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七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七天

 

  三,修持畏善懈怠的对治法。对自卑的心、怯弱的心,加以对治。

  其中分为三个部分:1,发誓致力对抗怯弱;2,教导怎样去修对治;3,勉力则能断除懈怠、证得无上菩提。

  1、发誓致力于对抗怯弱。

  无怯弱集精进军 勤求自身得堪能

  应修自他平等观 亦修自他易地想

  以国王出征打仗为喻,必先披挂精严盔甲、整顿良将雄兵,出兵前全面部署、上阵时又必当骁勇善战,方能一鼓作气挫败敌方。同样,我们佛子修行时,第一步必先做到“无怯弱”,即披甲精进,发起强大坚毅之心,无懈怠退弱;第二步,“精进军”,即在心地上披甲精进后,于行为上聚集二种资粮,于集资净障上起大精进。第三步,于正行时,即以正知正念的心时刻观照自己,保证修行。第四步,最终,让身心得到堪忍,从此获大自在。

  得堪忍后,便获身心自在。像平时身体感觉疲乏,想做事而提不起来,这便是身心缺乏堪忍之故。得到堪忍,就能在行事上恣意所为,身体获得轻安、心上常感安乐,再无惫厌。

  国王穿上盔甲后的四个步骤,一一比喻我们修法应经历的过程:第一是发起强大心力;第二便是好好集资净障,如整治军队;第三是怀着正知正念前去修持;第四是身心获得堪忍。通过这四个步骤,方能让我们好好投入修道。

  在圆满四个步骤后,再去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他平等——自己和他人在远离痛苦、追求快乐上是无二无别的,心是同样的。通过思维,得知贪著自身欢乐、不顾他人,这种自私自利的“我爱执”乃是一切痛苦、一切衰损的大门。而利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此类“贪爱执”乃是一切功德之门。通过这样思维,来修习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这在下面第八品会详细讲述。

  2、教导怎样去修对治。

  不应怯弱作是言 我何能成大菩提

  一切如来真语者 悉皆谛实如是说

  蚊蝇虻蚋及蜂蚁 乃至任何虫豸类

  若依之生精进力 亦得无上大菩提

  我不应该自轻自贱、画地为限,产生畏缩的心、说这样的话:“自己怎么可能得到大菩提呢?想要得到大菩提,要积集那么多资粮、经过那么多难行,我不行的,我得不到的。”产生这样畏缩的心,是不对的。

  如来是谛实语者,不会说妄语。在《妙臂请问经》里,佛陀有这样的教导:“菩萨,你应该励力学习菩萨行,不应该怯弱。为什么呢?你且这样去思维:那些走兽,如狮子、猛虎、乃至狼、犬;那些飞禽,如老鹰、秃鹫,乃至鹅、鹤、乌鸦等;那些昆虫,如苍蝇、蚊虫……如果能依靠它们如此低劣的身体而发起精进,也能成就无上菩提。那样低劣的有情,倘若发起精进,渐次修行,最终都能成佛。何况如今已得到人身,各种因素更为圆满,所以宁舍生命也应该发起精进,去求证无上菩提。菩萨,你应该这样去想。”简而言之,就是不要自卑,应精勤发起强有力的心力。

  龙树菩萨也这样说:“无论刚开始时你自身的功德多么低劣,但如果有清静的增上意乐,去精勤修持,也可以证得菩提。”只要发起精进,最终都可以成佛。如依照《广论》的修行程序,从最初的如理依止善知识开始,依教奉行、精进用功,这样都可以得到广大的功德。

  如我生於人类中 已知利害明取舍

  若能不舍菩提行 云何不证菩提果

  通过对比——佛陀说那样低劣的有情都可以成佛,何况自己现在能得到人身。暇满人身是最为难得的。而且具足智慧:对今生来世、乃至究竟菩提,是有利益,还是有伤害,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自己都非常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舍弃菩萨行,怎么会得不到菩提?一定会得到的!为什么不能证得菩提?就是因为懈怠,自己没有发起精进的力量,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舍弃今生的贪著,发起精进,励力在正法上用功,也可以做到米拉日巴大师、温萨巴大师和很多汉藏成就者所做到的——他们都是依靠精进证得了那样高的功德。

  若言须舍手足等 如是难行我所畏

  我今怖畏但愚痴 不能辨别轻重尔

  前面两句是黑色的自己——自身的烦恼——所作出的回答:发起精进可以成就菩提,现在我已知道。但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要历时久远地布施头目脑髓等,我很害怕,不敢去修行。

