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相宗祖庭——玉华山 发表于《铜川日报》第3版 稿件作者:秦凤岗 楚少辉 法相宗也叫唯识宗或法相唯识宗。法,指事物;相,为事物之相状。该宗认为,法相是由心识所变的假相,故名。法相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该宗传至朝鲜、日本等国,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法师在赴印度求学期间,是学习有宗的青年僧人。他西行的目的是寻求有宗的重要经典《瑜伽师地论》。在那烂陀寺,他拜有宗高僧戒贤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等有宗经典。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并不限于有宗,对空宗同样有很深的造诣。另外,他也满怀敬意地学习小乘经典。他博采众长,是佛学的集大成者,决不囿于某一宗派。他的著作《会宗论》、《破恶见论》虽然巴佚,但根据史料看,他的学术思想是调合大、小二乘的矛盾和空,有两宗之矛盾。 玄奘法师的理想,并不是将法相唯识宗移植到中国。他的目的是用新译的经典统一中国佛教教义,从而把中国佛教推向顶峰。回国后,玄奘法师把全部心血、全部智慧不遗余力地奉献给了佛经翻译事业,夜以继日地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共译经典75部1335卷,占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比中国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和不空三大翻译家译经总量还多。 玄奘法师于公元659年至664年在玉华山玉华寺译经弘法。在玉华寺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14部682卷的译经工作,年均译经竟达170卷之多。更为重要的是,在玉华寺完成了600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弟子窥基糅译完成了《成唯识论》。《成唯识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法相唯识宗的诞生。中国的法相唯识学,可称为玄奘法相唯识学。 玄奘圆寂后,其弟子窥基又写了《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枢要》等书,集中阐述《成唯识论》的思想。窥基之后,其弟子、再传弟子又完成了《成唯识论演秘》等书。从而使法相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中新的一宗。有的人因此否认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认为实际开宗者是窥基。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玄奘的思想虽然博大精深,绝不囿于法相唯识。但是,《成唯识论》中集中表述了其法相唯识思想。窥基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著作,不过是对《成唯识论》的诠释。因此,说玉华山是法相唯识宗的祖庭,玄奘法师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 玄奘法师无论在印度佛教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都代表了唯识学的最高水平。玄奘法师离开印度之后,印度唯识学逐渐走向衰落。在此期间虽然也出现了几位高僧,但是,他们的学术成果并未超过前人。在中国,玄奘法师创立了法相唯识学说,开创了法相唯识宗发展的鼎盛局面。他以后的唯识学者,也都没有超过他的水平。1000多年来,作为法相唯识宗祖庭和玄奘法师圆寂圣地的玉华山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朝拜和景仰。伟大的玄奘精神和其创建的丰功伟业将与乾坤而永大,与日月而无穷,促进玉华山佛教文化名胜风景区建设和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