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三、谈谈净土念佛法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三、谈谈净土念佛法门

——徐恒志老人讲于佛教安养院

(1988年1月27日)许洪亮编录

提 纲

一、净土法门是无量法门中的特别法门

二、念佛法门的二大特点

㈠念佛法门是下手易而成功高;

㈡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三、念佛法门的三个要领——真信、切愿、笃行。

一、净土法门是无量法门中的特别法门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彻证真理、成就佛道以后,便怜念一切众生,痴迷颠倒,轮回六道,长劫以来,莫能出离,受无量苦,故说了种种法门,经过历来祖师大德的整顿、弘扬,按照法门的不同特点,便分宗立派,主要有禅、教、律、密、净五宗。(禅即佛心,教即佛语,律即佛身,实际上佛度众生,不离此三法。又恐业重障深,不易转化,便用陀罗尼三密加持之力,来熏陶转化之。)

其中净土宗是佛为了怜愍凡夫障深不能在即生解脱,再一受生难免长劫流转,永无出头之日,故开此信愿念佛,求生极乐净土,使不论上中下根,都能即生往生西方,上智速证菩提,下愚也可带业往生。所以佛在《阿弥陀经》、《大乘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种净土经典里,详说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行、证道满愿、摄取清净佛土的经过。其中如《大乘无量寿经》中所发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中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真实恳切之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念必生愿)又在第十九、二十愿中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闻名发心愿,临终接引愿)又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阿阇世王曾幽囚父母,韦提希是其母):“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具诸不善,若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若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想念于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阿弥陀经》里,佛更是无问自说,具体说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里两个“有”字,份量很重,说明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是确确实实有的。我们知道佛是决无妄语的,所以应该相信,在无量佛法中,有这样一个特别法门,叫做净土法门,也即信愿念佛法门。

在《佛说阿弥陀经》里,佛不仅详细说明了极乐国土的种种依报庄严情况,如七宝莲池,七重栏楯,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宝华,水鸟树林,皆说妙法,并且说明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寿命亦无量无边阿僧祗劫。还说明了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阿鞸拔至(不退转),有的还是一生补处大菩萨(即一转生补佛处,十地后不破一品生相无明,即成妙觉)。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生到极乐世界里去呢?佛在《阿弥陀经》里告诉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说得很清楚,我们要往生极乐,了生脱死,一生成办。在方法上,只要天天执持名号,净念相继;在要求上,必须努力达到一心不乱,在临终时能够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便会现在其前,接引往生。要达到一心不乱,有一个故事很好。从前有个国王,看到出家人整天不做事,只是念佛,很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我听说修行人必须刻苦,你们整天只是念佛,那会有成就?”出家人说:“修行不在于刻苦不刻苦,而在于生死心切不切。生死心切,虽整天六根对六尘,但他眼不见美色,耳不听妙音,乃至意不起胡思乱想。”国王将信将疑,问他:“你的话能用事实证明吗?”僧说:“可以,明天请派一班宫娥彩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罐子盛满油,绕街去走,回来油不倾出,就不判他死刑,如倾出来立刻斩首,并派四人拿大刀随后。”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关头,丝毫不敢放松,油不溢出,便赦他无罪。国王问他:“你绕街一周见到什么?”犯人说:“大王,我什么也不见。”国王说:“你在我的面前胡说八道,这还了得。”犯人说:“我在生死关头,一心管着油,哪里有心去管跳舞和唱歌。”国王这才相信。我们念佛人如果也这样生死心切,一定能够做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

除了上述三经之外,佛在其他大乘经典里,也都处处赞叹这个念佛法门。尤其如《华严大经》在《行愿品》中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己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如果世尊不开这个念佛往生极乐的法门,则末世众生可以说无一能了生死。故佛在《大集经》里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二、念佛法门的二大特点

(一)念佛法门是下手易而成功高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说:“于此世界修行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在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乘阿鞸跋致,甚难可得。…..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修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籍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龙树菩萨是台宗的初祖,禅宗第十四祖,也是华严、三论、净土宗的祖师,我们对菩萨的话,必须深信。从实际情况来说,由于我们无始以来,迷妄不觉,而产生二种虚妄执着—我执和法执,从而生起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等迷惑,造杀、盗、邪YIN、妄语等等恶业而招致六道轮回的苦报。如果依其他法门,仅靠自力修持,断惑证真,要断三界以内的见思惑,是十分困难的。如靠净土念佛法门,因有阿弥陀佛大愿摄持,以一句万德结晶的果地洪名,作为我们因地修持的心念,自力和他力两皆具足,便如顺风扬帆,一泻千里。而且这一句洪名,提起便是,不须分别考究,也不限时间、地点,只要一念相应,这一念便是佛,十念相应,则这十念便是佛。正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渐渐从有念入无念,化烦恼成菩提,生时清净吉祥,临终直往西方,所以易修易行,下手易而成功高,是净土法门的特点之一。

(二)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从净土宗的发展历史来看,净土法门,是释迦和弥陀二土导师所建立的,是文殊和普贤菩萨所指归的,是马鸣和龙树菩萨所弘扬的,也是慧远、善导、永明、莲池、藕益、彻悟诸大祖师所倡导和发愿往生的。且看《华严大经》是如来初成正觉时,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妙法,末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并发愿云: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又如文殊菩萨在《文殊发愿经》上的发愿偈说:

