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普巴扎西活佛:《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 |
 
普巴扎西活佛:《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
讲解者:上师普巴扎西活佛 闻法者: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各数名 时 间:2002年5月29日下午 地 点: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亚青寺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房内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记录者) 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捷径证悟大觉果位,而发心讲授此上师瑜伽。 首先,我们在修法过程中,必须要得到上师的加持,才能依捷径快速证悟到上师的密意功德,而要获得上师的加持,最根本的就是修持上师瑜伽。 “瑜伽”就是具德及清净之义,这里指祈祷并修持具德上师,而获得清净密意之见解。通过修持上师瑜伽,我们的信念会逐渐的生长,自然就能获得上师的加持及密意中的一切功德,无勤而成就。因为要证悟佛果,必须圆满如经论中所说的三种殊胜——在外境中具备两种,在自心中具备一种。若能圆满具足,就称为“殊胜”。 第一、传承的加持圆满。 清净的传承才具有加持力。因此,我们应当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及法的传承历史,是否有中断:如传承上师与弟子之间是否已破根本誓言等等。这是相当重要的!对于那些没有传承,以及来历不明、半途出现的一些法,大家一定要慎重观察。 亚青寺是莲花生大士与移喜措嘉佛母授记的“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此处具有龙钦派与龙萨派两种传承。从法身普贤王如来到莲花生大士,是这两种传承的共同祖师,之后,历经藏地诸祖师,一直以清净的方式递传至今。其中,由龙钦绕降(无垢光尊者)开创的传承,称为龙钦派;由莲师意之化身,大伏藏师龙萨娘波开创的传承,称为龙萨派,皆被大恩上师妙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完美无缺的继承。尤其很多大成就者都认定:喇嘛阿秋为无垢光尊者和龙萨娘波的化身。所以我们的传承非常清净,亦极具加持力。尤其是喇嘛阿秋的上师昌根阿瑞(仁珍汪修)仁波切给喇嘛阿秋授记:龙萨派是极其清净的传承,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你以后摄受具备根器的弟子时,一定要把龙萨派无间断地传下去。现时我们所讲授的《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不共同前行中的上师瑜伽,正是宁玛巴龙萨派的传承,它的加持是圆满的,此为第一种殊胜。 第二、上师的功德圆满。 依诸多经论所言,具德上师应当具有见道以上的功德。 此见道指证悟初地,已圆满对上师的信心与对众生的慈悲心等功德。并且,登地菩萨已断绝堕落(轮回)与烦恼(轮回之因),已经具备救度轮回中的众生的能力。此义如无垢光尊者所言:“证悟(任)何时(候亦)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我们的根本上师喇嘛阿秋已即生证悟普贤王如来之密意,且已成就最极稀有之虹光身,如同大悲观世音怙主,“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即生显现无量无边的利生事业,度化尽虚空际之如母有情。因此,上师的功德是圆满的,加持也自然是圆满的,此为第二种殊胜。 第三、自己的信心圆满。 外境中,传承和上师的加持虽然圆满,但要纳入自相续,必须要具备信念。 “信为道源功德母”。往昔的一切诸佛菩萨、印藏两地各宗各派的祖师、汉地历代的高僧大德,如禅宗二祖之于达摩祖师,不都是因圆满的信心而获得加持与证悟的吗?可是有的人不去培养自己内在的信心,仅仅把一切放到外境上,以为上师给自己摸个顶、按个手印、念几句咒语、给一点加持品,就是真正的加持了。上师的这些方便诠示当然有加持,但是否对你有很大的利益,主要还是取决于你是否有圆满的信心。如果弟子是上品根器,对上师的信心极强,不要说摸顶,弟子仅仅见到上师,就能开悟证道,如那诺巴谒见谛洛巴,以及慧能大师初闻五祖尊名即生信心,这样的胜例也是有的,但太少了。尤其在末法时代,众生信念薄弱而烦恼沉重,这样的利根者如同白天的星星,实在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应当勤修上师瑜伽,不断地培养和生长自己的信心。达到一定的时候,信心自然会圆满,成为第三种殊胜。 往昔善星比丘对释迦牟尼佛生起邪见,做了诽谤,结果堕入地狱之中。业报现前时,他无法承受地狱的痛苦,方知佛语不虚,于是一心祈祷释迦牟尼佛:他现在真正知道佛陀讲授的才是正法,所以他愿意修持正法,以解除痛苦,祈请佛陀赐予加持。