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
 
傅味琴:《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的人能得聪明大智 提要: ■ 说法能得大智,多闻能得“聪” ■ 日月为“明”,有明才能见一切事物 ■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来看一切问题 ■ 不走错路,不停顿,成就就快 ■ 别人指导错了,自己想错了,就容易走歪路 ■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 说法能得大智,多闻能得“聪” 讲经说法的人能得聪明大智,这是第五种福德。由于前世给人说法,今世就得聪明大智,今世为人说法,这个聪明大智更加增上。 昨天讲了一个“聪”。要“聪”必须经常能听到佛法,以佛法来庄严自己的耳根。为什么听法能聪?因为六根都通到心里去,六根接受了好的影响,心就会发生转变。 心虽然是王,但是离开了六根,心也很难起作用。正如一只螃蟹,它失去了所有的腿,这个螃蟹虽然还活着,但是它不能动。虽然心能够指挥六根,可是心又靠六根来进行运转。这就等于一个将军离开了士兵,就成了光杆司令,兵离开了将军的指挥领导,也必然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全军覆没。所以对这样一个密切的联系,这样一个重要的关系,我们应该要明白。 日月为“明”,有明才能见一切事物 今天讲“明”,从文字来看,日月为明。白天有太阳我们就看得清楚,晚上有月亮我们也看得清楚,所以“明”是对眼睛来说的。眼睛看东西,使我们产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种种的境界。眼睛能够见,见从眼睛功能来说是能够看清楚东西;从心里的作用来说是一种知见,从看清楚得到知道,从知道得到明白。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来看一切问题 佛弟子的眼睛应该怎么看问题?如果我们有太阳的光辉,走路就不会错。我们即使在夜晚走路,有月亮的光辉,也能不走错。在佛法里太阳表示智慧,月亮表示悲心,所以我们佛弟子要具足智慧和慈悲心来看问题、来看事物、来看一切人,才能够看得明白,看得明白就不会看错,不会看错就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人能够往上升,也能够往下堕,这是路线问题。路线上有方向,这个方向就得我们用眼睛看清楚。 不走错路,不停顿,成就就快 我们修行人就是修智慧和悲心。有智慧有悲心的人,他修行路上不会走错路。否则的话愚痴、瞋恚、贪欲,这个人肯定是在黑夜里乱冲乱撞。智慧能使我们不走歪路,悲心能使我们不停顿,如果我们在修行路上不走歪路,半路不停顿,非但这条路很直,而且成就也快。 别人指导错了,自己想错了,就容易走歪路 没智慧的人经常走歪路,走歪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指路人指错了,经常受人错误的影响;一个原因自己想错了,自以为是很危险,肯定会走歪路。前面一种自己没有知见,后面一种执着自己的知见,以自己的凡夫知见为正确。我们自己的知见不一定正确,别人的指导也不一定正确,那我们怎么办?所以释迦佛降生娑婆世界,来度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度娑婆世界的众生是绝对没有错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已成就的佛陀,他的智慧已经圆满了,他说法四十九年是以圆满的智慧和彻底的觉悟来说法的,这当然不会有错的。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 今天我们佛弟子能不能讲经说法?一个凡夫,如果你想引导人,这是你的好心,引导的正确不正确,众生得到的利益有多大就看你的智慧了。可是凡夫的智慧总是不圆满。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他们的心地非常好,乃至能舍掉自己为一切众生。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二千多年来的改革在种种的学问道德风貌上,始终没有圆满过,始终没有达到彻底究竟。因为不圆满的智慧就会出现种种的漏洞,烦恼就会从你的漏洞里跳出来,继续跟你捣乱破坏,使你后退使你方向错误。所以严格地说,一个凡夫是很难引导人的。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1)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提要: ■ 世间上的凡夫圣人,不可能引导众生走向彼岸 ■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聪明反被聪明误 ■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 听邪师说法,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 ■ 愚人常会用邪说来抵消佛说的话 世间上的凡夫圣人,不可能引导众生走向彼岸 世间上也有圣人,可是这些世间上的圣人一直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儒教以孔子为圣人,但是孔子仍然是个凡夫。