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四集) 2012/7/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七页倒数第三行,从后半段看起:

「本经《勤修坚持品》曰:随顺我教,当孝于佛,无得为妄,增减经法,于此同旨」,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这个地方的经文,一开头的一句非常重要,就是当孝于佛。今天社会出了问题,不是局部的,是全世界的,整体的。出了什么问题?就是孝没有了。在过去千百年当中,中国人讲孝。我们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布莱登所说的,地球上总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能够修善积德,全球灾难可以化解。中国的人口在全世界绝对不止百分之一平方根,中国人自古都讲孝亲尊师,都讲伦理道德,所以世界方方面面有很多不善的都能维持。那就是中国这个孝的力量,中国人这个德行的力量能够让全世界,虽然大家都造作不善,依然能够很平稳,这是我们从科学家这个地方报告得的结论。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佛菩萨的经典,综合起来,这个可以相信。

但是现在中国人孝没有了,比外国人还不如,这一下子地球麻烦了,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现在怎么办?布莱登告诉我们,在化解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这个会议上他说的,他说了三句话,如果我们地球上的居民都觉悟了,大家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地球灾难可以化解,而且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是一个量子力学家的报告,很有道理,我们能够相信他的话是真的。所以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中国文化就是孝文化、就是敬文化,在全世界,确确实实圣贤提出来,国家拥护,几千年来都执行这个理念,上行下效,从帝王到百姓,没有不讲孝道的,没有不尊敬老师的。

尊敬老师就是尊敬圣贤。这些圣贤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也不一定有财富。譬如孔子,孔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做鲁司寇只做了三个月,没有财富。你看提到孔子,哪个人不尊重!在古时候,提到这个名字,一般读书人都肃然起敬。中国传统文化疏忽了两百年,前面一百年慈禧太后在世,实在讲传统文化的衰是从慈禧太后开始,她做了一个很不好的表法,她不尊重圣贤,不尊重佛菩萨。清朝从开国,在她之前,历代的帝王都是三宝弟子,都是儒释道的弟子,哪个皇帝提到孔子、提到老子、提到佛陀,没有不尊敬的。只有她,她自称为老佛爷,把佛菩萨圣贤都摆在两边,她当老大,坐在当中。这个表法,中国人常说的上行下效,国家领导人这样做,所以全国的人民对于儒释道那个尊重的心就变质了,不像以前那么尊重,就降温了。到清朝末年,这个降温降到谷底,慢慢慢慢降,一年不如一年。还有什么?还有讲的,没有做的了。这末后的一百年,满清亡国到现在这个一百年,不但没人做,讲的人都没有了。中国民间没有听说哪个,听说什么叫孝、什么叫敬,非常陌生,真的是丢得干干净净的。要讲中国孝悌忠信的资料,要到外国图书馆去找去,中国没有了。最近这几年政府比较开明,把这个东西再提起来,大家才晓得。

过去一九七0年代汤恩比所说的话,「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这是全世界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人一生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认识,他明了。虽然说这句话,他是世界名人,全世界这些专家学者对于他这个话不相信,叫半信半疑,甚至于完全不相信。什么原因?汤恩比教授没有详细讲清楚,只提了个纲,所以很多人解读错误。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访问伦敦的时候,跟伦敦的汉学家、汉学系的学生;牛津大学、剑桥跟伦敦大学三个学校,我去访问。汉学系的学生都读中国古文,都念文言文,读中国古书,用中国的经典去写博士论文,北京话讲得比我好,我很佩服他们。我问他们,你们学中国文言文学了多久?告诉我,三年。不难,外国人学中国东西三年就学会了,咱们中国人要学文言文顶多两年。他们是一点中国文化基础都没有,能学得那么好,我很感动。

