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
 
傅味琴:<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循身观 (1)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禅~禅那简称,译静虑 先学理论,后带修 今天是我们九峰山禅定静修苑的禅定学习的第一天,这次的因缘是闽东佛学苑女众专修班跟佛协文教部合起来主办的,定于2002年7月7号起,每期是七天。今天我们先讲课,每次都是先讲课,最后留半个小时带修禅定。 空观是一切修法的基础 这次首先跟大家讲的是循身观,以前在你们专修班里教过空观。这一次刚参加的新同学,如果想了解一些空观的内容,可以请辅导老师给你们略微指导一下。反正每次修禅定的时候,在开始总要先加一些空观的修法,因为空观是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一切修法的成就。这次的讲课并不完全跟大家讲戒定慧的定学,以后非但要跟大家讲定学,而且还要讲《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这样可以逐步地把层次提高,这是从理论上说。 要重视基础,逐步提高 从修的观法上也要有层次逐步提高,我们今天所学的观,可以称为基础观,完全是给同学们打打基础。基础比盖高楼大厦更为重要,有基础高楼大厦才盖得起来,没基础盖起来的高楼大厦也要倒下来。末法时期佛弟子修行很难有成就,为什么道理?都是没基础想盖高楼大厦,自以为盖起来了,谁知道还是空底,也不能够实际地用上去,过不了多久又垮下来了。所以基础是相当重要,我们学法用功,应该知道花在打基础上的时间必须远远超过你将来成就的时间,否则你这个成就是不可能来的,基础越牢,将来成就越快。 把修的观联系定学、禅定品来讲 今天讲的是根据定学,根据《阿毗昙论禅定品》。提几句跟我们今天修的观有联系的内容来讲一讲,我们已经写了一些提纲,这些提纲我建议你们最好抄下来,抄完了可以把提纲背出来,容易记忆。但是对于提纲的种种法义的理解更重要,不理解你得不到里面的好处,所以必须要讲一讲。 循身观从略到全面 这次我教的循身观是比较全面的,分三部分来教。第一部分叫略循身观,第二部分内循身观,第三部分内地大观,这三个观名都是我为了教禅定,有步骤有系统方便地取的三个名字,把这三个观合起来,在佛经里面统称为“循身观”。 禅汉译静虑 禅是禅那的简称,印度话叫禅那,简称禅,汉语翻译叫静虑。 修禅定要保持环境安静 静,安静的静。所以修禅定的人,修禅定的环境都必须要做到安静。你们初到佛协文教部或者初到闽东佛学苑,头一天就要给你们上纪律课,纪律课有一条,“要保持安静”,而且逐渐逐渐你熟悉了,要严格要求,走路要轻,说话要轻,哪怕搬一个椅子也要轻。 轻往上升,粗重往下沉 为什么要这样子来保持安静呢?轻的反面就是粗重。打个比方来说,粗重的东西都会往下沉,轻的东西会往上升,这个比方也有道理的。修行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粗重,从人道一直往下沉下去,人道沉下去就是三恶道。那么修行人能够使自己修到轻柔,就会往上升,往上升就是天道。 粗人和细人里大有学问 人间也是这样,看得出来,这个人说话动作很粗重,人们眼光里就把他看成是粗人;这个人说话行动很细巧、很文雅、很轻柔,人们就把他看成是细人。所以在生活里有许许多多是我们值得研究、学习的地方,可惜我们不注意,很随随便便,总认为粗人嘛就粗人啰,有什么关系呀?你细人嘛就细人啰,有什么了不起呀?不知道这里边大有学问。 身体没有变化,智慧也不会大 拿人的身体来说,头发又粗又硬,这个人脾气很硬;头发很细柔,这个人性情比较温柔。皮肤也是这样,粗皮肤的人,这个人毛细血管还没有通;皮肤很细柔、滋润,这个人毛细血管比他通得多。从前有的参禅修禅宗的,为什么我提修禅宗呢?因为现在学我们这样的禅定已经很少了,一般说修禅宗的比较多。有的修禅宗的人皮肤又粗又黑,这就是没有上路,因为他自己的身体都不能调整,毛细血管没有畅通,四大没有转化。如果身体没有变化,智慧也不会大,被身体绑住了。所以如果不通过生理跟心理的调整,心理就是个性脾气的改造,光靠打坐是很难开悟的。我讲佛学的观点就是从科学、辩证、现实这样的基础上来讲。 噪声对人体不利 要使自己能够从粗到细,第一步就要学会安静,不静对人体的扰乱很厉害。生活在家庭里的人,多看了电视容易生电视病,乃至会发神经病,因为噪声干扰。在一个噪声很厉害的地方,人的寿命不可能长的。城市里的噪声厉害,现在尽量要求减少城市的噪声,噪声对人体不利。那为什么人偏偏喜欢住在城市里呢?一个他贪享受,第二个他习惯了。不管你习惯不习惯,这种作用、这种道理是客观存在的。 心安静是更细一步 环境要安静,我们的身口能够很文明、很轻松、很细巧,我们才能够做到心里的安静。要做到心里面的安静是比较更细一步,也就是说环境吵闹,脾气很坏,烦恼经常出来,你想断妄想,你想止住妄念,那是不可能的,那是白费劲。粗的都搞不好,你能搞细的吗? 禅在心里用功 修禅定最后、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点:在哪里用功?说到底还是心里用功。所以禅在哪里?过去佛门外面的人经常把禅胡说八道,什么一指禅,他认为禅在指头上;还有二指禅,什么两个指头往地上一指,他人会倒竖起来,那么人们以为禅就在两个指头上。所以社会上的外道,包括气功,武术家乱用佛教名词,就把佛法搞得乱七八糟。禅在心里,修禅的人完全是心里用功,并不是指头上、腿上用功夫,那叫武术啦、武功啦,跟我们修禅的人没有关系。 佛门不静,过大于功 禅翻译汉文叫静虑。一个人静了,无论对哪方面都有好处。所以我们在静字上要提倡,希望大家喜欢静。在静的情况下学习容易学得进去, 在每个学校里都主张安静;在静的情况下身体容易恢复健康,在医院里也主张安静;那么修行呢更要主张静。一进寺院是修行的地方,是三宝的地方,一进门首先要做到安静。如果来烧香拜佛的人把寺院搞得像个茶馆,像个娱乐场,声音嘈杂,大声叫喊,我看这是过大于功,也就是你的功德还比不上你的罪过。因为你把三宝的地方破坏了,严肃地讲这是破坏佛门,你破坏佛门的清和静,就是破坏了佛门。由于不听法不懂,一年又一年始终是这样,由于不懂,又偏偏不想学法,那么更加形成了现在这样乱糟糟。 没人管是很危险的事情 而佛门里的人又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习气。有一种思想是封建社会儒教遗留下来的,不要多管闲事,所以从来也不管人家。没人管嘛,吵吵闹闹就不会停止呀,要有人管,你也管,他也管,他就不敢这样。还有一种习气,懒得管,我何苦呢?管不好还要生我气,连说几句话劝导一下也很懒惰。开头嘛觉得挺烦,后来嘛天天这样,自己也习惯了,一习惯,习以为常更不管了。所以现在佛门有许多地方已经不像佛门了,这是很危险很悲哀的事情。 争取青春活力,靠静 佛门最要紧是静,佛门讲究断烦恼,你不静怎么断烦恼?佛门讲究开智慧,你不静智慧开不出来;佛门讲究要长寿健康,你不静你怎么长寿?从我们中国文字来看,静字就是一个青一个争两个字拼起来,可以这么解说:如果你想争取青春活力,就要靠静。 虑是思维 虑呢?虑就是思虑的虑。有人以为修行不要动脑筋,那是外道修法,佛教不是这样。外道修空是空空洞洞的空,什么都不动脑筋,结果修到后来变成傻瓜那样,在旁人眼光里看他是一个傻瓜一样的人,就是灵敏度没有了。可是外道为什么要这么样搞啊?因为他们拿到好处,这个好处挺可怕的,就是所谓出功能,所以他们放不下,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没错。贪出功能把自己脑子搞坏了,从此开不出智慧来,你怎么了脱生死? 烦恼沉下去,也会爆发出来 你断不了烦恼休想了脱生死。一个傻瓜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烦恼,其实不然,他没有通过修行,怎么断得了烦恼?他没有修过断烦恼方法,怎么能断得了烦恼?那么这是什么现象?烦恼被他沉下去了。从心理学上讲,从意识沉到下意识里去,下意识的海洋群能够放很多很多的人的种子;从佛学上来讲,沉到八识田中去,有一天假如暴发出来,那会猛烈得很厉害,非常危险。不懂佛法的人他认为是好事,其实是坏事,或者说他认为是坏事,其实恰恰是好事,经常要搞错。 