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9

  只有禅定的快乐才不会走向死亡,

  禅定得到的涅槃才是永远不死

  提要:

  ■ 只有禅定的快乐才不会走向死亡,禅定得到的涅槃才是永远不死

  ■ 得到禅乐当然是修得好,贪禅乐而不肯出定,就犯了菩萨戒

  ■ 不要在茅篷里整天坐禅,为了度众生还得出定

  ■ 四禅修舍,要圆满就要空,要空就得舍

  只有禅定的快乐才不会走向死亡,

  禅定得到的涅槃才是永远不死

  有人说“人生一天一天走向死亡,”这话不错,你在人世间的很多方面,不等到生命的结束,你已经走向死亡了。外国人有句话,“结婚是恋爱的坟墓”。一结婚就等于恋爱死亡,否则夫妻怎么会吵架、离婚?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谁也不能不死,你想不老、不死,还是要老、还是要死,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的,可是从恋爱到结婚这是你自己找来的,这种死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说结婚是人类最愚痴的行动。看看人世间有哪一家称得上美满家庭?说是模范夫妻,心里都有一笔苦账,仅仅没有说出来。只有禅定的快乐才不会走向死亡,禅定的快乐永远不死。也就是说要从禅定中得到涅槃,涅槃不是死,涅槃是永远不死。

  得到禅乐当然是修得好,贪禅乐而不肯出定,就犯了菩萨戒

  从二禅进入三禅还有一个障碍,众生都有贪爱快乐的习气,叫他离,他离不开。即使他愿意离开人世间这种不究竟、有漏洞、有痛苦的快乐,要他离开禅定的喜,可能也舍不得,这就是修行人的毛病。所以在菩萨戒里说,贪禅味不肯出定,犯菩萨戒。贪什么禅味?当然是快乐。禅定的快乐说不尽的呢,非但出世间的快乐,乃至人世间所有的快乐,禅定里全都有。一得到快乐人就不想出定。说得好听一点,他修行修得好,得到禅乐了。说得也对,你得到禅定的快乐当然是修得好。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你贪禅乐所以不肯出定。

  不要在茅篷里整天坐禅,为了度众生还得出定

  你们这些学生可能心里总有矛盾,有点意见:老师大慈大悲,要培养这么多人,要满足这么多人要求,修禅定要分三批,说是程度不同。我是第一批的,禅定的快乐我多少有点体会,我刚刚得到些快乐,老师就报:出定。因此难免有意见,最好自己一个人坐茅篷,一天坐到晚。你一天坐到晚最多证一个阿罗汉果,成不了菩萨,成不了佛的。既然你要学菩萨,就要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要做到菩萨戒的要求:不能贪禅乐。因为你贪了禅乐不出定,就等于你不肯度众生。

  四禅修舍,要圆满就要空,要空就得舍

  只想拿,不肯舍,拿了放不下,这就是众生习气。释迦佛不讲法众生不懂,一讲法众生抓到了法,就不肯放了。能海上师说,只取不舍,这种修行叫半边用功,不可能成就的。整部《金刚经》,就叫你全部舍掉,全部舍掉才能成就。所以从三禅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舍,四禅是舍念清净,彻底舍光。不肯舍,就不可能圆满。首先你慈悲心就不可能圆满,要圆满就要空,要空就得舍,虚空是最圆满的,只有空光才能圆满。你假如有点保留,你这个保留的东西就不圆满。

  比如茶杯是圆的,里边冲满了开水,是满的,这是茶杯的圆满。茶杯那么小,最多算一个小圆满,因为茶杯外面都是没满啊。有人在箱子里找东西,箱子里是暗的,他用手电筒一照,光就进入箱子,箱子里全看得见,可是箱子外面仍然是暗的。而太阳一照,是遍虚空,所以只有遍虚空才是圆满。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9

  人世间一切的有,产生了人世间一切不圆满

  提要:

  ■ 人世间一切的有,产生了人世间一切不圆满

  ■ 世间人不断求快乐,就是不断地沉溺在苦海里,只有离开乐,才会没有苦

  ■ 把空想作为希望,靠假话起了欢喜心,苦也就跟着来了,只有佛陀说真话

  ■ 懒得发胖,在脏水里图享受,两耳听不进佛法,是最愚蠢的表现

  ■ 离苦,听得进;离喜,听不进;喜了就放不下,掉在爱河里没有不被淹死的

  人世间一切的有,产生了人世间一切不圆满

  有,就不可能成就大圆满。人世间一切的有,产生了人世间一切都不圆满。有快乐,必有苦恼,有生下来的喜庆,必有死亡的悲哀,所以人世间的一切不可能彻底究竟圆满的。你只有没有生,——这一世你已经生下来了,没办法了,你只有死了以后不再生下来了,没有生就没有死。你只有不结婚,才没有离婚。

