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泰山佛教简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泰山佛教简史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高僧传》载,前秦皇始元年(351年),高僧朗公在泰山北麓昆瑞山建朗公寺,传经布教,很快发展到“上下诸院十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南燕帝慕容德拜朗公为师,授“东齐王”,赐奉高(今山东泰安)、山茌(今山东长清)两县租税。前秦永兴年间(357~358年),朗公又于泰山西北麓方山“始建精舍十余区”,为灵岩寺创构之始。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泰山佛教寺院损失严重。北魏文成帝拓跋 继位,泰山佛教迅速发展。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高僧法定到泰山西北麓方山开山,建神宝寺,后迁方山之阳,为灵岩寺。除朗公寺、灵岩寺外,还兴建了光华寺、谷山寺,北齐时又兴建了四禅寺,并盛行刻经。
  隋唐,佛教进入鼎盛时期,泰山相继创建藏佛寺、资福寺、法化寺、神通寺、竹林寺、天封寺等20余处佛寺。开皇十五年(595年),石窟造像兴盛,岱阴玉函山、灵岩寺证明龛、神通寺千佛崖等处造像达200余尊。其中,泰山北麓佛慧山的一尊唐代大石佛,高7米多,宽4米多,为泰山佛窟造像之冠。此时,灵岩寺更加兴盛,为禅宗北派降魔禅师讲法所在,其影响超出神通寺。清《灵岩志》载,唐贞观初年,著名僧人唐玄奘慕名到灵岩寺译写经文。唐麟德二年(665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到泰山封禅时,打破以往惯例,先到灵岩拜佛,后至岱顶祭天,可见灵岩寺影响之大。
  北宋,先后有8位皇帝御书灵岩寺,规定住持必须由皇帝直接派遣。时有僧侣沙弥500余人,盛极一时。清《灵岩志》称:“每年孟春迄夏首,四向千里,老幼匍匐而来,散财施宝,唯恐不及,岁入数千缗。”现存宋明彩色泥塑40尊,其中有东土初祖达摩、庐山莲社慧远、天台济公、泰山僧朗、灵岩法定等著名僧人,形象生动,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金元,泰山有“敕建”寺院40余处。金章宗完颜景赠额玉泉寺“玉泉禅院”、“香严禅院”。西溪竹林寺在元贞年间(1295~1297年)盛况空前:“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其送施者朝暮不绝。”
  明代,海外“慕中华释教之盛”,来泰山传经学法的僧人增多。明宣德三年(1428年),高丽僧满空登泰山,访古刹,先后在竹林寺、普照寺住持20余年,为高丽翻译大批佛经,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明代加强寺僧管理,中央设僧录司,府设僧纲司,州设僧会司。泰安僧纲司先后设于普照寺、资福寺。
  清代,泰山尊崇碧霞元君极盛,佛教衰微,有的寺院与道教相融合,斗母宫等处禅院香火冷落,院内除祀释迦外,还供碧霞元君神像。
  辛亥革命后,社会急剧变化。1929年,泰山成立佛教协会,管理僧尼和寺产。抗日战争时期,泰山寺院大多被日军破坏。至建国前夕,泰山有僧14人,尼25人。
  建国后,寺庙废除封建特权,正常宗教活动受到国家保护。“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佛像等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佛教活动一度停止。
  1979年后,恢复正常宗教活动。1981年,原红门宫和尚永柱住持普照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尼正品、仁义住持斗母宫。1990年,泰山有佛寺3处,僧尼20余人。

 
 
 
前五篇文章

泰山石刻文化

崇圣寺历代重要碑刻概说

佛教与中国雕刻

曲阳修德寺雕刻

中国的雕塑艺术

 

后五篇文章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考论(摘要)

泰山石刻在石刻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无意识与阿赖耶识——佛教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之一

原始佛教与心理学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