再再思维曰修 再回过来讲,佛法修行要通过脑子的,闻思修嘛,听了法要思维,思维就是用脑子去思维。真正讲到闻思修的修,修字怎么讲,修字并不是叫你一天到晚拨念珠叫修,修的解说是再再思维曰修。你想不通的问题,听了佛法以后,照佛法的原则,一再一再去想,想到后来想通了,这就叫修。所谓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修念佛也好,修念咒也好,修禅定也好,这些都是一个工具,被我们所利用的工具。而真正的修全在心里用功夫,心就是思维,就是念头。 初进门的修行人,用功就在思维上 如果你没有得到什么亲证的话,全都属于初进门。哪怕你年纪老了,也只能算初进门。说我早进佛门,那是你早进山门,法的门你还没有进去。初进门的修行人,用功就在思维上。 很多人听了法从不去思考。如果你肯思考呢,比如像你们女众专修班,如果你听了法肯思考,你在开讨论会的时候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如果你开讨论会没什么话好说,可以说明你平常没有思考。 要通法义去烦恼,才可进入无念状态 要通过思维把一切法义都通了,一切问题都能够了解了,基本上烦恼也断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排除思维,所谓进入无念状态。哪可以对初进佛门的人一开始就叫他不要听法,因为听了法会去想法义,多动脑筋,那就等于不要他思维。佛教可不是这样子的,这种观点已经是成为佛门里的外道。像这种人修的定,什么念头也不要想,是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无想定就是什么也不要想,空空洞洞,这样的一条路线是很危险的,在断烦恼了生死上是不可能成就的。末法时期证果证道的人是极少极少的,不是不可能,他路线错了。 “虑”很重要,没有思维能力成了白痴 所以这个虑很重要,我们不通过思维,你怎么能够辨别这个对这个错;不通过思虑,你怎么能辨别这个是清净,这个是肮脏,正法和邪法你都搞不清楚。打个比方来说,鼻子没有知觉,你怎么能去辨别这是香味这是臭味;舌头没有知觉,你怎么去辨别这是苦的这是甜的,辨别不出来了嘛。那么脑子也是如此啊,脑子没有知觉了,这个算什么人啊?植物人啦,脑子没有思维了,这个就是白痴啊! 听非法喜欢的人听正法会生气 有时候善知识说真正的正法,有些人却不喜欢听,而且听了还生气。有时法师讲起来很风趣,听的人哈哈笑,高兴完了,再想想才明白这些都是批评的话,越想越生气,那就等于听不进去。而不是正法的流言,东一句西一句,却特别喜欢听。 医生百句,竟然不及病友一句 好比一个病人应该听医生的话,可是病人有一个普遍的习气,就是不喜欢听医生的话。医生只好委托这个病人邻床的病人:“你替我们劝劝他,我们医生说一百句话还不如你们说一句话。”就有这种现象。同病房的病人说什么,听得来真相信啊;医生叫他这么做,他挺不高兴,说这个医生年纪轻轻,我才不相信他。 通过思虑把错误的滤干净 讲经说法,不能离开经文。静虑嘛,闻思有个思,修禅定有个虑,你只有通过思虑你才能把禅定修起来。比如说,禅定要止住妄念,妄念起来了,你就知道这个是妄念,我应该把妄念息下去,不要再想下去,这个过程就是虑。比如你去修一个观,结果这个观你观错了,跟要求的不同,你自己会觉得我观得不对,我重观,这个就是虑,哪能可以没有虑呢? 总的来说,虑是虑清心里的渣子,心里的烦恼,心里贪瞋痴的妄念,都要把它虑除。就好像过滤器一样,通过过滤器这个水就干净了,不干净的渣子全都滤掉了。 (2001.7.7未完) 循身观 (2)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静”即止,“虑”即观 止是止住妄念 “静即止,虑即观”,止不是止住念头。如果你有止住念头的水平,也用不着修什么了,念头全止住了,你想修也修不起来,因为你已经没有念头了,怎么修啊?听法你也不必听了,听了也没用,法师讲了一个小时问你:“你听到几句了?”“我一句也没听到。”“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没有念头了。”其实你连这句话也讲不出来,你没有念头的人能讲这句话吗? 并非不要正念 止是止住妄念,并非不要正念。比如洗衣服,洗衣服是洗掉衣服上的肮脏,并不是叫你把肥皂也丢掉,要利用肥皂去洗衣服,要利用正念去排除妄念,这个要懂。你说把正念也止住,好比肥皂也不要了,那岂不笑话?肥皂是洗衣服用的,为什么要丢掉呢?你为什么不要佛法?佛法怎么会错呢?难道说学了佛法反而偷东西了?所以种种的邪说,这么一说,那么一说,说得人家相信。今天我要讲法了,我也只能这么一说,那么一说,把这些错误的纠正过来,不是我罗嗦,他们太罗嗦,说了那么多。 不能不要佛法的正念 止是止住妄念。有人说:“听了法以后,念佛念不好了。”意思是正念也不要了,那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心里有阿弥陀佛吗?说“没有,我只是嘴巴动动,心里没念阿弥陀佛。”那你往生不了啦,因为你没有信、没有愿、没有行。说我念佛时心里有阿弥陀佛,那不是念头吗?阿弥陀佛是正念啊!你既然这个正念要,为什么佛法的正念就不要呢?我看方向不对,搞错了。 醒过来的人样样空 所以静是止,止是止住妄念,什么叫妄念?虚妄不实。法上的正念全能够达到一个目的:断尽烦恼到彼岸,是真实不虚。我们的贪瞋痴是虚妄不实,到后来,如果你还有信佛的善根和种子,以后多少还会醒过来。我过去想得挺好,现在看起来也是一个贪,一过六十岁就会开始想:自己快要死了。有句话“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因为年轻时候你所追求的所希望的,想的是很有意义却既不能度自己,也不能度众生。今世忙了一辈子,下世还是生死流转,醒不过来的人样样有,醒过来的人样样空。 追求太多,修空就困难 非但要停止妄念,修禅定的,还要停止一切追求,不要追求太多了。你追求多,房间里的东西多。房间里东西多,你在房里修空观就非常困难。 出了妄境,并非定境 说件我从前的事,从前我好心编出一套一套心理治疗的磁带,有很多的录音拼起来,这里取一段那里取一段。我周围的录音机有好几架,在阁楼上,我一天到晚按录音机,噼哩叭啦,噼哩叭啦,一会要放这个,一会又要按这个,到晚上修定也懒得把录音机拿掉。出了境界啦,旁边的录音机我闭着眼睛能看得清楚,而且录音机还会放光。不是人放光,录音机放光,你说这个是定境还是妄境?哎,形成一个笑话啦,这是举个例子。我们要喜欢静,喜欢空,减少自己的追求,才能到彼岸。 利用种种境作修禅定的观想 “虑即观”。虑就是观,在禅定中作观是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的种种的境来作为我们修禅定的观想对象。比如空观观蔚蓝色天空,光明观观高空的太阳,还有观晚上的明月,这都是我们眼睛看见过的,作为一个观境,所谓日轮观、月轮观,让我们闭起眼睛心里去想。 能辨别纠正错误,就是观的作用 但是观不仅仅是在静中修,观还要在动中修,动中修的观就是对日常生活你多看看。眼睛往外看,叫看,心往里观,叫观,是心里想象出来的,也叫心理想象。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环境、人间动态,你眼睛看到的,心里去思维、去想、去分析,这也叫观。有人说“看破红尘”,其实你看来看去花花绿绿,最多看厌了,没有看破。有一时期没看,等你又看了,觉得又好看了。真正看破要通过观,把每件事物的来龙去脉观得清清楚楚,究竟是快乐是痛苦,它每个阶段的变化,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举个例子说,为什么现在吸毒的人这么多,因为开始好玩,由于坏人的引诱,觉得吸了以后挺痛快,那就错了,没有看全过程啊。如果再看看吸毒以后的家破人亡,皮包骨头,戒毒的时候种种痛苦,看到这种可怜可悲可怕的情景,就明白了,吸毒是害人!吸毒是极其痛苦啊!你以后就不会受迷惑了,应该这么叫观。所以越观越明白,世间上的事情越观越看破,这样解说你们容易懂。所以能够辨别正确错误,能够把错误的纠正过来成为正确的,那这就是观的作用。 止~使心住于所缘境上, 不弛散于其余的境 心一动,飘到其他境上就不叫止 “何谓止观”,什么叫止观?从法义上来讲,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这是止的定义。