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上本)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一 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前面长行和偈颂,是妙法莲华经的序品。‘序’就是叙述这部经的因缘。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因缘既然已叙述明了,接下来就讲第二品——‘方便品’。‘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这是一种权法而非实法,故谓之方便,所谓权巧方便。‘权’,不是一种经常之法,只是暂时采用而已。‘实’,是永远不改变,永远存在。可是一般初学佛者,在开始时不易明了实法,为了观机逗教,十方诸佛就巧设这个权巧方便法门,然后才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故有次第宣说声闻、缘觉、菩萨乘,而究竟的旨归——即佛乘。佛乘就是‘实’,声闻缘觉亦即是‘权’;先说小乘法,然后再引导众生归人大乘佛果,这叫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开,即开散。释迦牟尼佛最初说三藏教时,为了激起二乘人修道之心,故说此为最胜法。但是小乘人得少为足,以为证了初、二、三、四果就是究竟而不再求进步,所谓止于‘化城’。为了度化根机较浅的声闻缘觉,佛陀在第七品中,引‘化城’之喻,遂为五百弟子授记。

  二乘人虽然费尽苦行功夫,及修持种种苦行而达到阿罗汉果位,但却未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只算一个自了汉,只能自利而不利他。因此,佛陀再开权法,说明以前所讲的道理不是最彻底的法门,所证得的圣果,更不是最究竟圆满的。应该回小向大,从小乘而入大乘,即是要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大乘菩萨度人法门。先把这个方便权法破了,方能显出真实的道理,这叫‘方便品’。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当尔之时,人天之尊,从无量义处三昧,安详自在而起。此意谓佛陀是那么从容自在的出定,反观我们众生,才坐了不久,就觉得腰酸腿痛,于是把腿伸一伸,将腰挺一挺;或者提提头,摇一摇背,这些都是不自在之表现。

  人必须要修道,不修就没有道,要修才有道。可是,你不修道,什么问题都没有。一旦你开始修道,问题就接踵而来。为什么会有问题?这都是在宿世所作所行,有种种差别的因缘,其中所欠下的帐目更是繁杂而不清楚。有了这种种纠缠不清的因缘,所以令生刚要修道,魔王就来讨还宿债,造诸逆境,令你生起烦恼而退却菩提心。在末法时期的人,嗔心极重,故常生烦恼心,对人纵使没有烦恼,对物却容易起烦恼,不但对畜生、鬼神生烦恼,甚至对菩萨对佛也发脾气,最后对着自己也发脾气!这是因为往昔在因地时,无明太多烦恼太重,造诸糊涂业障,今生才会有种种烦恼障碍现前。

  有些人在修行时,发愿说不生烦恼心。谁知不说此愿时还好,一发愿后,烦恼马上就跟着来。这是什么道理?譬如,在学校,学生必须经过考试,合格了方

  能升学。修道亦复如是,要经得起‘魔考’,才能做到难忍能忍,难受能受,难行能行,能吃人所不能吃,乃至于能做人所不能做的,这才是修道人的本份。

  ‘告舍利弗’:舍利弗为声闻众中智慧第一。他能在八天内通达一切法藏。舍利弗在她母亲腹内,已能把他辩才无碍的舅父驳倒了!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能深信一切法,故在此品之中佛以他为当机者。文殊师利菩萨是诸菩萨中智慧第一,舍利弗只是权教的智慧第一,换言之,是小乘人中智慧最高者。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无量;即无数无量,佛智慧是莫测高深,深奥难解,故言其智门,二乘人难解难入,不易明了。二乘人即声闻、缘觉。缘觉者,即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他修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名缘觉。若生在无佛出世的世界,而能自己修行,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明白天地间生生灭灭无常的道理,顿时悟道者,名为独觉,证果后又名辟支佛。

  声闻即是修四谛法而证果。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修四谛法而证果者,名为声闻。修十二因缘而证果者,名缘觉。他们虽然是小乘法中之圣人,但是,对于佛的大智慧,他们未能深入明了。‘所以者何’:为什么他们不知道?

  佛之所以成佛,皆因‘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供养恭敬,善习百千万亿诸佛,是一个无量功德的法门。而佛教中之法门更是无数无量。可笑的是我们学了一点皮毛上的功夫,就自以为获得了佛法的全部,简直是坐井观天!或者,仅仅看了几本佛教的书籍,就说:‘哦!我已懂佛法了。’这就太不自量力!把佛法看得太简单、太平常。尤其是一些人,根本都没躬行实践,却斗胆‘上台’讲经,这简宜和骂人是没两样!既不自利,又不利他,尽讲些似是而非的糊涂道理,指鹿为马;以鬼当人,把人当鬼;将黑作白,是非莫辨。若别人发出疑问时,他们就和人打机锋,说:‘我也没看过这本书,也不懂其中的道理,你自己参好了!’

