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五部分 唐密事相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五部分 唐密事相

   第一章 印明与印信

  印明即印契与真言的合称。

  因印契单称印,真言称明,故名。印与明,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放诸经轨,有印相时,必有真言。

  印契乃梵文Mudra之意,表真实无妄。密教中,理解为标识,即诸佛菩萨之觉悟境地、誓愿、功德、事业或者法界标帜。狭义指手印,广义包含手印、三昧耶形、佛像、种子、真言等。依照经轨,手印有上千种。十二合掌及六种拳印称为十八母印:

  十二合掌:坚实心合掌、虚心合掌、未敷莲花合掌、初割莲花合掌、显露合掌、持水合掌、皈命合掌、反叉合掌、反背互相着掌、横拄指合掌、俯手向下合掌、俯手合掌。

  六种拳:莲花拳(胎藏拳)、金刚拳(金刚如来拳)、外缚金刚拳、内缚金刚拳、忿怒拳、如来拳。

  双手十指特殊名义:两手、二羽、二翼;十指、十度、十轮、十莲、十法界、十真如、十峰。

  左手别名:定、止、福、理、胎藏界、众生界、月;

  右手别名:慧、观、智、智、金刚界、佛界、日。

  五指亦代表五蕴色、受、想、行、识,亦代表五佛顶最胜、高、光、伞盖、金轮,亦代表五根信、进、念、定、慧,也表示五大地水火风空,十指代表十度智、力、愿、方、慧、檀、戒、忍、进、禅。

  真言乃梵语曼怛罗的汉译。真言者,诸佛菩萨乃至明王天等之本誓本愿,又称咒,真言能发神通,除灾患,与世间咒禁法相似,是故曰咒。如大疏云:真言,梵曰漫怛罗,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译云咒,非正翻也。又称明,真言能破众生烦恼闇障,义翻为明。一说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又佛放光明,光中所说,故名为明。其体有大咒又根本咒,中咒又心咒,小咒又心中心咒三种,其义,有种子名号本誓三种。

  印信,即师资和融之称。印即师所授之印明,信即受者信心,决定不改之白净菩提心也。又信凭符契,所以验真伪、别正邪也。即受学传法之凭据,如显教受戒以报发给戒牒也。盖以秘密大事,当正觉花台之时,持佛佛相承之法,若无印契,师资何凭?以无印则无心鉴其真,无信好莫能去其疑也。故两部色心最秘之印信,受法者当保护被守持,甚于世间之印章也。

  又灌顶之后,必加金刚名号密法规定,在此不述。

  第二章 灌顶

  夫机不论深浅,法不论大小,必须如法授受。若漫授漫受,皆名越三昧耶罪。故《观智轨》曰:一一真言,当亲禀受,若擅作者,名越三昧耶。或不经传授,而念诵。或向未灌顶人说密咒,皆得越法罪。同于谤佛,决定堕于恶趣。

  灌顶的梵文是Aabhiseka,本意乃策(策立),澡浴,灌水之意。在古印度,国王即位加冕时,须用四大海水灌洒新国王顶,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亦采用这种方式,意以法身如来五智加持行者,而准许修行如来秘密法门。通过师资面授,以继承密教法灯,是密教除护摩外区别于他宗的重要法仪。

  灌顶就其种类、内容、目的、形式等有许多分类。如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灌顶,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竭磨部)、三部(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和别部(单个本尊)灌顶,还有依据《瑜祗经》的瑜祗灌顶等形式。《大日经》灌顶有阿奢黎灌顶和受明(持明)灌顶两种;七卷《教王经》中有贤瓶、秘密、智慧、秘密藏的摩顶、授记和放光三种灌顶;《瞿酰经》中有息灾、增益、降服和成就四种灌顶等等。

  现在唐密修行中最重要的灌顶有三种即结缘灌顶、持明灌顶和传法灌顶。

  结缘灌顶:以结缘为目的,不论男女老少根机差别,只要对密法有崇敬心都可以参加;

  持明灌顶:针对欲修密法并且有一定大乘基础的信众,予以一尊一真言或者一尊供养修法次第的传授;

