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1日清凉山佛学苑 佛法法义引导我们趋于寂静 提要: ■ 佛法法义引导我们趋于寂静 ■ 外物少,杂念少,容易修空 ■ 内心要寂静,佛门不能太热闹 ■ 书法庄严,法可没有活起来 ■ 佛教可不能被人作古董欣赏 ■ 法的生命力一死亡,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 佛法讲“无寿者相”,何必祝寿凑热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法法义引导我们趋于寂静 “其义备足,归寂无为。”所有的法义都是引导我们趋于寂静,都是为了把我们的心修成像虚空那样广大,像虚空那样寂静。虽然空中会有种种缘生,但是对空本身来说,还是空无所有,寂静寂静。 外物少,杂念少,容易修空 所以我们修行人,尤其是修禅定的人,最好杂念少些,同时自己的东西,包括房里的杂物越少越好。在没有风寒的情况下,修禅定最好在露天修,一个大草坪,或者山上有这么一块空地,天地为大庐,那时你就会有种空无所有的感觉。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即使在房里修,一开始就要观想把房子空掉。 内心要寂静,佛门不能太热闹 同时我们应该要做到内心寂静,环境寂静,懂佛法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觉悟。佛门太热闹了,会变成游乐场所。有的寺院还特别喜欢吵吵闹闹,所谓香火旺,卖出的门票也多,丢进功德箱里的钱也多,这样寺院也变成搞钱的旅游场所了。 书法庄严,法可没有活起来 虽然按照老传统,大殿门口还是挂着“大雄宝殿”这块匾,但是佛弟子有没有大雄大力的精神呢?有的门洞上还写着“寂静”,佛弟子是不是做到了寂静呢?每个殿的两边都有挂着对联,对联的意义都很好,但是又有谁做到?都变了一种装饰品,不懂佛法的人只是欣赏这些古色古香的风格。客厅里挂着“以戒为师”的书法,挂着毛笔写的《心经》,是不是真的在以戒为师啊?有没有人在看《心经》啊?如果没人看,看不懂岂不全成了空架子? 说没有法,没有戒,但寺院还在啊,大雄宝殿匾还在啊,两旁对联还在啊,书法也写得挺庄严啊——如果没有佛法的理解,这跟死人的庄严有什么差别?好比人死了总要给他换一件干净衣服,可是人死了! 佛教可不能被人作古董欣赏 佛教事业有法才能活,没有法就等于死。没有法就没有佛教,只是供旅游的人欣赏的古董罢了,可是古董从来也不派用场的,如果把古董派上用场,就会有人把你骂死。一个仆人好心把古董去洗洗干净,擦擦亮,结果就被主人骂。古董嘛就是这样,只能看,不能用。 法的生命力一死亡,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现在佛教几乎也变成那样,你越把它看成古董,好像越受人欣赏,价值越高,叫作古代文化。你要想让它活起来,极力弘扬正法,努力培养人才,好好修行,就被人家骂。如今魔道当世,魔王波旬就是希望你把佛法变成古董。法的生命力一死亡,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佛法讲“无寿者相”,何必祝寿凑热闹 为名为利,哄热闹,出风头,讲排场,离开了佛法搞另一套,全是在促使佛法生命力死亡。但有些人什么也放不下。有的老和尚退了位,到了80岁,乃至90岁,仍然放不下,要摆寿席,搞世俗一套,释迦佛当年有没有祝寿啊?佛法讲无寿者相,他寿者相执着得厉害,还在佛门里摆阔,简直在佛门里当起老太爷来了。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1)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1日清凉山佛学苑 执着相就不是无为法, 爱热闹就耐不住寂静 提要: ■ 喜欢热闹的人,死后能到寂静的地方去吗 ■ 一切都是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 执着相就不是无为法,爱热闹就耐不住禅定的寂静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说法归向于寂静无为,才有福德 ■ 说法引导错误背大罪过,贪名贪利就下地狱 喜欢热闹的人,死后能到寂静的地方去吗 从前有个退位的老和尚要祝寿,指定这个寺院的上客堂要供应他十间房间,因为他有很多亲戚会来祝寿,把寺院看成他私人的行宫,这样心不寂静,身不寂静,环境也不寂静,死了能到寂静的地方去吗?肯定是到热闹的地方去了。 什么地方最热闹呢?六道轮回中,在人间活着的时候喜欢热闹,肯培福,尽做好事,死后生到天上去,天上很热闹。在名利场中凑热闹,死后到热闹的地方去,地狱最热闹,地狱里的众生没有一时一刻是寂静的,听听他们悲惨的叫声,已经够热闹了。