  话头他参不了,却学会了口头禅,及照葫芦昼瓢的功夫:‘二乘人都不明白大乘佛法,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话不是那么说,二乘人亦是由凡夫开始,逐步上升。若凡夫能明了大乘道理,即刻就能证得大乘果位。一如学校分为小、中及大学程度,学生们都依此程序而逐步升学。但是有人若能勤苦自修,虽然未进过学府,本着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和毅力,一样能得到大学程度的知识与学问。

  我们虽然身为凡夫,可是在机缘成熟时,一样得闻无上甚深微妙法。当初的二乘人亦是在法华会中才得闻大乘佛法,而回小向大,进修大乘法门。我们何其幸运,现在即能直截了当,得闻、思、修大乘妙法。已知难遇能遇,当作难行能行者。

  ‘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勇’,就是无畏于生死,无惧于任何困难。‘猛’,即猛利。‘精进’,不懈息之义。‘名称普闻’:诸佛于修道时,勇猛精进,普遍薰闻,故不求名而名自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这种微妙甚深之佛法,是前所未有。‘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虽然佛陀善于权巧方便法,因人施教,应病予药,但是根机太钝的人还是不能明了其义。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前文的‘意趣难解’,佛所说的法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所谓‘一音演说法,随类各得解’。佛陀虽然只是用一种声音演说佛法,却能令一切众生都听得懂。不管是人、鬼、神、菩萨、声闻、缘觉等都能随其根机而获得法益,但是却未能完全明了佛之意思旨趣,因为佛境是太微妙深奥而难信难可见。佛所说的每一个道理,内已包罗万有,但是众生根性低浅,不能闻一知十,闻十而知百,不能彻知彻见。

  ‘舍利弗!我从成佛以来,以种种因缘,为钝根者说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善恶因缘。又以种种譬喻,为中根者广阔演说;以无数巧妙方法的教诲,引导教化众生,令众生远离顽迷及贪着’。所谓‘善巧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一切世间法,都是尘劳。然而,以佛之大愿力,能使众生,生于尘而出尘,在世间而能出世间。这即是佛力接引。‘接引’,同义于孔子所说的循循善诱;以次第循序之方法教化诱导众生。同理,一个不善于教导之教师,很容易就把学生‘教跑’了。而一位教导有方的老师,却会引起许多人慕其名而甘拜为师。

  佛法亦复如是,佛以权巧方便法,先教人修四谛而证得圣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如是之人修十二因缘,证到缘觉的果位后,佛慈悲演说种种譬喻因缘,以方便义,令他们回小向大,行诸菩萨六度行门。佛明白一般众生的心理,故先教他们修小乘法。等到他们已修证得阿罗汉果,才开权显实,而进一步教他们修菩萨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由小向大。

  ‘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如来二字,是实智之义。从真如实相中而得成佛,故名如来。‘方便’,权智也。由于方便善巧,故能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知见波罗蜜’:即能权实并用,事理圆融。彻法源底,了法本空,名佛知见。到于彼岸,名波罗蜜。‘皆已具足’:解行皆已具备满足,权实悉究竟。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有数量,性本空寂,故无挂碍。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力无所畏’:即是如来的十种力量,及四无所畏。‘定’,也是三昧。‘禅’,是梵语,具足为‘禅那’,译作‘思惟修’,又叫‘静虑’。妄念若能歇止即有定力。然而修定非止于结跏趺坐,无论搬柴运水,迎宾待客,在寻常日用中,皆能修定力。

  一如永明寿禅师,他每天日课称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他是不是除了念佛外,什么都不做?非也。他是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整个生活都在念佛三昧中。所以他每念一句佛号,就有一尊佛从他口内现出来。但是这种瑞相,唯有开了五眼的人才能看见,非一般凡夫肉眼所能见。永明寿禅师因此而被人看作是阿弥陀佛之化身。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事,若能保持坚诚恒实之心,都能得此定力境界。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舍利弗,佛以种种智广分别说。所说称机名‘巧’,法义非一故名‘诸’,言词柔和细软,故能利乐一切诸众生。‘巧说诸法’:对于种种法,善能分别而巧说诸法实相。‘法’,是方法,若能善巧说法,令对方欢喜信受,此为巧说诸法,否则就是笨说。

  六祖大师,虽目不识丁,却能善说诸法。某次,有两位僧人竟然为了一面旛在飘动争执起来!甲说:‘我说这是风动!’乙却说:‘你错了,应该是旛动…’两人争论不休,都不肯认输,幸好六祖大师刚巧在场,即为他们释疑解说:‘此非风动,亦非旛动,仁者心动也!’你心里觉得动,它就动;若心能不动,一切也就不动了!这也是巧说诸法。人若懂得修道,做什么皆是修道,皆在定中。

