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林钰堂:无常的觉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林钰堂:无常的觉醒

 

  一九九三年七月五日

  讲于马六甲武吉波浪佛学会

  笔录:蒋荣水居士

  释迦牟尼佛常在坟场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是要帮助我们觉悟啊。你天天在生活里面有很多烦恼,使你没有想到说,这一生是什么意思啊?所以佛就带你到坟场去。到了那里,你看到有死亡这件事情,就比较有一个机会来反省一下说:「咦,这个什么时候该我来这里?那我来这里的话,我过去的这一生是做了什么啊?有没有意思啊?」由于这个道理,佛常常在坟场说法。有些修行的人也是到坟场去修,甚至住在坟场。这样修行,一方面就是警惕自己,时间很宝贵,不知道什么时候命就没有了,所以要努力精进啊。另一方面,就是去那里修慈悲的心,说很多人都已经走了,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晓得要修;结果,忙碌了一生,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忽然就来到这里了。

  当你去到坟场的时候,最好将一个一个的墓碑,仔细读读看。不管他生前怎样,最后只是一个墓碑,上面就写个名字,哪年哪月哪日生,哪年哪月哪日死,就是这样子而已啊!可是你如果注意读,会发现很多故事都在里面啊。夫妇合葬的,有的先生先走,有的太太先走,中间是隔了多久才走啊。有的是很年轻就走了,有的还是婴儿就走了,有的妈妈跟小孩同一天死的,也许是车祸或是什么事故,我们不知道。很多故事就在那里啰。生前有的有个地位啊,有个什么事业啊,可是一到这里,就大家平等了。生前有的住很好的地方,有的住普通的地方,到了这里,大家只有排排坐了。

  仔细的讲「无常」的话,并不是只讲到一生最后的时候。然而,那是一个最能令人反省一生的时刻,所以我们讲无常先偏重在这里。等一下我们再来讲一般的「无常」问题。

  佛法强调「无常」,目的不是要使人觉得很恐布,每天生活都不能安心,只想到说,快死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要死了;讲「无常」的目的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平常太习惯想的都是说,唉呀!怎样生活能改进得更好啊,再赚更多钱啊,怎样热闹啊,怎样吃得快活啊。因此往往忽略了,将来老了、病了、死了的时候怎么办?都是想说将来再说,很少仔细去面对这些问题。当然很多人懂得要储蓄、防老、防病,甚至预备棺木,买墓地。但是,老、病、死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物质上预备了就可以解决。更重要的是,这些是难免的事;而难免的事遇到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安然的度过?还有,虽然不是自己碰到,而是旁边的人碰到,亲友碰到的时候,怎样才能帮助他?所以佛法强调「无常」,目的在使一般人能够及早反省,不用等走到那一地步的时候,才说该怎么办,那就来不及了!要趁着现在还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先想通了。

  事先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光是在理论上想,就不够真切。你如果只是偶尔想一下,又觉得反正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就又把这些问题丢开了。这样是不会得好结果的。所以要先设法使「无常」对你来讲是个很真切的问题。你想得深刻了,才能使你确定什么是对将来这问题有帮助的,然后你才会努力做这些有帮助的事。当然,我们知道有帮助的事就是修行。所以,你要怎样才肯努力来修啊,就是要先对「无常」有深切的体会。

  怎样才会对「无常」有很深切的体会呢?比方说,一个方法就是到医院去;没有病也可以去呀,去做义工啊,去帮忙照顾那些病人啊。你看到他苦的时候,你就很庆幸啊,唉呀我还好,现在没有遇到;可是真的不知道,哪时候遇到一个意外事故,我就会变残废;什么时候遇到一个重病,我就是眼前病人这个样子。这样子反省,你就不会懵懵懂懂的过一辈子。你就比较会警醒了-现在没有事是多么难能可贵,那么趁这个时候就要来做有益自己并且有益别人的事情。因为你将来遇到那些事的时候,即使政府照顾一切医药,你心里还是一直在抱怨,受不了这个苦啊。所以,平常趁着没有事就要调养自己的心地,修自己的言行,多做好事,多修佛法。那么到困苦的时候,一来因为你是个好人,别人愿意照顾你;二来因为你做多了好事,又有修佛法,你心里会有一种安定的力量,使你能够安然的过关。

  另外一个修无常的方法就是有时候,不必等到清明,像周末有空啊,我们就好象到郊外走走一样,找几个人啊,大家一起到坟埸去。到了坟场,先给他们念念佛啊。念佛的时候,把带去的米放面前地上,以佛号加持这些米变成甘露。念完了,大家分头在坟场内走,边走边撒米,使这些孤魂野鬼得到佛菩萨的甘露。在撒米的时候,你就要一个一个墓碑读一下。这样子一来,你就会对「无常」有很深切的体会。

  我当年第一次去这么做,是因为我读陈上师的书嘛。我就带太太跟小孩,三个人去附近的坟场去走。在里面差不多一小时慢慢撒米。出来以后,就去给小孩买鞋。进了鞋店看大家只在那里讲买鞋子的事,那种感觉就好象刚从另外一个世界回来。我们平常过日子,就是完全没有想到死亡那边嘛;如果没有事,谁会跑到坟场去?因此头一回去坟场,刚回来时,那个印象非常非常的深刻。我太太最初听到说要去坟场也是觉得怪怪的-为什么要跑到坟场去?会有一点怕怕嘛。可是真的去了,就觉得说这是很好的,使我们比较开阔了。

  以前看事情都是只从生活的这边看,没有想到死亡那边。因此在生活这边都是打如意算盘。哦,我再来要怎样,我再来要怎样,等到我老的时候要怎样,都是打这样的如意算盘。可惜的是,没有人可以给你开一个保单说一定活到那里哦。所以,你如果经过这样的提醒,两边都看到了,就不会整天只在那里,自己编一个梦说,我将来计划怎样。这样一来,你就不会烦恼太多;很多事你知道说将来不知道,不必操心那么多,结果你就过的日子比较解脱,比较洒脱、比较快乐一点。

  我住的地方正好就在坟场旁边。有时候,比方说,一天修行、写作啊,到了下午五点都累了,那我就到坟场去走一圈,差不多要一个钟头。美国的坟场不像我们这边,都整理得很漂亮,就像在公园里。走路时不会说,哦草这么多,很难走啊;而是很容易走啊。但是我就故意走在墓碑之间,这样才可以读那些墓碑。我每次这样走啊,很奇怪就是,这样走一圈回来,自自然然的,到要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烦恼就是减轻掉了。因为你原来会烦恼,都是为了世间这些人与事。一到了那里,面对的是生死这个问题,这些世间的人事都显得不成问题。但是我们如果没有那样子去坟场走一下,就不能看穿我们整天在烦恼的其实是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往往你在心里想说,哦某某怎样啦,在那里计较这、计较那,计较个没完没了,其实那个人跟你心里想的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他那个人现在也许想法又变了,他已经改变而你并不知道啊。你只是在跟自己心里那个人这样子纠缠啊。可是到了坟场这样走,就可以得这一种清心的好处啊。所以我修无常的一个方法就是去坟场,边走边读墓碑。

