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五日(一) 不安心不做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五日(一) 不安心不做事

   阿弥陀佛十七种国土的依报庄严,无外乎是来启迪我们无间隔的法界心智,因为我们有一种距离的习惯、空间的习惯,把自己的生命限制在感知、知见这样一个空间中。故世尊依我们的业力随顺而说此界过十万亿佛土,西方有极乐世界,有佛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

  世尊在许多教法中,其主题是以四法印来饶益这个世间的执著烦恼有情的。那么现在又给我们提示出来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这样一个殊胜地,劝化自己国土的人民乃至十方诸佛国土的人民往生彼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凡夫的二边执著十分严重,有、无及无量无边的二边见,推动着我们的生活。极乐世界是畅佛本怀的一种殊胜教法,佛的本怀是普渡众生,故佛陀依着众生的有边执著,来给我们提示这样一个世界。

  这个畅佛本怀的法,为什么以“有”来出现呢?——世尊在不同时节因缘下讲不同的教法。在我们这个世间,面对诸苦,世尊一定会讲诸苦空无,我们就解脱有份,有方便。我们在因果中要是不知道诸苦的空无,或者说无有自性,那我们在诸苦的轮回循环中就没有出离的机会。说诸苦性空也好,其本质不可得也好,是来解放我们这些执著于自己的作为、因果之有情。

  一些有情连因果也不去顾及,生断灭见,这类人心里是茫然的,无所依从,他会用一些肆无忌惮的作为,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的伤害。这一类人是最苦最苦的了。那些执著于因果者,还有所遵循,有所次序,有所善缘,最苦的就是这些无次序的、不信因果、断灭知见的众生、生诸邪见者。

  世尊认为九界众生实际皆苦。这是从究竟意上说的。为了使九界众生之苦有一个归去,所以阿弥陀佛顺性发四十八愿,结果无量兆劫永劫的修持,建立了这样一个国土——极乐世界,以接引九界有情。那么这个“有”,是必要的,是法用之妙有, 是佛陀对九界众生的一个法的布施,是接济众生的迷失与不究竟的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是成佛之地,是诸佛如来会。

  这不违背世尊的法无自性的究竟教诲。因为实有一旦建立,我们的苦是很难调整的,但是在无自性的引导下,我们从诸苦中知道有承济的方式,那我们就有趣向来转换,就会受到法乐的接引,不再沉浸在五浊恶世、声闻独觉,乃至菩萨这样的不究竟地。这是畅佛普渡众生本怀的一个法之妙用的“有”,不是凡夫执著于、昧失于一种理念的“有”。因为在十方九法界中,大家都在作用,在这种作用的循环中,佛设立极乐世界这个“有”,它是超越三界的,“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乃至种种庄严稀有,是承济九界众生的十分重要的教法设置,不是空设的,不是乌托邦,是法之妙用之“有”,所以说“次于泥洹之道”,本身就说明了这个报土的功德。

  我们这娑婆世界,杂类群集,这也是我们的报德、果报,阿弥陀佛一次性地给予平等接渡,这样的教法是不可思议的,是极为难的,极为尊贵的。我们有机会闻到这样的法义,就应该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个作为了。阿弥陀佛平等回施九界众生,也是导引九界众生尊重自己的生命、意识价值与作为,不可轻视,乃至三恶道众生亦不可轻视。何以故?往生彼国,必然一生成佛。这就给我们一个平等的呼唤,来唤醒我们心中真正的尊重,以及对教法如实的守护与实践。

  极乐世界大义门功德成就,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一者体,二者名,就是没有被遭讥嫌之生命,也没有这样的名字。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种种讥嫌有体有名,这个时代的人少有善巧,少有作为,就自以为是,就很容易自赞谤他。自赞谤他必然是堕地狱的业,是恶道所行,那我们作为一个修行者,为什么会进趣这样一条路呢?这是减劫的一个大的特征,共业所使。在减劫中,人的包容性是极为衰变、减损的,我们若不警惕,就会陷入这个共业、沉沦下去。若是警觉,那我们就可以远离它,避开这个共业的吞噬。所以大义门中提出来,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远离讥嫌的名与体,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种种殊胜的功德,往生彼国一生皆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因为极乐世界是对九界众生所讲,其内容十分浩瀚,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极小的一个层面,所以这里择取了无有讥嫌名的大义门功德来讲。

