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故事五则(佛蕊)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故事五则(佛蕊) 佛教故事五则 佛蕊 脑子妄想纷飞时 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此时,摩达王正准备出兵征讨,在国内招兵买马,征百万人民从军。 一位证了罗汉果的比丘来此托钵化缘。却被登录于兵籍中。这管理官马的马监,见了比丘,吆喝道: “沙门,你来养官马吧!” 比丘被分配到马厩里。整日待在污浊的马厩中喂饲料,帮马儿涮洗等,如此这般在马粪堆里辛勤劳苦地工作了七天。 第七天,威严的国王亲临校阅军队。这时,比丘轻而易举腾空飞起,上住空中,衣衫飘飘,国王一见展现神通的比丘,异常惊恐。立即叩头忏悔过错说: “我实在愚痴,不明事理,让您受累了! ” 国王心想,这平常备受礼遇的比丘,竟然被抓过来打扫马房,禁不住转身厉声向诸官喝道: “是谁让沙门大德来养马的?朕不能轻饶,朕非治他的罪,宰了他不可!”。 “国王!万万不可!”比丘摇了摇手,接着,平心静气地说: “这事既不能怪您,也不能怪主其事的人!” “那么,谁能担当这过错呢?”国王道。 “这是咎由自取呀,是我过去世的业力所感招的1”比丘说。 “哦,那么,师父能否为弟子开示其因呢?”国王毕恭毕敬地问。 于是,比丘把前世因缘,娓娓道来。 “我过去世中,也是修行人,平日专责打理饮食供养师父,有一次我备好了饭食,礼请师父用斋。 ‘用斋前,我要先把手洗干净’我的师父说。 真怪!师父又不是养官马的人,为何自己不预先洗好手呢?我当时心里这么想的。 我师父是何许人呀,他是有了神通的罗汉,我的起心动念,自然逃不出他的法眼。 ‘唉呀!别看你这轻微的一个念头闪过, 以后的果报却是重的,这该如何是好?’师父说。 听了师父的话,我心里忧心忡忡,知道自己哪怕是以意念毁谤证果的阿罗汉,获罪也是难以计量的啊! ‘我就快入涅槃了,你怎么还有这不清净的心呢?’师父感叹道。 师父就在那一夜三更入灭了。 过了几番生死,我那时的一念懈慢不恭,今日已因缘成熟,故招感养马七天的果报。” 说到这里,比丘感叹的说: “为善为恶都有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影随移,丝毫不爽,现在,可说是因缘成熟了呀。” 国王亲眼目睹了这因缘果报, 自是意解而心生欢畅,想皈依于比丘。 “你应当皈依佛,佛为三界导师。”比丘说。 国王二话不说,率领了众臣子和随从人民,随着比丘浩浩荡荡来到佛所,顶礼绕佛作礼。 佛显现美好庄严之威神,一时之间光曜天地。国王及人民大感佛光蔽身的清凉和莫名的感动,此时,佛说无常苦空的人生,国王顿时证得了须陀洹。而臣子人民信念大增而皈依了佛法。 比丘因一念之差,招感果报。然而,社会上,却有很多人会以为:我只是自己在脑子里想想,也没有行动,更没有作奸犯科、杀人放火,有什么罪可言!法律上更不能认定是罪的呀。 但,法律是社会道德和秩序最后的防线。 何况,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意念萌生而导致。所以,起心动念也能造业。既有“意”因,就有果报。 人活在世间,学业、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忧苦和障碍在所难免,与其让脑子如脱缰的确野马般不断妄念纷飞,烦恼不断,压力重重。