  这个方法也是修悲心啊。你容易看到说,大家实在是平等啊。现在的高高低低,到头来都好象做一场梦;到那里就都这样很平等啊。那么,修悲心就是说能够对这一些跟我们不是有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私人关系的亡者,去到那里对他们一样,都是念佛为他们祈祷;这样修自己与众生一体的慈悲啊。

  这样子走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就自然地有一些感想;综合起来,我写了几首诗啊。现在我读一读给你们听。顺便讲一讲刚刚发给你们这张诗稿;这是从一位刘欣如教授的文章里面复录出来的。因为他那篇文章主要是在介绍我写的关于在坟场修行的这些事情,所以他把我这几首诗也抄进去了。现在我一首接一首读一下、讲一下。

  尸林漫步踏斜阳,一一坟志用心读;

  寥寥几字名时地,聚散长短自然陈。

  就是说,我在坟场(也叫尸陀林)里面,在傍晚的时候-傍晚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岂不是更让人感觉时光就要逝去了,这时无常的味道比较重啰-我在那个时候,在坟场里面散步啊。当我一边走,我就一边读这些墓碑上刻的这些字啊。但是我读的时候,是用心读的啊。比方说,在美国很多都是夫妻合葬,墓碑上就刻着,这位先生是几年到几年啊,如果太太还没有走就把死期留着空白;有的太太也走了,那我就看看谁先走啊,隔了多久呀,这就一个故事在这里了。「寥寥几字名时地」啊,墓碑上通常最多是一句说什么,哦,「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啊,或者「在宁静中安息」。其余当然是你的名字、什么地方的人、生年月日、死年月日。你不要以为一个墓碑上都是有生日和死日啊,有的只有一天呢,有的婴儿出来就死了,都有啊,所以有的只有一个日子。「聚散长短自然陈」啊,就是说这个人间的关系啊,大家聚在一起呀,什么时候分开啊,多久在一起,多短在一起啊,都在墓碑上这几个字里面就写出来了。

  那你看看啊,你本来满脑子想的就是,哦我这一生怎样啊,什么事业啊,什么什么啊,可是一到那个地方都不算了,只有两个日期,就是生死各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这样子而已啊。所以说「一生忧扰或争执,世间功名与荣华,至此皆如雾消散,唯余生辰与忌辰」。你一生自己心里很苦恼,或者跟人家争这个、争那个。或许你一生依世间说你有什么很大的成就啊,有什么功名啊,一到了这里就好象雾被太阳照到一样,都没有了,都不算了,剩下的就是生日死日,这两个日子人家纪念一下而已。

  你到坟场去看一看,有的就是今天刚来的。在美国今天刚来的你怎么知道?就是那些人家送的花都堆在坟上的。凡是这样一堆鲜花覆盖的,就是今天刚到的。至于其他的,要是遇到节日,或者可能是这个人走的纪念日,那么坟上会有些鲜花,或者假花。小孩子的坟,就有的还放些玩具,像风车之类的,插在那里。比较讲究的,到了圣诞节还有亲友去装饰一棵圣诞树给你。复活节则插满了白百合。但是,也有些比较老旧的坟,也没有人来扫啰。在旧金山郊区也有华侨的义山,就是华侨的公墓,那你就看得出来,在那个最边边的地方,都是很陈年老旧的,有的就等于只有一块砖头一样,连刻的字都不清楚了。那种大概都很久没有人去扫了。

  「生前贵贱贫富殊」,在我们活着的时候,社会里分得很厉害啊,对不对?那么,「各据地盘与山头」,我的势力范围是这样啊,我们的组织是怎样啊,有种种的分别。可是呢,「死后同聚尸陀林」,到了最后,大家的归宿是同一个地方,并且「枯骨横列成比邻」,现在都成了好邻居,隔壁就是了。

  「死者是我真教师」,到这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说,咦!平常讲经啊,讲理论啊,讲来讲去,好象还比不上这些活生生的在这里陈列的这一些死人啊。他们是真的给我上了一课啊。他们虽然没有讲任何话,但是,他们郄能「无言传尽无限诀」;虽然没有讲一句话,但是他们把死亡的事实传达给我,就使我从生活里这些有限的想法,有限的烦恼里面解脱出来了。他们就教了我怎样子可以达到无限。他们不用讲话,但是他们就开导我们了。只要想到最后这一刻啊,活着的时候心里的这些烦恼实在是多余的啊;不必这样苦恼过日子,可以过快乐的日子。「坟场归来心自净,此行无生胜有生」啊。你这样子从坟场走一圈回来的时候,心里自然的清净了,也没有念佛,也没有人说什么道理,但是你原来那些烦恼,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自然消失了,所以心里就自然地恢复纯洁了。我们这样走一趟的时候啊,我这里是仿古诗中的名句,「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故意讲说「无生」,就是指这些已走的人,「有生」则指我们尚活着的人,这一些人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导了,所以说「此行无生胜有生」啊。这句诗的另一个意思是,佛法的空性是讲「无生」的,你在这里就领悟到「无生」的道理了。比起我们平常的执着有无,争执不休,这时候就接近领悟空性「无生」超越「有生」的道理。

  「经行尸林顿然悟,生死只隔咫尺间」。这就是说,在坟场里面这样子走的时候,忽然间自己了解了什么一回事呢?「生死只隔咫尺间」啊!这句话也是一语双关啊。头一个意思当然就是说,我是一个活人,脚边就是一些死人,这是活人跟死人在空间的距离上很近。另一个意思就是,其实我现在活着跟我的死去在时间上也是太近了。只要这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是死人了。活人跟死人的界限其实非常非常的接近。我们没有一定那一刻走啊,你到坟场去,一看就很明显,什么年纪走的都有啊。

  我去坟场有时候就问小孩,要不要去?我没有勉强他们。他们去了,我也会叫他们读墓碑。在美国的坟场往往把小孩子葬在一区。而且在小孩子的墓碑上,通常会刻一只跪着的小绵羊。我就叫他们看啊。他们年纪虽小,但是因为去坟场这样子走过,就知道说,我们小孩子也不一定活很久,就有无常的观念了。这样并不会使小孩子害怕,只是帮他们早点了解,人生就是这个样子。

  「一旦觉悟死生近」;这个讲的是真正的经验啊。有一天我在坟场走的时候,忽然就在那一刻很明确的感觉说,唉呀!生死是那么接近啊。一觉悟这个道理的时候,「顿时花鸟有闲情」。你要是心里很忙,都是公司的事、私人的事、种种的事;那么,不管风景再好,鸟在叫,你也听不到;花正开,你也没有心情看;赶快办事去啊!可是,你一了解说,我们这一生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死,这样一知道的时候,世间的事情就忽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觉得它们没有那么重要,心就从平常的烦恼里解脱出来;一解脱出来的时候,这个明媚的风光,自然就在你眼前了。本来都一直在那里,但是你就不看它了,因为你被烦恼縳住呀。所以,你若要享受人生,还得先有这样的觉悟。

  我们讲无常,不是要让你害怕。而是使你了解了人生的真相,你才知道什么是该轻的,什么是该重的,你才有可能把不必烦恼的早点丢开啊。等到你丢得开了,心中开朗了,你才能享受这个自然美好的人生。而且,小事不计较了,自己好过,别人也好过,世间就容易和谐。