  极乐世界这种平等一味的教法,是对九界众生的施教。“佛出一音声,众生随类而解。佛现一身,众生随类而见”。那我们就回归到人类有情这个角度上来正确地审视,看我们应该怎么择取角度去实践、认知究竟。因为每一类生命体,其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认知不到,把交织的业力当作自身的作为,那是很痛苦的,把他人的业及意识给我们的影响当成自身的业,也很麻烦。而如果独立从自己的主题意识上去审视,就比较简单一些。

  如果从自己的发心来看整个生命,那一下就把整个生命简单化了。佛陀之成就——就是把自己的发愿回施给整个法界。这就变的极为简单易行,极为主次分明,一切众生只是眷属,佛陀的作为就是其愿之清晰标立,依愿而行,广施善教,摄化众生,令一切回归有情一生成佛。这样就站在顺性的高度,极为简化自己的生命与作为。所以说兆劫永劫的修持,就是依誓愿而行,直导于究竟之地,是为十方诸佛所赞叹,是稀有难得的。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能不能学佛这样不可思议的简单的作为呢?从繁杂的业力、思想、作为、心智中解放自己呢?因为我们在业海中,被烦恼淹没了,被众多的杂缘牵制淹没了,被众多的善恶是非认知淹没了,我们在这里徘徊犹豫不定,或说压力,或说冲击,或说伤害,或说是迷失……,那我们能不能彻底地来觉悟一次呢?

  实际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九界同归,就是一个大的教法。我们在九界中不做择取了,唯选择念佛一法,唯选择念佛这样一个简单的机制。就像佛陀一样,随着一个愿望,而摆脱了十方九界的一切困惑,直达究竟。念佛,就是直指究竟地的一个修行方式, 令我们从繁杂、迷离的世间众业中直接挣脱出来,将此平等辉宏的利益直接遍洒于法界,布施于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皆有这样的机,皆有这样的因缘,皆有这样的一个修行的参照。

  此参照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法界的标立,一个殊胜的择取方法——基本是一个无择取的择取抉择。平等回施这种顺性的功德与利益,是一切诸佛不能逾越的。所以说阿弥陀佛是佛中之尊,光中之王。这不是泛说,是如实。此如实就揭示了我们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个回归的自如。若顺这个法则修持,就等于逾越了九界的缠缚与困惑,直达究竟目的地——即成佛,圆满菩提,成就无上道。我们不在声闻、菩萨、缘觉、天人等等无量的业力中去寻求了,直接归于究竟地。这是一个殊胜的,直指的,究竟的教法,令我们离开少有作为就自赞谤他的这种增上法中的伤害。

  许多人在增上法中修行惯了。世间积攒学问,积攒财富,积攒自己的势力等等,这些作为都是增上法。于增上法中,少有作为就易有自慢与自卑——看到比你强的人,就会产生自卑,急于有增上的愿望;看到比你弱的人,就会自慢,认为自己了不起。而在九法界中,这样的增上作为的空间是极大的。

  阿弥陀佛深观法界这种种作为的差异,以平等回施展示性德之究竟清净,顺性立愿,欲令一切众生有可遵循的法则,所以设立极乐世界。我们知道,佛之发愿是通过观察的,佛之教法是通过思维的,佛之极乐世界是兆劫永劫修持而成熟的一个报土。阿弥陀佛的报土,也可以说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的报土,一切诸佛的应化身都会劝导自己应化国土的人民往生彼国,不论是菩萨,是普通有情,是凡愚有情,是邪见有情等等。这是一个“但得诸乐,无有众苦”的极乐世界,也就是最殊胜世界,令一切众生咸有归趣,犹如大海接纳百川。