还不如一意不乱的念阿弥陀佛,既能蒙佛光普照、消业障,又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如此方便法门,何乐而不为呢? 通人性的熊 有一位穷人,以砍柴贩卖为生。这樵夫,如往常般入山林砍伐木材,一时间迷了路,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的他眼看着天色渐晚,乌云密布,果不其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心里一片慌乱,正不知如何是好! “哗啦、哗啦”的雨声中,毒蛇恶兽已在不觉中围了上来,对他呲牙裂嘴。此时,樵夫见一石洞,赶紧躲了进去。进石洞后,赫然发现一只大熊正以亮晃晃的眼睛看着自己,樵夫这一惊,顿时拔腿想逃,这时,大熊突然开口道: “你不必怕,留下来住吧!”樵夫见大熊果然坐在原地,没有扑过来伤害他的意思,犹豫之下便留了下来。 大熊倒也通人性,见樵夫被打湿的衣服紧贴在身上颤抖着,便以自己的体温让樵夫取暖,并以香甜水果、甘美的清水供养樵夫。 这雨时而滂沱大雨、时细雨绵绵。 “天雨路滑,还是等雨停吧。”熊似能理解樵夫的心情说道。樵夫迫于无奈,也只好等待天晴,七天后,天空从浮云中逐渐露出灿烂的骄阳。大熊晃动着身躯,说: “我给你指出一条出山林的小路。”熊送了樵夫一段路后,说: “我们就此分别吧,我乃待罪之身而今转世为畜生,人类是我的冤家,如果有任何人向你问起,就说没见过我。行吗?” 当时,樵夫的内心,对于熊的搭救之恩,自是溢于言表,当下拍着胸脯: “行!我保证不会说出你所住的洞穴。”樵夫一口允诺。 樵夫挥挥手道别了熊,沿着熊所指的羊肠小道走着走着,听到路上有人语,不觉加快了脚步。眼前几位猪人见了樵夫,就发话道: “你打那儿来,有没有看见什么猎物呀?” 樵夫想着熊临别时特别交代,不可泄露她的踪迹,于是,嚅嗫道: “我是遇着一只大熊,…” 猎人眼睛一亮。却又听樵夫说: “可是…” “可是什么?”猎人迫不及待的追问。 “它对我有恩!我可不能告诉你们”樵夫说。 “哎呀,你想想,我们是人,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你未免太死心眼了,何必在乎一只熊呢?”猎人说。 樵夫摇了摇头,又沉吟不语。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好运不会天天来,但,你日子还得天天过吧,也得吃也得穿,…快,快告诉我们!我们多分一些熊肉给你不就得了!”猎人怂恿道。 樵夫心内虽犹豫,但经不起猎人们诱之以利,于是改变心意道: “好吧!我告诉你们。”他把洞穴的位置和盘托出。 猎人依樵夫的指示,沿着茂密的丛林,很快地找到石洞,果然见一庞然大熊,猎人们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刺刀、毒箭飞射了出去,熊倒在血泊当中,奄奄一息。 猎人欢天喜地、扛上熊尸,沿山路唱着庆祝的歌。 宰割熊后,猎人依约分些上好的熊肉给樵夫。樵夫笑呵呵地伸出双手正要捧熊肉,此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樵夫两只手肘竟同时脱落。 “啊!”大家见状无不惊讶。 “究竟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猎人讶异不已。 “这只熊救过我,”樵夫痛苦扭曲的脸孔,缓缓说道: “可是,我…我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这是我的报应呀!” 