  世间人不断求快乐,就是不断地沉溺在苦海里,

  只有离开乐,才会没有苦

  不到成佛的圆满,不到成佛的境界,所有的快乐都包含着苦。修行人跟世俗上的人路线不同、境界不同,世俗上人是沉溺在苦海里,他们不断地求快乐就是不断地沉溺在苦海里,有乐必有苦。而我们今天走上修行的路,虽然我们在人世间,也有苦跟乐,因为我们还没有成就,但是我们逐步逐步在离开苦,也就是说我们在逐步逐步走上一条离开人世间快乐的道路。我们对人世间的快乐绝不能贪爱,即使一时离不开,也要逐步逐步离开,只有离开它,你才没有痛苦。

  把空想作为希望,靠假话起了欢喜心,

  苦也就跟着来了,只有佛陀说真话

  人世间苦跟乐,好比是分不开的双胞胎。人世间的喜,即使你离开了这个喜,又不断产生新的喜,又从喜不断产生苦。喜来了,苦也跟着来了,众生是最好苦赶快离开,喜不要离开,都希望冬天快走,最好天天是春天,有可能吗?你这是空想。今天吃得高兴,明天也会进医院。哪个人没有生离死别啊?可是众生因为智慧太少,从来不想全面。可能是认为想到苦的事情太可怕,还是别想为好。不管你想不想,苦都要来。要知道现在的欢喜靠不住,可众生明知道靠不住,还是要想。说:我也知道不可能,但我总有这么个希望啊。人世间就靠讲假话起欢喜心,只有佛陀说真话。

  比如人们常说:祝你永远快乐。这可能吗?还有更可笑的,两个人举起酒杯来碰碰杯:祝你幸福。好像酒杯一碰,幸福就来。还不如一支歌: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倒说的是现实。喝了酒感到心情舒畅、幸福,这种快乐跟吸毒也差不多——吸了毒也有快乐,可是将来有恶劣的后果,毁灭自己的无其数啊。所以人世间充满了假话,广告上说:用了这块肥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那么后年十六,一直下去,你不要钻到妈肚子里去了?人世间的愚蠢,以不是真理、不是真话来取得快乐,这就上当了,上当就要受苦,所以不听佛的话是最愚痴的。

  懒得发胖,在脏水里图享受,

  两耳听不进佛法,是最愚蠢的表现

  人们说最愚蠢的是猪,天天呼啊呼啊地睡,睡得胖了,越胖越懒得走,越懒得走越是睡,越睡越胖。洗澡就在脏水里滚来滚去,一站起来,脏水滴滴嗒嗒地滴下来。你跟它讲讲佛法,叫它“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它两只大耳朵扑啦扑啦,意思说:不要听,不要听,不要听。

  离苦,听得进;离喜,听不进;

  喜了就放不下,掉在爱河里没有不被淹死的

  我们过去的生活,包括我们现在都还是有,都离不开喜,哪怕不明显的喜,我们也有感受,一有感受就会贪,贪了就离不开、放不下。这个觉悟也太差了,跟这些众生讲佛法,要他离开苦。他认为:这个对,我求菩萨保佑就是想离开苦。再跟他说,你连欢喜也要离开,他就不理解了。有人痛苦得想离婚,为了求离婚成功,来求我老师加持。当然家庭矛盾我不管,我老师只干教育。结果老公朝她笑笑,她起欢喜心了。(众笑)

  男青年就是这样,姑娘朝他一笑,他再也放不下,哪怕姑娘不喜欢他,只是一个礼貌,他也会生相思病。女孩子更重感情,男孩子感情外露,女孩子感情隐藏,所以男孩子称阳,女孩子称阴,假如男青年稍微对这个姑娘关心一下,从此她就放不下了。因为心里边欢喜了,从这个欢喜又出生了很多喜:多温柔多帅啊,修养多好啊,那么掉在爱河里了。

  掉在爱河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被淹死的。开始是高兴:爱河可真好,我现在多自在啊,我在游泳,我是河里的一条美人鱼啊。慢慢沉下去了,味道两样了,开始觉得疲劳了,“我要爬起来。”爬不动了,水已经到你喉咙口了,还好没有断气,那么天天吵架。总有一天沉下去,“离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9

  离不开世间上的快乐,怎能得阿罗汉的乐;

  不放下你的一切,又怎能得菩萨的快乐;

  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成不了佛

  提要:

  ■ 人世间对喜的执着,对家的执着,真是生生世世积累下来的,有聚必有散,

  想开一点

  ■ 离不开世间上的快乐,怎能得阿罗汉的乐;不放下你的一切,又怎能得菩萨

  的快乐;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成不了佛

  ■ 样样都有,样样都放不下,还能修行吗?