  六祖惠能大师是怎样开悟呢?大师未出家时,以砍柴为业,生活虽然清苦,大师仍不忘孝事老母,晨昏定省,冬温夏凉,唯恭唯谨。后来,大师到了五祖的道场,被五祖指定做舂米的工作。大师日舂米夜舂米从未歇息,既无打坐亦无闲暇研究经典,更是没有念过一句咒语,但是他竟然开悟了!这是什么原因?原来他无论做什么,都能专一其心,清净妄念。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亦即禅定解脱三昧。是以若能悟得其中意,尽在日用寻常中深可体会。

  ‘巧说诸法上,言词柔软’:佛所说的法,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善能愉悦众生心。

  佛又再说一声,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前所未有的微妙法,我已完全成就尽证。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止,即停止不说了。佛陀为什么不愿再说下去?因为此经微妙深奥,非一般人所能了解,说出来恐怕引起众生,生出疑谤心而造诸恶业,故佛久默斯要,不务速说此第一希有难信之法。第一义法即不二法门,故称第一。不二法门者,即无二无三,是绝对待,独一无二。‘希有’,从所未闻,故云希有。‘难解’,理深法妙,意趣甚深,所以甚为难解。此希有、难见难可信之法,唯有诸佛与释迦牟尼佛,方能穷究尽底,明了诸法实相是无相,而无所不相。

  诸法就是一切法,但是归纳起来,不出十如是,换言之即十法界:(一)佛法界、(二)菩萨法界、(三)缘觉法界、(四)声闻法界;以上为四圣法界。六凡法界:(一)天、(二)人、(三)阿修罗、(四)畜生、(五)饿鬼、(六)地狱;四圣六凡合起来名十法界。十法界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共成为百界。而百界中,每一界又有十如是,这叫千如。

  现在浅释十如是:(一)‘如是相’:相就是一个相貌。此相貌有真有妄。‘真’,即常住不变,无生无灭,真如实相。所谓真实面貌,本地风光,指的乃是我们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常住’,不变而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如如不动。‘常住’,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总而言之,常住即是真如实相。但是,此真如实相非人人能明了,故说惟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明见,无有错谬,如理真实,名如是相。

  何谓虚妄之相?这个应该人人都不会陌生,‘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它就是无明。无明,是个妄相,非真,有生灭,有增减,有垢净之分别。此无明无有实体,只是一个假名而已。如此经云:‘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同于水深火热当中,受尽煎熬逼迫般难受。’

  (二)‘如是性’:业不自生,实由性起。心本具有善恶之性,随着因缘而有种种差别。中国有一部三字经,是每位初入学之孩童的必修科。此书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善’,即佛性。但是‘性相近,习相远’,心本来与佛

  相近,但是,无始来染诸恶习,便和佛性逐渐远离,不识本来面目,故有善性与恶性之分。

  善性与恶性是怎样表现出来?

  ‘如是性’:在这里有一个比喻,就好像竹子和木头。竹子和木头里边都有火性,可是这个火性,若搁置不用,便永远不会生出火来,必须要假借一种缘,它才会生出火来。例如:以前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茹毛饮血,那个时候还没有发现火,所以一切东西都是生吃。等到燧人氏钻木取火后,才开始用火把东西煮熟了吃。自此以后,人们才懂得用竹子或木头,引出火性来。

  这也就好像我们所造的善恶业,必须借着这个‘性’显出来。这种性,若是为善而发,就叫智慧光、若是为恶而发无明火,就变成毒火。这种毒火,能成就一种妄缘。而我们这个‘性’,则好像竹子和木头的道理一样,本性是空的。里面虽有善有恶,但要借着一种因缘方能显示出。在楞严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描述火大的时候,说‘火大无性,寄于诸缘’。这个火性它没有我,得要因缘和合,才生出这种火,这是‘如是性’的道理。

  (三)‘如是体’:这个体就是我们人的身体,也是一切的形体。这个体有三种分析:第一种,就是凡夫和圣人本来平等,本来的那个体,没有凡也没有圣,是一样的,这叫‘以理为体’。这个体是本有的佛性,又叫理,道理的理。第二种,若是有人从凡夫修成道业,这叫无漏体,所谓证果的圣人。第三种,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五蕴幻躯,即五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有漏体。