猎人们一听,都心惊胆颤,把手上原来视为美味佳肴的熊肉,吓得给扔了,全身毛骨悚然,哪里敢再吃这熊肉呢。其中一位年长的猎人说:这熊不知是什么来历,若吃了,恐怕也不好。大家睨了睨樵夫的断肘,也有同感。年长猎人又说:不如拿去供养出家僧众,还可以得到一点功德。 大伙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就这么着,猎人们收拾起熊肉,肩担背扛地来到僧院。 僧人立刻禀报上座,上座是具六大神通的有德阿罗汉,能预知过去、通晓未来。他一看这熊肉,心头一震,哎呀,这可不是只普通的熊。 “这熊是菩萨化现啊!” 猎人吓得跪了下来,因为目睹樵夫断手,更不觉磕起头来。 “此熊有大因缘,有大慈大悲心量,未来定能成就佛果,当奉塔供养!”阿罗汉对下座僧人说。 于是率领比丘和猎人筑遗塔供养。 佛陀继续对比丘们说: “那时的熊,就是现在的我;而忘恩负义的砍柴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 说到提婆达多,许多学佛人都知道,他是佛陀在世时因出佛身血而下地狱。由此可见,提婆达多宿世习性、积习难改,又不知忏悔修正,罪业不断加重,结果终酿成不可弥补的灾难。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首先,能放下刀的人,乃是因心念转变。如心念不转,最后落得身随着业转,不断在业海苦难中载浮载沉,无法了脱自在。 世人一旦面临挫折困难,怨天尤人的多,怪这怨那,其实是自己的招感,只能怪自己没有觉悟忏悔吧。 再者,众生皆有佛性,只因业力使然,有些不幸沦为畜生道。但,人们为了口腹之欲,又不知伤害了多少众生呀。 小小牧童能解经文 从前,有一位比丘从不犯戒,且精进持戒。在精舍,平日诵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凡听比丘诵经清净之音的人,无不心生欢喜。 此时,一位年仅七岁的小牧童,正在城外牧牛,在飘渺中听得比丘诵经的音声,于是,循声而至精舍。 小儿静静地听闻经文,一听便能知晓经义,心内非常欢喜,便趋前询问比丘经文义理。 “不可意会。”比丘说。 “经文意义很微妙,…从来没有听过的。”牧童说。 比丘一听,心想:这孩子非比寻常,一般人听经,懵懂的多,小小年纪的他竟有这“微妙”的理解,不禁赞叹: “你很有智慧,不是一般凡人俗子啊!” 比丘赞叹后,牧童告辞离去。回到牧牛之处,惊见牛儿杳然无踪。自己的牛哪里去了呢?他一边喊着,一边张望着,不知不觉走入山林。 牧童沿足迹寻觅,恍然间一只老虎扑来,顿时入了虎口。 牧童神识投胎到一位长者家。自入了长者夫人胎中后,夫人口能说“般若波罗蜜经”,从早到晚口中喃喃不停念经。长者向来不信奉佛法,不免责怪夫人口出妄言,又以为被鬼魂附身,请人来占卜问卦,始终不得其解,家中之人自是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这时,比丘正好进城,近长者家时,听得朗朗诵经声,心中着实悦然。便问长者: “施主,敢问家中谁正诵这部意义甚深的佛经?音声是如此微妙和雅…。” “唉,什么的什么呀,这可是内人得了鬼病,从早到晚乱念个不停,真愁人!”长者说。 “这可不是鬼病,夫人说的是义理很深的经文。或许夫人怀的正是佛弟子!”比丘说。 长者一听,顿时心中石头落了地,自是愉悦地请比丘上座,设斋供养比丘。 日子一天天过去, 经十月怀胎的夫人,产下一男婴。 小儿刚生下,便能结印长跪,口说“般若波罗蜜经”。夫人产后又如故,便不再诵经,宛如一场梦,而怀孕时的种种行径亦不复记忆。 一天,长者召集许多僧众到家中听小儿说经。