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七)实修者方能清楚辨析显密见解之差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七)实修者方能清楚辨析显密见解之差异

 

  我们通常在讲法时会讲到智慧转为道用与意识转为道用两种,其中智慧转为道用是真实教授,就叫做密宗。虽然意识转为道用属于下乘派的修法,但是我们仍可以借助诸多方便令见解趋入密宗。因此我们讲解密宗特点时,不仅讲解见解不迷惑,还讲解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之根机等要点,但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依见而修的真实教授才是真正的密宗。这些区别必须要铭记心中。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如般若乘法显宗的见解,在胜义当中由于二谛无别之故,因此见解并没有差别,但世俗谛当中,还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执著。但就密宗的见解而言,在执受本体的前提之下,一切显现都是妙用。

  但此处还要清晰一点,我们并非承许在不能执受本体的时候,贪嗔痴烦恼仍旧是功德。这可不是密宗的见解。虽然密宗讲解“烦恼即为菩提”,但要记住的是,对一个次第根机者而言,倘若趋入清净修行之中,就是令烦恼转为菩提的一个过程,一旦忽视这点,直接安立“意识犹如毛不换,色不变”,或者直接认为意识本身即为智慧的话,我们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若没有趋入修行,我们的见解始终停留在意识范畴之中,但若能完全执受本体者,无论妄念有多大,有多么迁变,均能成为本体之妙用。正如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之中曰:“若能执受本体,妄念越粗大,更形成解脱自性之功能。”以及《般若心经》之中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讲解同一个道理:当执受本体之时,妄念粗大并不会成为漂泊轮回之根源,而是解脱之良伴。

  当然,想要得到这样的见解,仅仅依靠小乘教法分析无分微尘和无时分刹那或者依大乘教法思维造作缘起性空的见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密宗讲解的是实相般若,是智慧转为道用的见解,这是显密见解之差异,但想要真正辨别显密见解的差异,则离不开实修。如同视力迥异的两个人观察同一个目标,视力好的人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但是眼睛不好的人则只能看到模糊一片。虽然看到的是同一个目标,但由于视力不同,所以看到境象的清晰程度则完全不一样。同样一个道理,显宗和密宗都是为了成办心之自性,但是显密见解的真正差异,只有真正的密宗实修者才能辨别。如堪布昂琼在他的传记当中说过,他在前十二年已经得到显宗之见解,但十二年之后才真正悟到密宗的真实见解。由此可知,两者之间的差异只有修行者才能辩证,仅仅从文字或者教证理证上说明显密差异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的实修者才能清晰明了地辨析显密见解的差异。

 
 
 
前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八)修学密法不可忽视修行方便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九)见解不迷惑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不要高攀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成办解脱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反观三门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我们应该先念佛然后才理观,还是先观再念佛?

净界法师:如何理解祖师所说的话?

净界法师:一边拜佛一边听经可以吗?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业力沉重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修行是一门苦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