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汉藏文化的交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王鲁湘: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体内,藏传佛教和汉地文化是两朵娇艳的奇葩,事实上这两朵奇葩之间,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交流和融合。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交融的成果又如何影响到了今天。有一位学者,将会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段神奇的历史。我们有请首都师大教授谢继胜先生。

谢继胜教授

  王鲁湘:据我了解,谢先生本人就是兼容并包的文化的产物。

  谢继胜:没错,人家说我像罗汉。

  王:你的籍贯是宁夏。

  谢:对,宁夏。

  王:不是回族吧?

  谢:不是。汉人。

  王:汉人。在宁夏回族人的包围之中成长的一个汉人,但是好像出生,受教育,又是在甘肃。

  谢:也在宁夏。出生在兰州。

  王:后来到了西藏去工作。

  谢:对,到西藏工作。

  王:我们《世纪大讲堂》到今年已经是8年了,第一次有嘉宾在我们的留言本上,用藏文写了一个对我们栏目的祝福语。您当时写的是什么字,我没认出来?

  谢:扎西得勒,就是吉祥如意。

  藏传佛教对西藏人的生存究竟有什么意义?

  王:我们现在有很多汉族的人,会去西藏旅游,甚至可能到那边去支持西藏的工作,在那个地方进行干部的交换甚至教师的交换。那么很多去西藏的人,对西藏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个地方的天特别地蓝,那个地方的空气的透明度特别高,然后就非常地兴奋,哇哇说话,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就开始晕倒。当然他们从西藏回来以后,谈的最多的还是西藏的宗教。

  他们可能会经常说我们在西藏,在拉萨,甚至在去西藏其他地方的路上,会看到一家一家的,甚至是成群结队从很远的地方,然后五体投地,拜到拉萨,拜到大昭寺来的这样的人,他们会很感动,但是往往要他说一说对这种宗教的印象的时候,他们又会说这个很愚昧,所以我觉得这个中间可能就有对西藏这种信仰的理解问题。那么您怎么理解藏传佛教对西藏人的生存的意义?

  谢:我觉得藏传佛教,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说西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实际上也不是,应该就是说普通人,藏族普通人信仰的藏传佛教,跟我们理解的藏传佛教有所不同,就说普通的百姓信仰的藏传佛教里边,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包含西藏的民间的宗教,民间的信仰在里面,他们把这个民间的宗教和民间的信仰跟佛教的信仰连在一起,所以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藏族同胞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其实其间也包含了对地方神,对山神,还有对其他的各个地方的地方保护神的信仰。

  王:那么在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比较中间,最奇怪的就是在藏传佛教中间,对上师有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菩萨、对佛?那么所谓的上师,喇嘛的意思就是上师。上师其实就按我们的话,就是师傅,就孙悟空叫唐僧师傅。对师傅的崇拜,就非常非常地高。那么这种崇拜的逻辑推演的结果,就出现了活佛灵童转世制度。一个活着的上师,他会成为一个活着的佛,而且他还能够转世。

  谢:这也是作为藏传佛教的特点之一,就是活佛转世,实际上藏传佛教这个活佛转世制度,它出现得还不是很早,大约在13世纪前后吧,是由藏传佛教的一个支派,就是噶玛噶举派。噶玛噶举那个时候开始转世理论的基础,就是为什么藏传佛教选择了活佛转世的这个制度,这个可能跟佛教的轮回转世,轮回的观念有关,再一个跟佛的“三身”的观念有关,因为藏传佛教活佛这个词,藏语叫“朱古”,“朱古”的意思,就是“朱”是变化的,变幻的,那个“古”就是身体,所以说“朱古”是他变化的一个身体,这可能跟藏传佛教本身,根据佛教的三身理论演变而来的,大约在13世纪以后。最后是格鲁派,整个接受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

  王:所以这样的话,就是很多东西,我觉得藏传佛教中间,让别人很难进入的理解它的一个外壳,其实就是诸多的象征符号。那么我们欢迎谢教授给我们进行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汉藏文化交流新证。

  谢: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到凤凰大讲堂,给大家就我这几年研究的心得,结合我们大家从西藏看到的一些文化现象,作为个案,进行一个讲座。我讲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现在,广大的汉地群众,对汉藏之间交流的,就我们一般的认识,就跟一般现在介绍的,可能还不是那么特别地充分,实际上汉藏之间文化上的交往和交流,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刻得多。这个讲座我是用三个具体的事例,来分析汉藏之间文化的交往。