所以世间上的圣人只是凡夫圣人,他们并没有脱离凡夫的境界,不过在人间做个上品的人,如此而已。自己是凡夫,怎么引导众生走向彼岸呢?自己是个凡夫,怎么能够讲得出圆满的智慧和彻底的觉悟真理来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叫以盲引盲。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户穷人家,因为妈生病没有钱看医生,儿子想把一件破衣服卖掉,多多少少卖点钱给妈买药。刚出门碰到了济公,济公跟他说“你这件衣服卖给我吧。”这个人想,你这个穷和尚哪有多少钱,但想想我这件衣服也卖不了几个钱,就说:“好吧,就卖给你吧。”济公把这件衣服看了又看,还告诉他,“哪,这里一个洞,那儿又是一个洞”,一共数了十个洞。济公说,“一个洞一两银子,十个洞给你十两银子。”这件事情传开去了。有钱人家一个二流子就把一件新衣服剪了很多洞,看见济公说:“我把这件衣服卖给你。”济公一看说:“洞太多了我不要。”(众笑)这个有钱人就是错误理解了济公的意思,结果损失了一件新衣服,一两银子也没拿到。所以凡夫就是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仍然在黑暗中摸索。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佛陀已经涅槃了,现在讲经说法的都是佛弟子,也许连个初果都没有证到,这些人也在引导人,那是不是以盲引盲?我进佛门以来,这几十年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你自己还没有证果,为人说法岂不是以盲引盲么?”这样打击一个宏扬佛法的人,而抬高了自己从不讲经说法的这种身份。很多人认为他讲的不错,应该自己修到证果了再来度众生。其实这是愚人说愚话,而且听他话的人,崇敬他话的人也是愚人,这些人倒是以盲引盲。 要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以凡夫知见说法度众生,度来度去仍然是凡夫;如果你以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法来度众生,那可不是你的智慧呀,是佛陀的智慧,怎么叫以盲引盲呢?这些话如果被愚人利用,就会成为一种消灭佛法的手段,名称也张冠李戴。以佛陀的觉悟,以佛陀的智慧来对众生引导,如果这是以盲引盲,那么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觉悟也是盲了?这么简单的道理,竟然这么多的人会想不出来。因为人世间总有一个风气,只要出了点名,很多人就会盲目崇拜。 对此我是感触万分,所以我总是要讲这句话:对有名望的人不要盲目崇拜。释迦佛也说过,不要相信一个名望高的人讲的话,尤其是在末法时期,这句话更加有道理。 听邪师说法,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 我们只相信佛陀的智慧,如果你讲的法完全是跟佛陀的智慧契合的,那么你是以佛陀的智慧来度众生,这当然有成就的希望。如果你离开了佛经,离开了佛陀的智慧,自己讲一套也算度众生,好比跟着一个瞎子走会有什么希望呢?成佛,就是成就智慧和悲心。有的人佛法不肯学,邪师邪说的话听得特别高兴,这个人开头愚痴,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没有好的因哪有好的果? 愚人常会用邪说来抵消佛说的话 还有的人成了邪的痴迷者。你是佛弟子,过去没有好好地学法,过去了也就算了,你现在开始学吧,他现在也不学,只听邪师邪说的话,不愿意听佛的话,成了邪师邪说的痴迷者。还有的更加罪过,恶劣地用邪师邪说的话,来抵消佛说的话,永远成了一个愚痴的人,就如经里所说下了三恶道无有出期。因为你不跳出愚痴,不可能出三恶道的。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2)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要用佛陀的智慧观察一切,防护自己 提要: ■ 虽是人,有了毒种子决定会下堕 ■ 内心变善,趣向善道;内心变恶,趣向恶道 ■ 对于恶,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药苦而不吃 ■ 污染发展,会把整体烂掉 ■ 要用佛陀的智慧观察一切,防护自己 ■ 不懂佛法的人装模作样,实是无知小儿 ■ 小孩不知惜珍贵,却以破坏为兴趣 虽是人,有了毒种子决定会下堕 人世间这么多人,有的人在培养天道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下一世继续做人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阿修罗道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种子,而他们看来看去自己现在还是人,却不知道以后要变,会变三恶道众生。虽然我们人间活着的人,全保持着人的形状,可是这个人中了毒了,他里面毒种子在发生作用,这个人已经在变了,仅仅是形态还没有变罢了。 