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寒山寺(古吴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寒山寺(古吴子)

   寒山寺

  古吴子

  一、地理形胜: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寒山寺,位于苏州古城西七里枫桥镇古运河畔。唐诗“姑苏城外寒山寺”,指的就是从苏州阊门向西行七里即到的寒山寺。

  寒山寺比邻枫桥,地处古运河畔,得天独厚。如此宏丽巍峨的宝刹杰阁,卓然雄踞。自然成为南来北往人们心目中的游览胜地。

  在南宋绍定年间镌刻的苏州城市版图《平江图》上就标有寒山寺(当时也称枫桥寺)的位置,可以略见寒山寺当年寺院规模。《平江图》碑上刻有当年平江府治的城垣及城内外的公署、园第、寺庙、街坊、河流、桥梁及近郊山川、胜迹。枫桥寺就在城外西北隅,有古驿道和大运河自西北来,一向东去阊门,一经枫桥而折南通向寺院。陆路直接折东至寺门,入内渡桥通七楹正殿,后面还有七楹副殿,左右两侧各有三楹配殿相对;水路折东回北径入寺内,直达寺院西北隅朝南的三楹高敞大殿,此即当时有名的水陆院。水陆院东侧有佛塔高耸。

  据《寒山寺志》载,寒山寺周围历史上曾有过一些名人宅院,如孝子姚淳所居之三瑞堂,有园亭颇足雅致;松鹤堂,在寒山寺前,殷斐仲所居;一枝园,在寒山寺东,段玉裁曾寄居。段玉裁,江苏金坛人,清乾隆举人,为杰出的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于嘉庆十二年写成《说文解字注》30卷,声振海内,风行一时,说文之学由此而盛,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自段注说文解字出来,王念孙推崇说:“自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江村桥附近则有义士颜佩韦宅,颜佩韦为明天启年间苏州市民反阉党魏忠贤而仗义献身的五壮士之一。当时苏州织造太监李实贪婪横暴,恣意勒索,引起巡抚周起元等的不满,但终以妨碍织造的罪名被削职;新任巡抚毛一鹭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与李实一起残害忠良,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反对阉党的周起元和罢官居家的吏部主事周顺昌,遂激起公愤,爆发了苏州历史上大规模的市民抗暴斗争,为首的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和周文元等五人后被害葬于虎丘山塘立五人墓,八岁童韩馨书“五人之墓”,张溥作《五人墓碑记》被收入《古文观止》。江村桥附近有著名的渔隐小圃,渔隐小圃中有贞节堂、竹柏楼、红惠山房、枫江草堂、吟晖亭、五砚楼等十六景。张纬馀《游枫溪记》载:过寺滨,又折而东南,有五砚楼特起,四面洞达,可望天平、灵岩诸胜。这些宅院与寒山寺为邻,院主与寺僧为友,吟咏唱和,参禅谈经。又时有苏州文人雅士至寒山寺,如清代殳丹生并寓寒山寺,与徐崧、叶燮往来唱和。寒山寺僧与诸名人高士相邻为友,所交皆一时贤者,格调高雅,清闲淡泊。所以苏州寒山寺成为天下名刹。宋元明清,历经战火及重新修建,枫桥塘虽然繁荣不再,寒山寺依然香火不绝。

  名闻中外的寒山寺经历代高僧的不懈努力,一脉相承,而今塔影钟声,诗韵再传,盛况更为空前。寺当山水之间,地近市廛侧畔。宗风盛聚八方香客,美景胜招内外嘉宾。到苏州而一览寒山寺,亦乐善之事也。现在从苏州火车站乘游3路至“寒山寺站”、或从阊门石路乘6路公交车至“寒山寺站”下即到,或乘3路、301路、17路、24路公交车至“何山桥站”下转弯向北即到,也可乘旅游船沿枫桥塘至枫桥镇,上岸即至寒山寺,或由旅游专线车直达寒山寺。交通十分便利,寒山寺的地理优势显然起了很大作用。正是: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这就是江南水乡运河畔的寒山寺风光,这就是寒山寺所处的地理历史风貌。得天时地利之便,寒山寺为中外宾客欣然前往游览之处;获历代名人垂顾题咏唱和,使寒山寺诗韵流传更长;有僧众诚心所至,护持宝刹,寒山寺因而历劫长存,其缘由此也。