  我一觉悟死生近,就马上觉得说,「那来时间行争论」啊?为什么要吵这些事情?没有必要啊。你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得走,我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得走,两个人郄争个不停,等一下就没有人跟你争了,等一下我们就都会觉得说,唉呀,何必争?有更重要的事情呢!所以说,「那来时间行争论?何不放下任自真?」就是说,平常做事情,有很多世间的顾虑-这样做谁会说我怎样,谁会想我怎样,这样不行啊,非怎样不可啊-自己就很烦恼。何不就把这种种顾虑丢开,你就是随顺自己的真性情;这不是叫你乱来,而是说,只要照着自己纯真的本性来做一个人就好了,不要老是在那里想说,非怎样不可啊,人家想我怎样啊,其实很多还是你自己的猜想而已;不要这样自寻烦恼。「虚伪逢迎只因迷」。我们往往不敢老老实实照自己心里想怎样,很纯真的表现。你就觉得说,这个人我不这样子做的话,他等一下要计较啊,结果你就是外面一套,心里一套。你所以会有这样虚伪的表现,是因为你心里还没有搞清楚,还在想说,我不晓得还活多久啊;活着,就得把这一些应付得好好啊,这样才行啊。其实也不一定要这样应付才行啊;大家真正喜欢的郄是那些很天真的人啊,而不是喜欢一个会拍你马屁的人啊。但是有时候我们没有想透彻,就会做这些虚伪逢迎的事情。「无贪无求乐天真」,不要贪啊,到最后什么是你的啊?你要是有贪有求的话,得是不一定能得到,苦郄是一定会有的。所以无贪无求;自己的天真最要紧啊。纯真过一天,就是赚到一天啊。

  「此刻同聚不久长;谁能保证再见欢?」我们现在能够在一起,就是很难得;没有人可以保证说,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再见啊。分别时候都说「再见」,实际上没保证啊;所以在一起的时候,要珍惜这个机缘。「拋弃心机与城府,笑颜相对乐一场。」把心里的计较、防范,尽量的拋掉。大家在一起和颜悦色的,这一刻能够得到快乐,就是最重要的了。这种说法似乎太天真,但是解脱的智慧就是超越世间的利害而选取天真啊。

  「苦海浮沉迷失客,早日醒悟死非遥!」就是说,人间有很多苦;因为世间种种的苦,我们随着浮浮沉沉,有时候心情稍微好一点,有时候又低下去了。那么,像我们在这样情况的人,就需要早点了解,死的日期是离现在没有多久啊!我们最多也不过百年,对不对?大部份人的寿命还没有百年,何况我们又是已经一把年纪了,真不晓得那一天死期就来了。「一朝识得无常道」,只要有一天了解无常的道理;「一生和平与逍遥」,你要是真的了解了,你这一辈子就可以过和平与逍遥的日子。为什么?因为你就没什么好争了,你也就不虚伪了,你就能过纯真的日子了。以上这些是我在尸陀林散步的感想。

  除了这个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方法修无常,也是我自己发现的,也是很有实在的效果,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通常学佛,也讲无常,但是讲来讲去往往只举个例子讲讲,或者说一般的道理:不晓得什么时候死;一定会死;没人可替死。这些大家都知道啊。这样讲只是理论上的探讨,我就思考怎样才能把佛法的理论和我们日常的生活连在一起;因为只有当我们把理论实践在生活里的时候,我们才会得到佛法真正的好处。

  我怎样把无常的道理跟生活连在一起呢?在四、五年前,有一天我就开始用一本小册子,我把它叫做「无常簿」;这并不是说我想做阎罗王啊。我就开始记下那些我真正认识的死者,亲自见过面的人,不管是亲戚朋友,或者是偶而碰见的。比方说,我到医院看某人的病,可是旁边有个病房,那个病人走了,也就是说只要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已死的;你若知道名字,就把名字记下来;不知道名字,就写个叙述,比方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医院的一个病人,就这样子。这样一开始写,我那时大概四十岁,就发现说,一个人四十岁而已,可是记得的实例就太多太多了。关于这个修法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记无常簿〉。我就发现这里面也是有年轻的,有为学业自杀的,有为婚姻自杀的,有因感情纠纷被杀的,有因生意上利害被杀的,有病死的,有忽然死的,有胎里死的;这么多的种类。当天写了一些,到了晚上正要躺下去的时候,忽然了解,原来在这之前,我心里有一个自己骗自己的念头,好象说,死亡不是我的事。如果理智的想,这明明是自欺嘛。可是我们习惯的就是没有去想死亡,因此对死亡就好象自己骗自己说,好象不是自己的事。因为当天面对这样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真正死掉的这些例子,结果在那时候就冲破了自己骗自己的想法。很糟糕就是这种自欺的妄想,如果没有冲破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有啊。这就是说在修行上我得到这个方法很大的帮助,因为从自己不知道的错误观念中突破出来了。而且后来才发现说,我们即使是亲自经历过的亲友的死亡,因为有的已经过那么久了,甚至已经忘记了。过了好久以后才忽然想到,唉呀!还有某某还没有写到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要记录;钱的话是每一笔都记住了,死亡郄没有记过;现在一登记才知道,还有的没有记到呢。

  此外,那一天还有感应的事迹,有照片留下来。马来西亚太平的丘宝光大居士在印行〈记无常簿〉的小册的时候,也曾把那张照片印出来。那一天我记完了,就把那本簿子放到绿度母佛像之前-绿度母是密宗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代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我把无常簿放在那尊像的前面,就是祈请她来救渡这些众生的意思啊。写到那一页就这样开着放在那里,然后就点一柱香上供。那一柱香整只点完了,而香灰郄没有断,并且弯成香头朝向绿度母的右手。绿度母的右手是垂下的,表示布施和接引众生的意思。那个香头就是指着绿度母接引众生的右手,而且那柱香灰就保持这样很久,过了好几天才断掉。

  这个方法你自己可以试试看。一来,使得抽象的无常的理论跟你自己实在的生活连在一起,对你有很强的说服力,使你认识无常这个事实。再来,你把无常簿摆在佛桌上,放在佛前请佛菩萨超渡他们,那么你也藉此修慈悲心啊。从现在开始,你每次遇到,哦,又是谁走了,你就把他也记进去,那么这个无常的事实,就会常常在你的心里。这样子可以帮助你这一生过得比较平稳,也就是过平衡的一生啊。我们看事情若只是看一边,就是偏见。只看到生活的一边,过的就是不圆满的一生,因为只打如意算盘,没有想到来到尽头该怎么办啊。现在若能生死两边都看到了,就好打点说,这一生值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搞钱?还是应该把时间精力省下来,做一些死时可以真正不后悔的事。到死的时候钱不能帮你啊,名也不能帮你啊。反倒愈有名利可能愈成问题啊。往往都是尸骨未寒而争产的吵架已经开始了。愈有世间的利害问题,到死时愈不得清静安宁啊。到时候真正能帮你的,就是你心里有没有平安。但是心里的平安不是自己说,我是个好人,就会有平安;那是不可能的。完全靠的是服务一滴,到时候心里就有一分的平安啊。所以最重要就是对人家的服务啊;这是你一生唯一的财富啊,其他都不是啊。所以要早点认清真相,开始改行,努力积这种真正的财富啊。钱如果不能现在用掉,一口气不来就不是你的了;你这一辈子只是个财奴,并不是财主啊。你能够用它在公益事上,能够造就人家,那么,这才真正是你的。感恩的人都会说这是某某做的,某某给的。

