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探微 第九章 净土经论及著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探微

第九章净土经论及著述

第一节阿弥陀佛“净土三经一论”

关于阿弥陀佛经典,有“净土三经”、“净土五经”及“净土三经一论”之说,它们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佛经》;刘宋畺良耶舍译的《观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此乃“净土三经”。还有“净土五经”的说法,是在此三部经典外,再加上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的《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两部经中的两品,前者主要讲述如果众生一心念佛,佛一定会因此“现前当来”,所以“必定见佛”。后者主要讲述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净土三经一论”是指《阿弥陀佛经》等三经,加上“一论”,系古印度世亲菩萨着,北魏菩提流支译《往生论》。“净土三经一论”是中国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特简介如下:

《阿弥陀佛经》一卷,又名《小无量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在我国有三译,除鸠摩罗什译本外,尚有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名为《佛说小无量寿经》,唐玄奘所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早已散佚,现仅存咒文与利益文。鸠摩罗什译本译文简洁流丽,故诵读者最多,流行最广。

本经叙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清净庄严,诸佛真诚赞叹众生之往生净土、六方诸佛之印证,及持名念佛等,使净土信仰者明确而平易。本经的注疏甚多,较重要的有智者大师之《阿弥陀佛经义记》一卷,善导大师之《阿弥陀佛经法事赞》二卷,窥基大师之《阿弥陀佛经疏》一卷及《阿弥陀佛经通赞疏》三卷、新罗沙门元晓之《阿弥陀佛经疏》一卷等。

另外尚有一名为《阿弥陀佛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略称《鼓音声王经》或《鼓音声经》,一卷。译者不详。经中叙述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并说阿弥陀佛国名为清泰,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贤光;次说受持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此经以载有阿弥陀佛之父母而着称,亦为流传。

《观无量寿经》,全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略称《观经》。

《观无量寿经》一开始讲了一个故事:印度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有一个太子,名叫阿阇世,他听从佛教叛逆提婆达多的教唆,幽禁了自己的父亲,想饿死他,自己夺取王位。阿阇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丈夫,澡浴清净后,用酥、蜜调合面粉,抹在身上,借探视之机,偷偷送给频婆娑罗吃。过了些日子,阿阇世见父亲还没有饿死,很奇怪。才知道是母亲每天偷偷送食物给父亲吃。阿阇世大怒要杀母亲,被大臣劝阻后,又下令幽禁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在幽禁中祈祷佛陀,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得知韦提希夫人的祈祷,便显神通来到她的身边。韦提希夫人见到释迦牟尼,拜倒在地,痛苦不已,不想再生活在这个世界,佛陀为之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

释迦牟尼所讲的内容包括十六个方面,称“十六观”。其中前十三观主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之美妙及“西方三圣”的各种功德与妙相;后三观讲的是“九品往生”。并说修“三福”、“十六观法”为往生法。

唐代善导谓此经以观佛三昧为宗,又以念佛三昧为宗。相对于净影慧远、嘉祥吉藏等大师所立十六观皆定善之说,而立十六观后三观为九品之散善。又谓佛虽广说定,散二门之益,然佛意唯在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又据“下品下生”之文:“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解释《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乃至十念”即指十声称佛,遂以善心称名为切善、恶凡夫得往生之正定业。日本僧人源空即依其说,创立日本净土宗。

此经属于“观经”之一,与《观佛三昧海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观弥勒上升兜率天经》、《观世音观经》为一个类型,乃说观弥陀、观世音、势至等三圣及极乐净土庄严之法。十六观中,又以第九观阿弥陀佛真身观为最重要之观行,经题亦依此而立。

有关此经之翻译,诸经、僧传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卷四谓。此经之译者不详。《梁高僧传》卷三,以此经为刘宋时畺良耶舍译出,僧含笔受;《法经录》以下诸经录皆沿用其说。《历代三宝纪》卷四、卷七将之列于畺良耶舍之译本外,另有后汉不明译者和刘宋昙摩密多之两种译本,均佚失。注释本经之着亦颇多,重要的有净影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二卷,智者之《观无量寿经疏》一卷、善导之《观无量寿经疏》四卷、传灯之《观无量寿经图颂》一卷,彭际清之《观无量寿经约论》一卷、戒度之《观无量寿经扶新论》一卷。其中,善导大师之《观无量寿经疏》四卷流通最广。