内心变善,趣向善道;内心变恶,趣向恶道 有一个村庄,本来土壤好,庄稼也好,后来开了一家工厂,这个工厂在生产中排出有毒的东西,所以工厂周围的农田慢慢地就长不出庄稼,因为土壤性质改变了。这是同样的道理,一块土地仍然是土地,它的形态没有变,那么从前庄稼长很好,现在怎么长不出来了?所以,对人也不能看形状,要看他的内心是不是变了,内心变善趋向善道,内心变恶趋向恶道。 对于恶,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从前有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小恶也能使一个人改变,小善也能使一个人改变,将来会发生大作用,都是小作用累积起来的。今天我们总算是听到了法,自己不努力去做到,惭不惭愧?我们天天唸的《文殊法》里有句话,“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哪怕很细很细的小恶也要把它断掉。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药苦而不吃 一个佛弟子,即使自己有进步,也应该随时随刻为自己进步慢而感到惭愧。如果心无惭愧,你会对别人的劝导听不进去,还要一出口就是强调理由。譬如,医生跟你说“你吃了这个药,病就会好,否则不吃药病发展了,以后你更加痛苦。”这个病人听不进去,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很痛苦,说:“这个药太苦了。”以此来作为他不吃药的理由。 污染发展,会把整体烂掉 我们佛弟子要懂得因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不受人家的劝导,不听善知识的话,你自身的缺点会把你整个烂掉。好比一块钢,只要有极小的芝麻一点的锈,慢慢就会扩大,会把你全身烂掉。 要用佛陀的智慧观察一切,防护自己 有智慧的人能看得细,看得透,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来提高自己,以智慧来改变自己。我们要用佛陀的智慧,来防备邪师邪说对我们的侵犯。为什么要学戒定慧呀?戒定慧就是来保护我们。拿戒来说,戒律又称盔甲,魔的花箭射不穿的,对自己是种保护。能持戒能修定能学法都是智慧的表现,一个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一切,善于检查一切,善于改变一切,那样就能提高自己。 不懂佛法的人装模作样,实是无知小儿 修行靠智慧,没有智慧的修行不是胡闹吗?胡闹的人还装模作样装得很像。懂佛法的就称这种人是无知小儿,但是你别看小孩子无知,他装模作样装得很像。 小孩不知惜珍贵,却以破坏为兴趣 现在的小孩玩具多得很,都是花很多钱买来的,其实这种钱是冤枉钱。小孩对玩具是否喜欢他不根据这个玩具值多少钱,他是根据自己感不感兴趣,往往几十元钱的玩具小孩玩两次就厌了,而一张纸头,一小块木板,一个什么小玩艺,他倒挺感兴趣。父母往往不懂儿童心理。像我的小孙子,他的玩具一桶一桶的,这么多的玩具全给他拆坏了,因为他不以玩玩具为兴趣,他以破坏为兴趣。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3)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引导众生进入佛之知见, 成就才有希望 提要: ■ 引导众生进入佛之知见,成就才有希望 ■ 搞表面,一转身恢复原样,怎能修得好 ■ 迷惑人是愚痴,受迷惑也是愚痴 ■ 有人当面不吃背后偷吃,不贪这就贪那 ■ 愚人不怕人笑话,已经神经麻痹了 ■ 话多实非闲话,有智慧就是法 ■ 修行人要有太阳那样的智慧和月亮那样的悲心 引导众生进入佛之知见,成就才有希望 女孩子小时候喜欢两种玩具,一种洋娃娃,一种很小的煤球炉,锅子,菜刀,她们玩假烧年夜饭。而且洋娃娃抱在怀里,边哄边说:“别哭噢,别哭噢。”全是妈那里学来的。很像啊!可是洋娃娃也是假的,这个妈妈也是假的,烧起年夜饭来也很像啊,生炉子,倒酱油这么炒,那么炒,其实全是假装一套。假花无果实,塑料花能够结出果子来吗?要得到真正如来的智慧,要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那才有成就的希望。你装模作样假装一套,这是不起作用的,要成就还得要接受佛的智慧,佛的觉悟。 搞表面,一转身恢复原样,怎能修得好 现在人很会装模作样,在装模作样中还要功夫呢,有的人装模作样只能维持两分钟,有的功夫好一点维持五分钟。从前我们在福鼎,有来参观访问的,有时也有出家人来。出家人要讲威仪,可是有些人刚坐下,威仪非常好,要不了一分钟两分钟,眼睛咕噜转了,头动了,身子动了,还好总算没有打哈欠。装模作样能装多少时候?一转身就恢复原状,这怎么修得起来呢? 迷惑人是愚痴,受迷惑也是愚痴 社会上现在发展得怎么样?女人赶时髦,专门喜欢给别人看自己的肚子,原因在哪里?她自己看不到肚子里的粪便,别人看她的肚子,也没有看到她肚子里的粪便。假如双方都能看到肚子里的粪便,还算时髦吗?这些就是迷惑人的手段,去迷惑人的人是愚痴的,受迷惑的人也是愚痴的。 有人当面不吃背后偷吃,不贪这就贪那 拿吃来说,也有装模作样过午不食,其实一回寮房,在电炉上煮方便面。也有虽然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顿,但在其它方面特别贪,不贪吃贪睡觉。批评人家闲话多,自己拉拉扯扯就是一大串,其实他自己就是闲话多,人家只讲1分钟闲话,他讲35分钟。 