畜生道也很热闹,畜生道里的众生因为愚蠢,没有智慧,也特别喜欢凑热闹,像我们这只小狗,跑得快,蹦蹦跳,很少见它好好地坐一会儿,连我下法座走出大殿时也奇怪,怎么我两只脚总是有东西缠着?(众笑)一看,是小狗在我脚边转啊跳啊。饿鬼整天找吃的喝的,也很热闹。寂静的反面就是热闹。 修行人不归向寂静无为,不是走反路了吗?你即使一直想保留世俗的生活,世俗的生活还是要完的。违背如来教导,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还以为自己这么做很荣耀似的。 一切法因缘生,缘生的东西都虚假不实,你又何必投入到热闹里去?修菩萨法的人,在人世间心一执着就会投入,可不能投入到对这种热闹的执着里去啊! 一切都是空,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今天凌晨一点钟醒来,就听到外面有呼叫的声音,后来又没了,一会儿又有了,挺恐怖的,后来想想也没事,原来是风(众笑)。这么一想心里也就没什么了,放下了,世上的一切到最后什么都空了,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修行人放不下祝寿,也不知道祝寿的人希望他活到几岁?世间上的人活得太长寿了,感触万分啊,因为儿子女儿都死在他前面,连孙子也变了老头子,活着也够伤心的了 执着相就不是无为法,爱热闹就耐不住禅定的寂静 “无为”,无寿者相就是无为法,想祝寿就是有为法,因为他有所作为嘛,想祝寿热闹一番,敲起来,吹起来。这种人肯定不会禅定,这种习气去修禅定的话,肯定耐不住禅定的寂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金刚经》有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哪个不坏啊?成住坏空,有聚必有散,有成也必有坏。无为法就不会坏,无为法就是空。空,一万年之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还是这样,从来没坏过,永远也不会坏。 说法归向于寂静无为,才有福德 所以一个讲经说法的人,你朝什么方向引导众生,后果大不相同。你对众生引导错误,就背极大的罪过。要使众生在热闹有为法中醒过来,觉悟过来,趋向于寂静无为,你这样法布施才有功德,才有福报。 说法引导错误背大罪过,贪名贪利就下地狱 要不然的话,人家看你是法师就对你恭敬供养,但你说法引导方向不对,非但没有功德还背大罪过。自己受名利供养,还消耗福气,所以有人说像这样的法师啊,十个倒有九个半要下地狱,因为你引导错误,贪名贪利,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为什么现在常听到有人临死时或是中风,昏迷,或是老年痴呆症,癌症?这全有因果。因为他们活着时太忙,既不寂静,做点好事又执着,不该做的事又特别起劲。有因必有果报嘛。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2)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1日清凉山佛学苑 没有法,搞表面,是摧毁佛教的手段 提要: ■ 老师父有规矩,不准做“佛事” ■ 明知不对偏要做,一心只为富起来 ■ 将来的果报在今世的因上已经形成了 ■ 没有法,搞表面,是摧毁佛教的手段 ■ 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 ■ 地狱里的苦报,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 ■ 死囚犯实是自己枪毙自己 老师父有规矩,不准做“佛事” 以前有个佛学苑请我去讲法,有一天我问她们:“你们这儿怎么不做佛事?”她们说:“这是老师父规矩,不准做佛事。因为老师父说,你替人家超度亡人,如果你自身没有功德,亡人超度不出来,你死了下地狱,要受多少劫的苦。”所以她们不敢做。 明知不对偏要做,一心只为富起来 很多年前我们在莫干山,有个我从前佛学院的学生来看我,他就在我们附近找了一个小庙挂单,他劝小庙里的和尚:“你们别赶经忏做佛事了,将来会受苦报的。”小庙里的和尚说:“这个道理我们懂,事实也看到了,我们这个寺庙过去有个老和尚做经忏、佛事特别起劲,死的时候痛苦万分。”“你们既然知道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不做不行啊。”现在佛门变了样,不做佛事不行,或者说不做佛事搞得这么清苦,哪个人受得了啊? 前两年有个出家人讲过,从前的老修行,两根萝卜干可以吃一顿饭,看样子他特别提倡修行要清苦,谁知道一转身,他做佛事做得特别起劲,一做佛事就能富起来。 将来的果报在今世的因上已经形成了 修行人最怕谄曲,心肠谄曲的人死后到哪里去了?