟大家交待:所有的这些东西千万千万别接过来,一旦接过来就不好处理了。一是要请示恩师;二是要交由客堂安排,到时候客堂也不好安排,多半还是会给我们。别人要做供养,让他们直接交客堂,一切供养归常住。师父也说了,到哪儿哪儿是常住。

  才到戒场没几天,就有人要供养我们了,我们何德何能呢?当生惭愧心。后来似乎有点明白,别人要做供养,并不是我们有什么修行,而是因为我们有持戒的心,别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称扬、赞叹和护持戒律。他们的心我们应该赞叹,但是东西不能收。

  第六章 燃指供佛

  六月初七下午,戒和尚开示苦行,说在受菩萨戒之前要燃顶、燃指,忏悔清净,受戒时才容易熏发清净戒体。接着开堂和尚说:“受完菩萨戒再燃顶也行,以免妨碍受戒时磕头等。”开堂和尚说:“常住不提倡燃顶、燃指,但是随喜赞叹戒子们发心。”

  打电话跟恩师说发心燃指的事,恩师说最好是征得客堂同意,也可以找大和尚,注意不要感染了。问客堂时,知客师父说:“传完戒后再说,怕万一发炎耽误事。”

  但是,总是不死心,觉得在受菩萨戒之前不在文殊菩萨殿燃指,对不起文殊菩萨,因为登比丘坛前几天一直早起顶礼文殊菩萨,蒙菩萨慈悲加被,亲空得以顺利登坛,圆了具足戒,受菩萨大戒前不在文殊菩萨跟前表示点什么,总有点遗憾。再说,也想在受菩萨戒之前忏悔清净,好感发清净戒体。虽然也可以在受戒之后燃顶、燃指,但觉得像是亡羊补牢,不够圆满。

  六月初八,老是在打燃指的妄想,最后暗自决定,今晚在文殊殿燃一小指供养菩萨,至于客堂知道后会怎么看,会不会连累大家后来的发心燃指,只有看因缘了。

  临睡前,就把燃指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了。想早点休息,可心里有事,睡不着,总想着具体该怎样燃指。因为以前光听说了,具体的操作却没见过。想像着应该像点蜡烛那样,手指直竖着,点着了,持续燃烧半小时或一小时的,那样才有点供佛的意味。

  迷迷糊糊睡过去了,凌晨一点多醒来,赶紧起来,一切准备就绪,奔文殊殿去。

  到文殊菩萨殿,顶礼文殊菩萨,可能是菩萨加持吧,忽然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余的就不再是问题了。

  具体操作步骤略。

  穿海青,搭七衣,在文殊菩萨前跪下,发愿。伸出左手小指,就着酥油灯点着了,举在双眼前方,其余四指伸直并拢,与小指分开一定角度。看着火焰由小到大,先是约一二厘米长,后四厘米长,最后约有十多厘米长。火焰最长时顶部偏红黄色,再下是黄色,再往下是白色,火焰根部则显蓝色。火焰在菩萨跟前显得说不出的美丽庄严,可惜只有一束火焰。火焰初起不久,小手指尖一阵刺痛,心中默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疼痛加剧,紧着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一会儿,疼痛减轻了,再一会儿,就只有火焰根部处有点灼烧疼痛感了。

  大约燃烧了四十多分钟,火焰渐渐减弱,又添了一点油,看到小指的一节和二节上半部已经明显炭化,又烧了一会儿,火灭了,心想:到此为止吧。

  简单地处理包扎一下伤口,收拾好东西,顶礼文殊菩萨,全程结束,时间不到凌晨三点。

  终于满愿了,内心深处有说不出的喜悦自在。

  早上八点开始,正授菩萨大戒,有点期待受戒时能有什么感应,可是似乎什么也没有。戒和尚说菩萨戒体是无作戒体,应该也是没什么反应才对吧。恩师常常说“无所得,无所求,只管种因,不问结果。”既然正因已经种下了,就不要再多想了。

  受完菩萨戒当晚,即六月初九晚一点前后,亲通师在文殊殿燃两个小指,佛菩萨加持,全程异常顺利。

  六月初十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征得大和尚同意,亲无师、亲指师等三人临时借用戒坛殿,在戒坛和玉佛跟前各燃一小指供佛。由于亲空没有考虑到一些技术细节,药棉缠得太多,开始净着棉花了,小指只烧到一小截,后来时间紧了,把药棉拿掉,直接把小指就到火上烧了。亲空考虑不周,让三位师兄弟遭受了额外的痛苦,亲空在此向亲无师、亲戒师、亲指师忏悔。

  这次在戒坛殿燃指供佛,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不成功的,但在戒场却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当时闻讯赶来帮忙,助念本师圣号,或随喜赞叹的戒子大约有二十个。这次燃指供佛也为戒场同期进行的燃顶活动添了一把猛火,据统计,可能有一百多位戒子发心燃顶,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燃顶。亲空在此随喜亲无师、亲指师等三位师兄弟的功德。

  燃指的过程最长也就是一个小时吧,可燃指后到回到寺院再做医疗处理少说也得有十天。为了确保不发炎、感染,每天得吃药、换药或挂吊瓶,却是一个啰嗦而且熬人的事情。因此,亲空也奉劝后来者,想燃指的要先检查自己的发心,要有做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最最重要的是要在登完比丘坛之后再燃指,以免造成戒障。

  第七章 开示篇

  这一段时期,以受戒为主题,恩师、戒和尚、引礼引赞诸位善知识,作了很多意义深刻的开示,亲空勉强记录了一些。其中的意义,目前亲空只能从字面上作肤浅的理解,内在的深刻意义可能得等到对戒律、对持戒有深入的体会之后才能明白。现摘录部分供养大家。值得注意的是,亲空记录下来的开示,包括上面提到的,都不能保证是诸位善知识的原话了,只能是大概意思没有跑偏了。为此,亲空向诸位善知识忏悔,向大家忏悔。