愚人不怕人笑话,已经神经麻痹了 你为了帮助人家,用镜子给人家照照脸,这也是好事,可是不能不照自己呀。一个妈说:“孩子呀你脸这么脏。”孩子说:“我没脏!”妈就拿着镜子说:“你看看自己这么脏。”孩子说:“妈,你的脸比我还脏呢。”所以愚痴的人经常闹大笑话,你们多看看《百喻经》,都是会引得人家发笑的故事,大笑话全是愚人干的。现在这些喜欢学愚的,竟然不怕人家笑话,已经神经麻痹了。 话多实非闲话,有智慧就是法 有人总是在背后说我这个老师讲起法来话特别多,批评的话也多。没有智慧这个嘴巴能一直在法上转吗?没有智慧能批评得准确么?菩萨说法,一个法能说一百个法,你能说他闲话多吗?哪怕他打比喻也好,说故事也好,哪怕别人看他说闲话也好,只要里面有智慧就是法。 修行人要有太阳那样的智慧和月亮那样的悲心 昨天你们的闻老师跟我讲,听了我昨天上午的讲法,她悟到了法中的密义。我说我也悟了。她先讲,讲到后来她说:“你怎么打磕睡了?”我说你讲的太罗嗦了。她要我讲,我只讲三句话,怕她不喜欢听,所以在讲之前还让她笑笑,怎么让她笑的:“这个话是我说的啊,我说的话就是我的意思啊(师用四川话讲)。”全是废话,说得她哈哈大笑。 哪个三句呀?“你以为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不是这样也起了不是这样的作用”。三句话就说完了,对不对仅供参考。所以修行人要有太阳那样的智慧,还要修像明月那样的悲心。今天讲到这里。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4)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7日清凉山佛学苑 佛门败坏,是由于缺乏阻止干坏事的力量 提要: ■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 ■ 母亲既慈悲,又常犯错误,因为她智慧不够 ■ 佛门不讲智慧,形成了今天佛弟子的幼稚无知 ■ 佛门败坏,是由于缺乏阻止干坏事的力量 ■ 千万人在佛门干坏事,当然会使佛法很快就灭了 ■ 放生小动物,咬死修行人,成了变态心理 ■ 恶人拉拢你朝向他的利益把正法改变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 “令闻法者晓了妙慧”。说法的人使众生听了法能明白智慧。“晓了”,明白,“妙慧”,佛的智慧非常微妙。“用是故得聪明大智”,而说法的人本身也能够得到聪明大智。我们昨天讲了“明”,讲了“智慧”,日月为明,太阳表智慧,月亮表悲心,今天讲悲心。 母亲既慈悲,又常犯错误,因为她智慧不够 人间最慈悲的就是母亲,可是母亲经常会犯错误,因为她智慧不够。有本书上说:“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如果每个母亲都把自己孩子培养好,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就兴起来了。如果母亲对孩子不教育,人类就没有什么前途。有人说罗马帝国的灭亡与罗马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所以母亲最伟大的责任是教育好孩子,这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佛门不讲智慧,形成了今天佛弟子的幼稚无知 偏偏有时候母亲教育不好孩子,因为滥慈悲。没有智慧的慈悲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在佛门也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师父慈悲!”意思就是:师父给我慈悲啊。很少听到“师父给我智慧啊”。我从进佛门到现在,感觉佛门越来越不讲智慧了,形成了今天佛弟子的幼稚无知,干了坏事还很得意。就像一个母亲滥慈悲,不会教育孩子,结果这个慈悲起了坏作用。 佛门败坏,是由于缺乏阻止干坏事的力量 社会上人干了坏事,按照法律公安局要抓他,严重的要枪毙,还有一种阻止坏事发展的力量在起作用。为什么佛门败坏得这么快?没有这种阻止力量呀,佛弟子干了坏事他照样活得下去。如果从二十岁开始干坏事干到八十岁,足足在佛门里面干了六十年,这不把佛门摧垮才怪了。 按照佛的讲法,像这样的不知改悔恶劣比丘应该乱棒打出去,而且国王大臣还可以使用权力命令他还俗,《大般涅槃经》里就有这样明确的说法,那样佛门才会好起来。 千万人在佛门干坏事,当然会使佛法很快就灭了 据说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比丘腐败、成份混杂的情况,各种各样心地不正的人,都可以找一个师父剃度出家,一出家身份就高高在上。正当的批评帮助,都被说成是诽谤僧宝,吓得别人赶紧闭口。连个僧都不够资格的人,却口口声声“我是僧宝”,就这样在佛门里面混了五六十年,干了五六十年的坏事。一个人如此,已危害极大,千个万个如此,这当然使佛法很快就灭了。 放生小动物,咬死修行人,成了变态心理 许多自称为佛弟子的人,只知道要别人给他慈悲,他却从不对别人慈悲,看见小动物就想作放生功德,可是当他咬住了一个人时,就非把你咬死不可。像这样的佛弟子奇形怪状,成了变态心理的人。 恶人拉拢你朝向他的利益把正法改变 尤其是这种佛门败类,他们的瞋恨心集中在对付发菩提心宏扬正法的人身上。他们第一个手段是拉拢你,要真正发菩提心宏扬正法的人改变思想,把所有的佛法都朝着他的利益去改变。