  这不是个小事情,我们要是不认真,十分容易一带而过,被我们的习气,被他人的习气,被共有的业力一带就过去了。我们在此处若没有真正的抉择,一转身,或者一个念头、一个作为下,就产生了不同的新的因果轮回,在这个轮回圈子里又是生生世世,一劫一劫的,无始以来沉沦无际啊。本来没有这种苦,但在这种苦中我们没有自拔的方便,没有超越的方便。所以说大义门给我们提出来这样一个清晰的认知与抉择。

  因为我们现在修的不是增上法,是一个究竟教法,究竟是没有对比的,唯一的对比是阿弥陀佛,它不与三恶道对比,不与三善道对比,不与三圣道对比,只与阿弥陀佛对比。仅仅是人间的对比,都会使我们烦恼无尽,别说上面还有菩萨无量的作为、天人巨大的福报,所以要在九界里攀比,即增上法,那是无量无边的。故世尊给我们一个究竟的法则,让我们逾越这一切攀比,唯以佛为念,不以九界为念,这样一个殊胜的普渡众生的广大教法,世尊是深做观察、细致思维的,来成熟众生,令一切众生一生成办。

  增上法中,想一生成办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就在这一生,一些福德不具的人跟一些福德具足的人攀比,这一生想要做个有福德的人都很困难;智慧智商若是不是太强的人,想使自己这一生有很大的智慧,这样的攀比就很难满足; 有人势弱,他想去跟别人比,这一生也很难做到有势力; 人的个头、形象、丑啊美啊、大啊小啊,等等,这个地方想去攀比,这一生想要做的到,都很难。况且有九界无量无边的差异呢?我们用增上法的修持,要去均衡这个东西,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苦就苦在攀比这两个字上了。许多人都知道他在攀比,攀比并不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不屈服的心理。好比说,对权利者的攀比,对拥有财富的攀比,对自己作为空间的攀比,对智慧的攀比等等,攀比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大家不管作为什么都要比出来个名堂,那怎么比呢?大路不能都跑宝马车吧?那大家不能都穿一样的名牌衣服吧?大家不能都长一个样吧?大家不能说一样的话吧?下一样的命令吧?指挥一样的车队?住一样的房子?——极乐世界去吧,极乐世界是这样子的。

  因为我们现在的攀比,实在是没办法满足了。阿弥陀佛说来吧,来吧,我满足你。这个娑婆世界的攀比是没办法满足的,它不断在更迭变化着,不管是出家在家、学佛不学佛,我们都能看到这个攀比的苦。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比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简直是不可比喻了,但是现在比以前更不满足。

  阿弥陀佛说你来吧,跟我比,跟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比。九界中这么多啰嗦,你跟谁比呢?况且这个比又很苦,很迷茫,有很多怨气啊,怨天怨地怨父母的。这个攀比,是中国人最苦最苦最苦的地方。【举例:一个香港居士,有很多财产,他经常到内地的寺院住, 象一个普通农民一样的穿戴,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但一布施就布施几千万,救济学校、灾难之类的。他享受了那种慈悲布施的广大的空间与心理,我们普通人的心理是没办法感知的。】

  我们要是跟这些有作为的菩萨、有禅修的菩萨、有会讲的菩萨、有能力的人们去比,很苦,干脆就不比了。就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比,哪一天到阿弥陀佛那儿一比,我们就知道了——没啥可比的,没有可比性。

  因为人类善于观察,善于对比,那么阿弥陀佛就给我们一个无比的教法——就是往生彼国。这个教法,十方诸佛都怕我们困惑,都一起站出来给阿弥陀佛作证说——的确极乐世界是无比的世界。释迦文佛说,不光我来劝化自己的国土人民往生彼国,乃至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这就是给我们做了一个无比的抉择。不让你对比了,这儿是无比的地方,要你简单化了,繁杂的对比太累,辛苦而无功,多迷失。