什么众生走起路来弯弯曲曲?就是蛇啊,再加上动起瞋恨心来很厉害,心很狠毒,那下一辈子就是一条毒蛇,将来的果报在今世的因上已经形成了。 没有法,搞表面,是摧毁佛教的手段 一个在家的佛弟子尚且要趋向清净无为,何况是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内护正法啊。不懂法义,不修清净无为,没有法,搞表面一套,这就是摧毁佛教的手段。所以一个说法的人要法义具足,导引众生趋向寂静无为,像这样说法的人才能够称为贤者。 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 “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没有听到法之前,他非常喜欢杀生,小一点的杀,踩死蚂蚁小虫,大一点的杀,杀鸡杀鸭杀牛杀羊,更大罪过的杀,杀人。在有生命的动物中,智慧越高,杀了他,你罪过也越大,假如杀死一位阿罗汉,你下无间地狱。可是在生死流转里的愚痴众生,还是喜欢杀,造了杀业他还感到痛快。所以三恶道的苦报,都是人自己搞出来的。好杀之人听到了佛法也会立即不杀了 地狱里的苦报,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 52年我初进佛门,每天晚上到上海佛教青年会去听清定上师讲《菩提道次第》,星期日是由几位老居士给大家复讲。我提了一个问题:“地狱种种的刑具,铜墙铁壁,到底有没有?是不是佛故意这么说,以警诫修行人别干坏事?”回答说:“地狱不是什么人制造出来让人去受苦的,地狱有没有,就看你自己是不是在为自己造一个地狱。”所以地狱里的一切苦报、刑具,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 死囚犯实是自己枪毙自己 一个人被枪毙,法警是根据法院的判决对他执行死刑,好像是法警把他枪毙的,实际上是他自己枪毙自己,因为他不杀人,法院也不会判决他死刑啊,仅仅是换了一只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的德国被英国飞机炸得很惨,人们就说,希特勒当年不炸伦敦,哪有今天伦敦炸柏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3)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1日清凉山佛学苑 欺负人的人,必然会有人去惩罚他 提要: ■ 欺负人的人,必然会有人去惩罚他 ■ 众生畏果,逃走也过不了好日子 ■ 菩萨畏因,是因为他有智慧 ■ 苦来就害怕,时过又造业 ■ 听法使人觉悟,心有慈悲就能止住恶心 ■ 铺路的小石子也有功德 ■ 为了放生,雇人去抓,功德里也有过患 ■ 不要忘了要消除心中的烦恼毒 ■ 法供养第一,法是聚宝盆 欺负人的人,必然会有人去惩罚他 你用手打人,人家也用手打你,结果等于自己打自己,换了一只手罢了。但是众生愚痴,他没有从这里得到觉悟,好像他欺负了人就占了便宜,实际上他去欺负人,也必然会有人去惩罚他。 众生畏果,逃走也过不了好日子 众生畏果,众生在干坏事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怕,果报来了,他就害怕了。到处逃啊,乃至逃了几年,最后还是被公安局抓到了,所以他说:“这几年来我天天都在提心吊胆,没有过过一个好日子。”其实心里天天惊慌恐怖,他的心已经在受恶报了。 菩萨畏因,是因为他有智慧 菩萨畏因,所以他没有恶报。菩萨在有所动作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我这样做要背因果的。他就害怕了,他就不做了,所以说菩萨有智慧。有智慧的人畏因,没智慧的人畏果。其实等到你果报来的时候,你逃也逃不走,到那时你怕也没有用了。 苦来就害怕,时过又造业 前天来小住的苏州同学,临别时犯了点过错,后来又到我房里来求忏悔,我就训他们:“你们在苦难的时候,到我这儿来求加持,苦难消除了,没事了,又要造业了。造了恶业,等到以后受报了,又苦着脸来求加持。”众生就是这样,使很多善知识灰心,使菩萨掉眼泪。 听法使人觉悟,心有慈悲就能止住恶心 说法能使听法的人觉悟起来。心有慈悲,就能够止住恶心,再也不杀生了。对人对事要看功德,有的人只会看大功德不会看小功德,还有的人只会看表面功德,却看不到好事后面的隐患。还有许多人所说的功德,有时说得对,有时说的不一定对,因为他们没有佛法的标准。那件事情到底清净不清净啊,里边有没有玩弄手段?他们就看不出来了。现在,连在佛门里干事情的,一个信佛的人还拿回扣,表面上看起来,他又不赚钱,其实他有好处,他没有好处怎么会富起来啊?真修行人的功德也许你看不见,可是他随时随处都在累积功德,就看你会看不会看了。 铺路的小石子也有功德 好比一辆大卡车,声音很响,惊动了很多人,载着满车的砖头,咕咕咕开上来,人家说功德很大,因为这些砖头都是用来造佛学苑楼房的。