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听闻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诸外道出家言:

  “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槃。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习以为常、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这种说法在诸外道中比较常见,比如说在前面的相关经典中,外道们经常会当面向比丘们进行自我吹嘘,说他们如何地了得,凡是沙门瞿昙会的东西,他们一应俱全。比如说诸如四念处、七觉支、八圣道之类的“法”,他们都能耳熟能详,而且所说与佛陀并无二致,所谓“俱能说法”。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其中既有见解主张的根本分歧(教派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大约如此;而更重要的则可能涉及到诸如信徒衣食用具供养之类的实际问题,应该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经济利益面前,有时候实在没有什么朋友敌人之分,作为利益的共同体,大家都是朋友;如果一旦涉及到利益的瓜分,则极有可能化友为敌,相互争讼攻讦不休。比如说项羽与刘邦在联合灭秦方面,是盟友;但是一旦灭秦大业完成了,剩下来的就是你死我活的兵刃相见。

  对于诸外道的这种说辞,比丘们当然不予认可。其实诸外道对于四无量心是略有所知的,但是他们只知皮毛,并不了解四无量的精神实质——事实上他们也不愿深入了解。佛陀针对诸外道的观点提出两点:第一,修习慈心,为何所胜?第二,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佛陀对此问题的回答是:

  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清净)最胜;

  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可以心包太虚);

  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以无边之识为专注);

  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以无所有为专注对象)。

  744经提到以四无量心来修七觉支,可以得“大果大福利”。745经叙述修习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可以得大福利;747经叙述比丘若常怀无常想,可获得大果大利(以此类推,诸如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尽想、断想、无欲想、灭想、患想、不净想、青瘀想、脓溃想、膖胀想、坏想、食不尽想、血想、分离想、骨想、空想等,皆可获得大利大果)。746经叙述修习入出息,可以得大果。出入息又称“安那般那”,也就是数息观,主要是对治内心的散乱。中国的天台宗讲“六妙门”(实际上并非天台宗的发明,而是古已有之),实际上就是数息观的六种方式,分别为数、随、止、观、转、净。日本人将数息观简化为可供多数人实践的“数息法”,主要为三:一是吸气、呼气都数数;二是吸气不数,呼气时数;三是呼气时不数,吸气时数。在数息观的基础上,进而修习“随息观”,可以获得不小的禅定功夫。(3.11.)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B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C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E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H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A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P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O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N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