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

 

  6-1.〈第一节 传说中的如来藏法门〉研读参考:

  1.如来藏说成功传布的因素:

  a)通俗而适合一般人心:有神我色釆的如来藏说,从理想的如来常住、偏在信仰而来,通俗而能适合一般人心。

  b)对新传经典的尊重:依「四大广说」的传统原则,对从来没有听说过,新近传出的经典,不可轻率的加以诽毁,要本着正确的法义,给以合理的解说。初期大乘经就是这样流传起来的,对于新出现的如来藏经典,当然也不能不接受了!

  2.形成主流:从四世纪以来,大乘佛教界的论书或经典,都不能不对如来藏有所说明与会通,显示从如来常住如来藏说已成为当时盛行的主流思想。

  3.西藏觉曩巴所传,与中国禅宗的南方宗旨,对于初期的如来藏说,比论师及后出经典的解说似乎要切近得多!

  a)觉曩巴以如来藏与佛的自性身,同样相好庄严。自性身是转依所显的佛自体,意为众生本来如是,只是还在烦恼中,没有显出而已。

  b)菩提达磨于西元四五0年前后(宋)从南印度来中国,传本来是「如来(藏)禅」的禅法。

  4.《究竟一乘宝性论》在中国是被看作代表如来藏学的,虽比较的接近初期的如来藏说,但受到瑜伽学派的影响,也可能从瑜伽派脱出而自成体系的,所以解说的方法近于瑜伽派,初期的神我色采,也大为淡化了。

  6-1.问题思考:

  6-1-1.试分辨印顺法师所说的大乘三系兴起时代的先后。

  6-1-2.为何印顺法师将西藏的觉曩巴派与中国的禅宗,都归为如来藏思想的宗派?

  6-1-3.为何印顺法师会说「传说中」的如来藏法门?

  6-2.〈第二节 宝性论为主的如来藏论〉研读参考:

  1.代表如来藏论的主流经论:《究竟一乘宝性论》、《无上依经》(论经)、《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此一经二论内容相近而偏重不同,可视为同一类。

  2.《究竟一乘宝性论》(梵本《宝性分别、大乘最上秘义论》、藏本《大乘最上秘论》):

  a)作者:传说为无着造,世亲造,似乎还不如传为坚慧造的好,因为其风格与内容虽近于瑜伽系,但在如来藏的见解上与瑜伽系有着根本的不同。

  b)主题:本论部分为「四法」:佛之依止(佛性)、证得(佛菩提)、功德(佛法)及利益众生事(佛业)。释论部分加起始的归敬三宝,而成「七金刚句」。

  3.《无上依经》(经典形式的论典):

  a)内容:分七品,2-5品与《宝性论》本论「四法」同,第一品(校量功德品)为《甚希有经》的异译(赞叹造如来舍利塔[如来界]的不可思议功德),第六赞叹品与第七嘱累品为流通分。

  b)本经参考了《宝性论》与《瑜伽师地论》(如以转依说明菩提自性),但不只是集录,而为有独自组织的一部(论)经。

  c)本经为《胜天王般若经》所集入,《佛性论》也引用了这部经,在如来藏学中,这应该是一部重要的(论)经。

  4.《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a)作者:坚慧造,唐提云般若译。

  b)内容:说菩提心十二义:果故、因故、自性故、异名故、无差别故、分位故、无染故、常恒故、相应故、不作义利故、作义利故,与《宝性论》的本论非常接近。

  6-2.问题思考:

  6-2-1.什么是代表如来藏论的一经二论?其主要论题为何?

  6-3.〈第三节 宝性论所依的经论〉研读参考:

  1.《宝性论》与瑜伽学有关但不是属于瑜伽派:

  a)《宝性论》与瑜伽学的《大乘庄严经论》有部分文句类似、论法一致、法义相同的特性。

  b)《宝性论》不采瑜伽学的种子说,所以也不立不般涅槃种性(一阐提)。可以说:《宝性论》造于瑜伽学风开展的时代,受到了瑜伽学的影响。但对如来藏的解说,不取北方大乘经部师说的种子说,而保持了南方分别说部以空(性)为佛性的立场。这样,关于《宝性论》的作者,不可能是弥勒、无着的。

  2.《宝性论》之本论所依据的经论:

  a)四个主题中的「佛菩提」、「佛法」、「佛业」为佛的体、相、用,或实、德、业,这是依《华严经》、《大集经》等大乘经说的。

  b)主题「佛界」是依《如来藏经》的(九种譬喻在内)。「佛界」十义中的「因」义,见于《大乘庄严经论》;「果」义出于《大般涅槃经》;「业」义出于《胜鬘经》;「无差别」义出于《不增不减经》。《庄严经论》的「生胜由四义」(信、般若、禅定、大悲)都被编入「佛界」。

  c)「佛德」六十四种功德依于《大集经》〈宝女品〉。

  d)「佛业」九种譬喻出于《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e)「佛菩提」八义(实体、因、果、业、相应、行、常、不思议)与《庄严经论》〈菩提品相同〉。