但没有铺路的小石子,你这个卡车开得上来吗?却没有人赞叹铺路的小石子功德也很大。所以我常说,即使没人赞叹,你何必退心呢?没人赞叹菩萨知道,你哪怕一个动作,一句话,只要对众生有利益,菩萨就知道你有功德。 为了放生,雇人去抓,功德里也有过患 又如,现在一到菩萨圣诞,大家凑钱去买很多活的去放生。放生本是件好事,但是,卖活鲜的小贩一天中要集中那么多活的东西,还不是前两天雇人去抓来的,销得多抓得多,实在说这里边有功德,也有过患。 一个懂佛法有慈悲心的人,他的一个举动就是一个慈悲的行动,他的讲话就是劝导人家生起慈悲不杀的心来,这就是功德啊。 不要忘了要消除心中的烦恼毒 所以以说法培养众生的慈悲心,众生起了慈悲心,他就不会去抓,也不会去杀,要比你放生好得多。放生是以事论事,好比有皮肤搔痒症的人,你经常给他吃清凉消毒的饮食,体内的毒消了,皮肤也就不痒了,这要比你每天给他抓痒好得多。抓痒是舒服,抓了就不痒了,这只是表面呀。不要只抓表面,而忘了消除心中的烦恼毒。 一般人只知道放生,听了佛法以后,知道要根本解决问题就是要修好慈悲心,灭掉瞋恨心,这样才能做得圆满。所以能懂法义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有慈悲的人。 法供养第一,法是聚宝盆 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法供养第一。最大的功德就是法布施。现在人对于法布施并不重视,某些人还不大欢迎,只看钱不看法,愚不愚!就好比家里一个聚宝盆,竟得不到他的喜欢,看见人家在数钞票,竟然会拿聚宝盆去换钞票。钞票吃得光用得光,聚宝盆吃不光用不光,他不懂?凡夫以生命的时光去赚钱,修行人以生命的时光去求法。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4)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2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之人,劝人不杀,故能得长寿 提要: ■ 说法之人,劝人不杀,故能得长寿 ■ 世人颠倒,以杀生祝福,致成多病短寿 ■ 要众生做到不杀生,还得靠佛法来培养众生的大悲心 ■ 信佛的人不能一面放生,一面杀生 ■ 善知识的批评,就是慈悲!如果不悔过,善知识也会灰心 ■ 病人不听话,病难好,反说医生没本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说法之人,劝人不杀,故能得长寿 “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这是说讲经说法的作用,它产生的功德能使说法的人得到长寿。说法的体是清净,相是种种的法相,作用就是归寂无为,能够使众生归向于寂静无为。 世人颠倒,以杀生祝福,致成多病短寿 不杀生、放生就能得长寿。世间上的人颠倒,生了孩子刚满月就要请客吃饭,你能布施饮食也算好事,偏偏要杀生,吃活的,将来果报在小孩子身上,这孩子就不能长寿,因为你是为了孩子满月杀的。应该在那一天放生,布施供养,这样做才能使孩子长寿。 有这么一家,夫妇俩生了一个孩子,由于他家做生意很富,所以在孩子满月这一天请客吃饭,办了好多桌,全杀活的。那一天这个孩子很奇怪,总是不停地哭,后来这个孩子就得病死了,他妈非常悲痛。信佛的人就告诉她,你为孩子杀生这么多,孩子怎么能长寿? 要众生做到不杀生,还得靠佛法来培养众生的大悲心 一个人要做到不杀生,那就要靠佛法,懂了佛法,有了大悲心,他就不会去杀生了。所以说要想得长寿,除了放生以外,更需要不杀。讲经说法,能使好杀的人听到法后,就起慈悲心,能够不杀,说法的人因此能得长寿。 信佛的人不能一面放生,一面杀生 世间上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彻底究竟,为什么称为有漏法?原因就是世间上人虽有慈悲心,可是一会儿瞋恨心又起来了。像有的在家人,说是信佛吃素,可是他一面放生,一面杀生,这种人多得很。理由就是我是信佛的,可是我儿子媳妇不信,我可以不杀生,但是儿子媳妇要吃活的,由于他对儿子媳妇宠爱,照样去买活的杀。 善知识的批评,就是慈悲!如果不悔过,善知识也会灰心 上海有一家,母亲信佛,女儿从国外回来,要吃活的,妈开始不给她买,女儿就说,“妈你还是信佛的,你对我没有慈悲心,还是我婆婆好,我喜欢吃活的,她天天买给我吃。”这么一说,做妈的也就买活的杀给她吃。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头,来向我诉苦,被我训斥了一顿,她有点想不通,说:“我来向老师诉苦,总希望老师安慰我,结果反被训一顿。”在他们看来,慈悲就是宠爱。他们不知道批评你训你才是慈悲,宠爱就是害。后来听说她身体不好,要求加持。