  ■ 常有人说“佛门四大皆空,为什么你们什么都空不了呢?”就因为今天的

  修行人只肯修有,不肯修空

  人世间对喜的执着,对家的执着,真是生生世

  世积累下来的,有聚必有散,想开一点

  人世间执着于喜,执着于快乐,随时随刻都会产生放不下,包括对人,包括对东西。首先放不下自己的亲属,虽然人世间烦恼多,可到底是亲属呀,有亲就有乐。还包括朋友、家庭、家乡。

  买的新公房虽然小的像猴子的笼子,也喜得不得了,以拥有新公房为得意。即使住在老房子里,也喜欢,“这是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有感情了。”有个女教师跟我说过:回家了,即使坐在破烂的藤椅子上,心里也欢喜。所谓“出门一里,不如家里。”北方人称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叫“我家的”,意思是说,“是我家的,你别来抢啊。”众生对家的执着,真是生生世世积累下来的。

  做父母的对儿女也执着,称为娘身上一块肉。要来学法了,只要儿女拖长声叫声:“妈——”这个亲热啊,听在耳里味道就两样,(笑声)妈就被儿女拖住了。一直到死,儿女还说:“妈你别走,我离不开你呀,你怎么离得开我?”阎罗王可不答应啊。我老师希望你来,你不来,一定要阎罗王把你抓走,何苦呢?有聚必有散,想开一点。

  离不开世间上的快乐,怎能得阿罗汉的乐;

  不放下你的一切,又怎能得菩萨的快乐;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成不了佛

  世间上的一切都不是你的,我多么盼望我的儿女能在我身边,他们有来吗?连儿女都不是你的,连头发都不是你的,否则头发怎么会脱光呢?就是因为人有感情,感情里喜怒哀乐,喜是头一位,一欢喜就离不开,养成习气啦。你不离开最后也得离开,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人生的真理也是这样。与其被动地随环境的变化而离开,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自己做主人,主动的离开。你不离开世间上的快乐,你怎么能得到阿罗汉的快乐?怎么能得到常乐我净的乐?你不放弃你的一切,你怎么能得到菩萨的快乐?只要你有一样放不下,你就成不了佛!

  样样都有,样样都放不下,还能修行吗?

  你们听了难免心里会想:道理是好,可是我越听越害怕,叫我样样离开样样放下,那我什么也没有了,我岂不变成穷光蛋了,这还有啥味道?就因为不肯做穷光蛋,丛林里有的是米,何用我托钵。从前皇帝写了一首诗:“天下丛林饭如山”,那还要托钵吗?社会上有人说,现在最富的地方就是佛门。样样都有,样样都放不下,还能修行吗?

  常有人说“佛门四大皆空,为什么你们什么都空不了呢?”就因为今天的修行人只肯修有,不肯修空

  今天的修行人只肯修有,不肯修空,连社会上人都经常说:“佛门四大皆空,你们怎么什么都空不了呢?”虽然他们不了解四大皆空,他们只是看到这个出家人又要名又要利,什么都空不了,那么就用四大皆空来形容一下。真正四大皆空,连身子都要空掉。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 2006.4.29

  世俗人放不下的欢喜,不过是自得其乐,有的还乐极生悲,因为得了人身仍然沉溺在苦海里

  提要:

  ■ 内身心、外世界,全部空光,那才是大成就,这就是佛

  ■ 十多年来向我求法的人很多,有更多的人想来,又有不能来的理由,因为

  放不下

  ■ 世俗人放不下的欢喜,不过是自得其乐,有的还乐极生悲,因为得了人身

  仍然沉溺在苦海里

  ■ 不离开人世间荣华富贵,一切都会成为空欢喜,禅定的乐也只能感受,

  不要贪爱

  内身心,外世界,全部空光,

  那才是大成就,这就是佛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身子就是地水火风组成的。骨头是地大,血液是水大,呼吸是风大,体温是火大,整个的世界都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小到身心,大到世界,内身心,外世界,全部空光,这才叫四大皆空。既然全部空光,你还在人世间贪爱什么呀?空光了什么都没了,这才是大成就,那就是佛。

  我们是学大般若法流,大般若就是叫你修空。我们应该以能海上师为榜样,能海上师圆寂前最后一句话,“什么也没有。”这是大般若成就的境界。要做到“什么也没有”的成就,首先你要做到对“有”不要执着,那就要学会舍。

  十多年来向我求法的人很多,有更多的人想来,

  又有不能来的理由,因为放不下

  十多年来向我求法的人很多,你要想法上得到成就,就要不中断,不得半途而废,这都是为了你的成就。我盼望我的学生都能不贪图世间上的喜乐,来求学佛陀的智慧,但我老师也是看你什么情况提什么要求,比如小王,七年前他工资已是每月一万五了,我跟他说:“你可以来了”,他就来了,没老婆、没成家、没孩子,没负担,不来学佛干什么?

  可是有更多更多的人,我知道他不会听我话,所以我也不会对他讲“你可以来了”,讲了也没有用,他会说不能来的理由。

  还有的说来常住 ,住了一个时期又回去了。都是因为放不下,假如我也说我家里有事放不下,我回家了,你们听法就听不到了。当然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世俗人放不下的欢喜,不过是自得其乐,有的还乐极生悲,

  因为得了人身仍然沉溺在苦海里

  为什么会放不下?难免放不下欢喜的情呀,其实你欢喜他,他可并不欢喜你。脸都老得像老猴子了,鼻涕流下来,自己还不知道,端碗汤手在发抖,指甲都伸在汤里,越看越不欢喜。来这儿修行就不同了,我的学生看我,越看越欢喜,(众笑)在第二期的禅定营结束时,一个年轻的企业家跟我握手,说:老师啊,你真可爱。这话在家里可听不到吧?所以这里面的欢喜就不同。