于是释迦牟尼佛现前,对善星比丘说:我给你讲授皈依的修法,至于是否依教奉行,还得看你自己。 从中我们看到,即使佛陀本人也无法象把石头扔到楼上一样,将善星比丘迁转到清净刹土之中,而是以讲法的方式使弟子精进修持获得加持。所以,上师给弟子讲经说法,就是上师在赐予真正的加持,弟子能否纳入自相续生起功德,就靠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以及修法中的精进。这种加持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不是说上师的加持力有强弱,而是弟子的信心和精进有强弱,才呈现三品的区别。弟子要是具有上品的信心和精进,他就能够获得上师上品的加持;要是信心和精进为中品、下品的话,所得到的加持也就为中品、下品。要是没有信心,又不去精进修法,那么永远也得不到加持。上师的加持犹如渔钩,弟子的信心犹如鱼口,这两种因缘不和合的话,渔钩在大海里放上一万年,也无法钓上一条鱼。弟子若能以信心获取上师的加持,就如鱼口咬上了渔钩,一刹那就能被钓起来脱离无边轮回深海。 不知道这种含义的人,天天东奔西跑,这边受个灌顶,那边求个传承,到处朝拜,总是不能安定身心,认真闻思修习上师传授的法。如果像猴子掰包谷一样的依止上师,信心会生长吗?长年累月把时间花在路途上,精进会具足吗? 藏族人有句俗话:“狗到处跑肯定会挨石头,人到处跑肯定会遇麻烦。” 昨天来了一个居士,对我讲他在藏地的“流浪记”。我觉得这样一个汉族居士,千里迢迢来到藏地,人生地不熟的,实在不容易,谁能说他对佛法没有信心呢?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怎样保护和增长自己的信心,不能善加利用。这让我想起我在汉地期间,也遇到过许多佛教爱好者,有的对密宗很感兴趣,想了解,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善知识;有的对密法具有信心,也想修持,却又不知道怎样入门。在末法时代里,人心庞杂,物欲横流,而汉地还有这么多善根深厚的三宝弟子,真是值得赞叹。可是有些虔诚的佛教弟子没有遇到明师指点,未能踏上实修之道,不知道怎样运用自己的信心去求取解脱,以至于空过此生,未来依旧流转轮回,这又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和悲悯。好比一个人拥有一辆汽车,本来可以干一番事业,但却没有开车的技术,只好用牛和马来拉着车走。我们如果通晓了上师瑜伽,就可以极快地圆满自己的信心以及一切功德,如同掌握了驾驶技术,就可以开着汽车飞跑。 因此,我就对他说:你要是对于佛法真正有信心,想在今生获得解脱的话,何必这样到处周游呢?往昔的一切佛菩萨没有哪个是跑破了鞋子而成就的,而是坐破了垫子才成就的。释迦牟尼六年住山洞,也是以安住于禅修为根本。以前我对汉族弟子也说过:汉地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善知识,只是由于环境的染污,证悟者稀少。你们发心到藏地求法很好。然而已经知道如何修法之后,再长期居留藏地,我不一定会赞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依据诸大圣教言,作为一个修行者,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安定下身心,一心修法。 有人说:藏地有殊胜的圣地,到圣地修法可以得到加持。加持的含义上面已经讲过,姑且不论。诸佛菩萨的加持难道不是周遍法界吗?我想诸佛菩萨不可能只加持藏地,不加持汉地吧。所以最关键的还是信心。藏地有莲花生大士以及许多大成就者居住过的圣地,而汉地也有很殊胜的圣地,例如,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圣地等等。汉传佛教历史悠久,各地有许多名山古刹,都是高僧大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按说也是具备加持力的圣地。所以,掌握了修法的方式,尤其是具足出离心与信心以后,在任何地方修持都是一样的。 从上我们主要讲了为什么要修上师瑜伽,其中介绍了圆满三种殊胜,以及何为上师的加持,如何获得加持等等。 以下我们主要讲如何选择和依止具德上师。 首先,我们要知道修持密法的根本为上师,如龙萨娘波尊者在《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中说:“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具足外三宝;总集加持之根本、赐胜成就之来源、一切事业之主尊,为内三根本;(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上师为九至宝之本体,故应起信念也。”面对如此殊胜的上师,弟子若做少许损害乃至令师不悦,都会成熟沉痛的果报;弟子若做少许的供奉乃至令师欢喜,都将圆满福慧二种资粮,最终获得解脱。因此,上师乃害利之重要对境。 在依止上师以前,我们先要谨慎地观察和选择。 