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中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在前面,佛已两次告诉舍利弗:‘止!’,这回是第三次了。为什么说止呢?‘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不但天、人等会惊怖疑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在大会中有些贡高我慢的比丘,自以为第一,他们将堕入大坑。这是人的通病——稍有点聪明,不是究竟智慧,便光芒外露,到处炫耀自己是第一。真有智慧者是韬光晦迹的。那么,这是不是一种贪心?不是的,能光明不外露,是为了防止贡高我慢。贡高,就是自视不凡,觉得总比别人优秀。譬如:黄种人以为黄种人优秀,白种人认为白种人优秀,黑种人则认为黑种人优秀,这都是贡高我慢的一种表现。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人一旦起了骄傲心,在学业上就有障碍,因为不能虚怀若谷来受教。没有学佛法的人,对佛理一窍不通,更不应生贡高心。

  有些人,诚然是天赋异秉,聪明过人,无论看经、诵经都比旁人快。可是他很容易生出自满心,认为自己成佛也会比旁人快。这种人,切记不要有骄慢心。

  现在佛所说的‘增上慢比丘’,他们自以为什么佛法都懂了。可是,他们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将坠于大坑’:这个大坑,就是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

  这时,佛又以偈颂回答舍利弗:‘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我这种甚深微妙的法,是说不出来的,很难有人信受。尤其是增上慢的人,更不能恭敬信受。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巳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这时,舍利弗又三番二次的恳请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在这个法会中,如我等比——即是与我同辈份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经百万劫,生生世世接受佛的教化。多生多劫,佛已度化诸有情,彼等亦发愿生生世世常随佛学。佛为比丘时,这些人已皈依佛宝,为佛弟子。当佛证得初果罗汉,他们皆依佛出家。当佛证二果时,他们发奋随佛修行。佛以慈悲心来摄受他们。直到佛成佛之后,这些弟子皆证得阿罗汉果位,生生世世,随佛左右。这一类的弟子,必能敬信佛所说的微妙法。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假若闻佛所说的这种法,在漫漫长夜中,就会无畏惧,身心安隐,得到无穷的利益。

  我在东北和香港时,有些弟子对我也生很深的信心。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深信不疑。即使是今生才第一次皈依的人,或已皈依了两生、三生、四、五生者,信心就更应坚定。若是已皈依多生者,其信心则弥坚诚矣,对佛教法,要深信不疑。

  舍利弗虽然说大会中所有的人‘必能敬信’。可是,当佛正要宣扬这个妙法时,大会中就有五千人退席。这就像舂米一样,把壳除去,剩下来的就是米。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欲请福慧双圆的世尊,演说这种独一无二的妙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我——舍利弗,是佛的声闻大弟子,今恳请世尊详细的分别解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他们已多生多世,蒙佛法乳之恩,故一定能信受。‘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在此大会中一千二百声闻、辟支佛、权乘菩萨,皆渴望世尊演说此妙法。‘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我们若闻此妙法,必定踊跃欢喜。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时,世尊被舍利弗的屡次恳请感动了,所以说:‘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我怎能不说呢?‘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那么你就要专心一志,洗耳恭听,我现在将为你们详细解说。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正在此时,居然有五千人退席!‘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为什么他们要退出?因为他们的罪障太重,福薄慧浅,故不能留在会上聆听这个无上妙法。此等人的毛病,就是增上慢,自己未得到上人法,就说自己已得到上人法;自己未证阿罗汉果位,就贸然说自己已证;自己未证得真实智慧,却自言已证得,故这一类人无缘听法华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佛也不去阻止这些人,叫他们不要走。‘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佛说,刚才退席者,是枝桠杂叶,也是谷壳,此等人待不住的。现在留下来的人,才是有善根,有福慧,他们有真纯、清净的信心。五千退席者,乃因其心不诚。譬如,我有二个弟子,在此受戒后,就溜跑了,情形同于五千退席。然后他们兄弟俩人,到处欺诳世人,说他们已开悟。这真是自欺欺人,自误误人之辈。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他们走了也好,免得影响旁人,把他人也带坏了。‘汝今善听,当为汝说’:你现在仔细听,我即将为你们说法了。‘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舍利弗和大众,都高高兴兴地等待佛开讲。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听到的,要等到因缘成熟时,才能宣说。这种妙法有一个比喻,比喻成什么呢?比喻成‘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这种花,只是开很矩很短的时间即谢掉了,所以它就珍贵希有了。现在这种妙法和这种华是一样希有的。‘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所说的言词,都是真实不虚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虽然,这是开权显实的妙法。可是佛为真实的法而施一种权巧方便随宜说法,观机逗教,应人说法。‘意趣难解’: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所以者何’:什么缘故不容易明白呢?‘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我用种种方便法和因缘来教化众生。‘譬喻言辞’:又举出一些譬喻的言词,来‘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种法,不是用识心来分别思量,就能明白。不要用第六意识和第七分别识来揣测佛所说的法。‘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唯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知道这种法。‘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什么是大事因缘呢?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想一想,那一件事是我们的大事?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这个大事,到底是什么大事?这大事就不是小事,要是小事,就不会说是大事。这是很简单的一个答案。那么还有一个很深的解答,你们自己再想一想。那是非常之妙,妙到什么程度呢?妙到不能想像的程度、也就是不可思议。前边已经讲过,说是不可以‘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不分别,不思量’,这就是妙法。我叫你们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答覆,因为它是没有答案。此处讲得太奇怪了,本来有答案,为什么又说没有答案?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将欲入涅槃前,这个答覆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判断。我现在判断这个问题,还不够资格,所以我们大家最好是把这个问题忘了,不要去想它。可是,虽然说最好是忘了,但我相信各位一定忘不了,为什么?因为是大事因缘,非小事因缘故。是大事因缘怎么可以