如果你仍然照释迦佛的教导来宏扬正法,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冤家。这是我进佛门这五十年来,看到的佛门演变,一步一步在下堕。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5)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7日清凉山佛学苑 没有菩萨的智慧与悲心成不了佛 提要: ■ 虽说慈悲却干坏事,下了三恶道也难跳出来 ■ 沉溺在男女的情感生活里,苦海无边难回头 ■ 没有菩萨的智慧与悲心,所以成不了佛 ■ 大小在心,悲心与智慧应合在一起才圆满 ■ 要说真实语,言之过分难免会成虚妄语 ■ 小乘心的人集中力量了生死,慢慢会养成少为别人考虑的习气 虽说慈悲却干坏事,下了三恶道也难跳出来 佛弟子没有智慧,虽说慈悲却容易干坏事,愚痴的人,下了三恶道也跳不出来,因为三恶道里有你亲人啊,在三恶道里可以两两相爱。如果你觉悟了,你想带动所爱的人一起跳出来,但这个人没有觉悟,他以苦为乐在三恶道里已经习惯了。 沉溺在男女的情感生活里,苦海无边难回头 譬如做狗习惯做狗的生活,做猫习惯做猫的生活,做鸟习惯空中飞的生活,狐狸还有狐狸洞,它对这个狐狸洞也已经产生感情了,这就是它的家呀,它没有觉悟不想跳出来。你看到他这么爱你,你一走他痛苦万分,也只好不跳出来陪着他,这就是愚痴。这种愚痴不仅仅是三恶道有,人类也有。细细地用觉悟的眼光去观察,多少人跳不出男女心,结果因男女的感情,沉溺在很难拔得出来的苦海里。 没有菩萨的智慧与悲心,所以成不了佛 光有智慧没有悲心成不了佛,连菩萨都成不了。智慧跟悲心分开来说是两件事,合起来说是一个东西。拿阿罗汉来说,即使他有智慧能了生死,可是他悲心不够,他没有菩萨的悲心,他不愿广度众生,那么在度众生中所累积的智慧,他就得不到了,也就造成了他的智慧不圆满。他只有了生死的智慧,可没有菩萨的智慧,因为智慧悲心不圆满所以成不了佛陀。 大小在心,悲心与智慧应合在一起才圆满 修菩萨法就是起修慈悲心的作用。当然你慈悲心越修越大,你原有的智慧也增上,所以从这里分析起来,悲心跟智慧应该合在一起。什么叫大乘,什么叫小乘?心有大小法无高下,智慧大悲心大就是大乘,成就菩萨;智慧小悲心小就叫小乘,成就阿罗汉。所以大小在心,看你心里的智慧悲心是大还是小。 从前有一种姑嫂饼,人家都喜欢吃。怎么叫姑嫂饼?一个姑娘跟嫂嫂合作每天做饼,可是有一天搞错了,一个甜饼抓了一点盐上去,所以成了现在叫的椒盐饼,这个饼吃起来甜里面有一点咸味,一吃大家都喜欢,所以销路大得出名了。椒盐饼,糖跟盐要恰到好处,太咸了也不好吃,太甜了也不好吃,每一样份量都不少,做出的饼就圆满。 要说真实语,言之过分难免会成虚妄语 阿罗汉不是一点悲心也没有,但是他悲心发不大。我年轻时候听来的话:“小乘不度众生”,其实这句话言之过分了,言之过分就不是般若智慧,多一点少一点都不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要恰到好处。但众生有一个习气,说得好也太过分,说得坏也太过分。所谓“三句话把人捧上天,三句话把人打下地狱”,所以经常背罪过。你把人捧上天也是虚妄语,你把人打下地狱,也往往是虚妄语,妄语戒最容易犯。 小乘心的人集中力量了生死,慢慢会养成少为别人考虑的习气 后来我才明白,小乘心的人,不是一个众生也不度。他发不出广大心,他的目的就是了生死,所以他集中力量为自己了生死,慢慢就养成习气,很少为别人考虑,等到他证了阿罗汉果,再要让他回小向大,有的就比较困难了。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6)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7日清凉山佛学苑 修空易放下,执空就修不广大了 提要: ■ 修空易放下,执空就修不广大了 ■ 佛即觉悟,要达到彻底觉悟就必须要智慧圆满 ■ 只有智慧没有悲心,好比只有太阳没有月亮,人间就有灾难 ■ 使众生离苦得乐,你福报就增长 ■ 不要只学些干巴巴的皮毛,要能领悟佛法的精髓 ■ 朝四大名山的人,竟然不学四位菩萨的大智大悲和大行大愿 修空易放下,执空就修不广大了 所以发小心的人不是不度众生,他度得不广大,因为修空修得久了。修空好不好?有好处,他什么都放得下,能证阿罗汉果。可是一执空就不好,他修不广大了。“内空外空内外空”,就是六根、六尘、十八界皆空,他修得起来,“空空大空胜义空”他就修不起来了。他懂得生死非常可怖畏,却不懂小乘涅槃也可怖畏,他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觉悟。“生死涅槃二怖畏”,你进入了小乘涅槃出不来,不肯度众生,你就成不了佛陀。 佛即觉悟,要达到彻底觉悟就必须要智慧圆满 缘觉又称辟支佛。印度的风俗习惯,“佛”字是经常使用的,如果你觉悟了,这个觉悟他们也称“佛”,所以辟支佛也称“佛”,可他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我们今天讲的佛陀,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那必须要智慧圆满彻底觉悟。 只有智慧没有悲心,好比只有太阳没有月亮,人间就有灾难 我们中国的文字很有意义,日月为明。如果只有太阳没有月亮,人间就有灾难,就好比一个人只有智慧没有悲心,他就没有怜悯心去救度众生。人世间只有太阳没有月亮的话,人是不可能生存的。