所以我问他们汤恩比的话,我说问别人,我不问别人,别人不懂,你们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你们懂、你们内行,对中国儒释道三家内行,我问你们,汤恩比的话说得对不对?没有人回答我,每个人对着我笑,笑而不答。笑了半天,我没有法子,我再反问一句,那汤恩比的话说错了?也没有人回答我。最后逼着我没法子,我说我很佩服你们,你们很聪明,既不反对,也不承认,这是你们的态度。我说我懂得、我知道,因为讲到孔孟的学说,你们肯定立刻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是你们现在的课程,你们在研究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能救现在世界吗?谁都不敢讲。那说大乘佛法,你们一定会想到《华严》、《法华》、《般若》,这些大乘经论,对不对?对,他们都承认。我说这些东西是什么?是孔孟、大乘的花果,好看,你一下就看到。你有没有想到,花果从哪里来的?我一问这个,他们眼睛就睁大了。花果是枝条上长的。枝条从哪里来?枝条是干上长的,树干。树干从哪里来?树干从本长的。本从哪里?本从根长的。根是什么?大家疏忽了。所以我告诉他,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经》。真的,这三样东西,他们连作梦也没想到。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普世教育,就是教一般人民的,这个东西教会了,天下马上就太平。儒,伦理道德教育;道,因果教育;佛是真正圣贤教育,大乘里面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有科学、有哲学,真能解决问题。

我这样一解释,他就明白了,这些人毕竟是学中国文化,是很聪明的人。当然他还有怀疑,这个怀疑是正常的,为什么说这三样东西是根本,是普世教育?我告诉他,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做学问,五个次第,大家都要遵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做学问的四个层次,后头还有个笃行。前面是做学问,后面这一条是要把你的学问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待人接物,就全用上了。如果没有笃行,你所学的都没用,那不等于零吗?曾经有人问过我,问我为什么要提倡《弟子规》。我也是把这个告诉他,我说我们把一个天平,这边放一本《弟子规》,这边放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堆起来,我说它两个是平等的。他非常惊讶,这怎么能平等?我说,那一大堆的东西你都学了,学了怎么?与自己生活工作毫不相关,还不如这《弟子规》,《弟子规》真的把人能教好,你那个等于零。这么讲他才明白。

佛法讲教四种,教理行果。这个佛经有教经,就是文字,经本,这教经。教里头有道理,那个理是理经。教、理明白了,文字道理明白了,下头要行。你要不起行,那有什么用处?行里面才证果,你才真能得到。所以经有四分,教理行果,行最重要,古人常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再多,你没有做到,你什么也没得到。古人还有个比喻也非常好,「说食数宝」,肚子饿了,给你说这个菜、那个菜,讲了几百道,一口也没吃到,还得挨饿;数宝,一天到晚就数钞票,一分钱也不是自己的。这就说明什么?说明行太重要了,这不能不行。《弟子规》虽然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你要真做到了,那你是标准的好人,没有人不欢喜你,没有人不尊重你。你四书五经念得是很熟,背得滚瓜烂熟,你一句也没做到,人家瞧不起你,不会尊重你。所以要着重行,要着重,你看儒家讲的笃行,不但行,还得加个笃字,笃是什么?认真,真干。

行什么东西?那我们再回到汤恩比的话,汤恩比懂得,中国的文化把它总结起来,实在讲就是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展开就是《四库全书》。大乘里面,实在讲就是十善。大乘菩萨把十善展开,变成什么?八万四千细行,不少于《四库全书》,所有一切法门、行门都包括在其中,什么?十善展开的,归纳起来就这十条,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就是中国传统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一个善字就代表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是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真正落实到社会,这个社会是盛世,太平盛世。中国这些典籍都不超过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展开来,稍微说详细一点,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归纳起来就这十二个字。

这十二个字里孝悌是根,根之根!人不孝顺父母,那不是人。在古时候,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足的余地。为什么?谁都不理他,谁都不会跟他合作在一起,为什么?不孝。谁敢不孝!我在童年的时候还曾经听过有这么一句话,叫亲权处分。有一次老师上课提到了这句话问我,我说我知道,小时候听过这句话。亲权处分什么意思?你不孝父母,父母到衙门去告你,我这个儿子不孝,你把他处死。立刻就执行,没有辩护的。为什么?父母不要你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做人?所以是立刻执行。在那个时候人虽然不孝也不敢,父母真告他,他真马上就去上法场了,那不是开玩笑的。好像这个法律,这条法律在民国二十几年,民国初,二十几年,应该在抗战之前废除了。李老师他做过法官,所以他常常,那个法律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让儿女,不孝的儿女,他不敢有不孝的行为,有吓阻的作用,这个民国初年。现在不孝父母,平常的,一点都不稀奇了。

