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06日(则慧法师) |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06日(则慧法师) 各位菩萨晚上好!阿弥陀佛!! 果菁: 课程按排只有二周的上课时间了,请法师多讲两周行吗? 只能用简单提示的办法了,其它具体的条文和开缘部分如果有时间具体的讲,对大家的学修是有极大的好处 我想还是我们一起双管齐下,我这里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其余的内容大家有时间再去看看。 有什么问题,或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以后在电子杂志三学讲堂的专栏中再作详细的说明如何? 电子杂志已经发行,不知大家有没看? 这个戒律的专栏,就是准备从戒律的缘起以及 发展一路介绍下去 以后什么问题尽量会在里发表 大家的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 能回答的,我回答了之后也可以发表在上面的 请把戒条列出 果菁: 12、倒说菩萨法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欣乐涅槃,应于涅槃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这条戒很有意思,如果是不懂佛法教义的人,就不会违犯,所以懂得教法的人就要小心了 特别是对于声闻法、菩萨法懂得不彻底,而致生起颠倒见的人,最容易犯此戒 所以,这条戒主要是针对谬解菩萨法而说的 学大乘的人都知道大乘胜於小乘,但很多人并不知到底胜在何处 见经论中有“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及菩萨在三大阿僧?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等文,就认为菩萨不应厌离生死欣求涅槃,也不应求断烦恼,这是极大的错误 声闻人视三界如牢狱,看烦恼如冤家,所以急着要断烦恼,速趣涅槃 这就象水中生的莲花,虽然清净可爱,但毕竟是属于易见易得的 而菩萨之视三界及烦恼,虽也象牢狱与冤家,但是为了要利益众生,在三界有漏杂染中,而能离诸烦恼 这就象火中生的莲花,既不易见,也不易得。所以菩萨的欣乐涅槃,厌背生死,胜过声闻百千万亿倍 要不然,菩萨又怎么能在有漏生死杂染中而不起烦恼呢? 如果菩萨真的不欣乐涅槃,不厌背烦恼,那和一般生死凡夫又有什麽差别? 因此,菩萨之所以应不断烦恼,是要留惑润生的, 断除了烦恼就是证于涅槃,那是不合行菩萨道的要求的 所以菩萨对于烦恼,不应该象声闻那样“一向心生厌离” 因而,大乘经论里常说:“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 可见菩萨的伟大之处,是在于只伏惑而不断惑,这样才能做菩萨道,化导一切众生的事业 作为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知道菩萨胜於声闻的原因,而误会菩萨不欣乐涅槃,不断除烦恼,而去制造生死杂染业,那就必定会迷失菩提大道的 这种人,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菩萨是什麽,对於菩萨法,才有这样颠倒错乱的说法和见解,这就违背大乘佛法的真谛,也就犯了此戒 戒文的后一段又说明了,之所以犯的原因,这里就不作详细说明了 请列下条戒文 果菁: 13. 不护雪讥谤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如果不能预防不信之言,使他人对学佛的人生起毁谤、讥嫌等口业,或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应该赶快想办法除灭,如果不除灭就是违犯了菩萨戒法 这里所说的“不信”有两种:第一,是指一般不信佛的人,眼光特别高,也特别挑剔看学佛的人,或出家人就象圣人一样,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不能有丝毫的过错,否则必生讥嫌毁谛之言,所以这里所说的不信,是指对佛法全无信心的人 第二,是指菩萨的所作所为,使还没生信的人,不能生起信心,使已生信心的人退失信心,比如赌场、酒馆、或风月场所等,作为学佛、修行的人,尤其是弘法人员,不论是否参与行为。