所以人就是这样,没事的时候造恶业,受苦报了,又求加持。如果不悔过的话,等到没事了,又要造恶业了,这样子善知识也会灰心。 病人不听话,病难好,反说医生没本事 从前,有个信佛的老太太要我去给她看病,我告诉她,鱼、肉全不能吃,鱼吃了气喘病就难好,肉吃了高血压就难好,只能吃籼米饭,不要吃大米饭。她在我面前非常听话,样样答应。有一次看完病我就走了,走不远,忽然想起有样东西掉在她家里,就再回她家去拿,一进门,看见她仍然鱼啊肉啊,搞得我后来也灰心了,凭着有钱,尽在我面前阳奉阴违,让我白辛苦。看不好,不说自己不听话,却说我没本事;看得好,还嫌我看的时间太长了。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5)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2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之人,劝人不偷盗 就会得财宝富饶的果报 提要: ■ 愚痴的人在受苦时还不知道这是报应 ■ 法布施劝导众生不偷盗,就会得财宝富饶的果报 愚痴的人在受苦时还不知道这是报应 有个男病人,介绍人说他很老实,又很有钱,我看他吃得很胖。他跟我说,“我看病一向不给钱的,因为我有公费劳保。但是你来给我看,我当然要给一点报酬,我在公园里让人推拿每次三毛钱,你上门来给我推,我就给五毛钱吧。”还跟我诉苦,“我虽然工资大,但是我是病人,我要营养,我要吃补药。”还指给我看,什么人参、蜂王浆,一大堆,还天天吃牛奶鸡蛋。后来我给他看得蛮好,他就说,“我现在可以了,留下的一点我自己活动活动就会好。”再后来就听说这个人死掉了,因为吃鸡蛋的时候,鸡蛋卡在喉咙里噎死了,(众笑)而我家天天吃萝卜倒没有事。 所以人世间的业障为什么会这么重,处处有苦恼人?这就是报应的关系,因果不会由于你不信而没有。尤其是一结婚就苦?因为他没结婚前,妈妈整天在厨房里煮给他吃,一结婚嘛受报了,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老婆躺在床上,他在厨房里整天忙煮东西给老婆吃。细细看人生,都在造业受报,但是愚蠢的人在受苦受报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报应,像得了分裂症那样,联系不起来。 法布施劝导众生不偷盗,就会得财宝富饶的果报 “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因为说法的人,首先就会讲三皈五戒,劝导众生不要偷盗,过去偷盗的人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听了法以后,他不偷了,不偷就有功德,止住了偷盗的恶业,就不会因偷盗而下三恶道。你能使他不下三恶道,那不是功德吗?而这个功德起源于你的讲经说法。所以说法的人布施了法就等于布施了种种的功德,有这样的因,就有这样的果,因为法布施,劝众生不要偷盗,所以说法的人将来就能得到财宝富饶的果报。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6)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2日清凉山佛学苑 贪着供养占为私有,得下恶道 提要: ■ 法布施比财布施功德大,果报也来得快 ■ 为建立法幢而接受供养,等于没受 ■ 通过运转,菩萨事业能起广大作用 ■ 贪着供养,占为私有,得下恶道 ■ 佛法是出离法,出离世间贪欲, ■ 佛门的财是法财,是我们在法上获得成就的资粮 法布施比财布施功德大,果报也来得快 通过财布施,你将来的果报也会富起来,何况是法布施呢!法能广大传播,受益的众生也无其数,其功德必然比布施财宝的功德要大,因为你布施财宝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而你能法布施,使广大的人都能够行布施,都能不偷盗,这个作用就没法比了。 一个听了法的人,他也会劝导人家要布施不要偷盗,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开去,数也数不清。而布施财宝只是一对一的事情,你布施他一百块钱,总不大可能他又换了一百张一块钱的,去分给了一百个人。而你进行法布施,佛法就能广大传播,使更多的人行善,更多的人得到利益。 一个法布施的人,不管是法师或者是一个修行的善知识,都会受到人们的恭敬供养,这就是你现世的福报很快就到来了。所以说法的人功德极大。 为建立法幢而接受供养,等于没受 当法师是不是会下地狱呢?有功德怎么下地狱?有说法师享受了供养,也消福啊。可是法师接受了供养,就去建立法幢,发展弘法事业,就好比没有接受一样。 有说白衣说法不能接受供养,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白衣应该以劳动来养活自己,这是其一;其二呢?