愿我命终时 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往生安乐刹

再看《观无量寿佛经》所说,五逆十恶的人,当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未满十声,便见化佛授手,持引往生。这就说明净土法门是即浅即深、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特别法门。

三、念佛法门的三个要领——真信、切愿、笃行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为修持要领,有真信、切愿,再加切实行持,决定千修千生、万修万去。首先我们应该深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也决无虚愿。以念佛求生之因,必得见佛往生之果,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阿弥陀经》所说的种种依正庄严正是教我们要生起正信。佛又教导我们要由信起愿,故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经内三次劝众生发愿)又在劝修持名妙法之后,佛又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如此恳切劝导,我们岂可无动于衷,辜负佛的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苦心?何况我们生此娑婆世界,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八苦交煎。《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再看极乐世界,则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是“众生生者,皆是阿鞸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我们能听到如此妙法,应当恳切发愿,愿生彼国,对娑婆世界深生厌离,在念佛时,念念之间欣厌俱足,正象脱离牢狱,投奔故乡。有此信真愿切,一句洪名自然念念得力,句句落实。

至于念佛的方法,或默念,或高声,或金刚念,无有定法,在行人适当调和,但总的要求至诚恳切,摄心专注而念,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妄想仍然很多,不易收摄,那么可用印光法师提倡的十念记数法,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或分二口气,一至五,或六至十,或一至三,四至六,七至十。只有把全部心力用在一句佛号上,妄想烦恼便无处住着了。同时,修念佛法门,还要注意二点:一要在苦中磨练,二要求福慧双修。第一、所谓苦中磨练,必须要与人事、环境的磨练结合起来,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佛教导我们要以八苦为师,越是在苦难中练成的功夫越靠得住,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敌”又说学道:“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天众魔,而得道果。”佛又教导我们:“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让能让。”《金刚经》说:“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知一切法无我,一切世事如肥皂泡之幻化无常,暂有还无,遇到苦难问题,便可看破、放下,而得自在。如在《净土资粮》一书中所附录的上海崇明桥北倪家宅汤静修,曾领养一子一女,但此子长大后不尽孝道,对老太百般虐待。在文革期间多次把老太的功课本及念佛珠夺去,作为“罪证”,交给造反派,使老人受到种种折磨。老人戒杀茹素,其子却强迫母亲食肉,以恶作剧作弄母亲。老太不堪虐待,一度进入老人院,因院中菜肴对茹素有困难,只得仍然回家,老太在痛苦环境中曾想自尽。后经别人劝导,教她顽强坚持,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彻底解决生死问题。老太便逆来顺受,环境越恶劣,念佛越坚定。后来老太在1981年4月,78岁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坐在一把没有靠背的座椅上,笔挺地坐化了,脸色全同活人,见者这才知道念佛往生是真实不虚的。

在倓虚法师开示的《念佛论》中也记着一位姓张的女居士,青岛人,生了一子一女,家境很穷,其夫在码头拉车,张氏住湛山精舍附近,每星期天法师去讲经,张氏因闻法信佛,平时念佛很用功。1937年冬,有一天对其夫说:“你好好领着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其夫怒斥之说:“我家穷还不够受吗,你还来扯这一套。”说完又去拉车。张氏又对二子说:“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们好好听父亲的话。”那时大的十岁,小的五六岁,听了也不懂什么意思,仍去门外跑着玩。张氏便洗脸梳好头,换了一套浆洗过旧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着佛就往生了。两个孩子回来,见推之不动,便往邻居送信,大家赶到,见张氏面目如生,大家称赞她念佛功深,其夫回来痛哭一场。张氏环境贫苦,能从容往生,这对我们有静居念佛因缘的人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第二、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往生彼国的人,一定要以多善根为亲因,以多福德为助缘。如《观无量寿佛经》上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坐作进退有威可畏,有仪可则)。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可见,随分随力持戒、布施,修福积德,是往生净土的资粮。

总之,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以十地菩萨不离念佛。我们凡夫至诚恳切念佛之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之时,因为以佛的果地妙觉所成就的名号,作为我们因地修持的心念。在念念之间,就获得阿弥陀佛无上威光和清净功德的加持。如深一步来讲,念佛时杂念不起,就是止,一句佛号心念耳听明明历历就是观,所以念佛即是止观,一念相应,则一念是佛,念念相应,即念念是佛,这样说来一句洪名,即是自心的实相,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而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正显示当人的自性,这正是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古德说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今生既遇此易行易生一生成办的净土法门,岂可入宝山而空回。普贤菩萨警众偈云: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愿与各位大德长老共同勉励,决定同生西方乐土,在莲池海会上,顶礼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前五篇文章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四、念佛大圆满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五、浴佛节上的讲话:都摄六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六、佛七讲话:信愿持名 即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6、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七、佛七讲话:净土资粮

 

后五篇文章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一、大乘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序

印光大师:功德大小与心量相关

印光大师:功德大小与心量相关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