  后两句,白色的自己——清净心——回答道:头目脑髓是要布施,但利害的轻重、痛苦孰轻孰重,你出于愚痴未能辨别清楚,才会有这样的害怕。

  虽经无数俱胝劫 经地狱苦百千反

  割截焚烧并杀戮 未能令我得菩提

  从无始以来,我们在生死的轮回中流转,时间是那样长远。其中,曾在地狱中无量千万劫地受苦,所受的痛苦并非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所受的痛苦又是那样多:被刀剑割砍、被烈火焚烧,以及被裂腹剖骨。但受这么大、这么多的痛苦却没有一点意义,不能让我们得到菩提。

  我为修行成菩提 但受此苦有限量

  如人欲除心腹疾 令身略受针砭苦

  自己现在修菩提所受的痛苦,比起前面所说的那些,是极为轻微、有限度的,可以忍受。打个比喻:身体某一方面患病,需要接受开刀、针灸或火燎等治疗。这对自己只是一点微弱的痛苦而已,可以忍受,却可以藉此将更大的痛苦去除掉。

  医人须以众手术 为不安者除病苦

  为摧众多大苦故 轻微不适当忍受

  世间的医生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可以用手术、针灸等等方式,令病人免除痛苦,得到安乐。治疗过程中所遭受的一点痛苦,正是为了去除未来更大的病痛。同样,修行菩萨道所受的种种难行、种种痛苦,也应该忍受,而且值得忍受。因为通过它,可以把很多自、他的痛苦都消除掉。

  世间常医固如是 无上医王殊不尔

  但以轻和微妙法 能疗无量沉疴起

  世间平常的医生在为你去除大病时,也要令你受一点小小的痛苦。而对于无上医王——佛陀而言,却并非如此。即使是一点小苦,他也不会让你承受,而是通过轻和微妙的方法,去除你的根本烦恼、随眠烦恼,等等各种烦恼;让你可以通过安乐的道,得到安乐的果,治疗你的无量烦恼重病。

  通过修习佛法,一旦入道,便可以始于安乐、终于安乐,从安乐的修道,到安乐的果报,一直让你的身心充满法喜。而其余的道,则会始于苦痛,亦终于苦痛。

  道师最初作加行 亦施菜羹糜粥等

  此时修已后惭能 虽自身肉亦易舍

  若时彼人於自身 能起犹如菜羹想

  其时令施身肉等 彼於此事有何难

  诸佛最初开始修行时,对布施尚未串习、心力非常微弱时,他也只是布施给别人一点粥饭饮食。后来经过反复串习、心力增强之后,对自己广大的受用、广大的财产均能悉皆布施。不仅如此,连自己的身体也能施予众生。后来的修行人,如果也能这样慢慢串习,一旦对自己的身体再没有一点贪著,布施身躯就如布施饭菜一样,到那时,布施自己的身体又有何困难呢?

  对外在物资的布施、乃至对自己身体的布施,一般人难以做到,起最关键作用的就是“我执”。悲心的力量不够,又怀着很强的贪著,当然就没法布施。一旦证得空性、悲心的意乐也额外清净时,如登地菩萨——对“我”的贪著已然消亡、对外在的有情又有无限的悲心,将有情都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此时,他再去利乐其他有情时,身心便完全为大悲所摄持。对诸佛菩萨来说,他们布施自己的身体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由断恶故即无苦 由善巧故即无忧

  如是能害於身者 唯颠倒见恶思维

  为什么菩萨以清净意乐来布施身体,身心不但毫无痛苦,还充满了快乐?因为身语意三门的罪恶都已断绝,身体自然没有一点痛苦;“由善巧故”,则是由于对空性的通达,心没有挂碍、洒脱自由,所以没有忧恼的心。所以菩萨在修行时,即使舍弃身体,身心也是没有痛苦的——没有恶业、没有执著,所以身心都充满快乐。而有情却令自己身体痛苦、内心不安。那么,对有情的身心真正造成了伤害的是什么?便是颠倒见——我执贪著,以及杀、盗等恶思维,以及它们所导致的种种恶业,这些是对有情最大的伤害。菩萨既已在这两方面断除,自然便不会产生痛苦。

  若由福德令身安 由善巧故心安乐

  虽为利他处轮回 诸大悲者何忧患

  菩萨不仅没有种种邪分别与恶业,而且积集布施等广大福德,由此广大的福德,只会让他的身体得到安乐。“由善巧故”,对空性和取舍处都非常善巧——通达无我的道理、对应力行和应遮止之处也非常善巧。因此,菩萨的内心充满安乐、没有忧恼、没有我执挂碍。在这种身心都极为安乐的情况下,无论为利益他人需要住在轮回中多长时间,菩萨都会非常欢喜地住于其中,去救度众生。