今天的科学证明: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月亮比太阳更重要。研究人类命运的人也有同样的观点:如果没有月亮,人类的命运将是一片混乱。也就是说月亮的光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命运。这也可以启发我们修行人,从宇宙的事实来认识,智慧跟悲心两个都重要,修行就是修悲智圆满。 使众生离苦得乐,你福报就增长 修行人要 “修福修慧”,好像没有提到悲心,其实修福还不是靠悲心?没有悲心的人肯为别人做好事吗?使众生离苦得乐你福报就增长。身体好的人多劳动一点,让身体差的人少劳动一点,这不是悲心吗?有了悲心,你去做了,这不是你的功德吗,不是你在培福吗? 少了悲心,智慧也就不能圆满,所知狭隘,有时候做错了还不知道错。随地吐口痰,只知道吐一口痰,有什么了不起,你还应该懂得痰里有细菌,随地吐痰是害人的。 不要只学些干巴巴的皮毛,要能领悟佛法的精髓 不要老是听干巴巴的教条主义。从前我听到一个出家人说,他要了解这个佛学院考试考什么题目,一看:六波罗蜜是哪六种?答案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说这是干条子。要使死的东西活起来,必须要真正运转,还要活学活用。所以不要以为学了名相就觉得自己学到佛法了,你学到的是佛法的皮毛,可没有领悟到佛法的精髓,结果仍是个行尸走肉。 朝四大名山的人, 竟然不学四位菩萨的大智大悲和大行大愿 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悲心,我们恭敬菩萨,目的是向菩萨学习。不向菩萨学习,把菩萨当神,目的是求保佑。释迦佛是大教育家,是我们的导师,所有的菩萨也是我们的老师。 只求保佑不肯学岂不可惜?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有了智慧悲心,老是坐着不动像个泥菩萨也不行,老话有时蛮有意思,“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要行啊!行就是叫你度众生,要学大行普贤菩萨。你没有这颗心,再跟你说你也不肯行啊,所以要学大愿地藏菩萨,要发愿发到连地狱众生都要度。 现在去佛教四大名山朝山的人很多,那么这些佛弟子究竟在干些什么?朝九华山大愿地藏菩萨的人,很多在忙鬼的事;朝普陀山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人,忙放生;朝峨嵋山大行普贤菩萨的人,从山下开始吵一直吵到山顶,烦恼起得厉害;朝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的人,也有把《金刚经》都烧掉了的。如今末法时期众生尽搞为名为利邪知邪见的事,好像被魔王波旬哈了一口气,成了迷迷糊糊。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7)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7日清凉山佛学苑 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 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提要: ■ 病人对医生起欢喜心,就有希望 ■ 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 母爱不能由他人代替,少了父亲的孩子容易自卑 ■ 到老看不穿,是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病人对医生起欢喜心,就有希望 一个家庭如果只有爸没有妈,孩子长大了心理就会不健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病态。有这么一个女孩子,看见人会发抖,她到我年轻时工作单位的办公室来,求我给她作心理治疗。我说“你在我面前发抖不发抖?”她说“我现在不紧张”,我说“既然这样,你是有希望的。” 昨天还听到有人向我反映,说奇怪确实奇怪,有的同学对任何同学都看不惯,都怄气,偏偏对傅老师特别亲,怪现象。如果这也是一种病,那么只要你对我不紧张,对我有欢喜心,你就有希望,因为我是医生嘛。 那个时候我就给她做个别的心理分析,每星期一次耐心地与她谈心,后来这个病就好了。我从她写的病史与自传中分析出一个关键,她从小死了妈,所以致成了她的心理病态。为什么紧张?缺乏母爱。 大众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全靠师的智慧与悲心 我今天弘法培养佛门人才,我总是对自己非常不满,为了报佛恩、报师恩,总想再干出点成绩来。听说有的出家师父非常理解我,同情我,说傅老师身边有一百多个学生,不简单啊,现在一个庙里有七八个人都吵得不得了。 为什么你们今天能皆大欢喜,安定团结?你们离开了爸,离开了妈,所以我只好又当爸又当妈,又给你们爸的智慧又给你们妈的悲心。其实爸也好妈也好,总的一个精神是爱,老师爱学生这才叫老师。 母爱不能由他人代替,少了父亲的孩子容易自卑 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心理往往不健康。有个从小死了母亲的孩子,奶奶特别宠爱她,她得到了幸福挺高兴,所以个性开朗。