为什么要谨慎地观察上师和选择上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喇嘛仁波切的教言《甘露妙音》中说得很清楚:“浊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骗子师相心,欺骗诸众愚痴者,彼是邪魔恶知识。不观导师而依止,则如弟子饮剧毒。”如是所言,此教证特别为我们指出浊世之中有许多“骗子师”、“恶知识”。如果不幸依止了这些“邪魔”,“则如弟子饮剧毒”。有的恶知识特别善于伪装成善知识,说自己是某某如来、某某菩萨的化身……这些大家一般都能识别,因为哪有自己说自己是佛菩萨的善知识呢? 现在有很多虔诚的三宝弟子,出于对法王如意宝和喇嘛阿秋等高僧大德的信心,专程到雪域藏地朝拜、供养。回到汉地后,宣扬他们的功德,介绍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等等。有的还利用先进的传播媒体,把这些内容放在互联网上,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负责任、令人费解的“简介”,不知道到底是在宣扬善知识的功德,还是在宣扬他自己的名声?本来像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圣者,无论从哪方面观察,都堪称真正的善知识,犹如金子,即使放在地上,光色也会普照天空。 谈到网络,有的居士把我的照片也放在网上,可是缺乏介绍性的资料,就一再催促我写。我说这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在藏地以及汉地讲法时,只是作为一个翻译者而已,自己从来没有以上师的身份给他人讲法。我们的根本上师就是喇嘛阿秋,我用翻译的方式,在喇嘛仁波切和信众之间起个联结的作用,但真正的上师还是喇嘛仁波切。虽然上师及诸大成就者认定我为活佛转世,上师大恩摄受我十四、五年来,一直不断的赐予教诲和加持,还予以赞扬和授记,但是我深深明白,上师的功德如同大海一般深广,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一滴水而已,所以我现在具不具备做上师的资格,我自己清楚。像我这样的凡夫,写什么简介呢?世上的普通人谁都可以给自己写个简介放到网上,但这有什么利益呢?如果你们真实有这种发心,最好把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的法像照片放到网上,尤其把两位圣者导师关于共同乘法的一些教言,比如对业力因果、善恶取舍的开示等等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但我认为密乘当中的一些不共教言不宜放在网上,以免造成泄露密法的过失。这样如法的把一些资料放在网上的话,功德无量。为什么呢?因为两位尊者是真正的佛,美名传遍全世界,很多人都想多了解他们的功德。即使难以按照他们的教言去修持佛法,只要或见或闻,临时生起一刹那的信心,也已经种下了成佛的种子,终将获得解脱。此义如无垢光尊者所言:“此诸怙主殊胜上师,若谁见闻忆触,亦撒播解脱之种子,摧倒轮回之故,即诸佛事业一同,引导解脱道故,具殊胜之缘。”(《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菩提善道》)。因此,在末法时代里,龙蛇混杂,我们应该仔细地辨别。这是要观察和选择上师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寿命无常。如果我们的寿命是永恒的,临时找错了上师,未来还可以慢慢再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这个宝贵的十八种珍宝人身(八闲暇十圆满之人身),随时可能临终。一旦失去后,何时再拥有?在昨天讲授“暇满难得”中,说得很清楚,极难再有第二次机会。今天的暇满之身,是往昔无数世、无量劫中行持善法的果实,因此极其稀有,应当善加利用。 正因为人身难得、生命无常,我们才应选择一个传承清净的具德上师,作为永恒的依怙。世间人选择伴侣时,尚且很慎重,因为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修行人选择上师时,更应当慎之又慎,因为关系到未来生生世世的幸福。前面已经讲过,我们要依靠上师的加持获得证悟。如果上师是善知识,则能用不同的法调整我们的自相续,引入解脱道;如果上师是恶知识,则会把我们牵引到三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谁愿意承受这样的痛苦呢? 在这里为什么给你们反复讲前行呢?因为我觉得对于初行者(还未具备了知、觉受、证悟之历程者)而言,前行是基础,没有必要一开始就传授正行。行者以后的修法,是在正道,还是在偏道、邪道之中,主要取决于行者的前行基础。如同建房子时,地基打得越好,上面修的房子就越稳当。否则,恐怕会出故障,甚至垮掉。你们在汉地可能也听到、见到过,有的人开始时对佛法很有信心,自己还是修行人,可是越到后来信心越弱,有的甚至已经谈不上修行了,还对佛法产生诽谤。这就是基础不扎实而出现的过失。 所以,在长期的修法过程中,若能坚持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们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修法的精进,时时刻刻都会具足。