  老公看老婆,即使像个猴子,也是欢喜;老婆看老公,心里也放不下,听法听到一半,就牵挂着老公在家没人给他煮饭。买张奖券中了奖,一欢喜,就离不开买这买那。也有的人乐极生悲,从前有个叫花子买了一张航空奖券,把奖券放在打狗棒竹竿的洞洞里,他想这儿最最安全,打狗棒天天拿在手里,从不离身的。他把号码背得很熟,等到开奖那一天,一看中了头奖了,一下成了百万富翁,再也不用要饭了,高兴得疯了,一下把打狗棒往河里一丢,(众笑)这就叫乐极生悲。也就是把极其难得的人身从此沉溺在人生苦海里。

  不离开人世间荣华富贵,一切都会成为空欢喜,

  禅定的乐也只能感受,不要贪爱

  你们要警惕:世间上人的欢喜,那是荣华富贵的欢喜,这种世俗的欢喜,将来会一场空。所以你们要想离开二禅定生喜乐的喜,进入三禅,你更要离开世俗上种种的喜。禅定的乐你可以感受,但不要贪爱,更不要执着,拿到了要有勇气放下,那么你就容易做到离开二禅定生喜乐的喜,而进入三禅。三禅虽然离开喜,可是三禅的乐比二禅更殊胜,更微妙,所以叫妙乐。比方你走楼梯,要走上第三格,你的脚必须离开第二格,你不肯离开第二格,想往上走第三格,这怎么走法?整个佛陀的教育,就是叫你们明白道理,今天讲到这里。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4)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乐时不修行,等苦时再修行,

  这种眼光短浅的人,会促使苦更快来临

  提要:

  ■ 乐时不修行,等苦时再修行,这种眼光短浅的人,会促使苦更快来临

  ■ 愚痴颠倒,痛苦无法解决,佛法使人觉悟,是釜底抽薪

  ■ 三界如火宅,赶快出离,烦恼火焰越烧,法身慧命越干枯

  ■ 世俗的快乐会带来苦,要得到没有痛苦的乐,就要在禅定里修

  ■ 上根上智是由于过去世善根深厚,今世不学佛,哪来的上智

  乐时不修行,等苦时再修行,

  这种眼光短浅的人,会促使苦更快来临

  今天继续讲涅槃的功德。修行就是离苦得乐,假如你认为现在很快乐就不需要修行,那你的眼光短浅得很,好比你不趁天气好的时候洗衣服,也许明天下雨呢?你今天条件很好,生活有保障,这个时候你不修行,也许明天苦来了呢。你看看周围的人,包括你本人,过去岁月里哪个没有痛苦啊。难道明天就不会有痛苦了?这种想法很不理智,也没有智慧,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也挡不住痛苦,而且痛苦还会来得更快。也很容易看到这种例子:有人喜欢吃海鲜,吃海鲜时快乐,可是很快就送医院,因为得了急性胰腺炎,疼得要命。

  愚痴颠倒,痛苦无法解决,

  佛法使人觉悟,是釜底抽薪

  众生没有觉悟,愚痴颠倒,所以痛苦无法解决。佛法为什么能解决?佛法是釜底抽薪。《百喻经》里有个故事,有人在煮石蜜,石蜜就是蜂蜜,来了客人,他想用蜂蜜去招待他。为了让蜂蜜快一点冷,他在蜂蜜里加了一点水,又用扇子扇。他自以为这样做很聪明,可是旁边有智慧的人都在笑他:你底下的火不熄灭,蜂蜜怎么会冷呢?就好比世间上人忙来忙去成了百万富翁,痛苦还是没解决,因为底下在烧火。佛教给人的快乐就是把火熄灭。

  三界如火宅,赶快出离,

  烦恼火焰越烧,法身慧命越干枯

  人世间充满着火,不要说人世间,天上也充满着火,欲界色界无色界总称三界,佛说三界如火宅,赶快要离开。这种贪心的火焰、瞋恨心的火焰、愚痴的火焰,无时无刻不在烧。烦恼的火焰越烧,我们的法身慧命越是干枯,始终没法跳出生死轮回。

  世俗的快乐会带来苦,

  要得到没有痛苦的乐,就要在禅定里修

  我们修行就是为了离苦得乐,世俗的快乐必然会带来痛苦,我们要的是没有痛苦的快乐,修行就是修这个。

  那么怎么修啊?真正修行,必须在禅定里修。有些人自己天天打坐,始终也打不出一个名堂来,因为他不根据释迦佛的法去修,他是自搞一套。没有法,或者仅仅学一些禅观的技巧,修修光明观,修修数息观,其它都不要,你没有法,只是抓一点观的技巧,你这么样投机取巧,是没有好结果的。就好比从前我在各大城市办禅定班,因为其中还带有心理上的导引,名称就叫禅定与心理导引。八十年代气功风行一时,气功界把禅定看成是无上功法,所以他们也到禅定班来学禅定。他们就说,“这个老师讲不完地讲,叫我们要了生死,了生死跟我有啥关系,你有什么功法,你就拿出来,我学会了好走路。”佛门里有人天天打坐,从不听法,这条路线也等同外道。