由于宠爱的关系,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看到别人高兴就有点不舒服,如果这种高兴跟她有点矛盾,妒嫉心、瞋恨心马上就来了,这就变成双重人格了。 母爱是很难让别人来替代的,除非这个人比较特殊,既有父亲的智慧,又有母亲的慈爱,这样才能圆满。如果从小没有父亲,这个孩子也会心理不正常,一自卑,二不果断,三缺少理智。父亲不管是言语的影响,还是行动的影响,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自尊的力量、理智的力量、果断的力量。一个男性就是具足这样的优点,所以一个家庭,父母双全是最幸福的。 到老看不穿,是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为什么有的家庭里面父母双全,孩子也不行啊?因为父母本身就不行嘛。刚才举的例子不过是启发,世间上的一套学问漏洞百出,当然有上中下的差别。上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比较好,中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平平凡凡,下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调皮捣蛋。众生不学佛法的智慧是摆脱不了愚痴的,为什么有的人到老还看不穿?因为跟愚痴人在一起迷迷糊糊了。 觉悟从哪里来?你听了明白了也叫觉悟了,这个觉悟世间上人全有。思想搞不通,搞通了他一身轻松,就说他觉悟了。可是今天觉悟了明天又不觉悟了,要使觉悟真正起觉悟的作用,要使觉悟不断地增上,就离不开要圆满自己的智慧悲心。而我们所讲的智慧悲心不是凡夫的智慧悲心,我们要学习成就佛陀的智慧悲心,那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佛陀这样的觉悟。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8)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8日清凉山佛学苑 错误的悲心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提要: ■ 悲心没修好,人际间容易起矛盾 ■ 错误的悲心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 世俗的悲心给予人的利益,大都是漏洞百出的世俗利益 ■ 悲心没有起作用,或者起了不好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 修大乘法必须修广大的悲心 ■ 悲心要用在一切事和物上,也要对一切众生起悲心 ■ 众生皆父母,对一切小动物也要起悲心 悲心没修好,人际间容易起矛盾 今天讲悲心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悲心,后果会很糟糕,个人、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都会不得安宁。假如个人跟个人或者个人跟集体之间起了矛盾,这就跟悲心没修好有关系。 错误的悲心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我们要有悲心,但不能有不恰当的悲心。悲心不恰当,事业不可能成就,不管是修行、弘法、度众生、培养人都不可能成就。一种不恰当的悲心,是由于对别人执着形成了宠爱,也就是所谓滥慈悲;还有一种是由于对自己执着,自己认为好,希望别人也能够照这样做,但是他这一套不一定没有漏洞,结果使自己脱离群众。这两种情况,表面上看也是悲心,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都是由于没有智慧的缘故,所以错误的悲心就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世俗的悲心给予人的利益,大都是漏洞百出的世俗利益 特别是在闹矛盾的时候,后面这种人往往有一番大道理,总说自己没错,世间上都有一句话,“我是为你好”。可是当他这句话产生了不好的结果时,他就感到很苦恼,很委屈,所以悲心跟智慧是分不开的。世间上人的悲心往往漏洞百出,自己是一个世俗观念,再从世俗观念里去强调自己的悲心,那么给予别人的利益,也是把人拖到世俗上去的利益,他们也算是悲心? 悲心没有起作用,或者起了不好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悲心的目的,是要使众生不受苦,你达不到这个结果就与悲心有抵触了,因为这个悲心没有发生作用,或者起了不好的作用。所以没有悲心以及错误的悲心,这两个都是不对的。 修大乘法必须修广大的悲心 还有一种悲心,范围非常狭隘。如果你从狭隘不断地扩大,这倒是一个正确的路子,可是他就是扩大不了。信佛修行就是修一个广大,尤其是菩萨法。小乘心跟大乘心是有抵触的,你执着于小了,就没办法大。阿罗汉要回小向大也很困难。假如执着于大排斥了小,你这个菩萨是浮面的,因为你既不能使自己了生死,又不能使众生了生死,所以修广大的悲心,对我们修大乘法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悲心要用在一切事和物上,也要对一切众生起悲心 广大的悲心不仅仅要用在众生身上,而且要用在一切事一切物上。因为众生离不开事,众生也离不开物,一个人活着总要发生事情,总要有物质来维持生活,所以悲心要渗透到各个方面去,那样的悲心才圆满。