白衣说法,他如果把接受的供养,去转供养三宝,虽受也就等于没受。 通过运转,菩萨事业能起广大作用 不论出家僧众或在家菩萨,要看他接受的供养是用在什么地方,用在自己享受上,这是消福,用在弘扬佛法做广大的菩萨事业上,就等于供养到千千万万的众生身上去了,非但没有过失,功德还更大,因为是他做了这样一个运转。如果没有这个运转,这个供养的作用只局限在某一个人身上;通过这种转供养,从事弘法事业,菩萨的事业就能起更广大的作用。 贪着供养,占为私有,得下恶道 最不好的是在恭敬供养面前起贪着,贪名贪利,贪恭敬,贪供养,把他人的供养作为自己私有财产,而不去广大地运转,那么这个贪心就会下三恶道。更糟糕的是,你去运转搞歪风邪气,越转越坏,那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所以进行法布施的善知识就应该依教奉行,断除贪瞋痴。法上的话你做不到,说法的人自己掉进贪瞋痴,那还有功德吗?将来到底是恶报还是好报? 佛法是出离法,出离世间贪欲 药是治病救人的,可是用错了地方也会害人,佛也讲,甘露有时会变毒药,也会杀人,因为你用错地方了。所以不要以为进了佛门就打包票了,烧香磕头唸佛就算修行,当了法师就更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是这样一回事,要看你是照着佛法做,还是违背了佛法反做,照着佛法做是出离法,能出离苦海,反做就是三恶道。修行人应该走的是出离道,出离世间。 佛门的财是法财,是我们在法上获得成就的资粮 一个布施法的人能够得大财富,这是世间上的果报。从出世间的果报来说,财就是法财,是指我们佛法的财富,佛法的财富就是智慧的财富,悲心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将来修行解脱,行菩萨道,以及成佛应该具足的资粮。能进行法布施,就是我们将来在法上获得成就的资粮。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7)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2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之人能得端正无比的庄严果报 提要: ■ 说法之人能得端正无比的庄严果报 ■ 依法生欢喜,就会有讨人欢喜的脸 ■ 欢喜在心里,修行人的心在法里 ■ 靠刺激产生的欢喜,必会露出丑恶的一面 ■ 人掉进贪瞋痴,连笑也不庄严 说法之人能得端正无比的庄严果报 “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为什么说法的人能够得到端正无比的庄严的果报?“用前世说法时,”由于他前世说法的时候,“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说法的人能够使听法的人“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泽,用是故得端正”。颜就是颜面,颜色就是面色,悦就是欢喜,喜悦。说法的人使听法的人脸色非常和悦,由于脸上产生喜悦的表情,使你的脸色非但有光彩,而且很滋润,众生看了就觉得很庄严,很喜欢。 依法生欢喜,就会有讨人欢喜的脸 讲端正也要从法义上去理解,不要像古时候读书人,走路踱方步,连吃肉也要正方形,那样说起来,人的脸必须四方形才叫端正。(众笑)不能那么去理解啊。你欢喜别人,有喜悦的表情,一副欢喜相,你的脸就是讨人欢喜的脸。 心里一欢喜,心花就开到脸上来了,脸就很惹人喜爱,像一朵花那样。我刚才看你们的脸,没一个好看的,我觉得奇怪,你们平时蛮好看的,怎么我刚才看看都不好看?我想明白了,因为你们平时看见我总是笑的,刚才一笑也不笑。所以笑了就好看,不笑就难看,笑了就庄严,不笑就不庄严。 笑是什么?笑是热情奔放,热情奔放,皮肤层毛细血管畅通,脸上灰色的黑色的青色的颜色全都褪掉了,非但脸色好看,而且很滋润,很有光泽。 欢喜在心里,修行人的心在法里 怎么欢喜啊?欢喜在心里,修行人的心在法里,既然心在法里,你法喜充满就是修行。心里一欢喜脸上自然会出现笑容,因为心是王,凡是全身的活动,都是心在控制。要做到这样一种修行人,有欢喜的表情,欢喜的眼神,欢喜的脸色,欢喜的语言,那你必须要法喜充满。 靠刺激产生的欢喜,必会露出丑恶的一面 一个不懂佛法的人有没有欢喜?也有欢喜,可是跟修行人欢喜两样。修行人的欢喜是一种智慧的喜悦,非常文雅,像一朵花那样很自然地开放。但是普通人呢,却用种种的刺激来使自己欢喜,是人造的,就像小孩的玩具那样,一拉就开了,一缩就关了。世俗人就是这样,一高兴张开血盆大口哈哈笑,笑完了就闭起来了,而且有时候笑得连身子也直不起,有的蹲在地上,笑得肚子疼,有的笑得鼻涕都出来了,真不庄严。