  白色的喇嘛塔曾是北京城市的标志

第一个就是,我想谈一下就是有关中国内地城市喇嘛塔的问题,再一个还有大昭寺,就是说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之间,我把它做一个对比,我们来分析。先来看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像。因为谈到释迦像,我们就会谈到文成公主,这件释迦牟尼像,就是说12岁的释迦等身像,是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就带到拉萨的,这尊佛像也是西藏最为灵验的一个佛像,有关这个佛像,有专门的祭祀、祈祷文,还有专门的祈祷的一些方法,我们看到,就是说从藏区的各地,比方说从康区,从安多,从其他有藏传佛教传播的地方,大家都磕着长头去拉萨,就是要去朝拜这个释迦像。所以大昭寺,我们现在就说,现在汉语把它翻成“昭”,这个昭正好就是指释迦像,就说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就是说文成公主带进去的释迦像,怎么就变成了西藏最灵验的一个佛像。因为大家都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不敏感,但是我们在做汉藏文化交流的时候,我就会关注这个问题。

  最早以前,大昭寺供奉的这个像,实际上不是文成公主带到拉萨的这件,是另外一件。佛像之间的一个转换,实际上反映了汉藏之间,就说汉藏交流的逐渐的深入。

  因为到元代以后,当时蒙古的阔端,跟当时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在武威,在凉州进行了会面。通过这次会面,双方签订了一个协议,就是说从元代开始,西藏正式归入了祖国的版图,有关这段历史的这个事件和这些相关的文献,有很多的记载,我们先放着不说。就说自从这以后,我们发现,就是在北京,就现在我们北京阜成门这一带的白塔寺,建了一个,就说在这个位置,建了一座很大的喇嘛塔。北京建了这个喇嘛塔以后,在全国很多的其他地方,都建了相应的喇嘛塔,比方说在杭州。以后元明清各代,就说全国城市的喇嘛塔非常地多。

  所以我想起一件事就是,我插队的时候,我在学习绘画跟着一个师傅,当时我们就在那个玻璃上画一幅画,画什么,就是画那个玉带桥,然后在那个桥上画一个白塔,旁边写几个字,北京风光,送到各处。说人们那时候就把这个白塔作为北京城市的标志。自从这以后,不光是北京,全国各个地方都有这个白塔,山西五台山,兰州的白塔山,我那天查了一下,可能全国都有,下上百处,所以就说这个现象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沿着北京西山有很多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建一些喇嘛塔,像现在北海的永安寺,也建有一座很大的喇嘛塔,而且这个喇嘛塔的下面还建了一个小的佛龛,一个佛殿,里面供奉的就是大威德金刚。北京民间的传说,大为德金刚是北京的保护神。

  所以我们看,就是以北京为例,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北京,就说这个白塔,一直是北京城市的一个象征。我们想到就是说大威德金刚,也是格鲁派的护法神,也是整个达赖喇嘛的护法神,但也同时是北京的保护神,我当时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撼。就比方说我们在听到相声的时候,就是北京的那个相声,就说,“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了五斤塔蟆”,所以你就看当时在北京居住的藏人是很多的。我觉得这是汉藏文化交流的一个大事,就是说这个喇嘛塔,这个白色的喇嘛塔,矗立在中国各地,就是说这个白色的塔,象征着这个王朝对西藏的一个主权,也同时让中国各地的人看到,我们是跟西藏时时刻刻连在一起。所以我觉得这个喇嘛塔,就说我们国家,首都的这个标志,是一个白色的喇嘛塔;西藏,就是说整个西藏拉萨大昭寺的这个释迦像,同时也是西藏最为灵验的一个佛像,所以我经常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转经筒反映了汉藏之间交往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最近我们有一个同学,在做这个,就是转轮藏。以前我确实我还没有注意,这个转轮藏里面,提到转经筒的问题,我把它相关的材料都找了一遍。找了一遍我就发现,就说这个转经筒本身,也是反映了汉藏之间交往的一个事实。因为现在发现,就说我们走到各地,不管是我们看到有藏族的老阿妈或者老阿爸,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那个转经筒。然后就说到西藏的寺院,我们会看到西藏的寺院的四周都有,都安置了一个转经筒,而且就是大的一些寺院里面,还有专门的这个殿,安置大的转经筒,但是就说,这个转经筒最初在什么地方,就是我最近这两天,我关注了一下,对西藏相关的文献加以梳理,我现在还没有找着转经筒最早的出处,当然现在以我的能力还没有找到,再一个我们在观察壁画,或者是在观察西藏各地出现的实物,对这些转经筒也找一下。找一下以后,也就没有发现早期的实物。现在就是说在藏区各地看见的转经筒,年代大多数在17世纪,17世纪以后,就是说早期的这个转经筒,我现在还没有找到。所以就说这个转经筒,这个样式的来源是什么,我们也知道,印度佛教早期的时候,它有一些就是像那烂陀等等,就是有一个中心柱或者中心殿,周围有回廊,就是有转经的这个寓意。再一个就是我们看,中国的石窟寺建筑,有中心柱,周围也有礼佛道等等,也有转经的这个寓意。但是就是说像转经筒,就现代转经筒,就说怎么绕一圈,就可以等于念诵一遍经,它还是没有这个寓意。