使你的心住在所缘的境上,不从这个境上分散到其余的境去,心于这个境上一动不动,这叫止。比如你看见红灯,你闭起眼睛来,心就在这个红灯上,没有离开红灯,红灯是打个比喻,一般是观红光。修蔚蓝色天空,心就没有离开过蔚蓝色,如果心一动,从蔚蓝色天空飘到了旁边有座山,山上有棵树,那就不叫止,以上是止的定义。 以一念制万念 修禅定是如此,念佛也是如此,利用一句佛号以一念止万念,成千成万的念头,你都要止得住,止不住就不能一心不乱。念佛号时心在佛号上。本来在念,忽然想:阿弥陀佛啊,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噢(众笑),这不叫一心不乱。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尤其是临终一刹那最关键的时候,满脑子在想。临终达不到一心不乱,你能往生吗?说往生啰,那是不懂佛法的人说的。临终的心怎么样,只有他自己知道。怎样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入定,定就是一心不乱,所以修止要狠下功夫。 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你们来到这儿,有出家人,没有出家也叫离家吧,你们现在是学法时期,要抓紧地学。真正用功修止就可以修三年,你想止住妄念没有这么简单。至于说有的人念佛三十年六十年,也止不住妄念,这是她不懂该怎么个去修止。说没有到一心不乱往生不了,这句话有些人听了很反感。因为有人讲过,万人念万人去,你怎么说往生不了呢?所以后来就变成“只要念就能往生”。他不想想一心不乱是佛说的,说万人念万人去的是古时候的一个修行人。二者说法不同,你听哪一个?所以不是靠念才能去,要念到一心不乱,一个妄念也不出来。 心飘出去了,要赶快拉回来 心跟你所缘的境飘出一点所起的念头,就是妄念。修止就要修到一个妄念也没有,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你观的这个境。我们学禅定要懂理论,念头一飘出去,赶快把它拉回来,慢慢又飘出去啰,赶快再把它拉回来,要这么用功才慢慢会上路。① (①根据傅老师2002年7月7日讲解编成。讲解后带修15分钟,第一次带修时口授修法,待整理后编入。) 观~使心于所缘境上起简择作用 修观能出智慧 观,使心对所缘境上起简择作用。鉴别选择,就叫“简择”。否则的话,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出好还是坏,正还是邪,对还是错,非但不能出智慧,而且本身就是没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修观就能出智慧,使我们智慧不断增上。 观察、鉴别,才纠正了很多错误 当然,所有一切的观都要通过自己内心的思维,从思维中来区别。我们从出生以后开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在观察种种,鉴别种种,所以我们学会了很多不懂的东西,纠正了很多错误,累积了很多经验。 扑灭求知欲是愚蠢的 我们出生以来有一个本能:喜欢研究,有一种好奇心。你看小孩子什么都要看一看,问一问,所谓叫“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我们今天人类的知识能够广博、丰富起来。如果把这种求知欲都抹杀了、扑灭了,这对人类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也是很可怕的、愚蠢的。 我们带着求知欲走进了佛门 我们带着世间上的生活经验,带着我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今天走进佛门,咱们觉得好奇,咱们不了解,很想知道一下,或者虽然知道佛教种种伟大,到底怎么个伟大?菩萨到底跟常人有什么不同?修行到底怎么修的?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带着求知欲进佛门来的。 佛门应该比世人智慧更高 顺便插一句,如果在佛门里提倡叫佛弟子不必求懂,那是愚蠢、危险、可怕。在社会上、世俗生活里,无论是长辈、老师以及周围的人,都没有向我们提倡不要求懂。佛门应该比世俗上的人更懂,智慧要更高,怎么可以提倡不必求懂呢? 愚到一懂不懂,还能翻身吗 全世界学校里的老师从来也没有对学生讲过:“课本会念就很好了,至于课本里讲些什么你就不必多问了。”这样能称老师吗?如今的佛门竟然出现了怪现象,提倡这样的话的人,还受很多人崇拜。也许他的前辈早就提倡不必求智慧,最好佛弟子大家都学愚。发展到现在,更要愚到一懂也不懂,这样子还能翻身吗? 不求懂,连生活都不会料理 今天我们能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还不是从小经过父母指导,老师指导,如果都不求懂,自己生活都不能料理,那这个人算什么人呀?世俗上这种人叫作“精神病”,精神病人自己不会料理自己的啦,冬天了他脱衣服,夏天了他穿棉袄,从来不洗澡。 进佛门是对人生有更高要求 我们进佛门,是对人生有更高的要求。一个想发财的人对自己的财富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他才去尽他的能力去赚钱,赚不到钱怎么办?他想发财啊,有人就去赌博,赌博输光了还想发财,他会去偷、去抢,而我们进佛门是为了了解佛教,并不是为了来赚钱,也不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 要有更高的认识来看待一切 过去种种不知道的很想知道一下,知道了以后你必须要更高一层,譬如说,初一的学生完成了学业,他很想知道初二的课程,他进了初二。一个初二的学生,他是以初二的认识来看一切问题,跟小学生就不一样,这才叫正常。说句有趣的话,初二的学生他自己会抓一个手帕来擦鼻涕,小学两年级的学生,他是缩鼻涕的。假如初二的学生仍然保留着小学两年级的学生不擦鼻涕用缩鼻涕的方法,周围的同学看见了,真是恶心啦!所以进了佛门以后,我们就必须要以释迦佛的观点来看一切,否则你不是擦鼻涕,而变了缩鼻涕。 不依佛法观点是个不正常的佛弟子 在没有进佛门前,我们原来的生活中也有观,也有鉴别,观可以理解成你对事物的观点,你对事物的看法。我们过去对一切事物的观点、看法以及鉴别、选择,都是按照我们原来的生活环境所给予我们的认识、知识来加以区别和选择的。可是进了佛门,你提高了,懂了佛法了,你必须要以佛法的观点去进行观察、鉴别、选择,那才叫正常,否则的话你作为一个佛门的弟子,变成一个不正常的佛弟子。 (2001.7.8未完) 循身观 (3)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禅定能断你断不了的烦恼 学佛必须以佛法为标准 禅定中的观,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指禅定中所修的种种观境,必须从佛法中来。观境应该怎么修,出现差错怎么纠正,要以佛法为标准,不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那就不如法了。譬如说,我们是人,是谁培养长大的?最最亲密的就是父母,我们从小都是跟父母学的。我们懂得吃饭,懂得大便后要擦屁股,这就正常。如果不跟人学,跟小黄狗学,那肯定学会吃粪,大便不擦屁股,那就不正常了嘛!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靠佛法培养成长,必须要依佛法的标准。如果依世间的跟佛法有距离的标准,你学来学去是一个世俗人,不能成为佛弟子,因为大方向错了。所以不论是看问题的观点,对问题的鉴别以及选择,全要照佛法观点,这就是“观”的作用,在对所缘境上起简择的作用。 世俗的观念是装不下佛法的伟大的 生活中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所谓“人生观”、“世界观”,应该具足一个标准。学了佛法,如果你想提高一层,就要以佛法的观点去看问题,不管你爱好什么,不能做出奇形怪状的事情来。譬如一个小学生,一只书包用了六年,书越来越多,书包也越来越绷紧。