  传法灌顶:又叫阿奢黎位灌顶,必须是完成四加行的修行者从阿奢黎受教普门大日如来仪轨明法的灌顶。

  受灌顶时,需要先投华,即阿阇黎以花授行者,令投于诸尊列坐之大曼荼罗上,随花堕在何尊之处,即以彼尊为行者之因缘佛守本尊,是曰投华得佛。

  第三章 护摩

  护摩,为密教大法。凡求成就,必作护摩。护摩者,焚烧之义。亦有浅深二解。浅者,因印度外道,有事火之法,以火为梵天之口,为令供物,上达于天,故以火进之。今密教为摄伏彼故,借用彼法造坛,构设炉器场,以诸供物,顺次加持,投于炉中,供养本尊,求成就也,是名外护摩。此虽云浅,然其义趣,比之外道,犹如天地,不可相并。如大疏云:若但作世谛护摩,不解此中密意,则与韦陀火天无异,故须作三平等观。自身、本尊及炉,一体无二。以智火,烧无明薪。以一切众生,皆从业生。今烧除前业,即得解脱也。是即佛法真正护摩,深秘火法也。但以密教“当相即道”,此外护摩,亦不可废除。

  凡欲求成就者,依所求之事不同。是以设坛之方法,亦异,所求之事虽多,而经中略有四种、五种不同。四种者:

  一、息灾,所以除灾生德也。

  二、增益,所以增进福智,圆满万行也。

  三、降伏,所以损减怨敌,克服强暴为能。

  四、敬爱,所以得人宗仰,使众和合为功。

  此四种外,加钩召,名五种法。钩召者,摄召之义,所以召摄欲得之人也。

  又四种各各互具,谓息灾息灾、增益息灾、敬爱息灾、调伏息灾等也。

  更有延命法,亦增益之部所分出。

  第四章 观心法

  佛教根本皆以观心为主。无论何宗何派,若舍诸法实相外,别求他法,即是魔说,非佛教也。故天台以止观为业,华严以法界观心。唯识、三论,亦各有安心之法,净土十六观,禅宗参究等,皆安心之方法也。特以各宗既属显教,详于理解,而略于方便,以致下手为难,开悟匪易。故唐密,开方便妙门,随处皆可入手,将无相不可得之法身,或现莲花,或现日月轮、阿字等。虽种种观门,都可证得本性大觉。今暂依日轮一种,以免歧异。有时或观本尊,住于日轮,而自心为月轮,光明一体。乃至忘日月之相,亦忘本尊,与自身之相,无想无念,住大空三昧。将如来自证久远之真实光明融为生佛一体,成金刚萨埵之身,故修行较易,收效较速也。但其中关于深秘妙观,非入灌顶坛以后,不能开示,不能修行。若随便辄说、辄行,则犯三昧耶戒。说者、听者均有罪过。故今对于安心观道之法,但略举例类,作引入方便,或单出名相,不解其义也。

  密宗觀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種,即四種曼荼羅也。

  因字起观者,如阿字等一切文字。

  因事起观者,如月轮、莲花等。

  因法者,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

  因人者,如观本尊形像等。

  细察之,凡一切万法,无有非安心之缘也。故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诚非虚语。

  唐密基本的观法有以下几种:

  一体速疾力三昧观:也称阿字观。入此三昧,则证知一切如来,同一法界智体,一念中,能观世界微尘数三昧门。阿字,为诸字之母,诸声之体,实相之源。凡唐密之观种字,有字相、字义之不同。浅者,观其字之形状、色相。深者,观其字之义趣。例如阿字,字之相,为黄色、方形。唐密一一字,皆有无量义。且如字母中,最初阿字,有无量义,乃至最后字,亦有无量义。

  双身观:此乃最深奥之秘密大事。稍一误解,即自害害他。此种观法,出处甚多。即如理趣经释云:男女二根和合,成五尘大佛,盖谓定慧相资之事义。所云根者,能执持义。譬如树根,执持茎叶花果,使不倾拔。今云二根交会,男刚比定,女柔如慧。定慧相应,理智无碍。使执持功德不失,去生佛隔绝之障,泯真妄差别之心。若不知如来深意,失其秘密帜之原意,或曲解言句,则成极YIN猥之左道密教。凡此邪说,在日本则立川流为之滥觞;在西藏,则左道密教作其俑。甚且一唱群和,以为东密无有此法,殊不知不幸亦早有之。