释迦太子当初还不是看见一只麻雀叼蚯蚓而起了悲心?他在王宫里很难看到众生的苦,可是他在农夫耕田时看到了这幅弱肉强食的情景,就起了大悲心。假如咱们只对人起悲心,而不对人以外的有情起悲心,这个悲心就不广大。 众生皆父母,对一切小动物也要起悲心 反过来说,对一切有情起不了悲心,你对人的悲心也有限得很。比如前两天你们在小狗身上就做错了两件事情。明明经书里说,一切系缚关闭都要解放,你们却把它头颈套起来。管教管教它,这倒也是一个道理,可是你们把它头颈套出血来也不知道。好比打孩子,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你不能把他屁股打烂了,血都出来了,那你这个妈妈有悲心吗?你们所以进步慢啊,就是不能依教奉行,哪怕一个畜生道的众生稍微受一点苦,你心里也应该难受啊。 另一件事情,我有几个饼发霉了,舍不得丢掉,不霉的地方还可以吃嘛。结果有同学把霉的部分给狗去吃,狗吃了以后不要生病吗?天天在讲一切众生皆父母,你们不去做,所以你们的悲心广大不起来。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9)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8日清凉山佛学苑 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提要: ■ 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 事情搞糟了,也是缺乏对众生的慈悲心 ■ 浪费三宝财物,也是悲心不广的表现 ■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缺乏自我转变的能力 悲心不广大,对人易起分别心 如果对人悲心不广大,对跟自己合得来的人很有悲心,对于疏远的人悲心就小了,对于讨厌的人根本没有悲心,那你即使修行修了一辈子,也仍然老样子。这种光听法不修就叫数食不饱,哪怕你听得很多,不起什么作用,要吃下去才解决问题呀。就好比供养众生时,一定要使众生欢喜才起作用。 事情搞糟了,也是缺乏对众生的慈悲心 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也都要有悲心,事情干得不好,这也不是悲心,因为引起了麻烦会牵涉很多人,人家还要帮你返工。你对东西不爱护,这也是没有悲心啊,说“东西又不是有情,怎么悲心到无情身上去了?”东西是无情,可是东西是人用的,你不爱护好,你自己也麻烦,也给别人添麻烦了。例如这只锅子还可以用几天,由于你不爱护,今天就把它打破了,影响到很多人吃不到饭。说得面广一点,破坏生态,也是影响了对众生的慈悲,这种人肯定既没有悲心也没有智慧。 浪费三宝财物,也是悲心不广的表现 有人在房间里工作,他一个人开了两盏日光灯。假如本来有三个人工作,前两个人走了,日光灯不知道关,最后这个人看到两盏日光灯没关,也好像没看见,浪费三宝财物会影响大众修行,这也是没有悲心。 习气太重,脑子就不灵活,环境改变了,也不知道自己改变一下。在福鼎时,居士有供养。到了这里,这儿的环境竟然不能使你们脑子转变一下,这儿是坐吃山空啊,你偏要按照自己的习气办,影响了别人的利益,不闹矛盾才怪呢。所以,大家还得艰苦一点。由此可知周围的环境,包括事,包括物都跟我们每个人有密切的联系。 我一辈子干事情都是稳扎稳打的,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不干的,不像许多人莽撞,为什么人们喜欢莽撞呢?确实有给他莽撞成功的。我就不莽撞,因为也有莽撞得头破血流的。我来办这个佛学苑,我可以维持佛学苑日常的开支,盖房子还得借款。又如开化文殊院也在建设,有人就主张要配备得像样一点,好比唐诗里有句话,“葡萄美酒夜光杯”,喜欢喝酒的人要讲究酒杯,建寺院也要讲究一只香炉。买一只香炉三千元,用水泥砌一只,三百元也用不着。企业家大老板用钱不在乎,如今环境变了,你的做法也得改变一下,修行人转变不过来,修行怎么能快呢?不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顾眼前不看长远,这就是钝根。利根人在转的方面,他非常灵活,修行就是修个转嘛。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缺乏自我转变的能力 你们从世俗的环境来到这个修行的环境,总感觉样样不适应,原因就是你不会转变呀,你转变一下就适应了嘛。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管得太严了。制度是帮你快快提高,制度严了,那你为什么不跟着转变呢?好比说:“你别帮助我提高太快了。你好心叫我快快成佛,我在三恶道里还没有呆够呢。”又好比医生规定这个人不能喝酒,可是他转变不过来,家里人不许他喝,他就说:“我从前喝得这么多,现在我稍微喝点总没有关系,叫我一点也不喝这个要求也太高了,你管我也管得太严了。”这就是愚痴无知,自己害自己。 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医生说:“如果你再喝酒,再中风就没得救了。”这个人非但不转变,他去拿酒,家属想拉住他,他还动瞋恨心,一下把家属的手打开,一面喝一面说“我宁愿死”。这就是对管得太严有意见的众生相。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