叫他换一只大的,他不要,就喜欢这只。到初中还用这只书包,到大学还背小学书包,缝缝补补,破破烂烂,人家不要笑话吗?不合适嘛!世俗观点、世俗认识是装不下佛门的伟大的,所以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保留着世俗观念、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知见,那不是奇形怪状吗? 应该以佛法的观点去观察人生 现在佛门这种人很多,善知识劝导他换个书包,两年级不换三年级换也可以,不要大学了还背小学书包。不用佛法知见、佛法观点观察人生,鉴别是非,抉择自己该走的路,那岂不可惜?很多人理论脱离实际,哪怕会讲佛法或者自认为佛法懂得很多的人,实际是口里讲佛法,两手搓麻将,爱好放不下。理论佛法,行动世俗,佛法也学一点,口里说说,表示他懂佛法,搓麻将赢了,说是三宝加被,菩萨有眼,我福气好;输了,“唉,一切无常啊!”(众笑)满口佛法,有什么用呢?佛教就这样慢慢被消灭了。 禅的作用~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 能海上师说:不但方便舍离,能根本断除种子,即是尽智。舍如病人痛苦稍减;断如病愈,如戒烟者,戒烟丸也不用吃了,方名为断。 禅定能断你以前断不了的烦恼 底下说禅的作用,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中说“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禅的作用是断烦恼,而且能断以前断不了的烦恼。听法提高觉悟,烦恼会转;持戒清净也会起断烦恼作用。可是有的烦恼还是断不了,众生习气太厉害,那就要修禅,只有禅定才能断以前断不了的烦恼。 禅有二派,一心禅和次第禅 在中国,禅有两派,一心禅和次第禅。一心禅俗称祖师禅,是达摩祖师传到中国的,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成佛这句须说明一下,见性不一定成佛,成佛必须要修菩萨道,要累积度众生的功德,在度众生中磨练掉自己微细微细的习气,才能圆满佛的功德。但成佛必见性,没有见性的水平,哪来成佛的果?所以见性成佛应该理解为:先见性,后成佛。 开悟的人是见道位 开悟的人到成佛的圆满路还长。如果讲开悟就成佛了,那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最多是自性佛——见到自己佛性,乃至于见到一切众生的佛性,观念转变,能够确认自己自性就是佛。按照修行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个位置来说,无学道没什么好学了,了脱生死了,就是阿罗汉;修道,真正修行在修道位才开始;我们现在不过是准备资粮,说修也可以,具体说在修资粮道,要经过加行道;见道了,才能看清前面的路,这就叫见道,开悟的人是见道位。 返回页首 用神奇观点看问题, 已经不是佛法了 开悟的人要进入修道,并非“无事道人” 从中国佛教历史看,有真开悟的。假开悟的更多,真假听他一次谈话就能区别出来。在过去开悟的人自称是无事道人,没事了,从此云游四海,游山玩水,刚得到一点就自我贡高,可惜呀。傲慢是最愚蠢的表现,还开什么悟呢?也许只是根机利一点,脑子聪明一点罢了。开悟后,刚刚是要努力修行的时候,要进入修道位,他却去游山玩水了。 中国禅宗从达摩面壁九年开始 一心禅从迦叶尊者开始,如来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一句话没讲,只有迦叶尊者理解如来意思,他微笑了,领悟了,佛就把这枝花交给他,以心传心。一直传下来,传到达摩祖师来中国,面壁九年,当时的皇帝大为惊讶,改变了观念,从此弘扬禅宗。禅宗有它特别的作用,就是要修行人不要执着,这是禅宗的精要。 不学能懂,要从三世因果看问题 禅宗采用不立语言文字的方式,脱离语言文字你怎么懂啊?可是修禅宗的人照样懂,否则他怎么修啊?禅宗六祖慧能据说是文盲,他照样能讲《金刚经》,是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可称为“上根上智”,所以一心禅摄持上根上智的人。其实天下的真理不学不可能懂,不从三世因果看问题,就会搞错,以为真的不学也能懂,没有这种道理,包括人间的神童。 前世种子,今世根利,一点就会冒出来 以前有个神童书法比书法家还好,记者采访他父亲,父亲是个文盲,据说这孩子未上学前就会提笔写字。既然没有学过不可能会,那什么时候学的?三世因果看问题,因为前世他在书法上的种子特别深,在书法技能上根特别利,到今世这个特别利的根,特别深的种子等流下来了。等流下来也不可能拿起笔来就会写,必须要有个缘,有某一个环境去点一点他,一点就冒出来。譬如说:至少这个小孩看见过毛笔字,这是举举例子。 用神奇观点看问题,已经不是佛法了 同样的道理,六祖慧能前世学过的,如果没学过,即使开悟也肯定不会。举个事实,六祖慧能他不会英语,也不会讲日本话,因为他没学过,前辈子也没学过。过去的中国是封闭式的,没有洋学堂,如果一开悟什么都会,慧能也该会讲法语、英语、日语,他怎么不会讲?佛法要从佛的知见、佛教导的法里面去理解,如果看成神乎其神,已经不是佛法了!由于过去世的种种学习和修行种子等流下来,他的根机就会比一般人利。 钝根中有利根,利根中有钝根 有人说末法时期都是钝根,我看不妥当,无论如何总有上、中、下品吧?五指伸出还有长短,哪有一模一样的呢?硬是要说得一模一样,就像有这么一幅漫画,一边是一个修剪冬青树的工人,用剪刀都把树头剪平,一边是一排人,也拿剪刀把人的头全部剪平,有这种事情吗?所以钝根中还有利根,利根中还有钝根,这才讲得通。 说末法时期都是钝根,那么禅宗就要被消灭了 即使末法时期不比佛在世的时候,佛在世的时候利根中还有钝根,末法时期钝根里还有利根,所以每个宗派都可以学,每个宗派都好。如果都是钝根的话,那么中国的禅宗就要被消灭了,因为你是钝根呀,禅宗是摄受上根上智的。按照佛经上的说法,一心禅是摄受一些上根上智可以达到一心修行的修行人。 返回页首 只有禅定才能了生死 只有禅定才能了生死 次第禅俗称如来禅,是根据佛说法四十九年的教导归纳起来戒定慧三学中属于定学的修持方法。次第就是步骤,使你在修持佛说的禅定时有步骤地修上去,所以次第禅凡是佛弟子都应该修。只有禅定才能了生死,你没有理由不修。次第禅是从下一步一步修上去,哪怕你是钝根,你开头第一步总会走吧,也走得上去呀。那么既然是钝根都能够修,利根能不能修啊?利根修起来当然比一般人修更殊胜呀。譬如人家考八十分,你一百分,说隔壁阿毛成绩是八十分,去考某一个学校,你问他,我成绩是一百分,能考这个学校吗?岂不笑话,当然能考了!而且每学期都是名列前茅。所以如来的法没有一个众生不能学,除非是聋子、瞎子。 次第禅是六波罗密中第五波罗密 我们这次禅定周是学次第禅,次第禅不是禅宗的禅。我教禅定快四十年了,开禅定班也开了十多年,苏州、深圳、南京,很多城市的禅定班都是我开的,所教的都是次第禅。所以借此说明一下,我们不是禅宗,我们是禅定,也就是说六波罗密里第五波罗密——禅定波罗密。 次第禅修止也修观 今天是开学头一天,床位可能都满了,假如明后天再有新同学来,你们老同学还要让出床位来,布施一个床位功德无量!(众笑)次第禅修止观,我教的禅定止观是有传承的,所以必须要亲自来学,由我带修,修止也修观。外面写的书或者写的文章跟我们多多少少不一样,以前我在一个寺院的墙报上看到有讲怎样静坐的文章,说:“最后你必须要把自己修的能量(文章里不称能量)放出去。”我们根据能海上师的传承,最后要把放出去的光收回来,刚刚相反。至于说更多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什么呼吸静坐法,怎么打坐,还有那些学气功的,偷了一点佛门的东西乱搞。那些搞外道气功的都是为名为利,我这个法高,来学的人就多,学费更贵,很多人搞出病来。比如叫人家观一个火球,观上观下,观得这个人发烧吃了五百贴中药都没有治好,害人不害人? 学气功的到我这里都跑掉了 气功师想到我这儿来偷宝,我可不会随便教密教修法,况且他们听课都不耐心,头一天来就坐立不安,第二天就不来了。说讲不完的讲,了生死跟我有什么关系?不去听了。我开口批判气功,闭口说气功外道,他即使再有功夫,肚子里的气也憋不住(众笑)!跑掉了。 