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法师及其孟加拉国籍老师戒贤在那烂陀大寺 ·[孟加拉国] 苏考默·巴鲁阿博士 周广荣 康冬妮 译 中国伟大的求法僧玄奘法师(600—664)为陈留(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洛阳)人,一作缑氏(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南)人。他出家为僧时,受到大理卿郑善果的特许。郑善果发现了他出类拔萃的天资。当郑善果问到他出家的意图时,玄奘法师回答说:“我希望继承如来的使命,光大其遗留的教法。”(u这位大理卿觉察到他完美的器貌,赞赏其志向,因而特许他出家为僧。令人称叹的是,后来的岁月证明,这位大理卿的嘉许非常正确。 玄奘出家为僧后,与他的二哥长捷法师居于同一所寺院,学习《大般涅架经》与《摄大乘论》。玄奘法师13岁时,人们对他非同寻常的天资暗暗称奇,请他升座复述先前老师宣讲的教法,玄奘完整地作了解说与分析,与先前老师的教说竟毫厘不爽。由是他的名声传播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广。 当时国家尚处于动乱之中,玄奘虽年纪尚轻,但他很快就意识到局势的危急,即请求兄长迅速离开是非之地,于618年到达长安。但玄奘对那儿的佛教氛围并不满意,于是请求兄长与他一起到四川去,那儿是佛教学术的中心,他们可以在那儿学习佛法。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旅途。 穿越子午谷,陕西与四川交界之秦岭山脉的重要关口,他们到达了、汉川,即现今陕西南郑县。之后,玄奘与兄长继续向成都进发,成都是当时佛教传播的中心。当此之时,整个中华帝国正遭受饥荒与混乱的困扰,只有四川是个例外,那儿食用充足,人民安居乐业。缘于玄奘的智慧与才干皆超出那里的僧徒,人们对他格外尊重,并称赞他的学识。 公元622年,玄奘21岁时,在成都受了具足戒,并于此遵习雨季坐夏安居的规定,学习了律藏。在四川完成了他的学业后,玄奘希望到都城长安参习,以涵养其学识。然其兄长不希望他去,因而,他没能立即将他的心愿付诸实施。稍后不久,未经其兄长许可,他就随一个商队离开了,顺长江而下,途径三峡,到达荆州(今属湖北)天皇寺,然后向北寻求明师,到相州(今河南安阳),再到赵州(今湖北赵县),最后到达长安,栖身于大觉寺。 然而,他又对诸法师对佛陀教义的众多解释,产生了疑问,乃至无所适从。因而,玄奘即决定西行求法,以祛除他的各种疑惑。玄奘与他的几名同道一起,向中央政府提出去印度的申请,很快遭到拒绝。他的同伴们放弃了这一想法,但玄奘依旧坚定如一,不改其初衷。因西行之路艰险无比,又无法友同行,玄奘即以种种苦难磨炼意志,考验自己西行的决心。然后在佛像前申明自己求法的决心,祈祷诸佛菩萨护佑,愿西行往返旅程畅通无阻。 公元629年,即贞观三年八月,二十多岁的玄奘秘密地开始着手他的旅行。自长安出发,他途经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兰州以及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乃当时中国河西之都会。 穿越中国西域之后,玄奘途径高昌、龟兹、阿克苏、笯赤建、赭时国、窣都利慧那、康居、喀什等阿姆河北岸地区,在阿富汗昆都士作短暂停留,之后与来自小王舍城的一个商队到达小王舍城,在此参礼佛教圣迹数日。然后沿巴尔赫河向南迸发,进入山区,继续往南到巴米扬。因此,所有提到的阿姆河以及兴都库什山脉的地区,玄奘只访问了昆都士、小王舍城以及巴米扬。