(众笑)所以人世间一切都是有为法,它有做作,有造作,怎么也庄严不起来。就像一个扒牙的人去擦口红,希望人家看她口红擦得多漂亮,人家本来倒不看你,你擦了口红,看到你口红就看到你的扒牙。孔雀开屏想显示它的美,结果一开屏,它的屁股就露出来了。世间上人都是这样,他要吸引人,希望表示他的美好,这种人必然会露出他丑恶的一面。有钱人表示他有财富,必然会大量的挥霍,浪费,另外一面,却千方百计地搞钱。 人掉进贪瞋痴,连笑也不庄严 如果你不修行的话,心里边想的全是烦恼。烦恼种类很多,贪可以变出很多种类,瞋也可以变出很多种类,痴也是如此,收起来称为贪瞋痴慢疑,一扩开,各种各样的烦恼都从这五种根本烦恼中出生。笑,本来是很美的,可是由于心里的贪瞋痴,笑也变成不美了。欢喜到后来,结果没好事,因为他的欢喜掉在贪瞋痴里,用贪瞋痴来发动,笑也变样了,有讥笑,冷笑,皮笑肉不笑,全变掉了,还有什么庄严?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8)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2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能使听法的人气和心安 提要: ■ 端正来自喜乐,喜乐来自戒定慧 ■ 说法能使听法的人气和心安 ■ 修行就是研究,研得细,才能看得清 ■ 世人口说仁义道德,可是谁也没做到 ■ 心平气和,没有平等心怎能和得起来 ■ 与人欢喜就得加持,彻底平等就叫佛 ■ 平等体现在合众 ■ 不合众的人,天天掉在烦恼苦海里 ■ 要安必须和,要和必须平 端正来自喜乐,喜乐来自戒定慧 我们看佛经经常会看到两个字,一个喜一个乐,这是我们修行人应该修的,喜在心里,内心欢喜叫喜悦;乐在身上,毛细血管畅通,全身舒适,这就叫乐。尤其我们修禅定的人,最初得到的利益就是喜乐,心里欢喜,身上舒适,就叫轻安喜乐。所以我们的端正来自喜乐,我们的喜乐来自法,来自戒定慧。 说法能使听法的人气和心安 “令闻法者和气安之”。佛法能够使听到的人“和气安之”,和气,就是气和,安之就是心安,气不和的人心也不会安。你看一个气急败坏的人,他心里肯定很紧张,很苦恼,波动得很厉害。 修行就是研究,研得细,才能看得清 修行就是研究,我为什么当老师?因为我经常在研究,你们为什么当学生?你们不肯研究。研究怎么解说?研就是把粗的研得很细。究呢?等到细了你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越细越看得清楚。你们同学之间为什么有时候合得来,有时候合不来?好好研究研究,听了佛法,懂是懂,但没有研究,讲来讲去只有一句话,“哎哟,我起烦恼了。”或者说人家,“你看这个人烦恼这么厉害”,可从来不研究。 世人口说仁义道德,可是谁也没做到 好比现在崇拜儒教的人,他在研究儒教吗?从实质上来讲,儒教是道道地地的两面派,说的是仁义道德,做的可不是仁义道德,你老实人真的照儒教那一套仁义道德去做了,他就用另一套把你控制住,你不牺牲,社会就不可能平衡,而且还要你认识到你这样牺牲就是仁义道德。最突出的一句话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算面上全是仁义道德,可是今天说这个话的人自己也没有做到。 心平气和,没有平等心怎能和得起来 话说回来,就说“心平气和”吧,要气和就得心平。也就是说你们和不起来的时候,是因为你们心不平,你们心里没有平等心,怎么和得起来啊,要有平等心才能和得起来。水跟水能够相融,因为它们性质一样,平等的,油跟水就不能相融,虽然它们同样是液体,可是这两种液体性质不同。 与人欢喜就得加持,彻底平等就叫佛 一个人要讨人欢喜,你讨佛菩萨欢喜,佛菩萨就给你加持;你讨众生欢喜,你就能度众生;你讨大众欢喜,你就能够得到大众的加持力。一个人使大众不欢喜,佛菩萨不欢喜,使众生不欢喜,这个人很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即使人家对你慈悲,让你享福,你没有培福光享福,福气越来越少了,将来就越来越苦啊!一个佛弟子要信因果嘛。佛弟子要成佛,平等平等彻底平等就叫佛,除此之外哪有其他的佛? 所以在同学之间,在一个修行的团体里,最要紧是讲究平等。 平等体现在合众 那么平等体现在哪里?平等体现在合众,合众就是平等。尤其是出家人,一出家大家都剃头,一模一样,就叫平等。大家都不戴帽子,忽然中间一个人天天戴帽子,秀才不像秀才,道士不像道士,看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出家人穿的衣服一模一样,出家人吃罗汉菜也一模一样。要合众啊!你一不合众,难免别人就要说你闲话。 不合众的人,天天掉在烦恼苦海里 又比如修禅定,大家都端身正坐,偏偏你低着头,别人就说:“这人老打瞌睡。”你听了还怄气,谁叫你不合众啊?(众笑)又如吃饭打梆了,你偏躺在床上,“阿妈,喂我。”