修禅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 不论是一心禅、次第禅,总的目的是断烦恼,不断烦恼不叫修行。凡是外道气功包括民间的打坐,鬼神附体的巫婆神汉,非但不讲断烦恼,而且还发展烦恼,简直是在修烦恼。贪心就不多讲了,有的气功师的钱多得能够把整个山头都买得下来,搞个什么修炼的场所,你买这个山头,他买那个山头,可是大气功师一坐牢,一点功也没有了。报上有幅漫画,铁窗里面是一个大气功师,铁窗外面一只鸟,飞过来跟他说“大气功师你怎么现在没有特异功能啦?”瞋恨心呢,你有功法,我也有功法,功法对功法,我过去在大气功师的包围里亲身领教过(众笑)。一般的常是慢慢地向我走过来,我知道这是在测我有多少功底,到我面前就合掌恭敬,不知是礼貌还是已测出我的功底。还领教过一次,一位大气功师请我去吃饭,这顿饭不好吃,“鸿门宴”(众笑)。饭后说:“现在请傅老师跟我们讲讲佛法,什么叫皈依?”啊?你们是佛门禅密,怎么皈依都不懂啊?吃饭的时候陪着我,挺有礼貌,我总感觉腰部怎么酸溜溜,酸溜溜(众笑),结果回家拉肚子(众笑)。从此明白,大气功师就是那么点本事。如果我一声吼啦,当然我不是故意吼的,我在禅定班上训话,训得气功师跟我打招呼,受不了,受不了,我声音一高,他说好像棒子在头上“嘣”敲一下(众笑)。 返回页首 一时断不了,有个方便就是离 禅定能断尽烦恼种子,所以称“尽智” 咱们学的是佛教禅定,修止观法门。“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能海上师作了解说:“不但方便舍离,能根本断除种子。”禅定的作用,不仅仅是借了禅定的方便离开一下烦恼,而是能够断除烦恼的种子,断了烦恼能了生死,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禅定连烦恼的种子都能断,所以禅定所起的作用能圆满你成佛的功德,不是光听法就能成佛,也不是凭脑子里怎么想就能成佛,要在禅定中开发根本智,圆满无漏智慧,才是真正成佛的智慧。禅定能断除烦恼的种子,所以叫尽智。 一时断不了,有个方便就是离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断除烦恼,可是在断以前呢,还有种种的方便使我们进入断烦恼的道路,这个方便就是离,你一时断不了就离开,离开一下,不要靠得太近。舍呢?一时断不了,暂时放一下,但不除根。常碰到这样人:“老师啊,我想出家,”发心出家好啊!我说:“你结婚没有?”“结婚了。”“孩子有吗?”“没有”,“现在出家要有离婚证书的”,“好!离婚就离婚。”(众笑)一回家提离婚,丈夫哭,哭到后来她跟着丈夫一起哭(众笑),出家念头就哭光了,那怎么办呢?你感情断不了,修行又想修,佛是大智慧,给你一个方便,离吧!离开一段时间。所以今天可不叫你们出家噢,没说禅定班完了,你们个个要剃头(众笑),不能强迫啊!既然怕疼就慢慢来,有方便离一下,你们今天不是离了吗,你跑到这儿不是离开家了吗?虽然不叫出家也叫离家。 人生有几个明年 假如在这儿心放不下,总打电话关心公司的情况,你不打,他们也会打过来,你就告诉他我已经离啰!离什么?离开公司啰,公司赔本就赔吧,赔光了我也不回去啰!(众笑)。如果你没有这样决心的话,一回去第一件事情看电视,第二件事情忙打电话,“哎哟!我回来了,”“唉,明天到我家来玩。”(众笑)旧病复发,说:“没关系,明年我再来参加禅定班。”(师笑)要到明年,不想想人生有几个明年? 一到这儿,犹如解放 能海上师说:“舍如病人痛苦稍减,断如病愈。”好比夫妻吵架,吵起架来没得个完,从早吵到晚还是小事,一气会吵五天五夜,道理讲不通,你讲道理他就气你:“你讲了这么多我也不听,你能怎么样?”好不容易有点福气,总算老婆回娘家三个月,机会来了,取得老婆同意,一到这儿犹如解放,再也听不到老婆骂的声音(众笑),痛苦减轻了。 “舍”是痛苦的减轻 那么为什么又要急着回去呢?哎!一夜夫妻百日恩嘛!(众笑)男人哪能离得开女人啊?这就是众生相,流转生死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犹如痛苦减轻。 “断”如病愈,痛苦根本解决 病人疼得厉害,给他一点止疼药,这叫舍离,药性一过还是疼。断呢,好比病好了,不用药也不痛了,就像出家的人再也不会回头去受家庭生活的痛苦了,根本解决。 在家里很难讲平等 家庭的痛苦哪里来,家庭的痛苦从亲爱人身上来,世界上最看不起你最侮辱你最欺负你最挖苦你的,就是你最亲爱的人!这是规律。为什么?在社会上做不了女王的人就会在家里做女王,社会上做不了英雄的人会在家里做专门打老婆的英雄。在家里很难讲平等,如果能讲平等,法院里离婚没人去了。我从前讲过,女人为什么要嫁男人,因为喜欢男人打她耳光(众笑),男人为什么要娶女人,因为喜欢女人打扮得像花瓶,最后把他掐死(众笑),所以家庭不可能没有痛苦。如果不出离世俗,你就不可避免受世俗的影响而起烦恼,释迦佛尚且要离开皇宫,雪山六年苦行,何况我们呢?只有到你将来成就了,仍然回到婆婆妈妈那里去,那是度众生。 有人想度众生,反被度下海啦 很多人都想发心哦度众生哦,有人去跳舞,就说因为我要度跳舞的众生,结果他被跳舞的众生度过去啦,也喜欢跳舞啦!整天下海团团转,转来转去,这不是生死流转吗?我讲的都是现实的话,脱离现实就不是佛教。① (①:根据傅老师2002年7月8日讲解编成。讲解后带修15分钟,第二次带修时口授修法,待整理后编入) 返回页首 人间以禅乐为最 众生不能开发根本智慧,就因为烦恼关系 我们讲到禅的作用,说“烦恼未断能断是名禅”,什么叫禅?禅是能够断你断不了的烦恼,这是禅的作用。能海上师有这样一段开示:“不但方便舍离”,说禅的作用,不仅仅是使你以修禅的方便来舍离烦恼,“能根本断除种子”,它的作用是从根本上断除烦恼的种子,“即是尽智”,烦恼种子断了,出生的智慧就叫尽智。众生所以不能够开发根本智,不能够获得尽智的原因,就是烦恼关系。舍离是方便,舍离烦恼;断除是能根本断除烦恼种子,也就是说断除才解决问题。舍离仅仅是一时的舍掉,一时离开,就好像从前有句话,“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修行的目的应该把烦恼的根都断掉。 戒烟的人要断了烟瘾才算断尽 “舍如病人痛苦稍减”,舍,好比痛苦稍微减了一点,“断如病愈”,断就好比病好了。后面举了一个例子,“如戒烟者,戒烟丸也不用吃,方名为断”,能海上师讲的是几十年前的话了,这个烟并不是现在的香烟,年老的人都知道是从前人抽的鸦片烟。如果抽鸦片的人要戒烟,就吃戒烟丸。但这也不是完全解决问题,不过用戒烟丸来替代一下罢了。所以说要戒烟丸也不用吃了,方名是断,才算把抽鸦片烟的习惯断掉了。吃戒烟丸,还不算真正的断尽。 入定能坐多少天,虽亦是定,但得力与否,要看烦恼断未断,作事错不错,临境能否辨识,事先能否觉察。人说老修行脾气大,实际要断烦恼方得名老修行。(能海上师) 人间以禅乐为最 “入定能坐多少天,虽亦是定,但得力与否,要看烦恼断未断。”修定的目的就是要入定。有的同学非常喜欢修定,自己单独修定修得不肯出定,究竟有没有入定呢?只有他本人知道,别人没有办法说他有没有入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看一般不肯出定的主要是贪禅味,贪修定的味道舒服,明知可以出定,还是不想出定,坐着就不想动了。产生了这种舒适的境界,是得轻安喜乐啦,也不会感觉到究竟坐了多少时间,连时间都没感觉,完全沉浸在这种极其快乐的、舒适的感受里。所以我从前说过:“人间以禅乐为最。” 获得了禅乐,修行就有信心 获得了禅乐以后,你心就定下去了,修行就有信心,不大想动,也不大想离开了。清定上师说过,年轻的和尚为什么要还俗,因为他没拿到好处。现在情况不同,有的不肯还俗,是不是拿到好处了?也拿到好处,这个好处跟修行好处不一样,这个好处是赶经忏拿钞票,那就不像修行人了。如果出家以后能够诵经、听法,还肯修禅定,这个小和尚也不肯还俗的,这是他拿到修行的好处了。 心力集中,全身舒松,其乐无比 举个例子说,有的夫妻不和睦,闹离婚,离婚以后又复婚了,或者又去找别的女人,这是啥道理啊?因为放不下夫妻在爱乐中的舒适,所以仍然要投入进去。禅定的快乐刚才讲过,世间上最快乐是禅定,啥意思?世间上所有的快乐全在禅定里。你会问,夫妇间的快乐是不是也在禅定里,也在禅定里。男女之间的快乐、舒适,分析起来仅仅两个感受:一个是全身感觉到松,一个是注意力集中。