穿越厨宾后,玄奘进入印度境内,沿那竭国喀布尔河北岸蓝婆城,贾拉拉巴德地区之古都,斯瓦特河白沙瓦北部犍陀罗、乌苌、伯尔蒂斯坦、妲义始罗、信诃补罗、、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南部的拉焦里、至那仆底国、加烂陀罗、鸠楼城、萨塔朱、婆理夜坦罗、秣菟罗国、萨他泥湿伐罗、秣底补罗、垩醯掣怛罗、劫比他国、卡瑙吉、阿约提亚、安拉阿巴德西北104英里外的阿耶穆怯、懦赏弥、毗舍法、阿喻陀、舍卫城、迦毗罗卫、蓝摩国、鹿野苑、加兹尔布、尼泊尔、菩提伽耶以及周围地区,最后到达那烂陀大寺所在的那烂陀,开始了对经院派佛学与世俗学问的研习。文森特·史密斯认为,玄奘于637年在那烂陀大寺呆了一段时间,加之642年末的重访,玄奘在那烂陀的时间一共是两年。 作为那烂陀大寺戒贤的弟子,玄奘参访了以其恩师命名的寺院,这座寺院坐落在伽耶山附近,距一座幽僻的山丘约20里,在搴摩那提尼姑庵的西南方,是本地一个小村庄布施修建的。寺院傍一座形似佛塔的峭壁而建,据说里面埋藏了很多佛陀的圣迹。戒贤是一位伟大的论师,而且是三摩坦咤(今孟加拉国境内)王族的老师,属婆罗门种姓。玄奘听说戒贤大师“通晓经论,声名远播。他曾遍访印度各地寻求宗教真理,曾游历摩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并礼护法学习佛理。据说当他听闻护法的讲解后,疑惑顿除,因此礼护法出家。他通晓各种理论,道法高深无比;他的名声远播,影响直至偏僻的山村。据说南印度有一外道……听说护法的名声后,一心想与护法一决高下……他说: ‘我是南印度人。闻听贵国有一论藏大师,可否与他一辩?’国王说:‘是的,既然你已经要求。’于是国王派人询问护法: ‘南印度有一外道,远途而来,想与您一辩。您愿意和他决一高下吗?’护法听说这一消息以后,立即收拾衣具迅速启程,戒贤及众弟子随行。戒贤问老师: ‘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起身呢?护法回答: ‘智慧的光芒开始隐落,只剩些许烛光还在静静地燃烧,外道如同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我要马上消灭一只。’戒贤回答: ‘我已经通晓各种理论,就让我来击败这位外道吧。’护法深知戒贤的水平,于是他同意了。当时戒贤只有30岁。众人见他年青,不免担心他无法单独胜此重任。护法看到弟子们的情绪慌乱,便安慰大家说: ‘我们不好颂扬一个人的才干,他会通过自己的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眼前这场辩论而言,我肯定他会战胜外道;他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了。’辩论的当天,远近各方的人们都来了,老老少少们也都来了。外道论师提出了他们高深的论点后,戒贤即以渊博的知识逐一将其驳倒,最后外道理屈词穷,羞愧而去。国王为奖励戒贤的功劳,以一城镇为礼赠予戒贤。戒贤拒绝了这一礼物,他说: ‘既已出家为僧,就应该知足少欲。要一城镇有何用处呢?’国王说: ‘大师已经离去,有点智慧的人漂浮在浅溪中无法韬光养晦。如果凡圣之间没有差别,那怎能激励学人追求终极的真理呢?请慈悲接收吧。’于是戒贤才不再推辞,接受了这个礼物,并在此建造一座宏大华丽的僧伽蓝,以便宗教法物之需。” 玄奘刚到那烂陀的活动丰富多彩。朝礼菩提树、观览菩提伽耶之佛陀圣像之后,他收到那烂陀大寺僧人们的邀请。他刚到那烂陀时,大寺处处宝幡、华盖、香花,所有的僧人都出来迎接他,还在戒贤住持旁边为他特别准备一法座。当所有的僧人就座以后,大寺吹响法螺,宣告玄奘法师人住那烂陀大寺,并将和其他僧人二道使用大寺的种种用具、设施。随后,那烂陀寺二十余位精通三藏、戒仪谨严的僧人陪玄奘去见戒贤——这位被全印度人尊称为“正法藏”的大师。