令人诧异的是:小小年纪竟说得流畅无碍。每个僧人都仔细凝神谛听这小儿所说之经文。长者一旁禁不住问道: “他说的是什么呀?” “他是佛弟子。请好好养育他。将来长大后,必能成为一切众生老师,而我们也将接受他的教化。”比丘尼说 ’ 果然,到七岁时,小儿已能理解微妙甚深的佛法大意,还能以种种说法的智慧、度众生。不仅如此,佛经若有错误疏漏的文字,他也能加以删定或补足。 这小儿每到一处,便开示度化众生,劝人发大菩提心。而长者家中日日车水马龙,家里上至长者下至仆人,也都跟随小儿修习大乘佛法。 日久,小儿所传授的佛法,已遍布城内外及各市镇乡里了。听小儿讲经说法而发心学习无上佛道的人有八万四千位。而以小儿为师的弟子有五百人之众,弟子们听闻佛法后,个个心开意解,发愿求大乘佛法,也得清净法眼了。 说到这里,佛陀告诉阿难: “当时的小儿就是我,那位比丘就是迦叶佛。” 俗话说“种瓜得瓜”,比如,种西瓜子会长西瓜,不会变成香蕉的、种下什么种子的因,就得什么果,这是妇孺皆知的事。 而牧童因过去世种植深厚善因,才能在此世,巧遇如此善缘。我们虽未必有如此深厚的福德,但,今生若能有幸听经闻法,哪怕是一经一咒一佛名号,也是宿世培植的善缘啊! 人身难得,常感光阴似箭如浮蚁般短暂,如能遇上佛法如此殊胜善缘,还不如龟遇浮木赶紧抓着不放,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佛因缘呀。 国王的一念之间 古时,一位国王名干陀,事奉了一位婆罗门。 这婆罗门居住在青山翠岭中, 自己栽种了许多果树。 有一天,来了个樵夫, “霹雳啪啦”一阵乱砍,果树被砍得残枝败叶落了满地。婆罗门气急败坏纠着樵夫去见国王,控告樵夫无故残害自己的果树,请国王治罪。 国王因敬事婆罗门,便听了他的话,一声令下斩了樵夫。 这事过后不久的某一天。有只饥肠漉漉的牛,埋头吃了些农家的稻米,主人愤而一阵乱棍猛捶打,牛被折伤一只角,身上鲜血留了下来,它痛苦难耐,忍痛奔去晋见国王,这国王通晓鸟兽之语,只听牛呜咽地说: “大王!我实在没有犯什么大错,只不过贪吃了一点稻子,就被农夫捶折了一只角!又一阵毒打,你看看我身上的伤…”牛儿向国王血泪控诉。 国王见这伤痕累累的牛,不免义愤填膺道:”放心吧,我一定为你治他的罪。” “王呀,就算杀了这农夫,也止不住我现在的痛呀。倒不如趁此告诫他,叫他以后别再折磨我了吧。”牛说着。 国王听了深受感动,心想: “日前,樵夫只不过犯了砍婆罗门果树的罪,这婆罗门便要我去杀人,还不如这条牛呢!” 国王寻思至此,命随从请婆罗门来,特意问道: “事奉婆罗门, 能得到甚么福报?” “可消灾得福,得富贵长寿。”婆罗门说。 “能了脱生死吗?”国王问。 “不能免于生死轮回。”婆罗门道。 国王听了颇感失望。于是去见佛,见到庄严的佛,他五体投地,向佛顶礼,说: “我听说佛法是至高无上的,佛教化天下,度无数众生,在此,我洗心革面,请佛慈悲教诲。” 这时,佛以“五戒、十善”传授国王,并为他开示: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不已的,没有永恒不灭的,也未有生而不死的道理;又告诉国王:”布施持戒,现世就可得福报,如加上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获得的功德不可限量,来生能作转轮圣王,而且证得出世间的菩提大道。” 佛说着现出庄严相好之身,国王见了欢喜信受,心开意解,立即证得须陀洹果(即初入圣人之流)。而那只慈悲的牛儿,七天后,寿命终了,生到天上。 那向国王告状的牛,虽身为畜牲,但凭借善念而生天。