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9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2页缩减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9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2页缩减版)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一       海涛  辑

  1.佛法是有加持,但最重要的加持是由内心生起的,假使内心无法生起佛法真正的加持,从外境是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加持。

  2.佛陀说:「我讲解脱之道,至于要走否由你自己决定。」因此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怙主,自己要当自己的皈依处。

  3.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和蔼平静的人,和蔼并非是身、口的外相,最主要是调伏内心而产生。

  4.何谓调伏内心呢?并非服药开刀,要在内心上生起智慧辨别,才能调伏内心,慢慢训练、渐渐调伏,我们的心识就会跟着改变。调伏,是由心来调伏,调伏的地点也是内心,调伏之后内心会得到真正的平息寂静。

  5.心识有粗、细等等很多种层次,像我们现在轻松的坐着,内心应该很平静,以此平静为最粗的标准,直到最究竟成佛内心的平静,这中间有很多很多层次。

  6.无论为了自利得到暂时解脱,或为了成就无上菩提圆满自他利成佛,我们目前要修习的就是使内心平静。

  7.我们要如何使「道功德」增长?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意思,又分智慧和禅定到彼岸,即六度中的慧度和禅度。

  8.慧度是以智慧增长我们的道功德,如何以智慧往究竟的佛果前进?未知令知,知后再修行和串习。

  9.真正的慧度至少要做到善心,「善」指大悲心,因由大悲心的方便法门,再修学智慧才能真正得到智慧波罗蜜多。

  10.经典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具有大悲心的男人与女人。

  11.未成佛之前有二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大悲心是福德资粮,可证得色身(色身、报身),智慧资粮可证得法身。

  12.福德资粮仍需智慧资粮相辅相成,福德与智慧是不可分而且需要双修。龙树菩萨云:「愿一切众生都能圆满二种资粮,得到二种最殊胜的果报。」因为大乘分福德(方便)与智慧二法门。

  13.佛弟子要修习智慧资粮就要认识空性道理;想学福德资粮,就要见缘起、见因果,了解何谓「应修」及「应断」。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二       海涛  辑

  1.为使自己和他人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无论昼夜二十四小时都要行闻思修,平时念诵闻思修和以闻思修的心睡觉,方式虽不同,但我们是可以二十四小时都修行。

  2.也可以用打坐的方式修学佛法,打坐时心缘十善业,虽然无法很专注缘念在一点,但至少使我们内心永远保持善心的境界。

  3.无上瑜伽有讲到许多睡眠的修持方法,我们也可以依照佛经上所说的五十一种心所里的四意转:悔、寻、伺、眠来修学。

  4.如果做了善事,起后悔心态,后悔本身变成不善;同样如果做了不好的事,因为产生后悔的心,这种后悔意识就变成善。所以「悔」本身没有善恶标准,是依其它因缘而变化。睡眠亦同,在未睡之前保持善心,睡多久就行善多久。

  5.依静处是内心不散乱再加上外境不喧哗吵闹。在静处修学闻思修时,常会有世间八法来干扰,如此闻思修将变成烦恼毒品。

  6.若为博取名声闻思修或为世间财物闻思修,表面上学佛,内心学烦恼,增长烦恼,如天成魔,甘露成毒。

  7.这样的闻思修只为今生的利益,所思所行皆为今世的名闻利养,要特别小心世间八法,无时无刻不在伺机找你的漏洞侵入,因此尽量减低对今世的执着。

  8.如果为后世着想,今生的贪着自然会减少,你不会在乎别人唾弃、嘲笑、讽刺你,因为你觉得今生不过如此的空虚,不会动摇为后世着想的心。而且你会去行善,内心因而得到快乐,所以为后世着想,不只今生快乐,后世也安乐。

  9.念死无常可减少对今世的执着,观想人生无常随时可能会面临死亡,这是观粗分的无常。

  10.今生的利益毕竟是暂时,重要的是究竟利益,为断今生利益需要观粗无常,为断今生执着需修无常。

  11.人身难得,有能力、有权力而且有因缘,能自在学佛的人是有大福报的;无能力、无顺缘可学佛,或是自己有权力想要学佛,但外在因缘不具足,所以无法学佛,这也是一种不圆满的人生。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三       海涛  辑