只要被人看到经常出入这样的场所,就会引起他人的讥嫌和毁谤 作为菩萨如果听到种种不好的议论或恶声、恶称、恶誉时,应该要回光返照,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过错。如果其过错真在自己身上,就应该方便忏谢解说;如果自己并无过错,也应该方便忏谢解说,以释他人的嫌怨。如果菩萨有种种的恶声、恶称、恶誉,而不去避护,也不去澄清,就犯此菩萨戒法。 所以这条戒也很重要,特别提醒我们学佛修行的人,平常要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举动 不然什么时候犯了戒也不知道,岂不冤枉!! 而如果象戒文后面所说的,在五种开缘下去作为了,则不犯 请列下条戒文 果菁: 14. 不行楚罚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少得义利,多生忧恼。 每个众生的根性不各各不同,所以度化调伏众生,也就有种种不同的方法。经典里也经常说:“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所以真发心度众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既要看菩萨的发心又要看菩萨是否有善巧的方法了 对待什么样的众生,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所谓的观机逗教就是了 有的众生,在用慈悲摄受他不能接受,必须用种种苦治,才能调顺,否则纵容其恶,将贻患无穷 菩萨调伏众生时,就要善于观察,如果有一类众生的根机可以度化,只是因为个性刚强,为了能令他生起信心,消除罪恶 也要权巧方便的去用种种的方法去折伏他。应以慈悲利他为心,应摄受者摄受之 应施行楚罚折伏者就应该实行折伏之,不应姑息, 任其作恶,否则此菩萨就犯了菩萨戒法。 不犯者:菩萨观察此人,虽然可以用“苦切之言”度他,但时机没到,不但效果不好,反而会因此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忧愁苦恼,不对众生行楚罚度化,而不犯戒 在《瑜伽菩萨戒》的四十三轻戒中,用六度四摄来判摄 从大乘道来说,要想证得佛果,必须要由发菩提心、菩萨行,经过三大阿僧?劫,修无量善行 证人法二空,断烦恼和所知二障,才能得究竟的佛果位 这里所说的菩萨行、无量善行等,指的就是菩萨所应行的六度四摄 这六度四摄,既是菩萨的善行,也是成就菩萨自利利他的大纲,可见其之重要性 作为菩萨,如果不如法行持六度四摄,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却反而做有违六度四摄的事,也就违犯了菩萨戒法 以上已经简单介绍了,障布施和持戒二度的各条戒文,下面开始总说障忍辱度。 障碍忍辱度的,其心态主要是来自嗔恨心和慢心, 这些心的生起,不但所障的是忍辱行,更是一切修行者的障道根本 在《宝积经》中说到,作为正行成就的菩萨,能做到“于诸众生中行无碍忍” 也就是对众生能修忍辱行,修忍辱时,能心平气和,没有恚碍心 此障总有四条戒,每一条都和嗔心、慢心有关 比如第一条的“以嗔打报复戒”中说到,作为菩萨应行忍辱行,如果有众生,众身口意三业等方面,加害恼怒菩萨。菩萨如果不能加以忍受,以怨报怨、以恨报恨、以牙还牙、也还以众生这些行为者,就是犯了菩萨戒法。 第二条、“不行悔谢罪”:作为菩萨,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有意或无意,或大事小事,如果触犯了他人,就应该如法的向他人进行道歉。就算是和自己无关的事,如果引起他人的怀疑,认为就是你,也要进行适当的解释,以消除误会。而菩萨如果由于嫌恨心、或我慢心等的缘故,不作适当的解释和道歉,就是轻视、舍弃有情,则犯菩萨戒法 第三条、“不受悔谢戒”:中进一步说到,如果是有他人触犯、或恼害了菩萨之后,起悔恨心,来向菩萨认错。菩萨如果不方便善巧的给予安慰,使他人善业增长,却反而心怀嫌恨,故意要报复损恼他人,而不接受他人的道歉。也不符合菩萨利物之道,这就犯了菩萨戒法 第四条、“怀忿不舍戒”:如果有他人做了对不起菩萨的事,或者得罪了菩萨,菩萨由此就怀恨在心 而且是念念相续不断,执着不舍,时时记着他人是如何的对不起自己,而从不想到所起的这种忿心,是作为菩萨所应修习和降伏的,此菩萨就犯了戒法 从以上简单的介绍四条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条中都的嗔心和慢心的存在 所以作为菩萨,在平时就要善于护持自己心,尽量不起嗔心与慢心 当然这里是由于时间表的关系,只是说了戒条的遮止部分,每条戒当中,还有分轻中之轻戒和善巧的开缘部分 这就要大家各自去体解了 因为菩萨戒是非常的圆融,比如说菩萨起嗔心固然是犯戒,但如果是以方便调伏众生而有犯相的话,也是不得罪的 这也是菩萨戒和声闻的不同之处 下面介绍“障精进度” 作为菩萨,对于修行,如果持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或是以放逸、懈怠、昏沉等来对待修行的话,对于道业实为不利。