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九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九集) 201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九十二页,我们从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如未悟者,谓山是山,水是水」,这是禅宗里面一句话,凡夫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觉悟的人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悟了。山跟水,《金刚经》上都是说一合相,比一般人聪明,看到山跟水的真相。那个彻底觉悟的人,彻悟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的透彻了,知道体、相、作用原本就是一体,决定不能分割;分割,你就看错了。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山水之用,不知道山水究竟是什么,这凡夫,迷了。觉悟的人知道山跟水是什么回事情,可是怎么样?不得其用,体跟现象都搞清楚了,不能用。只有真正参透了,体用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他得大自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体用都显现出来了,这叫彻悟。

所以悟,悟的人不少,悟不起作用。哪些人是代表人?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是个代表。见思烦恼真断了,辟支佛不但断烦恼,连见思习气都断了,没有把它用在生活上,没有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所以讲不圆融。悟没有圆悟,只见到一边,没有透彻圆融。透彻圆融就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法身菩萨,得大自在。所以「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真正彻底觉悟的人,还是这个人。我们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做个代表,没觉悟的时候,你看他这个人老老实实,谦虚恭敬;悟了之后,还是这个人,没有改变,还是那么谦虚,还是那么恭敬,还是那么老实。悟跟不悟不一样在哪里?没觉悟的时候,他所运用的遵循伦理道德,有心,要学;悟了之后,这个念头都没有了,依旧遵循,一丝毫不违反,自自然然的,这就是真正彻悟了。

没觉悟,要用戒律来约束自己;觉悟之后,自然就是戒律,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戒律是性德,称性发挥。不但世尊制作的戒律他全做到了,世尊没有说到的那些善行、善业,他都圆满而没有遗漏。「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自性是自然的,现的相是自然的,起的作用也是自然的。自然相就是自性本然之实相,在哪里?在一切处,在一切万物之中。山水自然的,男女自然的,今时、旧时,就是现前、过去、未来,也是自然的,没有一样不自然。所以,「一一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实相就是自然,实相就是本性,实相就是自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变成相了,相就是性。所以一一诸法没有一样离开自性。

禅宗学人开悟了,求老师给他印证,老师常常说,举一个例子来看看。觉悟的人随拈一法。这一个问题问出去之后,回答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随拈一法。老师点头,印可,这就真的开悟了。惠能大师听经,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老师没有问他,他自己说出来了,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后面「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后头不要说了,他全知道了,衣钵就给他,认定他禅宗第六代祖。船准备好了,带着他上船,五祖送了他一程,叫他走。他问五祖,到哪里去?五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岭南来,南方,广东这一带。你还回到那边去。去避难,嫉妒障碍。他躲在猎人队,给猎人当伙夫,侍候这些猎人,打猎的、杀生的。六祖开悟就是成佛了,这尊佛给他们烧饭、给他们当伙夫,六祖不是短时间,十五年。十五年,这打猎的人也就慢慢老了,他缘才成熟,这才出来。

出来,我们相信那是佛菩萨示现的,印宗法师。怎么就那么大的度量,一点嫉妒心都没有,爱才如命,见到六祖佩服得五体投地。六祖要现出家相,印宗给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再拜他为老师。他们两个是互为师生,六祖传法给他,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和尚,六祖是印宗的传法老师,传法的和尚。大彻大悟四十三个人,有印宗、有无尽藏比丘尼。这是佛门护法的好榜样,惠能如果没有遇到印宗,谁会相信他?他要自己修行,表现得好,至少要十年,别人看十年,这出家人不错。遇到印宗,不必要了,印宗回头拜他为师,那还有什么话说?水涨船高,一下就抬起来了。印宗当时在岭南一带是大法师,很有名气,受到社会大众的敬仰。现在这个老师拜惠能做师父,能大师的身分一下就提升。中国人讲抬举,印宗把他一抬举出来,没有一个人不服。以后,讲经、讲道、传法一帆风顺,这是印宗法师的影响力。