僧人慧立记述他与戒贤法师的第一次见面是这样的:法师(玄奘)随同众僧人去拜见他。见到他后,即以非常恭敬的态度向他行礼,尊他为师。一行人坐定后,戒贤法师问法师道:“你从哪儿来?”法师回答道:“我从中国来,特地来向老师学习《瑜伽师地论》。” 戒贤听到这句话,眼泪流了出来,他叫来他的弟子,七十多岁的侄子佛陀跋陀罗老人,这也是一位精通三藏、辩才非凡的论师。戒贤告诉他说: “请告诉他们,我已经患病三年多了。”听说戒贤的病情以后,玄奘说:“既然我已经知晓了您的病情,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请您慈悲接受我这个学生吧。”正法藏又问:“你到印度花了多少时间?”玄奘回答“三年”。这个时间与戒贤的梦境刚好吻合,于是戒贤很欢喜地接受玄奘这个弟子。这次会面以后,玄奘短暂离开了一段时间……当时那烂陀大寺住有10000僧人,包括前来求法临时居住的僧人,他们兼习大乘教法和十八种小乘宗派,还有世间法的学问,比如《韦陀经》和其他古典文学。他们还要学习逻辑、语法、医学、数学……戒贤精通各种学问,而且道德兼备,他是所有僧人的老师……玄奘在那烂陀大寺住下以后,他前往王舍城朝拜圣迹……返回那烂陀大寺后,玄奘请求戒贤大师讲授《瑜伽师地论》,几千僧人参加了听讲。 曲女城的戒日王写信请戒贤大师派遣四位优秀的僧人参加佛学论辩大会。接到信函后,戒贤大师召集大众选出四位才德兼具的僧人,其中包括玄奘,这次甄选表明戒贤对学生玄奘抱有很大的信心。 玄奘在印度待了大约15年后,决定回到他的祖国——中国。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与他同修的僧众。众人不允,请他一同去见戒贤法师。戒贤法师问道: “你意欲如何?”玄奘法师答道: “现在我想回到祖国,将我习得的经典译为汉语,使中国人也有研习这些经典的更好机会。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恩师(戒贤法师)的慈悲,这是我不希望在此逗留的原因。”戒贤听了这番话大为愉悦,说:“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愿,亦是我对你寄予的希望。让他作些必要的准备,你们这些人就不要劝阻他了。”此后,玄奘返回他的居处。两天后,东印度鸠摩罗国王特使送来信函,请玄奘到他们的国家访问。但是戒贤拒绝了,因为玄奘已经决定回国。国王三次派人送信戒贤,最后,鸠摩罗威胁戒贤说,如果再次拒绝他的要求,他将踏平那烂陀大寺。戒贤无奈,只好让玄奘随特使一道前往东印度。同时,戒日王派特使请求鸠摩罗国王立即送还玄奘法师。鸠摩罗国王拒绝了。于是戒日王再次派特使请求鸠摩罗国王,国王最终以最高礼遇送还了玄奘。玄奘向那烂陀大寺的诸位高僧告假辞行,并收集齐他的经典与佛像。他渴望离开戒日王,并决定在历时19天的无遮大会结束的时候启程回国。这样,玄奘从钵罗耶迦国开始,取道中国的西南部,踏上归程。 作为一位古代孟加拉国即今孟加拉国国籍的老师,对玄奘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尤为宽厚慈爱。另一方面,这位来自中国的求法者对他这位那烂陀大寺的老师,亦生出深厚的崇敬之心与留恋之情。缘是之故,玄奘法师于654年给印度僧人智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最近从一位自印度回国的一位使节处获悉,戒贤大师已离世远去。初闻此消息,内心生出无尽的伤悲。呜呼!真所谓苦海舟沉,天人眼闭。如何来表达他的无常所带来的愁苦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