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还给我们讲了个故事,我记得不很清楚,应该是前清的事,清朝,有一个地方出了这么一个不孝的儿子,把父亲杀了,那当然是死刑。政府下命令,就是皇帝下命令,这个地方的知县,县长,撤职查办。你这个县长是父母官,你管教地方的人民,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坏人,杀父母,这还得了!所以知县撤职查办,巡抚,就是省长,记大过两次,巡抚上面有总督,总督记过一次,你看这样的处分。这处分还不够,皇上下个命令,从前城有城墙,把城墙拆掉一角,让你整个城的人丢人,你们出这么一个不孝的人,城墙拆掉一角。这真叫大事,国家重视,怎么敢不教孝道?地方的官员要把孝做出来给人民看,人民向地方领导看齐、学习,他要先做出来。现在没有了,走遍全世界看不到了。

对老师不尊敬,中国的学生,我还很少,没接触过,我们在外国、在美国的时间,有十几年长的时间在美国。学校去看,上课的时候,学生坐在那边靠在椅子上,两个脚放在桌子上,老师在上面讲课。怎么可能有这种态度?老师也不说话。在国外,在美国,确实学生杀老师、杀同学,常常听说。美国枪支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买一支手枪二十多块钱,很多学生书包里带枪的,带武器的。一直到今天,美国的武器泛滥,政府都没有办法。人民要什么?人民要保卫自己。所以美国人的家庭长长短短的枪支总有几支。我在美国住达拉斯,我隔壁邻居是美国人,我到他们家里去参观的时候,家里有八支枪,长长短短的,自卫。所以美国人家庭,你不能随便靠近它,你在他院子里头,他有个小围墙很低,在这里头他打死的时候不偿命。为什么?他属于自卫。所以跟他们往来的时候一定是先按电铃,你才能进入他的小圈圈。你要电话给他通知,约定,他有安全感。我们中国人没有这种习惯。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经文上,「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就感触非常深。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要恢复,大乘佛法要再兴旺起来,从哪里开始?从孝敬。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从哪里来?从孝顺父母来的,尊师重道。孝养父母,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化以这个为原始点。大乘佛法亦如是,佛在净业三福里头,这三种福第一个,第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这是做人,做人的根本。这四句话做不到,你不能做佛弟子。佛经上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这四句。我们讲儒释道三个根就是这一句话,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儒释道的三个根,佛说的。

有人问我,你学佛,为什么讲儒跟道?我说,讲儒跟道不是我开头的,你要去问唐朝中叶那些祖师大德,你去问他去。为什么?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那要怎么样?得先学小乘。佛的教学,当年在世的教学跟现在办学校没有两样,先办小学,十二年阿含,小乘;再办中学,八年,方等,这中学;再办大学,般若,二十二年;最后办研究所,八年,《法华经》。它有次第的,不是乱来的。所以教导我们学习要从小乘开始,打基础。在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一个俱舍宗、一个成实宗,那个时候很盛行,因为学佛必须先从这两个学起,这两个是基础教育。

可是到唐朝中叶,祖师大德改变了方法,不学小乘。学什么?学儒跟道,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是那时候祖师大德他们搞的。行不行?行,历史证明了。这一千三、四百年,用儒跟道做基础来代替小乘,这对中国人特别方便,因为儒跟道是自己家里东西,很熟悉、很亲切。我们看大乘八个宗,每个宗里头世世代代都出祖师、都出圣贤,这就说明没错,可以这样做法,这个做法不违背佛的教诲。今天成问题了,小乘不学,儒也不学,道也不学,就深入大乘经藏,这个学习方法行吗?在今天学术界讲行,大学里头都开着有佛经的课程,我还曾经教过五年。那是学的什么东西?佛学常识,或者说佛学知识,不是智慧。把它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与本来的佛教就毫不相干。所以他不讲求力行,他只讲求文字,教理行果,他只讲教跟理,行跟果他不讲了,当作学术来研究。这是我在伦敦所看到的,这里面汉学系的学者全都是儒释道的知识分子,不是圣人、不是贤人。