  忘了呢?你有什么法子可以把它忘了?忘不了的。忘不了那怎么办?只好弄明白它。讲来讲去,这一大事因缘,我还没有说出来,现在我要和盘托出。这个大事因缘,好像现在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你看见什么东西叫?这是大事因缘,你知道了就是大事因缘。你说有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噢!这也是大事因缘。你看!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这个大事因缘,也就是这样。大事因缘就是没有事,释迦牟尼佛要找一点事来做,也就为了要说法华经。说法华经就是大事因缘。那么法华经是说什么?是说法华经的妙法。这一种妙法是什么?是不能想的,你一想就不妙了,你一问是什么那就不妙了。那么,我们听经做什么?我们不听经不更妙了?谁叫你来的?你可以不听啊!

  还有一件大事,我们人也不应该忘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生、有死,要把生死的事情搞清楚,这个大事才算办完。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我们若想要知道这个大事因缘,先要知道小事因缘。你不知道小事因缘,就不知道大事因缘。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无明’而来。这‘无明’就是小事因缘,‘生死’就是大事因缘。为什么有生死?因为你有‘无明’,这‘无明’一有了,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全都跑出来了。若没有‘无明’,这些问题一概都没有。有了‘无明’,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就有‘生死’。所以我们先要把小事的因缘弄清楚了,就会清楚大事因缘。为什么?因大事由小而变大的,小孩子由小长成大人,由大而老,由老而死。你若不知道根本的小事因缘,那么,大事因缘也不能解决,所以现在先要把无明破了,无明破了,就不会日积小业而酿成大灾,故这一大事因缘自然而然就了了。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舍利弗’,说:什么是‘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呢?诸佛为着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事,种种的业报因缘才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诸佛世尊,想令众生得到佛的知见,开佛知见。所谓开佛知见,就是众生关闭了佛的知见而言。这个佛的知见,众生是在什么时候关上的呢?是因为无明生起,所以把佛的知见关闭起来了,现在再把它打开。什么是佛智?佛智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共有的一颗心。这颗心具足佛的智慧,所以又称佛心。什么叫佛见?佛见就是佛眼。你开了佛眼,然后你就会洞明一切诸法实相,证到清净的果位。我们没有开佛眼,乃是因为不清净所致。也就是无明、烦恼、粗惑、细惑,使得这个性不清净。那么自性本来是清净的,现在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没有开佛知见。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令一切众生返本还原,开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八相成道教化众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佛出世的最大因缘,就是要指示一切众生,佛知佛见。即令众生明白佛知佛见,本来是自有的,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之处,就是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是最平等的教义。任何人修行都可以成佛,不是说我是佛,你不是佛;也不是说你是佛,我不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一些外道说:‘只有天主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天主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的说本来就有的,又有的说不可以问。要是问天主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那就犯罪了。但这绝不会犯罪,除非没有天主,假使有天主的话,就不会犯罪。你问他,他应该让你明白,不能说:‘我不明白,一问就有罪了。’没有这个道理!其实,这个天主就是三十三天——帝释天,又称玉皇大帝,有的外教说不是的:‘咱们的天主不是这个天主,是另外有个天主。’那么你想把这个三十三天的天主,安排到什么地方去呢?把他搬到什么地方去做天主呢?除非你像国王篡位似的,把他赶走了,而你自己做天主。其实,这个天主在佛教里,只是一个护法。一般天主教徒,他不知道这个教理,也不明白无始无终的道理。只知道有始无终,说天主本来就有,是天意开始,这个天主将永远存在,永远都是活着,永远都不死,所以就无终。其实,这仅是众生计度的一种理论,非为正解。在佛而言,他虽然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但是人人都可以成佛,不是单单我释迦牟尼佛是佛,其他的众生就不准成佛。十方诸佛,佛佛道同,一律平等。不是说我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专制主义、独裁主义。现在不是唯独佛,才有佛知佛见。而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这种佛知佛见,只是暂时没有明白这种道理,没有得到这种力量。所以,佛为了指示一切众生佛知佛见,就‘出现于世’,到这个娑婆世界来。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理,纵然明白了,但自己也要觉悟。自己不觉悟,只求听闻,心里没有真正的领受,那么,这种知识还不够,没有真正明白。佛要令一切众生觉悟自己本有的佛知佛见,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既然有人指示明白,自己也真正觉悟了,但是还没有证得,所以现在佛就令一切的众生,入佛知见道。‘入’就是证果,证得佛知佛见的境界。所谓佛的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了生脱死,生死一了,大事就已经完毕。大事完毕就没有事情做了,所以佛把这种道理说完之后,就要入涅槃。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前面我所说的‘开示悟入’佛知佛见,使众生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这就是‘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说:‘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所有的一切作为。