因此,我们就容易获得上师的加持,究竟还能圆满五道十地的一切功德。好比春天播下的种子,你要是不再管它,种子可能会干枯至死;你要是勤于浇水施肥,种子不久就会开花结果。 现在,我们解释一下“上师”这个名词。 上师总括分为六种,如法王如意宝在《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中云:“总师引师誓言灌顶师,酬忏师与令解心续师,以及窍决传承诸上师。” 一、总师。 也就是一般上师。凡是对自己说法,使自己获得微少利益者为一般上师。但未使自己获得出世利益者不叫上师,因未能使自相续获益。调整自己三门之烦恼而讲授对治法者才叫上师。违背普通人和违背一般上师,比较起来后者的过失更大。 二、引师。 赐予皈依戒等,将自己从无道与邪道引入正道法门者,为引导上师。 三、誓言灌顶师。 即赐予灌顶者。灌顶是当下所传之法,誓言是此后所修之法。 四、酬忏师。 做忏悔、酬补之境者为酬忏上师。如果你犯了戒,到某上师面前作忏悔,不仅靠你自己之力,而且此上师也帮助你忏悔清净,成为你忏悔时所依止的对境,所以叫酬忏上师。 五、令解心续师。 讲授续部之法者,即是令解心续之上师。心续指上师讲授的极密续部诸法,即使所讲为显宗诸法,也包括在续部含义之中。 六、窍决传承上师。 赐予甚深窍决者,如以“无上窍决法”,“成熟口诀法”方式传法者,称为窍决传承上师。 “上师瑜伽”这个名词里面的“上师”,是指已经给自己赐予灌顶、讲解续部或传授窍决的上师,称为自己的三恩上师,也叫根本上师。 我们怎样观察和选择善知识作为所依止的三恩上师呢? 简而言之,就是观察这位善知识是否具有清净的传承,是否具备登地菩萨以上的功德。若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没有救度轮回众生的能力。 详而言之,这位善知识必须具足闻思修的智慧。也就是说,他依止他的上师听闻过显密诸法,并通过思考通达法义,已纳入自相续。修持深奥的生起及圆满次第,并获得自在的禅定。以五道十地而言,自在的禅定是指见道以上的功德。 现在有些人仅仅在口头上说:把心安住在清明的见解当中,或者是明明了了的状况之中,或者说一切妄念都是自心所现等等。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字而稍许了解。即使一个不相信佛教的人。看一些佛教理论后,只要把这几句背下来,他就会稍许讲解智慧当中的含义,但他就是善知识吗?所以,能否讲解“明空不二”一个名词,并不能作为判断他是否善知识的标准,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去寻找善知识,这是相当重要的。 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内外一切功德,如无垢光尊者所说:“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因此,在“内”的功德当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有偏袒之诚信”和“大慈大悲”。 “偏袒”指什么?就是指私心我执、赞自毁他。比如在宣扬赞美自己的宗派和导师时,随便诽谤其他的宗派、诋毁其他的导师等等。 “无有偏袒之诚信”指什么?就是指见道以上所具备的大平等信念。什么叫大平等信念?就是对自己的上师以及自他宗派的一切导师以及一切众生,都具有不可思议的信念,这才是具德善知识的标准,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圆满的信心。如大恩根本上师喇嘛阿秋每到一处圣地时,就捡一颗普普通通的小石头,放到自己的嘎吾盒(盛装加持品的藏式金属小盒)里,天天戴在身上。有人问为什么,喇嘛仁波切说,即使是一个小石头,它也具备一切诸佛菩萨的坛城。又如往昔噶妥寺的司德仁波切,看到狗的时候,他也给狗顶礼。因为在他的眼里,一切显现都是清净刹土。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的善知识,已经断绝了偏袒之念,不会一面对甲产生信心,一面对乙产生诽谤,如同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无有偏袒私心。 观察善知识“内”的功德时,还要看他对众生的慈悲心如何。 如果他已证悟见道以上的见解,自然会呈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样的善知识真实堪为众生的上师。需要注意的是,慈悲心之根本具足在内心里,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举个例子,在汉地人们都觉得放生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是乐于放生的喇嘛,人们都愿意相信他是一位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识。于是出现了很多人到汉地去放生。一方面看来,通过放生毕竟挽救了很多生命,确实很好;另一方面,放生者的发心如何呢?