  还有一点是,想到无常,想到死,才知道说我们人是相当孤独的。人生的一些事情,老、病、死,都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即使有个人真的是世间少有,爱你胜过于爱他自己,他也是爱莫能助啊。唯一能助是你自己心里已经有平安,修过了,修到这个程度,超越了个人的生死,那么你在生死关头才有安定的力量。所以真正爱自己、真正爱别人,要使他到时候能够超越生死,而唯一的方法是靠平常的修持啊。所以,念佛、拜佛、这些修法,要很认真的做,到时候靠的就是这些。爱别人也是要千方百计把他引导到他能够自己修行,那才是彻底的爱,其他的都是过眼烟云,帮不了多少忙。

  以上是从生死来讲无常,另外还要讲的,像陈上师常常提起,西藏有位大成就的袓师叫密勒日巴,他是修苦行的,一辈子都住高山的山洞;这样子修的人啊。那么,这样的人说什么是入佛法的门?现在我们大家都说,我已经归依三宝了,我是多少年的老佛教徒了;但是在他来讲,那样大修行的人,他郄说「无常是入佛法的大门」。这是什么意思呢?当然这不是说要等到死了才是进入佛门,而是说你要是对无常有真正的体会,体会到无常那么迫切,体会到说,世间不得不放,因为反正迟早得放;修行要马上修,因为这是真正有益的。你要体会无常到那个地步,体会无常到你真的世间的看得开,放得下,修行上是真的努力精进,那时候你才真的踏进佛门啊。现在归依三宝的仪式是佛、菩萨慈悲设立的方便。要是你嘴里念了皈依,头也叩了,而心里还是世间那一套的话,你还没有进入佛门啊。佛菩萨的仪式是慈悲把门打开,你不实修就是自己脚没有走进来啊。你不但脚要走进来,心也要进来啊。心不进来,就是脚进来也没有用。所以就是要认清,无常才是入佛法的大门。

  无常在佛法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佛法的根本基础叫「三法印」,就是说佛法以这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为判别内、外道的标准。苦就是认清,世间这些即使乐也不能长久,乐极总是就有悲。认识了这些真相,我们要怎样才能够离苦得乐?就需要认识真理:一个是无常,一个是无我。但是,无我是很抽象的,不容易了解。至于无常,你只要注意看,一切真正是无常啊!世界变迁多么的快,你有什么可以抓的?你抓的只是你心里一个执着;其实一切都不是任何人可以控制说,要怎样就怎样。不管你希望怎样,都是没有用啊。你要是认清事情真正是无常,无常到没有什么可抓的时候,没什么可以抓那自然是「无我」了。「我」只是我执而已嘛,只是自己执着说非这样不可啊,你跟我就是这样的关系啊,这样、那样的偏执。要是知道这种种偏执都是自己心里在搅乱而已,并不是事情的真相,就容易得解脱。所以,无常不但是入佛法的大门,而且是佛法彻头彻尾的真理大道。你要成佛的时候,成就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说,看清无常,就能无我,就无事解脱了。

  无常既是佛法彻头彻尾的一个道理,我们学佛应该注意它,而注意的方法就是利用我刚刚讲过这些实际的修法:记无常簿;不时到坟场走走;遇到有人临终,我们去助念。今天我助他,明天就是换别人助我了。要在实修上努力,不要只是在理论上大家都会说无常,等一下又是说无常所以肚子饿了,赶快去吃美味的素菜啊。实修无常是要在比较重大的事情上去修。今天就是讲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来讨论。

  --------------------------------------------------------------------------------

  问 答

  一、问:听说林博士有神通的经验,能不能讲一些感应给我们听听?

  答:讲给大家听,那要说明这是这样子的。头一点呢,感应的经验是有,但是我不喜欢说是有神通,因为这种是有我执的话,就讲说我怎样,我怎样,我怎样。所以佛法一般而言,不喜欢讲这些,因为这种讲法会把你害了,你知不知道?你就整天在那里说,噢,我有一个什么梦啊,我什么时候又见到什么啊;这样子也是不对啊。佛法的道理其实就是要使人得解脱。最好的就是能够平实的过日子,那才是真的大修行、大成就。你要是整天在那里讲说,我是怎样高明,我有什么神通、法力,那在修证上还早得很呢!因为那就等于说,你一般世间的这一关虽已突破,另一层光影上的执着也还不是出世间,因为照佛法讲连天道都还是在轮回里,也还是世间,你还有不同层次的关还没有突破。

  但是,有时候需要讲一点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实际上有超出一般感官所能觉察的经验。佛、菩萨、天龙八部,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你知道了有这回事,那么你念起佛来的时候就会更认真啰,因为既然这些是真的,你只要努力修行,佛、菩萨是慈悲的,既然你顺着他的教导,他当然会保护你,天龙八部都会保护你,这些都是真的。还有,比方说,有的人会遇到鬼啊;遇到鬼你怎么办呢?不懂的话你就只知道怕,对不对?你如果知道说有佛、菩萨,有感应这些事情,那么你就知道没有关系。遇到这种事情,我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归依佛了,我就向佛、菩萨祈祷,就会得到保佑,不用担心这些事。

  既然我们现在讲的是「无常」,我就讲有关无常的感应。陈上师传我的,密宗超渡的方法,叫「颇瓦」。修颇瓦,有时候会看到那已过去的人就真的出现了。我第一次有那个经验的时候,是给一个朋友的妈妈修法。在他们那个灵堂,棺材在那边,这边一张遗照,我对着相片在修法。因为以前没有这种经验,当时也不觉得,但是事后一想,咦!我刚刚怎么看到她出现。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就是说,我是张着眼睛在修这个法啊,这样的时候,一切现在肉眼看到的情形都没有变,但是同时就看到那位妈妈出现了。那位妈妈本来就女人来讲还蛮高的,因为她比我还高嘛。但她那时候出现,就显一个比较小的样子,她穿的什么样的衣服,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你看到这一个的时候,她不会挡住你肉眼看到的东西,也就是我同时看到两者,原来的都在,然后那时候又看到她。

  后来还有一次是有位佛友在洛杉矶遇到车祸。洛杉矶离我住的地方大约五百英里。他们几位佛友在餐馆里面,外面那条路太弯,从高速公路刚下来就正对着这间餐馆,有一部车子就冲进来了,驾驶是位老人家,不晓得怎样就冲进来。那时候另外的佛友打电话来,他们也不晓得说在里面是谁过去了,因为警察把现场封住了,只听说有两个人过去。不管是不是认识的,既然听到说有人过去了,我就为他们修颇瓦了。我修法的时候,那位佛友就出现了,全身血淋淋,身体那里撞成什么样都很清楚。但是形体也是缩小了,他是很高大的,出现的是差不多五、六岁小孩子的大小;整个形体就是照比例缩小,缩成那个样子,就这样出现一下子。所以我们人走了以后,要烧纸钱,要请法师超渡,都是真正的事情。所以你现在自己努力修行的话,本来因为前世的因果会遇到坏事情,就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没有啊。或者本来要转世轮回,也可能改生善道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修行是需要努力的啊。

  二、问:如你讲无常,我们的心真的是无常。我们有时想起来,想到这些事情,我们就要精进的去修行。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心又无常了,就不要念佛了,放弃它了。那不久的时候,我们又遇到某种的情形,就又开始回来修这些法。因此我们在修行上是断断续续的。这个心也真的是无常。要怎样去克服这种心情呢?

