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下末) |
 
我一向的宗旨是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是故初到香港的那一年,在郭宽蒲介绍下,在芙蓉山观音洞里住。里面除了四壁外,空无所有,且极为潮湿。我就在一块平滑之石上打坐。三天后,双脚开始麻木,非常难受。将生起退心,但一转念,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况且是他人介绍之美意,怎能半途而废?于是再住了半个月,双脚已恢复自如。每日皆下山到竹林禅寺乞食。由于洞内太潮湿,有碍修行。一年后,我在洞外搭个小茅棚。不料引起隔邻某法师的妒忌。他尽歪曲事实,指我有能力搭棚亦应有能力自供粮食。是故,在他怂恿下,竹林禅寺住持也从此不再给予我任何斋饭。哦!没饭吃更好!我索性端坐用功,一连数日,未觉饥饿。时有一劳宽胜女居士,因其脚被恶犬咬伤,久不能愈,医药罔效,巫祷不灵。在彷徨之际,一连数日,夜梦韦陀菩萨告诉她,若要病愈,得先供养一位住于观音洞之安慈法师,并为她示现此人之相貌。宽胜惊喜之余,备粮供养,前往观音洞。孰知我隔邻之法师一见斋主来临,便往前迎接,并自称为住持,硬要施主之物。劳居士说他非梦中所见之人,坚持不给。因此,两人起了争执。吵声将我引出洞外,劳居士一见我出来,马上认出这位才是安慈法师,而将供养品全部交给我。我即时将它分一半给该法师,但他毫无满足之意,且气犹未消,愤愤然的对劳居士说:‘下一次你来时,必定将供养品给我!’宽胜的脚则霍然而愈,消息一传开,许多斋主源源而来,每一次我都将供品分一半给该法师,但这未能减低他对我的仇视及种种破坏诽谤。 不久我搬到一向闹水荒之筲箕湾西湾河马山村之山脊一荒地。于此西乐圆精舍落成后,竟有水源自来,且聚成水塘,毫无旱象。而我曾住过的观音洞附近,听说水源突断而成旱象。故许多人叹为奇迹,并认为是我将水源迁走。 出家人若能不贪求名闻利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受佛正戒,成就威仪,严净毗尼,弘范三界,自然天、龙、人恭敬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护持,欢喜赞叹。此乃顶天立地大丈夫之行为,不失为僧宝之本色也。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旛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菩萨,我又见到一些菩萨,于佛灭度后供养舍利。供养舍利,亦同于供养三宝,同为供佛无异。但要以真心而非以染污心作供养。心有所求有所期望,即非清净心。应视供养布施为己重任,是则名为报佛、法、僧宝之恩惠。若无三宝住持正法城,则魔王现世,亦即世界毁灭之日;是以每日食饭前,应作如是观。若不供养三宝,则饭食难消。讲的是法,修的是道,应福慧双修。现在不供养三宝,将来即使成了阿罗汉也一样托空钵而无人供养。供养三宝是修福,印刷经典、宣扬佛法是修慧。 又见佛子造无数恒河沙之塔庙严饰国土。塔——供养舍利。庙——供养佛像。这里有一个相当有趣的公案,是有关于宝塔。佛陀在世时,有一长相极为怪异之人。一般人之高度为五尺多,肩阔二尺,他却正好相反,身高两尺半而肩阔五尺!他虽然身形奇异,犹如黑锅,却拥有婉转动听的歌喉,声音清脆,如引磬又如洪钟。由于此人之果报太特殊,引起徒众之疑惑,而请示于佛。佛见众徒迷惑的神情,乃微笑说,此人于过去无量劫中曾为佛弟子,见人欲造妙高宝塔,心存妒意而批评说:‘何必造那么高呢!太高了连塔项都见不着!’‘不过我倒赞成有个铃铛挂在塔顶,我就布施这个!’就因为心存恶意脱了一句:‘不用太高…’,他生生世世的高度都不超过三尺!但因为尚有善心布施铃铛,故得声量如洪钟之善报。是以烦恼只因多开口,无益语言不能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若能发大菩提心修布施功德,将来之福德亦是无量无边。建造妙高宝塔庄严国土,各悬一千宝幢宝旛,以珠交罗作露塔幔。风动宝铃,微妙雅和之音等,皆为供佛之最胜庄严具,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花伎乐,无时不供养。(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文殊菩萨,诸佛弟子,以塔庙供舍利及佛像,庄严处所,使此国之妙境界,出乎自然,美好殊胜。天树王(波利质多树),长于帝释天园内,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此喻塔庙严饰如树华开。 