转经筒

  所以这个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南宋时期的文献,就是宗鉴所撰的《释门正统》,收在大正藏的75卷,就说这个《释门正统》里面提到,当时禅宗三大士之一的傅氏,南北朝的时候梁的傅大士,傅大士首创了这个转经筒,当时《释门正统》就记载说,这个大士考虑到很多的人,就是有很多的信仰佛教的百姓,有的不识字,他不能念诵佛经,还有的人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闲暇去念诵佛经,所以他就给创造了这么一个机巧,就是说整个他就做了一个,中间安了一个转轴,就是说这个有一个木柱,然后周边安装起来,然后在这个木轴四周,把佛经装上去,你过来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经。

  这个做法,跟西藏的转经筒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到了后期的时候,比方说我们看《神僧传》,大约是永乐年间撰就的《神僧传》,《神僧传》里面也提到,它更进一步说明,它说傅大士是在山上建了这种大龛,然后做了八面,就是说有八面龛,然后就创造转轮藏,所以说从相关的文献来看,就是转轮藏确实是很早就在汉地流行了,而且就是说它的功能和它的样式,跟现在的藏式转经筒是一样的。我们从现在遗存的实例来分析,看到最早的就是南宋时期的转轮藏,南宋时期是华北正定龙兴寺的转轮藏,这个转轮藏现在就是梁思成先生认定是南宋时期留下来的,所以说这个转轮藏跟傅大士所说的那个,就说那个文献记载那个样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一个我们看大足石刻,它有一个石窟,有一个窟里面,它用石雕的一个转轮藏,那个转轮藏就是有8面的龛,底下有一个团龙,那个样式跟现在转经筒的样子是基本上一样的。我自己想,可能是这个转轮藏的样式跟转经筒样式,大约是在南宋前后,就是这个两宋前后,传入吐蕃的,这段时间,当然就说,作为中国印刷术的中心,可能有很多的东西就,比方说我们下面还要谈到的,像风马的版一样,或者转轮藏,就是转经筒,可能这段时间。但是可能还需要找到更多的一些材料,就是说也许西藏会发现一些新的文献,但是我想可能是这个转经筒确实是转轮藏的一个发展。当然就是现代的这个转经筒,你看我们现在看,就打开以后,里面是有经卷在里面缠着,就是小的转经筒,实际上也是大的转经筒的一个发展,这个样式,是藏族自己的一个创造,但是就是说这个转经筒本身,可能是从汉地传过去的。所以就说这个转经筒,藏族同胞每天都在使用的佛教的这个法器,也反映汉藏之间一个深入的交往。

  西藏到处飘扬的风马旗暗含了汉藏交往传播的历史

  还有一个,我们找一个比较远一点的,就是早期,我们谈到的比方说是,像谈到的这个,就是元明以后,中国城市的这个白塔的标志,谈到了转经筒,我们再举一个个案,就是早一点的,我们谈谈西藏的风马旗。西藏的风马旗,刚才王鲁湘王先生也谈到了,我们去西藏了以后,天非常地蓝,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满山遍野我们都会看到到处飘扬的风马旗,五彩缤纷,到处都是,而且越在高的地方越多,就是水边,山上,什么地方都非常地多,我为什么对它有关注呢,我是82年去西藏的,我们到那就是坐汽车,从青藏线进,有西藏居民的地方,一到山顶,就会看到很多的风马旗,当时对我一个印象非常地深的。以后过了好多年,有时候领导到拉萨了以后一看,哎,是不是贴的那个欢迎什么的彩旗呢,实际上不是。这个风马旗,我觉得应该是整个西藏,跟刚才我们提到的转经筒一样,应该是能代表西藏信仰的一个很突出的图案。就说这个上边,右上角是鹰,右下角是狮子,左上角是龙,左下角是老虎,中央是一匹,就是飞奔的马,马的背上一般驮着三宝。我在刚开始就是对这个图案进行研究的时候,我问了很多的藏族老先生,我说假如说在到西藏找一个图案,最能代表西藏的信仰或者什么的,他们都会选择风马的图案。