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以及其它的欲望,那就如《毗奈耶经》所说:“利养及名闻,愚人所爱乐,能坏众善法,如剑斫人头。”在前行“业之因果”中也讲得很清楚,善恶的界限与轻重,主要取决于发心,而不是外表。所以在依止上师之前,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观察。 “外”的功德指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守持戒律,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前,阿难等弟子问佛涅槃后,众弟子依止谁为导师?佛说以戒为师,如《佛遗教经》等所云。如今在浊世中,一位善知识必须守持戒律,才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在教言里,反复赞叹并劝请弟子守持的就是别解脱戒。 上面讲了选择上师,下面讲依止具德上师。 当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选择了一位善知识作为自己的上师后,应当生希有想,生欢喜心,恳切发愿,如法依止上师。如全知无垢光尊者《三处三善引导文菩提善道》中所言:“世上昙花难生出,如是诸佛亦难出,化身殊胜善知识,亦难出生于世间。”“此诸殊胜善知识,广大密意如虚空,光明等持如日月,无量智慧如大海,猛厉大悲如瀑流,意性坚固如山王,无垢清净如莲花,为众平等如父母,自成功德如宝藏,引导世间如善逝。胜士一分之功德,极为希有难衡量。”“吾今见师且依止,当生欢喜并发愿,一切生生世世中,依止真实善知识,愿其恒以大悲摄,愿吾速得上师位。”“愿诸信众一切生,依止上师令欢喜,慈悲摄受祈加持。” 因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从未宣说过不依止上师而能成佛,故莲花生大士曰:“上师至要汝应知,千劫佛陀难比拟。皆因千劫一切佛,悉皆示现随师相。将来亦无任何佛,不曾追随亲教师。” 至于依止上师的方式,我们按照龙萨前行,从身、语、意三方面来讲述。 一位具德上师,不会欲求世间的福报,不会贪图供养。但是弟子为了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应当向上师供养饮食、财物、资生之具。身做顶礼、经行、侍奉等,并断绝身业的过失。尤其应当依止上师的教言精进修法,才是上品的供奉。 如喇嘛阿秋依止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四十四年,为上师做侍者。在粮食紧张的困难时期,喇嘛经常把自己的口粮供养上师,自己饿着肚子修法。四年前虹化的大成就者阿曲尊者(四川新龙县人,1998年8月29日圆寂)也是如此。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尊者和大家一样面临饥饿的威胁。但为了省出一点粮食供养上师,尊者在很长一段时期,两天才吃一点糌粑,然后把节省下来的糌粑全部供养给香巴克珠上师。虽然两天才吃一点东西,尊者仍然坚持每天磕大头、诵经修法。在此期间,仅大礼拜(大头),尊者就做了二十五万遍。 这些了不起的大德,都是因如法依止上师,精进修持令上师欢喜,而获成就的,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楷模。反之,弟子要是对上师做出不如法的行为,果报也是很严重的。在《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位上师,是大成就者。他有一位弟子,是个法师。一次弟子正在讲法时,上师以乞丐的形象来到他面前。弟子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中顶礼上师,便装作没看见。集会散后,他立即去拜见上师。上师问:“刚才为什么不顶礼?”弟子说:“我没有看见上师。”话刚出口,两颗眼珠就落到了地上,于是弟子马上忏悔。经上师加持,弟子的眼睛才恢复。 其次,语业方面。 他人如果诽谤上师,做弟子者应当回遮。在他人面前,应当宣说上师的功德。因为我们依止的根本上师称为三恩上师,对我们有大恩大德。为什么称为“大”?父母亲有生身之恩,老师长辈有教育之德,但这些世间的恩德尚不足以解脱我们的轮回之苦,所以父母师长的恩德不及上师恩德大。诸佛菩萨为了救度我们脱离轮回之苦,无始时来一直在赐予恩德佑护,然而我等凡夫众生由于业障深重,无法显现出诸佛菩萨的清净形象,也无法直接听闻到他们的法语教诲,一切还是要依靠现前的上师,所以诸佛菩萨的恩德也不及上师恩德大。上师为九至宝之本体,故无垢光尊者曰:“(上师)于所化众生前,其恩较佛更大,具如是功德,今生便成熟解脱深道。”我们能在自相续中生起稍许功德,也正是靠现前根本上师的恩赐,所以应当回遮他人对上师的诽谤,宣扬上师的功德。 在对上师讲话时,应顺合上师的心意,言词温雅,态度恭敬,断绝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语业的过失。 意业方面,内心应当恭敬、信奉,祈祷上师,忆念上师的功德,思维上师的教诲,观修上师瑜伽,并断绝贪、嗔、痴等过失。