‘常为一事’:常常就为这一大事因缘,即‘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示悟众生入佛之知见。‘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十方诸佛如来,为的只是以这个唯一佛乘,来教化众生,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也没有大乘和小乘。若二就是大乘、小乘;若三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也没有这三乘。没有大乘,没有小乘,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乘。那么是什么乘呢?就是唯一佛乘!‘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所有十方诸佛,他们说法的时候,也是说唯一佛乘,更无余乘。‘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何种因缘呢?就是你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种的因缘果报。‘譬喻言辞’:又用种种的譬喻,种种的美妙言词来教化众生。‘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虽然说是有小乘、大乘;或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可是佛究竟的本怀,只为了说这个佛乘,以接引众生,早成佛道。‘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一切众生,从诸佛开始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智有:1、一切智。2、道种智。3、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属于空,是二乘所证得的‘空’理。道种智是权乘菩萨所证得的理,也叫做‘有’,又叫‘假’。这有是假有,不是真的。所以一切种智,就是‘中道’,不落于空,不落于有,这是诸佛所证得的中道智慧。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过去诸佛是这样为众生说法,那么未来诸佛呢?也是这样。当诸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诸佛所说的法,都是为着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说诸法,最终的目的,就是使一切众生得到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现在所有十方这么多的佛土之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也都是滋润利益一切众生,令众生得到安隐和快乐。‘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旨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说诸法,究竟的指归,就是令众生得到一切种智,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舍利弗!是诸佛’: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但教化发菩萨心’:他们的目的就是教化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为这个唯一佛乘,而先宣说善巧方便的法门,最后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得到佛的知见,得到佛的智慧,得到佛的果位。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我现在教化众生亦是用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说法。‘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我知道所有的众生,每一个均有无量无边的欲念。‘深心所著’:这些欲念不是一生一世的,或几世所作的,而是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习染而来的。这些欲念深深印到众生的八识田里,于是就着住不舍离,这种习染的力量非常之大,所以这执着心,很不容易得到解脱。因为这缘故,所以我就‘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如前面所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的法都是相同的,都是为得一佛乘、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缘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在十方诸佛的世界中,尚没有二乘这种权法,何况有三?二乘可以说是大乘、小乘,又可以说是‘藏教’和‘通教’。三呢?就是指‘别教’。华严经讲的是‘顿教’,这是教菩萨法,但是它也兼有不定教。‘藏教’和‘通教’是教罗汉和缘觉。‘别教’是对于声闻缘觉将要回小向大,要回向到圆教。‘何况有三’:这个三,也可以说是藏、通、别教。因为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单单讲圆教;‘独妙’就是只有法华经才是最妙,其余藏、通、别皆不能比的。所谓唯一佛乘,也就是说圆教。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都是权教。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劫,就是时间。本来,时间不存在,但因为在众生份上,产生分别心,才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才有这个劫。劫是梵语,具云劫波,译为时分。在这个充满罪恶的时代,连时间都污浊了。‘烦恼浊’,就是有许多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这是生烦恼的根本。还有‘见浊’,即是五利使——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钝,是因它来得慢;利,是因它来得快。‘众生浊’,众生种种的善恶夹杂因缘。每个众生有他特别的恶业,所以众生也污浊了。‘命浊’,‘命’就是众生报身这一个段落的时间——生命。生命也是污浊的。什么叫‘浊’呢?浊就好像把泥土放在水里,用手一搅,就浑了,看不清了。这个世界就是由这五种浑浊造成,故世界也不清净了,所以叫五浊恶世。‘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众生的罪垢非常重。‘悭贪嫉妒’:压就是悭吝,不能舍一文。贪是不但不能舍,而且还要贪图他人的财产,贪而无厌。悭贪的人,将来要受赤贫的果报。