  答:克服这种无恒心,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利用我刚刚讲的那些面对现实的法子,到坟场去看啊,记无常簿啊,或者在读报纸、看电视的时候注意一下,每天都有好多这种事情。看到的时候,不要想成说都是别人的事,不晓得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在座有位佛友以前曾被人家剌杀,那根本不是他的事,郄忽然遇到了。像这样的事,人生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啊。前生造的业,不晓得什么时候报应就来了。另一方面,就要靠养成一个做定课的习惯。要是有了做定课的习惯,即使忘了无常,至少在做佛课时,心可以比较清静。这样子做久了,人就慢慢会改啊。修行就好象种树,每天浇灌,它就长得好啊。你要是每天做一个定课,久了你的内心就会发展得很好。

  最主要就是说,要是遇到退懈,也不要变成整天在那里自责:唉呀!我这么不用功,我这么不精进!这样也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些想法并不是佛号,对修念佛没有帮助,还是一种我执。所以那一些并不需要,我们要的只有佛课本身,只要有空我们就做功课。像你们已经来往的都是佛友,这样就很好,因为他们不会把你带坏,大家走来走去都还是到佛教会听经、拜佛、念佛,这就很有帮助了;大家互相维持嘛。还有,你也不用太着急,因为人生的际遇不容你沉迷,佛理并不是空洞的话,迟早你会遇到一些事,叫你不得不看破世间,不得不努力修行。问题只在看你被蛇咬要第几次你才知道蛇可怕,就是这样而已,对不对?

  三、问:如果一个人认为一切无常了,他是不是就,反正无常,什么都不管了,也可以乱来了,也可以不要有计划了,是不是会这样呢?

  答:很多想法都是在理论上推出的结果,在实际上行不通。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站在岸上,看到有人快要沉下去了,他喊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啊?你为什么不那样做啊?」凭空臆测的跟当事人的情况往往是两回事。同样的,无常这个观念,照你现在这样讲起来会有这些结果,其实是你对无常还没有真正深切的体会。你只是现在听到人家讲一个无常的观念,就从观念上来推论,你想到的只是,既然是无常,那么,我现在反正是健康的,我只要现在过得快活就好,我也不用计划,我也可以不管别人,为所欲为。其实真正对无常有了解的,会说,我现在虽没有事,下一秒有没有事,不知道啊。并不是说下一秒就可以任意,要怎么做都可以了。

  此外,虽然臆想上好象可以随你高兴乱来,事实上等下还是要吃饭,对不对?那你吃饭,不是说无常你就去抢了,那你马上会被捉起来,你当然也不愿意啰。所以无常并不能离开生活来谈,而是了解到,因为无常,大家都在一个不安稳的情况下,不晓得什么时候会遇到车祸,会遇到病,会遇到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愈是要珍惜说,现在那些苦恼的事情还没有来到,所以要设法使我们将来若是遇到那些问题的时候,痛苦可以减到最少。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说,就不要有计划,不需要工作,哦我们不需要种田了。那你这一回春天不下种,到秋天要收什么呢?你就不要吃了;当然不会这样,因为没有人会那么笨嘛!

  有了无常的了解以后,你就比较不会过份的纠缠,或者过份的贪求、营谋。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一切是无常啊,这样做,到时候也可能白辛苦一场啊。此外,我们刚刚已经提醒了,人生的大问题能否解决还要看你心里的清明与安定啊。你心里不安的话,钱再多也没有用啊。你这个人做得那么坏了,根本没有人要理你呀;钱再多也没有人管你啊!这一层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你刚刚那个讲法就好象说,有人可以不管别人怎样,任意乱来,还是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啊。你真正很深入,很实际的去想的话,你愈想无常,你就愈觉得人不可以不谦虚,不可以骄傲,要帮助人家。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完全是靠大家互相关怀与合作。所以,你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是不切合实际的;实际生活是没有办法那样随便。所以,并不会有你提出的问题啊,因为在生活里行不通嘛。

  四、问:请林博士告诉我们,密勒日巴袓师修行的情形。

  答:密勒日巴袓师是西藏古代一位大修行者。我们现在是讲无常,所以我讲一个他修无常的例子。一般来讲,住在山洞里修法,已经是很难得的苦行了。而他是难得到什么地步?他不愿意出去要饭。他觉得说,要饭也是浪费时间。那怎么办呢?他的山洞外面,只有一种叫荨麻的野生植物,他就是只吃荨麻。他就是连乞食的时间都要省下来。因为他多年都是只吃那个东西,所以后来全身都是绿色的。我并不是在鼓励说大家去做这种过份的苦行,这是少有人能做得到的。但是我们现在讲无常,就举例说古人有的精进到这个地步啊。

  有一次他出洞小便,小便完要回洞的时候,他那已经破裂的衣服被有刺的树枝勾住,他一拉,拉不开,头一个念头是想把这树枝折断,或者把树劈掉,可是第二个念头马上就起来说,这样又是浪费时间,所以他就用力一拉,衣服破就破,他又回洞去修了。他修无常是到这个地步啊-刚有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无常,就又把头一念放掉了。这些就是密勒袓师实修的例子。

  真正精进的话,都是在念念上修啊。所以你说我们修念「阿弥陀佛」干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根本上还是随着念头在转来转去,所以要彻底修行的话,就要能够念念自己都觉察。念念保持「阿弥陀佛」的话,那么你就真的修到了。

  哦,讲个笑话。我们那一天到一位张居士家里去吃饭,席开两桌,一桌是很好的素菜,一桌是客家人特有的咸茶。然后这位居士啊,他这一桌吃一吃,就移往另一桌去了,因为他两边都要吃啊。我就和他开玩笑说,你不留在原位就是无常啰;因为无常你就出离了,你从这一桌就过去另一桌;那你很精进啊-那里有好吃的你就过去了。这是开玩笑的。

  五、问:请您告诉我们那里有您提到的〈记无常簿〉的感应相片。

  答:这是在我以前写的一本书叫《修途随笔》内。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讲记无常簿这个修法。你们有兴趣的话,请你们的主席复印给大家。这本书的最前面有一张相片,就是我刚刚讲那一个感应的故事。你看,这边就是绿度母的像,她的右手不是垂下在这里吗?那你看,这边就是那柱香灰啊,整枝烧了以后,香灰完全没有断,并且这样子弯下来,然后又往上去,就指向绿度母布施、救渡的右手。这本书你们可以传着大家看一看。

  我这一回来马六甲,头一天在人生佛学中心说法。开始讲的时候,我就注意到,那尊大佛前面供的环香,香灰形成垂直的一圈而没有掉落,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就开始演讲了。等我讲完的时候,转身一看,经过那么久,香灰已经转成两圈了。我就跟大家讲,大家就来前头看,并且照相留念。后来,佛堂后面的地藏菩萨前面供的环香也是一样,不过只形成垂直的一圈。这个感应也是很特别的,预兆这次来马弘法从头到尾都会圆满。环香是扁的,而香灰不但没有断,并且形成垂直的两圈。(请参阅本书前面之相片)