释迦牟尼佛所放之白毫相光,使我们得见万八千国土中诸佛希有之智慧与神力。此殊胜境界实为罕见,是故必有大因缘,佛陀示现此等之瑞相。是欲为大众宣说无上妙法,抑或为众授菩提记呢?我与四众天龙八部等殷勤启请,文殊菩萨为我等释疑。‘瞻仁及我’:彼此怀疑的对望。‘瞻察仁者’:瞻仰观察仁者文殊。‘四众欣仰’:即僧尼士女欣然仰慕之义。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 当尔之时,文殊菩萨听闻此语,即为弥勒菩萨及诸大众说:‘以我过去的经验,凡是诸佛放这种光,即说大乘佛法,如大雨滋润众生,吹大法螺以号召一切众生,击大法鼓以惊醒迷梦。’ 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是以现在释迦牟尼佛现出光明,亦复如是。佛陀先说三藏教理,小乘经典,浅显易懂,后现光示瑞相,使众生如实知解一切世间、三界所难信之圆顿法门,继而为大众解说妙义,令入佛智。 诸善男子,譬如过去不可思议无量劫中,有一古佛号日月灯明如来。‘日’,表慧光破人天长夜,洞明黯闇宇宙。‘月’,表定力。‘灯’,表戒智。故戒定慧圆满具足。 一切诸佛皆有通名及别名二种称号。日月灯明,即别号。如来乃至世尊,此十种是诸佛之通名。每一位佛的名号原有一万,代表万德庄严,但人类之记忆力太差,根机钝,以至减为五千,又再减至一千、一百,到最后便固定十个名号作为诸佛之通号,今浅释如下:‘如来’:即是佛,然而许多不明白佛理的人常说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如来’,如者不变,静。来者随缘,动。动静一如,互不相碍。般若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即不生不灭法身如来。’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即有生有灭,应身如来也’。 ‘应供’:如来世尊,具足万德,应受人天供养。 ‘正遍知’:知现前一念能生万法,名正知。知万法不离一念心,为遍知,故名正遍知。 ‘明行足’:福德智慧两具足。 ‘善逝’:往最好处去,即从迷乡往于智地。 ‘世间解’:善解世间及出世间法。 ‘无上士’:诸菩萨等无明未尽,有佛在上,名有上士。如来极证,名为无上士。 ‘调御丈夫’:调,有威德故众生恭敬,而能调伏之。御,能以善巧方便法摄受一切众生。佛是大丈夫,能调御一切众生。 ‘天人师’:天及人间之导师。 ‘佛’:具足为佛陀耶(梵语),此云自觉、觉他及觉行圆满。凡夫身陷三界火宅,堪忍苦海,不想出离,名为不觉。罗汉能知其煎迫而欲脱离三界,能自觉。而菩萨不但自觉,亦能觉他,度脱罪苦众生,但犹未觉满。唯有佛陀,能自觉、觉他,觉行亦圆满。故佛就是一位最圆满之大觉者。 ‘世尊’:为出世间及世间人天贤圣所尊敬。 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演说正法’:权巧方便法,因人施教,故不定。与根性深厚者,说自性本体之法;为中等根机者,讲伦理法乃至于科学、轮回等说。而对于无知识者,谈业力因果律等法。演说佛法除了契机契理,亦要开合并用。能开不能合谓之有始无终,能合不能开谓之有终无始。亦要随机应变,若见人打瞌睡,就立刻将话题一转,把他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声音更要有抑扬顿挫之分,偶尔压低声音(抑),反而使听众之注意力加强。但时间一久,其注意力不再集中时,又得改用‘扬’,如大云起,电光晃耀,雷声远震,令众悦豫。用过了扬就用‘顿’,声音忽然停顿,引起听众之好奇而注目凝神。‘挫’,即来回重复演说,使彼等印象深刻。声音用得恰当,摄受一切众生则事半功倍。 从佛陀最初发心出家修菩提道谓‘初善’。自尔之后,修苦行,布施内、外财(外财国城妻子,内财头目脑髓),甚至为众生而舍弃性命,即‘中善’。佛陀说法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乃至于涅槃,是‘后善’。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中,第一劫所修之功德为初善,第二劫所修之功德为中善,第三劫所修之功德为后善。初中后善之整个过程,有本有际。‘木’,即最初所发之菩提心;‘际’,示现种种所修之法门。法义从初至终,深固幽远,语言善巧,所说微妙,纯一圆顿法门,令人乐闻,具备清净之相。‘具足’,无欠无余之义。‘纯一无杂’,一乘纯净,无二无三。