  二、历史概况:妙利宗风传千载

  古刹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位置何山大桥北侧、枫桥路的西端。路口朝南过去,有大型停车场可停寄汽车。寺院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南侧江村桥,北侧即枫桥,门前为寒山寺弄,隔河相对是新开辟的江枫洲。寒山寺在绿树丛中掩映生辉。寺本梁天监年间妙利普明塔院也。

  照墙

  寺门前有一大照墙,屏障山门,气势宏伟,黄墙乌瓦,醒目眼前,与两侧黄色寺院围墙相互呼应,构成梵宇氛围,共组寺院景观。寺院的黄墙,系众生舍俗归真的明显界限。“黄,地之色也。”人们由对黄土地的那份特殊依恋之情,进而对黄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崇尚心理。据五色与五行五方相配的关系,青为东方之色,属木;赤为南方之色,属火;白为西方之色,属金;黑为北方之色,属水;黄为中央之色,属土。黄位于中央,地位特殊,为诸色之最,所以黄色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就逐渐取得了一种至尊的地位。《史记·孝武本纪》载:“(太初元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尚黄。”自汉武帝之后,黄色属于上色,具有柔和、光明的特点,一般视为吉祥色,含有尊贵之意,黄袍曾为帝皇所独用。唐高祖武德初,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黄色成为皇帝专用的至尊之色,代表着皇家。“黄袍加身”遂成为称帝之举。说的是后周显德六年,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御北汉契丹之入寇,在陈桥驿被部下将校拥立为帝。史书上记:赵匡义、赵普入帐曰:“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匡胤未及对,黄袍已加身矣。众即罗拜呼万岁,掖之上马,还汴,遂取代后周而称帝建宋。唯寺院能用黄色,一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得少林寺僧相救,故寺院得用黄色,以示他人不得侵扰;一说佛教超然世外,且天上人间,亦至尊之处。寺院围墙取黄色,人们到此境地,崇敬之意由然而生。

  照墙两端略呈内向八字形,檐脊饰有游龙。墙上嵌青石三方,每方高96厘米、宽70厘米,分刻三个魏碑大字“寒山寺”,系晚清浙江绍兴“东湖陶濬宣书”。陶濬宣(1849-1915),原名祖望,字心云,绍兴陶堰人,与反清志士陶成章同乡,光绪二年举人,早年即以书法闻名乡里,尤工魏碑,秋瑾墓有他书联语:“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据说当时光绪年间铜币上的“光绪通宝”四字就出于其手笔。绍兴东郊箬蕡山经千百年凿山采石形成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陶濬宣见其地风景绮丽,便出资筑堤为界,擘划营构成东湖胜景,宛若巧夺天工的山水盆景。陶濬宣视此为生平快事,遂自称“东湖居士”,因此所书“寒山寺”后署款“东湖陶濬宣书”,不知是陶濬宣游寒山寺所书,还是何人求得此书题,显然这是建成东湖胜景后之作。三方碑石系江南勒石高手周容所刻。周容(1882-1951),字梅谷,苏州人,系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的入室弟子,寿石斋主,为近百年来江南第一碑刻手,民国时中山陵、灵谷寺纪念碑刻均由其主持。从“寒山寺”三字石刻,可见其年轻时准确细腻地表达原作的功力。“陶书”、“周刻”在此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本辑《寒山寺》封面即原碑三字。

  民国三十五年(1946)昆明人赵德厚访游寒山寺后在《探访寒山寺》中道:“这是天经地义,每所寺院应该有大门的,寒山寺的大门倒了,是改在后一进,……原先镶在大门头上的斗大三个‘寒山寺’大字,却利用在房背后砌了大山墙,令人看了,非常心酸!”“寒山寺”这三块石刻曾嵌寺内回廊间,后被遗弃在藏经楼后地下,1954年修建时发现,苏州园林整修委员会主任谢孝思特组织将此石刻移嵌至新建的照墙中,屏障山门,成为进寒山寺的第一景观。人们常爱在此照墙前摄影留念,与陶书周刻“寒山寺”共存,别具韵味。