国王则因牛儿的一番话,突然觉悟到自己一念之间杀人实乃不智之举,毅然舍弃外道,上求佛法,立刻证到须陀洹果。 所以,一个人犯错,最怕的是一错再错。造成业障如乌云蔽日般越积越多,遮盖了美好的人生大道。反之,若能及时醒悟,不也是逆增上缘吗? 难道穷困之人,不能成佛? 舍卫城里,有一人名叫旃陀罗儿,以除粪的工作谋生。 某日,佛特意从祗树给孤独园来到旃陀罗儿的主人家作客。旃陀罗儿遥见尊贵的佛, 自觉惭秽而匆忙走避他巷,佛却从巷子的另外一头堵了上来。 “我只是个扫除秽粪的工人,身上尽是粪臭秽土,有甚么脸见佛?又有何福报亲近佛的德泽呢?”旃陀罗儿心内虽很想见佛,叉恐怕自己低贱卑微的身躯,玷污了佛陀。于是羞愧地垂头想避而走之。 “旃陀罗儿!”佛唤着他道: “别再回避了。我正是为你而来的。” “我不敢亲近世尊!难道世尊可以跟像我这样全身脏兮兮的罪人谈话吗?”旃陀罗儿答道。 “我要渡化你出家作沙门。”佛说。 “难道在地狱受苦,…或,或者像猪、狗这样的畜生,也能修道吗?”旃陀罗儿睁大眼睛又忧又喜地问。 “我来世间,正是为了度脱众生之罪苦。”佛慈祥地道。 佛语毕,二话不说牵起旃陀罗儿的手,飞升到虚空。瞬间来到恒河边,让旃陀罗儿沐浴,洗涤了污秽之身后,带他回祗洹精舍,让弟子为他讲经说法。 旃陀罗儿心中的感激自不可言喻。在祗洹精舍,精进不己,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天天自我觉照,不到十天的工夫,便证得须陀洹果。又毫不懈怠地勇猛精进,很快证阿罗汉果,得到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智慧顿开,明心见性,彻照无碍。 波斯匿王听说佛度化旃陀罗儿,便起了鄙夷之心。他以为: “佛出身释迦种姓,乃是尊贵皇族;左右弟子又是出自四大种姓,常入宫室接受供养,信徒们五体投地,接足顶礼。而今,却度化了如此低贱卑微的旃陀罗儿,我们为何要礼拜供养他!我一定要质问世尊。” 这一天,旃陀罗儿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缝补破旧的僧衣。 国王来到祗洹精舍。一眼看见这不知名的比丘坐在大石头上。便说道。 “请您禀告世尊,波斯匿王要觐见世尊。” 旃陀罗儿听了,现出神通隐没到石头里,再去精舍,向佛禀告。 “世尊!波斯匿王来求见。” “知道了,请国王进来吧”佛说。 旃陀罗儿又从石头里边冒了出来,此情此景,自然让国王大感惊讶。 “这比丘是谁!能在石头中自由无碍的进出?”国王一进入精舍,向佛顶礼后,便迫不及待向佛请教。 “他就是除粪工人旃陀罗儿。”佛说。 当时,佛藉此因缘说了两首偈子——譬喻污秽的烂泥、田沟或深坑里,也能长出清香妙洁的莲华。莲花能出污泥而华香四溢呀! “大王!您会不会也摘取这香洁的莲华呢?”佛问。 “世尊!莲华清香妙洁,宜撷取啊!”波斯匿王欣然答道: “世尊!旃陀罗儿这么快就证果,真是不可思议啊!从今以后,我要以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恭敬供养他。” 旃陀罗儿虽出身低贱,但不妨碍他修习佛法,而他入佛门后,也不负世尊所望,勇猛精进,在很短的时间内证得阿罗汉果。 有为者亦若是,故此,我们千万不可有傲慢之心,瞧不起众生,须知众生皆有佛性,谁知道周围贫困落魄者是否有如佛说“犹如污秽恶地,生香洁莲华”的能人呢? 连佛陀如此尊贵的人,对待众生,也不因贫贱富贵而有所差别。更且,佛度有缘人,不论是工农阶级、富商巨贾,一切皆平等慈悲对待。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