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童涅槃。 声闻缘觉为小乘法,即佛教之初学者。声闻,顾名思义,是闻佛之声音而悟道。佛陀在成道后,最初度化五比丘,讲的是苦集灭道生灭相应法—四圣谛法。修四谛法可度生老病死,得究竟涅槃,常乐我净,究竟脱离三界苦果。佛陀为声闻弟子说四圣谛法、方等乃至般若经,由浅入深,回小向大,渐次趣入大乘妙义法门。 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支,亦即包含了四圣谛之义理。无明、行是能引支,识、名色、六入、触、受是所引支,爱、取、有是能生支,生、老死是所生支。所引所生即苦谛,能引能生即集谛,无明灭了至老死灭是灭谛,观因缘智即道谛。声闻根机较钝,故为总相说四谛法,而辟支佛根机稍利,故为说因缘法。修辟支佛者,生于佛世,云缘觉。若修行者于无佛出世,观十二因缘得入道者,名为独觉。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庆与人同’。此类修行者于深山穹谷中,静心观察,见春天万物齐荣,知世事无常,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故倍复精进,如救头然。于是善思惟十二因缘法,豁然开悟,知鼻孔由下长,头发顶上出,又知此身是九孔常流不净物,最终归于老朽,此时了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行菩萨道即自利、利他,舍己为人。为救度教化众生而愿下地狱,使罪苦众生发菩提心而脱离三涂。众生难度颇堪伤,故菩萨们时常奔走跋涉,不辞劳苦,应身无量,拔济一切难调难伏之众生,由生死苦海至菩提涅槃岸。行此六度行门,立功立德,如救自性众生,故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成一切种智’:言智有三:一切智,空智也;道种智,假智也;一切种智,空假不二,中道了义,三智圆融。‘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六种梵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 初佛之后乃至于二万佛皆同名同姓,名为日月灯如来,姓颇罗堕,此云捷疾、利根或满语三义。(一)捷疾:很快能成佛。(二)利根:有大智慧,因修种种行门,学习经典,读诵大乘法。(三)满语:所说之法皆圆满无碍。 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文殊告诉无能胜菩萨,这二万位日月灯明佛皆演说初、中、后善法。最后的一位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曾为王,并有八位王子:(一)名有意:有大乘思想之意。(二)名善意:善发菩提大道心。(三)名无量意:有大智慧解无量义。(四)名宝意:真发明性,内求固有家珍。(五)名增意:增修无上菩提大道。(六)名除疑意:修道人莫起疑,疑心若起便迷途,故除疑惑能使智慧增胜。(七)名响意:修大乘法知法性空,如空谷以传声。(八)名法意:能解无上甚深微妙法。 这八位王子,皆有威仪德行,各领四天下(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也就是一个世界那样大),在父王弃国出家而得无上正等正觉后,亦舍国城妻子,剃度为大乘法师,并发大菩提心修习种种行门。此乃过去承事供养千万佛之善根因缘。昔佛八子,令佛(释迦佛)一子,数虽不同,并出同居之土,土有见思,俱示有子。有子事同,一子表一道清净,八子表八正道也。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昔佛亦为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诸小王、转轮圣王等说大乘菩萨无量义法。说是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现说法之六种瑞相:(一)初说法瑞。(二)入定瑞。(三)雨华瑞。(四)地动瑞。(五)众喜瑞。(六)放光瑞。大众睹此瑞相,得未曾有,故皆大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末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文殊告弥勒,在日月灯明佛之无量义会中,有二十亿菩萨,见佛之白毫光亦起疑问,欲知此光所为,故亦有发问及回答二序。时有妙光菩萨,即是文殊菩萨前生,有八百弟子。