  上根上智是由于过去世善根深厚,

  今世不学佛,哪来的上智

  你们可能会想,那么禅宗不立语言文字,不拜佛,不念经,难道也不对吗?按照经书里的说法,禅宗是摄受上根上智,它是一心禅,也应该要懂了法再去修一心禅。那么六祖慧能他并没有懂了法才去学禅,那他怎么开悟了?没学的人会讲《金刚经》吗?佛弟子要三世因果看问题,他这辈子没学能开悟,这是他的根机。根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由于他前辈子学得很多、根机很厚,一个根机利的人,这辈子只要点一下,他就悟了。要不然你也坐禅,文化水平又这么高,怎么不会讲《金刚经》?如果不学就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学佛的人,因为你不学嘛。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苦从乐来,修行就要离开你所喜欢爱好的,

  离不开也得离

  提要:

  ■ 教证二法,先教后证。抓一点一滴,就制造了末法时期

  ■ 修行的成就和修行成就的路子都在禅定里

  ■ 离不开对烦恼的执着,就离不开生死流转,多少绮梦幻想,最后还不是白骨

  一堆

  ■ 拿到了又失去了,人世间哪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 用生命时光去换享受,等于拿金刚钻去换只饼吃

  ■ 苦从乐来,修行就要离开你所喜欢爱好的,离不开也得离

  教证二法,先教后证,

  抓一点一滴,就制造了末法时期

  所以学修,一定要学了再修,教证二法,一定要先接受教理,才能去修证。有些人就是不要法,只强调修,光抓一点一滴,这样的想法如今比较普遍,这就人为地制造了末法时期,法都快要没了。可不能口喊正法久住,走的却是灭法的路,制造了末法,这个罪过很重的。可是这些人不会想到自己在背罪过,也不承认自己背罪过,因为他没有觉悟,所以没有觉悟是最可怕的。

  修行的成就和修行成就的路子都在禅定里

  为什么说修行是在禅定里修?因为修行必须在禅定里成就,无论什么法门,离开禅定是不会有成就的。

  不光是成就,你修行的路子也必须依照禅定的路子来修,我们讲的禅定是如来教导的禅定。修行人常犯的错误就是自己喜欢什么就修什么,因为喜欢,拿了就不肯放。如今末法时期,即使有少数人还想修行,也常犯这个错误,这是众生的习气。如果你不离开它,很快就会形成执着,越执着就越离不开,越离不开越执着。

  离不开对烦恼的执着,就离不开生死流转,

  多少绮梦幻想,最后还不是白骨一堆

  执着就是执着烦恼,离不开就是离不开生死流转。世俗生活里一切的一切都是流向生死苦海,世俗生活里的人都在执着,不光是贪执着,瞋也执着,痴也执着。即使知道贪瞋痴带来的是苦恼,他也放不下。活着的时候,由于执着的关系,产生了多少绮梦幻想,最后留下白骨一堆。人们想啊想啊,想到后来,哪样东西你拿到了?即使拿到了,拿到了又消失了,岂不等于没拿到?

  拿到了又失去了,人世间哪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我从前在苏州,有个学生来看我,我说“听说你在炒股票?”他说,“是的是的。”“听说你赚了两万是吧?”他说,“是的是的,不过我现在又赔了两万。”赚了两万又赔了两万,不是等于零啊?生下的小鸟,长大了又飞出去了,不是等于零?买了新公房,等到你死了,家里人把你送到火葬场,这个新公房对你来说不是等于零啊?人世间到底什么是属于你的?一个人来到人间,最后又离开人间,辛辛苦苦忙,一样都不属于你的。

  用生命时光去换享受,

  等于拿金刚钻去换只饼吃

  人要吃饱穿暖,要生活,要活下去,这是常情,享受可不是人之常情,有必要享受吗?不会给你白享受的,你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生命的时光。拿生命时光去找享受,就等于用一只金刚钻戒指去换一只饼,这种道理人们怎么想不通呢?因为人们享受的时候欢喜啊,一欢喜就爱,一爱了就离不开,离不开就执着。等到痛苦来了,还是离不开,因为执着了,那么只好受苦。

  苦从乐来,修行就要离开你所喜欢爱好的,离不开也得离

  所以释迦佛说这个地球上众生真奇怪,这么苦他还能够忍得下去,一点不想往离开生死这条路上走,所以叫“堪忍”,用印度话讲就叫“娑婆”。我们个个都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以你们今天来修行,第一步就要修离,离开你所喜欢、你所爱好的东西,你离不开也得离,否则你修什么呀?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世人以财色名食睡五种欲为快乐,

  能离开贪欲才叫修行

  提要:

  ■ 世人以财色名食睡五种欲为快乐,能离开贪欲才叫修行

  ■ 修行要清净,这儿的修行人不贪财,有钱也没地方花

  ■ 一到这里,就自觉地不贪色,女生都不化妆

  ■ 这儿没有持权,就没有名可图,佛门是平等的

  ■ 这儿吃的是大锅饭,吃了圆桌面,还能证阿罗汉果吗

  世人以财色名食睡五种欲为快乐,

  能离开贪欲才叫修行

  世间上种种人们认为快乐的东西,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财色名食睡五种贪欲。你要修行,就必须到一个真正修行的场所,真正修行的场所是很清净的,这个清净就是指离开五欲。真正修行的路也就是要离开五欲。释迦佛说过: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既然你们今天都欢欢喜喜来修行,我们就要指导你过修行的生活。

  财,我们这儿没有财可图,你贪也没有用。现在有好多佛门里的人,哪儿收入高就往哪儿跑,这叫修行人吗?有的地方衣单费高到八百、一千。一个出家人吃住都由寺院供给,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啊,修行人还贪财吗?这种卖门票、做佛事、吃饭要饭钱、住宿要宿费,全是为了财。

  有人说“不卖门票不行啊”,我看不见得,教堂就不卖门票,也没算他犯法嘛。我们就不卖门票,还有好多寺院也不卖门票。寺庙都是居士供养的钱修起来的,居士到庙里来还要买门票?寺院里供的是释迦佛,是我的师父,我要进去看看我师父,还要买门票,这算什么道理啊?

  有一年我在深圳住在一个学生家里,有个居士问我,“寺院里卖门票,这对不对啊?”我说,“你今天来这儿干什么?”“我是来看老师。”“你进来的时候,我的学生有没有叫你买张门票?”如果卖门票,那岂不是把我老师当猴子了?

  色,贪图一切美好的东西,举个例子,出家人看到这朵花非常好看,产生了爱心,你戒就不清净。一切庄严美好的东西只能供佛。何况男的看见女的,女的看见男的而起爱心,这都是贪色。

  名,走歪路而出名的差不多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花钱买的,一种用卑鄙手段,踩在人家背上爬上去的。

  食,就是贪吃。

  睡,就是贪睡。有人一怄气,就去睡觉。这个贪睡的习气真厉害。

  修行要清净,这儿的修行人不贪财,

  有钱也没地方花

  财,你们今天来修行,首先要离开五欲。

  这儿的学生,辛苦得经常生病,我们都没有工资的,愿者上钩,最多一个月给你些零用金。这儿在山区,连个小商店都没有,你有钞票也没处用,而且你也没有什么要买的。所以有人几年积下来,也有几千元了。

  一到这里,就自觉地不贪色,女学生都不化妆

  色,一到这里,就自觉地不贪色。有人没来时天天化妆,来了以后都不化妆了,都是本来面目,一化妆自己也有点不对头,像个妖怪,(众笑)慢慢也不化妆了。有的女孩子刚来的时候偷偷地在箱子里带了个洋娃娃,慢慢也觉得不对头,洋娃娃又不能拿出来玩,只好上交。

  这儿没有持权,就没有名可图,佛门是平等的

  名,这儿一点名也没有。叫你做领导,无论总管分管,不管什么管,都没有特权,而且经常要调动。如果人才济济,你今天当领导,明天叫你下来,让别人当领导,佛门是平等的。

  这儿吃的是大锅饭,

  吃了圆桌面,还能证阿罗汉果吗

  食呢?全是大锅饭,从前叫罗汉菜。为什么现在吃罗汉菜的地方很少?因为现在人不想证阿罗汉果,你吃了圆桌面,素鸡、素鸭、素黄鱼、素排骨,你这么贪吃还能证阿罗汉果,还能了生死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学佛的人为什么佛的快乐不要,

  人的快乐却抓住不放,真是大笨蛋

  提要:

  ■ 这儿两点半就要起床,让老师多睡一会,老师就不高兴

  ■ 修行不贪财色名食睡,进一步要不贪色声香味触

  ■ 修行人离开五欲,就能得到快乐,由这个乐而入定,叫离生喜乐定

  ■ 有子者为子忧,有牛者为牛忧,没有执着,就没有忧虑

  ■ 学佛的人为什么佛的快乐不要,人的快乐却抓住不放,真是大笨蛋

  ■ 由贪而得的快乐你都离不开,你怎么出离生死?

  ■ 苦恼人即使用功,心也定不下去,哪有因苦恼而入定的

  这儿两点半就要起床,

  让老师多睡一会,老师就不高兴

  睡呢?我们这里第一批禅定,两点半就要起床,我平常都是12点起来的,因为要修改稿件。有时候身体很累,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再去躺一会。今天我去躺一会,等我醒来,快要三点半了,就挺不高兴。我问为什么不敲门叫醒我?说“让老师多睡一会。”来了这么多的小住的同学,我能不到吗?

  修行不贪财色名食睡,

  进一步要不贪色声香味触

  还有贪的,社会上人财色名食睡贪得厉害,修行人贪得比较细了一点,是贪色声香味触。可是今天佛门的修行人,非但普遍离不开色声香味触,还离不开财色名食睡,那你这个修行人跟社会上人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出家人也贪财色名食睡,你不过是换了件衣服,哪像修行人?