  此由菩提心盛力 尽能消除往昔罪

  能积福德如大海 故言胜於诸声闻

  这些具有大悲心的菩萨,内心具足清净贤善的意乐,即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力量,可以净化过去所造的很多恶业,并能摄集如大海般广博的资粮,所以在修道的进程上胜于声闻。声闻阿罗汉亦如是说:菩提心有集资净障的功德。声闻人虽没有修大乘,但他把重复听闻的大乘佛法向别人宣扬,里面便讲道菩提心的功德。

  是故悉除疲厌心 菩提心马为乘载

  转从安乐趋安乐 心既了知何怯为

  这里是把菩提心比喻成一匹宝马。骑在此宝马上,身体不会疲倦,心也不会厌烦。骑在菩提心马上,是一路从安乐到安乐——修行的道是安乐的,得到的果也是安乐的。如旅途般,一路上都非常欢喜。对修道又怎么会害怕和畏缩呢?

  为利有情集四军 胜解勇毅及喜舍

  由思维彼功德故 诸怖苦者生胜解

  古时候,一个国王掌有四种部队。同样,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为利益他人,也应该集合四种“兵力”——发起四种力量:第一种是胜解的力量。通过思维业果,明白如何善恶取舍,对善法有踊跃的好乐,对恶业则猛厉断除;第二种是勇毅的力量;第三种是欢喜的力量。即做事时非常欢喜,不间断,不厌弃;第四种是舍的力量,即暂时的休息,发起精进累了可以稍作休息,劳逸结合。以上是在我们的精进度中,所需要的四种力量。

  如何生起胜解的力量呢?“由思维彼功德故”,思维胜解的功德,对轮回的痛苦产生怖畏的心,就能生起胜解的力量。

  三、如何成办顺品。

  成办顺品,亦分两个方面:1、简单的开示;2、详细的解说。

  今初:简单开示。有一个颂文:

  如是断诸相违品 胜解我慢及喜舍

  以恭谨自在转力 增精进故应勤修

  为了断除精进的相违品——懈怠,这里提到的,乃是对菩提行怯弱自卑的懈怠。应该发起胜解的力量,明确对善恶的取舍,生起对善法的好乐欲,应行持处力行,应遮止处则断除。深信因果、取舍分明。

  “我慢”,此处即之前的“坚毅”,是褒义。一旦做一件事就要圆满地完成它,不会半途而废。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并非烦恼、狂傲的我慢;“喜”,即无厌足。在精进时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仿佛大河流水、没有间断;“舍”,在精进时感到劳累疲乏,便休息、放松一下,正如琴弦般不应始终绷得太紧。

  “恭谨”,指正知正念。在精进修行时保持正知正念;“自在”,指对自己的身心能自在控制和转变。此处还有另一种理解:“恭谨”可解为在修行时能非常自然地发起精进力,十分用功;“自在”也可解为对善法的自在,身心地自在地安住于善法上。

  2、详细地解说。

  此中分二:(1)集合四种兵力;(2)发起两种力量,即上文提到的“恭谨”与“自在”。

  今初:集合四种兵力。

  A、胜解的兵力;B、勇毅我慢的兵力;C、欢喜的兵力;D、舍的兵力。

  A、胜解的兵力。以十三个半颂文来解说。

  自他罪恶多无量 我曾誓愿悉摧毁

  是中仅唯一一罪 亦经劫海难消尽

  精勤消除罪障事 於我纤毫未见有

  无量众苦出生处 我心於此能不裂

  自己曾经发愿:要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利乐他人的事业,将自己与他人的一切罪恶过失悉皆摧毁。但其中每一个众生的罪恶,要净化都须经历“劫海”那么长的时间。劫海,即大海有多少微尘数,历时就有多少劫,可见所需时间之长久。但自己在消除罪业的事业上,一点精进都没有。一旦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趣之中受无量痛苦、难以忍耐。对于这种情况,自心怎么能不碎裂呢?

  诸佛从最初发心,到积集资粮,乃至最终成佛,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刚开始发心时要舒缓长远——要有为利益一个有情,即使长久住在地狱里也毫无厌倦的发心。诸佛菩萨都是这样,发起精进用功修行。在这方面,虽然自己开始有些发心,但在行持上却没有一点用功,反而造作很多恶业。反省自己,自心怎么能不受逼恼?

 
 
 
前五篇文章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八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九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二天

 

后五篇文章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六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五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四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三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四十二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