昔佛起定后,因妙光菩萨而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佛所护念。今佛起定后,法不孤起,起必因人,故亦因舍利弗而说此经。 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日月灯明佛说妙法莲华经历时六十小劫,由于昔佛入于定中三昧说法,故令听者亦入于定中,专心为法而不觉时间长,是以六十小劫,似用一顿饭之时间而已。六十小劫有多长?说长非长,说短非短。一劫为十三万九千六百年。一千劫共为一个小劫。然而一念是万劫,万劫即是一念;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在四王天方一昼夜,而人间已是五十年!三十三天之一昼夜,则为人间一百年。同理,若人修习禅定,不起妄想,即使坐了一日,亦如同几秒钟。但若人打坐时妄想纷飞,即使坐了几秒钟,亦有度日如年之感,在那儿尽打妄想…‘哦!怎么还不敲引磬?我的腰又酸、脚又痛,噢!真受不了!’又如人听经,若能专志凝神,必能深入了解经义,而法喜充满,岂有时间上之观念?相反的,若人不能暂时将事业或家庭之心放下,而专心听法,必不能获得法益,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日月灯明佛用了六十小劫,说法华经,大众皆默然端坐,承受圣旨。说是经已,即于梵(梵天王)、魔(魔王)、沙门(译作‘勤息’,即出家人),及天人、阿修罗等众中而宣言:如来将入于无余涅槃。除唯识论之四种涅槃说法外,统论涅槃则有三种:(一)性净涅槃:凡圣平等,即法身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二)圆净涅槃:出障圆明即般若德。此是如来之三德秘藏。(三)方便净涅槃:为众生故,从空出假,非生示生,非灭示灭,即解脱德。于六道中不染纤尘,出涅槃而常乐。所行所作皆为方便涅槃。诸佛皆于中日——阳,出生;于中夜——阴,入灭。中日表光明,中夜表黑暗。又唯识明有四涅槃:(一)自性清净涅槃:佛与众生平等共有。(二)有余依涅槃:因有色身,以假为真,认贼作子,向外驰求,起贪嗔痴等染污念而牵动诸烦恼业障,故云余依苦未灭。唯有达到灰心泯智,我空法空,破我法二执,方能得入无余。(三)无余依涅槃:谓烦恼既尽,苦依亦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四)无住处涅槃:入于寂灭。谓真如兼复出所知障。大悲般若经云:‘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尽未来际,寂而常照,利益众生。’将前三与后四涅槃归纳起来,可解为自性清净,即是性净。有余无余,出烦恼障。无住,出所知障,即是圆净。从体起用,示生示灭,而实非生、非灭,即方便净(方便涅槃)。一切众生原本性净(佛性),二乘无学具有前三,唯有佛陀已圆入四种涅槃。 这时日月灯明佛在诸比丘及大众中为德藏菩萨授记,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日净身多陀阿伽度(此云如来)、阿罗诃(应供)、三藐三佛陀(此云正遍知)。佛本具十号,此略与三。佛授记完毕即于中夜入灭。妙光菩萨便承继佛位演说妙法莲华经,历时八十小劫。他亦成为众王子之尊师,在他教化下,诸王子坚固恒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八位王子从无量劫以来曾恭敬供养百千万亿佛,出家后修佛因故皆成佛,法意王子是众王子中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法王破有,如灯续明。然灯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师父,而文殊菩萨却是然灯佛之老师,若论辈份,文殊菩萨应是释迦佛之师祖。但佛法平等,无分高下,圆融无碍。诸佛菩萨为救度众生故示生示灭,假世涉俗利生,现各种相貌角色,犹如在人生舞台上演戏。一旦此剧演完时也就各回本位,而入于寂灭。 在妙光菩萨(文殊)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贪著名闻利养,故其名为求名。因其身心于名利生染着,故不能专一读诵经典而随忘,智慧光明久未能显现。虽然其慧业未修得圆满,但其福德却得植无量,因他曾于百劫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百千万亿诸佛。文殊告弥勒菩萨:‘你知道那位妙光菩萨是谁吗?他就是我的前生,而求名菩萨是谁呢?