为我们显示出来,一一法无非实相,一一法当体就是自性的流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任何一个现象都是自性。大乘经上佛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自性,离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就是说这桩事情。所以「即事而真」,一切事就是真心,一切相就是真心。「一一皆是清净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楞严经》上把这桩事情说得很透彻,很长的一段经文。

『根本』,就是本体,现在哲学里面讲本体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哲学能不能真正得到?得不到,有名无实。为什么得不到?因为他用妄心。哲学家、科学家没有离开妄心,妄心永远缘不到真实;不用妄心,真实就在现前,真实没离开你,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所以妄见不到真,真知道妄,妄见不到真。这就是哲学跟科学的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它没有办法突破。佛说过了,用妄心,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今天所说的宏观宇宙。物理学家有一类专门研究无穷大,宇宙到底有多大,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就是天文学家。他们的报告我们看了,我们能看得懂。报告里所说的,今天用最先进的、最精密的望远镜,乃至无线电望远镜,能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只有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现象不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情。那百分之九十怎么知道的?应该是从数学里头推出来的,数学是科学之母。他们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会点头,他不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没看到,我们是在大乘经教里头听佛说的。百分之九十到哪里去了?回到常寂光去了。只要回到常寂光,科学跟哲学都见不到了。为什么?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科学跟哲学的探索一定要有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只要有现象他们都能够找得到,没有现象他就没法子了。

回归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因为它没有现象,你找不到它。它存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经上讲就在当下,你就找不到。什么人能找到?经上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见到了。为什么见到?他不用心意识,连心意识的影响都没有了,我们佛经上讲习气,心意识的习气都没有。八地到等觉这四个位次,无始无明习气并没有断干净,但是很薄。常寂光里头他看到了。如果这个习气完全断尽,等觉菩萨断尽了,他就契入常寂光,跟常寂光融成一体。身没有了,一片光明,居住的土也没有了,身跟土都是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跟自己是一体,都是光明。就好像我们这个房间有十几盏灯,每个灯都亮了,每个灯光都充满这个房间,光光互照。这个灯亮了,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他。但是真的有你我他,为什么?你看灯,熄这一盏灯,这盏灯光就没有了;点燃一盏灯,它跟大家合在一起,熄掉时候它就没有了。所以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一跟不一都说不上,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称作妙。

最高的果位叫妙觉,妙觉才是佛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他高的,他到了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寂光,寂是清净,光是光明遍照。真正知道,一切诸法是一个自体,自他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个体,智慧、神通、德相都是一体的,一证一切证。我们可以说,真正证得常寂光,究竟圆满成就了,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性修一切功德。自性本具的、历劫修成的统统圆满,他修就是我修,我修就是他修,自他一体,不二,这是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了,才知道修行什么最重要?见性最重要。怎么见性?放下。在理上讲,见性最重要;在事上讲,放下最重要。因为你本来就是,就是因为放不下,迷了,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迷失掉。只要把障碍放下,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就又现前。它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是障碍,执着是障碍。千言万语、千经万论说的什么?就是说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没得说。

本体是一切诸法根本的自体。「《大日经》曰: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世尊在大乘经里头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本体。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怎么说?三世佛是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就是早晚不一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实相,就是自性、就是法性,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住平等,没有高下,佛法是真平等。真平等,这个人就成佛了。菩萨虽然觉悟,大彻大悟,还没有真正平等;进入真正平等,这人成佛了。

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是果,什么因造成的?《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无量因缘说不尽,这是真的。为什么人跟事那么复杂?无量因缘,不是单纯的。他说,无量因缘里头总有个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缘是什么,佛为我们说出来了。佛法界,成佛了,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这平从哪来的?平从和来的,和平。所以佛教给我们修六和敬,真正常常把六和放在心上的人,这个人跟佛距离愈来愈近。和它就平了,平等才有和平,和平这两个字互为因果,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中国人讲和平,和是果报,平是原因。日本人讲平和,平它才有和,也挺有道理的,他们讲平和就是我们和平的意思。