  绕过照墙为寺门前一块空场地,供游客聚集后入寺。照墙后壁正中为一幅寒山寺外景全貌图,可一览寒山寺梵宇雄伟全景,两侧有罗聘画《寒山拾得图》、俞樾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图。八字形黄色寺墙边左右各竖一幅寒山寺平面图,标示着寒山寺内的殿阁分布,一目了然。寒山寺正中主轴线上依次为照墙、天王殿、大雄宝殿、寒拾殿(含藏经楼)、普明塔院;北侧为霜钟阁、编辑部、寒山寺书院、档案室、罗汉堂、念佛堂、斋堂(即五观堂)、闻钟亭、寒拾亭、客堂、心净楼、方丈书斋、僧寮、客房等;南侧为枫江楼、弘法堂、碑廊、钟房、钟楼等。人们尽可以按图自由巡游。

  山门

  照墙内可见寒山寺山门,面阔三间,门上悬“古寒山寺”金字朱匾,为“云阳程德全题”。古寒山寺,是说寒山古寺已历经千年,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刹。相传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距今已一千五百年。梁武帝时大量兴建寺院,佛教盛行江南,佛寺遍布吴中,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泛指这里寺庙之盛况,寒山寺亦为其中的佼佼者。寒山寺地冠东南,人称霜钟世界;水环梵刹,实开诗碑规模。来此听钟声、观诗碑的络绎不绝。

  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据《续高僧传》记载:普明本名法宗,俗姓朱,会稽人,生于梁大通年间,历梁、陈、隋诸朝,陈太建十四年(582)入天台,从开宗祖智者大师,后营建国清寺,曾随乃师往来于金陵、庐山、荆州、扬州等地,名闻朝野。除个人笃志修行外,协助智者修造寺院30余处,精于铸钟,长于空化,影响深远。苏州枫桥为当时南北水陆必经之地,普明归葬枫桥亦属可能,所以建有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中(627-649)天台高僧寒山曾止于此,故名寒山寺。明代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称:“寒山子,不测人也。冠桦皮冠,著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希迁禅师于此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这是寒山寺得名的由来。

  唐至德年间(756-758),张继的到来,遂使寒山寺一夜扬名。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人,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使张继避乱客游于江南。至德(756-758)年间,一个深秋的夜晚,中了进士而未及授于官职的张继乘船顺着大运河来到苏州,停泊在苏州城西的枫桥畔过夜,只见江畔渔火点点,正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时,耳闻得一声声沉闷而又清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来,使张继更加感受到孤寂和冷清,一夜未眠,愁绪涌上心头,诗意即生脑中,遂脱口而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意境深远、情景交融、通俗生动的立体画卷。清道光年间建德章燮注释该诗称:其“月落”是见天将晓,“乌啼”是天已晓,“霜满天”是天大晓。“江枫”是岸上枫树,“渔火”是渔船灯火,“愁眠”是未曾交睫。渔火射于江岸之枫,江岸之枫其光返照于客船之内。愁眠之客,对此何能睡去。此诗为天晓回想一夜之词。“姑苏城外寒山寺”,明知姑苏城外寒山寺之钟也。“夜半”是既已天晓,计若夜半者,一夜未曾交睫也。“钟声”用如何二字夹在里面解之。“到客船”是钟声传响,无处不闻,而独到客船上,因愁人不能酣睡也。全用疑辞收,不直致。这就将全诗明明白白阐述了。如此通俗生动的诗何需横生枝节,标新立异。

  清代毛先舒在《诗辩坻》中早也指出:“张继诗‘江枫渔火对愁眠’,今苏州寒山寺对有愁眠山,说者遂谓张诗指山,非谓渔火对旅愁而眠。予谓非也。诗须情景参见,此诗三句俱述景,止此句言情,若更作对山,则全无情事,句亦乏味。且愁眠山下即接‘姑苏城外寒山寺’,不亦重累如此。当是张本自言愁眠,后人遂因诗名山,犹明圣湖因子瞻而名西子耳。”民间有因诗而名“愁眠山”、“乌啼山”、“乌啼桥”之类的附会之作,凡明白人心中自会明白其来由。

  张继这首有感而发吟出的诗篇,是始料所未及的。孰知从此诗韵钟声,天下传扬,“于是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张继一诗,其名独脍炙人口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实在是寒山寺之机缘。唐代诗人何其多,而张继亦因《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一起千载流传,亦是一段诗文奇缘;其《枫桥夜泊》诗又经多少著名书法家书写并镌刻成碑,成为苏州寒山寺一大景观,更是艺坛胜事。寺院虽然宋代曾名“普明禅院”、“枫桥寺”,但元代以来均称“寒山寺”,唐诗成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已家喻户晓。

