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学名相杂集:性觉妙明之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学名相杂集:性觉妙明之说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真如之体,不依他体而自觉、自明。性觉妙明即得法光明,法光明系指随所闻之法,观察修习,明心见性而显现之光明,此等光明能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故称法光明。而诸佛观三界,了知一切皆为心识所变现,世间诸物皆为妙明之心。

  (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获得二殊胜即:

  (1)上合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指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故为殊胜。

  (2)下合众生同一悲愍,指菩萨所证圆通之理,与众生本有之心,二者虽有迷悟之别,其体无二,故能起同体大悲,拔众生苦,冥应十方,等施无畏,若有所求,随愿满足,故为殊胜。

  《雍正御选语录》云:「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条拄杖两人扶,打着西边动北边。熏风拂拂,时雨蒙蒙。东东滴滴,滴滴东东。无孔笛逢毡拍板,大家齐唱玉芙蓉。不见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生死一事,如大海中之浮沤,本属空幻,众生妄执为有。正我佛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譬如澄清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之谓。经云,凡事因譬喻而得明晓。佛言,众生执有之因,如譬言浮沤之起,乃因物触风搅而成。聚则浮沤,散则海水也。我之妙明觉性,譬之海水,众生尘剎,譬之浮沤。海水无暂竭之日,浮沤无常灭之时。虽是当处受生,当处受灭,即此生灭亦随海水以无穷。

  众生以沤泡为己而观海水,如来以海水为己而视浮沤。众生非离海也,如来非离沤也。须知生灭相即常住相。所以佛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愚昧众生不但不知海之为己,且亦不知其沤之为水也。

  若彼投胎夺舍者,即如舍此沤而就彼沤也。勤求长生者,即如以诸权巧护惜此沤也。神通变化者,即如以幻术舞弄此沤也。所以道,饶经八万劫,终究落空亡。

  乃显而易会者,善男子!大丈夫勤求此事,务研至与海同体而后已,方为了事。不可坐浮沤中,目为全潮,为了事也。一知半解之人,较凡愚稍差者,知沤之为水也,是以不得大死者,未舍此沤也。得大活者,通身入海也。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者,如浮沤非只海有,江河湖海各有沤也。然沤体水性其理本一,圣贤修证之等列,如江河湖海。虽有大小深浅之不同,不得仍名为浮沤也。

  佛与众生,其性无二亦然。众生不可言有生死,圣贤不可言无生死。若欲了生死,不必离生死觅,但即浮沤中识得沤是水。谚云:但入深山去,何怕没柴烧,切不可得少为足。以能推的心,识得大海之理。便妄为已证休去歇去。不但画地自限,且大诳语成,翻落无限苦趣也。古人道:见解人多,行解人万中无一个。

  以上乃性觉妙明之说,更有本觉明妙之理,实有口道不出。若是铁汉子,到此自然领会,亦不烦圆明重下注脚也。掷笔惭惶处,三十年后,自有无面目人证明。」

 
 
 
前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真正菩提

佛学名相杂集:圆觉当离四病─心要真清净当离四病

佛学名相杂集:一佛即一切佛

佛学名相杂集:龟息与胎息

佛学名相杂集:大修行者经络走向

 

后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六波罗蜜

佛学名相杂集:正觉

佛学名相杂集:自性明亮

佛学名相杂集:四道理

佛学名相杂集:忍辱法是不可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