不平的心态、不平的言行要放下,不和的心态、不和的言行也要放下,才能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今天讲学佛,遇到苦难众生不闻不问,那个于我不相干。经上所讲的学过,不是没有学过,听过,甚至于自己都会讲,可是境界现前忘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所学的东西,境界现前的时候一点都用不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现前,烦恼习气用事,跟自己的性德完全相违背。大乘净宗,我们在行门只举了五个科目,不杂,很容易记,但是做不到。做不到,临命终时往生就没把握。临命终时,怕那个时候烦恼生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候把佛号忘掉了。甚至于很多人帮你助念的时候,临终那一念没听到,心不在焉,心里头念着别的事情,或是杂念、或是妄想,这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养成菩萨的行为、菩萨的理念。

菩萨的理念,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点我们没做到,要认真的学,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怎样才能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他就生欢喜心了。每一个众生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帮助他,他要遇到菩萨,菩萨会帮助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这里头就要讲到因果,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念念都在想着别人、想帮助别人?境界现前,我是不是真的在帮助别人?我真干,我有苦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助我,这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心里想做,不是假的,可是常常会疏忽。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善念很薄,我们的烦恼很重,所以常常容易迷惑,不容易在临事的时候清醒过来,原因在此地。几个人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又几个人肯认真的把这个因素消除?这真难!经上说的这些话都是总纲领、总原则。

《大日经》,大日如来就是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一身与二身,一身是法身,二身是法身跟报身,三身,再加上一个应身,四身,再加上个化身,无量身。这一句,一身就是无量身,无量身就是一身,完全从自分上说。另外还有个意思,一身是自己,二身、无量身是别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入本体。这说明什么?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一体,我不能照顾,这叫不自爱。自爱是性德的核心,万善的根源。我们都希望自己断恶修善,真正有智慧,聪明人,从哪里修?从根本修。根本修,用力少,功德大,功德无量无边。因为它称法界,法界多大,他功德就多大。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真心,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不但没有虚伪,还没有造作,为什么?它是自然的,有造作就不自然了。

我们今天讲无造作,那就不修了,这就住空了,就是前面讲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不修了。还要向上提升,性相圆融,理事不二,行一切善,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身行,修一切善,心里?心里没动,这叫圆修圆证。这是真正的大乘,为一切众生没有为一切众生想,没这个念头。为什么没有念头?一切众生是自己,为自己做出一切付出,还用得着去想吗?我们所有的妄想,确确实实是因为有自有他,我为别人做的、我为大众做的,我为一切众生做多少好事,念念不忘。这是什么?这就变成福德,不是功德;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为什么不着相是功德?不着相是为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不着相。着相,自他就有分别,堕落在妄想分别执着当中,功德没有了。福德,福德有果报,果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说,「此正明根本之义」,根本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下面说,「有根本之有字,至关切要」,一定要知道。本心有,本性有,性德有,怎么会没有?现在这个问题,有,在哪里?我很想要知道。它就在当前,你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叫迷,知道了就叫觉;迷了叫你做凡夫,觉了就叫你做佛菩萨。怎么迷的?要记住,起心动念,迷了;分别,迷了;执着,严重的迷惑。大道、至道都是简易,中国学术的根本,大家都知道,那个经叫做《易经》,不难,容易。为什么?因为它自然的,自然就容易。现在怎么样?容易被我们自己搞复杂了,愈搞愈麻烦。这种麻烦,知识搞出来的,智慧就没有麻烦,就无事。说到这个地方,经教能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经教要一遍一遍的薰修,薰修久了才有悟处。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薰修一千次,你开悟了。现在人迷惑的状况比古人严重,古人一千遍可以开悟,我们现在要十倍,一万遍会有开悟,要懂这个道理。所以薰修对知识分子特别有效果。

这个地方提出来了,有,至关切要。「有者,如狂人之有本头。决定是有,不从外得」。这是前面举《楞严经》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故事,决定是有。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能不能成佛?决定是有。我们自己不敢当,不敢承认,佛知道,菩萨知道。「傅大士《心王铭》曰」,有这样一段话,节录在此地,「水中盐味」,盐放在水里头,溶化了,跟水合成一个,盐不见了,尝尝水有咸味。水里头确实有盐,盐在哪里?不见了。没有盐怎么会有咸味?虽有咸味,找盐找不到踪影,决定是有。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四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