  寒山寺原来全盛时期面积甚广,已拆除的华盛造纸厂一带都曾是寒山寺寺院的地方。民间有“走马看山门”的说法。从北方来的过客更是“先游寒山寺,后进姑苏城”。在运河中来往的船只老远就能见到高耸的寺塔,塘岸边上黄墙梵宇连绵,寒山寺内醒世钟声时闻。宋代陆游经此有诗称:“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张孝祥诗题:“四年忽忽两经过,古岸依然窣堵波。”钟声塔影,古寺依然。翰林王珪(后任丞相)因丁母忧居苏时曾游寒山寺,并书张继《枫桥夜泊》诗,后被立为碑。元代苏州薛兰英、薛惠英姐妹诗人曾在《苏台竹枝词》中记:“门泊东吴万里船,乌啼月落水如烟。寒山寺里钟声早,渔水江风恼客眠。”寺院在千余年中虽数次毁于战火,亦遭受自己不慎引起的火灾,但都得以重新修建。

  明代就曾多次修复。洪武间,僧昌崇重建寒山寺,随后附近的慧庆、秀峰、南峰三寺及文殊、云泉、射渎等四庵都被列为寒山寺子院,寒山寺成为一方丛林;永乐三年,深谷昶公修佛殿、方丈、山门、法堂、栖禅之所;正统四年,苏州知府况锺亦曾再修,当时王珪书张继诗碑早已不存,乃由文徵明书写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嘉靖间僧本寂铸铜为钟,唐寅曾为之作《姑苏寒山寺化钟疏》;后倭寇侵苏,化钟铸炮;万历四十年僧晓山旭公募建藏经阁,王穉登曾为之作《寒山寺旭公造藏经阁疏》,僧西流明吾、松溪鉴公建成龙函阁;崇祯三年,文震孟作《寒山寺重建大雄殿记》,大雄宝殿得以重修。况锺、文徵明、唐寅、王穉登、文震孟众名流都支持参与寒山寺的修建,这是其他寺院所没有的;寺院高僧昌崇、深谷昶公、本寂、晓山旭公、西流明吾、松溪鉴公又承前启后,在各个时期都致力于寒山寺的修建,所以寒山寺历劫长存,成为吴下一大禅院,时时得以重光。

  至清顺治初,几乎被征为汛署,幸赖寺僧天与力守寺院,才免被废。康熙五十年冬,大殿又因大风,将欢门彩幡吹向烛台,不慎起火,大殿被毁,水陆院则因年久亦湮坏。至乾隆年间住持比丘宣能续建大殿、前轩。道光年间寺内又出了一桩奇案,据薛福成《庸庵笔记》所载,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及过客140余人忽一日尽死,寺中无一人幸免。寺内既已无人,乡保为之报县,县令前来相验。适逢一灶下养(即厨役。《后汉书》:“膳夫疱人,多著绣面衣锦。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死而复苏。县令就问他:“大家今日吃的什么?”对曰:“食面。”县令复详询煮面之人与浇面之汤,对曰:“今日值方丈和尚生日,特设素面,以供诸僧。我适见后园中有蕈二枚,紫色鲜艳,其大径尺,因撷以调羹浇汤,但觉其香味鲜美异常。未及亲尝,忽然头晕倒地,不省人事,今甫醒而始知诸僧食面死矣!不知是何故也?”县令使导至后园采蕈处,则复见有蕈二枚,其大如扇,鲜艳无匹。命役摘蕈,蕈下有两大穴。县令复集夫役,持鍬镢,循其穴而发掘之。丈余以下,见有赤练蛇大小数百尾,有长至数丈者,有头大如巨盌者。盖两穴口,为众蛇出入之所,蕈乃蛇之毒气所嘘,以自蔽其穴者。诸僧既食之,故无一生。灶下役仅嗅其香味,故幸而复苏。县令乃命储火种,发鸟枪,一举焚之。蛇之种类尽灭,而寒山寺由此亦废。咸丰四年又得以恢复,内阁中书赵文麟、前广东盐运使司运同周曾毓等捐置寺旁隙地,起造楼房二进计28间,招租收息,作为寒山寺香火,并立寒山寺香产界址。咸丰十年,从阊门至枫桥,整个枫桥塘的繁华被毁于太平天国战争。