《无量寿经》共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十八愿所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成佛,号“无量寿”,国土在西方,名为“安乐”,或称“极乐”。经中叙述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本经之汉译本极多,古来有“五存七缺”等十二种译本之说,即:①《无量寿经》二卷,东汉安世高译,今已不存;②《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东汉支晏迦谶译;③《阿弥陀经》二卷,三国吴之支谦译;④《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⑤《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帛延译,今已不存;⑥《无量寿经》二卷,而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⑦《无量寿至真平等觉经》一卷,东晋竺法力译,今已不存;⑧《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今已不存;⑨《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宝云译,今已不存;⑩《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今已不存;⑾《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⑿《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北宋法贤译。然而近代学者,如日本常盘大定、望月信亨、中村元等人,根据历代经录之记载、敦煌本之新资料、梵文原本之对照研究,以及教理之发展观点,对古来十二译之说法提出质疑之看法,谓本经前后仅有五种译本,上记十二译本中之第三、第五、第十一、第十二,另加上第六西晋竺法护译之《无量寿经》二卷,其余多为重复讹伪之记录。日本野上俊静更进一步主张系竺法护于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之译本,而非康僧铠所译。南宋王日休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所校辑之《大阿弥陀佛经》二卷,为各版《无量寿经》中流通极广之版本,它是将现存四译本(除去《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互相参照,重新编纂而成,而非直接译自梵文本。

本经之梵文本亦有数种,1883年,英国学者麦克斯穆勒(MaxMüller)与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共同出版原文本,穆勒又将之英译,题为《The Larger Sukhāvati-vyūha》。1908年,南条文雄将此版译为日文。1917年,日本荻原云来又根据高楠顺次郎、河口慧海两人自尼泊尔所发现之梵本及藏文译本,重新改订穆勒出版之梵文本,复译为日译本、英译本。此外,寺本婉雅、青木文教两人亦先后将藏文译本译为日文出版。

自本各种语文版陆续刊行后,学者及逐渐采用异语版本之对照研究,其中研究效果最显着者为汉译诸本与梵文原本对照比较,较值得注意者有全经章段之出入,愿文之多寡、与会之大比丘众人数,菩萨众之名称数目、法藏菩萨所见佛刹之数目等问题,经文中“弥陀入灭,观音补处”之说、“五恶段”之文、过去佛及十二光佛之数、偈颂之有无、位置之差异,各译本与梵本均有差异。

本经既为净土思想之根本典籍,古来有关之注疏赞述自然不胜枚举,较重要者,有印度世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即著名之世亲《净土论》,或称《往生论》。我国北魏昙鸾之《往生论注》二卷、隋代净影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二卷、隋吉藏之《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代圆测之《无量寿经疏》三卷,新罗元晓之《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义寂之《无量寿经述义记》二卷、唐代玄一之《无量寿经记》三卷、唐代寂证之《无量寿经述义》三卷、新罗璟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三卷、清代彭际清之《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称《往生论》、《净土论》、《往生净土论》、《无量寿经论》、《无量寿优婆提舍经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全一卷。即“净土三经一论”之“一论”,印度世亲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其偈文如下: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重。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闲。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速令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众。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

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世亲菩萨依《无量寿经》作此偈,赞叹极乐净土之庄严,并造论阐说修习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劝往生西方。谓修习五念门可得种种成就,并次第得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等五种功德;前四种功德为入功德,能入莲华藏世界,自受法乐;园林游戏地门为出功德,即回入生死烦恼,游戏神通至教化地,如是自利利他,速成就菩提。本论为印度唯一撰述之净土论部,故净土宗特别重视,与《阿弥陀佛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合称为“三经一论”,为正所依之经论。其论述颇为深妙,与无著菩萨所造《摄大乘论》十八圆净之说一致。北魏昙鸾大师著有《往生论注》二卷,阐释此论,亦为广传。

第二节弥勒六部经

“弥勒六部经”又称“弥勒菩萨六部经”,系指叙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及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提成佛时,其国土、时节、种族、出家、成道、转*轮等事之六部经典。即:①《观弥勒上生经》,沮渠京声译;②《弥勒下生经》,鸠摩罗什译;③《弥勒来时经》,译者不详;④《观弥勒菩萨下生经》,竺法护译;⑤《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⑥《弥勒大成佛经》,鸠摩罗什译。其第一、第四和第六三部,另称为“弥勒三部经”。