而禅定呢,就能达到这样的两种作用,修禅定注意力就集中起来,全身全部舒松,神经也松、肌肉也松、心理也松,所以很快就得到极其殊胜的乐。② (②:根据傅老师2002年7月9日讲解编成,未完) 返回页首 循身观 (4)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男女的欢乐最终发展坏脾气 男女的欢乐最终发展了坏脾气 获得禅乐的人,男女的乐也就不大去想了,因为他没有这么傻,男女的乐有时还要受苦。夫妻总是一会儿给你安慰,一会儿给你刺激,一会儿说你好话,一会儿跟你吵架。禅定的快乐,这些烦恼都没有。比方说,你要想娶个完全给你快乐,一点没有给你烦恼的老婆,娶不到的;找丈夫,也没有这种丈夫的。男的也是众生,也有脾气,女的也是众生,也有脾气,脾气跟脾气搞在一起,不可能变成没有脾气,脾气反而更厉害了。男的本来是男的脾气,结婚后受老婆的影响,又加入了一点女性的脾气;女的做姑娘时还好,结婚以后受丈夫影响,也变得粗暴得像个雌老虎(众笑),这是我们看得多了。要细细地去观察人世,才能够破除迷惑。假如说能够得到禅定的安乐了,那修行也不会退心,也不会枯燥。 说“出定”其实也许尚未“入定” 再说,你们修禅定的人有没有入定,我也不知道,看表面看不出来,也许你修出快乐来了,快乐不叫入定;也许你有一种功夫,闭着眼睛昏沉,照样身不弯,头不动,看样子好像入定了,实际是昏沉得一动也不动。我在给你们带修,到后来说“出定”,实际上入定都没有入定,哪来出定呢?(众笑)这是说说呀,那你不说出定咋说呢?他们学外道气功的说“收功”(众笑),咱们又不能说收功。 入定的人能入定多久,说不定 一入定有的能够坐好几天呢,我年轻时听说,虚云老和尚在土改时被当作地主关起来,每天送饭去,一直到饭发霉了,他还是坐着,听说坐了三个月。更厉害的还有,达摩祖师面壁九年,那么这九年不吃饭,怎么会不饿死?究竟有没有吃点东西,是不是有大便小便(众笑)?这跟修行没有多大关系的,这些就不去研究了。总之一定下去就不大想起来,所以修定不是一件苦事情,是一种极其快乐的享受。 虽是定,得力与否,尚看烦恼断不断 你们今天盘腿腿子疼,腿子酸,腿子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叫先苦后甜,腿子一练,练出来了,禅乐拿到了,那时特别喜欢坐。如果你真的是入定了,一坐就能坐多少天,或者三天、五天、一个月、两个月。“虽亦是定,但得力与否,要看烦恼断未断。”即使你有能定好几天的功夫,但是你这个定究竟得力不得力,以及能起多少作用,能派多少用场,要看烦恼断未断,最后还是要从断烦恼上看。 喜欢盘腿的人不一定是修行人 从理论上讲,修定能断未能断掉的烦恼;可是从实际上来说,也要辩证看问题。如果你是有喜欢打坐的爱好,不学佛法,不懂得怎么修行,也没有什么智慧,就是喜欢打坐。比如有人就是喜欢盘腿子,他没事就把腿子盘起来,像北方从前睡的是炕,北方的老太太没事就上炕盘腿子,这个咱们不能把她们叫修行人,她们根本就不懂佛法,不知道断烦恼。假如是一个只知道打坐蛮舒服的修行人,基础太差,不持戒,不听法,没有什么智慧,也不懂得怎么去断烦恼,也没有经过种种的磨练,即使他入定了,我看也不能得力。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 禅定是断你未能断的烦恼,有许多烦恼,平时在听法,持戒,提高修养中就可以磨炼掉了,从听法上获得智慧,慢慢烦恼也就轻起来了。留下一些还没有断,很细的,难断的,根很深的这种烦恼,就要靠禅定去断。所以“得力与否”,就看你入定前的断烦恼的水平怎么样,所学到的佛法修得怎么样。修行人得力不得力,归根结底还是从断烦恼上看。所以我常说,断烦恼叫修行,不断烦恼不叫修行。 循身观 (5)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哪能从杀盗YIN妄酒中去修禅 定中得好处,生活中看得出来 还要看“作事错不错。”去掉烦恼,智慧就会增长,修定的人,心定下去了,就能够开发根本智。如果你真是定中得好处了,生活中就看得出来。做事乱七八糟,就是修禅定不得力,心定不下去,智慧开不了,所以做事无有条理。我们所说的开智慧是般若智慧,能海上师说:“般若无相”,般若智慧没有什么形象,“表现于事”,表现在事情上。这个人做事情有条有理,恰到好处,这就是般若智慧的表现。联系起来说,禅定真能够修出作用来,你做事情应该是有条有理,恰到好处。头脑如果像木头一样迟钝或者叫傻瓜,这个人路线错了。修出像个傻瓜那样,你怎么成佛啊?无论是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千佛万佛,没有一个傻瓜佛的(众笑)。 有人修止念,变成迟钝了 年轻时候我在泉州,我有个学生是大学的老师,来陪我同住在承天寺。因为他是照顾我生活的,管事的人跟他说,几点钟你可以去灌开水,一听到打梆,就去吃饭。我总发现他怎么变样了,变得很迟钝,不是他照顾我,成了我照顾他。我说“到时候了,你要去灌开水了”……“打梆了,你没听见?”后来我问他:“你怎么会变成这样迟钝?”他自己也不知道,我说“你是不是书看多了,在修专门看心,一个念头也不让它起来?”他说“是啊,我就是在修这个。”修成这个样子。 现在书也有伪劣书。什么法门、什么法门可多呢。人是高等动物,你连脑子都不动,修到后来即使入定也是枯定、无想定,都是外道的定。 儒教、道教、佛教并非一家 有的写书的人本身就乱七八糟,多识教授指名批判一个名气很大的人写的书。可是别人认为那人懂的多,儒教的、道教的、佛教的都懂,称他学问广博。过去就有说,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我就反对。我父亲死了,全靠我的义父照顾我们生活,我义父是儒教,书香门第,我这个名字也是他取的,给我取了个琴,古人喜欢弹琴(众笑),还加一个味,意思叫我体味弹琴的这个妙处。我刚信佛,喜欢听经。他跟我说:“我几个孩子都比不上你,你能够学佛法了不起啊,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我马上说:“不对,是三家。”(众笑)他一听就火了,说:“如果你是我亲生儿子,我就一个耳光打上来了。”(众笑)儒教就这样: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如果佛教、道教、儒教搞在一起,这个佛教还搞得好啦? 哪能从杀盗YIN妄酒中去修禅 再说“临境能否辨识”,临到这个环境,你有没有能力去辨识它是真是假,是对还是错。如果戒定慧学得很好,能够深入经藏,能够从定中开发智慧,能够亲近善知识,他就能够辩识谁是真正的善知识。 以前有人寄给我几张照片,是他最近拜的师,是个在家人。我看他照片没有慈悲感,可见为人也很骄横。其实他也不是禅师,当年写过几本小册子,他说:从古以来,祖师们都主张修禅定必须要持戒,以戒生定,修他的禅用不着持戒,因为持戒就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不方便。这话被不懂禅的人听了,很有吸引力。那么一心就叫禅,又说不必改变原来生活方式,你原来喜欢杀鸡,一持戒就不能杀了,学他的禅就不必持戒,尽管杀,杀的时候要一心杀。如果你见鸡可怜,杀不下去,你这不是一心了,要杀就杀。同样,你过去偷的你现在照样偷,要偷就偷,一心偷。要杀就杀,要偷就偷,岂不叫大家不要起慈悲心了吗?修这样的禅,众生可不安详了。后面总算补上一句,“不过你不能做亏心事”,其实这句话是没有力量的。做亏心事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做亏心事,强盗都有强盗的理由,偷了钱的人也会说:“我一半作供养,我也讲得过去啊。”搞女人的人他也可以说:“我没有做亏心事啊,像这样的老婆我有什么温暖,我也应该过人的生活。” 对境受迷惑,说明未破惑 我看书不多,因为没时间看,翻书也翻得不多,可一翻就看出书上错误很多,尤其发现错误大多出在名望高的人那里。我说法对事不对人,从不把这些人名字讲出来,否则你会大吃一惊:啊!是他?如果你对境受迷惑,说明你没有破惑。 循身观 (6) (傅老师带修禅定前开示)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7-7.27 能领悟就不是废话 容易觉察是经验的累积 “事前能否觉察”,如果能觉察,你就有智慧。人常说,这个人生活经验很丰富,不容易受蒙蔽,所以说生活经验也是一种智慧。 