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四年夏安居戒七体会(释亲昌 比丘) |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四年夏安居戒七体会(释亲昌 比丘) 二〇〇四年夏安居戒七体会 佛制僧人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大悲寺僧众遵照佛制,三个月的安居生活也开始了。 四月十九,大悲寺每年夏安居的戒七如愿开七.早五点钟在学戒堂,洒净以后,师父对僧人做了重要开示。主要讲诵戒的功德殊胜,鼓励大家放下身心。努力诵戒,并希望大家能按照所讲的规矩去做。开示后,大戒师十四人在僧寮诵比丘戒和菩萨戒,沙弥师在文殊阁诵沙弥戒和毗尼日用。 此次戒七得以圆满要感谢师父的加持,以及护七居士的护持。 师父在戒七期间做了很多工作,山上山下内外事务都得亲自处理,山下居士的早晚课、出坡及斋堂的做饭送饭等,师父都要亲自安排。在山上还要帮助僧人打七,调整心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有时身体不适,还是坚持着。 众居士为僧人们戒七圆满,也作出了奉献,有的甚至带着病坚持护持寺院。斋堂王居士等更是辛苦,精心调理僧人的饮食,尽量让大家吃好,安心打七,每天做饭、送饭、行堂,任劳任怨。 对此种种付出,我没有什么回报大家,只有好好诵戒,以诵戒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愿他们吉祥如意,消灾免难,早成佛道。 打戒七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陌生的是有些戒条戒相还没有深入,还没有与戒相应。 戒七前,就希望僧人安居能在山上,使身心清净,经师父一番努力才得满愿。我心想:“今年戒七会更加殊胜。因准备工作做得好,大戒师二人一屋,最多四人,相互间的干扰比较少,还有师父的慈悲加持,想必戒七会更加圆满。” 第一个七是诵比丘戒。七天戒七不觉得很累,自己好象沐浴在阳光中,感觉比较舒服。只是有时感到困倦,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但是好象有人在暗中帮助似的,不久便清醒了。比丘戒条二百五十条,条条直透人心腑,似利剑斩群魔,成佛道得解脱。 第二个七诵菩萨戒。前两天感觉还好,因而生起慢心。说:“要一年都这么过就好了,也没有事。”结果病魔来了,我病了三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也不敢乱打妄想了。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三聚净戒心田扎,发菩提心成正觉,还度迷途诸有情。 诵戒期间,师兄弟们都诵得比较自觉。即使深夜,还能清晰地听到诵戒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当中有的甚至带着病苦,虽有时困倦,但都一直坚持着。 惭愧的是,我在依教奉行方面做得不好,没能按照师父的要求去做,在这里向师父忏悔。 “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 通过十四天的诵戒,我深深感到,要修行必先守好戒律。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律是基础。三世诸佛都诵戒,所以我们更应该诵戒。戒即是孝,孝即是戒,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这是菩萨戒的纲领,就是孝顺,将孝和戒打成一片,以明戒就是孝道真谛。唯有行孝才能真实地实行戒法,亦唯有如法的持戒才能做好孝道,所以学戒没有什么难的,就是向师僧父母,三宝尽孝而已。果能做好孝顺,也就等于严持净戒了。 父母生养我们色身,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色身出现,没有色身也就无法修道,所以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在生长过程中,父母养育我们不知吃了多少苦,作为子女,对父母要发孝顺心承事之,以报深恩于万一。但一般人并不了解戒和孝是一体的,见到出家人割爱辞亲,离开父母,剃除须发,以为是最大的不孝,从而认为佛教不讲孝道,殊不知“戒”包含着孝。所以佛法不但没有忘掉孝,而且最重视孝。佛法的孝不同于世俗孝,世俗孝是人天小果,而佛法中的孝广如虚空,其孝顺父母的含义,不仅仅要孝顺现在的父母,而且还要孝顺生生世世的父母,我们在生死中头出头没,哪个众生不曾做过我们父母?只不过改头换面,谁也不认识谁罢了。有些人只知现在的父母是父母,而不把别人看作父母,更不知一切众生都是父母,我们若将所有的众生都看成是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顺。所以恭敬心、慈悲心无不是从孝顺心流出,也就是一切以戒为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出家人好好持戒,就是对父母和师长最好的孝顺。师长不但教诲我们,而且成就我们的戒身,假如没有戒身,就是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没有师长教诲,根本不知怎么修行,成佛更不可能。只有遵照师长的教诲去行,将来才有成佛的希望。师长给予我们深恩重德,所以对师长要善事奉养,孝顺不违,以报其恩德。 通过诵戒也看到自己在戒律方面,没有严持好,感到惭愧。 希望自己以后能够严净毗尼,精勤办道,以报佛恩、师恩、众生恩,荷负如来家业。 (编者按:释亲昌比丘出家前毕业于辽宁辽阳中医药学校,为海城大悲寺执事之一,现主要负责寺内医疗事务。此戒七体会写于二〇〇四年六月二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