所谓“观师为真佛,得真佛加持;观师为凡夫,得凡夫加持。”总之,将三门无别供奉上师,对上师的吩咐依教奉行,遵照上师的教诲勤修正法,就是依止上师的要点。大恩上师喇嘛阿秋在《颂扬妙音》中说:“吾初依止上师时,起始奉献身语意,意衷慈爱缘由此。中期恭敬上师时,身与财富无吝献,布施窍决缘由此。后来尊前为使者,凡言遵命诸照办,无别教言缘由此。” 我们只要学会如法地依止上师,必然会令上师欢喜,迅速圆满二种资粮。三种欢喜中,修行供养为上品,真实能令上师欢喜。如《功德藏》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谈到依止上师,我们顺便再讲一下相关的问题。有人说“皈依”就是皈依某个人,从此以后,再也不能依止其他的善知识,但这种说法与经论中的教言不相符。皈依之时,皈依师是应当按照仪轨给弟子授皈依戒,但这只是一种方便诠示而已。弟子所皈依的对象是三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及僧,并不是某某个人。 有人要问: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集三宝于一体,难道不可以皈依上师吗?而且在密乘中,有“皈依上师”的讲授。是的,一位具德上师是尊贵的,不仅集三宝于一体,而且是九宝之尊(此义如前所讲),我们是在了解了这位具德上师的不共功德(具备三宝)之后,而皈依三宝,而不是在尚未知道其是否具足功德的情况下,盲目的皈依某人。这个含义我们要知道,不然会闹出笑话。前些天我还在医院,有人说要皈依我。我说:我自己都经常生病,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又怎么能拯救你呢?如果是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这样的圣者,无疑可以作为你我的皈依境。因为,临时我们的烦恼沉重不能见到他们真正的佛相,他们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虽然这些圣者有时也示现病相,但这正是他们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的功德显现,哪会等同凡夫的疾病呢?《维摩诘所说经》云:“菩萨疾者,以大悲起。”“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然而像我们这样的人,只能用诠示的方法,依靠仪轨给信众传授皈依,真正的皈依境还是三宝。 下面,我们开始讲解违师过患,也就是说,已经依止三恩上师接授了灌顶,闻到了续部的教言,并且得到了窍决法后,如果违背上师的教诲或者诽谤上师等等,会有什么过失和罪障呢? 《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导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如若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从中我们看到,诽谤上师的果报就是堕地狱。那么,什么叫“诽谤上师”呢?字面上,“诽谤”就是说坏话的意思,这里代指一切侮辱性的言行以及损伤。口头上的诽谤是由内心而生。如果弟子依止三恩上师后,认为上师不具备功德,所言所行都是一种非法邪行等等,在内心生起坚固的邪见后,未能发惭愧心马上忏悔,反而付诸言词,甚至对上师做出伤害之事,就造下了诽谤上师的严重罪业。 作为一个凡夫弟子,尤其是初行着,往往自认为对上师的信心很强,其实恰恰相反,是很弱的。面对上师的一些如理如法的言行举止,弟子一般都有信心;当上师的显现异乎寻常时,弟子难免就会产生疑惑和分别。此时一定要善于护持和调整自相续,思维一切都是因自心不清净而显现,应当忆念上师的种种功德,观想上师的本体清净无垢,一切示现都是为了调伏我等弟子,是具有密意的,如同谛洛巴予以那诺巴的种种考验。弟子如果没有谨慎地护持自心,任凭分别妄念滋长蔓延,就有产生邪见的可能,甚至导致诽谤,成为堕入金刚地狱之因。 假设有一个人每天杀死一万条生命,此人寿命为一百年,那么他一生中杀生无数,罪恶累累。但(只要不犯密乘根本戒)他死后不会堕入金刚地狱,至多堕入无间地狱。而一个诽谤上师的密法弟子,如果没有忏悔清净,一定会堕入金刚地狱。其中的痛苦,是十八地狱无法比拟的,一旦堕入金刚地狱,是极难解脱的。即使脱离金刚地狱,在无数劫之中,也很难见闻佛法。这种果报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者务必先选择具德上师,再做如法的依止。 在汉地,有的人对密法,尤其对上师瑜伽没做好了解,誓言与学处一概不懂,将依止上师当做游戏,就如同凡夫间的交际一般。只要看到新来的喇嘛,觉得有新鲜感时,就跑去受灌顶,求密法。日后不感兴趣了,将上师与法象玩具般的一概舍弃,无形中已经违犯了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一条与第二条根本誓言。还有的依止了上师以后,才开始观察上师,慢慢发现自己好象上当受骗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于是以烦恼心造烦恼业,毫无顾忌,大肆诽谤,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违师过患”,什么是金刚地狱……。 