现在你们跟我讲话的机会也不多了,有人说我怎么又变了,变成像犀牛的角那样,喜欢一个人独自游荡(众笑)。有人说:“老师啊!你看人看得很准,我们看你怎么看不准?” 有这么一次,其实矛盾早就处理了,我想这件事也要给他们分析分析,大家以为我肯定是朝这方面说的,结果听下来怎么老师今天又变了,从那方面说了。你们既不懂得变,更不懂得变的奥妙、变的必要。 还有,缺乏经验的人灵活不起来,也很难产生什么变化,我说的变化不是乱七八糟的变化。 学佛要多听佛法,你会对法累积理论上的修行经验。而在生活里边随时随刻都可以累积在生活中修行的经验,如果经验累积起来,那就会观察了。 要从实际生活中去细细观察 我平时什么都喜欢看,喜欢观察。你们跟我学的语言上的技巧训练,我也是学来的,从细细观察中累积起来的。例如我年轻时,有一天听到街上叫卖报纸:“解、放、日、报”(每个字中间有停顿),没人会注意他,就是我注意他。现在你们训练的时候,两字不紧连,就是他给我的启发。最近我看到一只蜘蛛,脚特别长。动物所以形态不同,种种发展不同,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修行要想修好,不从实际中去体会,你怎能在现实生活中修行?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你怎么融通啊? 要断烦恼才叫老修行 “人说老修行人脾气大,实际上要断烦恼方得名老修行”。确实这样,现在佛门里面的老居士十个倒有九个半脾气大。“我进佛门四十年了,我从小就吃素的。”一听就知道他很傲慢,而且还出现很多怪脾气,出现了许多有危害的习惯势力,那这一辈子就白过了。什么原因?因为他没有遇到善知识,更没有一个师父把他骂一顿,却常听到称他“大居士”,“菩萨!”所以变了大脾气,变了“发火菩萨”。 很难找到一个能骂你的善知识 今天要找一个善知识已经够难的了,要找一个能骂你的善知识,可能是找不到喽!因为一骂,你红包包就不肯拿出来了。算命的、看相的也都是这样,虽说直言谈相,结果听下来全是好话:“最近你会有一点困难。”“是啊。”其实没有困难找算命干什么?“你尽管放心,自有贵人相助啊!”哈,高兴了!要能够断烦恼,才叫老修行;不断烦恼老修行变了老烦恼。 能领悟就不是废话 你们不要嫌我讲得太慢。我从前年轻时候喜欢听苏州评弹,说的人会把一个人从楼上走到楼下,就这么一段路,他弹弹唱唱,说说弹弹,可以说三个月(众笑),而且听的人特别多,听得来入迷。有一次我想问个路,这个人拿着收音机刚好在听评弹,我上去问他路,他冒火了!“你没看见我在听评弹吗?(众笑)”也跟大家解释一下,我虽然话多,其实废话一句也没有,就看你们领悟不领悟。 禅定能健身强心,是人类最佳的运动。(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人是动物,不运动可不好 下讲禅定对身心的利益,“禅定能健身强心,是人类最佳的运动,是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最好的运动。”人不运动可不好,人称为动物,要动的。风瘫的人,全身不会动,也有地方会动,嘴巴会动。我念书时住在父亲朋友家里,他心地很好。后来到了上海,我常到他家去看他,他中风后当然很苦,还要人侍候。有一天我去看他,说话有点变音了,我听不懂,但是他老婆听得懂,我问:“他说啥呀?”“你别听他的”,我说“我听不懂啊,”“他问你有没有毒药,”就是他想吃毒药早一点死。人死了就不动了。 循身观(7) (带修禅定前开示)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9 ◎ 傅味琴 禅定能吸取宇宙能量 提要: ■ 禅定并非停止运动,而是妄想心不动 ■ 禅定能吸取宇宙能量 ■ 出汗是血液循环好了,毛孔通了 ■ 梦见小偷跑,有悲心没智慧 ■ 梦跟小动物睡一起,说明你还没站起来 ■ 对梦起恐怖是自找麻烦 ■ 禅定修止使散心集中,产生定力 ■ 健忘关键在胡乱用脑太多 禅定并非停止运动,而是妄想心不动 禅定讲的是入定,定了就不动,什么不动?妄想心不动。无论谁修禅定,体内的各个器官都在运动,不可能停止。人靠运动生长,靠运动来保持健康。我们修行人也得动,我们不必学世间上的动,我们学释迦佛教给我们的动法。形式不一样,世间上的动,如跑步、打球,我们则以不动来促进动。修禅定的时候,身子不要摇动,所谓叫端身正坐,不动不摇,这么个姿势一坐,一不动,里边血液循环畅通。跑步也能使血液循环畅通,作用虽一样,形式可两样。跑步会出汗,修禅定很容易发暖,尤其是年轻人,乃至会出汗,这个汗当然从运动中来。 禅定能吸取宇宙能量 初修禅定的人一修禅定肠胃就动得快了,饭特别吃得下,你们有这种情况吗?这儿吃饭不要钱,尽管敞开肚子吃。还有一种情况:修到后来不大想吃饭,也是好事。不是吃不下,叫他吃照样能吃,没看见不觉得饿,吃不吃好像都没关系。说糟了糟了,胃口不开啦!不是的,这是毛孔通了,禅定能使人体产生吸取宇宙能量的能力,宇宙间种种的营养进去了,所以也是好现象。 出汗是血液循环好了,毛孔通了 初修禅定的人易出汗是发暖了,血液循环好了,毛孔通了,皮肤层保留的水分出来了,这当然是好现象。毛孔不开,没办法排泄,体内水分存多了会胖起来,这是虚胖啦。有人修到后来出汗少了,他就奇怪:我以前会出汗,现在怎么不出汗?你皮肤层储存的水分没有这么多啊,哪有出不完的呀!所以禅定中的种种变化,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会自己找自己麻烦。 梦见小偷跑,有悲心没智慧 我想起做梦的事情。修行人做梦,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好梦。你说“不对啊,我做的是坏梦”,你不懂梦。古代的详梦我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说梦我也懂,怎么用佛法来解梦我也懂。听说你们有位同学做了一个梦,心里不高兴,很烦躁,苏州人叫“懊糟”(众笑)。她梦里看见一个人偷东西,她就叫小偷赶快跑,梦醒了,心里起烦恼:“唉呀,我怎么叫小偷跑呢?(众笑)”“我戒律不清净啦。”这跟戒律有什么关系?我说是好梦,说明你有慈悲心,但缺少智慧(众笑)。这明明是护法菩萨给你说法嘛(众笑)!叫你好好学智慧,别动脑筋想回家。 梦跟小动物睡一起,说明你还没站起来 听说还有个梦,她跟很多小动物睡在一起(众笑),好梦啊!这些动物都没有伤害你,可见已被你感化了,说明你发了菩提心。可惜你现在虽然有这颗菩提心,有想把众生感化的心愿,你现在可别跑出去找小动物(众笑),还得好好学下去,因为护法菩萨告诉你,你还睡在地上没有站起来。 对梦起恐怖是自找麻烦 说吐血是好梦吗?好梦,表示你将来会说法。唉,众生对梦起恐怖真是自找烦恼!就是一般人说的业障,其实什么叫业障?自己找来的麻烦就叫业障。业障会在智慧的阳光下全部融化掉。 禅定修止使散心集中,产生定力 下面从止、暖、津、慧四个角度来说明禅定对身心的利益。止,使散心集中产生定力。散心容易出事情,散心的人也聪明不起来。司机开车注意力一分散就要闯祸;修行人心集中起来就能出智慧;平时学校里老师总是对学生说思想要集中,思想开小差听不进去,无论是回答问题,听课,全要思想集中。佛教禅定就是培养思想集中,所以修止就起到了使分散的心集中的作用,这就能得定力。 健忘关键在胡乱用脑太多 从心理上来讲,心能集中杂念就少了,不会健忘。老年人容易健忘,说是脑子老化了,容易忘记。其实现在年轻人也容易健忘,关键在用脑用得太多,主要是胡思乱想,所谓妄念纷飞,这些要导致脑子的老化。 (2002年7月9日第三次讲解完,讲解后带修15分钟,带修时口授修法,待整理后编入。)(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循身观(8) (带修禅定前开示)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0 ◎ 傅味琴 生活中怎样排除妄念 提要: ■ 妄念太多脑子容易老化 ■ 脑子坏了,这个人心的力量还是存在 ■ 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脑细胞产生相互诱导作用 ■ 妄想止住了,所观的境会格外的明显 ■ 要培养随时随刻把妄想排除的能力 ■ 修观,心不能离开所观的境 ■ 生活中怎样排除妄念 妄念太多脑子容易老化 昨天讲到禅定对身心的利益,提到一个止,修止很重要,止就是止住妄念。