(众笑)那你回家好了,要躺床上就回家。整个僧团是修行的地方,并不是自由散漫享福的地方。如果跟大众合不起来,你就苦了,天天怄气闹情绪,天天掉在烦恼的苦海里。 要安必须和,要和必须平 所以平等具体的表现,在僧团里就是合众。能海上师从前讲过,众生都是希望你跟我合起来,可从来不想,应该我跟你合起来。小偷看见警察最恨,小偷从来不愿意跟警察合起来:“我也不偷了,我来帮你抓小偷。”小偷希望警察跟他合起来,你也跟我一起偷。(众笑)所以要记住,要想得到安宁,你必须要和,你想和必须平,心平气和这句话很有道理的。今天讲到这里。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9)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之人,其义备悉,归寂无为, 令闻者敬佛法僧得名誉远闻 提要: ■ 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 ■ 法说非法,蒙蔽大众,果报恶道 ■ 要使听法的人敬佛敬法敬比丘僧 ■ 不要前面说佛的话,后面扫掉佛的话 ■ 赞叹在前否定在后,必然后者居胜 ■ 破法,谤法,必然致成听的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比丘僧 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 “何因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闻。”这是说,由于前世说法的关系,今世就能得到名誉远闻。因为听法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又向四面八方传开去,像风那样,就使檀香的香味随风飘扬,这样说法人的名声就会远布。 法说非法,蒙蔽大众,果报恶道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人说的法不清净,颠颠倒倒,乃至说的不是正法,假如有觉悟的人发现他讲的是非法,他这个不好的名声也会四处远播。假如人们没有觉悟到,以为他说的也是正法,(其实是邪法)他的名也会远布,但只是一个虚名,即使有人说他好,也带有欺骗行为,这样果报就不同了。比如说一个人打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言证,人家以为他真的证到了,真的得到什么果位了,结果传开去,他的名声也会很大,可是最后果报下地狱。 要使听法的人敬佛敬法敬比丘僧 所以“说法”是指说的正法,“名誉”是指好的名声。当然跟用欺骗手段,邪师邪说性质不同,一个能成就智慧,一个知见邪了,生生世世不得成就,而且果报还要下三恶道。所以这儿的“得名誉远闻”是指所讲的法,具备法义,引导众生归于寂静无为,而且使听到法的人敬佛敬法敬比丘僧。 不要前面说佛的话,后面扫掉佛的话 如今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而偏偏他们运用的手段是利用听的人不懂佛法,结果也得到了名誉远闻,这种恶业恶报是非常可怕的。依这段经文来看,他们说法的时候,有没有“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呢?完全相反,往往他们前面说一段佛法,听起来没错,后面就拐弯了,说的话似是而非,非但法义不具足,而且颠倒地说,用后面的话把前面的佛法否定。这样,使人们很容易发生错觉,人们从前面的话来看,以为他说得没错,但是从后面的话来看,因为时代改变了,似乎也有道理,其实这两个话是矛盾的,前面的话是佛说的,后面的话是他本人的错误知见。 赞叹在前否定在后,必然后者居胜 在不少的书里边,或者讲的话里,有些人经常运用这种手段,比如前面说“各个宗派都好。”其实他说这个话是逼不得已,因为每个宗派都是佛法,谤宗派就是谤法,所以不得不顺着说几句。使人家听起来,他也在赞叹各个宗派啊,可是后面的话就拐弯了,“不过在末法时期,唯有我们修的宗派才简单方便,因为现在末法时期众生根机差了,所以别的宗派不起作用了。” 破法,谤法,必然致成听的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比丘僧 乃至还有的人跟着这些话夸大,进行恶意的诽谤诬蔑,说修禅宗要着魔,修密宗要下地狱,不懂佛法的人听起来,他说的也有道理,因为现在末法时期嘛。可是佛从来没有说过在末法的时候,修这个法门也不行了,修那个法门也不行了,只有简单方便才行。这种人名义上是在讲佛法,其实是在破坏佛法,名义上是在引导众生修行正法,其实是把众生引导到谤法的路上去。致成听法的人不敬释迦佛,毁谤正法,贬低比丘僧的恶劣后果。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