就是你呀!’文殊菩萨又说:‘现在又见此瑞相,我想是佛陀要请妙法莲华经之预兆。’ 人若真诚读诵经典,常有天人散花,有异香遍布,鬼神恭敬供养。若为了贪求名闻利养而出家,最要不得。修道人不应求供养之丰厚,更不应为了供养薄而恼怒于心。真正修道者,多亦少,少亦多,皆以平等视之。我有一在家徒弟,是一外国人,见人封果仪给我,他亦照做。我撕开一看,哦!是一个Penny,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他最真诚的心意。第二天他又再供养果仪,并解释昨天刚好身边没带钱。是故有诚心者,少亦多;若无诚心,多亦少。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 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希有事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琉璃玻璃色 斯由佛光照 我回想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古佛号日月灯明世尊,曾度脱无量众生,成就无数菩萨之道业。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八王子亦随大圣修梵行(修诸净行)。尔时日月灯明佛,为诸大众,广分别演说无量义后,即跏趺坐入于无量义三昧中。当时,现说法之六种祥瑞,天鼓空中自呜,天龙八部恭敬供养人中尊,即日月灯明佛。并于是佛光中见生死业报处,及以琉璃玻璃色(此琉璃形如玻璃,出自波罗奈国,其色莹洁)等众宝庄严诸佛净土。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又在佛光中见天龙八部众,各各供养其土之佛。又见诸如来演说法义深远之初、中、后善。自然成佛道,法尔如是,本非造作,佛道清净,契理悟真,即登正觉,故云自然成。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紫金光聚身,胜妙净明,如琉璃色净,内外莹彻。‘内现真金像’:身如金像,性如琉璃。色身微妙,现于性中。 又见他土诸佛,于无数声闻等众会中,敷扬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复见二乘比丘众,于深山穹谷,精进持净戒如护明珠。他们昼夜六时皆自严守戒律。昼,初、中、后日分为三时;夜,初、中、后夜分三时。能持一分戒律就有一分光明,更何况严净戒律呢?这样自性光明自然显现,乃至能成佛。故诸佛教义中,以戒律为最。尤其出家人更应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戒定慧,方能永无魔事而成就无上菩提。 五戒十善为做人之最基本条件,持之以恒,能净化身心。为沙门者每天应念这首偈颂:‘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入世。’此意谓出家人需要自严戒律,身口意三业清净,要成就一切众生,而非障碍或恼怒他人,乃至一只畜生或一条虫都不得令它起烦恼。非但身不犯过,连起恼人、害人之念皆勿生起。已生起之恶念悉令断除,未生之善念令之生起,已生起之善念令之增长。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又见恒河沙数之菩萨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有三:财施、法施及无畏施(助人脱离恐怖与困难)。忍辱亦有三:生忍、法忍及无生法忍。 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念玆在玆,昼夜六时皆安住禅定中。‘身心寂不动’:内外寂然,身心不动,入于深定,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已了知诸法寂灭相理,而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于佛光中所见之瑞相,皆令四众欢喜而好奇的互相发问,佛为何现此大神通力?正在天人奉敬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而起,并赞叹妙光菩萨,是能奉持及证知如来法藏之一位明眼善知识,故为一切人天所归依信奉之导师。世尊赞叹,令妙光菩萨欢喜之余,随即正式演说法华经,历时六十小劫,不起于法华座席。