  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蘷龙偶因校阅营伍前往枫桥,见千年古刹寒山寺一片荒芜,于是发心修建,展拓其门闾,构堂三楹,由堂而进,东西之屋各三,东屋宏敞,用作宾朋燕息之所;西屋稍閷,用作碑廊;东面隙地乃构重屋为钟楼,并铸铜为钟,悬之其上,以存古迹。宣统二年江苏巡抚程德全,偕同布政使陆锺琦等又拓而新之,予以重建。前为御碑亭,后有楼三楹,可远眺,长廊精舍,几为吴下精蓝之冠。据程德全《寒山寺志序》中云:“凡古迹当保存,惟保而能存,故于寒山寺独张其事,非徒振游观于既替,修承平觞永之雅而已。”宣统二年六月初十为重修寒山寺,程德全给盛宣怀、张之洞、张謇等人的劝募信中写道:“潘昌煦自东国来书,诏有日僧假募捐重建之名,意在越俎而谋,所据册铭疏书章程钟图等几若为彼僧所应尽义务。”因此程德全决定募修寒山寺,“以复旧观,杜异族之觊觎。”又在宣统三年闰六月十八日给越尧生的信中说:“弟今年体中颇佳,政亦稍暇,因在署前组织植园一所,百物畅茂,士女游观,即为异日公园基础。又重建寒山寺,实因外人觊觎,一意兴修,今幸落成,俾知吾国中尚有地主也。”此为程德全修寒山寺之动机所在。所言植园,其址在书院巷旧巡抚衙门蜜蜂洞一带,建园后不久即废。寒山寺经陈、程二巡抚苦心经营,使金绳宝地,焕然一新。所以由程德全题写此“古寒山寺”匾悬于此山门。

  当时寒山寺落成,陆锺琦驰书僚佐,广征联额,吴中名流纷纷前来祝贺,撰联相庆,描述了寒山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留下佳联数付供赏阅。

  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

  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

  —陆润庠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半夜;

  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樊恭煦

  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

  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邹福保

  遁迹笑丰干,从知舌粲莲花,地近虎丘曾讲法;

  宗风传剌史,幸得诗钞贝叶,劫余龙寿共藏经。

  —程德全

  踏春西去,傍十里横塘,水木湛清华,曾移茂苑扁舟,访吴铜造象,梁塔残砖,古迹重搜,余亦北平人,濡笔拟赓翁氏记;

  生佛南来,振千古名刹,池台新结构,补此天台真相,与待诏遗薪,解元妙疏,墨花争拓,客归东海澨,行滕宛载米家船。

  —陆锺琦

  木屐桦冠,世外寒岩,颂古相传如雪窦;

  钟声塔影,山塘精舍,到今依旧属云阳。

  —叶昌炽

  清末重建的寒山寺,原来外面还有寺门和围墙,进寺门有六角形御碑亭,碑的正面是程德全恭录的雍正皇帝御题《寒山子诗序》,背后是乾隆皇帝御题《寒山晓钟》诗:

  姑苏城北夜泊船,寒山钟声清晓传。

  春容断续亦同此,传不以钟以人耳。

  千秋过客不一况,或听欢欣或凄怆。

  在悬待叩总无心,此意画师何以状。

  此碑原立于今山门外的六角御碑亭内,即今照壁后的空地上。原有牌楼,后被台风吹倒。辛亥革命后,御碑亭毁,碑亦移位。现于碑廊南端建新亭,御碑移立于其中。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寒山寺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至解放前寺门和围墙已破败倾颓了。

  解放后,政府又多次对寒山寺进行修缮和增建。门前的照墙壁就是1954年整修时新建。1955年1月24日,经整修后的寒山寺首次对外开放,香火再续,游客不绝。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寒山寺一度成为造反派刑讯逼供之牢房,“可叹慈悲清静地,竟成恶煞阎罗天”。佛像、法器、殿阁到处受损。幸亏方丈性空事先采取保护措施,将碑刻用纸筋涂没,手抄毛主席语录封在藏经橱门上,才得以保存这些珍贵的寺院之宝。

  1978年5月1日,寒山寺经整修后恢复对外开放。同年1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专程至寒山寺视察并指导修复工作。1980年寒山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再次成为苏州地区旅游热点。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又连续多年进行整修和扩建。因寺貌更新,全年接待中外游人香客达150万人次,并先后接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新加坡总理、日本前首相等外国元首。2001年接待了在苏州参加APEC财长会议的各国财长和夫人。