“弥勒净土”是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所叙述的净土,弥勒菩萨是原始圣典中提到的唯一菩萨。当然,《阿含经》中对“弥勒净土”的描述是最原始的,也是比较朴实的。以后所有大乘经群所刻划的弥勒菩萨及其净土世界,皆源于《阿含经》。这里,将有关弥勒菩萨的经典择要简要如下:

《观弥勒上生经》全一卷,全名为《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称《弥勒菩萨般涅槃经》、《观弥勒经》、《上生经》。刘宋沮渠京声译。本经为“弥勒净土”信仰所依主要经典之一。内容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宫,为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其中对天宫之描写,远较《弥勒下生经》精彩,颇能动人心弦。又谓,欲往生天宫,必修行十善,念佛形像,口称弥勒之名。以此功德,并可超越九十六亿劫生死罪。此经之种种观点,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观点相通,故此二经可视为于公元4世纪末同时成立。且由“如《弥勒下生经》说”之语,知本经当成于《弥勒下生经》之后。又有关本经之注疏有多种,如吉藏之《弥勒经游意》一卷、元晓之《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窥基之《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赞》二卷等。

《弥勒受决经》全一卷,又称《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成佛经》、《下生成佛经》、《当下成佛经》、《弥勒当来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姚秦鸠摩罗什译。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提成佛之事。

《弥勒来时经》全一卷,译于东晋,译者不详。与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下生经》(已佚)、鸠摩罗什所译《弥勒下生经》为同本异译。然本经说法中肯,尤以最初及最后之叙述方式,异于其他诸经,颇堪注忌。经初无“如是我闻”之句,以“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为始,终于“弥勒佛劫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或谓本经系节录其他经典,故有此型态出现。

《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全一卷,又称《观弥勒下生经》、《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西晋竺法护译。古来说“弥勒下生”诸经中,本经最受重视,亦流通最广。内容叙述未来蠰佉转轮圣王时,弥勒自兜率天宫下生,以修梵摩为父,梵摩越为母,成道后教化善财、父母等八万四千大众,并与今世之释迦牟尼佛同对众生劝说三乘教法。又大迦叶于过去诸佛时,善修梵行,修十二头陀行,故得佐弥勒劝化众人。本经之对告众为阿难,乃本经之一大特色;其他经之对告众则多为舍利弗。本经之异译本有鸠摩罗什及唐代义净各译出《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注疏有憬兴之《弥勒下生经疏》一卷、善珠之《弥勒下生经义疏》一卷、及不详作者之《弥勒下生经述赞》一卷等。此外,考证本经实系僧伽提婆所译《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之《别生经》,而唐代误以竺法护为译者,而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下生经》早已散佚。

《弥勒下生成佛经》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本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与鸠摩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本经主要部分,然而有关大迦叶之事迹则全无记述。

《弥勒大成佛经》全一卷,略称《弥勒成佛经》。鸠摩罗什译。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富,故冠以“大”字。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间,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国土。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

第三节我国的净土著述

我国关于净土思想的经典及其经疏,著述颇多。1972年由道安、毛惕园、陈子平等人编纂了一部《净土丛书》,凡二十册,由台湾印经处发行。此套丛书收有历代净土典籍三百种,分编为经论、注疏、精要、著述、纂集、诗偈、行仪、史传等八部,依译着年代之顺序而类编,为净土典籍之大成。然其(卷帙)浩瀚,从何处着眼,笔者简择有关净土行者的著述数种,略介于下:

《十疑论》全一卷,隋代智者大师著,全称为《阿弥陀佛十疑论》或《净土十疑论》,又称《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本书系就阿弥陀佛净土往生之法门举出十项疑难,再一一加以解答,使人了解。例如:因何求生净土?何以必须偏念西方阿弥陀佛?因何而得生西方净土?何以必须求生西方净土等等疑难。注释此书者有:宋代澄或之《十疑论注》、宋代元照之《十疑科论》、僧朴之《升量录》等。

《阿弥陀佛经疏》有二种: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探微 第十章 净土文化

净土探微 后记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义慧法师)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

西方净土往生释疑(释仁山)

 

后五篇文章

净土探微 第八章 中国净土教义的宏扬者

净土探微 第七章 净土法门的修持

净土探微 第六章 净土的分类

净土探微 第五章 弥勒菩萨与兜率净土

净土探微 第四章 他方佛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