所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令妙光法师顶戴奉旨,信解受持。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佛说此法华经,令大众欢喜信受,并于是日为天龙八部、鬼神等开示诸法中实相妙义。‘诸法’,即一切法,八万四千法门。法门虽多,只要能知解其中一法门,则一知一切知,一明一切明,闻一知十,一即无量。有人问我,八万四千法门中,那一个第一?这是个问题,但也不是问题,何以故?不明了即是问题,明白后则不成问题。我给他的答案是:八万四千法门皆为上首。这些法门无非用以对治我们的坏习气毛病。只要能应病予药,契合我们的根机,即为无上法门。‘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无所不相,要是有个相就不是实相。一切相皆由实相产生,但它的本体是无相,因本体无相才会产生一切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故诸法为单一法,法华经即是实相法。 佛说,我已为汝等如实演说诸法实相,故将于子夜时分入灭,往后汝等应当自勉,一心精进,远离懈怠放逸。佛示现入灭亦是教化众生之方法,因为佛若常住于世,众生会生出依赖及放逸心。出家不修行者,犹如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须知佛法难闻,圣僧难求,佛宝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一如我现在日日说法,但你们因依赖有师在而不发奋努力,不将每日之笔记,细细阅读,却置诸高阁。可是人生多悲欢离合,一旦有特别因缘我离开了你们,反而促使你们产生自立之力量,而发奋图强。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当八王子及诸众等闻佛欲入涅槃时,每一位皆悲从中来,而忧悲苦恼于心,师徒们情同父子,莫不感叹佛那么快就要入灭!这时圣主、诸法之王,见到大众悲哀之神情,即怜愍的安慰大众说:‘你们不用悲伤恐惧,我虽离你们而去,尚有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净身如来。他现已通达无漏实相法,并将继续我的遗志教化一切众生。’佛授记传法后,于当夜入涅槃,如薪尽火灭,机薪即尽,应火亦亡。小乘法中,‘薪’,解为有余涅槃,大乘法则解为众生之义,薪火即应众生之根机而逗教。应以三藏或方等或涅槃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脱之。众生机尽,应形斯灭,应遍法界,不知其尽也。 佛之遗体火化后,舍利分布而起无量塔,以供养佛之法身。佛入灭后,恒河沙数之比丘、比丘尼,皆遵从佛之遗志,而更加精勤修道。比丘、比丘尼有三义:(一)乞食。(二)怖魔。(三)破恶,破无明烦恼而智慧增长。在一位新比丘受具足戒时,有三师七证,合为十比丘,代表诸佛给予受戒。新戒登上戒坛时,得戒和尚问他:‘汝是大丈夫否?’答:‘是。’又问:‘汝已发菩提心否?’答:‘已发菩提心!’此言一出,天魔外道,恐怖毛竖,因为魔王眷属少了一个,而佛弟子又再多添一位。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是诸八王子 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 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 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 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 号曰然灯佛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是妙光法师 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 贪着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 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 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 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妙光法师是灯明如来之护法弟子,用了八十小劫来广宣演说法华经,以奉持灯明佛之法藏,并教化诸王子,坚固恒持圆顿大乘,即无上道。