法王如意宝经常说:若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若不具备信念者,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因为一个上品根器者具备上品的信心,了知一切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为度化不同众生而方便呈现的不同形象,所以他不会把任何过失放到善知识身上,而是时刻检点自心。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多多益善,可以广闻博学,如阿底峡尊者依止过153尊上师。不具备这种信念和智慧的人,如果自不量力,依止的上师越多,自己的分别比较之念越重,也就越容易诽谤造业。在这种情况下,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事实上,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然而法王常说:自己的根本上师就是托嘎仁波切。其中的密意,我们可以领会一二。 知道违师过患后,我们需要了解忏悔的方便。 当自己的身语意做恶犯戒时,即已违反誓言,应该立刻忏悔,不要让罪业过夜。否则,到了第二天,就需要十倍的忏悔;一天过后,需要依会供做忏悔(才能清净罪业);再往后,必须依止上师做忏悔,如果违反根本誓言(密乘根本戒)的次数超过自己的岁数后,再做忏悔,已经悔之晚矣,今生不可能忏悔清净,来世必定堕入金刚地狱。有人要问:这个说法有教证吗?当然有。《前行引导文》中引用了《三味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忏悔净。若超自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比如弟子是三十岁的话,当诽谤上师的次数达到三十一次时,他才发心忏悔,但忏悔之王金刚萨多埵不会再摄受他,意思是他必然会堕金刚地狱。当然,事后的忏悔如同亡羊补牢,并非毫无裨益,因为可以影响到堕狱时间的长短。但他会到金刚地狱去一趟,这是肯定的。 因此,我们一般人在信心不稳固,烦恼沉重的情况下,应当时刻在忏悔心中修持。如早上起床后,应念诵108或21遍百字明咒,愿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生。每天勤修忏悔仪轨。至于具体的忏悔方法,我们在前行“观诵金刚萨埵”一节中,已经讲过,以具足四力为要,这里不再重复。 在教授了忏悔的内容后,龙萨娘波尊者又特别指出:“故不应观上师过失,当忆念功德而依止也。”在依止上师以前,应该详细观察,甚至可以直接问:你的上师是谁?传承是怎样的?从普贤王如来到你,传承是清净的吗?有什么依据?等等。还应当问:你在上师面前闻思过什么法?之后是如何修证的?你现前作为一位传法的上师,是谁的允许?你是否具有清净的戒律和圆满的菩提心,具备做上师的条件?有什么证据?等等。 但依止上师以后,再不能观察上师,尤其是三恩上师的过失,应当忆念上师的功德。即使上师在街上杀牛杀羊,弟子也要观想为真正的具德上师。若觉得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则应自相呵责:这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现。上师的行为无可挑剔,是具有密意的。假如上师表面上似乎对自己十分厌恶或者显忿怒相时,弟子也不应舍弃上师,甚至起嗔恨心,而应想:肯定是上师观察到应该以这种方式调伏我的分别念,考验我的信心。过后于上师心情平静时,弟子再到上师面前忏悔。即使弟子眼见上师已堕入地狱,痛苦不堪,弟子也要把上师观作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并生清净信念:上师大悲承担众生业障,到地狱去度化有情……。总之,如经云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弟子对上师的种种显现,若观为过失,则成堕金刚地狱之因;若观为功德,则成为解脱成佛之因。如老太婆观狗牙为佛牙,虔诚供养祈祷,最终获得解脱。 以上主要是从弟子的角度讲的。另一方面,上师如果没有圆满自己的断证功德时,尤其于此五浊恶世,众生烦恼沉重,信心薄弱,自己还不具备度化众生的能力时,又何必急于摄受弟子呢?难道忍心让依止自己的弟子因诽谤上师而堕金刚地狱吗?所以自己是否有做上师的资格,应当扪心自问。 以前在亚青寺,喇嘛阿秋曾经劝请我灌顶等等,但考虑到方方面面,我向上师说明了暂时不想传授灌顶的原因,上师也就不再勉强。为什么呢?因为在灌顶时,灌顶上师还应当讲授学处与誓言,例如续部共同誓言,十四根本戒以及无上窍决法中上师三门支分出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与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等。若弟子不守持誓言,上师就已经具有一些过失了。 