  修行人离开五欲,就能得到快乐,

  由这个乐而入定,叫离生喜乐定

  所以要离开五欲,离开你所爱的东西,就叫修行。拿我们禅定来说,第一步就是修这个。你离开五欲,就能得到快乐,由这个乐而入定,这叫离生喜乐定,这是初禅。有人说我离不开这些东西,就因为这里边有快乐,难道我离开了,还有快乐?你想不通,因为你没有接受佛陀教育,你按照佛法的教育试试看呢,离开了五欲,你会更快乐。

  有子者为子忧,有牛者为牛忧,

  没有执着,就没有忧虑

  从前佛在世的时候,魔罗跟佛讲:“我有妻子,有有妻子的快乐;我有儿子,有有儿子的快乐;我有房子,有有房子的快乐;我还有牛,我有有牛的快乐。”牛就是财产了。释迦佛回答他:我没有妻子,有“没有妻子”的快乐,我没有儿子,有“没有儿子”的快乐;我没有房子,有“没有房子”的快乐;我没有牛,有“没有牛”的快乐。有子者为子忧虑,有牛者为牛忧虑,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

  学佛的人为什么佛的快乐不要,

  人的快乐却抓住不放,真是大笨蛋

  为什么不拿释迦佛的快乐,一定要拿凡夫的快乐呢?真是大笨蛋啊。说是学佛的,可是佛的快乐不要,人的快乐偏偏抓住不放。你们想想看,在家里你到底搞了点啥?还不是忙妻子、儿子、买房,在银行里攒存款?这种快乐你不肯离开,你怎么修行啊?修来修去是人天福报,根本了不脱生死。

  由贪而得的快乐你都离不开,你怎么出离生死?

  出离就是出离世间上的烦恼,贪瞋痴以贪为首,由贪而得到的快乐你都离不开,你怎么出离生死?修禅定,初禅就是离生喜乐定,离就是离欲恶不善法。离开对五欲的贪着而产生乐,由这个乐进入定,这个定就叫离生喜乐定。还要离开五盖,贪盖、瞋盖、掉悔盖、昏沉睡眠盖、还有疑盖。还要离开十种恶法,又叫十不善法,与十善法相反就是十不善法,身三口四意三,身,杀盗YIN;口,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意,贪瞋痴,全要离开。

  苦恼人即使用功,心也定不下去,

  哪有因苦恼而入定的

  离开这些,喜乐自然会产生,由喜乐进入定。有许多人很用功,整天打坐,可是脸上从来没有笑容,人家以为他严肃,可是他开口就是“我是苦恼人”,怪不得他们禅定修不好,哪有从苦恼入定的?是从喜乐入定呀,你欢欢喜喜,心就安定下来了。

  有人负责在我讲法的时候打手势,告诉我时间到了,要停止了。据说她每次打手势,旁边人就朝她瞪眼睛,因为他听得欢喜,还想听下去。欢喜了心就定下来了。还有的人越听越不欢喜:我是最喜欢打牌的,偏偏老师讲打牌是卑鄙的。又不好意思走,只能是苦恼地坐着,全身不安,东看看西看看,一会看看表几点了。所以苦恼了,肯定心定不下去的,那还能入定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

  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提要:

  ■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 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怎么可以离开佛法呢?

  ■ 二禅的喜乐是定中产生的喜乐,更殊胜,更微妙

  ■ 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不离开二禅的喜,就进不了三禅的妙乐

  ■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为了更大的发财,能在修行上成就吗?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

  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听?因为你听不出他是错的邪的,为什么听不出来?你不肯听佛法。为什么不肯听佛法,“是他叫我不要多听的。”佛一再讲要多闻,他叫你不要多听,那就不对了,你听他的,也会变成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

  怎么可以离开佛法呢?

  所以你修禅定一定要按照佛法去修,由离而产生喜乐,由清净的喜乐而进入禅定,这就是法。有人修光明观,修来修去是模模糊糊、白茫茫一片,因为他平时没有修离生喜乐。还有人好像灰溜溜的,因为心里有烦恼呀。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必然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怎么可以离开法呢?

  二禅的喜乐是定中产生的喜乐,更殊胜,更微妙

  在初禅的基础上就自然进入了二禅。二禅叫定生喜乐定,因为初禅定你已经拿到了,所以二禅的喜乐是得定以后,从定中产生的喜乐更高级、更殊胜、非常微妙。如果离五欲的喜乐是粗相,那么定中的喜乐就是很细很细的细相。由五欲产生的喜乐必有痛苦,而你定中产生的喜乐就没有痛苦,境界也不同了。哪怕你得定只有几秒钟,这个喜乐也没办法形容。

  打比方,你没得定之前修的观是你想出来的,因为这些境,你白天都看见过。比如看见太阳,那么闭上眼睛心里也能想出来。定中是在观的基础上,产生了质变,你一得定,这个境界自己会出来,是现出来的,而且现出来的境界更加殊胜,更加明朗。

  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不离开二禅的喜,

  就进不了三禅的妙乐

  由二禅进入三禅,三禅叫离喜妙乐定。“离喜”,这个喜是指二禅的喜,就是说入定时产生的喜乐,你也要离开,否则你就进不了三禅。就好比走楼梯,你不肯离开下面一级,上面一级你是爬不上去的。现在佛门的人由于不听佛法,或者听了一点点就自满了,你这一点就够了,释迦佛何必讲49年法?一堂课、一次讲法、一个早晨能把所有的道理讲完吗?释迦佛还讲了49年法呢。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为了更大的发财,你能在修行上成就吗?