  3.《宝性论》之释论的引经:《不增不减经》、《胜鬘经》、《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大般若经》(《金刚般若经》)、《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佛华严入如来智德不思议境界经》、《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法华经》、《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六根聚经》、《阿毗达磨大乘经》、《大方等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品〉、〈璎珞品〉、〈海慧菩萨品〉、〈宝女品〉、〈虚空藏品〉、〈宝髻品〉等13部。

  4.从所引契经可以了解:《宝性论》不是狭义的如来藏论,不但以如来藏说为主,更广引大乘经,使之与其他后期大乘经说相贯通。《宝性论》的注释者引《陀罗尼自在王经》成立七种金刚句义,并引《大集经》其他各品,似乎是特别重视《大集经》。

  6-3.问题思考:

  6-3-1.《宝性论》与瑜伽学,以及如来藏论有何异同?

  6-4.〈第四节 宝性论义的分别〉研读参考:

  1.众生皆有如来藏的理由:

  a)法身遍在众生中:表达佛身遍满的大乘经,主要是《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观无量寿经》也有此说,这与修持观想中,观佛从外而入于自己身心中,进而观自己身中有佛,自身是佛有关。论中以萎华有佛、蜂群绕蜜、糠[米+会]粳粮三喻譬喻。

  b)真如无差别:如来之所以为如来的清净真如,是一切无差别的,与众生如没有任何差别,只是众生(之「如」)为烦恼所覆障而已。论中以不净处真金(其性不变)一喻譬喻。

  c)众生实有佛性(佛种性):种性即血统,论中以地中宝藏、果树芽、弊衣内的金像、贫女怀轮王、泥模内的宝像五喻譬喻。

  「如来法身」、「不差别真如」、「毕竟定佛(种)性」即如来藏三义,只是说明不同:从佛说到遍众生中是法身遍满义;从众生说到有佛性是佛种性义;约众生与佛平等说是真如无差别义。

  2.自性清净心:是心(心意识的心,早期的如来藏说还未说成第八净识,或第九识,只是六识之平常心识的本性,不过习惯的称迷妄的为六识而已。在妄心外别立真心,怕不是如来藏学的正义!)、自性(也译为本性,事物本原的意思)、清净(光明清净)的结合词,为常住不变的如来藏说融合大众部、分别说部《增一阿含经》的「心性本净」说而成。论中在说如来界时,自性清净心是如来藏别名;在说如来菩提时,也就是佛的自体。自性清净心从来不与烦恼相应(同大众部之说:心与烦恼同时即生即灭,不可能成染成净),在众生位没有减少,成佛也没有增多。

  3.不空与种性:论中依《胜鬘经》说《般若经》等大乘经说「空」是正确的,但不了义。空的只是没有客尘烦恼(空如来藏),而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体是不空的(不空如来藏),功德业用(向光明喜乐自在的作用)是有的,这样,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善法的根源都是如来藏不思议功德的业用,是成佛的种性,所以名为如来界,界就是「因义」。空的知道是空的,离增益的有边;不空的知道是不空的,离损减的无边,空与不空,都称为空智。以空为无,因空而显的如来藏自体清净,名为空性,与瑜伽者所说的相同。依无分别智证第一义空性(引《摩诃般若经》,《金刚般若经》义),根本智证第一义空性,名为空性智,会通了初期大乘的空相应经。从缘起有与性空,妙有与真空去解说,显然是不符合经论的本意。

  4.转依:论中说:生死依如来藏而有,但如来藏净心,却是虚空那样的无所依止,也不受生死虚妄的影响,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本来清净,如远离虚妄分别,出烦恼藏,如虚空回复本来的明净,那就是菩提与涅槃,就是转依,转依清净的实体(自性),就是离垢清净的如来藏。离垢清净,也只是本来那样的清净。《宝性论》所说的转依、菩提、一切功德是本具的,与瑜伽学者,显然采取了不同的观点。

  5.淡化如来藏之我义:论中依《胜鬘经》说佛果的常乐我净,不再说众生位的(如来藏)我,虽然众生位中,仍有可以说我的意义,但在文字表面上大大淡化《大般涅槃经》与《央掘魔罗经》的「如来藏我」色采,这是《宝性论》主与瑜伽学者的共同倾向。

  6-4.问题思考:

  6-4-1.《宝性论》以什么理由说众生皆有如来藏?其理由各有何思想渊源?

  6-4-2.心「自性清净」的理由是什么?与「心性本净」说有什么关联?

  6-4-3.什么是如来藏说的「空智」?与《般若经》有何异同?

  6-4-4.什么是「转依」?《宝性论》如何说「转依」?与瑜伽学有何异同?

---------------------------------------------------------------------------------------------------------

更多庄春江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七章 瑜伽学派之如来藏说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八章 如来藏佛性之抉择

药师佛·文集 药师法门与生活受益(慈观)

药师佛·文集 玉琳国师开示持药师佛号度生死

药师佛·文集 利益恶世众生的扬州鹤

 

后五篇文章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五章 如来藏说之初期圣典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四章 如来藏说之孕育与完成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三章 心性本净说之发展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二章 如来藏思想探源

庄春江:如来藏之研究 第一章 序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