  六、问:请问林博士,你提到送宝瓶给龙王,我想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答:密宗传统就有送宝瓶给龙王,因为龙王是管风雨的,所以遇到旱灾,就装一个瓶,里面放一些宝贝,放一些祈祷的符咒,送给龙王,请他加被下雨,解除旱灾。陈上师在印度闭关时,海龙王去向他下跪,请他来美国弘法。陈上师说,龙王的神通力量很大,跟天神差不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能向他求雨?也可以向他求别种的加被才对。此外,他想说,当我们向龙王有所请求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自私,只想我们自己的愿,也要替龙王想,所以他就要加入替龙王祈祷能早日成佛。因此宝瓶里加了中药的补药来帮助龙王开发五轮,早日成佛。并且龙后如果帮我们向龙王请求,一定感应更快,所以我们又加入给龙后的首饰。所以除了传统的东西以外,我们加了这些。

  从陈上师到美国的第二年开始,他就找到龙宫,在太平洋的一个小海湾,离我们住那里开车高速公路要走两个半小时,建材小湾(Timber Cove)。从一九七三年到现在送宝瓶已经送四百八十五个了。一直都有感应,所以我们也不用跟人家讲,有感应的人他就会跟他的亲戚朋友讲,人家就慢慢知道了。所求的都是种种众生的事情,当然也有人是求在佛法上,能出离或能够精进,这一类的。或者说父母能够晚年有人照顾,那他可以出家,也有求这种的。有人逝世了,在夏天政府防森林火灾,我们没有办法举行火供,就请龙王护持他生西。此外,种种世间的事情,有的求婚姻、求子、找工作、求消除家庭问题、公司人事问题、债务问题……,都是有感应。就是台湾、香港、加拿大、马来西亚也有很多人求。因为他送了一个有感应,下次有事他就又想送啊,他的朋友也想送啊,这样子传开了。

  七、问:在马来西亚是否有龙王的龙宫?

  答:在马来西亚有没有龙宫,我不知道,不过听陈光辉居士讲,有一位林美香居士的先生,去刁曼岛的时候,梦见龙王说要求送一个宝瓶。所以他们送过两次。但那时候他们只是照著书做。所以这一回我来,在七月九日到十一日,我们有十一个人要去刁曼岛,送一个宝瓶给龙王。瓶内要装的东西我们都已经预备好了。但是,你们如果想跟龙王结缘,可以把小件的饰物,首饰之类,交给陈光辉居士,我们会帮你放入瓶内,一起加入祈祷。(补充说明:献此瓶之后,林博士感应确知刁曼岛有龙王愿护持佛法。)

  八、问:请问林居士,有人念佛时东张西望,是不是心不定?

  答:这也不完全一定。但是,若要练习使心定下来,初修的人干脆就观着阿弥陀佛是比较好,因为你东看西看就难免心比较散乱。所以你就在佛前看着佛念,或者你垂着头的话,看着你的念珠念啊,这样可能比较有帮助。

  但是,我们从表面不能判定别人一定是怎样的,他也许只是累了动动脖子啊。(听众皆笑。)所以我很小心,不上当。学逻辑就是这个样子-剑有两面,不要砍到自己。

  九、问:林居士,我想请您跟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红观音超渡法会」?

  答:密宗四臂观音的佛像,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一种是红色的。这两种观音有什么区别呢?在某个意义上讲是没有区别的,就是在根本的智悲上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白观音是显单身的,红观音则显双身的。单身表示本来清净;双身表示智悲圆融。修超渡的话,白观音也可以超渡,红观音也可以超渡。但是,修红观音法行超渡,比较偏重利用密宗双运法的观想。

  十、问:刚刚在《修途随笔》这本书上看到你的佛桌上有十字架,那是什么道理?

  答:在我的佛桌上,也供着耶稣的十字架;这是因为陈上师教导我们说,凡是到一个地方弘法,要请当地的神明合作。这并不是皈依外道。弘法也不是要跟其他宗教对立,而是要以真理与智悲的行为来感化当地的人,也要感化当地的神,而且要请当地的神明来协助弘扬佛法。这并不是陈上师独创的做法。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子的。你看经书后面都写说,佛咐嘱天龙八部护持流通。天龙八部里面的帝释天、大自在天,那些天神本来都是印度教的神明;佛也是把他们教化,然后请他们来做佛法的护法。

  陈上师当年从印度来到美国,第一个火供就是供耶稣,因为美国是祂的地头,人们信的不是天主教,就是基督教,所以我们要请祂帮忙。至今我们每逢圣诞节,还有复活节,都举行耶稣火供,没有间断过。陈上师还特别写了供耶教五圣尊的火供仪轨。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讨好耶稣,而是借着火供仪轨把佛法智悲的道理融贯进去。这样子就把耶稣的人天之道升华了,提升到佛法的层次。这样子的话,耶稣也得到佛法的好处,我们也得到祂的护持。

  十一、问:林博士,你对卢胜彦还有天道的看法是怎样?

  答:很多事情都是双方面的。那么,如果批评别人,问题是说,对方并不一定愿意改,但是你郄很可能和他们纠缠不清了。所以,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努力做正面积极的弘法和实修。这不是要逃避问题,而是仔细考虑的选择。

  我们在实修上往往会遇到这种问题。就在佛友间,也会发现有的人的作法,我们无法同意。那时候要怎么办呢?你批评他,他不见得要听,但是他就是要跟你讲到底。因为他觉得他比较有理。事实上,大家的程度、学养、人品有很多差距,不是讲得通的。这样争执下去,宝贵的时间过去了,而两边都没有得到好处啊。

  佛、菩萨的觉悟是永恒的,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长短;佛、菩萨等我们觉悟也是无限的等待-只要有人还没有成佛,他们就老在那里等着。但是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静待,而是千方百计的弘法,安排使我们觉悟的助缘。只要佛法有人在弘扬,佛的道理保存在世间,那么每一个人领受到多少,觉悟到多少,都有他的时节和因缘。所以,这一类的事情,我是觉得生命宝贵,时间可贵,没有时间跟人做那种纠缠不清的事,因为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有理也讲不清。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积极的弘扬正法上努力不懈。我们要说明,真正的佛法是开示解脱的道路,是要助人解脱轮回的苦,而不是要使人发财的。这一些基本的见地,学佛的人自己要认清,因为佛法讲得很清楚,发财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遇到生死关头,财产愈多,纠纷愈多,就反而不得安宁。心中有平安,全靠平常老实做人、做事,平常有修行。至于修行的方法,差不多所有的大德都说念佛是很踏实的修法,适于一般在家的佛教徒。

  至于那些要继续追求财富、追求神异的人,我们一时也很难劝化,只有耐心自修,等他觉悟。这样并不是逃避问题;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学解脱啊。如果我们自己不懂得如何解脱的话,又那能帮人解脱?你看多少人就被这些问题缠在那里,那些时间都没有在精进念佛了,很可惜呀。我们需要先学解脱;你自己解脱了,别人才能得您的帮助而得解脱啊。

  十二、问:佛教有一种陀罗尼被,通常是黄色的,上面印了很多经咒,用来盖在尸体上,加被亡者;这种被什么时候使用?可不可以烧?