这样也永远修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地了 对于这种状况,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精进了,作为正行成就的菩萨应该是“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 菩萨的这种精进,不是为了少少的功德和善根,而是为一切善根而行精进行的 这里所说的障精进度戒,总有三条,第一条都和懒惰、懈怠、放逸有关 比如第一条的、“染心御众戒”中说到,作为菩萨,如果是出家的,印度的当时就有乞食、营求衣钵、或洒扫缝洗等杂事 如果是在家菩萨,有经商、务农、作工、治家、服务社会等事 菩萨如果是以懒惰心和爱染心,只是为了有人能替自己做种种事务,或以好恶爱憎之心,收徒摄众 而不是为了成就他人,如法教诫,其目的只是为了自己驱使的方便,不但会犯菩萨戒法,而且还会获无量罪 第二条、“非时睡眠戒”:如果菩萨由于懒惰懈怠,对于种种该做的善法,不积极去做,却贪着于睡眠之乐,不是睡眠的时间而睡眠,而且不知节量,就是在虚度时日。这样放纵身心不思精进修习善道者,就是犯了菩萨戒法,也障碍了修精进波罗密 第三条、“虚谈废时戒”:这条戒是我们每个人,最容易犯,也是犯得最多的戒。比如平时所做的一些无意义的游玩、嬉戏、开玩笑、或闲谈杂话等,只是在虚度光阴,也是属于懈怠、掉举的范围。作为菩萨如果这样,而不致力于修习善法和利益有情的事,对于自他的修道都没有什么好处,就犯菩萨戒法,并障碍修习精进度 障精进度就简单讲到这,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大家请便! 蒙卫芝: 请教法师:非时睡眠里的“非时如何解?是指睡得太多过度,还是指不按正常的作息表睡眠?像我,白天睡觉晚上干活,是不是“非时睡眠”? 则慧法师: 这里所说的非时,是指不是睡觉的时间而睡,一般按照经典的要求有具体的睡眠时间。其余的时间是用来修行的。 蒙卫芝: 现代社会,有些工作是值夜班的呀, 则慧法师: 当然其中也是有开缘的。比如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了、或者出门辛苦了,都是可以休息的。佛陀制戒是非常圆融的。他老人家所制的当然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的 小螺丝: 我很容易生病,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觉得辛苦,所以睡得特别多,也是正常的吗? 则慧法师: 是啊!戒文中有明文规定可以去看看。经典中对于睡眠的规定是这样的,当时的印度把一天总分为六时,也就是昼三时和夜三时。佛陀规定,除了夜三时中的中夜可以休息之外,其余的时间要用来修行用功办道。除了夜中时之外,其余的时间睡眠也就称为非时了。 蒙卫芝: 法师,这个作息表是针对沙门的吧? 则慧法师: 其实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只要是修行者都是可行的 蒙卫芝: 在家人可能不容易作到呀, 则慧法师: 是啊!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确实不容易 蒙卫芝: 人总是肉作的,不是铁打的 则慧法师: 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宜了 sltb: 每天只能睡四小时,否则便犯戒是吗? 则慧法师:佛世时,除了睡眠和工作时间,其余的都是用来修行这就是功课。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出家菩萨,而在家菩萨因为其生活方式不同,需要工作、生活等,我想也是有不同的开缘的。佛陀这么规定,无非就是要督促我们能精进修,如果能不懈怠,懒惰,当然一切也就好商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