  现在说个有关贪心的公案给大家听:某人死了,死后到阎罗王那儿,阎罗王就问他说:‘你这个人很聪明,你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吃过什么亏,你来生做人,颐意吃人家的呢?还是吃自己的?’他一想:‘吃我自己的不划算,吃人家的可以省下自己的。’便对阎罗王说:‘我喜欢吃人家的,不喜欢吃自己的。’阎罗王说:‘好,那你去做猪,猪是专门吃人家的,不吃自己的。’于是这个贪心的人才知道,吃人家的是吃错了,但已经向阎罗王要求,也不能改变了。于是就去做猪,这猪一天到晚吃人家的东西,就是因贪心而上当的。‘嫉妒’,嫉就是嫉贤,即是看到任何人如果好过我,就不高兴。妒是妒能,这个人才能超过我,就生了一种妒,所以合起来叫‘嫉妒’,就是嫉贤妒能之意。有嫉妒心的人,将来都要堕落,来生或者做畜生,因为嗔恨心重嘛!

  ‘诸不善根’:因为众生贪、悭、嫉妒,所以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好事,成就不善根。不善根就是恶根。‘诸佛以方便力’:诸佛用方便权巧的力量。‘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本来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如果一开始,就叫众生成佛,那一切众生都不会相信。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先说小乘法,引导一切众生,由小而大。‘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假如他自己说已经得到阿罗汉果。‘辟支佛’:已经得到辟支佛果了。‘不闻不知’:也不曾听这个唯一佛乘的真实妙法,也不知道‘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他也不知道诸佛如来是为了教化菩萨而成佛果。‘此非佛弟子’:这一种人不是菩萨。‘非阿罗汉’:不是声闻乘。‘非辟支佛’:也不是缘觉。为什么他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因为他既然得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这个妙法,其根性一定是很深厚的。如果他不信呢?他就没证得阿罗汉果,没证得辟支佛果,也没证得权乘的菩萨果,他只是增上慢的种族。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后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后一个报身,以后不再受后有。‘究竟涅槃’: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槃,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除佛灭度后’:除非在佛灭度之后。‘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佛灭度后’:在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于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上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上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下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下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中末)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中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下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下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三品(上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