  答:等到他咽了气了,就可以给他盖上去。使用陀罗尼被,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经咒有保护、加持亡者的力量,可以帮助他消业往生。我认为陀罗尼被应该是跟着尸体走,就是说你给他盖上了以后,那么,火化,土葬都是跟着去了。这样才是一直保护亡者的意思。有人说经咒不能烧,不能埋

  ,以示尊重。但在陀罗尼被上印的经咒是要保护这个人的,所以必需跟着他去,而且这样的埋或烧,并没有不敬的意味。我们若是执着烧埋的形式而忽略了烧埋的动机,便是真正着相了!

  十三、问:一个佛教团体的组织,如果被一些假公济私的人操纵着,那么我们加入在这个团体的人,被他们利用之外,会不会算是造业?

  答:你不知道的时候不是造业。你如果知道了,就要避免同流合污,你离开就是了,也不要斗。要是斗的话,又是浪费时间了。懂无常就是这样子放得下,因为斗是斗不完的,修行的时间就浪费了。要容忍、让他,而且还要可怜他,因为他不懂佛理才会做这样的事啊。

  十四、问:依戒律说,不可烧经;何以可以火化陀罗尼被?

  答:戒律上规定不可烧经,是什么含意?如果有人烧经,存心是说,这个坏东西我要把它毁坏,那当然是犯戒。但是,比方说有一本经书已经脏了,破了,无心撕坏了,也没有保存的价值的时候,你怎样处理它?也有规律说要把它烧了,然后把灰好好埋起来,免得被人家践踏。所以,主要是看存心,不可着相。我们火化盖着陀罗尼被的遗体,用意不在烧经,而是在使经咒继续保护亡者,那当然是要一路跟着它啰。那有说护照到了这里又拿回来,那他等一下过不了关,谁负责?

  十五、问:请林居士解释在此锁圈上所印的法语的意义:筑戒律墙,下菩提种,开智慧花,结佛陀果。

  答:这些,就我所知,是我师傅所教的「学佛八次第」中的四句。他的「学佛八次第」是用通常栽种、收成的过程来做比喻的。这八次第是:以无常钱,买出离土,筑戒律墙,下菩提种,浇大悲水,施定力肥,开智慧花,结佛陀果。

  他教说,你要修行,最后要得到佛陀这个果的话,最先得有个资本。什么是你的资本?以无常钱,就是说你要懂得人生无常;你懂得无常了,才知道时间宝贵-不晓得还剩下多少时间,所以时间非常宝贵。有了这样的觉悟,你的时间就不肯浪费了。那么,怎样才是不浪费生命呢?就是要把时间用在修行上面。当你把时间争取到成为你自己可以应用的,那时候你才有资本开始做修行这件事。

  那么你以这个无常的钱,你要做什么?买出离土。你有了时间以后,要买出离土。你有了时间以后,要是整天去马路游荡,那还是没有用啊。你有了时间,就要出离;出离的意思,也不是说你非要一个人跑到那里去不可,不是这样子。出离的意思是说,世间这些不究竟的事情,你得过且过,不用那么费力、操心;然而你节省下来的精力、时间要投入研究佛法和修行上面。出离的意思就是说,把心移往佛法这边来,把行为的重心也是移往佛法修行上面来,那么这才是出离。

  以无常钱买出离土;有了这块地以后,你要怎样开始种这个最后会结佛陀果的树呢?你先还要做一步预备工作-筑戒律墙。筑戒律墙就是说,你要是不照着佛、菩萨教的这些规矩做人、做事的话,可能不知道要做好事而做坏事去了。

  做了坏事,人家就跟你有恩怨,国家要处罚你,这样子纠缠下去,就没有时间修行了。所以,先要在这一块地上面筑一道墙,就是身、语、意要守戒律,就是佛、菩萨讲的十善要修,十恶莫做。

  等你守好了戒律以后,再来就是下菩提种,你就下种了。什么是佛果的种子?就是菩提心啰。就是说要发菩提心。你做修行这件事,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如果只是为你自己,是永远不能得解脱。只要有一个私心在,就永远不能得解脱。你要得解脱,你就要了解说大家是一样,大家都是有情,都是会感受苦而且很难避免苦,都是希望得乐,但是又不知道怎样可以保证得乐,都是在同样的情况下,都是有一个身体,所以有老、病、死的威胁和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使大家都得到好处呢?就是要心里有体贴,有宽容啊,并且在行为上需要大家互相扶助、互相博爱啊。过这样的人生,心里才会有安定的力量,才能安渡人间种种的苦况。

  真正了解到上述的情况和道理,而且愿意为弘扬这些真理以帮助大众而来奉献你的生命来努力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一发了菩提心就等于下了种一样,所以叫做「下菩提种」。

  但是,有了这个发心,你若不继续去照顾它,它是不会长大起来的。要怎样继续照顾它呢?就像我们种东西要浇水、要施肥一样。浇水呢,就是要做服务大众的事情;这种服务是没有企求的,只是本着一种同体大悲-体会大家是一样的,所以要为大家服务-这样的心去做。这种服务叫做「灌大悲水」,因为它会长养我们的菩提心。

  等到服务多了,时间久了,个人的心胸就渐渐会比较开阔,烦恼也会减轻。这个时候就是习定的好时机,所以说是「施定力肥」。习定比喻成加肥料,就长得更快,长得更好了。虽要习定,但是要注意,并不是一开始就习定,而是等到你已经守戒律,有菩提心,就是说外面的行为也合规矩,内心也已经发了菩提心,而且已经做了一些服务的事了,那么这时候习定就安稳,就易成长。

  经过以上这些步骤的调养,你的智慧就会慢慢成熟,所以说「开智慧花」,然后「结佛陀果」,那就是因缘时节成熟,它果子自然会来。

  十六、问:林居士是否有带陈上师的舍利来给马来西亚的佛友供奉?

  答:没有,我没有带陈上师的舍利来,因为陈上师的舍利子我若分赠的话,那我就不知道要怎样处理,因为太多人都想请一个;这是供不应求的事。所以我想比较有意义的做法是,以后要是真的有实修的人,那么我们有坛城,也有分坛,再在各个分坛去供奉,也不是给那一个个人;那样子比较有意义。

  十七、问:在陈上师遗体火化的时候,听说有好多瑞相,请林居士谈一下。

  答:陈上师遗体火化的时候,详细的情况已写在书里,现在一时不一定能讲得很周全。但是可以讲的就是,头一个就是有很多位在场的人听到有一个念「阿、撘妈撘土,阿」(普贤王如来咒)的声音。另外一个很特别就是,等火化过了一天我们才开炉拾舍利,因为不然太热,我们要去拣舍利就不容易。开炉一看,他的整个头骨都还是完整的,因为很多人的头骨经过那么高温的火化之后都是碎成一片片的,而且我听人家讲,一般大多是灰黑色的骨头啊。他的骨头有很多纯白的,还有种种形色的。刚开炉整个头骨完整,那在八十一岁的老人是很难得的。

  十八、问:修练佛法,不论老、中、少年之人都念佛,但他们所得之利益,是不是都一样?