‘坚固法’,不生不灭之义。由是当于来世,得见无量诸佛及供养诸佛,而随顺诸佛行无上道。复次第相继得成佛道,辗转依次授补处记。八王子中,最后成佛者,号曰然灯佛,为诸天仙中化导之师,度脱无量众生。‘佛’为天中天,圣中圣。 妙光法师有一位弟子,贪求名利不守戒律,少在修行上用功,多会打檀越及富贵人家之主意。他常常自我宣传,取愚夫愚妇之财物。好‘游族姓家’,即大户豪富之家。他虽然贪求名利,又荒废道业,但总算他在另一方面有修行广大善业,还有机会得见佛及供养诸佛。继而随顺诸佛,去除诸恶习气坏毛病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六度法门。由是历尽无量劫之严净修持下,功德聚而戒度悉成就,进而性戒福慧满,故能于今日得见释迦牟尼佛,而得授记为当来下生佛,即补释迦佛之佛位,号曰弥勒佛。弥勒佛将在龙华树下,在三次法会上说法而广度无量无边之众生。 其实求名菩萨并非真的贪求名利,只因为众生颠倒愚痴,而他以大慈悲心故,利用权巧方便法,假涉于世俗,随类而度化一切迷诸尘劳性顿倒之众生。菩萨现逆顺相以示世人,无非破世人之贪着及懈怠。但世俗之人并不了解他奔走跋涉、不辞劳苦地救度众生之苦心,反而因为他的外形如乞丐而轻视他,甚至于以恶口辱骂及以拳头相加。但是对于这种种之成败荣辱,他一点也不在乎。永嘉大师证道歌云:‘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此意谓他身心犹如虚空,量周沙界,别人仰唾还从己堕。他所行所作,犹如日月光临万方,赞毁岂能损益。 以下是一首既风趣而又意义深长之弥勒菩萨偈颂:‘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吐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不但穿破袍,粗茶淡饭,不食盐、不吃油,更不贪求美食。他无惧于严寒饥渴,万事随缘了,即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来去自如,所谓逍遥法界任西东。故于诸荣辱何忧喜,对于他人之辱骂手打,不但不生嗔恚,反更生起感激功德之心。因为这些恶言拷打,无非是成就菩萨忍辱波罗蜜之善知识。若非有大雄、大力、大慈、大愿、大行之菩萨,不能有此无上忍辱精神的定力。忍辱波罗蜜,知易行难。初发心修行者,要以坚、诚、恒三心助道。人生苦短,诸行无常,生死事大,若不及时修行,将来后悔晚矣。菩萨善知‘时光减处命光微’,故把握人身而清净庄严累劫修。修道非难事,只要能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困苦,勇猛精进,必有成果。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灯明佛入灭后,那个懈怠者就是你,而我呢?即是妙光法师。从我过去之经验,知道释迦牟尼佛先现此六瑞,必定是要说妙法莲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诸佛所现说法之瑞相,是一种善巧方便法。现今释迦牟尼佛放大光明,是扶助开发实相义门,故在会大众应当恭敬合掌,默然等待佛说法要。众生念法,如渴思饮。故如来施大法之雨,普润一切众生心。此比喻一切众生犹如花草树木丛林,在大雨普降中,随分受润,称其大小,各得生长。佛善于观机逗教,故能三根普被,利钝兼收,而分别演说大乘、小乘及人天乘法。此三乘即菩萨、声闻缘觉、人天乘。佛说法要,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离诸掉悔,令三乘人得以拔断疑根,灭除见网,而三惑究竟,令无有余。 古人云:‘道是行的,不行那有道;德是修的,不修那有德?’人类最终之归宿是常乐我净——究竟涅槃,因此先要依法修行,躬行实践。然而,有些人却认为未信佛前,未发愿前还‘相安无事’,一旦信佛了,发了愿后,种种障碍就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自无始生死以来,因无明而广造杀、盗、YIN、妄等诸恶业,尘不可出,而随其生死相续,所作无数恶业皆是夙世业债递偿还报。若人能觉今是而昨非,勤加修行时,往昔所作的业障烦恼就会现前。这些魔考无非是对修行者之一种磨练,所谓‘魔是磨真道,其道则有魔。’若能随缘消旧业,以忍辱心来应对,纵遇横逆交加,仍处之泰然,并要严守戒律,清净自守必能偿还宿债,出离三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