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格萨尔学者石泰安所收集保存的《格萨尔》唐卡。
“唐卡”,藏语,可翻译为“卷轴画”,是绘制在丝绸、绢面或布面上的一种绘画艺术,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唐卡”究竟发源于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课题,也不是这篇短文里所能说清楚的。 唐卡小史 可以肯定的是,唐卡作为藏族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卡若文化遗址所发掘的陶器来看,上面已饰有绳纹和其他花纹,这可能是藏族最早的绘画艺术。后来又出现了岩画。它们便是藏族绘画艺术的胚胎和雏形。 藏族的唐卡与壁画,有着密切联系。绘制在墙上的是壁画,绘制在布面上的,则称为唐卡。唐,在藏语里是“展示”的意思。就是要用“唐卡”这种艺术形式,将壁画上的内容展示给更多的群众。西藏拉萨的三大寺和青海的塔尔寺等地,每逢重要年节,都要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寺院珍藏的巨幅唐卡展示给僧尼大众和广大群众观看和欣赏。 随着佛教的传人,藏族与汉族、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这给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公元7世纪以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先后人藏,带来许多工匠和画师,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和古老的印度文化传入我国藏族地区,对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之后,修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昌珠寺等大型宫殿和神殿,藏族的绘画艺术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大昭寺、昌珠寺和布达拉宫至今保存有吐蕃时代的壁画。画风简练古朴,色泽单纯而厚重,线条简约而明快,造型准确又略有夸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南昌珠寺的壁画,绘有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七大贤人之一的入来吉(大约为公元1世纪)时期,伐木烧炭、熬皮制胶,开采金、银、铁矿,修渠灌溉,耕种农田等方面的内容。寺内还珍藏着许多佛像和唐卡。相传这些唐卡是文成公主亲自绘制的,因此,藏族人民更加珍视。 从这些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藏族的唐卡艺术,吸收了古代中原地区和印度绘画艺术的精华和特点,但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唐卡不但在立意、构图、线条的处理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它所运用的颜料,也很有特色。油画主要用油料,国画用墨。而唐卡是从青藏高原所特有的有色矿物中提取出的颜料。采用这种颜料最大的好处,一是画面的立体感强,各种颜色之间反差大,对比强烈;二是不易变质和褪色,能够使画面长久保持色泽鲜艳。 几百年来,尤其在本世纪,随着藏族人民与国内外各民族之间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增多,唐卡也流传到全世界,受到国内各民族同胞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积极评价。收藏各个时代、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唐卡,已成为一种时尚。 唐卡与藏族民间文化 唐卡从内容来讲,以宗教题材为主,既有以歌颂和崇拜神山神湖为主要内容的藏族原始古朴的民间宗教,也有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教和后来传入的佛教。 由于绘制唐卡的画师大部分来自民间,因此,唐卡艺术又与丰富多彩的藏族民间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如表演藏戏的民间艺人们,到农村、牧场演出时,一般都要挂一幅唐东杰布的唐卡画。唐东杰布是藏族一位著名的高僧,藏传佛教中噶举派(因该派修习者多着白色僧衣,俗称白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同时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相传是他创造了藏戏艺术,被认为是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戏艺人在演出前,总是要首先对着唐东杰布的唐卡画像,焚香祈祷,一来表示对这位藏戏创始人的感激之情,二来祈求这位高僧保佑演出成功。 一些水平较高、条件较好的藏戏表演团体,还把他们演出的藏戏内容,如《朗色威奔》、《智美衮堆》、《文成公主》等绘制成唐卡,悬挂在广场,加深观众对戏剧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仲唐——《格萨尔》唐卡 唐卡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没有出现手抄本和木刻本之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得到广泛的流传。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加深对听众的艺术感染力,也为了招徕和吸引更多的听众,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以《格萨尔》为题材,绘制人物画和格萨尔故事,说唱时把它们悬挂起来,边解释,边演唱,这就是有关《格萨尔》最早的唐卡画。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专门的类型 称作“仲唐”。 “仲”即《格萨尔》故事,唐即唐卡,仲唐就是画有《格萨尔》内容的唐卡画。 起初,这种画是说唱艺人们自己绘制的,当然比较粗糙,但是,随着艺术实践的丰富,绘画的技艺越来越成熟,出现了许多真正的艺术精品,即优秀的唐卡画。 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绘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说唱艺人讲故事的水平很高,但他们的画技却并不高明;另一些人则相反,故事讲得不好,但绘画技艺却非常之高超。这样就在民间出现了一种画师,藏语叫“拉日娃”,他们专以绘制格萨尔故事和佛经故事谋生。雄伟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和美丽的唐卡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们都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精品和瑰宝。 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仲唐,要数四川省博物馆藏的11幅,这些仲唐一部分为20世纪40年代左右由华西边疆研究院收集,一部分为刘鄂辉私人捐献,画面精美、考究,创作年代不详。而国外无论是博物馆或是私人手中,也有大量收藏,富有代表性的当推石泰安先生据此完成的《格萨尔王传的生平画卷》。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由国家拨款,集中绘制两套仲唐。一套由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所《格萨尔》精选本课题组组织,由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的民间画师绘制的《格萨尔》精选本插图,共240幅;另一套由西藏社科院组织,配合2002—2003《格萨尔》千周年活动,共21幅。这些仲唐的共同特点是,就单幅来讲,能表现《格萨尔》故事中的一个惰节,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汇总起来,又能体现《格萨尔》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情节,成为一部《格萨尔画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