中国从前读书志在圣贤,学佛志在证果,就是志在成佛,是以这个为目标的。现在不是,现在完全是知道这些经典里讲些什么,知识。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知识再丰富,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你没有行做为真正支持你学习的支柱,行是支柱。这些东西通过行,就等于通过实验,实验过了之后,你的信心才真踏实,你才真相信,真得受用。知识没有经过检验,究竟有没有效果是问号。所以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有局限,而且有后遗症,这在今天的世界学术界普遍看到的现象,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的学佛,我们孝父母、孝祖宗,这个一定要做。父母不在了,祖宗也不在了,怎样尽孝?我认真努力学习,我把所学的东西都用在生活上、都做到了,这就是孝亲,这就是尊师。如果我像一般学经典里面的知识,跟我自己生活不发生关系,没有影响,这就是大不孝。我们的课堂,上课要拜祖宗,下课也要拜祖宗,念念不忘。讲堂里面的学习,如同父母、祖先在场,我们不能不认真的学习,时时刻刻想到父母、师长的恩惠。身体得自于父母,要爱惜,知道父母对我们的身体非常关心,让他放心自己就得爱惜身体。老师所教导的得依教奉行,提升自己的境界,这老师欢喜。

下面接着,「无得为妄,增减经法」,这就是老老实实依照经典教诲的学习,不必要增,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再加一点别的经咒行不行?没有必要。我把里头减少一点,简单一点?也不行。但是我们便于初学,初学的人说这个经太长,我没办法念,那我们就减,减了。怎么个减法?叫他专门念第六品,早课念第六品,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念这一段,其他的不放在课程里面。这是什么?这是减,这是接引初机方便法。他学个两年学熟了,你再叫他学全部的,他很欢喜,他就很容易了。所以初学的时候可以减一点。但是一定要知道,这是有时间性的,初学。上轨道的时候,那就要统统要学,不能增减。

读经研教就是持戒,你守着这个规矩。它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教你远离妄念,天天研究,妄想就没有了。换句话,这是修行,修定。不研究经教就会胡思乱想,研究经教胡思乱想就没有了。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念打掉,把我们的妄念放下。时间长久了,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是大彻大悟,但是我们见色闻声有小悟。小悟虽小,管用,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说「于此同旨」,于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与这些经文同一个宗旨,同一个想法、同一个理念。

下面这念老说的,也是引用祖师的话,「盖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世之行人,唯当以圣言量为依止也」。这是祖师大德教导人的,念老把它抄在此地提醒我们,我们对于佛要尊敬,尊敬就是不敢改动一个字,决定要依教奉行,这就是尊师重道。世间行人迷的多,觉悟的少。迷了怎么办?我们能以圣言量为依止就对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用经典,经典的话就是圣人的言语,用它做标准。这个量就是标准,决定不能违背,依止就是依靠,才不至于有过失。佛菩萨所说的是正确的。

再看下一段经文,「无住生心」。请看经文:

【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第一句,注解里头。『咸为道慕』是前面一段最后一句。「第一句,心所慕求者皆是至道」,这一段的解释,到心所慕求者皆是至道,这应该放在前面。第二句是这一段的第一句,这一句也非常重要,心里面所仰慕的、所追求的,在净宗来讲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决定是真实,不能有其他的念头。我所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我所仰慕的阿弥陀佛,我希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亲近弥陀,做弥陀弟子,在极乐世界成佛,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我们时时刻刻都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非常强烈,这个人叫真念佛人。不管他口上念不念,口上念那是形式,他心里头真有,这真佛弟子、真念佛人。这也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仰慕就是这桩事情。

『旷无他念』,「旷者空旷。其心空广无有妄念」,心里没有别的念头。「信心坚定,智慧明了,于世无虑」,世间一切全放下,没有忧虑了。「于法无疑」,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一点怀疑都没有。「故无有忧虑之思」,所以『无有忧思』,无忧、无念,这个思就是念头,无思、无念。底下是念老的话,「若约净宗」,如果就净土法门来说,「则旷无他念者,万缘放下也。咸为道慕者,一念单提也。无有忧思者,当念即是」。这个说法说得好,这就是净土,这就是净宗修学的不二法门。什么叫真修净土,什么叫会修净土,这一段文字全都道出来了,都说出来的。无有忧思,当念即是。

「一声佛号,万虑齐消。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罄然独存,何喜何忧。故云无有忧思」。真正念佛人,我常说,李老师当年在世也常常提醒我们,这几句话什么人能当?我们看到农村里头阿公阿婆,他们敢当。年老了,可能没有文化,不认识字,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看他一串念珠一天到晚拨来拨去在手上不断,口里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杂念。你跟他说什么话,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他回你的,满面笑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回答这一句话。你给他说再多,他就一句话回你,就那么简单。这种人不能小看,他的行持跟这个经上完全相应。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