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儒、释、道与营造和谐的社会(谦和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儒、释、道与营造和谐的社会(谦和法师)

   儒、释、道与营造和谐的社会——谦和法师心声录

  在儒家《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为事情都有它的规律。人的心情不好,身体就不会好;身体不好,家庭也不会好;家庭不好,事业也不会好。所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人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没有权力改变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没有办法预知明天,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我们没有办法样样顺利,但是我们可以事事尽力;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容颜,但是可以展现笑容。心态的和谐非常重要。

  我去故宫,看到午门之后三重匾额很有感触。太和殿是为首的大殿,古代俗称金銮殿,与中和殿、保和殿一同被称为外部三大殿。初建于明朝永乐18年,即1420年,名叫奉天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之骄子在此向全国发号施令,因而起名奉天殿。在嘉靖41年,1562年改名为皇极殿;在清顺治2年,满清入关之后,把它改名为太和殿。清朝之所以有康乾盛世,是因为它掌握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用三和来治理天下。太和是讲宇宙的和谐,中和是指身心的和谐,保和是保持着这种和谐。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政治上的具体运用。清朝笃信佛教,上朝要挂朝珠,皇帝头顶一尊佛。康乾的盛世,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兴于孝庄,毁于慈禧。孝庄求己不求佛,所以信佛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前提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人贵在自知。清朝君民一同念佛,也就是念念提醒自己要做觉悟的人,做以大局为重的人。当国家有大事的时候帝王要稳定自己的心神,就是手中一串佛珠,念佛,让自己的心神稳定下来,以大局为重以民众为重,为什么?在佛教中讲众生即佛。因而才有康乾盛世。毁于慈禧的原因,是慈禧不以佛为尊,不以民众为尊,而以我为尊,自称为“老佛爷”。自以为是,不仅毁其身,而且也毁掉了事业。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兴盛在于对儒、释、道文化的综合运用。雍正皇帝在佛藏、道藏和儒家三经开首曾写道:儒、道、佛三位一体。它们是完整的一体。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超凡,第二种是入圣,第三种是超圣入凡。儒家似藕长在淤泥里,古德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藕在淤泥中不被淤泥所染,保持自己的清香洁白。藕也使池塘得到净化,有藕的池塘、臭泥坑不会发臭;没有藕的池塘,滋生腐臭。所以藕有净化的作用。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的朝代兴替,至今盛行不衰,证明了圣典能在淤泥中保持自己的清香洁白。

  道家好比似水。老子唯喜水与婴儿。“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能有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的思想以水为师。他在世的时候,管理国家的书简,阅览了很多的典籍。如有不懂之处的时候,他就请教于当时的一位叫殷容的长者。在他得知这位长者就要辞世的时候,就去拜访这位老师,并想得到最后的教诲。他见到老师的时候,求教于老师:“当老师不在世的时候,当以谁为师?”这个时候,他的老师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你看看我的牙齿。”他说:“老师,你的牙齿已经没了。”“你再看看我的舌头。”他对老师讲:“你的舌头还在。”他的老师就告诉他:“世间硬的东西先坏,软的东西长存。你应当以水为师。”水最大的特性就是不与环境对立。它能随方就圆。水至柔至坚,水不拘泥于形态而不变其本质。遇冷而成冰,遇热而成蒸汽,它可以是云、是雾、是雨、是流泉、是瀑布、是江河、是湖泊、是大海,但是它不变它自身的本质——水。水要前行,高山和低谷无法阻挡,水能上能下,水善利万物而能有净。我们每天洗东西,用过的脏水经过沉淀还是干净的。所以老子的思想是谦下。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因而人以谦下处世,必然能凝聚力量。佛教以莲花为标志,假如莲花没有了藕和水,它也不会盛开两千多年。佛家以莲做标志,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因为有儒道。如果没有儒道做基础,也就没有佛教。因为在佛经传到中国以后,当时国家倾注了最大的人力、物力,组织很多儒家的大学士才把佛经翻译过来。因而佛、道、儒是完整的一体。但莲蓬中的莲子还是要回到淤泥当中和光同尘的。因此做圣,做贤,做佛,不是独享其乐的,是让我们和光同尘,是要能够回到社会里,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所以寺院起到的作用就是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古代的寺院是国家的教育机构,在政治上起到过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而入寺的烧香礼拜也有它深邃的教学意义。香是用来传递讯息的,所以叫讯香,也叫信香。在古代,长城上每隔不远处都有一个烽火台,燃烧狼烟来传递讯息。佛教诞生在印度,传到中国。在印度,佛教并不烧香,传到中国,中国人烧香,是因为中国人有祭祖的习俗,以香烟来告祭祖先。《论语》中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怀念自己的祖先。我们是同源同祖同根,我们生活在一起,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帮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安和乐利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香是用来传递讯息保持联络的。寺院中燃香,是用来告祭佛陀:佛陀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不忘佛陀的教导,遵循佛陀的教导处事为人。而入寺的礼拜——拜佛,是教导我们以至诚之心去恭敬身边的人,身边的人才是活着的佛。我们能与身边的人互爱、互敬、互助,才能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放生的意义(谦和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道元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辩证看信仰(悟凡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叙怀(悟道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60年爱心轮回义写隔世情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的福寿观(谦和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管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直心是道场——构建和谐社会与清净道风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负面影响(明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女性态度的转化—专访慧空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