如华智仁波切的一位弟子叫喇嘛龙朵(为本传承祖师之一)他曾经说过:今生如果不摄受弟子,自己即获虹身成就,但今生已经摄受弟子了,身体不得不留在世上。本来像喇嘛龙朵这样的大成就者,摄受弟子与否,对他的法界并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在外表显现当中,还是给后人做了这样的方便示现。 因此我在亚青寺从来没有传授灌顶。临时讲解一些法,也是上师的吩咐。上师年龄也很大,不可能经常为种种弟子传授不同的法,就要我讲。但我只是以翻译者的身份帮上师与信众做个沟通而已,至于讲法,虽然凭少许的理解,我也能以不同的方式讲解一点,但谁不害怕无欺因果呢?就算临时能躲过信众的眼光,但还能躲过临终时的痛苦、恐怖以及临终后阎罗王的神通镜吗?那时,你在一生当中的所言所行,一切都会赤裸裸的呈现出来……。因为我自己不愿意受不欲之苦,所以希望你们也相信业之因果,如法取舍。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上师瑜伽的观修方式。为什么不详细讲呢?一是因为行者应当按照各自传承的方式,做不同的观修,如格鲁派观修宗喀巴大师,宁玛派观修莲花生大士等等。二是因为行者在实修中,需要上师因材施教,针对各自的根器,做更具体的讲解和调整。加上本传承是以窍决法的方式传授的,有些不共的内容不宜广传,所以我们在公开的讲解中,只讲共同的部分。 在《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中,修持上师瑜伽时,应当观想龙萨娘波尊者,或者自己的根本上师,具足种种装饰及法器,安住于对面虚空中……然后按次序念诵祈祷文……(记录者略记)。 其后,观想上师赐予四灌顶(宝瓶、秘密、智慧、句义或极密灌顶),清净自己三门的一切罪障及习气,圆满三身一切功德与果位。灌顶要分为三种:基灌顶、行灌顶、果灌顶。果灌顶不需要什么标志以及诠示,就靠前两种灌顶而证悟果实之见。 初行者在接受无上窍决法解脱之见解以前,先要成熟本体中三身之功德。难道本体之中的功德,还需要成熟吗?在其自性当中,无所谓成熟与否。但在表面上,无明二取的污点遮蔽自性功德之时,我们需要断绝无明二取的污点,开显本体中三身之功德,这个过程就用(成熟)这个名词代替。正是为了成熟自己三身之功德,以及对一切密法具备权利,行者需要接受基灌顶。因此,基灌顶必须由上师亲自传授。弟子在受基灌顶时,若能当下悟道,证悟果实之见,就成为基果灌顶。但这种情况是稀少的。以后,上师用不同的标志与诠示授予四灌顶,或者自己用观想的方式接受灌顶,都叫行灌顶。在受行灌顶时,若能开悟证道,就成为行果灌顶;若未悟道,就叫作行行灌顶。 你们以后就随时可以在一切佛菩萨面前领受四灌顶。若对莲花生大士有信心,就在自己对面观想莲花生大士,祈祷之后,接受四灌顶。对文殊菩萨有信心者,就观想文殊菩萨给自己灌顶……最后,观想皈依境融入自身,于无别中稍许安住,再作回向。 如此观修上师瑜伽,易获加持,遣除修道中的障碍,这是临时的功德。最终,自己的三门可与上师的身语意三金刚融合为无别,捷径证得大觉果位。如《三句续》云:“具胜恩德金刚师,祈请承事观住顶,彼得诸佛尊加持。”《最极瑜伽大庄严续》亦云:“修持赞颂念上师,唯此获得佛果也。”因为上师就是一切佛菩萨本体与事业的呈现,所以修持上师瑜伽成为成佛之捷径。 我们这次把一些必要的常识做了重点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后随着你们各自修法的进程,再做相应的传授。 以此讲解上师瑜伽之一切善根,回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皆与莲花生大士、大恩根本上师无别证悟无死虹光身果位。 吉祥圆满! 后 记 《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为莲师意之化身、大伏藏师龙萨娘波尊者著述,依窍诀部方式讲解内外前行,赐予传承弟子实修实证之甘露口诀。宁玛巴龙萨派在历史上一直秘传,诸祖皆即生成佛。时值近世,因缘成熟,大成就者昌根阿瑞(仁珍汪修)仁波切为喇嘛阿秋授记曰:“吾有龙萨极清净之传承,今授与汝,汝于具器弟子,弘传勿断。此法于众生必有大利益也。”尤其喇嘛阿秋被诸大圣者认定为龙萨娘波祖师之化身,故极具近传之加持力。 法云普覆,法雨普施,为利益汉族弟子,喇嘛仁波切特嘱莲师化身之心子普巴扎西活佛译讲此《金刚精要 耳悦前行引导文》及诸大圆满不共密法。上师译笔流畅,语言自在,每讲法时,皆以耳传窍诀摄持,皆从自心证悟流露,故具独到深刻之处。 此次有数名居士来寺朝圣,并向上师恳切请法,以至于泪下。上师体悯彼等诚意,抱病传授龙萨前行。闻法者虽少,而四众齐跻;虽数日即毕,而精华尽收。诸闻法者生大欢喜,认为“上师瑜伽”之讲解尤其生动,对汉地道友当具极大利益。征得上师开许,为做记录流通。普愿众生依此胜道,皆证上师密意功德。 又,上师反复教诫吾等:“舍弃前行无以证得正行,不依上师无以获得解脱。”诚金玉良言,亦足以概括本论讲解也。 闻法弟子记 2002年6月5日 祈请上师法体健无恙,祈请至尊上师永住世,祈请事业兴旺日增上,加持与师如影不相离。 愿您永具菩提心——《宁玛资讯》编务组(合十) 资料提供:释戒贤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