人妄念太多,脑子容易老化,精神集中不起来,聪明就发挥不出来。小孩子很少有妄念,最多想怎么玩,怎么吃好东西。成年人的妄念是从心底深处翻出来的,种种情绪、思想动态、烦恼种子、充分地发挥贪瞋痴。妄念越厉害对身体影响越大,晚上失眠也是因为妄念。有时一起妄念,乃至讲话都讲不下去。 脑子坏了,这个人心的力量还是存在 修行修心,心的工具就是脑子。人们总以为心就是脑子,实际上假如一个人脑子坏了,或者死了,疯了,心的力量还是存在,所以只能说脑子是心活动的工具。心散乱,这个人就定不下来,所以我们要培养定力,没有妄想就容易入定,要培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 注意力高度集中会使脑细胞产生相互诱导作用 以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讲过,大脑的活动过程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人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大脑皮层就会出现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点一集中会引起周围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而周围的抑制状态反过来能促使这个兴奋点更加兴奋。对这种相互诱导的现象,巴甫洛夫通过实验作出这样的判断:如果人的脑壳像玻璃那样透明的话,可以看到这个兴奋红点会发亮,像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说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妄想止住了,所观的境会格外的明显 修行就是修这个,禅定会起不可思议的特殊作用,就是把妄想止住了,使周围的脑细胞都处于抑制状态,而我们所观想的境就会格外的明显,因为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要培养随时随刻把妄想排除的能力 同样,在生活里也是如此。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如果脑子里边没有胡思乱想,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专心一意地做,这个工作就做得好,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很少会有差错。可是平常人能保持这种专心状态的时间并不长,当他一离开他想完成的工作,一离开他所思考的问题,就会恢复原来生活中的胡思乱想。所以,很多人确实在研究发明上有所成就,可是他们达不到像我们佛弟子修行那样随时随刻把妄想排除的要求。 修观,心不能离开所观的境 修禅定是利用你所修的观境来排除妄想,比如修循身观,从头发开始观,就要运用心理想像力把头发观起来,如果你心离开了头发,头发就观不起来了。 我给你们带修也好,你们自己修也好,有时头发还没有想好,已经在想眼睛了,那就是心在飘了。说句笑话,因为你对厨房烧火,印象深刻,在你刚刚观到头发时忽然观出火光来了,那是灶头里火的印象冒出来了,观成头发火烧了,这就不对了。不能有第二个念头,观一个境不能有第二个境出现。 生活中怎样排除妄念 要想修得好,光靠禅定的时间是不够的。你们清晨三点钟开始到六点钟完,三个小时中唸经要五十分钟,禅定修了两个小时零十分钟,等讲课完了再修一次,你们下午再修一次,一天也只修了三个小时。当然也可以,时间太长你们也受不了。所以其它时间在生活里也要修止修观,要随时随刻看住自己的心有没有打妄想。这很容易区别出来,比如你走路,一只脚迈下去,如果你的心是在这只脚上,就不大会打妄想。 循身观(9) (带修禅定前开示)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0 ◎ 傅味琴 书中钻不出来会变蛀虫 提要: ■ 修息要对吸与呼的过程清清楚楚 ■ 情绪不要掉在烦恼的泥坑里 ■ 书中钻不出来会变蛀虫 ■ 不能因为求神秘而修密 ■ 外道喜欢偷窃密宗的修法 ■ 很多人连什么叫神通都搞不清楚 ■ 年青人不要把禅师的指点闹着玩 修息要对吸与呼的过程清清楚楚 又如修数息观,当你吸的时候明白我现在在吸,对吸的过程也清清楚楚,当你呼的时候,明白我现在在呼,对呼的过程也清清楚楚。如果真能这样的话,妄想也不会起来,包括其它一切,吃饭、休息都别东想西想,这就是如何在生活里修行的方法。 情绪不要掉在烦恼的泥坑里 在生活中还要修怎么断烦恼,随时随刻要警觉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有没有掉在泥坑里,有没有在怄气。能随时随刻警觉,随时随刻调整,这就是在生活里修。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靠平时你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禅宗有句话说吃饭睡觉都是修行,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吃饭、睡觉就算修行。如果你体会不到祖师们普普通通话里的奥妙,就千万不要照普普通通的话去做。 书中钻不出来会变蛀虫 现在年轻人一是好书。知识分子,看了书从书本里出来,还没有多大关系,看了书钻进去出不来了,岂不成了书里的蛀虫?我想“开卷有益”这句话不是辩证的,好书才开卷有益,坏书也是开卷有益吗?有水平的人把大便当肥料,没水平的人把大便当饭吃。一般人看坏书就学坏,看好书就学好。 不能因为求神秘而修密 二是喜欢神秘,好求快。年青人有求知欲,叫他拿念珠整天唸佛求往生,他不感兴趣,说“我才18岁就往生啦?”(众笑)他喜欢快,求神秘,喜欢修密宗。密法以毒攻毒,没有显教的基础,中毒的很多,有的已经毒死了。好比孔雀吃路边的毒草羽毛会更美丽,小麻雀吃了毒草会马上死去。 外道喜欢偷窃密宗的修法 外道喜欢偷窃密宗的修法。有一天在上海禅定班里,有人跟我打招呼,要我给他介绍来的藏密气功研究会几个人“开小灶”,我起先听不懂,我又不请吃饭,后来才明白过来,心想我只有大锅饭,可没有小灶。藏密就是藏密,哪有气功?你们学的东西我都不承认呢,还要我开小灶,真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很多人连什么叫神通都搞不清楚 讲个我听来的故事,只是说说笑笑,这个故事可以联系到年青人为什么喜欢学密宗,喜欢出神通呀!听说有人在气功班表演过腾空,可以用一根棉纱线,从他盘腿坐的屁股底下抽过去,还不知是真是假,说是:“献丑,献丑。”(众笑)我想既然知道丑,又何必献?那么说傅老师你为什么不献一次?(众笑)因为我自己知道丑所以不献!(众笑)很多人连什么叫神通都搞不清楚,今天当然不跟你们讲神通,等到讲神通的时候再跟你们讲。(众笑) 年青人不要把禅师的指点闹着玩 第三喜欢禅宗。在他看起来,禅宗是最高妙,最方便。唸佛的还要边唸边拨念珠,禅宗只要打坐,而且想的问题也只有一句“念佛是谁?”“念佛是我啊”(众笑),“噢,不对不对,因为我现在不在念佛。”(众笑)“念佛是谁?”(众笑)想到后来打瞌睡了,昨天晚上没睡好,白天补睡一下倒不错。(众笑)要不了多少时候,人家来请你开示,(竖起一只手指)喏!(众笑)成禅师了,一学就会。禅宗是摄受上根上器的,一心禅在年轻人那里变成游戏了。听说有个大学生坐禅,坐到学校宿舍里最高层的铺上,谁进宿舍就训谁:“你是业障众生!(众笑)我已经开悟啦!”闹得学校没办法,最后只好送他进精神病院。(众笑) 还有第四种,年青人一只嘴巴特别喜欢讲。很多年前我在苏州,苏州有个同学要求我明天接见一下慕名而来拜访的人,一见面那人就说:“傅老师,久仰,久仰,特地来请教。”我笑笑,等着他请教。结果他话讲不完的讲,我连插嘴的时候都没有,(众笑)一个问题也没有跟我提。最后说:“时间太久了,打扰,打扰,我要回去了。”这叫请教吗?这叫来教我。所以年轻人第四个特点,就是喜欢卖弄自己,这对修行是不利的,这些种种都是烦恼的表现。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