  (四)‘如是力’:这个力就是出力。以前我对你们讲过,我有个出家师兄弟,他本来学过讲经说法的道理。他常常讲经,尤其是欢喜讲八识的道理,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中国人过年时喜欢写春联,用红纸写上字贴在墙上,认为吉祥,意思也就是能避邪,在庙上也有这种风气。某年过年,我就写了几个字,这几个字就是:‘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这个师兄弟,他看了大概很喜欢这几个字,于是就不停的念:‘智慧如海,智慧如海…’我看他念了不知多少次,乃开他的玩笑,故说:‘我看你是业力如海!’哦!他一听就大发脾气,破口大骂:‘你凭什么说我业力如海?’我乃微笑着对他说:‘我保证你欢喜。业力有善有恶,我说你善业如海,你认为怎样?’啊!这一回他没有话说了,即刻转怒为喜。你看,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是一字之差,他就会大发脾气。你把这‘业’字译为善业,他的脾气又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说妙不妙?所以这个‘力’,就是业力。业它也是一个体,在业体上的一种力量。十法界里所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森罗万象,无不从众生的业力所示现。一切众生的身份,这叫正报。一切森罗万象,这叫依报。依正二报,皆是从业力生出来,故云‘如是力’。

  (五)‘如是作’:这个作就是造作,造作一切业,善恶不等。种善的因就结善果,种恶的因就结恶果。这个‘造’,就是看你造什么?所以说‘善恶两条路,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就有福德;造恶者,就招祸殃。

  (六)‘如是因’:这个因是指我们众生的心,这个心又叫心地。就像一块土地,任你种善或恶的种子,将来就结果。一切唯心造,善恶报应都是由你心里所造成。这个因就是个种子,种在你的心地里,而善恶亦随这个因而显现。

  (七)‘如是缘’:这个缘,有两种因素合成。一则时,一则事。缘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但凡事必须遇着一种缘,结合而成,才会现出一种相貌。譬如一样很干燥的物品,若遇到火,一燃就着火了,火就是助缘。又好像冰,若遇着太阳就溶得快,若遇着寒冷,就冻结得愈坚固,这都是不同的助缘。又好像把种子种到地里,必须藉着阳光、泥土、水份等种种助缘,这样种子才会发芽长大。因此,由外缘和合而成叫‘因缘’。

  (八)‘如是果’:某种行为的开始,叫做‘因’,等到事情已经做完了,就是‘果’。果也是根据善恶而言,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又叫‘揽因成果’。揽就是把着这个因,然后成一种果。

  (九)‘如是报’:报,即果报。你做什么,就要受什么果报。那么,这个‘果’和‘报’有什么分别呢?在‘果’的份上,还未受报,只是事情已长成而得到其果。等到受报时,把那个果也破坏了,而受报应。譬如,你种了恶因,正在结果的时候,还未正式受报。等到这个果的阶段也过去了,然后才受报应。又再解释深一层,譬如:你造种种恶业而招堕地狱的果,可是地狱里又分很多种不同的刑罚。假如你应受油锅地狱的报应,那么,在你还未到油锅地狱里去,那是果。一旦下了油锅,那就是受报。

  假如觉悟这种因缘果报的道理,是丝毫不爽的,而勇猛修出离道,则有机会证四圣果,即阿罗汉的四种果位。否则总是在六凡的境界里轮回生死。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这是十如是最后的一个如是。这十如是,皆有迷、悟二条途径。无论是迷是觉,从那一条路开始走(本),到最终点(末)的时候,在因果上论之,都是平等不二,究竟平等的。在每一个法界里,皆有十如是。譬如,在佛法界里有这十如是,在地狱法界里也有这十如是。可是,佛的境界与地狱的境界,却大不相同。在十法界内,每一界有十如是,合起来就成一百如是。在这一百个里面,每个又有十如是,成为一千,这道理叫‘百界千如’。而这百界千如,则包括了十法界里所有的种种事相情形。这是对十如是一个非常浅陋的解法,欲更深一步了解,必须要费一番功夫来研究佛法,便会更明白这个道理。

  尔时世尊,欲重宣扬他所说的义理,乃将长行的意义用重颂再说一遍: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世雄’:我们世界里的大英雄亦即世出世间的唯一圣人中雄——佛,是大雄大力大慈悲,所以说‘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天上的天人和世间的人。‘一切众生类’:所有的众生类。‘无能知佛者’:没有一个众生能知道佛的境界。‘佛力无所畏’: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力是十种智力:1、知觉处非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佛又有四无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苦道无所畏。‘解脱诸三昧’:是指人解脱及诸禅三昧。‘及佛诸余法’:其他佛所行的妙行妙法,皆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从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所,都具足了他们的行门,这种甚深微妙的法,是难见难明了。不容易见到,亦不容易明白。‘于无量亿劫’: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行诸大宏愿,圆满了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五根、五力,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共三十七道品。‘行此诸道已’:已把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都修过了。‘道场得成果’:因为修了这么多的法,所以道场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我已悉知见’:我已经悉知悉见。‘如是大果报’: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种种性相义’:这种十如是之性相的道理,及种种的法门,种种的修行,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我和十方的佛才能明白这种种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明白的。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下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下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中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中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一品(上末)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上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中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中末)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下本)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二品(下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