  三平等观:诸佛三密,与行者三密,共遍法界,离能所,绝对待,平等平等。故诸佛真言印契,与行者真言印契,亦平等无二。以印明皆等,故能引入诸佛,于吾身等也。诸佛既入我身,故其功德,亦为我有。

  四无量观。

  五字轮观。

  六大无碍观。

  七空点观。

  八叶肉团心观。

  九重月轮观。

  十缘生观

  上述观心法在此不一一细述,有兴趣者可参看《密教通关》。

  第五章 供养

  梵文puja,表示尊敬的意思,翻译为恭敬供养、奉事、奉献、奉施、报恩和供给等等,属于佛教礼仪,不特佛教其他宗教都有类似恭敬供养形式。起先一般而言指用花、香、灯明等对佛(包括舍利)菩萨甚至明王诸天等的奉献,后来发展到佛教经典(法)的供养和对僧人的供养包括为比丘比丘尼提供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供养开始涉及到建造佛像、佛塔,再后来随着僧团的发展和分化对教团、比丘和比丘尼提供资具、金钱、土地等供养。

  供养和布施其实意思完全相同尽管对象有别,然如果我们在施舍时想到被施舍之人将来必得成佛,那么我们就会以恭敬的心情施舍,换言之就是供养。生活中因为施舍被看作高位向低位、富者向贫者的救济施与所以施舍就有了贬义色彩,其实施舍只有积极意义。

  菩萨行须学习财施和法施,在显教法施是必然的,然在密教因从大日如来下来密法只择器而传师资相授,故若遇大器利根之人必须传付,这也是佛子对有情的供养。

  在《法华经》中讲到菩萨和诸天等以花、香、缨络、抹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十种供品供养如来;在密教行者修法以六种供养为主(六种供养——六波罗蜜),此外还分内供养和外供养、事供养和理供养。外供养就是六种供品供养也叫事供养,内供养乃持真言手印的供养也叫理供养。另外唐密的无上瑜伽观还有慈悲喜舍四无量行观想供养,《金刚顶经》中内外八菩萨的香、花、灯、涂、嬉、鬘、歌、舞供养也是观想供养。

  当然,作为佛子,当互相礼拜,互相供养!

  第六章 修学之顺序

  第一节 学经次第

  修习唐密者,本文以上所述之主要经典,凡欲知晓唐密者,非加以研究不可。次序是:

  学者先读《大日经》之《住心品》,以示教相之初步,次则读《具缘品》,以知事相之次第。所谓先学教相,后习事相是也。须知如斯教相,乃三位祖师之所提撕,而本宗之真理趣,又为弘法大师详尽发挥。《释摩诃衍论》,乃至《大日经疏》,弘法大师已将经论深义疏释清楚。学者宜先以《十卷章》为开始研究之目标,次则《释摩诃衍论》,再次则《大日经疏》,更进而“五部密经”。然后进而探求野泽流诸派事相之秘奥,此乃学者基础也。

  第二节 学法次第

  最初学习梵文及显教,数年纯熟,经阿阇梨许可:

  一、四度加行

  1、练习三大陀罗尼,即佛顶尊胜、宝箧印及弥陀根本咒,要诵习纯熟;

  2、修习理趣经加行;

  3、修习护身法加行;

  4、更修十八道加行。

  古时以上四度加行顺满千日,每度250日。若期间遇父母大故而停止,则需重新修之。现高野山四加行为100日。

  二、四度正行

  十八道加行圆满时,便由阿阇梨选日,授以十八道契印,然后修金胎二部及护摩法,于此即学密之四度正行次第,尚有口授心传,以心印心之密法再进而传授。

 
 
 
前五篇文章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六部分 唐密文化

唐密文集:灌顶

唐密文集:唐密经典

成观法师:大日经疏讲解 第1集

成观法师:大日经疏讲解 第2集

 

后五篇文章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四部分 唐密教相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三部分 唐密特点

唐密文集:《唐密述要》第二部分 唐密传承

HT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03-072释放心灵的力

HT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03-073《佛为优填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