  第一节 恩师的开示

  我们肩负着佛法住世的重任,不能有丝毫懈怠,要让人们从我们身上体会到佛法的真实存在。

  为佛法、为集体、为僧团受戒,不能自私。自私即是不真实,不能得到佛法受用,因为有善法和不善法,你自私时选了一个不善的法,因果不昧。

  受戒不是为自己,是为佛法住世。成为佛子,绍隆佛法的责任落到我们身上,我们要严持戒律去修行。

  修行为了自己而修,就不会有所成就。

  比丘有弘扬佛法,使正法住世的重大责任在身,只有严持戒律才能使正法住世。以生命来换戒,为了佛法、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要严持戒律。别人不去做和我不相关,因为他没有这种责任。我们做真正的佛子,责任就自然落到肩上,所以不用看别人,只有自己做;不做,对于自己就是堕落。

  对别人来讲,只要呆在道场里就是修行;对我们来讲就是堕落,只有严持戒律才是修行,标准不一样。

  第二节 亲绪师父(为恩师弟子,因身体原因经师同意在山西某寺住持,特来五台山帮助协调受戒事宜)的开示

  千万别离开师父或离开寺院,到别地去参学。现在是哪儿都不行啊!

  不要离开师父,不要离开大悲寺;不离师父就是道。

  受完戒后,回去好好护持师父。

  第三节 知客师父的开示

  一切听招呼!

  第四节 开堂大和尚的开示

  受戒要有惭愧心,要好好忏悔,要有虔诚心,要有恭敬心,要好好努力。

  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

  忏悔要忏其前愆,断其后续之心,要发心持戒,永不再犯,这才是真忏悔。

  要从心里忏悔,心净则国土净。

  不管佛事做得如何如法,是否见光见花,如果你受完戒后又胡作非为,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们受了沙弥戒了,要好好守持沙弥戒法;沙弥戒法守清净了,才能得清净比丘戒。我看,这情况也不好说。供养的沐浴液、香皂挺好,可是有不香油涂身;普佛挺好,可又有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不非时食,晚上照旧;还有妄语戒……受了戒了,不要看人的好样子、坏样子,只看好自己就行了。

  入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威仪,这就是你的人格。

  什么是佛法?就是念。你若能有正念,保持正念,念念相续,那就离成道不远了。

  第五节 维那师父的开示

  从今天起,就把你们的臭习气、臭毛病收起来,把你们的性命交给常住。引礼师父抓规矩严点,对你们是有好处的。

  别以为登完坛就没事了,登完坛后才是刚刚开始。从现在起,你们都得给我把威仪端起来。

  只要你还起心动念,生死就没了。一动念头,便已是万水千山了。

  第六节 僧值师父的开示

  要眼观鼻,鼻观心,把自己的心摄住。我们的心平时是散乱的,随着外境在跑,只有把心摄住了,才能是法界的真相。

  晒太阳是给你们消业障,别忘了你们是来求忏悔的,人家凉快是人家的因缘。见便宜就上,俗气得很。让你站哪儿都是你的福报因缘。

  什么是佛法,这就是佛法,找自己的错就是佛法。看别人的错,只增加自己的业障。

  还在说话,习气这么重!不要以为没人管你们是好事情,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后悔……这时代,修行要靠自己,靠别人管你,靠不住……不要以为没人管你是好事情,希望你们不会后悔……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要相信因果,不要错因果,果报现前时,生不如死,有时候你想死都不行。这痛苦我经历过,我不想让你们再重复我的痛苦。我所说的是我经历的,真实不虚,否则我将下地狱……口业最损福报,早在进堂第七天还是第十天时我早告诉你们不要说话,可你们现在还在说话……我很想每天都把你们管得死死的,可惜没有这个因缘……过几天,出了碧山寺这个山门,谁还能再管你们?有善知识的,自然由善知识管你们;没有善知识的,还不是靠自己。靠自己靠什么?只有以戒为师。

  第七节 戒和尚的开示

  恭喜大家三坛得戒圆满,但这只是个小圆满,真正的大圆满才刚开始。戒期里,大家都很辛苦,开堂和尚、陪堂和尚、引礼引赞师父更辛苦。对大家是严厉点,但那是为了你们将来好。希望你们不要忘本。什么是本?三师七证,引礼引赞师父、各堂口师父,这都是本啊!

  第八章 尾声

  六月十五,发完戒牒,众戒兄弟出戒堂后已接近中午十一点,我们师兄弟六人到客堂告假后,归心似箭,上车就往回赶了。约十一点半,在五台山山里的一小溪流边过斋。斋后回向,“修行容易守戒难”唱起来时,亲空的眼睛霎时间模糊了,声音也出不来了。有一个多月没听到这熟悉的偈子了,经过了一个多月戒期里的风风雨雨,再唱这首偈子,又是另一番感触。

  亲空能顺利受戒归来,要感谢常住、戒常住、恩师、老戒比丘师父们的关心,感谢众居士的虔诚护持。尤其要感谢历届在碧山寺受戒的老戒比丘师父,是他们的严谨戒行树立了大悲寺戒子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戒常住上下的认可,才使我们师兄弟六人的求戒历程如此顺利。

  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亲空深感惭愧,向大家忏悔。

  阿弥陀佛!

 
 
 
前五篇文章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九年受戒报告(释亲悲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释亲惟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七年求戒影录略述(释果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剃度后的体会(释亲惟 沙弥)

 

后五篇文章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九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三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履净法界 获胜善根——04年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兴道相师(初篇)——二〇〇三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去垢行——二〇〇五年行脚体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