  如果在修行上你只知道取,不知道舍,你还是不懂修行。能海上师说,“只知道取,不知道舍,这叫半边用功。”初进佛门的人这方面更加明显,有人来跟我诉苦:“老师,我这个厂要倒闭了,希望老师加持加持我能赚到钱。”这就是取。说“我经常修供养,这不是舍吗?”那么你布施供养,是为了啥?我越供养福气越大,福气越大我赚钱越多呀。还是为了取!你能成就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

  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提要:

  ■ 修布施波罗蜜什么都要空光,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世俗心

  ■ 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听进去了也不肯舍掉,尤其是先入为

  主,更难舍掉

  ■ 为什么舍不掉?因为有了感情

  ■ 进入四禅,修舍念清净,舍掉了执着,喜乐的性质就改变了,会更加微妙

  ■ 二十年打坐也没有什么感觉,初学禅定,就能得轻安、发暖

  ■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修布施波罗蜜什么都要空光,

  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世俗心

  什么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彻底究竟,什么都要空光。你只要相信因果不错,你培了福自然有福报,用不着你求的。有求必有执着,求不到就苦。再说你为了发财,去供养培福,那不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吗?这是世俗心,可不是修行人的心啊。

  修布施供养要修到三轮体空,才是彻底究竟,什么叫三轮体空?供养是我应该做的,根本不想:这是我供养的,是我供养你的,也不去想,我供养了多少钞票。当然开始供养的时候,总要有所准备了,但是你供养完了就别放在心上了,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忘掉,无相布施功德最大。

  为了使大家功德大,所以凡是来助印我们书刊的,我们都不登功德芳名。贪扬名、执着功德,这个名就不芳了,而且也会被人利用,成了勾钱的手段。

  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听进去了也不肯舍掉,

  尤其是先入为主,更难舍掉

  有些赶经忏的人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的人都不肯把邪知邪见舍掉。还有的人本来没有邪知邪见,因为现在末法时期到处都有邪师邪说,他听进去了,后来听到正法,慢慢明白了,可是他还是不肯舍掉。他认为:你讲的不错,那边说的也不错,大家都不错。成了是非不分的老好人。尤其是邪见先入为主,更难丢掉。

  为什么舍不掉?因为有了感情

  还有的人算是说好话,“老师,你讲正法就讲正法,别人不对的地方,你就少说几句了。”可见他也舍不掉。只取不舍,这样子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不光是世俗的一切,以及邪的,你要舍掉,你要想提高想成就,你过去学到的好的东西,也要舍掉,否则你无法提高。比如说你上初中了,背了一个特大的书包,里面还有小学六年级的课本,因为没有小学六年级毕业,咋有今天进入初中呢,所以有感情啊。老师就要批评你:小学的书你还拿出来干什么。

  进入四禅,要修舍念清净,舍掉了执着,

  喜乐的性质就改变了,会更加微妙

  所以从三禅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舍这条道路了,四禅修舍念清净。舍就是舍掉执着,放下执着,才有上进。

  要进入三禅的离喜妙乐定,就要舍掉对二禅喜乐的执着。舍掉了不等于说喜乐就没了。舍是舍掉执着,你不执着二禅的喜乐就产生三禅的妙乐。你一执着,就产生不了。你舍掉了执着,二禅的喜乐还是存在的,不过性质改变了,更加微妙。

  二十年打坐也没有什么感觉,

  初学禅定,就能得轻安、发暖

  打一个比方,有许多佛门里的人,自己每天打坐,二十年都没有感觉,就是不肯学禅定。而修禅定呢,有些初学禅定的人,要不了两三天,喜乐就来了,而且能发暖,很舒服的。发暖就是血脉畅通。前几天的企业家禅定营,来的都是社会上的人,从来也没有听过法,也没有学过禅定。第二天我问他们,修完禅定感觉怎么样,他们说:“全身暖洋洋的,极其舒服。”修禅定只要一天两天,就会出生暖触,谁叫那些人不学禅定自己盲修瞎练。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发了暖了以后,只能暖不能热,暖只能到脐不能到心。可是有人说我越修越暖,已经很热了,怎么办?有办法,你舍给别的同学,心里做个意:我把暖送给所有的同学,让没有发暖的同学快快发暖。别以为舍掉了就没得了,你试试看,舍掉了,你仍然是暖,这个暖不猛烈,而且比刚才的暖还要舒服。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舍离的好处。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0~10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10~114

傅味琴:佛弟子要以大雄大力报佛恩(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

傅味琴: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成

 

后五篇文章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50~5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

傅味琴: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