  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大话题。所谓大话题,就是我们很容易迷糊的地方。 这个无比的教法,即佛陀来帮我们选择了。此地的释迦文佛的名号,在他方世界就象阿弥陀佛的名号一样,许多未登地的菩萨一听到“南无释迦摩尼佛”,就得三种忍,就会得不退转。那我们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结果还是对比来对比去,还是找自己的麻烦,找别人的麻烦。还没有在不退转的法则上安住,为什么呢?我们的业,使我们最亲近的导师的殊胜功德在我们得身上不起作用了,所以那就给我们一个遥远的教诲,遥远的呼唤,回来吧,干什么呢?再做一次抉择。也可能是远方的和尚会念经,阿弥陀佛这十万亿佛土外的和尚,这个距离美啊,给很多国土的人们都带来了一种殊胜的方便,“无比”的方便——就是你不要再跟自己这个世界的人比、菩萨比、声闻比了,太繁琐了,来我的世界跟我比,这样抉择了。怎么抉择呢?——往生彼国。

  这无疑是在繁杂对比的迷失中给我们一个清凉的、简单的、明确的法则,使我们走出这个纠缠不清。那我们在娑婆世界再不攀比了,娑婆世界就是客居之地了。这一念一转,哎呀,娑婆世界我谁也比了。为什么?客居在这个地方,再比没有意思了,再比也是辛苦迷失。越比越迷越痛苦啊,我们人间的得失财富权力相貌等等,这是无量无边的差距。修行人也相互攀比,这个法那个善知识,什么藏地汉地南传,一比过来这个人一定晕了,在法面前晕了,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做,也不知道怎么去思维了,很多人参访善知识,参着参着就没有尊重了,因为什么呢?——没有办法择取了,迷失了,在太多的繁杂的对比中迷失了,把眼睛挑花了。

  世尊知道我们这个陋习啊,所以取灭之前,就把这样一个伟大的、简单的、殊胜的、平等的教法讲给我们,不让我们再择取了,把那个择取的路子堵住——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就这样一条金光大道。这就是“无比”的教法。使我们可以一路走去了,所以说善导大师讲,若有人给你说教,你可以随喜他;说禅,你可以随喜他;说禅定,说安般,说密,说什么你都可以随喜他,但这个路我是走准了,所以此处生于金刚心,即不在动摇了,不动摇就是安心极乐。你安心极乐了,就不管这些事了,再回头看这个修法那个修法,原来都是娱乐性的。

  你已经安心,心里有快乐的本钱了,不再迷失了,那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很快乐的;每思维一个事情,都是很快乐的;跟人的交流,是很认真、很快乐的。因为你知道自己就需要解决眼前这一个事情,什么事情呢?——在安心下做一个事情,在安心下说一句话,在安心下思维一个东西,不安心不说话,不安心不思维,不安心不做事情。那我们就是一个安心的人,安心在极乐世界,这个极乐是什么呢?满足。满足多好啊,不再对比了,心里就快乐了,不仅快乐还有真实的内容,因为极乐世界不是泛空的,它有那么多庄严,具足的很。

  所以我们虽然是安心彼国,但是很满足,往生这是必然的结果了,所以我们就用极乐的心,睁开极乐的眼,看娑婆世界的每一个思维、每一个事情、每一个交流,那你就会用平常心、平等心、宁静的心、喜悦的心,不需要诤斗的心、对比的心、是非的心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安心的基础了。

  所以善导大师提出来——安心、起行、作业,这样一个修行净土的次序。不安心,那你起行、作业就要休息,先在安心上做功夫,把安心的抉择、“无比”的抉择认准了、安住了,你再去起行、作业。因为我们唯一要做的就只有一个事情——即安心下的做事情,安心下的言说,安心下的思维,也就是站在极乐世界思维,站在极乐世界作为,站在极乐世界交流。以极乐中人的心跟人交流,用这种心去思维,用这种心去做事情,那你就会充满了喜悦健康的作为。那么我们在这个百年如寄的娑婆世界世界的生活中,就放松了,就不必要那么多的计较,那么多的挣扎,那么多的对比,那么多的怨,那么多的恨,那么多的彷徨徘徊择取,那么多那么多的负重。你就可以做一个相对安心轻松喜悦自在的学佛人,念佛人。所以说唯佛是念,安心方便。

  (岁次辛卯六月初一 2011年7月1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五日(二) 先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六日(一) 当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六日(二) 阿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七日(一) 极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七日(二) 放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四十三日(三) 值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六日(一) 摩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五日(四) 佛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五日(三) 确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五日(二) 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