  2002年9月,寒山寺举行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盛大庆典活动,同时组织出版《寒山寺佛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寒山寺画册》、《寒山寺建寺一千五百年书画集》、《寒山寺志》(重修本)等相关专题书籍以志纪念。

  2003年1月26日,杨卫泽市长就寒山寺申请铸造“寒山寺大钟”批示:完全赞同,积极支持。

  2003年6月,组建弘法部,包括:档案室、机房、图书馆、编辑部、寒山书院,集中统一管理,以弘扬佛教文化、培养佛教人才为主要职责。9月,寒山寺档案室被评定为“江苏省一级先进”;寒山书院得到苏州市和江苏省宗教局的批准认可,9月20号举行开学典礼,首届学生30名;12月,由秋爽大和尚主编的《寒山寺》和《寒山寺赞》在25届听钟声活动前同时出版。

  2003年9月6日,秋爽大和尚主持迎请了安徽省石黄海居士捐送的舍利子进寺供养,同时捐送的还有舍利子塔、古铜佛塔、佛像、汉白玉释迦佛说法图刻碑等文物珍品,进一步充实了寒山寺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请回了舍利子进寺供养,成就了无上的殊胜功德。

  全寺推行电脑联网现代化管理。现有电脑14台,喷墨打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2台,扫描仪2台;彩电10台;外线电话8部,内控电话40余部,传真机2部。并且已经于2003年12月在全寺出入口和各主要寮口安装了电脑网络监控设施。

  12月22日,苏州市高新区、虎丘区佛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在虎丘区政府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秋爽大和尚当选为会长。

  寺院宗教

  佛教历来重视师承,寒山寺僧众按法脉考查属禅宗临济派。唐义玄所创,因住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临济院,故名;用棒喝迅速手段或警句使学人“省悟”。后经逐步演变,禅净相融。净土宗,唐善导创立,东晋慧远为始祖,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并专重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一心专诚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临终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行住坐卧都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统摄一切。是最方便、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圆顿、最易行的无上法门,影响最大,得到广大教徒的信受奉行。禅 、净则有圆瑛大师相融,后来称为“禅、净双修”,他圆寂前吟诗总结一生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寒山寺僧众禅、净双修,或坐禅、或念佛,或讲经、或行持,信守仪轨,弘法利生,参学修持不再严格区分。正是:“修六度波罗蜜多,尽除有漏烦恼;念一声阿弥陀佛,趋入无余涅槃。”

  唐太宗曾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举,非将相所能为之。”原寒山寺方丈性空法师,已年过八十,从佛教发展大局考虑,主动让贤,现任法主和尚。2002年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监院秋爽升任寒山寺方丈。秋爽,字果净。1967 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初中毕业后投苏州寒山寺,依性空法师剃度出家;次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系统学习,在校期间(1986年)于南京栖霞古寺受具足戒。1987年7月毕业后留灵岩山寺任照客,次年2月转入寒山寺,历任知客、副寺、监院等职;1997年去昆山主持华藏寺扩建,1998年10月5日在亭林公园与江泽民主席合影留念。1999年回寒山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协副会长、苏州市佛协副会长、苏州市政协委员。

  百丈清规,一代规约。丛林生活,清净严肃。寺院最重戒律,佛徒信守仪轨。现全寺推行电脑联网现代化管理,订有“共住规约”等各项规制,僧众均能遵守祖制戒律,坚持做到“僧装、素食、独身”的六字要求,讲究道风,注意威仪教相,七支四仪,有所法守,参学修持,弘法利生,过正常的宗教生活。

  苏州寒山寺每天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在中外交往联谊,国内友好接待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妙利宗风,一脉相承,千年古刹,开始走向世界。寒山寺不仅是中国的著名宝刹古寺,也是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佛教寺院。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牙舍利供奉记(演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菩萨的意义(佛成)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拜读《印光法师文钞》有感(慧如)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试论佛教的孝道思想(智海)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近代高僧常惺法师(范观澜)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寒山和拾得的传说(智海)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风雪衡山(多吉)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读明旸法师《佛法概要》有感——兼怀明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你快乐吗(王伟)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陆忠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