  答:这要看你怎么讲算是得利益。如果说佛菩萨给的加持,那是没有分别,给的都一样多。但是,各人接到的郄有不同,那是因为什么?你自己这个心,心房开几分呢?你有没有诚心接纳佛呢?但是心地的开放也不是说开就开啊,而是你努力的话,你诚恳的话,那么你就开得大,所以这也是跟修持有关。一般而言,修久功深。但是我们也不能轻视初修的,因为有的虽是初修,心很纯真,他一接受佛法的道理就很彻底的归依,那么他有时候感应很快啊。

  老、中、少年,年纪固然不同,各人剩下的时间也并不是说老人就剩的比较少,对不对?所以这都不一定啊,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说,怎样设法使自己养成一个做功课的习惯。习惯很重要啊;因为你五分钟热度的话都成不了事,所以就是养成习惯很重要。习惯久了,就有力量,那时候感应就慢慢来啰。但是你也不要介意说,我已经修好几年了,怎么没有感应?有没有感应还要看你懂不懂得珍惜它。谁跟你保证说你这个人原来是可以有这么多年,好好念佛的?能有几年好好念佛就是很大的感应啊,不要只在追求什么境界,什么神异啊。心存感谢,因为无常啊。我们能够坐在这里谈佛理,比起南斯拉夫正在打战的,我们是超出天堂,都差不多已经到极乐世界了。

  十九、问:帮人临终助念,自己得什么好处?

  答:其实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又没有机会练习一下(听众哄笑)。所以,去临终助念是最接近练习面对自己的死亡了。你就看到说,人走是这个样子啊。特别是你常去助念的话,就会看到人其实有不同的层次啊。因为临终的人,有的修久,有的修短,有的甚至没有修过,只是家人请佛友来替他助念啊。那你就会看到说走的情形真的是不一样。助念使你很贴切的经历一次无常,又看到说人家念佛真正念得久的,念得好的,真的走得都不一样,那么你就得到很大的好处。再来呢,就是你又修慈悲心啰。再来呢,你现在常常帮人家念,轮到自己要走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念。所以,你得的比你给的会多很多啊。你得的就是这个。(掌声)

  二十、问:林博士,有一点疑惑,是说我看到有的人,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他可以供斋,过后他又犯杀戒;到底这种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答:你是问说,为什么又持斋、又犯杀戒?这是因为心不纯,没有看透彻。他一边也希望得功德的好处,所以持斋;另一边郄没有看到犯杀戒的可怕,所以又犯了。所以这主要是还没有彻底。你若可怜他,有机会你要劝他。此外,还可以替他回向。

  廿一、问:那么,老实说,假如真正持斋的人,犯这个行为是该不该?

  答:当然是不对。

  廿二、问:一位正信佛教徒如何分辨外道?护教精神该以何种态度处理他人的宗教?

  答:头一个就是要了解我们佛法跟其他宗教的最根本差别,是在于彻底的觉悟、彻底的解脱。所谓彻底的解脱,照哲理讲,就是彻底的无我。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因为我们还没有到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有时我们也是很难去分辨。在理论上我们讲得出来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分别。在事实上如果遇到分不出来的时候,就要看哪一个比较能够容忍他人,那个就是无我的精神比较彻底一点。

  佛法是比较包容;包容并不是不辨是非,而是有一种同情的了解,觉得说他对最基本的、解脱的真理还没有看清楚。因此在态度上,不是对立、攻击,而是容忍,设法帮他了解说,要真的得彻底的解脱,需要怎样修行。这种包容不是可以争得来的,而是要谦虚、忍耐、有爱心,持之以恒。

  护教的作法我认为应该偏重在阐明佛法真正的道理以及实际的行持。争论是没有用、没有结果的,对不对?争的两边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啊。对别人的宗教,我们当然还是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佛法教「无我」,不是叫别人说,你们都得跟我一样,那就是有我了。「无我」是本来如此,靠每个人将来有一天自己觉悟,本来是这个样子。我们能够帮助他教的方法就是,维持佛法的哲理,维持佛门的修法,使他们将来有机会接触到佛法。要是我们热衷于跟他们争论不休,而不维持好好修行,那么两边都失掉实修佛法的机会。我是觉得这样子,因为我看到说,劝来劝去都变成争执而已,并没有结果。所以还是实修要紧。不用说对外道如此,我们自己同样信佛的也是程度有深浅。程度深的要怎样传达道理给程度浅的?基本上也只有靠踏实修行啊。您看那些大德,他们所以能感化人,主要是靠身教,自己身体力行;若光是嘴上讲得好,是不能感化大众的。嘴上讲得再好,人家心里不服,还是没有劝化到。以身作则,默默做,比较要紧。

  廿三、问:请林博士略述陈上师的行谊,做我们的模范。

  答:陈上师早年也是从念佛开始修。念佛念到后来,就有缘接触密宗。然后他就发心,就是家中的事情都不管,就出离了,那么就到西藏、西康去学了五、六年,跟过三十几位上师。他还没有去西藏的时候,就已经自修到在山洞里闭关的程度了。他住的山洞,有一个还是老虎洞;老虎回来,见到他就离开了。他先知道大陆会变成共产党的,所以他就到印度去了。在印度就在一个房间里闭关,闭了廿五年。就是历史上也是很少有闭这样长期关的。他刚到印度时,去菩提伽亚朝佛,释迦牟尼佛就跟他讲说以后你会到美国弘法。他有美国的佛缘就被接到美国去。到了美国以后,弘法十五年,在一九八七年圆寂。他一生著作很多,中、英文都有,都是免费印赠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佛教团体及佛友。

  廿四、问:显教与密教有什么分别?

  答:显教跟密教的分别主要是在程度的深浅以及方法的难易。基本上密宗只是在显教的基础上,再加一些接近佛果位的教授。因为密宗设定在显教的基础上,所以它的修法有些是比较硬碰硬的。好象说,如果理论上是彻底的话,那么你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它有些修法,在显教的阶段往往会说,我们不好这样做啊。比方说,在显教就说我们要修慈悲,所以我们见到人就应该是和颜悦色的,不要生气啊。可是,彻底来想的话,就有更深的一层-不要着相啊!只要是出于爱心,孩子乖的时候你对他笑嘻嘻;孩子坏的时候你也可以骂他一顿,揍他一顿。所以密宗有些佛像有愤怒的表情。你如果不懂深一层的道理,就会批评说怎么佛像还带着怒容呢?其实这种佛的心里一样是充满慈悲呀。慈悲虽都一样,智慧也都一样,但是,到了密宗的程度,就更活泼。它的理论透彻,所以方法活了。它有些作法,在显教说不要这样、不可这样,那是因为一般而言生气是不好的。密宗那些生气样子的佛像,并没有嗔心,只是看起来像是生气。所以显教与密教有这一类的分别。此外,显教气功方面最多讲讲说怎样调息。到了密宗才有比较深入的修法。所以要把这些讲清楚,就得说明密宗的基础是什么;那你要是懂的话,就不会误以为密宗是外道了。

  (问答结束,大众齐念阿弥陀佛圣号,吉祥圆满。)

----------------------------------------------------------------------------------------------------------------

更多林钰堂博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林钰堂:佛法习定的整体性

王骧陆:印心精舍释名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

王骧陆:学佛心要

王骧陆:修行要诀

 

后五篇文章

林钰堂:密宗的基础

林钰堂:密法事业的殊胜

林钰堂:大圆满见

林钰堂:佛法、事业与生活

林钰堂:劝现代人修念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