风马旗

  我就解释了一下这个风马是什么意思,风马在飘扬的过程中,就是等于对佛经的传诵,一个普通的百姓解释,就说风马象征运气。下面我就很简略地从风马,五个图案,做一个分析。比方说中央的这个马,我们在看中央的马之前,先看风马图案是做什么用的,你这个风马图案主要是在西藏,每年大约五六月间,有一个在山顶举行的就是有一个插箭送风马的仪式,当时这个风马主要是献给山神的,然后这个风马图案都是小的纸片,都是用五色的纸印成,印成了以后,然后到山顶以后把这就抛洒出去,抛洒出去就说,是献给山神的,因为它是作为给山神的座骑或者是给祖先的,当时就是我想到,这个图案可能早期就有。

  我对西藏信仰里面有关马的由来,就做了一个简略的考察,就是在敦煌的文献里面,它就有一个《献冥马经》,而且这个《献冥马经》到后来就传到了纳西族地区,传到纳西族地区以后,纳西族还有一个东巴文的《献冥马经》。所以我现在在东巴经的《献冥马经》里面也找到这个图案,它里面就是早期的样子,在这个早期的样式里面,就是中央飞奔的这个马,马的背上,它是驮了一个就是一个网状的灵器,这个灵器在西藏把它叫做“垛”,这个“垛”是干什么的,就是用来抓在空中飘浮的游魂的,所以就是说,风马这是献给祖先,就说在这个马的,就是纳西族的东巴经的马头的前方,它就画了一个现在的风马,跟风马构图一样,中间还有一个旋转的圈,所以当时我想,就说这个马图案,可能最早就是给山神什么献祭的活马,然后逐渐转变成绘马。因为在敦煌的文献,就是不管是汉藏文献里面,都提到在吐蕃时期举行一些大的盟誓或者大的活动中,都要宰杀一些马匹作为献祭,所以最初这个马的由来,可能就说这个活马献祭到绘马的转变有关。

  当然再一个就是我们还要关注到什么,就说信仰,役马的这个民族,很多跟土葬都有关系。西藏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西藏是天葬,但是天葬实际上在西藏出现得比较晚,可能在13世纪以后,西藏早期都是流行的土葬,就是人去世了以后,他要给他献冥马,给他献这个马。再一个就是说风马的这个,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五种动物,它五个图案,五个图案里面,都有不同的含义。我们现在看这个,就是右上角的这个鹰,现在我们把它叫金翅鸟,是象征佛教,金翅鸟就是迦楼罗鸟,象征佛教,而且就是鹰本身这个大鹏鸟,本身也象征佛陀,但是这是它表面的佛教的意义,假如说我们把它这个图案另外一个,就是说早期的时候,它是原始的,是一个鹰,这个鹰在信仰萨满的,就说东亚,中亚这些草原地带非常地流行,所以就说西藏的很多的祭神的本子就出现很多鹰,再一个就说我们现在观察,就说西藏的,比方说像西藏的格萨尔王的化身,也是化身鹰;西藏最大的护法神,叫做乃穷护法神,化身一个鸽子,然后就说西藏好多神灵都跟这个飞禽有关,就说以前原始宗教,或者说原始本教的,或者说是萨满教的这个有关系,就是说这个鹰,这个图案本身是两层意思。

  再一个呢就说从实际的,就是流传来看,我就找了一下,就是汉藏交界的地带,比方说云南,四川,发现了很多的纸马,尤其云南的纸马,云南纸马比较多,它里面就有朱雀,有玄武,这些四象神都有,就说这是一个系统,就说从这个里面的风马的图案看,能看出来这个纸马的一个传播过程。

  再一个就是说,从陕西一带来分析,看到的像“龙奋钱马”的图案,龙奋钱马的图案,就是说汉人也用它干什么呢,也用它祈祷好运,能得到很多的钱呀什么的,但是它这个图案里面呢,就是像龙,像中央的马,但是马背上驮的不是三宝,而是一枚孔方兄,所以呢就是,汉人跟藏人想的不一样,但里面也有龙,也有朱雀,也有鸟,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传播系统。

  我就对我以上讲的我们这三个的个案做一个总结,就是转经筒,或者风马旗,或者是,就是说拉萨的大昭寺,释迦像,就是说我们北京或其他各地到处的白塔,很多的信仰之间,就说汉藏信仰之间,不是一种表面的信仰,它是一种深层的,就反映汉藏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处,他们之间的一种互相的交流,所以这种交流,不是你一下两下就能割断的。


 
 
 
前五篇文章

“优胜劣汰”两面看

至诚如神

职场“司马他”语录

“事善能”——勇的辩证哲学

虎年推荐国内三个看虎胜地

 

后五篇文章

古人画中“自助游”

通往和谐之路

卓新平:哲学家之路

张绍铨:“幸福就是对社会有益”

做最出色的老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