  1.轮回之因的恶业就是十不善业,有能力断除十恶业的根本要尽量断除,假使无法马上断除,也要使自己尽量不受十恶业控制,以忏悔力量作忏悔,以后悔防护的力量减少十恶业的罪行。

  2.以初学者而言,能避免十恶业当然最理想,假使欲念太强在造十恶业时,最好有警惕心和后悔的心态,不要造业时心生欢喜。

  3.造业之后马上生起后悔的心态,以四力(破坏力、依止力、遮止力、对治力)作忏悔,为了消除这些罪业,可以做大礼拜,持咒绕佛,这是四力对治的现行对治力。

  4.最快消除罪业的方式是持不动明王咒语,经由强力忏悔的力量,无论任何罪业皆可断除。

  5.佛教徒不管何时都可与仇人(烦恼)打仗,刚开始虽无法战胜,但至少要有守护力保护自己,不受烦恼控制,因此守护自己不让十恶业控制很重要,这是初学者的第一步。

  6.为了不堕三恶道,首先要断三恶道的因(十恶业),其次断我执,接着断除所知障。由于烦恼留下的习气很深,所以不只是烦恼断除还要断除烦恼留下的习气。

  7.避免以及断除恶业的层次分三阶段,因此行善也分三部份:

  一、守十善业戒,行十善道。二、为断我执修三学。

  三、由菩提心的摄取,加上空证智慧正对治烦恼的习气。为了解佛所说,所以跟随佛陀,但首先必须先皈依佛陀。

  8.修此三阶段都要以皈依发心来契入。

  一、由皈依畏惧三恶道的痛苦行十善;

  二、由皈依畏惧轮回的痛苦,串习断我执的智慧;

  三、由皈依了解堕入寂静自利有何过患,畏惧此过患,行广大利益众生事业。以上是为了究竟利益,究竟快乐而行的次第。

  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四       海涛  辑

  1.佛弟子的究竟目的是解脱,从三毒中解脱,三毒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战胜三毒。因此真正的皈依对象、皈依处,是直接可对治三毒的法宝,就是道谛。

  2.道谛是烦恼的正对治,所以道谛与离开烦恼的灭谛是最究竟的皈依处,是真正的皈依对象。

  3.真正能使我们得到烦恼的解脱,唯有自己内心的道谛以及灭谛。因由道谛与灭谛就可永断烦恼,离开三毒的控制,所以法宝是最究竟的皈依处。

  4.所以我们要认识什么是皈依的对象,假使确认他有能力救拔我们而且不受烦恼的控制,就应该把身心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这才是真正的皈依处。

  5.我们应效仿大乘的皈依,作行皈依,把道谛和灭谛认为是最究竟的皈依处,而去努力学习。真正的皈依处是在内心,未来所证得是自己内心。

  6.皈依的学说很广泛,佛法的精髓,最主要的根源皆从皈依开始,所以皈依可以引申很广,涵盖许多法门。

  7.有了皈依还不够,必须学习皈依的学处。佛陀是我们的老师,但无法控制我们快乐或痛苦的感受,快乐或痛苦是由自身所作来决定。

  8.佛陀只是教导我们应如何做,实际去做的人是自己,佛陀教我们认识快乐的因以及痛苦的因;因此去除痛苦的因,祈求快乐的因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要做的,这是佛陀所讲皈依的学处,皈依学处最主要讲到因果的道理。

  9.假使自己若未调伏怎能调伏他人呢?佛陀说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同事不止教导别人止恶行善,自己的言行也要一致。

  10.依止善知识比爱自己还重要,一般善知识是教导你的老师;佛学的善知识是他的行为,可增长你的三业功德,去除你三业的过失。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8大宝广博楼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7大宝广博楼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6《修行百颂》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5遵循法的导引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74菩提心犹如如

 

后五篇文章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80修学菩萨道应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81名人智慧语录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82修行随笔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83菩萨修行纲要

HT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84迈向菩萨之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